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2826|回复: 4

罗兰之歌(东拼西凑版)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11-27 09: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帝王将相武功为内容的叙事诗,在欧洲称为纪功歌,跟《奥德赛》、《伊利亚特》一样,起初都是吟游诗人在深宅大院、通衢大道吟唱的歌谣,后来才编写成书。一般来说创作年代不确,故事内容与史实颇不一致,作者的身份也很难弄清楚。

    法国欧洲中世纪历史学家约瑟夫·贝蒂埃(1864—1938)说:“提到《罗兰之歌》,就像提到平达的《特尔斐皮西亚颂歌》或亚里士多德的《诗论》,即使有了第一千零一版,也会再发行第一千零二版,自有文人才子读了觉得,若不是第一版,也是第九百九十版更为可取。”

    罗兰的传奇在吟游诗人口中吟唱了一百多年。在十一世纪出现了最初的抄本。现存主要的有法兰西、英格兰、意大利、尼德兰、日耳曼、威尔士、斯堪的纳维亚等文字写成的八种版本。历代评论家一致认为牛津收藏的一种抄本,其价格超过其他各版的总和。牛津抄本用盎格鲁-诺曼语写成,共4002行,包括学者根据其他抄本校订后补上的四行。每行句子十个音节,每一节内句数不等,同一节内每句句尾用半谐音一韵到底。根据安德莱·布尔日的研究,成书年代约在一〇八七年到一〇九五年之间。各个抄本原来都没有名称,在十九世纪后先后付梓,毫无例外都用《罗兰之歌》这个书名。

    牛津抄本的最后一句是:“杜洛杜斯叙述的故事到此为止。”一般认为杜洛杜斯不是《罗兰之歌》的编撰者,便是抄录者。至于谁是杜洛杜斯历来没有一个肯定的、具有说服力的、为大家所接受的说法。在那个时期的法国历史上,可以与杜洛杜斯这个名字沾边的有古龙勃的杜洛杜斯、安韦尔默的杜洛杜斯、费康的杜洛杜斯。由于《罗兰之歌》最初流传于法国北方诺曼底地区,费康的杜洛杜斯被认为最有可能是那位杜洛杜斯。他是征服者威廉的侄子,起先在费康的三圣寺当修士,随同威廉国王参加过一〇六六年的黑斯廷斯战役,后来又在彼得博罗当本堂神甫,所以也称彼得博罗的杜洛杜斯。不管是哪个杜洛杜斯,从他在《罗兰之歌》中留下的印记来看,显然是一位受过良好拉丁教育的僧侣,既潜心教义,也崇尚武道。查理曼的英武神威,奥里维的睿智明理,罗兰的勇敢慷慨,都是他崇尚景仰的品质。

    牛津抄本在一八三七年由法朗西斯克·米歇尔(1830或1833—1905)第一次出版。后经历代专家勘误匡正,渐趋完善。这部汉译本是根据牛津版校订本译成的。

    查理一世(742—814),或称查理大帝、查理曼,是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三世)的儿子。从七六八年继承王位,后来通过征略逐渐成为伦巴德人、托斯卡纳人、萨克森人的国王。八〇〇年受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加冕,当上西方皇帝,统治疆域包括除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全部欧洲,是罗马帝国后的又一大帝国。查理曼是中世纪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主张与罗马教廷合作,促进教会改革,奠定基督教统一的基础。

    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以查理皇帝为代表的基督教国家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不时发生战争。七七八年,查理曼攻下西班牙潘普洛纳,撒拉逊(中世纪西方人对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徒的称呼。)人要求讲和,献上几名人质。查理曼随后南下进攻萨拉戈萨。萨拉戈萨深沟高垒,固守不降。查理曼围困了两个多月,毫无进展,又听到后方萨克森人叛乱,带了军队和人质撤退。其实这是查理曼远征中的一次挫折,在他生前法国纪年史缄口不谈这件事。

