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4523|回复: 9

[原创] (原创)如果我是皇帝我会怎么去攻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3 22: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前阵子一直在灌水,现在终于耐不住寂寞发帖了,这是本人对攻俄的一点愚见,欢迎各位皇帝的FANS们看后来对我的看法多多批评,

俄罗斯啊!皇帝心中永远的疼,50万的法国好青年一去不回。法兰西帝国 也从这一刻走向衰落。其实失败的原因大家也很清楚了,后勤不利,俄国人的坚壁清野和游击战和最要命的一条,俄罗斯的天寒地冻,使得法军基本丧失了战斗力!皇帝为自己的急功近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以下是我对攻俄罗斯的几条看法,欢迎大家指出错误。

1结束大陆封锁政策。大陆封锁政策可以说对法国本身来说是很失败的,英国当时拥有全球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和最广阔的殖民地,丧失了欧洲市场,他们还有广阔的北美市场,当时美国正在高速发展,英国的原料和工业品在那里也是抢手货。所以皇帝应该取消市场封锁,并积极和英国人贸易,制定一些对英国人有利的贸易政策,让英国尝到了和法国合作的甜头,他在今后就不会过于针对法国,这样就解决了一个后顾之忧。


2挑动俄罗斯内部的阶级矛盾。众所周知,俄罗斯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持续不断,到了近代,农奴起义更是此起彼伏。如果我是皇帝,就会派出大量奸细进入俄罗斯,用尽一切办法挑起起内部矛盾,使俄罗斯政府忙于镇压,这其实不难办到,花点MONEY就OK了。


3重金收买起朝廷重要官员,在俄政府内阁中培养亲法势力。历史证明,这条方法是可行的,越王勾践重金收买吴宰相,金国派秦侩打入南宋朝廷内部,都对战争起到了重大作用。


4对于占领区人民进行严格管制(注意!在这里严格不等于血腥镇压!)就象刘邦入关后对百姓秋毫不犯,约法三章一样。进行临时军管,重金雇佣当地的人组成治安部队配合军队进行严格控制。军队自身也要严格遵守指定的法律,对于暴动要进行镇压,但 不能演变为屠杀。

5对占领区的居民(尤其是小孩子)实行思想改造,比如修改他们的课本,尽力美化法国的形象,从小培养他们产生“自己生来就是法兰西人”,“法兰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国家”,“皇帝是最伟大的君主”这种想法,依靠皇帝的个人魅力应该不难作到。

6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俄罗斯的边境地区修建军事要塞,派军队轮流驻守,以适应那里的气候环境,要塞长期囤积物资,在战斗时就可以成为后勤基地。

7修建高速公路(模仿古罗马时期的做法)通向边境要塞,以方便物资和兵员的运输。

8在结束被占领区的临时军事管制后,在被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让被占领区的人体会到法国制度的优越。

9在做好以上的工作后(估计已经过去10年了),正式对俄罗斯宣战,最好选择在春天时进攻,但进攻时士兵要带好足够的御寒装备,以防止战事不利而进入相持阶段。在与俄罗斯作战时应该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每占领一座城市就将其修为后勤基地,并派预备兵驻守。如此一来,俄罗斯的游击战和坚壁清野就无法发挥最大的作用!

  以上几点是我对于进攻俄罗斯的一点个人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 23: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在次贴一篇关于皇帝在俄罗斯战场的后勤的文章做参考。


