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8132|回复: 3

[翻译] 二战德国装甲车辆生产一览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1-7 05: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列举了二战德国坦克装甲车辆的生产情况:
Panzer I
一号坦克一共生产了1893辆,其中1867辆装有炮塔,其余的作为指挥和训练型号用。
Panzer II
战前生产1223辆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Total

Pz II          15     9     223     302    77     7        -           633

Pz II (f)       -     90    42       23       -      -        -           155
Marder II     -     -       -        511   212     -       -           723   
Wespe       -      -       -         -     514   144     -            658
Bison          -     -        -       12     -         -       -              12
Total         15    99   265   848   803   151       -          2,181            
注:
Panzer II (f) - 喷火坦克(部分使用旧型号改造)

Marder II - 装75 mm Pak 40的二号坦克底盘  (Sd.Kfz. 131) (部分使用旧型号改造)
Wespe - 装105 mm榴弹炮的二号坦克 (Sd.Kfz. 124)
Sturmpanzer II Bison - 装150 mm重型步兵炮的二号坦克
Panzer 38(t)
38(t)轻型坦克:战前生产78辆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Total
Pz 38(t)              153   367    678     198     -        -       -       1,396

Marder 138           -      -        -        110   783   323      -       1,216
Marder 139            -     -        -        344     -        -       -       344
Grille                     -     -        -           -    225    346      -      571
Hetzer                   -     -        -           -     -      1,687 1,335   3,022
Total                 153   367   678       652 1,008 2,356 1,335   6,549
注:

  • Marder 138 (Marder III) - 75 mm Pak 40的38t(Sd.Kfz. 138)
  • Marder 139 (Marder III) - 装有缴获苏联的 76.2 mm火炮38(t)(Sd.Kfz. 139)
  • Grille - 装有150 mm中步兵炮的38t (Sd.Kfz. 138/1)
  • Hetzer -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Panzer III
三号坦克:战前生产98辆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Total
Pz III A-F     157   396     -         -        -       -          -       553
Pz III G-J       -     466  1,673    251      -       -          -     2,390
Pz III J/1-M    -    1,907    64      -        -                        1,971
Pz III N          -          -     -       449   213     -        -        662
Pz III (f)         -      -         -        -     100     -        -        100
StuG III         -    192     540      93     -       -         -        825
StuG III (l)     -     -          -   695 3,011 3,849*  1,038     8,593
StuH 42          -     -     -    12     204     903        98       1,217
总计             157 1,054 2,213 3,407 5,435 4,752   1,136    16,311
* 不包括173辆改装的三号坦克.
注:

  • Panzer III A-F - 装37mm炮
  • Panzer III G-J - 装备50 mm L/42炮
  • Panzer III J/1-M - 装备50 mm L/60炮
  • Panzer III N - 装备75 mm L/24炮(改装自旧型号)
  • Panzer III (f) - 装备火焰喷射器
  • StuG III - Sturmgeschütz 40. 装备75 mm L/24火炮的突击炮 (Sd.Kfz. 142)
  • StuG III (l) - Sturmgeschütz 40. 装备75 mm L/43 或 L/48的突击炮 (Sd.Kfz. 142/1)
  • StuH 42 - Sturmhaubitze 42.  105 mm轻型榴弹炮的StuG III(Sd. Kfz. 142/2)
Panzer IV
四号坦克:战前生产 211辆.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Total
    Pz IV A-F/1     45     268   467    124      -       -        -       904
    Pz IV F/2-J       -        -      -        870 3,013 3,126   385    7,394
    StuG IV            -        -      -         -       30  1,006    105    1,141
    Jagdpanzer IV   -        -      -        -        -    769        -      769
    Jagdpanzer IV/70 -     -      -        -         -   767      441    1,208
    Sturmpanzer IV    -     -      -       -        66   215     17      298
    Hornisse              -     -      -       -       345   133    16      494
    Hummel               -     -      -      -       368   289    57      714
    Möbelwagen         -     -      -     -           -   205    35      240
    Wirbelwind           -     -      -     -           -   100     6      106
    Ostwind                -     -     -     -            -    15    28       43
    Total           45   268   467   994 3,822 6,625 1,090   13,311           
    注:
    • Panzer IV A-F/1 - 装备短管75 mm L/24炮
    • Panzer IV F/2-J - 装备长管75 mm L/43 或者 L/48炮
    • Sturmgeschütz IV - 装备75 mm L/48炮 (Sd.Kfz. 167)
    • Jagdpanzer IV - 装备75 mm L/48火炮的坦克歼击车(Sd.Kfz. 162)
    • Jagdpanzer IV/70 - 装备75 mm L/70火炮的坦克歼击车(Sd.Kfz. 162/1)
    • Sturmpanzer IV (Brummbär) - 装备150 mm榴弹炮的自行火炮(Sd.Kfz. 166)
    • Hummel - 装备150 mm榴弹炮的自行火炮 (Sd.Kfz. 165)
    • Hornisse - 装备88 mm PaK43/1 ,后称犀牛(Sd. Kfz. 164)
    • Möbelwagen - 防空坦克。 装备37mm FlaK 43 L/89 (Flakpanzer IV Sd.Kfz.161/3)
    • Wirbelwind - 防空坦克. 四联装 20mm FlaK 38 L/112.5防空炮,有炮塔 (Flakpanzer IV)
    • Ostwind - 防空坦克. 37mm FlaK 43 L/89防空炮,有炮塔 (Flakpanzer IV)
Panzer V (Panther)
                       1943  1944 1945       Total
Panther                  1,848  3,777   507           6,132

Jagdpanther                 1     226   198              425
总计                      1,849  4,003   705           6,557
Panzer VI (Tiger)
                             1942  1943  1944  1945  Total
Tiger I                      78   649   623     -    1,350
Tiger II                      -    1       377   112    490
Jagdtiger                   -     -        51    28      79
Sturmtiger                 -     -        18     -      18
总计                        78   650 1,069   140   1,937

[ 本帖最后由 白星逐日 于 2007-1-7 22:4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7 2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字体好怪  日本网站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21: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基的,用所见即所得模式编辑出来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3: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PZ-1
        1931年,奥斯瓦尔德.卢茨少将被任命为德国陆军的机械运输监察,而海因兹.古德里安则担任其参谋长。他们都认识到德国需要建立一支装甲部队,也需要一些轻型坦克为未来的装甲师训练人员。1932年,莱茵金属、克虏伯、亨舍尔、MAN和戴姆勒-苯茨公司受命开发5t重的轻型坦克。设计师们根据瑞典兰茨维克公司所开发的经验以及以前一些秘密项目开始设计。1933年,德国陆军部又下令开发一种重量在4-7t之间的装甲车辆,定名为La.S(意为农业拖拉机)以绕过“凡尔塞条约”的限制。莱茵金属、克虏伯、亨舍尔、MAN和戴姆勒-苯茨公司提交的样车都十分相似,其中克虏伯公司的设计LKA 1(如图3)被选中了。LKA 1的部分设计是基于英国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的底盘(1932年德国秘密向苏联购买)。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德国与苏联在装甲车辆开发上有过很多合作。1929年的时候,苏联从英国购买了2辆“卡登.洛伊德”装甲车,并在其基础上研制了T-27坦克。1933年夏天,克虏伯又对其原设计作了一些改进,5辆LaS底盘被制造出来,于库姆斯道夫进行测试。最后决定在克虏伯公司的底盘上安装戴姆勒-苯茨公司设计的上部结构和炮塔。1934年2月又经过一些测试,在1934年4月,改良过的LKA 1(LaS)被定名为PzKpfw I/A型坦克(如图1)进入正式生产。4月,制造出了15辆PzKpfw I/A型坦克,古德里安把这些坦克全部给希特勒做了展示。1934年,一辆PzKpfw I/A型坦克被输出到匈牙利。1942年,匈牙利可能购买了一些作为训练用途。甚至连中国蒋介石政府在30年代中后期也购买了10辆。此外,还有少量被输出到芬兰和克罗地亚。PzKpfw I型坦克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大约有100辆A、B型的PzKpfw I坦克隶属于“秃鹰军团”参战,弗郎哥军队也有使用。德国也帮助训练西班牙叛军的坦克手作战,其中包括进攻马德里的战斗。作战中,PzKpfw I型坦克遭遇了苏制的T-26轻型坦克以及BT-5快速坦克,明显落于下风。一些被西班牙共和军缴获的PzKpfw I型坦克被改动炮塔并安上法国的1934/1937年型“霍希斯”25mm 反坦克炮。西班牙内战中,B型PzKpfw I坦克试验性的换上意大利的20mm Breda 1935型轻高射炮以提高其战斗力。西班牙内战提供了德国最高统帅部一个试验武器和闪电战战术的机会。战场上,PzKpfw I型坦克的装甲显得很薄弱,仅能抵御轻武器,而它自己的两挺MG机枪更加差劲,除了对付步兵以外就没有什么用了。PzKpfw I型坦克一共有两个很相似的型号:1934年的A型和1935年的B型(如图2),它们区别主要在悬挂装置和引擎。A型从1934年7月一直生产到1936年6月,A型行动装置为4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装备2挺7.92mm机枪。B型从1935年8月生产到1937年6月。生产厂家有亨舍尔、MAN、克虏伯以及戴姆勒-苯茨公司,B型有5个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武器和A型相同。A型引擎功率只有57hp,而且容易发热,B型则采用了100hp的改进引擎。两个型号有同样的炮塔和上部结构,不过B型要长一些(附加负重轮),而且B型的引擎底板也是新型的。PzKpfw I型坦克由2名乘员操作:驾驶员、车长/炮手。1935年至1936年,德国曾试图给PzKpfw I/A型坦克安装克虏伯的M601型柴油机,但是它的功率只有45hp,所以这个方案被取消了。A型和B型的PzKpfw I型坦克都被制造成训练和维修用途的车辆。不过最后都被作为训练而用。从1942年到1943年,所有仍在役的PzKpfw I型坦克都被去处炮塔和上部结构加装一个大的钢质箱用作运输载物车,其中一些简单到只是把炮塔去掉,之后又被作为弹药输送车,这些车辆一直在服役甚至到1943年以后。从1938年后期,德国便认为PzKpfw I型坦克的作战能力低下,并着手将其改装为快速侦察或者轻型步兵坦克。C型和F型是完全新的设计,仅有少量部件和原来标准的B型一样。PzKpfw I/C型坦克(VK 601,如图5)是一种快速轻型侦察坦克。从1942年后期到1943年初,戴姆勒-苯茨等制造商只制造了40(46)辆。D型(VK 602)则是在C型的基础上加厚装甲的改进型,也是有限制造型。F型(VK 1801)则是一种重型装甲步兵突击坦克。从1942年4月到1943年1月,只制造了30辆。1943年中期,少量的C型和F型被配属在第1和第2装甲师参加了东线作战,之后便在南斯拉夫境内服役。相当数量的PzKpfw I/C型坦克被配属在诺曼底地区的德军第58装甲军下,1944年的战斗中基本都被摧毁了。PzKpfw I/C、D、F型坦克其实一直没有大规模制造。今天我们可以在俄罗斯境内的库宾卡装甲博物馆内看到PzKpfw I/F型坦克的展品(如图4)。PzKpfw I型坦克也有不少变型车,除了指挥坦克以外,其中比较有名的还有I型坦克歼击车,该车在PzKpfw I/B型坦克的底盘上安装47mm反坦克炮。1939年至1940年间,100辆PzKpfw I/A、B型坦克被改装为爆破车提供工兵部队使用,德国向西线发动闪电战的时候曾使用过这些车辆(比如第7装甲师),还有一些被用于入侵苏联的战斗。PzKpfw I/A型坦克还被改装为Flakpanzer I型自行高射炮(如图6),装备一门20mm Flak 38 L/112.5型高射炮。1941年初柏林的阿尔卡特公司制造了24辆,装备了第614防空营的三个连(每连8辆)。之后这些自行高射炮在1943年1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都被摧毁了。此外,还有一些PzKpfw I型坦克被改装上15mm重机枪,1943年东线战场上曾缴获过这种变型车。除了以上几种变型车,PzKpfw I型坦克还有过一种安装150mm重型迫击炮的变型车,它们被编为重步兵炮连(每连6辆)隶属于装甲师或者装甲军,这是二战中第一种火力支援型的自行火炮。PzKpfw I型坦克在战前的演习大量出现,之后参与了波兰战役、西线战役以及非洲战场的不少行动。波兰战役中,PzKpfw I型坦克是德军陆军的主力坦克之一,大约有1445辆(占总坦克数的50%)。参加非洲作战的PzKpfw I型坦克都加装了更大的过滤器以及改进过的通气装置。北非战场上,德军第5轻型师将少量的PzKpfw I/A型坦克装上步兵用的便携式火焰喷射器制成喷火坦克,参加了1941年的托布鲁克战役(西班牙内战中PzKpfw I/B型坦克也做过同样的改装)。总的来说,PzKpfw I型坦克设计的初衷便是一种轻型小坦克,其用途更多是训练。不过直到1942年,它依然在前线参加过一些轻度的战斗。PzKpfw I型坦克的优点就是容易制造,速度也不错,价格又比较低廉,但是它的火力和防护力太薄弱了,不适合高强度大规模战斗。不可否认的是,PzKpfw I型坦克是德国首个大量制造的装甲战斗车辆。1942年初,PzKpfw I型坦克退出现役转到警察等二线部队。去除了上部结构的PzKpfw I型坦克则被NSKK组织(纳粹机械化团,一种军事组织)作为训练之用。511只PzKpfw I型坦克的炮塔被作为“大西洋壁垒”等防御工事的火力点使用。PzKpfw I型坦克在战前纳粹宣传新闻片中经常出现,比如阅兵等活动,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德国军事力量的一个见证。同时,PzKpfw I型坦克的研制和制造经验也为德国发展以后的坦克奠定了基础。尽管PzKpfw I型坦克不具备什么真正的战斗价值,但是它是一种优秀的训练工具,它帮助德国训练了大量的高素质装甲部队乘员,很多德国坦克手首次使用的坦克也是PzKpfw I型坦克,对于二战中强大的纳粹德军装甲部队来说,PzKpfw I型坦克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PZ-2
1934年德国陆军部提出发展重量10t,装备20mm火炮的装甲车辆的计划。1935年后期MAN公司制造出10辆后来定型为PzKpfw II.a1的样车LAS 100坦克。其后在1935年到1937年生产了PzKpfw         II.a1/a2/a3/b型坦克,这4种型号都是试验用车。这几种型号非常相似,主要的区别在发动机和水冷系统上。1937年3月,新的c型PzKpfw II坦克被制造出来,这种型号确定了PzKpfw II坦克的标准型,以后的改进型都是基于c型的,c型一共生产了2000辆。此后,在c型基础上改进的PzKpfw II.A/B/C型成为主要的生产型。1938-1939年制造了PzKpfw II.D/E型,这两种轻型坦克一般被作为快速车辆装备轻型装甲师。1940-1943年,在C型的基础上又发展了F和G型。所有型号的PzKpfw II轻型坦克都装备20mm火炮,有两种型号的20mm火炮:KwK 30 L/55,KwK 38 L/55。装备非洲军团的PzKpfw II都更换了适应于沙漠地区的通风和过滤器系统。1941-1942年还有一些在苏德战场上的II型坦克被改装成喷火坦克。PzKpfw II轻型坦克首次被少量使用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然后大量的被用于入侵波兰和法国战役中,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北非战场上也使用这种轻型坦克,在苏德战场上有极少的PzKpfw II轻型坦克参战。和PzKpfw I轻型坦克一样,它的装甲防护很差,除了步兵的轻武器它很难抵挡其他武器的火力,另外PzKpfw II型坦克的自身火力也不能对盟军主战坦克和其他的装甲车辆构成威胁。不过它为德国中后期坦克的研制提供了经验,并且在二战前期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PzKpfw II的底盘被用来改装成不同用途的特种车辆,如“山猫”装甲侦察车(配备装甲侦察部队),105mm的自行榴弹炮,比较有名的是Marder II“黄鼠狼”75/76.2mm自行反坦克炮,主要用来装备步兵师的反坦克炮团,还有水陆两用坦克和装甲抢修车等
       
