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费希尔勋爵

[转贴] 航空母舰发展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3: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竞相建造航空母舰
安东尼·普雷斯顿 [英国]
[出自《航空母舰发展史》] 1979

日本人知道,他们的工业资源根本抵不过美国和英国,所以,他们要使战争速战速决。不过,日本人也预先制订了一些应急造舰计划,主要是为了改善航空母舰短缺的情况。早在1931年,日本人就设计了一艘大型潜艇供应舰,以便在必要时可以很快改装成航空母舰。1934年,又设计了2艘快速加油船。这些舰船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必要时可以安装飞行甲板和武备。结果,1940年到1941年,“大鲸号”、“剑埼号”和“高崎号”(未竣工)都分别改装成“龙凤号”(13360吨,载机31架)、“祥凤号”和“瑞凤号”(11262吨,载机30架)轻型航空母舰。“龙凤号”的飞行甲板太小,服役期间大多在近海活动。“祥凤号”和“瑞凤号”飞行甲板较宽,成为舰队中有效的作战舰只。“祥凤号”在珊瑚海海战中被击沉,舰龄较短,它的姊妹舰“瑞凤号”自1942年1月服役以来,作战相当活跃。
  日本邮船公司有3艘17000吨级的豪华邮船“新田丸”、“八幡丸”和“春日丸”于1940年投入营运。由于通往欧洲的正常航线中断,这3艘邮船被海军征用,用来改装航空母舰。征用时,“春日丸”正在建造,1940年9月下水后立即被拖到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改装,次年9月改装竣工。1940年“新田丸”和“八幡丸”同样进行了改装,历时大约6个月。这3艘轻型航空母舰重新命名为“大鹰号”、“冲鹰号”和“云鹰号”,航速21节,载机30架,作为第二线舰只或辅助航空母舰服役。如果说日本人曾经制订过某种护航政策的话,这3艘舰可以说是第一批护航航空母舰。“大鹰号”、“冲鹰号”和“云鹰号”没有装拦阻装置和弹射器,不能同联合舰队一起行动,其主要任务,只限于运送飞机和训练飞行人员。
   1940年10月,对日本邮船公司两艘更大的27000吨邮船“出云丸”和“橿原丸”开始进行改装。这两艘邮船于1941年6月下水,1942年夏季编入现役,命名为“飞鹰号”和“隼鹰号”,排水量为24140吨,载机53架。这是日本第一批把烟囱装在上层建筑上的航空母舰,烟囱呈26度斜角外伸(这是日本航空母舰烟囱的典型配置),使飞行甲板避开烟尘。
   1939年,日本制订了“04”计划,该计划包括建造一艘新型舰队航空母舰。无法弄清英国人建造光辉级航空母舰对这艘新型航空母舰的设计有什么影响,它除了装有装甲飞行甲板外,其主要性能同翔鹤级相似。由于采用装甲飞行甲板,这艘新型航空母舰减少了一个机库。排水量限定为29300吨,因此,该舰只能搭载53架飞机和21架飞机备件,航速33节。除了烟囱成26度角外伸外,舰首和烟囱都是封闭式的,与英国光辉级航空母舰很相似。这艘航空母舰命名为“大凤号”,1941年动工,1944年服役。
   1940年,由于各船厂忙于上述航空母舰的改装,日本没有建造新的航空母舰。1941年,日本决定建造1艘飞龙级改型航空母舰,1942年再建造1艘姊妹舰。实际上,除了简化结构只设有两部升降机外,云龙型航空母舰与飞龙型没有多大区别。
  由于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必须火速重新安排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建造另外2艘大凤型航空母舰的计划改为建造5艘。德国豪华邮船“沙恩霍斯特号”从1939年9月就停在神户,日本人按大凤型航空母舰的设计图纸对它进行了改装,命名为“神鹰号”,于1943年12月服役。1942年12月,开始对两艘较小的邮船“阿根廷丸”和“巴西丸”进行改装。“阿根廷丸”于1943年11月改装竣工,命名为“海鹰号”,其姊妹舰作为飞机运输舰在航渡中被击沉。从1942年末开始,日本人成功地把“千代田号”和“千岁号”水上飞机母舰改装成了航空母舰。
  除了追加的3艘大凤型航空母舰外,采取上述增强航空母舰实力的措施是合理的。不过,日本人挖掘工业潜力建造航空母舰迟了一步,他们决定再建造13艘云龙型航空母舰的计划根本无法实现。“伊吹号”重巡洋舰改为航空母舰的工程从1943年11月就开始了,到战争结束时,只完成工程量的80%。
  改装工程最大的是64000吨级的第3艘大和型战列舰“信浓号”。该舰于1940年5月开始动工建造,由于把劳力投到建造其它舰只方面,下半年工程进度放慢,直到1942年6月才铺完主甲板;后来,又由于决定优先建造航空母舰,它的建造工程全部停了下来。为了对这艘有265.85米长的船体进行改装,曾提出过两个方案:其一,改装成舰队航空母舰,这需要进行全面改装;其二,改装成执行飞机维修或支援任务的航空母舰,这只需进行部分改装。航空母舰在太平洋上纵横驰骋,续航力要大,第二个方案显得更为重要。日本人设想,让需要维修保养的飞机在“信浓号”上降落,修好后再返回各自的母舰。“信浓号”还可以为在作战半径尽头活动的飞机加油和补充弹药,延长其作战半径。
  最后采纳了折衷方案。给“信浓号”装上全套维修设施,并配上一支规模不大的战斗机队,用于自卫。1942年夏季,改装工程上马,尽量保留了原战列舰的特点。例如,保留了原457毫米主炮炮座和高速扬弹机,以便从弹药舱提升炸弹和鱼雷雷头。如“大凤号”一样,“信浓号”装了装甲飞行甲板,上层建筑也有装甲保护,并装了16门127毫米炮、145门25毫米炮、336管防空火箭炮等大量防御武器。
  大量建造和改装航空母舰使日本船厂格外紧张,但飞行员短缺的情况比起船厂来更为严重。战争初期,无论是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还是岸基航空战队的飞行员,都是受过极好训练的一流飞行员。他们学过飞行技术、飞行理论和飞机设计,有少数飞行员战前就是飞行军官。他们从14岁起开始受训。经过严格选拔,选中者先接受8个月的广泛训练,飞行大约100个小时。飞行军官的训练更严格,训练时间为10个月,训练期内飞行150到175个小时。他们比一般海军飞行员具有更高的飞行技能。
  这样严格训练的不足之处是,每年只能培养出大约100名飞行员。从开始训练到上航空母舰服役,每一个飞行员的训练时间长达5年之久。由于日本海军飞行员在1942年损失很大,教学部门把训练大纲的内容作了大刀阔斧的削减,海军飞行员的技术水平从此受到削弱。同时,预备役军官也应征受训,还降低了海军飞行员的体质标准,这意味着不少受训人员的体格不符合要求。
  中途岛海战中损失的飞行员由教练航空队的毕业学员补充上了。到1943年4月,为了补充腊包尔基地遭到严重损失的第11航空舰队 [ 校者注:岸基航空部队 ] ,大批舰载飞机和飞行员被抽调离舰。飞行员的损失在不断增加,到了年末,已严重感到不足。日本人开始把飞行学员的中期训练缩短10个小时,尔后又缩短了初期训练时间和操作训练时间。受完训练的飞行员被直接派到作战部队,在那里再进行战前的短期过渡训练和战术训练。这些毫无经验的飞行员,大都是些短命鬼。