                 
           拿破仑征俄之战(1811-1812年)的后勤工作


    1811-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之战,常被人们漫不经心地说成是“一次因缺粮和运输工具不足的后勤失败”。但证据何在呢?  
   T·A·道奇在他的《伟大的将军们》一书中说:  
   “粮食是充裕的,因为俄罗斯和波兰多年没有出售它们的剩余谷物,而普鲁士可以用做面包的原料偿付它的赔款;菜牛成群地在加利西亚漫步;同时,补给辎重队(即辎重营)也已组织就绪。”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25页。 ]  
   “糟踏掉的粮食比吃掉的还多。”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80页。 ]  
   1812年仲夏,给养成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巴伐利亚的王储在写回国内的信中说:  
   “如果奈伊(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元帅)能稍稍要求走在我们前头的法国师团守点儿秩序,所有部队就会吃得足足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所有走在我们前头的部队全都肆无忌惮地进行抢劫,放火烧毁一切。他们的行动未受到任何阻止。”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501页。 ]  
  可见问题不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协同,至少军需部门,运输部门和宪兵部队之间是这样。  
   “集中起来的粮食是足够的,但是分配的难题没有得到解决。”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46页。 ]  
   “粮食大部分装在辎重车辆上,源源不断地跟在军队后面,但行进速度不够快,到头来派不了用场,多半成了车队人员的享用品。”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66页。 ]  
  运输的延误可能要归咎于车队人员的渎职,工兵满足不了修路的需要,或者战术部署的需求过大。不管怎么说,都是没有搞好协同。要是军需部门、工兵部门和运输部门由一个后勤长官统管,三方面就能相互配合,共同满足作战的需要;一旦这位后勤长官发现不能满足作战需求,由于他熟悉协调工作,他也能很方便地及时向司令官提出意见,调整作战的需要。而在军需部门、工兵部门和运输部门各顾各的情况下,哪一个部门的头头也没法说:三个部门共同努力就能满足需要。再进一步说,如果上述三个部门能组成为统一的后勤机构,它们肯定会密切配合,为战术适应战略的需要铺平道路。运粮辎重队所以跟不上部队,原因就在于缺乏协调一致的准备工作。  
  下面是能说明这段历史中同一问题的又一则事例:  
   “七月份多雨,由于食物不足,吃的太差,部队患病率急剧增加;日常的口粮却远在后方,还在从柯尼斯堡运往科夫诺的途中,处在巴斯塔海军上将控制之下……征粮员带来的通常是黑麦,人们没有磨坊去碾碎它,只好把它盛在某种容器里,不断地搅动,使它干燥得象是咖啡,以之权充大米,与肉类(或其它食物)一起烧煮。一人一天配给一磅左右,就认为足够了。赶来的牛群往往不适于食用。饮水大部取自沼泽,由于不断使用,水源日益污浊。但又无别的饮料可以减少水的用量。”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508页。 ]  
  内河运输事先如能安排得好些,就会减少使用黑麦的必要性,或者事先如果估计到利用黑麦的可能性,就可准备好一些手推磨,从而能用黑麦作为制造面包的原料。由于赶牲畜的管理工作糟糕,菜牛的浪费很大。  
  这位历史家用了下面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形容后勤工作之糟:  
   “战役开始时,他(拿破仑)作出的选择是:在他对部队提供给养的手段未达完善之前,部队要以较慢的速度按部就班地进军俄罗斯,才能首尾(指部队与后勤的联系)兼顾。”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510页。 ]  
  我们再来听听,同一位作者对所谓战役因运输不足而失败的说法是怎样讲的:  
   “运输是按最大的规模组织的。”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43页。 ]  
   “后来,跟随部队一起前进的马车简直太多,而且仆役也实在太多。”  
   “军官每人能有一辆四轮马车装运给养。”  
  军官们拥有的驮马和马车数量之多,远远超出了规定:  
   “在大军中,包括炮车和弹药车在内,每三人至少有一头牲口。”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79页。 ]  
  运输工具如此之多,以致军队还带了许多妇女。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33页。 ]  
   “给养问题已成为一大困难;虽然给养补给品源源涌进柯尼斯堡,但从那里要通过转运才能送给前进的军队;当时溯尼门河和维尔尼亚河而上的船运工作还未组织就绪;但是他(拿破仑)已不能再等了。”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65页。 ]  