    只是到了八二九年,《皇家纪事》提到查理曼那次在七七八年带领他的大队人马抵达比利牛斯山,为了抄近路借道位于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龙塞沃。八月十五日,经过山石峥嵘的峡谷时遭到伏击。山区的加斯科涅武装人员从山坡直冲而下,朝着他们猛扑过去。法兰克人长途跋涉,又带了笨重的战利品,行动非常迟钝,只有招架之功。加斯科涅人掠夺了大量财物后呼啸而去。查理曼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和行踪,没有也不可能报复。他们或许就是一股盗匪,其中可能有作为内线的法兰克人,但是肯定没有撒拉逊人。显然这是一次没有政治目的的抢劫行为,因为在这事以后加斯科涅人没有反叛事件,阿基坦人继续效忠查理,萨克森人的叛乱也不见蔓延。查理曼在这次袭击中死了几位重要人物,其中有御厨总监艾吉哈尔德、宫廷伯爵安塞姆、布列塔尼边区总督罗兰。

    从九世纪开始流传查理大帝和他的勇将罗兰的事迹。口头文学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那时候封建社会的发展与等级制度的确立,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地中海一带争夺加剧,民间传说掺入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内容和宗教神秘色彩。罗兰的故事逐渐变成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大规模长期圣战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后世人确实常用神奇的语言,把一则平凡的轶事,渲染成了一篇辉煌的传奇。

    《罗兰之歌》是开卷之作,并不是说在此以前法国文学史上没有出现过作品。在九至十一世纪之间有《圣女欧拉丽的颂歌》、《耶稣受难》、《圣勒日》、《圣阿莱克西》等,从题目便可看出这是一些表彰基督教圣徒的道德圣行的作品,语言贫乏,牵强附会,虽然写的是韵文,但是通篇说教,谈不上文学价值。

    在牛津抄本产生之时,法国通俗语言有了很大发展,其结构、形式和词汇已经能够承受长篇叙事的分量。在《罗兰之歌》中可以看到大量并列句,简单的形象和隐喻,人物的心理和意图描写,还有民歌中常见的复叠和夸张。随着各地区文化的传播,宗教斗争激发的宗教热忱,这部叙述七七八年龙塞沃悲剧的纪功歌,更多反映的却是十一、十二世纪的时代精神和特征。今天读到的《罗兰之歌》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冲突。一、两个世界、两种文明、两种宗教的冲突。基督教代表善、正义和天意,而伊斯兰教代表恶、不义和邪道。二、领主与藩臣的冲突。领主供养和保护藩臣,藩臣向领主效忠,以死相保。一名藩臣可以同时效忠几名领主;也可既是一名领主的藩臣,又是另外藩臣的领主。三、藩臣与藩臣之间的冲突。好藩臣忠诚、英勇、磊落;坏藩臣不忠、怯懦、阴险。这些道德行为的准则当时是明确的,对待上帝诚惶诚恐的基督徒心灵中容不得半点怀疑。

    关于两教圣战的历史,基督教有基督教的写法,伊斯兰教有伊斯兰教的写法,水火不相容。《罗兰之歌》属于基督教的写法。当西方国家接受了基督信仰以后,一切其他信仰在他们眼中都是异端邪说,一切抱其他信仰的人都是异教徒,里面不仅是阿拉伯人,还包括斯拉夫人、匈牙利人、鞑靼人等。圣战中要勇往直前,把异教徒赶尽杀绝是基督徒的天职,杀敌可以作为补赎,信仰上帝的人战无不胜,为教而殉死者灵魂升入天堂。当作者怀着一片虔诚刻意描写这些价值观的同时,也暴露了基督教狂热、偏执和残忍的一面。

    法国史学家保尔·彭古尔有一部著作,书名很有意思:《纪功歌是不是种族主义作品?》。以《罗兰之歌》来说,似乎还不能算,但是从中也可看出一切以宗教划线,区分敌我的是宗教,还不是种族和肤色。撒拉逊人一旦改宗,皈依了基督教,就拥有基督徒的一切权利。