  日本也缺少合格的飞行教官来指导飞行学员,如何从标准双翼教练机过渡到驾驶快速的零式战斗机。许多飞行学员在训练中失事丧命。1943年下半年战斗机训练的事故损失率增加一倍多。1944年头9个月,一位对现行训练方法感到担扰的海军参谋决定,改用旧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结果事故损失率更高。
  最后的结果是,在现有航空母舰上服役的都是一些没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而新服役的航空母舰则只有飞机,没有飞行员。这种情况,在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中达到了高峰。当时,有些飞行员只会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却不知如何在航空母舰上降落。4个月后,参加莱特湾海战的日本航空母舰由于没有航空汽油供应,根本就没有搭载飞机。
  美国人的作法完全不同,他们用招募办法培养了第一流的海军飞行员队伍。招募范围很广,有大批受过教育的人志愿报名参加,可以毫不困难地挑选体格和智力都合格的人员。除了战前就有的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飞行学校外,在佛罗里达州的杰克逊维尔和得克萨斯州的科珀斯克里斯蒂,又新建了两所飞行学校。到1943年年中,大约有45000人接受了飞行训练。
   1941年每月只招收200名飞行学员。从1942年开始,飞行学员的递增速度几乎令人难以置信。训练期间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事故,学员质量符合要求。首先,92所飞行学校对学员进行3个月的基础训练,学习基本飞行知识,再接受3个月的航海训练,包括操作和理论学习。尔后,学员被分配到16所初级航校接受飞行训练,如果训练合格(淘汰率仅为15%),便派往彭萨科拉或科珀斯克里斯蒂进行中级飞行训练。在这个阶段,年青的飞行学员才有机会上舰载机,如巡逻轰炸机或观察机。每处训练中心都设有6个辅助训练站,而每一个辅助训练站都有自己的卫星机场。
  操作训练在杰克逊维尔进行。训练2个月后,将要在航空母舰上服役的飞行员到伊利诺斯州格伦威福进行飞行甲板降落训练。美国海军用两艘非编航空母舰进行这种训练。(这两艘母舰叫“黑貂号”和“沃尔弗林号”原是航行在五大湖上的汽船。)冬季,当密执安湖结冰时,飞行学员需要到太平洋,在西海岸一艘航空母舰上进行领取航空母舰降落资格(简称航母资格)的测验。每一个飞行学员的累计飞行时间要达到360小时到450小时。这种训练制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官。从基本训练开始,由有经验的航空母舰飞行员任教,操作训练通常是由有过战斗飞行阅历的人来执教。
  合格的飞行学员被编入岸基飞行中队,大约在6个月时间内,这个岸基飞行中队就会和别的飞行中队一起编成一个航空母舰飞行大队了。飞行大队组成后,就立即派到航空母舰,或者到航空母舰接收那些已经完成飞行任务的飞行员的飞机。前一种情况,飞行员有足够时间适应舰上环境,获得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经验。后一种情况,飞行员上舰一两天后就得参加战斗。
  在训练飞行员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麻烦,美国海军很重视保护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为了营救遇难的飞行员,潜艇、水上飞机和水面舰艇经常要冒极大危险担负“飞机警戒哨”任务。这种作法,与日本指挥官的鲁莽无情、不顾飞行员死活的行为截然相反。
  当战幕在欧洲拉开的时候,英国飞行员的数量很有限。1939年9月,皇家海军只有360名合格的飞行员和332名飞行学员。皇家空军掌管飞行大权时遗留下来一个十分愚蠢的规定是,皇家海军不得单方面增加飞行员数额。皇家海军不能象美国海军那样进行飞行员的基本训练,中级训练也仍然掌握在皇家空军手里。
  英国皇家海军飞行学校迁到加拿大后,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当彭萨科拉飞行学校根据美国租借法案接受第一批皇家海军飞行学员时,情况开始好转。皇家海军还从加拿大和新西兰多余的飞行员中得到一些补充。补充的飞行员大多是陆上飞行员,到皇家海军后才开始海上飞行。到1942年年中,皇家海军共有1632名飞行员。
  英国和美国力争达到的目标是,飞机和飞行员的数量能远远超过现役航空母舰的实际需要。1941年,英国各家造船厂任务饱和,加上钢材短缺和德机轰炸,要实现既定目标困难重重。美国没有遇到这样的麻烦。珍珠港事件一个星期后,美国便决定建造两艘埃塞克斯级“本宁顿号”(CV19)和“拳帅号”(CV20)航空母舰。当时,预计这两艘舰在1944年12月编入现役(实际上推迟到1945年服役)。为了尽量得到更多的航空母舰,又匆匆制订了一项计划,把一艘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186米长的船体改装成轻型航空母舰。同日本人用邮船或辅助船只改装的大多数航空母舰不同,这艘航空母舰装有一定武备,并按海军标准建造、分级,航速在30节以上。在追求航空母舰数量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别出心裁,把欲速则不达的观念置之度外。
   1942年1月,新泽西州坎登纽约造船公司受命停止了“阿姆斯特丹号”(CL59)轻巡洋舰的建造工程。有关当局决定把这艘巡洋舰改为轻型航空母舰。这次改装很不地道,水线以上部分过重,几乎使该舰倾覆。为了消除这一缺陷,左舷加了一层防雷扩壳,加肥了船体,护壳内用水泥压载,以均衡右舷上层建筑的重量。同日本航空母舰一样,它的上层建筑很小,烟气从伸出右舷舷外的四个小烟囱排出。有两部中线升降机,但只有安装一部弹射器的空间。(从它的长度来看,应该增加一部。)原先准备装4门127毫米高射炮,由于没有地方,一直未装。这艘外貌堂皇的新舰命名为“独立号”(CVL22)。6个月后,“塔拉哈西号”(CL61)、“纽黑文号”(CL76)、“亨廷登号”(CL77)、“戴顿号”(CL78)、“法戈号”(CL85)、“威明顿号”(CL79)、“布法罗号”(CL99)、“纽阿克号”(CL100)分别重新改装成轻型航空母舰,并依次命名为“普林斯顿号”(CVL23)、“贝劳伍德号”(CVL24)、“考佩斯号”(CVL25)、“蒙特里号”(CVL26)、“克朗波因特号”(CVL27)、“卡伯特号”(CVL28)、“巴丹号”(CVL29)和“报复号”(CVL30)。“报复号”很快又改名为“圣哈辛托号”;“克朗波因特号”也改名为“兰利号”,以纪念在东印度群岛被击沉的“兰利号”老水上飞机母舰。此级航空母舰于1943年1月至12月编入现役。
