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困惑: 康乾盛世到底盛在何处?
wjjspring
来自汉网论坛
康乾盛世的人均布匹和铁产量都仅为明朝的零头.连满清最重视的人均粮食也低于明朝.人民生活如此困苦,到底盛在何处??? 前面已经有网友已经举过了,在康熙四十年的社会经济评价就是"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要知道这老小子总共也才当政60年.而根据日本学者研究,这康熙40年大概还是康乾盛世中,中国最富有的时期.因为"除战后恢复性增长以外,从康熙中期开始,中国的人均GDP持续下滑" 所以到乾隆时,英国特使发现中国"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大部分人全年只有一件衣服穿","我怀疑以前传教士(指明末传教士)的传记都是编造出来的"要知道乾隆可是特意让英国特使去参观当时中国最富有的地区呢.
套用古人形容蒙元"贫在江南,富极塞北"的说法,我以为满清也不过是贫在中华,富极八旗而已. 随手抄点资料给大家看康乾盛世到乾隆时人口为3亿,最多的说法是3.65亿.明朝人口为1亿,也有0.6亿和1.7亿的说法 明末西方传教士还在赞扬中国物产极为丰富,物质生产能力远胜欧洲.而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乾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却说:“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10]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四章第一节。〕 近年来有的同志在铁产量上做了些统计(表8)。统计表明,我国铁产量随着大动乱而明显地波动着。宋代铁产量比唐代有一个大的进步,但经过战乱和分裂.南宋产量就降到了唐的水平。到元代铁产量仍然未达到北宋水平。明代有个大发展,高出北宋一倍多,使我国的铁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到十七世纪,俄罗斯铁产量在其他各国中最多,也只不过为二千四百吨,与我国永乐初年铁产量九千七百吨相比,数量质量都相差甚远。但到清代初期,经过明末大动乱,再加上政府严禁开矿,冶金业衰落了。康熙皇帝于公元1675年还谕令:"闻开矿之事,甚无益于地方,嗣后有请开采者,悉不准行"。对于不能封闭的冶铁厂,则抽十分之二的重税。到乾隆时,全国合法的铁矿厂只有九十三处了。 雍正在清帝中也正是最强调重农抑商的。他曾宣称农民最贵,不仅工商下贱,连“不肖士人”(这也反映了他对“读书人”的轻视)也不如农,因此创为“老农总吏”之制,选拔模范“老农”授予八品顶戴,结果在专制制度下只选出了一批作恶乡里的村霸。在农业政策上雍正只重粮食,经济作物只准种在“不可以种植五谷之处”,结果导致一些地方官府强行毁掉已种的经济作物令农民改种粮食,致使因失农时而绝收。雍正使政府干预强行进入传统时代一般不进入的农户经营中,导致了破坏性的结果。粮食以外的作物尚且要禁,何况工商。雍正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他多次表示“招商开厂……断不可行”,“矿厂除严禁之外,无二议也”。这样摧残工商、禁锢市场、统制农业的强硬政策,在有清一代也属保守,而且效果也极坏。 明末清初平民思想家唐甄在康熙四十年的盛世是这样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 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乾隆朝诗人魏来朋的《鬻子行》写道:潍北邑当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烟。无麦无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悬。膝下娇儿莫能蓄,百许铜钱即便鬻。但令得主免饥饿,宁甘下贱为人仆。交钱交儿说分明,钱交儿不随人行。翁亦无奈强作色,驱之使去终不能。望儿挥手频频打,旁观谁是解救者?频打频来怀中藏,儿声长号翁如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