    其实,作者对伊斯兰教口诛笔伐,却对它的教义和仪式表现了相当的无知。完全以基督教的模式来想象:顺服唯一的神安拉的伊斯兰教同样有三位一体:穆罕默德、泰瓦干、阿卜林;从不供奉神像的撒拉逊人同样在地室进行偶像崇拜;政教合一的教权政体同样也有十二员大将,以此与查理曼的十二太保相对应;军队中同样的武装、同样的战斗方阵;甚至撒拉逊王在狠狠诅咒查理曼时,同样用“douceFrance”(douce有“可爱”、“气候温和”的意思,考虑其含义,本书中译为“富饶的法兰西”,显然这词只用在褒义上)。

    自古以来,各个民族的发展决不是平衡的,同一个民族的演变也不是直线状的。可是只是到了近代,人才慢慢明白了这个事实,发现世界是多极的,立体的,不该囿于自己精神与行动上的束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用扁平的目光看事物。实际上大千世界万象纷纭,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恐怕是事物发展中的永恒存在。

    《罗兰之歌》是欧洲中世纪的一部伟大史诗,浑厚质朴。有人赞誉说它有荷马宽阔流动的优美,但丁豪放有力的笔致。这毕竟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作品,有中世纪的种种特点。若用历史观点阅读,今天的读者依然会认为这是一部卓越不凡的大作。

[ 本帖最后由 白星逐日 于 2006-11-27 09:5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09: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兰之歌(节选)

号角


奥利维埃说:“异教徒人数众多,
我们法兰西人似乎人单力薄。
罗兰兄弟,吹响你的号角:
查理听到,他会派兵回来。”
罗兰答道:“我会疯子般拼杀,
为了可爱的法兰西,我愿把荣誉丢弃
我不妨拔出杜朗达尔大战一场:
金子做的剑把将会沾满鲜血。
异教徒来此隘口是自取灭亡,
我敢说,他们都将死路一条。
查理听到,他会派人回来:
国王将率官兵救我们脱险。”
罗兰答进:“但愿我的祖先
不会因我而遭人指责,
愿可爱的法兰西不会蒙受耻辱:
我将用杜朗达尔猛刺敌人.
我的好剑就系在我的腰间;
你会看到它将沾满污血。
异教徒来此隘口是自取灭亡,
我敢说、他们都将死路一条。”

“罗兰兄弟.吹响称的象牙号角,
查理听到,他会赶回隘口;
我向你保证,法兰西人会回来。”
罗兰答造:“上帝保佑,但愿
活着的人谁都不会说
我曾因异教徒而吹响号角。
谁都不会因此而责备我的先人。
当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
我的剑将击杀个不停,
你将看到锋刃上沾满污血。
勇敢的法兰西人,个个是好汉。
西班牙人决逃不脱灭亡的命运。”

奥利维埃说:“我不觉得有什么耻辱。
我已看到两班牙的撒哈逊人:
他们盖满I山谷,布满山顶.
荒野平原上也到处都是他们。
这异国的军队人多势众:
而我们,人数灾在太少。”
罗兰答道;“我的斗志只能更坚。
面对上帝和他神圣的天使,
法兰西岂能因此而丧失荣誉?
宁可死也不愿蒙受耻辱!
我们作战勇耿,大帝喜欢我们。”

罗兰勇敢,奥利维埃智慧;
两个人都十分地英勇无畏。
只要他们上马操起武器,
死亡岂能档得住他们参战。
勇敢的伯爵们,语言高贵。
怒气冲冲的异教徒策马而来……


罗兰之死


罗兰感到死神正向他逼近……
他一手抓住号角,怕被人指责
(把它留给了异教徒),另一手执剑。
他在休闲田里朝西班牙走了一箭之远,
山顶的两棵树下,有四块大理石。
罗兰仰面倒在绿草之上……