  建造独立级航空母舰只是权宜之计。该级航空母舰住舱狭窄、拥挤,载机数量和飞机维修能力都很有限。当它们首次出征太平洋时,其飞行大队只有24架恶妇式战斗机和9架复仇者式鱼雷机。曾经有人建议把该级航空母舰作为战斗机母舰使用,但遭到拒绝,直到战争将近结束的时候才采纳这个建议。1944年,“独立号”航空母舰装了专用设备,成为第一艘夜战航空母舰,训练夜战战斗机。该舰很少进行昼间飞行,白天时间留给飞行员休息,对飞机进行维护保养。这同常规航空母舰的作战时间安排恰好相反。
  诚然,美国海军承担了两个大洋的战争,继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德国人又向美国宣战。1941年初,应英国紧急请求,美国海军开始把一艘商船改装成航空母舰,以便为护航运输队护航。这是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该舰的出现要追溯到1940年。当时,从西部海域驶往联合王国的护航运输队,经常受到从法国大西洋海岸新建基地起飞的德国远程巡逻机的监视。这些FW200秃鹰式飞机为德国潜艇寻找攻击目标,也袭击商船,其续航力比任何英国岸基飞机都大得多。
  为了对付“秃鹰威胁”,最初是从“柏伽索斯号”老式水上飞机母舰(原名“皇家方舟号”)上弹射陆上战斗机,在近海截击秃鹰式飞机。“柏伽索斯号”的作战行动表明,要对付秃鹰式飞机的盯梢和轰炸,必须给护航运输队配备性能更好的飞机。五艘用商船改装的所谓飞机弹射商船的作战活动,也证明了这一点。接着出现了载机商船(FCS)。这是一种普通货船,船上装有弹射器,起飞皇家空军的飓风式飞机。战斗机弹射起飞的缺点是,飞机一旦出事,飞行员也难保全性命。虽然想了一切营救飞行员的办法,但危险性依然很大。特别是在天气恶劣的时候,载机商船上的飞行员每次起飞,都必须要有非凡的勇气。
  战前,海军部贸易局曾提出过一个改装小型“保护贸易”航空母舰的计划;1938年,甚至还计划过把“玛丽女皇号”和“伊丽莎白女皇号”巨型远洋邮船改装成专门在贸易航线上服役的航空母舰。由于飞机奇缺,两项计划都被束之高阁。载机商船的作战取得某种成功后,英国再次提出了上述设想,请求美国海军提供一艘以C3型标准货船 [ 校者注:美国政府根据1936年国会通过的商船法,从1938年开始执行长期造船计划,主要是建造5种平时标准型货船,其中C2型和C3型为高速货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政府从1941年开始实施非常时期援英造船计划,主要是向英国提供C2型和C3型货船。英国的一些护航航空母舰就是用C3型标准货船船体改装而成的 ] 为基础的护航航空母舰的原型,然后由英国自行改装。
  美国提供的原型母舰是“长岛号”护航航空母舰(BAVG1) [ 校者注:BAVG是英国护航航空母舰的舰种代字 ] 。该舰于1941年6月编入现役。2个月后,由原德国“汉诺威号”香蕉船改装的护航航空母舰“大胆号”编入了皇家海军。“大胆号”很快立了战功。它虽然只搭载6架欧洲燕式II型(美国称为野猫式)战斗机,但3次战斗就击落、击伤或赶走了9架FW200式飞机。此外,在为护航运输队护航期间,还发现过9艘德国潜艇。“大胆号”有着光荣、短暂的一生。1941年12月,它第3次为护航运输队护航,在异常激烈的战斗中被击沉。实践证明,该舰的设计是成功的。这个时候,美国正在为英国建造5艘长岛级改进型护航航空母舰,它们分别命名为“射手号”、“复仇者号”、“欺骗者号” [ 校者注:又译“比特号” ] 、“军马号”和“冲击者号”。它们最快也要到1942年春天才能服役。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海军立即决定建造25艘护航航空母舰,其中24艘是给自己建造,1艘是给皇家海军建造的。这批护航航空母舰采用了低速柴油机主机,航速为19节。它们当中,“桑加门号”(AVG26)、“苏万尼号”(AVG27)、“切南戈号”(AVG28)和“桑提号”(AVG29)4艘原是海军大型油船。这是第一批改装成功的护航航空母舰,为双轴,贮油量比由C3型货船改装的护航航空母舰多一倍。跟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一样,这些小型护航航空母舰的关键设备是弹射器。弹射器可以弹射新一代的比较重的飞机,无需占用有限的降落区。
   1941年12月下旬,即“大胆号”护航航空母舰被击沉的第二天,皇家海军的“射手号”进行了首次甲板降落。但是,它直到1942年3月才驶离美国。第4艘护航航空母舰“军马号”一直留下未走,用作教练舰,其余的均于1942年横渡大西洋。开回英国。就在这一年,英国人向美国提出了建造大批护航航空母舰的要求。结果,战争期间美国总共向皇家海军转让了39艘护航航空母舰。
  护航航空母舰服役不久,便有人想到用它们来支援登陆作战。盟国在两栖作战和联合作战中采用了新战术,证明在敌岸登陆的开始阶段实施空中掩护至关重要。在修好野战机场,陆上飞机能够实施地面攻击、进行战斗巡逻之前,这一任务可由舰载机来完成。大型航空母舰能够承担这种任务,但它们留在近海很危险,补给也往往发生困难。用护航航空母舰来提供战斗机保护和地面攻击就比较容易。护航航空母舰的飞行大队规模虽然比较小,担负这种任务却很适合。1942年11月北非“火炬”登陆作战时,在老式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的支援下,英国“欺骗者号”、“冲击者号”和“复仇者号”护航航空母舰出动了45架海上飓风式战斗机、12架海火式战斗机和3架剑鱼式鱼雷机。美国“桑加门号”、“苏万尼号”和“桑提号”护航航空母舰起飞了55架野猫式战斗机、26架复仇者式鱼雷机和18架无畏式轰炸机。
   11月15日,“复仇者号”护航航空母舰在为一支开往英国的护航运输队护航的时候,被德国“U-155号”潜艇击中一条鱼雷。该舰的货船船壳没有任何防护,比较脆弱,舰上航空汽油起火,酿成大爆炸,500多名舰员中只有17人死里逃生。这次灾难,使英国人对这批护航航空母舰的航空汽油系统很不放心,认为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的安全标准。尽管美国人一再郑重声明,他们为了大西洋上的运输免遭损失,全力以赴建造各种护航舰只,英国人还是把受援的每一艘护航航空母舰送进船坞进行改装。(护航航空母舰的舰种代号从AVG改为ACV,这时又改为CVE。)改装工程包括:更换供油系统,改进压载系统,以适应北大西洋的恶劣气候。改装时间为3个月。1943年3月,“冲击者号”护航航空母舰在克莱德湾发生爆炸时,一些人七嘴八舌,弄得惶惶不安。有一桩事倒是值得一提:英国有两艘护航航空母舰相继被鱼雷击中,还有一艘护航航空母舰被一架日本神风特攻机击伤,航空汽油没有发生爆炸,这三艘航空母舰全部幸免于难。