        PZ-3
早在1934/35年,古德里安就为未来的德国装甲师预想了两种大量装备的坦克型号。一种装备反坦克炮和两挺机枪,另外一种则是装备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车辆。第一种设想最终演变成了PzKpfw III型坦克,第二种就是IV型坦克。1935年、MAN、戴姆勒-苯茨、克虏伯、莱茵金属公司接到命令开发一种15t全履带式的车辆。为了保密,新车被称为ZW排指挥车,这种车辆是一种中型拖拉机。PzKpfw III型坦克安装何种主炮在德国军械部和机械化部队监察部之间引起争议。德国军械部选择了37mm火炮,而机械化部队监察部则要求安装50mm火炮。最后,37mm火炮被选中了。这个决定是因为步兵已经装备了标准的37mm Pak 35/36 L/45反坦克炮,而且弹药也是唯一生产的。机械化部队监察部选择的炮塔和炮塔座圈具备了安装更加重的火炮能力。新车的前部装甲比后部装甲要来得厚,最高速度是40km/h。新车有5名乘员,分别是:位于炮塔内的车长、炮手、装填手和位于车体前部的驾驶员和机电员。乘员内部的通信使用的是对讲系统。PzKpfw III型坦克是德国第一种装备内部对讲系统的坦克。此后几乎所有型号的坦克都安装了车内对讲系统,这对战斗影响极大。1936年到1937年在库默斯道夫以及乌尔姆试验场对样车进行了各种测试,1937年初,试验结果表明戴姆勒-苯茨公司的设计比较适合大规模制造。德国军械部命令戴姆勒-苯兹公司按照他们的设计方案进行制造,该种坦克被称为“0”型。克虏伯的ZW样车采用了板弹簧式悬挂系统。虽说克虏伯的设计没有被接受,但是此后克虏伯公司设计的PzKpfw IV型坦克上却体现了大量该种样车的结构和特征。PzKpfw III型坦克被设计成四个部分组成:车体、炮塔、前上部结构和带有引擎底板的后上部结构。每个部分都是采用焊接结构。车体被隔板分为两个主室。前部隔室装有变速箱和操纵机构,而后部隔室则是战斗室和引擎室。贯穿PzKpfw III型坦克整个生产过程中始终没有改变过基本车体,炮塔,上部结构和乘员位置。经过一些改动,戴姆勒-苯茨于1937年5月制造第一辆PzKpfw III/A型坦克(1系列,如图1),同年底一共制造了10辆(底盘编号60101-60110),也有资料说是15辆。其中仅有8辆被装备了武器,其他没有装备武器的则用作测试。我们来看看A型PzKpfw III坦克的主要特征:炮塔位于车体中部,用手操纵转动,可旋转360度,车长、炮手和装填手位于炮塔内,炮塔上有一个突出的指挥塔,可供车长很好地进行周视观察。炮塔上安装1门KwK L/45型37mm火炮和2挺7.92mm并列机枪。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前面和左侧面各有1个观察窗。驾驶员右边是机电员兼前机枪手,机电员前面有1挺MG34型7.92mm机枪。发动机是马巴赫公司的HL108TR型12缸水冷汽油机,位于车体后部。传动装置是ZF公司的SFG75型,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装置每侧有5个负重轮和2个托带轮,采用螺旋弹簧独立式悬挂装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履带是金属的,宽360mm。这些坦克被隶属于第1、第2、第3装甲师参加了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以及入侵波兰的行动。1937年,戴姆勒-苯茨公司一共制造了15辆B型(2系列,底盘编号60201-60215),其中大多数都参加了波兰战役。该车在A型坦克基础上主要改进了行动部分,相应加长了车体。行动装置每侧有8个小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每4个负重轮连成一组,采用平衡式板弹簧悬挂装置。1940年10月,5辆B型被改装为StuG III型突击炮的试验车。1937年6月到1938年1月,戴姆勒-苯茨公司还制造了15辆C型(3a系列,底盘编号60301-60315),其中大多数也参加了入侵波兰。该车与B型一样,行动部分每侧也是8个负重轮,但将前2个、后2个和中间4个负重轮连成一组。1938年1月,戴姆勒-苯茨公司又制造了D型(3b系列,底盘编号60221-60225和60316-60340,如图2),至39年底一共生产了55辆D型。其中只有30辆分两组安装了武器,而另外25辆没有武装的D型PzKpfw III坦克则被用作试验。D型与C型相比,改进了传动装置和装甲防护。D型除了波兰战役还参加了德国入侵挪威的行动。早期的PzKpfw III型坦克(A/B/C/D型)都是一些原形或者试验车,都不适合大量生产,其中每个型号都是仅仅在前个型号上做一些小的改进。A/B/C/D型PzKpfw III坦克发动机都是采用250hp的马巴赫HL 108 TR型汽油机,传动装置均为ZF公司的5或者6速变速箱。这些早期型号都装备37mm KwK 35/36 L/46.5火炮以及3挺7.92mm MG-34机枪(2挺在炮塔内,1挺在车体内)。装甲厚度5-15mm,仅能抵御反坦克枪和机枪火力,为了要保持其全重只有15t,戴姆勒-苯茨公司设计的时候只能采取减少装甲厚度的办法。其中一些后来被增加到30mm。A/B/C型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圆型的指挥塔,D型却有一个和PzKpfw IV/B型坦克相似的铸造车长指挥塔。早期的PzKpfw III型坦克参加过一些战斗(第1、第2、第3装甲师装备,波兰战役),1940年2月,大量的早期型被撤出现役用作NSKK组织训练。此后,有一些D型的PzKpfw III坦克参加了1940年4-5月德国入侵诺威的行动,以及1941-1942年在芬兰服役。1938年12月,E型(4系列,如图5)进入生产,到1939年10月,戴姆勒-苯茨公司、亨舍尔公司以及MAN公司一共生产了96辆(底盘编号60401-60496)。这是PzKpfw III型坦克系列中首个生产型号。相比D型,E型在动力传动装置及行动装置上都有改进。E型采用了独立扭杆式悬挂系统,6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装备一门37mm KwK 35/36 L/46.5火炮和3挺MG34 7.92mm机枪。装甲厚度12-30mm。车体两边都安装了逃生舱,并在无线电操作员边上安装了观测孔。E型采用了新的300hp的马巴赫公司的HL 120TR水冷汽油机,传动装置则为SGR128145型,有10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这使E型的全重达到了19.5吨,比前面任何一个型号都要重。1940年8月到1942年,所有的E型都重新安装了50mm KwK 38 L/42火炮。同时,还在车体前部,后部以及上部结构加挂了30mm的装甲板。此后,大量的E型被改装为标准的F型PzKpfw III坦克。1939年9月,F型(5系列,如图3)进入生产。到1940年7月,戴姆勒-苯茨、亨舍尔、MAN、阿尔卡特以及FAMO公司共生产了435辆(底盘编号61001-61650)。和E型相比,除了引擎改为马巴赫公司的HL 120TRM型12缸水冷汽油机和上车首部分(通气口)基本上没有做过什么改动。首批335辆F型装备37mm KwK 35/36 L/46.5火炮以及3挺7.92mm MG34型机枪(2挺在炮塔,1挺在车体内),后面的100辆则装备了50mm KwK 38 L/42型火炮。F型在车体后部安置了5个烟幕发射器架以便远离炮塔发射。还有一些则在炮塔后部安装了一置物箱。1940年8月起到1942年,所有装备37mm火炮的F型和E型都换装了50mm KwK 38 L/42型火炮,同时也加厚了装甲。法国战役之后,只有40辆装备50mm KwK 38 L/42型火炮的F型PzKpfw III坦克服役并参加少量的战斗。第一批生产出来的StuG III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就是基于PzKpfw III/F型坦克的底盘和部件的。在1942/1943年,大量的F型被换装50mm KwK 39 L/60火炮,更换过火炮和升级过装甲的F型一直使用到1944年6月(比如诺曼底战役中的德军第116装甲师)。有趣的是,1942年英国对缴获德军的PzKpfw III/F型坦克进行了研究,然后研究报告被送至美国陆军武器部,PzKpfw III/F型坦克的德国扭杆式悬挂装置被应用在之后美军的一些坦克上面(比如M18、M24、M26等)。1940/1941年,德国为了标准化PzKpfw III型坦克和PzKpfw IV型坦克的生产。在PzKpfw III/G、H型坦克上安装新的交错重叠式大负重轮以及FAMO设计的悬挂装置以后产生出一种新的样车(如图4)。从1940年起,该样车接受了各种测试,最终在1943/44年决定停止这项开发工作,样车被改装用于清理地面(被轰炸的城市)。虽说这个设计没有被接受,但是其悬挂装置结构却被应用于德国后面两种型号的坦克:“黑豹”和“虎”式坦克。1940年4月到1941年2月,德国各公司(戴姆勒-苯茨、亨舍尔、MAN、阿尔卡特、魏格曼、MNH以及FAMO)生产了600辆PzKpfw III型坦克G型(6系列,底盘编号65001-65950,如图7)。G型和E/F型相比也没有多大改进。50辆G型装备了37mm KwK 35/36 L/46.5型火炮,其余的则安装的是50mm KwK 38 L/42型火炮。G型装甲厚度从12mm到30mm,大多数部位的装甲最小厚度为21mm。同时,G型也为驾驶员安装了新式的旋轴式舱门。炮塔也改进过,其顶部安装有一个排气风扇。中期制造PzKpfw III型坦克比如E/F/G型坦克都使用新型的车长指挥塔,这种指挥塔成为晚期PzKpfw III型坦克的标准指挥塔。后期型的PzKpfw III坦克安装了400mm的加宽履带替代原来的360mm履带。G型是第一个安装炮塔存储箱(也称为“隆美尔箱”,后来成为PzKpfw III型坦克的标准装备)的PzKpfw III坦克型号。1940年8月至1942年,所有安装37mm火炮的E/F/G坦克都被换装50mm KwK 38 L/42型火炮。参加北非战役的PzKpfw III型坦克一般都加装空气过滤器和不同的冷却装置,这些坦克被命名为G(Tp)型,Tp是德国人热带的缩写。到1944年9月,德军仍装备少数的PzKpfw III型坦克G型。1940年10月,H型(7系列,如图1)开始生产,生产厂家有MAN、阿尔卡特、亨舍尔、魏格曼、MNH以及米亚格公司。到1941年4月,产量为308辆(底盘编号66001-66650)。H型装备新设计的炮塔和50mm火炮,后装甲板厚度为30mm。装甲厚度范围为10mm-30mm,前后车体以及前上部结构都有加有30mm的装甲板以提高防护力。加厚过的装甲可以抵御英国的2磅炮弹,苏联的45mm和美国的37mm反坦克炮弹。H型还改进了传动装置,新的6速马巴赫带同步器SSG 77型变速箱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其主动轮和诱导轮也是采用新型的。因为加厚了装甲防护以及强化了扭杆装置,H型的全重增加到21.8吨。最初的H型PzKpfw III坦克安装1门50mm KwK 38 L/42型火炮和两挺MG34型机枪,1942到1943年开始换装50mm KwK 39 L/60型火炮。PzKpfw III型坦克E/F/G/H型统一设计编号Sd.Kfz.141。1940年5月10日,德军装甲部队中拥有381辆各型PzKpfw III坦克,之后在西线的闪电战中损失了135辆。1941年3月生产了最后一辆Sd.Kfz.141坦克,同时,第1辆PzKpfw III/J型坦克(8系列,设计编号Sd.Kfz.141/1,如图2)开始制造。生产厂家有戴姆勒-苯茨、MAN、阿尔卡特、亨舍尔、魏格曼、MNH以及米亚格公司。到1942年7月,一共生产了2616辆(底盘编号68001-69100、72001-74100)。J型显著增加了装甲厚度,其装甲厚度范围为10mm-50mm,此外还安装了新的驾驶员舱门和车体上安放7.92mm MG34型机枪的球形枪座。车体前部还安装了新型的通气口。从1942年4月起,又在火炮防盾/上部车体上加装了20mm厚的装甲板。1941年3月到1942年7月,1549辆安装50mm KwK 38 L/42型火炮和2挺MG34型机枪,这些PzKpfw III坦克被命名为J型PzKpfw III坦克(注意其设计编号是Sd.Kfz.141)。而从1941年12月到1942年7月所生产的另外1067辆装备50mm KwK 39 L/60型火炮和2挺MG34型机枪的则被定名为Sd.Kfz.141/1的J型PzKpfw III坦克。这两批坦克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主炮的型号以及弹药携带量(后者84发,前者99发)。到这些坦克在非洲战场出现的时候,英军把装备50mm L/60型火炮的PzKpfw III/J型坦克称为“特殊的III型”,因为50mm L/60型火炮比原来的37mm火炮威力明显提高,不过该炮仍不足对付苏联的T-34/76坦克和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其间有过一次不成功的尝试-在J型上面安装PzKpfw IV型坦克的炮塔。1942年8月至11月,81辆PzKpfw III/J型坦克被改装为指挥坦克。1943年3月至9月,另外104辆PzKpfw III/J型坦克也被改装了。这种指挥坦克相比J型,取消了车体内的机枪,携弹量也较小(75发),加装了无线电设备以及潜望镜。1942年6月,L型开始进入生产。到1942年12月,戴姆勒-苯茨、MAN、阿尔卡特、亨舍尔、魏格曼、MNH及米亚格公司一共生产了653辆PzKpfw III/L型坦克(底盘编号74101-75500,如图3)。L型也装备了50mm KwK 39 L/60型炮以及2挺MG34型机枪。外部几乎和晚期J型一模一样,主要区别是火炮的后座平衡装置有所不同。炮塔前部装甲从原来的30mm增加到57mm,另外在诸如火炮防盾这些部位加装了20mm装甲板。后部底板及通气装置和舱门都做了一定的改进,早期的L型取消了装填手炮塔侧面的观察口。其间还开发过一种安装75/55mm KwK0725试验火炮的L型。同样,参加非洲作战的L型PzKpfw III坦克也做了适应沙漠地带的改进,比如附加空气过滤器、改进的冷却系统,这些坦克被称为本L(Tp)型。此外,L型还是首个III型坦克在车长指挥塔上装备有高射机枪的型号。此后,所有新型的PzKpfw III型坦克都安装了高射机枪,以前服役的也被加装上高射机枪。很多还装备了5mm厚的车体和炮塔侧装甲裙板。1942年10月到1943年2月,魏格曼、米亚格、MAN、MNH公司一共制造了250辆M型PzKpfw III坦克(10系列,底盘编号76101-77800)。M型是在晚期型的L型上加装潜水设备使其涉水深达到了1.3m,而以前的型号涉水深只有0.8-0.9m。另外M型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原来车体后部的烟幕发射装置由3具90mm NbK型烟幕发生器所取代,这种烟幕发生器在炮塔两侧各装有3具。M型和L型一样装备了50mm KwK 39 L/60型火炮和2挺MG34型机枪。1943年制造的都开始加装5mm厚的车体和炮塔侧装甲裙板。大量的M型PzKpfw III坦克被改装为StuG III型突击炮以及N型PzKpfw III坦克。1943年2月到1943年4月,100辆M型PzKpfw III坦克由米亚格公司和魏格曼公司改装为喷火坦克。定名为III型喷火坦克(设计编号PzKpfw III(F1)/Sd.Kfz.141/3)。该车加厚了装甲防护,乘员为3人:车长/喷火手、机电员/车内炮手、驾驶员。原来的火炮和车内弹药被火焰喷射器和喷射燃料所取代。其油料携带量为大约1020L。最大喷射距离为50-60m(使用不同油料会产生不同喷射距离,同时还要取决于天气条件)。关于III型喷火坦克以后会详细介绍。1942年6月,PzKpfw III坦克最后一个型号N型(如图5)开始进入制造,直到1943年8月,亨舍尔、魏格曼、MNH、米亚格和MAN公司参与了制造(底盘编号73851-77800)。N型基于J型(3辆)、L型(447辆)和M型(213辆)底盘一共是663辆。另有37辆N型是改装自更早型号的PzKpfw III坦克。N型PzKpfw III坦克主炮换成了短身管的75mm KwK 37 L/24型火炮(原来是装备PzKpfw IV/A-F1型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2挺MG34型机枪。携弹量为56发(基于L型的N型)和64发(基于M型的N型)。由于新75mm火炮较重,所以N型并没有附加装甲板。晚期的N型将其炮塔侧舱口和车长指挥塔舱口都由原来的双片式改为单片式。大量的晚期N型III号坦克采用了PzKpfw IV/G型坦克的车长指挥塔。1943年3月起,开始加装5mm厚的车体和炮塔侧装甲裙板。此外,从1943年初开始,外部装甲板开始改成防磁性雷涂层。N型PzKpfw III坦克主要用于近距离支援任务。它们也被配属在虎式重坦克营或者装甲掷弹师中对付穿入战斗阵形的敌军步兵。有一些资料宣称PzKpfw III型坦克还有一种O型,不过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可靠证据。一些晚期型号的PzKpfw III坦克在炮塔上安装了存储箱。在炮塔或者车体后部安装烟幕弹架也很普遍。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初期(即德国入侵苏联),PzKpfw III型坦克往往配备一辆单轴的拖车便于携带更多燃料以增加其作战范围。在生产过程中,PzKpfw III型坦克经常对其炮塔结构(包括车长指挥塔、火炮防盾、观察口、舱门、装甲侧裙板)、车体(比如逃生舱口、装甲侧裙板)以及上部构造(通气装置、附加装甲、车灯)进行改进。另外在服役和维修中,很多PzKpfw III型坦克被升级装甲、换装武器导致产生了很多非标准的型号。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有少数的PzKpfw III型坦克参与了作战。当时,PzKpfw III型坦克是被作为排指挥官的座车,它也是德国第一种真正的中型/主力战斗坦克。PzKpfw III型坦克采用了很多PzKpfw I/II型坦克设计的经验。到1943年10月,德军在东线仅有5个装甲师还使用PzKpfw III型坦克(一个以上的连装备)。到了1944年后期,东线战场上只剩下最后的79辆PzKpfw III型坦克了。PzKpfw III型坦克坦克的制造速度很慢,到1943年8月完全停止了生产。早年PzKpfw III型坦克数量不足是由捷克的PzKpfw 35(t)/38(t)型坦克填补的。PzKpfw III型坦克对后来的IV型坦克也影响很大,它们有很多部件可以通用。A型到早期J型的PzKpfw III坦克被统称为短型,而晚期J型到N型则被称为长型。PzKpfw III型坦克包括长和短型一共制造了大约6000辆,其中主要生产厂家有阿尔卡特、戴姆勒-苯茨、FAMO、亨舍尔、MAN、米亚格、魏格曼以及MNH公司。在1943年以前,PzKpfw III型坦克在所有战线都很活跃,直到IV型完全取代它。按照德国人的惯例,PzKpfw III型坦克的底盘和部件也被用来改装为很多变型车。除了前面介绍过的喷火坦克以外,最成功的变型车就是StuG III型突击炮系列,StuG III突击炮系列结构较简单、机动性良好且有装甲防护,战后直到1967年,芬兰军队仍然在使用该种突击炮。利用PzKpfw III/E、F、G型坦克还改装过一种观察坦克(Sd.Kfz.143),主要是配属在“黄蜂”自行榴弹炮以及其他的坦克歼击部队中。1943年,一些L型则被改装为工程坦克。1944年中期,176辆PzKpfw III/E、F、G型坦克被改装为修理车,还有一些早期型的PzKpfw III坦克被改装为火炮牵引车和弹药输送车。其中比较有趣的一种变型车是克虏伯公司在PzKpfw III型坦克基础上开发的扫雷车,和美国M4坦克改造的变型车差不多,也是提高了车底距地距离,不过并不成功所以也没有正式服役。从1938年6月到1943年2月,戴姆勒-苯茨公司在PzKpfw III型坦克上开发了几个型号的指挥坦克,装备了更多的无线电设备,这些指挥坦克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还有一些PzKpfw III型坦克被除去炮塔作为“大西洋壁垒”和位于意大利的“希特勒防线”的固定火力点。还有一些PzKpfw III型坦克被改装为自行高射炮。这里有一种变型车不能不提,就是北非作战的德军部队将PzKpfw III/H型坦克改装为150mm s.I.G.33自行火炮(严格来说,这仅仅算是火炮装载车)。1941年到1943年,苏联缴获了大量PzKpfw III型坦克,StuG III型突击炮和PzKpfw IV型坦克,其中一些被改装为SU-76i(详细请参阅本站苏联装甲战斗车辆介绍部分)和SG-122A。PzKpfw III型坦克除了德军使用,还输出到其他的轴心国家军队,比如匈牙利(10辆)、罗马尼亚(11辆N型)、保加利        亚(10辆N型)以及斯洛伐克(7辆N型),另外还有一些L和N型被输出到克罗地亚军队,土耳其据说也收到向德国购买了20-22辆。战后,诺威军队还有32辆PzKpfw III型坦克和一些StuG III/G型突击炮仍在使用。在1943年之前,PzKpfw III型坦克可以说是德国最好的坦克之一,是二战初期德军装甲部队的绝对主力坦克。
       