  这再次表明,在战略,战术与后勤的三位一体中,一旦后勤的地位摆不正,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法国军队内权力的过度集中,造成了下级部门的缺乏主动性。虽然拿破仑有一个庞大的参谋部,但参谋部没有实行权力分散,而权力分散是使它的各个部门工作获得巨大成果的必备条件。打个比方说,机器有了,操作者也很不错,问题是机器的组部件却不具备承担重负荷所应有的力量。  
  这里必须指出:拿破仑不止是一支五十万人以上大军的统帅,他还要为涉及大帝国政治形势的种种棘手问题操心。对他个人而言,战略和政治这两个方面的大事看来就足够他负担的了;但我们却发现,拿破仑却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例如在他写的许多信中,谈到给军队做的马鞍很差;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28页。 ] 谈到衬衫的式样和价格;谈到军服用料的质量及其制作问题;谈到军用背包;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29页。 ] 谈到军事日志和公报的种种细节;谈到面包的质量;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30页。 ] 谈到雇用水手充当仆役;谈到“奈伊元帅象一个上尉那样在要塞中投宿,而海军的一个军需官却侵占了苏尔特元帅在乌尔特里希的住宅”;谈到消防演习和打靶实习的细节;谈到紧急审讯某些士兵;以及购买马匹等等。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35页。 ]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的小事,本应由参谋部的军官们统管,而且他们也能有效地予以处理。然而,实际上却是“统帅的眼睛注视着一切”,“辛辛苦苦地过问各种小事。”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28页。 ]  
  在准备侵俄战争时,法国探知俄国政府当时新完成了一幅帝国地图,比例尺为五十万分之一。尽管拿破仑弄到了一份复制件,但他没有注意给军队提供地图。达武(拿破仑手下的法国元帅)曾经诉苦说,直至1812年年中,在他统率的整个军团中,总共只有七张地图。不是征俄之战开始前在巴黎把地图准备就绪,而是在前线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才紧张而匆忙地绘制了一些草图。甚至拿破仑本人用的地图,也没有诸如交叉路、乡村,森林等等的细节。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64页。 ] 如果能有一个后勤部预先分析未来的各种需要,那就不会发生上述情况了。  
  组织上最致命的缺点之一,是忽视了宪兵问题。缺少宪兵所造成的混乱,其后果之严重使人难以估计。因为法军在立陶宛维持不了秩序,老百姓转而反对他们,致使给养困难更大。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66页。 ] 拿破仑写道:  
   “由于符腾堡人的行为,在波兰是一片恐怖和荒凉。”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66页。 ]  
   “士兵的掉队和离散削弱了部队力量;从涅曼河到德维纳河,每天损失的人数相当于圣西尔军校 [ 译者注:法国圣西尔军校,建于1808年。 ] 少了一个营。”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79页。 ]  
   “下了反对抢劫的命令,但谁也不把命令当一回事。”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79页。 ]  
   “非战斗人员太多。”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79页。 ]  
   1812年6月,(法军)多次发布指示,要求“制止开始搞垮这个国家的混乱。”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66页。 ]  
  拿破仑的军队由于各个组成部分失灵,已是一台不能开动的机器。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7月26日发生的情况。当时,拿破仑手下有一支十二万人的大军,而对手方面(俄军)才八万人。法军长时间以来就想寻机同一直在退却的俄军较量,此时,一场决战本已在望。但由于法军协同动作过于迟缓,未能及时作好战术部署,结果丧失了战机。这是战术与后勤密切相关的又一事例:后勤如及时提供情报服务并搞好交通线,就有可能迅速作出战术决策。  
  由于没有后勤的协同配合,交通线大大落后,不能满足战术部署的需要,以致拿破仑在1812年6月间发布的命令实际上是在过时的情报基础上拟定的,因而下面无法执行。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69页。 ]  
  卫生勤务工作,同样适应不了形势的要求。在卢比诺战斗之后,拿破仑曾给他的参谋长下过如下的命令:  
   “写信给军需总监,告诉他救护工作做得太差;从昨天起,当发生前哨战(实际是指卢比诺战斗)时,总司令部的军医们以及一些救护车和空货车……竟未派到前线去救护伤员,这是令人吃惊的;而且机关里连一个头头也没有。”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548页。 ]  