  在大西洋之战中,护航航空母舰的主要贡献是,填补了大洋两岸岸基飞机无法到达的空白区(即所谓的“黑窟”)。一旦空中保护把大洋两岸连接起来,以前在这个海域可以为所欲为地进行游猎的德国潜艇就会受到严重威胁。1943年3月,在北大西洋海域开始进行例行反潜作战的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是美国的“博格号”;1个月后,皇家海军“欺骗者号”加入到反潜战行列;5月,又增加了“射手号”。到6月间,这个海域有4艘护航航空母舰为护航运输队护航。不断遭到护航航空母舰打击的德国潜艇,不得不离开“黑窟”,开赴南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比较安全的水域作战。1943年春季,德国潜艇展开大规模攻势,邓尼兹海军上将期望这次能摧毁盟国护航运输队体系,迫使英国缴械投降。盟国护航航空母舰恰巧在这个时候开到战场参加反潜作战,正解燃眉之急。
  渡过危急关头之后,载机商船也开始服役。它们虽然比第一批护航航空母舰投入战斗晚些,但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大胆号”进行改装的时候,有人提出了“载机商船”这一概念。这是一种装有简易飞行甲板的油船或者粮食船,能携带3-4架飞机。这种油船和粮食船要经过精心选择:能象普通货船那样载运货物,在舷侧起货不需要任何吊货杆装置。有6艘粮食船和4艘油船改装成了载机商船,都以“帝国”命名。另外还有9艘拉帕娜级油船改成了载机商船。在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编入现役1个月之后服役。在大约4000个航次中,载机商船没有击沉过德国潜艇,由它们护航的护航运输队也没有让德国潜艇得逞。载机商船跟护航航空母舰不同,随着德国潜艇威胁的减少,在1944年末又改成民用货船,只有一两艘服役到战争结束。
  大西洋之战高潮过后,盟国又把注意力转向海军航空兵长期追求的目标。美国海军决定继续建造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1942年8月到1943年6月订购了19艘,设计上稍有改进。它们以“长体”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著称,比原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长3.63米(这是为了改进舰首形状,其它方面完全和原埃塞克斯级相同)。
  在这批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竣工以前,有不少航空母舰被击沉(它们参加过多次战斗),于是,将一些航空母舰重新命名,如:“好人理查德号”(CV10)改名为“约克城号”(1942年);“奇尔沙治号”(CV12)改名为“大黄蜂号”(1942年);“汉科克号”(CV14)改名为“提康德罗加号”;“卡伯特号”(CV16)改名为“列克星敦号”(1942年);“奥里斯坎尼号”(CV18)改名为“黄蜂号”(1942年);“提康德罗加号”(CV19)改名为“汉科克号”;“克朗波因特号”(CV32)改名为“莱特号”(1944年);“福谷号”(CV37)改名为“普林斯顿号”;“赖特号”(CV47)改名为“菲律宾海号”(1944年)。
  另外命名的航空母舰还有:“好人理查德号”(CV31),“奇尔沙治号”(CV33),“奥里斯坎尼号”(CV34),“报复号”(CV35),“安提坦号”(CV36),“香格里拉号”(CV38),“张伯伦湖号”(CV39),“塔拉瓦号”(CV40),“福谷号”(CV45)和“硫黄岛号”(CV46)。1945年,撤销了“硫黄岛号”、“报复号”和另外6艘尚未命名的航空母舰。
   1942年8月,3艘舰队航空母舰(CVB)中第一艘订货的是“中途岛号”(CVB41)。“中途岛号”以埃塞克斯级为蓝本,排水量45000吨,是美国第一艘装有装甲飞行甲板的大型航空母舰。1943年,决定建造两艘姊妹舰“罗斯福号”(CVB42)和“珊瑚海号”(CVB43)。这3艘航空母舰比以往建造的所有航空母舰都先进,但船体太宽,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在设计上采纳了衣阿华级战列舰的某些特点,摆脱了先前只重视轻型防护的设计思想的束缚,在许多方面都吸取了实战经验。例如,所有的火炮都装在飞行甲板下面,火炮射击时产生的气浪不致损伤飞机。唯一比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大的是日本的“信浓号”。然而,中途岛级航空母舰的载机量为137架,航速33节,大大超过了“信浓号”。只有头两艘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在战争末期下水,其余3艘都被撤销了。
   1943年9月,又批准建造两艘轻型航空母舰。这次不太紧迫,要求纽约造船公司参照独立级航空母舰的布局和设计,船体则同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相类似。采用了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的动力装置,建造周期相应缩短。这两艘航空母舰的船体宽度比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大1.83米,稳性没受影响。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比克利夫兰级巡洋舰大。它们(“塞班岛号”CVL48,“赖特号”CVL49)的性能比独立级航空母舰好。不过,同独立级航空母舰一样,它们能够使用的飞机型号有限,加上施工难度大,造价高,并不合算。
  前面曾经提到,英国人苦于船厂遭到空袭,正在按轻重缓急次序重新安排建造计划和处理原材料短缺问题。尽管如此,英国人仍然制订了扩充航空母舰兵力的计划,着手建造尺寸更大的“怨仇号”和“不倦号”航空母舰。这两艘航空母舰要到1944年才能竣工。另外,还建造了一艘小型航空母舰,该舰命名为“独角兽号”。“独角兽号”于1938年订货,1941年下水。它与日本的“信浓号”相似,资格比“信浓号”还早。它的船体尺寸较小,有飞行甲板、弹射器和两个机库,用于维修和保养飞机。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有一个宽敞和净空很高的机库,可以装载当时的任何大飞机。防护性能不如舰队航空母舰,但装有足够的防御武备,航速可达24节。它于1943年服役,作为作战舰只使用。年底,又改为供应舰,为大型航空母舰补给燃油和弹药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和皇家海军有许多护航航空母舰未曾游猎过潜艇,在战争期间只担负向前线运送飞机的任务。
  从1940年起,就着手准备实施怨仇级改进型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为了吸取作战经验,直到1942年才动工。一共计划建造4艘,即“大无畏号”、“皇家方舟号”、“非洲号”和“鹰号”。它们的排水量为38000吨,机库为封闭式,船体比怨仇级大出许多,载机量可达100架。主要武备和怨仇级航空母舰相同,但高射机关炮火力较强,每个炮群都配有雷达炮瞄装置。这4艘航空母舰建造工程进展缓慢,只有“大无畏号”和“皇家方舟号”赶在战争结束之前竣工,另外两艘尚未建成便被解体了。“大无畏号”改名为“鹰号”,以代替1942年在为马耳他护航运输队护航时被击沉的“鹰号”。