        PZ-4
        海因兹.古德里安于1930年最早提出发展以后成为德军装甲部队主力的IV型坦克。1934/1935年间,希特勒命令克虏伯以及莱茵金属公司(还有MAN)开发一种营级指挥车辆,代号为BW(德文为Bataillonfuhrerwagen)。规定其全重为18t、最大速度为35km/h、安装75mm主炮。各公司都制造出自己的样车,并于1935年至1936年间进行了测试。莱茵金属公司的BW-VK2001(Rh)样车(如图1)使用了Neubaufahrzeug坦克的改进运转变速系统,而克虏伯公司的BW-2001(K)样车以及MAN公司的VK2002(MAN)样车则都采用了MAN公司最新设计的运转变速系统。MAN设计的新悬挂系统被拒绝了。同时克虏伯公司却在发展新的炮塔。所有样车性能很类似,广泛测试后克虏伯公司的VK2001(K)被选中进入批量生产。1935年,克虏伯受命按照其设计生产,同时采纳其他样车的优点。又经过一些测试后,克虏伯公司开始制造PzKpfw IV/A型。新坦克行动装置由前置主动轮、诱导轮、车体每侧8个负重轮2个一组分为4组,悬挂装置则采用板簧平衡式,每条金属履带由101块履带板组成,履带板宽360mm。在负重轮上面是4个托带轮(J型减少到3个)。乘员5人,分别是:炮塔内的车长、炮手、装填手,车体前部的驾驶员和机电员,乘员之间采用对讲机保持通信。炮塔用轧制钢板和铸造装甲板铆接而成,炮塔后部有一个桶状指挥塔,两侧有应急出口,炮塔旋转采用电驱动或者手操纵,车体前部右边安装1挺7.92mm MG34型机枪。1937年10月,克虏伯制造出第一辆PzKpfw IV/A型坦克(如图2),到1938年3月为止,A型一共生产了35辆(底盘编号80101-80135),其中5辆被用于测试,另外30辆则被投入实战直到1941年,德军在波兰、诺威、法国战役中都使用过PzKpfw IV/A型坦克。1938年4月到9月,克虏伯又生产了42辆B型(如图3),B型一直服役到1943年晚期,B型改进了炮塔,车体前部装甲也有所加强,取消了前机枪,其驾驶员和机电员舱门都做了改进。PzKpfw IV/B型坦克参加了德军在波兰、法国、巴尔干以及苏联的战斗行动。PzKpfw IV/A型坦克发动机采用的是马巴赫公司的HL 108TR型12缸水冷汽油机,转动装置则是ZF公司的SRG75型,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B型的引擎是马巴赫公司的HL 120TR型12缸水冷汽油机,功率为300hp,转动装置为ZF公司的SSG-75型。1938年10月到1939年8月,IV号坦克C型开始生产,克虏伯共生产了134辆(底盘编号80301-80440),1943年仍可以看到一些C型在服役。C晚期型(从底盘编号80341开始)采用了新型的马巴赫HL 120TRM水冷12缸汽油机,其功率也为300hp,转动装置为ZF公司的SSG-76型,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这种发动机成为以后所有型号4号坦克的标准发动机。C型的同轴机枪上加装了装甲套管,和B型一样它也取消了前机枪。1940年后期的C型的车体和上部结构都加厚了装甲。波兰战役中德军第1装甲师有14辆C型PzKpfw IV坦克参战,而第1轻装甲师则有8辆参战。大多数早期IV型坦克都是作为试验及训练之用,当然也有一些被投入实战。1939年10月,克虏伯制造出D型(如图4),到1941年5月一共生产了229辆(底盘编号80501-80748)。D型是首个生产型,其在德军中一直服役到1944年。D型采用新的车体前部装甲设计和新的火炮外部防护,D型恢复了前机枪,车内机电员的位置也稍有后移。1943年,有一些D型被换装上威力较大的长身管75mm KwK L/48型火炮,D型中有少数底盘被用于改装成架桥车、自行火炮、甚至巨炮“卡尔”的弹药供应车。德军在法国、北非、巴尔干以及苏联战场都投入了D型PzKpfw IV坦克。1940年9月到1941年4月,克虏伯公司又制造出223辆(编者注:似乎有些资料说是233辆)PzKpfw IV/E型坦克(底盘编号80801-81023,如图5),E型是以D型为基础设计的。E型是IV号坦克系列里第一个在炮塔上安装储存箱的型号。车体后部都安装了一个储存架。并在驾驶员舱门以及主动轮和指挥塔上都做了修改。炮塔顶部安装了新的排气风扇。大约有40辆D、E型PzKpfw IV坦克被送到非洲的第5、第8装甲团服役。值得一提的是在1940年后期,为了使III号和IV号坦克标准化,出现过一种基于PzKpfw IV/E型坦克,改装了大的负重轮以及FAMO的悬挂装置的设计样车。1941年4月至1942年3月,克虏伯、伏玛格以及尼伯伦根工厂生产了487辆PzKpfw IV/F1型坦克(底盘编号82001-82614,如图6)。F1型是IV号坦克系列里最后一种采用75mm L/24型短身管火炮的型号。1942年3月,25辆F1型被改进为F2型。F型都采用了新设计的炮塔、主动轮和诱导轮,MG机枪采用了球形枪座,侧门由原来的单层改进为双层,观测设备、驾驶员观察口、前机枪座和炮塔门都加厚了装甲,并都以400mm宽履带替代原来的360mm宽履带。F1型PzKpfw IV坦克被用来重组德军第2、第5装甲师以及补充前线各作战部队。A型到F1型的IV号坦克的设计编号被定为Sd.Kfz.161,它们都安装短身管的75mm KwK 37 L/24型火炮。1942年3月,PzKpfw IV/F2型坦克开始生产(如图7),紧接着在5月又开始生产G型(如图8)。这两种型号都开始安装新的75mm KwK 40 L/43型火炮(已经可以和装有76.2mm火炮的T34坦克对抗)。北非战场上,英军把这种新遭遇的德军坦克(PzKpfw IV/F2型坦克)称为“特殊IV型坦克”,因为它的性能优于当时任何一种英国和美国坦克。新型长身管火炮导致了坦克全重增加以及速度减慢。除了火炮以外,F1型和F2型差不多。PzKpfw IV/F2型坦克的75mm火炮前部安有单节炮口制退器(后期的F2型改成了双节式炮口制退器)。不过F2型对炮塔内车长和炮手的位置做了改进以增大内部空间,还增加了一个辅助手柄便于装填手操作。1941年至1943年在非洲战场使用的IV号坦克都加装了适应沙漠战斗的过滤器以及改进的通风设备。克虏伯、伏玛格以及尼伯伦根工厂一共生产了200辆(包括25辆F1型改进的,底盘编号为82370-82650)PzKpfw IV/F2型坦克,G型则生产了1275辆(底盘编号82651-84400,假如包括晚期换装75mm KwK 40 L/48型火炮的G型,生产总数应该是1687辆)。这三种型号统一的设计编号是Sd.Kfz.161/1。1943年3月起,开始生产412辆被安装了新的75mm KwK 40 L/48型火炮的G型,这种型号的设计编号被定为Sd.Kfz.161/2,该火炮安有新型的炮口制退器,晚期的PzKpfw IV/G型坦克加装了和H型类似的钢质侧裙装甲板。另外G型安装了新型的简单炮塔,并装备了烟幕弹发生器。1943年4月,德国开始制造PzKpfw IV/H型坦克(如图9),H型也装备了75mm KwK 40 L/48型火炮,同时H型开始装备5mm厚的装甲侧裙板。H型是IV号坦克系列中产量最大的,从1943年4月到1944年7月,一共制造了3774辆(克虏伯、伏玛格、尼伯伦根工厂,底盘编号84401-91500)。H型也采用了新设计的主动轮、防空MG34型机枪和天线装置。1944年6月,J型开始进入制造,J型和H型差不多,在排气装置以及悬挂系统上做了一些改动以易于制造。到1945年3月,尼伯伦根工厂一共生产了1758辆PzKpfw IV/J型坦克(底盘编号91501-?????)。除了J型,所有的PzKpfw IV型坦克炮塔都是采用电驱动转动,而J型则是只能采用手动式旋转。晚期型的J型采用了铸造诱导轮以及钢质托带轮,晚期生产的J型将托带轮减少为3个。H型和J型PzKpfw IV坦克在有经验的坦克手手里都是极具威力的武器。除了正式的改进,PzKpfw IV型坦克还根据前线反馈的信息实施的不间断改进甚至乘员自己的改造。1943年中期,PzKpfw IV型坦克开始安装炮塔以及车体侧装甲裙板。以前的型号在返修的时候都被加厚装甲,重装武器以及及时进行标准升级,其他一些则被NSKK机构用于训练。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初期,PzKpfw IV型坦克配备单轴拖车携带两桶燃料以增加其作战半径。从1942年秋天开始,东线作战的PzKpfw IV坦克开始装备加宽的“冬季履带”,1944年春天起,则开始安装更宽的“东部履带”。诺曼底战役卡昂地区,有一些晚期PzKpfw IV型坦克被埋在地下仅露出炮塔作为固定火力点,这种火力点极难被察觉及摧毁,作战中试图接近的盟军坦克部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有趣的是德国为了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曾将PzKpfw IV型坦克改装成潜水坦克,1940年7月到10月,有42辆D型PzKpfw IV坦克被改装成潜水坦克。这些潜水型坦克在1941年入侵苏联的行动中参战(隶属于第18装甲师第18装甲团)。IV号坦克不仅有潜水型,德国还利用它的底盘制造过一些特殊用途车辆。1940年2月到5月,克虏伯将20辆PzKpfw IV/C、D型坦克改造成架桥车--Bruckenleger IVb。这些架桥车伴随第1、2、3、5、10装甲师参加了1940年在比利时以及法国的战斗。1940年晚期,大多数又被改回战斗坦克。1941年1月,克虏伯又制造了4辆Bruckenleger IVc型架桥车,并在1941年入侵苏联时投入战斗(隶属于第3装甲师)。另外还有一辆C型PzKpfw IV坦克被试验改装成扫雷装置,不过没有正式投入生产。PzKpfw IV型坦克也被改装成修理坦克,1944年10月到12月(甚至到1945年3月),36辆不同型号的IV号坦克被改造成修理坦克。此外,F型的PzKpfw IV坦克还有被改造成两栖坦克的尝试。PzKpfw IV型坦克有很多变型车,其中包括自行高射炮,自行火炮以及其他诸如武器运输车之类的。比如自行防空炮就有“旋风”20mm四管自行高射炮、“东风”I型37mm单管自行高射炮、“东风”II双管自行高射炮(试验型),自行火炮变型车主要有“野蜂”150mm自行榴弹炮,“熊”式155mm自行榴弹炮,“犀牛”88mm坦克歼击车,StuG IV突击炮、IV型坦克歼击车等。从1937年10月到1945年3月,德国克虏伯、伏玛格和尼伯伦根工厂一共制造了8600辆PzKpfw IV型系列坦克。该坦克在所有的战线都投入战斗,不仅是德军,连盟军都对PzKpfw IV型坦克有很好的评价。1944年2月7日,德军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用少量PzKpfw IV型坦克作为先头部队试图冲出苏军优势兵力形成的“切尔卡瑟口袋”包围圈。在突破作战中,库特.舒玛彻少尉指挥两辆PzKpfw IV型坦克在一次反击苏军坦克连的作战中摧毁苏军8辆T34坦克。第二天,舒玛彻少尉单独和苏军坦克连作战,在这两次战斗中一共摧毁21辆苏军战斗车辆。为此,他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类似的战例还有很多。二战期间,PzKpfw IV型坦克还输出到匈牙利(52辆)、罗马尼亚(100辆)、保加利亚(46辆)、芬兰(15辆)、西班牙(20辆)以及克罗地亚等轴心国军队。1943年,少量的PzKpfw IV/G型坦克被输出到土耳其。从1941年到1943年,苏军缴获了大量的PzKpfw III型、PzKpfw IV型坦克以及StuG III型突击炮。其中一些被红军临时使用,另一些则被改装成突击炮,比如SU-76i、SG-122A。战后,保加利亚、芬兰、埃及、西班亚、叙利亚、约旦以及土耳其等国仍在使用IV号坦克,直至1967年。
       