  因为情报工作在战争中极端重要,我们再看看它对俄罗斯战役产生了何等之大的影响。  
   “拿破仑得到的有关俄国军队的情报,肯定少于俄国人得到的有关他的情报。”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59页。 ]  
   “虽然拿破仑急于攻占维尔纳是因为他的航运线已伸展得如此之远,而维尔纳是他建立一个大仓库的极好地点;但他更着急的,是想在快速推进之前摸清俄军的行踪。”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67页。 ]  
  拿破仑对使用间谍抱无所谓的态度,这是人所共知的。如果他在这里能认真使用间谍,把这项工作组织好,他所掌握的俄国人的情报,就不至于如此之少,也不至于后来在条件困难时才进行侦察,以致耽误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我们有证据可以说明,法军的情报工作不是按照迅速收集情报,并迅速地加以分类、核实和分发的总方针组织起来的。情报如果不能迅速提交使用,它就毫无价值可言。要是安排某一个机构统管上述工作,该机构就能对各种来源的不同报告进行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把经过筛选的真实情报送到指挥官那里,作为指挥官制订作战计划的依据。而拿破仑在战场上并没有这样一个机构,这可以拿他下达给工作不力的热罗姆(拿破仑之弟,法军侵俄大军的右翼总指挥)的一道命令来证明:  
   “你应当从你手下的将军们和先头部队的司令官们接受报告;并应在披阅之后,把原件送给本统帅。”他“大量阅读报告,从中取得情报,才能据以指挥他的部队。”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83页。 ]  
  象拿破仑那样当时肩负重任的大军统帅,竟能抽得出时间来大量涉猎内容庞杂的原始报告,岂非咄咄怪事!如此行事的结果必然是因小而失大。这绝非言之无据。  
  通观法军侵俄作战的始终,人们可以认为,这位统帅因“缺乏情报而晕头转向。”将军们“是根据既迟到又零碎的情报靠传令兵指挥战争的。”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74页。 ]  
  见微而不知著,只抓细枝末节,而不是全力以赴地抓住统帅应当注重的大问题,这是法军失败的直接原因。例如,有一次,拿破仑在维尔纳竟耽误了十七天之久。  
   “维尔纳的许多具体工作可以留给别人去做,但战略大事却不能由别人越俎代庖。当时拿破仑如能随同达武和近卫军从维尔纳进军明斯克,他肯定能拦截住巴格拉齐昂(俄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并在热罗姆的协助之下——或者在另一位更好的司令官协助之下,打败巴格拉齐昂。或者假如拿破仑亲自统率的这一路大军向巴克莱(全名为巴克莱-德-托里,当时任俄军总司令)进击,与近卫军、欧仁(即欧仁·博阿尔内亲王,侵俄法军的中路总指挥)及达武一起,在十二天就能到达波洛茨克,而把巴克莱抛在后面的里加,这就可以结束战役。拿破仑在维尔纳耽误十七天,这是他军事生涯中造成不良后果最多的一次错误。”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95页。 ]  
  到1812年7月,拿破仑开始意识到有必要交出决定具体细节的权力。因为他未在战前组织好后勤,最后不得不在战场上着手建立一个能满足作战需要的机构。他指示他的参谋长说:  
   “委派你部下一名将官专门负责组织维尔科维斯基至科夫诺和科夫诺至维尔纳的交通线。”  
  拿破仑这位总司令成天淹没在战略、战术和后勤的具体事务中,直到弥补损失已属太晚之时,才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别人。他告诉贝蒂埃(法军总参谋长)写信给雷尼尔:  
   “我不给他指示任何事情……一切由他谨慎行事。”  
  乌迪诺也被告知:“他可以独自相机行事,也就是受到了全权委托……”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502页。 ]  
  法国的失败并非由于俄国拥有优势(但后勤除外)。关于这一点,我们有证据如下:在俄国人中间,“看来并没有特别的作战计划。”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63页。 ]  
   1812年7月,俄国的两个主要集团军(指巴克莱指挥的第一集团军和巴格拉齐昂指挥的第二集团军)相距甚远,战略上处于极其危险的地位。如果法军方面的组织工作好一些,巴格拉齐昂的集团军就有可能被切断而遭到失败。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85页。 ]  
  对于在战争大部分时间里担任俄军总司令的巴克莱,有以下一段评论,  
   “关于他有无高超的军事才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他的临危不惧,冷静沉着,他坚不可摧的精神,以及他所推行的模范秩序(这种秩序不论在办事机关还是他所属部队的各个部分,都是一样之好),则是他的对手也不能不公正地予以肯定的。”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52页。 ]  
  据说,巴克莱还具有组织的天才。  
  至于法军这一方面:  
   “无论在西班牙还是俄罗斯,拿破仑的战略,就纸上谈兵而论,都是完美无缺的,但是他的后勤工作却缺乏保障作战胜利的性质。”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486页。 ]  