  舰队航空母舰只能由最大的造船厂来承造,需要耗费大量劳力和设备。1941年到1942年,英国海军部又制订了建造一种更适用的航空母舰的计划。该级航空母舰将配合舰队作战,而不是护航航空母舰。因此,对结构上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都作了仔细研究。为了做到增大尺寸而不增加排水量,取消了装甲,在征求航空母舰舰长的意见之后,决定把满载航速降到23节。战争经验表明,航空母舰上的航空部门人员减员很快。该级航空母舰在确保结构刚性的前提下,减少了一些舰内“夹层”防护结构。为了加快建造速度,水线以下船体部分是按劳氏船级社的商船规范建造的。动力部分采用了海军规定的标准单元配置,以减少水下破损。为了满足航空母舰加速的需要,每艘航空母舰都装有驱逐舰上采用的双轴引擎。
  该级航空母舰竣工时排水量仅13000吨,可载机48架,装有一部弹射器。一般来说,该级舰物美价廉,舰内布局宽敞舒适。到1945年,有16艘该级航空母舰下水,分别取名为“巨人号”、“埃德加号”、“光荣号”、“火星号”、“大洋号”、“英雄神号”、“凯旋号”、“尊敬号”、“复仇号”、“勇士号”、“大力士号”、“巨大号”、“庄严号”、“尊严号”、”有力号”和“恐怖号”。实际上,后来只有两三艘开到太平洋,在作战中起了重要作用。由于“独角兽号”维修航空母舰在使用上获得成功,英国人把“埃德加号”和“火星号”也改装成了维修航空母舰,与“独角兽号”担负同样的任务。1944年,这两艘舰分别改名为“英仙座号”和“先锋号”。
  这些轻型航空母舰的最大缺点是尺寸小,航速低。1943年,开始建造扩大型(或中型)航空母舰,其主机功率比巨人级增加了一倍,在满载状态下(25000吨),航速比巨人级增加4-5节。该级舰尺寸增加不多,船体加宽了大约3米,水下防护有改进,载机量比巨人级稍多。最初计划建造8艘,1945年撤销了4艘,开工建造的只有“海神之子号”、“堡垒号”、“人马座号”和“竞技神号”。
  大战后期,英国设计的航空母舰在许多方面都很出色,威力强大。47000吨的马耳他级航空母舰,就是在尺寸和威力上都能与中途岛级媲美的航空母舰。马耳他级完全不同于有装甲防护的一般航空母舰。为了在太平洋服役,它是按美国线型图设计的。马耳他级的设计航速为33节。舰上装有8座双联装115毫米炮(计16门,和以前建造的航空母舰相同)和55门高射机关炮。机库采用封闭式,载机80架,机库甲板有重装甲,飞行甲板仅加一层薄防护钢板。主机舱、燃油舱、航空汽油舱和弹药舱周围的船体都有装甲防护。另外一个不寻常的特点是,在飞行甲板舷侧和中心线各有两部升降机。上层建筑很长,分成了两部分,以便使277.4米长的船体保持一定的曲度。
  比起1945年建成的大无畏级航空母舰来,这3艘超级航空母舰并不先进多少,所以撤销了建造计划。它们给海军航空兵留下了一个十分现实的“可能性”,假如果真建成,它们将会象中途岛级航空母舰那样服役至今。
  到1943年,盟国规模庞大的飞机制造工业已经全面铺开。零式战斗机的性能虽好,恶妇式战斗机的性能却更胜一筹,而海盗式战斗机一旦消除了缺陷,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海军战斗机了。英国主要是靠美国海军提供性能优良的飞机,自己制造的舰载机数量有限。象鲟鱼式这样的鱼雷机未必有什么价值,但萤火虫式战斗机倒是一种比较好的近程支援护航战斗机。不过,作为截击机使用就显得过于笨重。日本战斗机已经失去了1941年到1942年间压倒美国人的优势,飞行员的训练素质每况愈下,已不能保持原来的水平作战了。日本人缺少性能良好的飞机,其程度超过了英国人。到了1944年,日本人缺少飞行员和航空汽油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这里,还应该回述一下其它轴心国的航空母舰。由于建造潜艇急需钢材和劳力,德国人别无他途,不得不于1940年把“格拉夫·齐柏林号”及其姊妹舰的建造工程停下来。德国人认识到该级航空母舰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这项工作完成后,“格拉夫·齐柏林号”于1942年复工。(1940年,它的姊妹舰在船台上解体。)1943年,这项工程再次下马。这时,意大利也在把邮船改装为航空母舰,并弄到一部弹射器,加快了建造速度。意大利采取的这个步骤,促使德国人下决心要建立自己的航空母舰兵力。1942年,德国开始了把正在建造的“扎特里兹号”重巡洋舰改装为航空母舰的工程。工程断断续续,直到1945年还未竣工。
   1940年和1941年,意军遭到英国航空母舰的沉重打击,这才使他们放开眼界,开始摸索建立海军航空兵的路子。1941年7月,在西格蒙德将军(工程师)的领导下,他们着手把23000吨邮船“罗马号”改装为航空母舰。意大利人不光在这艘邮船上加了一个飞行甲板,还把2艘停止建造的轻巡洋舰的汽轮机装到了这艘军舰上,使它的航速从原来的21节提高到30节。该舰命名为“苍鹰号”。改装工程进展顺利,1943年9月初,它差不多可以进行海上试航了,这时正好赶上意大利投降。不过,该舰即使早日完工,它也配备不上飞机。同其它意大利军舰一样,它外形漂亮,最大理论载机量为51架雷冈2001式飞机。当这艘航空母舰落入德国人手里以后,便成了盟国的主要攻击目标。该舰先是被炸弹炸伤,后来又被几条人操鱼雷击中,1945年德军投降前被德国人炸毁。
  意大利人还选择了另一艘尺寸与“罗马号”相似的“奥古斯塔斯号”邮船进行改装,但不象对“罗马号”那样精心。这是一艘平甲板护航航空母舰,没有上层建筑。该舰于1942年末命名为“猎鹰号”(后改名为“鹞鹰号”),意大利投降时尚未完工,仍剩下一些收尾工程。这艘舰同样落到了德国人手里,1944年德国人将其击沉。
  山本海军大将最后也承认,德国、意大利乃至日本,有没有能力进行航空母舰战争,最后取决于工业生产能力。盟军在战争初期虽然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但他们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3: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戎马生涯
安东尼·普雷斯顿 [英国]
[出自《航空母舰发展史》] 1979

1943年3月至5月,护航航空母舰的参战对扭转大西洋战场的局势具有决定性意义。同年夏季,德国潜艇的威胁减弱,英国人得以调动更多的海军航空兵力用于攻击。
  早在1941年,为了保障载有重要作战物资驶往俄国的护航运输队的安全,德军在挪威北部海域的交通线就成了盟军重点打击的目标。1942年3月,“胜利号”航空母舰和它的大青花鱼式鱼雷机在海上巧遇战机,攻击了德国“梯比兹号”战列舰,没有击中。这次攻击规模不大,“梯比兹号”侥幸脱险。尽管皇家海军感到失望,德国海军却受到了很大震动。希特勒下令,如果附近海域有盟国航空母舰,“梯比兹号”不得在海上逗留。