        PZ-5
        PzKpfw V“黑豹”式中型坦克在二战德军坦克中名气仅次于“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苏联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最好的中型坦克。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德军装甲部队很快便遭遇了苏军的KV系列重型坦克以及T-34/76型坦克,当时这两种坦克在火力及装甲防护上都优于所有型号德军坦克。于是德国根据东线的战场报告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中型坦克,并能迅速投入生产。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下令戴姆勒-苯茨和MAN公司设计一种能对付苏军T-34的新型坦克,莱茵金属公司则负责新型坦克的炮塔。1942年3月,戴姆勒-苯茨公司首先制造出样车(如图1),其样车是基于以前被否决的VK 3001样车,称为VK3002(DB)。两种版本的VK 3001有不同的悬挂装置,一个是弹簧式悬挂装置,另一个是扭杆式悬挂装置。戴姆勒-苯茨的VK 3002样车大量采用T-34/76坦克的设计,简直是一个德国版的T-34坦克。而MAN公司则在1942年2月初完成了他们的VK 3002(MAN)样车设计。VK 3002(DB)样车的炮塔安装在车体很靠前的位置,就如同T-34/76坦克。样车接受了希特勒的审查,希特勒下令可能的话开始制造200辆。1942年5月11日,VK 3002样车被命名为“黑豹”。1942年5月14日,当两种样车的广泛测试完全结束后,希特勒决定采用MAN公司的设计。而戴姆勒-苯茨公司的样车则被认为有很多问题遭否决,1945年苏军缴获了该样车。MAN公司的“黑豹”坦克尽管研制时间很短,但德国军方认为它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坦克,所以被正式投入制造。希特勒下令从1942年12月开始制造,他自己坚持使用75mm KwK 42 L/100型火炮,但是由于没有准备好,最终采用了身管稍短的75mm KwK 42 L/70型火炮,该种火炮可以在1000m的射击距离上击穿140mm厚的装甲。这样一来,“黑豹”坦克的火炮穿甲威力可以和“虎”的88mm火炮相当。VK3002(MAN)设计中炮塔位于车体中央,有更好的整体性能,其设计思想受T-34影响很大,本身特征也有很多类似,比如660mm宽的履带(为了更好的牵引力以及增加其越野能力),强劲的引擎,长身管的75mm火炮以及带来更好效果的倾斜式装甲(“黑豹”坦克是德国第一种采用倾斜装甲板的)。尽管和T-34/76有很多类似,不过“黑豹”坦克在尺寸上要大一些,在其他的技术上也有所不同。“黑豹”坦克采用了交错重叠式的负重轮排列,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提高了其在不良地形高速行驶能力。1942年7月,MAN公司制造了2辆样车,其中只有一辆安装了炮塔,广泛测试后表明还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1942年后期,制造了20辆“预-生产”型(0系列),都仅仅是装备了轻装甲,前装甲板厚度为60mm,安装在炮塔上的武器则是早期型的75mm KwK 42 L/70火炮(炮口制退器是取自75mm KwK 40 L/43型火炮的),炮塔上有一个突出的桶式车长指挥塔。发动机采用的是马巴赫公司的HL 210 P 45型。这20辆坦克被定名为PzKpfw V“黑豹”/A型坦克(如图2),技术上和后期型号的“黑豹”坦克是不一样的。有趣的是它的变型车D1型上安装了PzKpfw IV/H型坦克的炮塔,1944年早中期东线战场上的第653重坦克歼击营就装备了一些作为指挥坦克使用,这支部队还使用过早期型“黑豹”修理坦克以及改装了20mm高射炮的T-34坦克。1942年12月,改进过的型号--“黑豹”D型坦克(如图3)出现了。1943年2月,20辆本来的A型被重命名为D1型。D1型(最早的A型)都被作为测试车辆,之后便仅仅作为训练坦克。很快命令便下达了,在1943年5月12日前,必须制造出250辆“黑豹”坦克,这些“黑豹”坦克是德国准备用来参加“堡垒”行动的,除此以外,还要尽可能快再造出750辆“黑豹”坦克来。1942年12月,D型进入生产,到1943年1月11日,首辆“黑豹”D型坦克驶离工厂。相比D1型,D型的装甲防护增加了,新型的75mm KwK 42 L/70型火炮被安装在液压驱动的炮塔上。首批250辆“黑豹”D型坦克都采用了和D1型相同的马巴赫公司HL 210 P 30型发动机。“黑豹”D型坦克、“菲迪南”坦克歼击车以及其他一些新型装备都在1943年7月的“堡垒”行动中初期亮相,“黑豹”D型坦克装备了第51和第52装甲营。但是由于机械故障(特别是变速箱、传动装置、悬挂装置以及引擎),有很多“黑豹”型坦克在战前或战斗中损坏。当时德国的装甲兵总监海因兹.古德里安事后评价道:“...他们太容易起火了,燃料系统缺乏足够的保护,由于经验不足,损失了一些乘员。”最初的250辆“黑豹”D型坦克到1943年8月10日只剩下了43辆,这些剩余的后来被改装成指挥坦克。后生产的600辆“黑豹”D型坦克(也称为D2型)发动机换成了更强劲的HL 230 P 30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机,这成为晚期型“黑豹”坦克的标准发动机。车体外形是模范T-34坦克的,前装甲板和侧装甲板的倾斜度较大。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上方有1个舱门,门前有2具潜望镜,他右边是机电员,机电员上方有1个出入门,门前装2具潜望镜。炮塔顶部左后方安装有桶状指挥塔,指挥塔上没有装潜望镜,只有了望缝。其火炮配有爆炸装药穿甲弹和钢心弹头穿甲弹,其中爆炸装药穿甲弹的初速为925m/s,在900m的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33mm。钢心穿甲弹的初速为1120m/s,在900m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70mm。火炮瞄准镜为TZF12型双目瞄准镜。车内可携带79发炮弹和2500发机枪弹。行动装置采用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履带为铰链式,可安装防滑齿,宽为660mm。另外,它的传动装置为机械式的,变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从1943年1月到1943年9月,连同第一批D型,MAN、戴姆勒-苯茨、MNH以及亨舍尔公司一共生产了850辆PzKpfw V“黑豹”D型坦克,底盘编号为210001-210254和211001-214000。1943年8月,在改进之后 (比如变速箱),制造出了新的型号--“黑豹”A型坦克(如图5),“黑豹”A型坦克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相比D型,火力和防护都有了增强,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110mm,车长指挥塔采用了铸造式,车体两侧安装了装甲裙板,辅助武器也增加了1挺MG34高射机枪和1挺MG34型前机枪,其前机枪采用了球形枪座。此外,还强化了负重轮结构及改进了排气装置。诺曼底战役中德军所使用的“黑豹”坦克中A型最多,该战役中,德军损失了400辆各型“黑豹”坦克。从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苯茨、德玛格和MNH公司一共生产了2000(2200)辆,底盘编号为151001-160000和210255-211000。对“黑豹”坦克的改进一直在继续,1944年3月,德国制造出首辆“黑豹”G型坦克(如图7)。G型是各型号中产量最大的,它有很多新的特征,比如驾驶员前部舱门被取消了,加装了一个潜望镜,驾驶员的座位也被提高,使其能在驾驶时将头部伸出舱门。该车在A型坦克的基础上主要加强了防护。车顶部装甲板厚度增加到40mm。车内安装了三防通风装置,在过沾染地区时,该装置可向战斗室供给洁净的空气,乘员在战斗室内不需要佩戴防毒面具。G型采用了新设计的顶部车体舱口、车体侧面更加垂直、其火炮防盾也是新设计的(早期G型和晚期的G型也有所不同,晚期的G型火炮防盾下沿不再呈弯曲状)、排气系统布置和引擎底板也做过改进,1944年10月以后,G型在战斗室内还装了加热系统。G型的负重轮还采用过钢缘的,晚期的G型都采用这种负重轮。1944年,大约制造了24辆。G型从1944年3月制造,一直到1945年4月,MAN、戴姆勒-苯茨和MNH公司一共制造了3126辆,底盘编号为120301-13000和124301-214001。1944年5月,德国又开发了“黑豹”F型坦克,该车增加了装甲厚度并安装了戴姆勒-苯茨公司设计的新炮塔,安装一门75mm KwK 42/1型或者斯考达的75mm KwK 44/1 L/70型火炮(甚至还有准备安装更长身管的75mm KwK L/100型火炮),其火炮防盾采用了“猪头”式。它的负重轮采用了钢缘式。1944年10月,德国计划1945年3月在柏林的戴姆勒-苯茨公司开始制造F型。到战争结束,只有很少的新炮塔原型以及8辆底盘被制造出来。除了F型,在1943年4月,MAN和亨舍尔公司还研制开发过“黑豹”II型坦克,他们想把“黑豹”和“虎”式坦克标准化。一共制造了两辆样车,对其中一辆安装“黑豹”G型坦克炮塔的样车进行了测试。如今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巴顿”装甲车辆博物馆可以看到“黑豹”II的展品。1944年,少数“黑豹”G型坦克被输出到匈牙利,另外1943年瑞典和日本也各得到一辆。1943年2月,MAN公司允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制造“黑豹”坦克,不过由于意大利在1943年9月向盟国投降,意大利最终没有制造过“黑豹”坦克。值得一提的是,“黑豹”坦克还装过红外线夜视装置,1943年中期开始试验在“黑豹”坦克上安装两种方式的夜视装置:A方案:1944年后期到1945年3月,在G型上试验安装FG 1250型图像转换器以及30cm红外线探照灯。1945年3-4月,大约有50辆“黑豹”G型坦克安装了这套设备,并参加了东线和西线的战斗。这个方案易于在所有装甲战斗车辆上加装。B方案:这种方案是为驾驶员、炮手、车长都提供30cm红外线探照灯和图像转换器。不同型号的“黑豹”坦克都测试成功,不过这套方案似乎在两线作战中都少有纪录。装备红外“黑豹”坦克的部队包括第116装甲师(1944年夏,西线,第24装甲团3连)、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1945年初、匈牙利)、“克劳塞维茨”装甲师、“默齐堡”装甲师。据德军士兵回忆,1944/45年进行的阿登攻势中第116装甲师装备了少量的红外夜视“黑豹”坦克。1945年4月中旬,“克劳塞维茨”装甲师下属的红外夜视“黑豹”坦克在一次战斗中完全摧毁英军一个装备“彗星”式巡洋坦克的排。德国人自己评价“黑豹”坦克和苏联的T-34/85以及JS-2坦克时说:““黑豹”坦克前部火力明显优于T-34/85坦克(“黑豹”G型坦克可以在800m距离上击穿T-34/85坦克前装甲,而T-34/85坦克却要在500m的距离上才能击穿“黑豹”G型坦克的前装甲),侧面和后部差不多。相比IS-2坦克,“黑豹”坦克在正面占优,侧面和后部则不如IS-2坦克。“1943/44年,“黑豹”坦克可以在2000m的距离上摧毁敌军坦克,一名坦克乘员报告说在1000m的距离内命中率为90%。按照美军的统计,每摧毁一辆“黑豹”坦克就要付出5辆M4“谢尔曼”坦克或者9辆T-34坦克的代价(编者注:美国人似乎有意贬低苏军坦克的战斗力)。从1943年起,苏联就缴获了一些“黑豹”坦克,这些坦克被装备到苏军的近卫部队中,比如索丁科夫中尉指挥的近卫连。到1945年春天,这支部队一直在使用缴获的“黑豹”坦克,布拉格战斗的时候,他们就装备了3辆“黑豹”A型坦克。苏军给予“黑豹”坦克很高的评价,并认为“黑豹”坦克是一种有价值的战利品。缴获的“黑豹”坦克往往作为奖励交给那些优秀的坦克手。甚至在1944年,苏军开始向坦克手们分发“黑豹”坦克的使用手册。一般缴获的“黑豹”坦克都保持其原来的伪装迷彩,使用它的坦克手在上面涂上自己的标志。后来,一些缴获的“黑豹”坦克被涂成暗绿色,再在上面涂上战术编号和一个白色的星用于辨认。英军也装备过少量缴获的“黑豹”坦克(1944/45年,西北欧,近卫第6“寒流”坦克旅4营),加拿大、法国和美国部队也使用过。1944年华沙起义中的波兰本土军也装备过3辆。“黑豹”坦克也有不少变型车,有指挥坦克、观察坦克,坦克歼击车、火箭发射车以及自行高射炮等。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猎豹”坦克歼击车,这也被认为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坦克歼击车,其装备一门威力强大的88mm Pak 43 L/71型火炮,不过生产数量很少。阿登攻势中德军为了迷惑盟军部队,将10辆“黑豹”G型坦克伪装成美军使用的M10坦克歼击车。主要是在其炮塔及车体上焊接附加金属板,然后涂上美军的迷彩和标志。斯科尔内茨指挥的第150装甲旅就装备了这些伪装的M10替代品。从1943年到1945年,MAN、MNH、戴姆勒-苯茨、亨舍尔和德玛格公司一共制造了5976辆“黑豹”坦克。总体来看,PzKpfw V“黑豹”中型坦克性能相当好,其火力、装甲、机动三项坦克的主要技术指标都在同类坦克中名列前茅,当然,“黑豹”坦克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早期型的机械故障比较多,其侧面和后部的防护也不是很到位。就我本人的感觉,“黑豹”坦克和苏联的T-34坦克是二战中最优秀的中型坦克。关于“黑豹”坦克的战例很多,我们就列举一二:1943年9月13日科洛马克附近,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下属党卫军第2装甲团1营的7辆“黑豹”坦克在霍尔泽上尉(其座车战术编号为101)指挥下同苏军大约70辆T-34坦克作战。20分钟战斗中,28辆T-34坦克被摧毁,“黑豹”坦克无一损伤。1944年7月28/29日,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下属党卫军第5装甲团2营摧毁苏军107辆坦克,包括T-34、谢尔曼和瓦伦丁坦克,自己仅损失6辆坦克(1辆PzKpfw IV型坦克和5辆“黑豹”坦克)。
       
