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3106|回复: 7

帝国斜阳(明朝 英国 与美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1 00: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1599年(明朝万历二十七年)4 月,是中国援朝大军凯旋而归的日子。长期荒废朝政的明神宗皇帝也破例露面,在午门犒赏三军,主持受降仪式,将平秀赖等六十多名战犯砍头,并传首九边。《明史》称万历援朝战争为“东洋之捷,万世大功” .大明皇帝“华夷共主”的威信得以维护,而从洪武朝就开始困扰中国的倭寇之患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大约维持了300年).
        关于明帝国出兵援朝的目的,万历年间人士冯琦说得明白:“载籍以来,亦有出师大海外救人者否?主上之于朝鲜,起死而肉白骨也,存一亡国,摧一强国,以风示四夷之君长,莫不稽首内向,罔敢越志。天子恭已受重译之朝,国势强,国体尊。”朝鲜是明帝国的藩属,保卫藩属是一个宗主国道义上的责任,也体现中国古代“存亡继绝”的王道思想。战后,明军立刻归国,对朝鲜没有一尺一寸的领土要求,也未索要一分一毫的回报。朝鲜为了感谢明帝国的再造之恩,在汉城建了大报坛,而这份感激之情一直持续到了清初,明朝灭亡很多年以后,朝鲜王室还在拜祭大明皇帝的牌位。
      可惜万历援朝战争的胜利并没有为明朝带来中兴的契机。恰恰相反,明帝国为这次战争耗尽了国力,从此迅速滑向覆灭的深渊。根据史料记载,“朝鲜要兵,首尾七年,约费饷银五百八十二万二千余两,又地亩米豆援兵等饷,约费银二百余万两。”(《明经世文编》卷四四四)这八百万两的军费是个什么概念呢?万历援朝战争结束第二年(公元1600年),明帝国全年财政收入为四百万两,也就是说,援朝战争耗费了国家整整两年的全部岁入。正如谈迁所云:“越国救邻,自昔所难,况海外乎?东征之役,苍皇七载,民力殚竭。”明朝为了这场战争将张居正时代积累的盈余消耗殆尽,七年间国家财政日绌,除加重赋税以外,还令官吏捐俸救急。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吏部借口战事告急,开鬻爵卖官先例。同年,万历皇帝开始征收矿监税,从此以后厂卫缇骑纵横天下,四处搜刮,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明朝四十五年后灭亡,虽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诸多体制上的弊病积重难返,万历援朝战争无疑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从万历援朝可以看出,维持一个帝国是非常沉重的负担,耗费惊人,得不偿失,常常吃力不讨好。然而古往今来世界上无数的国家以建立帝国,称霸一方为奋斗目标,可谓前仆后继,而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帝国也充斥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

[ 本帖最后由 费希尔勋爵 于 2007-2-11 00:1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00: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1655年,英国取得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牙买加,开始踏上建立海上帝国的漫长征程。此时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已经在美洲和亚洲开拓出大片的殖民地,英国的帝国事业起步相当晚。当时大概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个西欧岛国居然后发先至,在以后的二百年间建起一个领地遍及全球的庞大帝国。
      帝国的贡献在我们的印象里,“帝国”往往和侵略、掠夺、压迫、杀戮等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诚然,一个帝国的形成通常需要经过开疆拓土,攻城掠地的过程,造成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在所难免。凯萨征服高卢,导致一百万高卢人丧生,另有一百万被卖作奴隶,高卢因此丧失了将近20% 的人口。帝国对被征服民族通常会大肆搜刮掠夺,罗马帝国的横征暴敛就导致了多次被征服民族的大起义。

  过去的十年间,许多历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帝国的历史作用。他们认为帝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实有相当突出的贡献。帝国对落后民族和部落的兼并,是传播先进文化最有效率的方式。这种历史翻案文章的代表作当属英国历史学家尼奥- 弗格森(Niall Ferguson)于2001年出版的著作《帝国》,该书的中心论点是大英帝国将贸易和财富、科技和文化、民主和自由传播到世界各地,因而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重大贡献。