   1942年底,盟军损失了“大黄蜂号”和“黄蜂号”两艘航空母舰,“企业号”航空母舰也遭重创,失去战斗力,为此,“胜利号”航空母舰奉命开进了太平洋。1943年7月过后,“不挠号”航空母舰进坞修理,其它几艘大型航空母舰也派到地中海作战,“暴怒号”航空母舰就成了本土舰队航空母舰兵力的主力。1943年,航空母舰只发动了三次攻势。美国“突击者号”航空母舰参加了第三次攻势,这是美国航空母舰在北欧水域参加的唯一一次攻势作战。1943年10月4日,“突击者号”的飞行大队飞往挪威的博多,轰炸了德国的运输船只,它的无畏式和复仇者式轰炸机击沉、击伤10艘舰船,自己损失了5架飞机。
   1944年4月3日,本土舰队以“暴怒号”、“胜利号”航空母舰和“帝王号”、“搜索者号”、“追踪者号”和“剑术师号”护航航空母舰发动“钨作战”,攻击躲在挪威卡亚峡湾的“梯比兹号”。英国人制订了周密的攻击计划,并进行了预演。鲟鱼式飞机的俯冲轰炸攻击完全做到了出敌不意。“梯比兹号”战列舰中了14颗炸弹,伤亡400多人,而英国人只损失2架鲟鱼式轰炸机和1架恶妇式战斗机。这次攻击由恶妇式和野猫式战斗机支援,它们猛烈扫射了目标,压制敌人的侧翼,海盗式战斗机予以掩护。如果英国舰队的航空部队这次携带超过225公斤重的炸弹,“梯比兹号”是可以被击沉的;然而皇家空军固执己见,认为没有必要携带重磅炸弹。
   7月和8月,本土舰队的航空母舰对“梯比兹号”又进行两次攻击。由于德国人及时施放烟幕,攻击没有取得成功。在这些攻击中,英国人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峡湾峭壁形成了一道道天然屏障,使飞机的轰炸航向受到很大限制;德国人在军舰周围布设了大量防雷网,英国飞机不能进行鱼雷攻击。在实施第二次攻击的时候,执行支援任务的“总督号”护航航空母舰被德国潜艇用鱼雷击中。该舰没有沉没,而且返回了停泊港。
  为了切断德军的沿岸运输线,盟国在挪威沿岸水域进行了另外几次作战,德国的运输船只被舰队航空母舰击沉的就达10万吨。采取这个行动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给希特勒造成一种假象,使他相信盟军即将在挪威反攻。德国飞机不断遭到损失。英国舰载机实施了大面积布雷,使德国扫雷舰艇忙于奔命。到1945年5月欧洲战事行将结束时,还有护航运输队出入俄国摩尔曼斯克港。英国护航航空母舰是从1944年2月开始为驶往俄国的护航运输队护航的。这些护航航空母舰的参战消耗了德国人的兵力,仅在北冰洋就击沉了好几艘德国潜艇。
  在太平洋,战争的防御阶段已告结束。1943年底,美国组成了一支由查里斯·A·鲍纳尔海军少将指挥的快速航空母舰部队(第50特混舰队)。这支特混舰队由6艘舰队航空母舰、5艘轻型航空母舰和700架飞机编成,其警戒兵力有6艘战列舰和6艘巡洋舰。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舰队。第50特混舰队分为4个特混大队:
  第50特混舰队第1特混大队:由“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和“考佩斯号”航空母舰编成,为截击航空母舰特混大队;
  第50特混舰队第2特混大队:由“企业号”、“贝劳伍德号”和“蒙特里号”航空母舰编成,为北部航空母舰特混大队;
  第50特混舰队第3特混大队:由“埃塞克斯号”、“邦克山号”和“独立号”航空母舰编成,为南部航空母舰特混大队;
  第50特混舰队第4特混大队:由“萨拉托加号”和“普林斯顿号”航空母舰编成,为接防航空母舰特混大队。
  截击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由鲍纳尔海军少将指挥。1943年11月,这个特混大队主要袭击了马绍尔群岛的各个岛屿,防止驻守那里的日军增援塔拉瓦岛和马金岛。北部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由阿瑟·W·雷德福特海军少将指挥,任务是支援马金岛的登陆部队。阿尔弗雷德·E·蒙哥马利海军少将指挥的南部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袭击了腊包尔和塔拉瓦岛。弗雷德里克·P·谢尔曼海军少将指挥的接防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负责支援所罗门群岛的登陆部队,并对腊包尔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袭击,使其受到严重破坏。
   1944年1月6日,第50特混舰队改编为第58特混舰队,由马克·A·米切尔海军少将指挥。中途岛海战的时候,米切尔任“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舰长,是美国海军最精明的航空兵指挥官之一。一批新造航空母舰相继服役,使第58特混舰队拥有6艘舰队航空母舰和6艘轻型航空母舰。
  第58特混舰队第1特混大队:“企业号”、“约克城号”和“贝劳伍德号”航空母舰;
  第58特混舰队第2特混大队:“埃塞克斯号”、“勇猛号”和“卡伯特号”航空母舰;
  第58特混舰队第3特混大队:“邦克山号”、“蒙特里号”和“考佩斯号”航空母舰;
  第58特混舰队第4特混大队:“萨拉托加号”、“普林斯顿号”和“兰利号”航空母舰。
   1月末,这支新的快速航空母舰部队对夸贾林岛进行了一次袭击,一举全歼了防御马绍尔群岛的敌机。因此,当美军在夸贾林岛和纳木岛登陆时,竟没有一艘舰艇遭到过敌机攻击。第58特混舰队接着袭击了埃尼威托克岛。2月17日和18日两天,美军对日军在“太平洋上的直布罗陀”——加罗林群岛的特鲁克要塞进行了首次袭击。袭击如此重要的目标,旨在迫使日本水面舰队出战。
  这次袭击恰好同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形成一个对照。日本人虽然处于戒备状态,雷达也发现了目标,但及时起飞拦截美机的日本飞机很少,结果,将近20万吨舰船被炸沉炸伤。其时,空战十分激烈,日本损失飞机50多架,另外有100架飞机在地面上被摧毁或击伤。美国仅损失4架恶妇式战斗机和9架复仇者式轰炸机。特鲁克不再成其为一个海军基地了。东京收到这个噩耗(它意味着日本人的防御圈已被摧毁)后惊恐万状。日本人得到的唯一安慰是,2月17日夜里派出6架97式鱼雷机突破美舰警戒兵力,进行了袭击,使“勇猛号”航空母舰尾部中了一条鱼雷。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很坚固,“勇猛号”虽然舵受伤,仍以20节航速开回了马朱罗。
  英国“光辉号”航空母舰驶抵锡兰,给日本人带来很多麻烦。“萨拉托加号”和“光辉号”航空母舰组成第70特混舰队,开到东印度群岛作战,以切断日本的石油和橡胶供给。1944年4月19日,在海军上将詹姆斯·萨默维尔爵士的指挥下,第70特混舰队对苏门答腊的沙璜炼油厂进行了一次猛烈空袭,用这个行动庆祝新的远东舰队的成立。