罗兰觉得两眼发黑;他站起来
使尽全力,脸已因失血而变白
他痛苦而愤怒,以剑击石,
剑“嘣嘣”作响.但无伤无损。

伯爵说:“圣母啊,帮帮我吧!
杜朗达尔,勇敢的剑,你何其不幸!
现在你虽已无用,但我爱你如初。
我用你打了那么多胜仗,我曾在
白胡子查理王的辽阔疆土上征战:
但愿你的主人不是临阵脱逃的懦夫!
长期携带着你的曾是这样的一个勇士
在自由的法兰西无人能与他相比。”

罗兰用剑狠命地击打着玛瑙之石
剑“嘣嘣”作响.但无伤无损。
罗兰见无法把剑击断,
便开始替杜朗达尔哀惋:
“阳光下,你是多么的耀眼!
在莫里安山谷,上帝派天使
让查理王把你赐给一位伯爵首领,
敬爱伟大的查理便把你挂在了我的腰间。
我用你替他夺取了安茹和不列颠,
又为他攻下了波瓦杜和梅纳……”

罗兰在褐石上频频击剑,
剑“嘣嘣”作响,但无伤无损,
反而弹向半空。伯爵见击它不断,
便轻轻地替它惋惜:
“杜朗达尔啊,你美丽而神圣!
你金子做的圆剑把布满圣物,
有圣皮埃尔的牙,圣巴西尔的血,
有圣德尼斯的头发和圣玛丽的衣。
异教徒们不配拥有你.
只有基督徒才能把你使用,
你可别落在懦夫的手中。”

罗兰感到死神来临,从头降到了心;
他跑到松树下.躺在绿草上,
身底压着杜朗达尔和象牙号角。
他把头朝着异教徒的国土,
这样做,是想让查理大帝
和所有的法兰西人都说:
他死了,高贵的伯爵战死沙场。

罗兰伯爵躺在松树底下,
他把脸转向西班牙。
他回想起件件往事:
回想起他所征服的地方,
回想起法兰西和他的族人,
回想起查理王,养育他的恩主
忍不住潸然泪下轻轻哀叹。
他还是忘不了这些往事;

他忏悔罪恶,请求上帝宽恕:
“天父啊,您从来不说假话,
您曾让圣拉萨尔死而复生,
您曾从狮口救出达尼埃尔,
拯救我的灵魂,让我避开一切厄运,
我此生所犯的罪将给我以灭顶之灾。”
他伸出右手,把手套献给上帝,
圣加伯利用手接了过去。
罗兰用手臂支起垂下的头颅;
双手合一,走向他的黄泉。
上帝给他派去了二品天使,
以及危海中的圣米歇尔。
圣加伯利与他们一同来临,
众人带着伯爵的灵魂上了天庭。


奥德之死


查理大帝从西班牙归来。
回到艾克斯,法国最美的地方,
他登上宫殿,走进大堂。
奥德,一位佳丽,向他迎来。
“罗兰在哪?他答应娶我为妻。”
查理痛苦不堪,泪流满面。
他拔着白胡子:“妹妹呀,好朋友.
你说的那个人他已不在人间;
但作为补偿,我将给你一个更好的男人
他叫路易,我不知怎么对你说才好,
他是我儿子,将拥有我的王国。”
奥德答道:“这话我听来离奇。
上帝、圣人和天使,你们有眼,
罗兰既死,我还怎能苟生?”
她脸色苍白,死在查理的脚下。
愿上帝怜悯她的灵魂!
法兰西的众臣为她哭泣,替她惋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7 10: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奥德真是罗兰的完美伴侣,罗兰曾在她面前与奥里维埃大战百合,最后在上天劝解下结为兄弟,我对这段印象很深。不过奥德出场还是不够多,有点苍白,《罗兰之歌》的主角还是那些骑士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8 07: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阁下的签名是《号角》吧?看着蛮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8 07: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星逐日 于 2006-11-28 07:26 发表
原来阁下的签名是《号角》吧?看着蛮像的。


就是这个选译,翻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3 20:07 , Processed in 0.0214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