  不可否认,帝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确有促进作用,虽然造成的社会代价往往巨大。秦始皇统一中国,也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从此以后两千多年,大一统局面能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旋律,秦始皇居功甚伟。但秦灭六国,数十年的战乱造成的社会代价也无法估量。罗马帝国时期,被征服民族大量吸收罗马文化的养分,包括拉丁文字、历史文学、罗马法律、公共管理、货币金融等等,飞速提升了自己的文明水平。高卢人在凯撒时代还被看作是蛮族,被兼并以后迅速罗马化,彻底摘掉了蛮族的帽子。后来大批高卢人跻身罗马贵族阶层,比如罗马帝国的末代名将埃裘斯就是高卢人。日尔曼人大概是罗马文化最大的受益者。罗马帝国初期日尔曼人还是非常原始的游牧民族,在以后的三百年间日尔曼人跨越了好几个社会发展阶段,到罗马帝国末期文明程度已经不亚于罗马人。在抗击匈奴入侵的沙隆战役中,信仰基督教的西哥特军队和罗马军团并肩作战,并主导了战局。今天日尔曼民族为主的国家能够在国际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还要归功于罗马帝国当年的启蒙教育。
      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帝国,几乎都依靠道义上的感召而形成凝聚力。中国古代“存亡继绝”的王道思想,是中国汉唐明清等帝国强盛的根本。明朝为了援助朝鲜不惜掏空国库,充分体现了帝国道义上的责任感。和同时期的其它帝国相比,大英帝国也同样具有道义上的优势。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是英国为废除奴隶制度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英国是最早从事奴隶贸易的国家之一。1660年一些英国贵族创建“皇家非洲探险公司”(The Company of Royal Adventures into Africa ),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授予该公司从事非洲奴隶贸易一千年的垄断权,但后来皇家的垄断权被平民商人打破。到1800年为止,英国商人总共从非洲贩运了四百万奴隶到美洲,而奴隶贸易成为英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十九世纪初期废奴运动的高涨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英国于十八世纪末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这时英国发现奴隶制度和机器工业格格不入,因为机器工业需要的是大批自由劳动力,以及具有购买力的广大市场;其次是英国的新教福音组织从道义的角度主张废奴,他们将奴隶制度视为人道主义灾难。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禁止大英帝国子民从事奴隶贩运。1833年,英国又通过“废除奴隶制法案”,解放大英帝国境内所有的奴隶,事实上是由英国政府出钱向奴隶主买断奴隶们的自由,比如英国埃塞斯特主教拥有奴隶665 人,英国政府为此向他支付了12,700 英镑。

  为了有效阻断大西洋上的贩奴航运,英国皇家海军于1819年在西非驻扎由二十艘军舰组成的“废奴舰队”,专门拦截贩奴商船。这支舰队在西非驻扎了五十年,解救了数十万被贩卖的黑奴。为了根除奴隶贸易的源头,英国还对参与贩奴的非洲土著政权动手。1851年,尼日利亚拉格斯的国王就被英国军队赶下了台。在欧洲,英国利用在拿破仑战争中取得的国际影响力劝说各国签署废奴条约。欧洲国家中瑞典、丹麦率先响应;法国迫于英国的压力,于1815年同意废奴;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则强烈反对,英国只好用金钱买通,总共付给葡萄牙三百万英镑,西班牙一百万英镑,并免除他们战争期间欠下的巨额债务,才使两国于1853年在条约上签字。美国直到1862年才由林肯总统签署废奴条约。由于英国数十年不懈的努力,万恶的奴隶制到十九世纪中期终于寿终正寝。

  废除奴隶制的努力使大英帝国在道义上领先其他国家甚多,可惜同一时期大英帝国在中国的龌龊行径将这个辛苦得来的优势完全抵消。为了打破中英贸易多年失衡的局面,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十八世纪后期开始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而英国政府为了保护毒品贸易不惜发动鸦片战争,这成为大英帝国声誉上洗不掉的污点。

  弗格森在《帝国》一书中引用了不少史实和数据支持他的论点。大英帝国鼎盛时期促成国际资本向落后地区大规模流动,直到今天都无法相比。1913年世界上63% 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1996年这个比例是28% ;1913年世界上25% 的股票资本投在发展中国家,1996年这个比例是5%. 这些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大多数用于当地基础设施的修建,如铁路、电站、大坝、城市供水、灌溉系统等等,帮助了落后地区实现现代化。以印度为例,莫卧尔王朝时期,印度只有5%的耕地拥有灌溉设施,英国殖民时期这个比例提高到25%.英国留给印度的另一项丰厚遗产是六万公里铁路网,直到现在还是印度经济的大动脉。
      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可以说是相当勉强的,并非出于本意。英国自由贸易学说的宗师亚当- 斯密和他的门徒一直反对英国建立一个古罗马式的帝国。他们认为英国虽然应该尽可能将自由贸易理念传播到全世界,但建立一个统治其它国家民族的大帝国则完全不符合英国的利益。亚当- 斯密尤其高瞻远瞩地提出维持殖民地和平的巨大开销将让英国难以承受。这种思想一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都主导了英国的国策。这个时期英国的扩张基本上都是被动的,为了保护海运航线,或者防止殖民主义竞争对手染指现有的领地。比较突出的例子当属英国在印度的扩张,是在同法国及其当地盟友的不断斗争中逐渐完成的。十九世纪的后三十年,英国的殖民扩张政策发生极大的变化,英国政府开始公开宣扬以建立古罗马式的大帝国为宗旨。英国对非洲南北贯通的吞并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1897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六十周年的“钻石庆典”见证了大英帝国最强盛的一刻。这一时刻的确值得纪念,因为大英帝国将在以后不到五十年间分崩离析,风光不再。