  作战实践暴露了英国航空母舰兵力存在的弱点。首先,飞行大队规模小,其次,鲟鱼式飞机性能不好,攻击能力差。英国人不太重视飞机在机库和飞行甲板上的敏捷转向性能,后来才不得不向“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久经沙场的飞行员学习这种至关重要的先进技术。最终,英国人用TBF复仇者式鱼雷机替换了鲟鱼式飞机,“光辉号”和“萨拉托加号”这才在5月成功地发动了第二次袭击。空袭目标是爪哇岛泗水郊外的一座炼油厂,盟国仅损失1架飞机。快速航空母舰部队在西南太平洋获得的战果同样鼓舞人心。这些战果促使日军高级指挥部指挥失误,他们没有注意到盟国要进攻中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之间的战斗仅仅发生过5次,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马里亚纳海战。马里亚纳海战同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东所罗门群岛海战以及圣克鲁斯海战时的情况不同,美国航空母舰数量大增,飞行员和飞机也比两年前好得多,而日本人,却不顾日趋衰败的真正危险,大量消耗了精锐的航空兵力。
  日本人再次试图在加罗林群岛西部水域进行决战,实施“阿号作战”。6月15日,美军在塞班岛登陆,这是日本人实施“阿号作战”的起因。塞班岛是日本内防御圈的关键岛屿,它使日军把盟国远程轰炸机拒之于国门之外。为了弥补海军飞机数量的不足,日本人期望在塞班岛以西水域与美军决战,即在关岛、雅浦岛和罗塔岛日本岸基飞机的作战半径内与美国人决战。
   3月初,日本海军进行大规模改编,把联合舰队的兵力改编成几支同美国特混舰队类似的部队。第1机动部队由海军中将小泽治三郎指挥,分成3个航空母舰部队:
  第1航空母舰部队(甲部队):“大凤号”、“翔鹤号”和“瑞鹤号”;
  第2航空母舰部队(乙部队):“飞鹰号”、“隼鹰号”和“龙骧号”,
  第3航空母舰部队(丙部队):“千岁号”、“千代田号”和“瑞凤号”。
  日本人的情况相当不妙,小泽没有足够的优质燃油,使他的航空母舰能够离开基地,在更远的距离上作战。美国潜艇的游猎使日军的燃油补给严重不足,小泽的军舰被迫使用容易挥发的、不纯的、未经加工的婆罗洲原油。
  小泽的第1机动部队规模庞大,在这以前,日本海军还没有哪一位将领指挥过如此规模的航空母舰部队。但是,配备飞行员却十分棘手。他们煞费苦心,把1943年在腊包尔被歼灭的前航空队的残余飞行员拉来,为第1航空母舰部队组编飞行队,1944年2月勉强凑齐。同样,第2航空母舰部队各飞行队的架子,是1944年1月在腊包尔遭到沉重打击的一支航空队。第3航空母舰部队的飞行队,也在2月初组成。这些飞行队配备了新式52型零式战斗机、“彗星”俯冲轰炸机和“天山”鱼雷机。在航速比较低的轻型航空母舰上,“彗星”轰炸机不能起降。
  日本航空母舰在新加坡进行短时维修后,便开往婆罗洲东北面的苏禄群岛的塔威塔威群岛前进基地,准备在这里训练那些没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由于盟国潜艇非常活跃,计划遂告落空。5月22日,“千岁号”被2条鱼雷击中,鱼雷没有爆炸。这里很不安全,日本人没敢再让第1机动部队出海操练,加上塔威塔威群岛没有机场,这些时运乖蹇的飞行员始终没有机会提高自己的飞行技术。
  小泽部队将由马里亚纳群岛岸基航空部队(司令官角田觉治海军中将)进行空中支援。日本舰载机没有采用自封油箱和保护飞行员的装甲,所以续航力比美国飞机大210海里。小泽预计,战斗将在日军岸基飞机作战半径之内展开,而且,在驻马里亚纳群岛的日军岸基飞机削弱敌人之后,他还可以用舰载机攻击敌人。小泽的企图是,让舰载机在攻击美国第58特混舰队之后去关岛加油装弹,返回时再对敌人实施第二次攻击。如果刮起东贸易风,他的舰队就处于下风方向,可以一面接敌,一面让飞机起飞和降落,而美国航空母舰在作战的时候则时刻处于顶风,特别是在收回飞机的时候。作战计划对于侦察的规定,比中途岛海战时要好得多。小泽决心避免不能及时发现敌航空母舰的错误。
  第58特混舰队隶属于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指挥的第5舰队。斯普鲁恩斯指挥才能高超,他不仅赢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也无疑避免了一次失败。斯普鲁恩斯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掩护塞班岛的登陆部队,于是,他将4个特混大队用来堵击小泽的进攻,时刻防范小泽舰队向北或向南移动。斯普鲁恩斯第一次从特混大队中抽出战列舰,组成由威利斯·A·李海军中将指挥的炮火支援舰群 [ 校者注:该炮火支援舰群(Battle Line)由7艘战列舰组成,在美国航空母舰和日本舰队之间占领阵地,以阻止日本舰载机接近美国航空母舰 ] 。日本飞机如果要染指美国航空母舰,它们在对付每一支美国特混大队的空中战斗巡逻和突破美舰的高射炮火之前,首先会遭到美国战列舰的高射炮火的猛烈堵截。
   6月14日,日本第1机动部队驶离塔威塔威群岛,第二天被美国潜艇发现,第5舰队随即处于全面戒备状态。早在6月11日,日本岸基侦察机就曾与第58特混舰队有过接触。为了预防日本飞机的袭击,美军先发制人,由208架舰载战斗机组成的庞大机群对日军机场进行了首次毁灭性袭击 [ 校者注:美军的这次袭击,除了208架战斗机外,还有8架轰炸机 ] :由于角田在攻击第58特混舰队计划上的失策,硫黄岛和父岛两个中间机场失去了作用。接着,关岛和罗塔岛的机场也被摧毁。运气不佳的小泽将面对一支实力没有受到削弱的美国快速航空母舰部队。角田没有把发生的情况通知小泽,这是令人费解的。结果,小泽的处境更加困难。更有甚者,角田从设在提尼安岛的基地继续电告小泽,他的飞机歼灭了大批敌机和敌舰。事实上,每次攻击都被美军击败,并遭到惨重损失。“阿号作战”要依靠关岛“储备”的500架飞机,但角田仍旧试图完成掩护所有其它基地的任务,抗击美军的牵制性空袭。6月18日夜晚,角田只派了50架飞机增援关岛,在向小泽报告时,他却自欺欺人,说该岛守备严密,飞机供给不成问题。人们只能做这样的推测,即角田为了保全面子而把小泽引入了岐途。角田应该知道,他的扯谎加速了大日本帝国的惨败。
  小泽不知道他的对手完全没有遭到伤害。6月18日清晨,小泽的舰队排成战斗队形。前卫部队(丙队,由栗田海军中将指挥)有“千代田号”、“瑞凤号”和“千岁号”轻型航空母舰,排成横队,先于主力100海里。主力分成两队,甲队有“翔鹤号”、“大凤号”和“瑞鹤号”;乙队断后,有“飞鹰号”、“隼鹰号”和“龙凤号”。
  次日9时左右,第一攻击波起飞,大约1小时后被美军炮火支援舰群的雷达发现。由于美舰高射炮火的封锁,以及美国飞行员的高超战术和训练素质,美军彻底粉碎了这次袭击,日本人遭到了灾难性的失败。一共起飞69架飞机 [ 校者注:于8时30分起飞的日本飞机包括战斗机16架,轰炸机45架,鱼雷机8架 ] ,只有37架返航,此后,日军主力又发起了第二次袭击,出动110架飞机 [ 校者注:日本人于8时56分出动128架飞机,其中,战斗机48架,鱼雷机27架,轰炸机53架 ] ,又被炮火支援舰群的密集炮火粉碎。仅有31架飞机返航。这次,唯一值得日本人大肆宣扬的是,有1颗炸弹在“黄蜂号”航空母舰附近爆炸,几乎击中。