结论  
  我们已经看到,(法军的)补给品是充裕的,运输力量也是绰绰有余的,还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庞大参谋部;事实上,单是参谋部本身的人员就相当于一个师。拿破仑自己为准备征俄之战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他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重大的缺点在于:后勤没有在一个头头的领导之下、作为实施战争的一大分支机构组织起来,以便分析战争的种种需要,并对预定的需要作出协调一致的反应。这种有组织的后勤机构,要以参谋长为首,拥有各种专业的负责人,能协调一致地适应形势不断变化的要求,而且每个负责人在其管辖范围之内均有相机行事之权,不必坐等总司令的指示。下级部门,尤其是后勤部门,如果没有发挥其主动性的权力与权威,很快就会养成事事依赖上头的习惯,结果成为“算盘珠子”,拨一拨,才能动一动。因此,拿破仑在战役后期说的以下一番话,完全是有感而发的:  
   “无论是宪兵司令,还是(辎重车队)车长,或是参谋部的军官,——他们之中对我克尽其职的一个也没有。” [ 注:美国中校T·A·道奇:《伟大的将军们》,第3卷,第561页。 ]  
  作为从这一教训中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这样说:俄罗斯战役表明,下述有关战争准备和实施的若干事项,既不是战略方面的,也不是战术方面的,而都属于后勤的职责范围:  
  有关补给的任务;  
  运输;  
  卫生、医疗及救护工作;  
  道路建筑及其他工程职责;  
  占领区的民政管理;  
  宪兵;  
  地图与情报的收集和分发;  
  通信,亦即电报及传令勤务;  
  准备性训练的具体事宜;  
  武器装备的修理和补给;  
  文书工作。  
  以上列举的项目,还不是后勤工作的全部(或接近全部)。在这段结论中提到的,只不过是我们援引的少数证据已经说明了的一些项目。  
  对此,有人也许持有异议,说什么一个军队的作战条件与另一个军队的作战条件大不相同,某一战役所提供的证据并没有足够的普遍意义,因而不宜作为制订原则的依据;为此,我们下面再对拿破仑侵俄之役半个多世纪以后,一支军队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作战条件下采用的方法,简要地作一番考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4 14: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束大陆封锁,那么攻打俄罗斯也变得意义不大了!正是由于俄罗斯暗中与英国勾结,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的台,皇帝才下决心攻俄的,进攻西班牙与葡萄牙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实际上,大陆封锁对英国打击很大,因为英国的主要出口对象就是欧洲大陆,虽然她拥有庞大的殖民地,但象印度,阿拉伯或者中国这样同欧洲迥异的国家或地区是否能够代替欧洲来吸收英国的商品,我看不大可能.别忘了,英国就是在普通商品打不开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才进行鸦片贸易的,众所周知,英国的商品如果卖不出去,就会积压,造成通货膨胀,引发经济危机,英国就垮了!皇帝的大陆封锁战略上是没错,只是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致命的阻力.
  关于巩固占领区,阁下的理论或许在意大利,荷兰和德国诸小邦行得通,但在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这种民族意识强烈的国家肯定行不通,要在这种国家普及法国式的教育和意识形态,除非在他们国内也搞一场革命,这无异于启衅,况且一旦唤醒了这些国家人民的理性,他们难道就不会反过来向法国讨价还价吗?
  关于收买俄罗斯重臣的想法值得质疑,似乎在其他国家都有亲法派,俄罗斯则没有,相反,他们的老派贵族当权者和少壮派军官似乎都一致仇视拿破仑,况且还有塔列朗通风报信,如要实行此计,先除塔列朗!
  挑动矛盾的做法也不容易成功,在俄罗斯,大多数农奴虽然深受剥削,但他们民智未开,又有浓厚的宗教信仰和国家观念,不太可能接受法国人的煽动,只有一些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才会觉醒,实际上,后来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也是受了法国人的影响,结果失败了!(农奴一个都没响应)自己人搞革命尚且如此,外国人又能怎样呢?
  关于进攻战略为持久战的说法有些荒谬,中国打日本选择持久战是迫不得已,自己力量不够,只好和敌人拼消耗,为的是借持久战拖垮日本人,那么,持久战是有利于防御一方的,而大大不利于进攻一方,历史上进攻一方总是力求速战速决,孙子也说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拿破仑在敌国土地上,外线作战,交通线脆弱,拿什么同俄国拼消耗,阁下假设在俄国大修堡垒,派兵驻守,那么拿破仑的机动兵力势必大大减少,拿什么同俄国人会战?况且敌人对堡垒固然不会有多大危害,可是在前线与后方堡垒间的交通线怎么办?还是会遭到哥萨克的袭击!打持久战俄方不会有什么顾忌,保家卫国,什么牺牲都能承受,那么拿破仑呢?持久战势必造成重大伤亡和物资消耗,法国人是否承受得起?被迫与法国同盟的国家是否愿意?士兵是不会有多大热情去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他们的家属也不会,持久战将使拿破仑陷入一个泥潭,就象日本在中国的遭遇一样,何况俄罗斯与法国的实力差距远远小于中国与日本!