        TIGER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代表德国军方下令亨舍尔和波尔舍公司研制重型坦克。亨舍尔公司在VK3001(H)试验车的基础上设计出VK3601(H)底盘,在安装上克虏伯公司设计的带88mm火炮的炮塔以后称为VK4501(H)。同时,波尔舍公司则在VK3001(P)试验车的基础上发展了VK4501(P)样车。1942年4月20日,就是希特勒生日那天,两个公司都在东普鲁士希特勒的总部向他展示了各自的样车。1942年7月两种样车开始德国的坦克学校进行性能试验,最后德国军方选择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1(H)样车,并被命名为PzKpfw VI“虎”式重型坦克,随后开始批量生产。“虎”式重型坦克只有两种型号,H和E型。它装备一门强力的88mm火炮(从德军的一种88mm高射炮发展而来),装有炮口制退器,可以发射多种炮弹。该车炮塔采用液压驱动,转速很慢,一旦发动机停转,就只能采取手动转向了。它的强力火炮对于当时盟军的坦克来说是很有威胁的。1944年7月,一辆属于506坦克大队第3连队的德军“虎”式坦克在3900M的距离上摧毁一辆T-34坦克,可见其火力之猛。而且这种坦克的正面装甲相当厚,所以对当时盟军的坦克手来说具有很大的心理威慑,美军M4“谢尔曼”坦克的乘员就非常害怕“虎”式坦克。但是“虎”式坦克最大的缺点在于其机动性实在是很差,该坦克采用两种履带,在实施铁路运输的时候,需要更换较窄的履带。更致命的是它的后部装甲板很薄和引擎容易被损坏。盟军坦克一般就利用它的这些弱点,实施机动,饶到它的背后攻击。“虎”式坦克装备德军以后主要活跃在苏德战场,用来对付苏军的T-34以及KB-1这类的坦克。“虎”式坦克首次参战是在1942年8月29日在列宁格勒附近的502坦克大队第1连队。接着是501坦克大队的“虎”式坦克在北非战场突尼斯战役参战。此后“虎”式坦克广泛使用在苏德战场,北非战场以及西线战场,1945年的德军保卫柏林市中心的战斗中仍有“虎”式坦克,一直到战争结束。由于“虎”式坦克威力强大,德军一般把它编成特种坦克大队(营)使用,每大队一般装备30辆,归集团军或军司令部指挥。德军一般国防军(陆军)的“虎”式坦克大队有10个(501-510),而党卫队装甲部队也编有3个”虎“式特种坦克大队(101-103)。德军各“虎”式坦克大队出现了当时著名的几个德军坦克杀手,如奥托等。德国利用“虎”式坦克的底盘发展出“虎”式380mm自行强击迫击炮这种变型车。总体来说,虽然“虎”式重型坦克改变不了德国最终失败的结果,但是它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设计成功,威力巨大的经典坦克。
       
