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7927|回复: 27

大东沟海战北洋水师各舰状态及战斗表现盘点(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5 07: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致远是否帮旗舰挡炮弹,可能还需要讨论一番。不过镇远的确是为定远挡过炮弹。
“镇远”舰的林泰曾,杨用霖,在“定远”遭日舰围攻时,挺身而出,护住“定远”。后来杨用霖在林泰曾自杀后接带“镇远”,刘公岛龙旗飘零之时,杨用霖诵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开枪自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 10: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拿破仑 于 2007-10-2 14:41 发表
中国船本来不弱,但是人员素质不行。和1805年的法国海军差不多……


北洋从实力上讲比起日本联合舰队并不强到哪去,虽然有定镇二舰,但是其余军舰参差不齐。比如超勇,扬威,速度慢,防护弱,作战时只能是本阵的拖累。只能说,当时我国海军战略战术思想还很落后,而日军集中购买高航速的军舰和高射速的火炮,在战斗编组时可以单编一队自由发挥,本阵则是清一色的重炮,战术思想显然更出色。

人员素质上讲,当时的日本海军训练水准很难说就要比北洋好多少(对马海战时情况就不同了),因为从战斗过程上看并未呈现一边倒的情况。主要是占了速射炮与高航速的机动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4 09: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军出身,为人极保守的丁军门指挥海军主要是因为李中堂的门系派系思想,可以说李鸿章当时的战略思维有很浓厚的封建保守性。

马江海战,朝廷的指示是“让法舰先开炮”,结果法舰队大张旗鼓驶入马江,而福建水师多为木制轮船,被法舰一打就着火,短时间内全部被歼灭,这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弱国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在残酷的实力碰撞面前是十分不堪一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5 11: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horongil 于 2007-10-4 23:57 发表

貌似丁氏在指挥上更多的是依靠刘布蟾,自己很少有实际作为


效仿奥地利海军利撒海战阵型,正是丁汝昌的主意,殊不知利撒海战奥国海军在火炮口径与装甲防护上都远不如意大利海军,才使用这种冒险近战的阵型,而且该阵型的成功还得益于意大利舰队司令在自己的单纵队中间造成一个缺口,导致奥军3条雁形阵鱼贯而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6 07: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horongil 于 2007-10-5 20:08 发表
这种阵型可以完全发挥定远和镇远两舰的主炮火力,而在当时的北洋水师,除了这两艘以外,也只有同样是在德国建造的经远号还有较强战斗力。所以这种阵型并不能说是错误的


错了。一艘战舰要想获取最大火力效应,就必须要以侧舷对着敌人,这样整条船从头到尾的火炮都可以派上用场,而一支舰队若是想与敌打火力战,就该是以单纵队战列迎敌。

定镇二舰的主炮分别是舰首舰尾各一门150毫米克鲁伯,舰中4门305毫米克鲁伯,若是采用双横定镇打头的阵型,定镇二舰舰尾炮不仅无法攻击敌舰,而且整个舰队的其余军舰的火力也根本无从发挥,只能陆续杀入敌阵与敌舰进行近身炮战。

除定镇二舰外,经远,来远的火力都不弱,除此之外还有靖远,来远的3门210毫米克鲁伯,2门152毫米阿姆斯特朗,可是由于双横阵型,火力无法得到发挥。

再来看看北洋适合不适合双横阵。双横主要是想把敌人战列冲破,然后在近战中发挥冲角或鱼雷的优势,以及近距离炮战。这个阵型成功的前提必须是敌人的战列出现缺口,或是我方海军勇气素质士气均强于敌军。事实是这样吗?北洋当时在训练方面比起日本强不到哪去,此外阵列中还有超勇,扬威拖后腿,而且面对有高航速游击舰队的日海军还想玩双横阵,那么结果只有失败。一是全舰主炮火力得不到完全发挥,二是陈旧军舰无法适应双横阵的速度,只能落于阵后被一游围歼,三是以航速慢,防护弱的军舰去与日本人拼机动。

北洋舰队的优点是主炮火力大,射程远,弱点是航速慢,勇气不足,训练不足。这种情况下使用双横,变阵就没变好,由于正面战列长度缩短,侧翼也被第一游击队快速迂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9 05: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horongil 于 2007-10-6 12:47 发表

朔风兄难道忘了定远和镇远的主炮位置?确实是舰中四门305后膛炮,可是却是分居两侧,无法同时向同一舷侧开火

所以这句话貌似并不适合于定镇二舰吧,以船头方向面对敌人,可以发挥四门主炮的全部力量,而若以舷侧 ...