  进入二十世纪,新兴的欧洲强权开始挑战大英帝国的权威,而维持广阔殖民地统治的艰辛也开始消磨英国人的耐性。无论英国在各殖民地实施多么开明的政策,操办多少公益事业,都无法消除殖民地人民的敌视和反感。这种徒劳无功也让英国人心灰意冷。在印度,圣雄甘地领导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印度国大党强烈要求英国“放手印度”(Quit India),着实让英国伤透脑筋。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国大党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受到英国结社和集会法律的保护,让英印当局一筹莫展。希特勒对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一直相当景仰,他曾经说过,如果由他统治印度,他早就把甘地及其同伙就地正法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英帝国已然年迈力衰,无力行使保护殖民地的责任。这时的大英帝国,大概能够体会到万历援朝时捉襟见肘的窘迫。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直接的威胁到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殖民地。此时的英国正在“不列颠空战”中苦苦支撑,而德国海狼们正在绞杀英国大西洋上的生命线,英国根本已经无力顾及亚洲。但是大英帝国仍然决定履行宗主国的责任,哪怕是作出一种姿态。这样英国明知香港守不住的情况下,依然派遣两千加拿大士兵增援香港守军,等于将他们送进火坑。加拿大援军到达六个星期以后,香港就沦陷,英军士兵在战俘营受尽折磨,很多人没能活到战争结束,为此加拿大至今仍然耿耿于怀。英国还派遣以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为首的Z 舰队,前去保卫新加坡。威尔士亲王号是英国最新型的战列舰,此时仅仅服役了九个月。结果在马来海战中,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被日本舰载攻击机击沉,新加坡随后沦陷。这段时间大英帝国威名扫地,连续丢失香港、新加坡、马来、缅甸等地,让日军一直打到印度门口。

[ 本帖最后由 费希尔勋爵 于 2007-2-12 01: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00: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3.帝国的传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大英帝国的寿终正寝。1945年,美国在西方世界中一枝独秀,以7%的世界人口,拥有42% 的世界国民收入,50%的世界工业产值,75% 的世界黄金储备,以及90% 的世界汽车产量,当仁不让成为大英帝国的接班人。

  美国在价值体系和治国理念上和英国同出一辙,所不同的是美国由于其殖民地的出身,对帝国主义相当反感,而且在道义上还高出英国一筹。1898年美西战争以后,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取得古巴和菲律宾两块殖民地。美国国内反帝国主义的呼声促使美国政府立刻着手实现古巴和菲律宾的自治。在古巴,美国于1905年主持大选,产生了古巴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虽然后来古巴局势动荡,美国不得不于1906年再次介入,但三年以后又将政权交还给古巴人民。在菲律宾,美国只亲自管理了十年,就把权力交给菲律宾人组成的政府。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政府本来打算跳过菲律宾,直接攻击台湾和冲绳,遭到麦克阿瑟的坚决反对。虽然麦克阿瑟主张反攻菲律宾是出于个人的原因,他却以美国对菲律宾的道义责任为理由说服了罗斯福,改变了战争的部署。

  美国道义上的优势,体现在美国一战以后提出的“民族自决”原则,只不过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曲高和寡,无人响应。二战以后美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雷厉风行地推行民族自决原则,阻止英法等国重返他们的殖民地,才使许多亚、非国家获得独立。美国还把中国庚子赔款绝大部分用于中国,创建了留美预科学校,也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这在列强当中绝无仅有。