        KINGTIGER
PzKpfw VI“虎王/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战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到二战结束,盟军始终找不到有效对付它的办法。“虎王”重型坦克将威力强大的火炮和盟军坦克、反坦克炮几乎无法射穿的装甲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产生了这么一个战场上的可怕怪物。“虎王”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始于1942年5月,一年后“虎”I式重型坦克便投入生产。从1942年秋到1943年1月,德国设计师们开始发展一种能最终取代“虎”I式坦克的新式重型坦克。1943年1月,希特勒下令新的“虎”式坦克必须装备长身管的88mm火炮,其正面装甲厚度要达到150mm,侧面装甲厚度则为80mm。前部和侧面装甲板采用倾斜式装甲联结,这种设计和即将出现的新式PzKpfw V“黑豹”中型坦克差不多。波尔舍和亨舍尔公司被责成着手研制新的重型坦克。波尔舍公司提供了两个基于以前的VK 4501(P)样车的方案,并定名为VK4502(P)。第一种方案是将炮塔安装在车体中央;另一种方案则是炮塔置后,发动机置中(就和现在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差不多,如图1)。两个方案使用相同的底盘和车体以及其他部件,发动机都采用VK4501(P)样车的汽油发动机(电传动)。两种方案极度相似,除了炮塔的位置以及一些机械部件的区别。不过由于最终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设计方案,波尔舍这两种设计都只制造了木制模型。亨舍尔公司有两种方案:VK4502(H)和VK4503(H),其中VK4502(H)方案是以“虎”I式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成的,算得上是“继承性强,改进处少”。德国陆军兵器局第6科负责审查这些方案,VK4502(H)方案首先遭淘汰。不过亨舍尔公司的设计方案进展极快,最终其VK4503(H)方案被选中进入生产。这个方案采用了大量和“黑豹”、“黑豹”II坦克相同的部件以标准化坦克生产,根据1943年2月德国陆军兵器局的命令,亨舍尔的VK4503(H)设计和“虎”I式坦克完全不同,其更象“黑豹”坦克的扩大版。1943年10月20日,一辆木制的亨舍尔设计的“虎”II重型坦克模型在东普鲁士阿亚茨给希特勒做审查。德国准备从1943年12月起在位于卡塞尔的亨舍尔工厂制造三种样车型号的“虎”II重型坦克。从1944年1月到1945年3月,一共制造了489辆“虎”II重型坦克(三种样车-V1、V2、V3),其中1943年12月制造了12辆,1944年1月到12月制造了377辆,1945年1月到3月制造了100辆,生产了四个序列(420500、420530、420590、420680,底盘编号为280001-280489),比原定的1500辆        的生产计划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因为盟军轰炸了亨舍尔在卡塞尔地区的工厂以及“虎”II重型坦克生产一辆所耗费的原材料和工时相当多。第一批在1944年1月到9月生产的“虎王”重型坦克(样车除外)采用了防磁装甲。一些在1944年6月以前制造的“虎王”重型坦克还装备了潜渡装置,不过主要是用来试验的。在制造过程中不断在改进,比如去除了垫圈和封蜡、采用不同型号履带、附加履带连接装置等等。不过这些改进对于整车性能都没有什么显著改善效果。首批的50辆“虎”II重型坦克(包括样车在内)装备了波尔舍公司设计的炮塔(魏格曼公司制造,如图2)。晚期的则安装了亨舍尔公司设计的炮塔(克虏伯公司制造,如图3)。两种炮塔都安装在车体中央。波尔舍炮塔是从最初的VK4502(P)原型坦克(基于VK4501(P)样车的设计)上发展来的。尽管这个设计本身没有被接受,不过炮塔的设计却被接受了并安装在亨舍尔设计的“虎王”重型坦克上。波尔舍型炮塔装备一门单节88mm火炮,而亨舍尔的炮塔上装备的是双节式88mm火炮(从1944年5月开始)。波尔舍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携弹80发,亨舍尔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则为86发。75%的弹药存储在车体内侧面,另外的25%弹药则存储在炮塔后部。此外,用于本车防御和对空射击的3挺MG34/MG42型7.92mm机枪则配弹5850发。波尔舍型炮塔的防盾呈弯曲状,车长指挥塔位于炮塔左侧。由于火炮防盾弯曲形状会导致一些机械问题,1943年12月,亨舍尔公司受命设计一个新炮塔作为以后的标准炮塔。亨舍尔型炮塔的车长指挥塔比较平,不象波尔舍的呈突出状,火炮防盾为“猪头式”。亨舍尔炮塔也被称为克虏伯型炮塔。安装波尔舍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重675000kg(74.4t),安装亨舍尔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重为68000kg(75t)。克虏伯公司两种炮塔都制造。炮塔受引擎液力控制旋转,19-77秒旋转360度(这的取决于引擎当前状况),也可以手动旋转,炮手通过操作手动旋转盘来控制。关于这两种型号炮塔的详细情况会在附在本文之后。“虎王”重型坦克发动机采用了马巴赫公司的HL 230 P30型V形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700hp(“黑豹”坦克采用也是这个),其传动装置为马巴赫公司的“奥尔瓦”401216B型机械式变速箱,有8个前进档和4个倒档,此外,还安装了亨舍尔公司的L 801型机械操纵系统。行动装置包括双扭杆独立式弹簧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9个直径800mm的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每条履带有92块履带板组成。这一套装置使其能做原地旋转动作。“虎王”重型坦克装备两种履带,用于铁路运输的660mm窄履带以及更宽的800mm战斗履带,使用极为不便。“虎王”重型坦克由于全重以及耗油量太大,其机动性相当差。最大公路速度为35-38km/h,越野最大速度则更差只有17km/h。这些成为“虎王”重型坦克的重大弱点。一辆“虎王”重型坦克每行驶100km要消耗500公升油料,而它能携带的油料也不过是860公升,所以其最大公路行程只有110-120km,越野最大行程为80km。而且为了维持其战斗力需要不时进行修理。“虎王”重型坦克安装了一门精确的88mm KwK 43 L71型坦克炮,该88mm炮的71倍径身管长为6.3m,最大有效射程为10km,装有炮口制退器,其使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最初“虎王”重型坦克安装的是双目TZF 9b/1型观瞄镜,后来换装为单目TZF 9d型观瞄镜。火炮射界为+17度到-8度。炮弹重为20kg,所以其射速较慢。这门88mm火炮能在3500m的距离上击毁“谢尔曼”、“克伦威尔”以及T-34/85坦克,这个射击距离远于苏军和盟军坦克的射程。其自身装甲厚实,即使在近距离,也只有很少的武器能真正摧毁它的正面装甲。至今没有任何记录或者照片能看到“虎王”重型坦克在战斗中被击穿正面装甲。它的侧面装甲相对盟军的坦克(T-34/85、IS-2和“荧火虫”)来说还是能摧毁的。“虎王”重型坦克乘员为5人,分别为:车长、炮手、装填手、机电员/前机枪手。除了装填手外,内部其他乘员之间通过电话联络。“虎王”重型坦克主要安装了FuG5型无线电台,有一些安装了FuG2无线电台。“一辆“虎王”重型坦克在150码的距离上将我的坦克击毁。我们的5辆坦克在200至600码距离上对其开火,5到6发炮弹击中了它。但是都被弹开,这辆“虎王”重型坦克开跑了。如果我们能拥有类似于“虎王”的坦克,我们现在就已在家了”--1945年,隶属于美军第2装甲师的坦克车长克莱德.D.布郎森中士写的报告。“虎王”重型坦克的变型车不是很多,主要有修理坦克、“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Grille 17/21/30/42自行火炮(样车)、280mm重型火炮运输车(样车)。1944年11月,魏格曼公司将20辆“虎王”重型坦克改装为指挥坦克,加装了无线电设备,其中使用了两种型号的无线电台:FuG8型和FuG7型。首辆指挥坦克在1945年2/3月开始服役。两种指挥坦克的携弹量都为63发(32发穿甲弹和31发高爆弹)。1944年后期,克虏伯公司建议为“虎王”重型坦克换装105mm KwK L/68型火炮,最终没有实现。1944年12月,亨舍尔提出一种33t重的轻型“虎”II式坦克设计。发动机依然采用“虎王”坦克的马巴赫HL 230 P30型发动机。其前部装甲采样倾斜式,厚度为80mm,侧面装甲则为新式的160mm的水平式装甲。安装一门克虏伯设计的100mm PWK型火炮,该火炮可以击穿200mm装甲。不过这种设想也仅仅停留在图纸阶段。同时,德国也对“虎王”重型坦克的炮塔和车体做过很多改进,比如在炮塔上安装测距仪,重新设计其后部底板等,不过这些都没有真正应用在“虎王”重型坦克上。“虎王”重型坦克被配属在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重装甲营。大多数是配属给国防军部队,大约150辆配属于党卫军部队。1944年2月,国防军和党卫军部队重装甲营都接受到了“虎王”重型坦克。最早制造的5辆“虎王”重型坦克被隶属在德军“李尔”装甲师下(第316无线电技术装甲连),不过没有用于战斗。“虎王”重型坦克首次参战是在1944年5月明斯克附近,接着装备“虎王”重型坦克第501重装甲营在1944年7月波兰桑多米亚兹地区作战。第503重装甲营在诺曼底战役中只有两个连装备了“虎王”重型坦克(波尔舍型炮塔),严重的机械问题导致在1944年8月底,这些“虎王”重型坦克全部损失了。而1944年,第506重装甲营的“虎王”重型坦克参加了在荷兰进行的阿纳姆战役(“市场.花园”行动)。据资料记载,有150辆左右的“虎王”重型坦克参加了阿登战役,党卫军第501重装甲营(隶属于“佩普”战斗群)就有一些。东线,“虎王”重型坦克参与了1944/45年在匈牙利以及波兰中部的战斗。“虎王”重型坦克在两线都参与作战,在有经验的乘员操纵下,它是一件令敌人害怕的大威力武器。1945年4/5月,“虎王”重型坦克最后参加了柏林的防御作战。一辆隶属于第503重装甲营的“虎王”重型坦克在1945年5月10日被其乘员自毁,这也是德国在战争中最后一辆被摧毁的坦克(编者注:德国是在5/9日正式投降的)。德国对比苏联的T-34/85以及IS-2坦克,最后在1944年3月23日得出结论:““虎王”重型坦克远优于T-34-85及JS-122坦克。”总的来说,“虎王”重型坦克和“虎”式坦克、“象”式重坦克歼击歼击车一样,都拥有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防护,致命弱点都是机动性太差。而且“虎王”重型坦克生产的数量很少,其对整个战争的形势起不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更无法去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就技术和战场表现来说,“虎王”坦克仍不失为一种令人生畏的坦克。
       
