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5835|回复: 1

[博采] 建安七子之王粲《登楼赋》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 19: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楼赋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译文: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仕楚)做了大官虽在并呻吟却还发出越地的声音。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赏析:
全赋共分三段。
    第一段交代登楼之因,描写登楼所见之景,以及引起的思乡之情。 ??第二段写在城楼上遥望故乡,抒发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三段写迫切望治的心情,表达怀才不遇之忧。

全文脉络分明。以一个“忧”字贯穿全篇。开头写“登兹楼以四望”,结尾写出“循阶除而下降”;登楼希望借览胜以“销忧”,下楼反而“气交愤于胸臆”,首尾相连,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构成一唱三叹的回旋之美。
    这篇汉大赋情真词切,抒情浓郁。记得白居易《策林六十九》中就曾说到:“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作者饱受离乱之苦,“意有所郁结”,自然要发之于外。作者登上当阳城楼触景生情,《登楼赋》便一气呵成。通篇写愁,满纸悲情,思乡怀归之愁、怀才不遇之忧、河清未至之虑、乱离伤时之感交织一起,可以算是回肠九转,忧心百结。这些长期积压在作者胸中的郁闷之气,一旦触发便如地下熔岩喷涌而出,而这种种愁绪又是乱离之人常有的,颇具代表性,特别容易引起我们大家的共鸣,恐怕这就是千百年来《登楼赋》打动无数读者的首要原因所在。
    抒情方式灵活多样。一是写景和抒情相结合,具有浓厚的诗意。首段写异乡风光,地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异乡风光越美好,思乡之情越殷切,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特别深切感人。末段写傍晚景色。日日奄日奄、天惨惨、风萧萧,兽狂顾、鸟倦飞,原野阒寂,悄无人声,一片凄清。作者着意渲染寂寞凄凉的气氛,勾勒出一幅魂断城楼图,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凄怆惨恻,真是令人黯然神伤。前后两段景物描写,一段即景生情,一段寓情于景,一乐一悲,相互照应,真切地反映出作者愁绪步步加深、忧伤至极的过程,回环跌宕,感人肺腑。二是借典故抒发感情。此赋是作者有感而发,赋中所用的几乎所有典故与作者的身世遭际相吻合,因而毫无铺陈堆砌的感觉。“仲尼叹归”、“钟仪楚奏”、“庄舄越吟”形象地道出了人们思乡的心理,“河清未至”、“匏瓜徒悬”、“井渫不食”含蓄而准确地表达了济世之志不得施展的忧虑。
    这篇赋风格沉郁悲凉,语言自然流畅,是王粲为数不多的汉大赋中的名篇,也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论道:“虽张(衡)、蔡(邕)不过也”;清人评价此赋:“全篇无雕镂之字、幽奥之词,但以直抒胸臆,言足达意而止,较之汉赋,觉得清疏得多”,确实如此。


作者简介: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最高。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 本帖最后由 月公爵 于 2007-1-13 19:0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21: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粲其诗其文大多以感慨人生际遇为主,主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因为他投靠刘表时,刘表觉得他这个人体态短小,所以对他不委以重任(一个匪夷所思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3 20:24 , Processed in 0.0220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