  对占领地人民不实行屠杀是幻想,敌国人民会心甘情愿做亡国奴吗?他们就是第五纵队,恐怕即使是拿破仑想不杀也不行,历来侵略军都是如此!至于奴化教育,日本在台湾实行了五十多年,在东北实行了十四年,成效怎么样?俄国与欧洲其他国家情况大不一样,顾及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我要是皇帝,就先把约瑟夫撤下来,退出西班牙,与西班牙王室媾和,西班牙王室都是些蠢货,只要让他们复位,其他问题都好办,西班牙人民自也无话可说了;英国也没有理由继续在西班牙待下去了(如果他们不想回去,就煽动西班牙人反对他们),对俄国则进行外交施压,迫使其严守提尔西特条约,即使要打,也应先激怒俄国,让她先启战端,皇帝则调集大军在波兰严阵以待,这样一来法国就处于防御状态,拥有了较强的作战方式,我们内线作战,以逸待劳,凭法军的战斗力,打它几个歼灭战,重创俄军,大量歼灭其有生力量,等到俄国惊慌失措,圣彼得堡被悲观主义笼罩,无法进行有效防御之时,乘胜前进,威吓沙皇(亚历山大优柔寡断是众所周知的),边打边逼他求和,一来俄国先启战端,理屈词穷,二来和平的诱惑也是很强,三即使打也是败,他们自然而然会同皇帝媾和,到时候提出什么条件就由不得他们了!然后可借机在俄国取得驻兵权,作为下一步行动的基础,一点一点地蚕食掉俄罗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4 14: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对于大陆封锁的用意我的确了解不够,谢谢提醒。不过我在文章里也有说过,和英国进行贸易,实行一些对英国有利的政策来拉拢英国,毕竟法国的市场可是比俄罗斯的广阔的多。
  至于煽动农奴起义,我认为只要有明确的口号,比如“均贫富”等,也不是不可行的。普加乔夫起义就是个好例子。
  关于持久战嘛,我看了下,觉得你的说法也很有道理,谢谢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4 15: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拉拢英国的想法比较有创建!!不过按照当时的历史环境恐怕两国都不会同意,从路易十四时代英法就开始争霸,(再上溯恐怕就要到英法百年战争了!)世代血仇,至今双方还在互相鄙视呢!英国在奥斯特里兹战役之后也曾同拿破仑媾和,皇帝也以汉诺威为诱饵讨价还价,但英国人只要一有机会.马上又会卷土重来,英国与大陆封建国家的关系远比拿破仑好,她搞大陆均势的手段也是家常便饭,所以,英国可以操纵欧陆局势,利用皇帝与普奥俄的矛盾,大搞一番,胜算很大,拿破仑却会因此而疲于奔命,英国佬只不过动动嘴巴,花点钱而已.如果要拉拢英国,必须击溃她的海军,让她看不出自己有胜算,才好加以利诱!我以为. :rolley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4 15: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击败英国海军,难度很大啊。皇帝也曾经尝试过,可却是被纳尔逊打得一塌糊涂。看来皇帝的确没有海战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4 15: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计,即挑拨英国与某个大陆国家的关系,让她觉得那个国家比拿破仑威胁更大,英法才有可能媾和,可是当时似乎没有哪个国家具备这样的条件,可惜~~~~~~~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4 15: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只要皇帝不死,他就永远是欧洲的最大威胁,这也是英国人为什么要毒死他的原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4 16: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岂止如此!恐怕还是世界的大威胁吧!我建议阁下去看看剑桥世界历史地图集,他的世界征服计划就画在那上面,他出兵海地,进兵埃及,攻打叙利亚,打俄国,几乎是向美洲,非洲,西亚和东欧同时出击,以法国为中心,成立世界帝国!巴黎旺多姆广场的凯旋柱上的拿破仑皇帝像,一手拿着王笏,一手拿着象征世界帝国的金球,正表明了他至死不渝的雄心! :rolley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4 20: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无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2-4 17:10 , Processed in 0.0343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