        MAUS
        1942年6月8日,德国著名的坦克设计师波尔舍博士在会见希特勒的时候提出发展超重型坦克,希特勒当日即任命波尔舍为总设计师,研制一种安装有128mm或150mm火炮的超级重型坦克,这就是“鼠”式坦克的来历。1943年1月12日,德国陆军兵器局召集了各有关厂家下达研制任务,参加研制的厂家有:克虏伯公司,西门子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斯可达公司和阿尔凯特公司等,有阿尔凯特公司负责总装任务。1943年12月23日,在阿尔凯特公司的试验跑道上进行了“鼠”1坦克的行驶试验,获得成功,不过当时炮塔没有浇铸,用的是55t的混凝土炮塔作为替代品。1944年1月10日,该样车被运到斯图加特附近的博普林根试验场,进行了更广泛的试验,除了悬挂装置强度不够和出现一些其他的小故障外,都还令人满意。但是它的最大速度只有22km/h,持续速度只有13km/h。随后希特勒命令波尔舍博士在1944年6月之前制造出有炮塔的装有武器的完整“鼠”式坦克。1944年3月20日,第二辆样车“鼠”2式坦克的车体被运到了博普林根,不过其他的部件直到6月9日才全部运到,并开始新的试验。1944年10月,“鼠”1坦克和“鼠”2坦克都被运到柏林郊区的库麦斯道夫试验场作进一步的试验,试验开始不久,“鼠”2式样车由于发动机和发电机轴匹配不当,发生了柴油机曲轴损坏的严重故障,而新制造的发动机直到1945年3月才运到库麦斯道夫,组装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随后不久德国就战败了。“鼠”式超重型坦克只生产了两辆样车,还有9辆正在生产过程中。原计划生产150辆,但是由于二战的进程,基本上“鼠”式坦克没有发挥什么作用。“鼠”1坦克装上了炮塔,炮塔上装有一门128mm的火炮和一门并列75mm火炮,动力装置是MB509汽油机,车体表面涂三色迷彩。“鼠”2坦克未装炮塔,动力装置为MB517柴油机,表面涂两色迷彩。这两辆样车在德国投降前还参加了最后的战斗,在苏军最后攻克柏林前,德军把这两辆样车都炸毁了。苏军在战后将各处缴获的车体部件拼凑成一辆完整的“鼠”式坦克。“鼠”式坦克火力强大,防护坚固,但是它极差的机动能力几乎使它只能在原地作为固定的火力点,而且生产的比较晚,数量也很少,根本无法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
       