呵呵,定镇四门主炮的布局的确是斜连式的,这点我先前疏忽了,不好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0 06: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7-10-9 18:30 发表
类似英国“不屈”号(Inflexible)的斜连式炮塔,力图在正面和侧射都能够集中全部火力。但实际上射界无论对前和对侧都限制较大,且易损害自身上层建筑。
不过这种布局比原型萨克森级的还是灵活一些。


发一张定远线图,来自北洋水师网站,(LORD BRASSEY: THE NAVAL ANNUAL 1886.)李玉生先生提供。



这种炮台应该是旋转露炮台,从图上可见炮台旋转度有限,很难4门炮同时对一侧开火。但每个炮台前后形成集中火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由于布局问题对前也比较别扭些,容易打到军舰甲板上的舰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1 09: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7-10-10 23:22 发表
比了下火炮射速,实在是很吃惊。
1887年的英制120mm速射炮射速可达每分钟5-6发。每门炮分钟投射20.4x5=102公斤
http://www.navweaps.com/Weapons/WNBR_47-40_mk1.htm
1890年的英制6寸速射炮射速可达每分钟5-7发。 ...


速射炮,高航速的第一游击队几乎是使日军赢得海战的决定性因素。
火炮资料详情可见:http://www.beiyang.org/bybq/klb305.htm
305主炮弹重329公斤,射速为3分钟一发,相对日军一游先锋“吉野”实在太慢了。第一游击队先是解决超勇,扬威,然后迫沉致远,吓跑济远,广甲,追击经远,靖远,来远,导致北洋战列最后只剩下定镇二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07: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的计算论证结果确实清楚体现了定远在火炮射速方面的劣势。定远4门主炮虽然威力大,射程远,但是作战时其实也不是很得利。定远在设计上很像“不屈”号,阁下先前曾指出“不屈”号对前射击限制也很大,确实不假。根据PADFIELD的《战列舰时代》一书,“不屈”号一个炮台有2门主炮,如果2门主炮同时向前开火,巨大的后坐力会破坏炮台。想必定远威力强大的主炮也会有这个问题,不知在海战中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定远的发挥。如果4门主炮不能在同一方向集中射击,那么定远一分钟投弹量可能还要减不少。

致远那门说是2。5分钟一发的应该是1880克鲁伯210毫米火炮吧?北洋网站也在这方面自相矛盾。http://www.beiyang.org/bybq/klb210.htm 这里又写是1分钟1发  

我在网上也没找到这门炮的资料,明天去翻翻PADFIELD的书也许会有点收获。另外请问克鲁伯架退炮的射速一般是多少?个人猜测可能在3分钟1发到1分钟1发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3 10: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7-10-12 16:30 发表
顶楼写克虏伯150射速2分钟1发,也与北洋站的1分1发差好远。210mm克虏伯的数据也没找到详细的。上面推算基本还是靠北洋站推测。
致远的210MM与济远,经远的炮有所不同。按北洋站,使用了带制退复进机的新炮架,故射速 ...


有理!

在这里请教老兄一个问题。今天翻了翻美国人波特在尼米兹协助下写的《制海权——海战史》一书,里面讲黄海海战有一处没读懂。上面说,定远的4门主炮理论上可以对舰正面,背后,以及侧面实行火力齐射,但为了不损害船自身建筑,只能对前齐射。

这里不明白为什么说定远火炮侧面齐射会损坏船的建筑,莫非是指无论哪侧都必然有一个炮台的视野会受阻。感觉“不屈”号那种炮台设计实在不好。

顺便更正下上文一个错误,2门主炮齐射损害船堡结构的不是“不屈”号,而是杜里奥号的100吨阿姆斯特朗火炮 没有仔细读文,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9-13 03:03 , Processed in 0.0264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