  二战以后西方世界满目疮痍,而来自共产阵营的挑战日益强烈,美国被推上了西方阵营盟主的位置,虽无帝国之名,却行帝国之事。美国介入韩战和越战,虽然有遏制共产阵营扩张的战略考虑,但战争的具体目的还是为了保住依附于美国的南韩和南越政权,和一个帝国履行保护殖民地的责任同出一辙。美国的这两次战争依然摆脱不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宿命,也就是得不偿失,吃力不讨好。美国对南韩可以说是有再造之恩,但韩国人似乎并不领情,反美情绪相当普遍;而越南战争则将美国五十年代的经济成果消耗殆尽,几乎把美国拖垮,最后还是未能保住南越政权。

  无独有偶,美国这两次战争的主要对手中国也面临同样的窘境。抗美援朝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援助朝鲜,牺牲数十万将士,消耗大量物力财力,而中国也遵循了历代帝国的道义原则,功成身退,对朝鲜无尺寸领土要求。抗美援越前后十几年,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持越南,让美国深陷越战泥沼,最终无功而返。同一时期,中国还向大批第三世界国家慷慨援助。如果剥开中国这些决策的国际共运外衣,我们会发现毛泽东的帝王思想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中国对朝鲜、越南的巨大贡献得到了什么回报呢?朝鲜五十年代以后一直紧跟苏联,对百万志愿军的流血牺牲支字不提;越南则干脆和中国反目成仇,兵戎相见。显然中国也未能逃脱帝国的宿命。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独霸天下,成为世界警察,于是不得不挑起了更多的帝国重担。但此时的美国也已经今不如昔,目前美国的GDP 只占全世界的20% ,而且这个份额还在迅速缩小。现在唯一有利之处是当今世界没有一支军事力量能够抗衡美国。美国每一次海外的军事行动,几乎都要面对国内外强烈的反战呼声,而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反美情绪,只怕比一百年前的反英情绪还要高涨。

  平心而论,美国并不是一个邪恶帝国,但美国坚信自由民主制度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医治世界上所有固疾的灵丹妙药,的确天真得厉害。民主制度只是一具躯壳,需要注入灵魂才能迸发活力,而这灵魂就是植根国民内心深处的民主理念和素养,缺乏灵魂的民主制度并无多少益处。孙中山之所以提出“军政”、“训政”、“宪政”三步走的建国方针,就是认为当时的中国实行民主的时机并不成熟。我看到美国在伊拉克费尽心思创建议会制民主,不仅哑然失笑。伊拉克这样的国家根本不具备实行民主的条件,如果党派之争在台湾议会里能发展成群殴,在伊拉克议会里只怕就要引发枪战。美国下面的帝国道路如何走法,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1 06: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费希尔勋爵 于 2007-2-11 00:11 发表
在欧洲,英国利用在拿破仑战争中取得的国际影响力劝说各国签署废奴条约。欧洲国家中瑞典、丹麦率先响应;法国迫于英国的压力,于1815年同意废奴

这个全欧废奴的协议是由威灵顿在维也纳会议上敦促完成的,不过法国的路易十八虽被迫同意,仍要求拖几年才实际实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12: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7-2-11 06:53 发表

这个全欧废奴的协议是由威灵顿在维也纳会议上敦促完成的,不过法国的路易十八虽被迫同意,仍要求拖几年才实际实行。


谢谢阁下,如果文章里有什么错误务必请您指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00: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此贴是否是原创?

我看到美国在伊拉克费尽心思创建议会制民主,不仅哑然失笑。伊拉克这样的国家根本不具备实行民主的条件,如果党派之争在台湾议会里能发展成群殴,在伊拉克议会里只怕就要引发枪战。美国下面的帝国道路如何走法,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我一直认为西方的民主制度,在缺乏一些条件时不太适合到东方来强加实行,感觉没几个成功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01: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7-2-12 00:28 发表
请问此贴是否是原创?



我一直认为西方的民主制度,在缺乏一些条件时不太适合到东方来强加实行,感觉没几个成功的例子。


民主是好事,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是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则是各个国家需要研究的话题,英国传统势力强大,所以采取君主立宪;新加坡也是一党制,但是政坛清廉,法律完善.每个国家的国情有太多的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01: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7-2-12 00:28 发表
请问此贴是否是原创?



我一直认为西方的民主制度,在缺乏一些条件时不太适合到东方来强加实行,感觉没几个成功的例子。


有一部分是参考了资料,因此不能说是原创.

[ 本帖最后由 费希尔勋爵 于 2007-2-12 01: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2:06 , Processed in 0.0226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