        STUG-3
        StuG III是德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一种自行突击炮,它比一般的转向炮塔式坦克结构简单,所以德国制造了大量的StuG III。德国在1936年就提出了发展一种装有75mm或更大口径火炮的步兵火力支援装甲车辆。在PzKpfwIII型坦克的底盘上德国研制了这种自行突击炮,在1940年通过试验被定型。StuGIII A型在同年开始正式投入生产,首次出现在1940年后期的法国战场,表现很出色。第一辆生产型号是基于3号坦克F型的底盘和部件。1940年开始制造。75mm Stuk 37 L/24火炮,上部结构是装甲板安装在焊接车体上。3号坦克F型的侧部逃生门被取消了,前部车体装甲增加到了30-50mm。1940年1-5月,30辆StuG III A型被Alkett公司生产出来。它们装备了第640/659/655突击炮营并参加了法国战役。它主要是伴随步兵进攻,用于摧毁敌军的坦克,碉堡,机枪火力点以及反坦克炮。StuG III参加了法国战役,入侵苏联,北非战役以及诺曼底战役。德军国防军和党卫队很多精锐装甲部队都装备有StuG III型自行突击炮。战争后期,StuG III被更多地用于防御作战。后期型的StuG III(40)一般被编成坦克歼击营投入战斗。1940-1941年利用PzKpfwIII坦克底盘制造出1400辆自行突击炮,编号为Sd.Kfz.142,都装备一门75mmStuK L/24型短身管火炮,1941-1942年利用PzKpfwIII F型坦克底盘制造出2450辆自行突击炮,装备有一门StuK L/43型75mm长身管火炮。1942-1945年制造了7893辆StuG III G自行突击炮,这种StuGIII G型(左图)装备一门身管更长的StuK L/48型75mm火炮。后两种型号的编号为Sd.Kfz.142/1。最后还有一种安装105mm火炮的StuH 42自行突击炮(Sd.Kfz.142/2)。德军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共有大约9500辆StuG III型系列自行突击炮参战,该种突击炮结构简单,机动性较好,有一定防护力,自身车身低矮不易被击中,是德军装备的一种相当优秀的自行突击炮。
       
        JAGDPANTHER
        “猎豹”坦克歼击车采用“黑豹”(Panther)坦克的底盘,保留了原车的动力装置和低矮车体,增加了一种新的上部结构。该车由克虏伯公司于1942年1月开始设计,11月16日制成全尺寸模型。1943年10月20日,在阿利斯试验场向希特勒展出样车。获得批准后,于1943年12月17日定名为“猎豹”坦克歼击车,编号为Sd.Kfz.173。1944年2月,正式投入生产,到1945年3月,共生产了384辆。1944年11月,克虏伯公司又设计出装128mm火炮的“猎豹”改进型。单从外形上看,“猎豹”歼击车的前倾斜甲板一直延伸到顶部,简洁明快,由于其基型(“黑豹”坦克的A和G型)的底盘略有不同,使其前后生产型的外观特点也有所不同。左图显示的为早期型,后期型在车防盾座下部有一排镙钉。“猎豹”坦克歼击车在很多方面具有“黑豹”坦克的特征,但它的火力比“黑豹”坦克强,它装的是Pak43L/71式88mm火炮,且身管长度和“虎”2坦克一样,说明它的火力可以和“虎”2坦克媲美。“猎豹”坦克歼击车可以在2000m的射击距离上击穿除IS-2外所有对方坦克的装甲,这在二战期间是很少见的。德军规定,“猎豹”坦克歼击车只允许用来执行反坦克作战任务,由集团军指挥。可见,德军是把它当作重要的反坦克武器来使用的。该车的机动性能也不错,最大速度达到55km/h,行程显得小一些。“猎豹”坦克歼击车的装甲厚度仍显不足,经常被盟军坦克和反坦克炮从正面击穿。总体来说,“猎豹”坦克歼击车性能相当不错。但是由于它的生产数量有限,装备德军的时间较晚,根本无法阻挡在数量上绝对占优的苏联红军和盟军坦克。
       
        ELEPHANT
        Ferdinand自行突击炮又称“象”式坦克歼击车。该种歼击车的底盘在“虎”式坦克底盘研制的时候就已经有了。1941年5月26日,德国军方决定研制新型重型坦克,研制的代号为VK4501,由波尔舍和亨舍尔公司竞争,后来亨舍尔公司的样车VK4501(H)被军方选中,定型后便是“虎”式重型坦克。而波尔舍公司的VK4501(P)样车已经生产了90辆,公司的总设计师波尔舍博士向希特勒建议将这些底盘改装成重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1942年9月26日,希特勒批准了这一建议。随后,波尔舍公司利用VK4501(P)的底盘生产出90辆重型突击炮,最后命名为“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后来又改称为“象”式坦克歼击车。“象”式坦克歼击车装备有一门88mmPak43/2型火炮。首次使用就是在库尔斯克战役,德军装备了两个“象”式坦克歼击车营,分别是第653,第654装甲营,各营下辖“象”式坦克歼击车45辆。在会战第一天的进攻中“象”式坦克歼击车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由于这种坦克歼击车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设置自卫的机枪和一些机械问题,在突破苏军的防线后被苏军的步兵摧毁了。为了可以射击靠近它的苏军士兵,德军临时采取了在车体后部搭载装甲掷弹兵的方法,不过这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就是人员的巨大伤亡。尽管如此,“象”式坦克歼击车还是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摧毁了苏军大量的坦克,自行火炮,并在德军进攻阶段取得一定的突破。可以说是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威力最大的一种坦克歼击车了。库尔斯克会战后剩下的50辆车都装上了MG34型7.92mm机枪,由机电员操纵射击。其后,“象”式坦克歼击车还参加了苏德战场上其它的战役以及在意大利的战斗。“象”式坦克歼击车火力强大,防护性能超群,但是机动性却较差,而设计思想上的大胆创新,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使“象”式坦克歼击车确立了它在世界战车史上应有的地位。
       
        JAGDPANZET(38)T HETZET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是基于38(t)坦克的底盘上研制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研制的最后一种坦克歼击车。古德里安于1943年3月提出研制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建议,以弥补德军反坦克能力的不足。德国陆军兵器局采纳了他的建议,于1943年12月下令研制“战斗全重为13t的38(t)轻型突击炮”,并且明确规定,这种轻型突击炮和38(t)坦克零部件的通用性要达到80%,由捷克的BMM公司负责研制。BMM公司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生产出第一辆样车,随着一系列车体改装工作的进行,“80%通用性”这一指标便无法实现了。1944年4月20日,有20种新型坦克歼击车参加了希特勒生日进行的兵器展示,希特勒大喜过望。同年6月19日,这种坦克歼击车被命名为“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从1944年4月到1945年5月一共生产了2584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的外部特征很明显,它的一直到顶的车体首上甲板及两侧的斜甲板,突出的火炮防盾和火炮轴线明显偏右,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将它认出。“追猎者”的主要武器是一门75mm的火炮,炮弹有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车内还有冲锋枪一挺,手榴弹50枚,用于进行近战。虽然德军装备了两千余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但是由于它是轻型反坦克炮,又是战争后期才投入使用的,根本无法阻挡如潮水一般涌向德国本土的苏军和盟军坦克集群,所以“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二战期间瑞士军队就在38(t)的基础上研制过自行反坦克炮,二战结束以后,从1947-1952年,瑞士又从捷克进口了158辆由“追猎者”改装的坦克歼击车`,定名为G13自行反坦克炮,它在瑞士陆军中一直服役到1970年。
       
        E-100
德国在1943以后制定了生产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坦克的方案,E系列坦克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E系列坦克包括E5,E10,E25,E50,E75,E100这些型号。其中投入研制力量最多的就是E-100超重型坦克。E-100的研制工作是从1943年6月开始的,由阿道拉公司负责研制。在1944年,因为要集中力量研制“鼠”式坦克,希特勒下达了停止研制E-1OO坦克的命令。这样一来,E-100超重型坦克就流产于样车研制阶段,工厂仅生产出样车的车体部分。1945年,这辆样车的车体落入盟军手中,1945年6月被转送到英国。预计的E-100坦克战斗全重140t,乘员6人。战斗室特别大,火力强大,防护力超群。动力装置后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悬挂装置为外置筒式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负重轮的排列型式,也采用了二战期间德国坦克上惯用的交替排列式。在E-100样车的研制阶段,炮塔没有制造出来,所以,仅安装了一个同等重量的假炮塔来进行试验。主要武器是一门KWK型150mm火炮或174mm火炮,但最后似乎准备选用128mm火        炮。另外,E-100坦克的各部位装甲厚度也十分可观。二战期间的反坦克武器很难击穿。它的动力装置为HL234型水冷汽油机,它的履带宽度达到了1020mm。和“鼠”式坦克一样,E-100坦克的致命弱点在于它极差的机动性,所以即使E-100超重型坦克被制造出来,也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13:21 , Processed in 0.0382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