  实施第二次袭击的飞机刚刚起飞10分钟,“大青花鱼号”潜艇突破日本驱逐舰的警戒,向日本旗舰“大凤号”航空母舰发射了鱼雷,1雷命中。日本人大难临头。鱼雷炸坏了前部升降机和加油管路,致命的汽油蒸汽窜入机库。“大凤号”没有起火,经损管队6个小时奋战,该舰似乎可以得救了。舰长命令转入顶风航行,继续保持着26节航速。为了排除机库里的汽油蒸汽,舰长命令打开所有的舱口盖和水密门。结果,汽油蒸汽进一步扩散。15时30分,一台电动泵起动时发出的致命火花酿成了一次猛烈的爆炸。没有精炼的燃油挥发的气体是另一个危险源。航空汽油的爆炸引起了连锁反应,“大凤号”处于火海之中。“大凤号”大火熊熊,其它军舰无法靠近。16时28分,“大凤号”沉没,2150名官兵中仅有500人得救。
   12时22分,另一艘潜艇(“棘鳍号”)发射的4条鱼雷击中新的旗舰“翔鹤号”航空母舰。“翔鹤号”完全被大火吞没。15时10分,“翔鹤号”舰内发生爆炸,16时24分沉没。小泽的司令旗已经转移两次,最后又转移到“瑞鹤号”。小泽并不知道岸基飞机损失惨重,仍然坚持要与美国人决战,用剩下的102架飞机同美国人做一番较量。角田的报告使他相信,已有几艘美国航空母舰被击沉,相当数量的日本舰载机已经在关岛机场降落。这一切都是主观意愿。事实上,角田没有对第58特混舰队实施过什么大规模袭击,而小泽对他的报告却信以为真。
  敌对双方这两支航空母舰部队没有马上交手。斯普鲁恩斯的航空母舰航速较快,到第二天下午发现了小泽舰队。这个情报被小泽截获,他立即下令停止加油,加大航速,准备攻击。6月20日15时40分,一架侦察机发现了日本舰队,但斯普鲁恩斯犹豫不定。如果立即下令攻击,那么,飞机要在300海里以外的海域作战,将在漆黑的夜里返回航空母舰,而有的飞机可能因燃油烧光无法返回。然而,这是打击日本舰队的最后机会,机不可失。16时20分,斯普鲁恩斯命令全面出击。16分钟后,由85架战斗机,77架俯冲轰炸机和54架鱼雷机组成的攻击部队全部腾空 [ 校者注:这批216架飞机是从10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 ] 。
  飞机在飞行甲板上的起降和往返飞行时间是航空母舰作战的关键。18时40分,当第58特混舰队规模庞大的攻击部队逼近日本航空母舰时,日本人只有80架飞机起飞迎敌。“飞鹰号”航空母舰中了2条鱼雷后沉没,“隼鹰号”、“瑞鹤号”和“千代田号”航空母舰遭到重创,日本飞机和飞行员受到严重损失。欣喜若狂的美国飞行员把这次作战譬作“马里亚纳火鸡大捕杀”。日军总共损失将近400架舰载机,100架岸基飞机,一些水上飞机和绝大部分飞行员。这次海战,实际上宣告了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溃灭。
  美国人在马里亚纳海战中也吃了大亏。舰载机的续航力达到了极限,攻击后必须抄近路返航。夜幕降临,美机只好三三俩俩地往回飞。为了节省燃油,飞行员放慢车飞行。米切尔海军中将命令航空母舰尽量向返航飞机的方向靠拢。22时30分,第一架飞机进入航空母舰导航距离以内。在漆黑的夜空中,只能辨认出航空母舰的航迹,别的什么也看不见。返航的飞机在上空混乱盘旋,有2架飞机相撞,有的飞机烧光了燃油,发动机停车,只好在茫茫夜海迫降。
  有经验的飞行员继续在上空“痛苦地呻吟着”。最后,米切尔果断下达命令:“开灯!”打开飞行甲板照明灯和桅顶灯要承担亮灯后引来日本潜艇或遭到日本飞机攻击的风险,战争开始以来从未这样做过 [ 投笔从戎注:斯普鲁恩斯在中途岛海战的追击阶段下达过同样的命令。 ] ,但米切尔懂得,不开灯飞行员就无法降落。第58特混舰队灯火辉煌,飞行甲板两端的白光灯、桅顶灯和识别灯都亮了,有的舰还发射了照明弹。同时,每一个特混大队的旗舰都打开了探照灯,光柱划破夜空。许多飞机在降落时摔毁,由于时间紧迫,飞机可以在任何一艘航空母舰上降落。这天派出的216架飞机中,在降落时损失了近100架。许多飞机在军舰旁边的海上迫降,飞行员大多被水上飞机和水面舰艇救起,损失很少。根据降落时飞行员的损失数字计算,只有20架飞机在当天对日作战中被击落。
  马里亚纳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航空母舰作战。这次作战横扫了日本海军航空部队。然而,批评家们认为,斯普鲁恩斯应该击沉小泽舰队更多的舰只。一些高级指挥官责备他由于不体面地紧急起飞造成了严重后果,说他胆怯。斯普鲁恩斯没有为自己辩护。应该提到,在这次作战接敌阶段,他还不清楚小泽的兵力部署,日本舰队仍然有可能攻击塞班岛的登陆部队。另一容易忽略的事实是飞行员都已精疲力竭,且要飞到作战半径的尽头作战。批评斯普鲁恩斯的人还忘记了4个月后在莱特湾海战中发生的一件事。那时,哈尔西采取的攻击战术,导致他愚蠢地追击了一支几乎没有飞机的日本轻型航空母舰诱饵舰队,为日本水面部队袭击美军登陆部队的运输舰船开了绿灯,仅仅由于驱逐舰和护航航空母舰部队进行孤注一掷的抵抗,才化险为夷 [ 校者注: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的部队在菲律宾莱特岛大举登陆。小泽率领4艘轻型航空母舰从日本本土驶往吕宋岛,企图把哈尔西率领的美军舰队主力诱出莱特湾。哈尔西果然中了圈套。由于布署在莱特湾的护航航空母舰第3大队(6艘护航航空母舰和7艘驱逐舰)奋力抵抗和日本栗田海军中将判断错误,日本水面部队停止了对护航航空母舰第3大队的追击,从圣贝纳迪诺海峡撤走,没有去攻击莱特湾登陆场上停泊的没有保护的大批美军登陆舰船和运输船只。不难看出,栗田和哈尔西在莱特湾海战(即萨马海战)中都犯了错误 ] 。
  莱特湾海战很难说是航空母舰作战。1944年10月25日护航航空母舰在萨马岛海域进行的抵抗说明,这些小型航空母舰也多少能给敌人以惩罚。这些小型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大队的基本任务是削弱滩头障碍物和坚固支撑点,不随同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作战。但是,飞行员们对日本大型军舰进行了佯攻。护航航空母舰“冈比亚湾号”被日舰炮火击沉,其姊妹舰“卡里宁湾号”遭到重创 [ 校者注:这些用商船改装的护航航空母觇,最高航速16节,只及日本战列舰和巡洋舰航速的一半,舰上只有一门127毫米炮,火力很弱。所以,在没有大型军舰保护时,它们成为日本军舰大口径炮的牺牲品,是不奇怪的 ] 。实际上,栗田在他完全可以去攻击美军运输船只的时候撤走了。
  美国人又碰到了不祥之兆,日本第一批神风特攻机在萨马岛海域攻击了美国护航航空母舰。一架零式战斗机撞毁在“桑提号”上,把飞行甲板撞穿一个大洞。另一架零式战斗机企图撞击“苏万尼号”,第三架零式战斗机向“彼得罗夫湾号”作自杀俯冲,没有撞中。后来,有一架零式战斗机撞毁在“苏万尼号”上。舰员死亡71人,伤82人。日本人接着又发起自杀攻击,使“圣洛号”护航航空母舰惨遭厄运。“圣洛号”被一架零式战斗机撞穿了飞行甲板,舰上的弹药和航空汽油爆炸,终于沉没。
  杜立特空袭3年之后,第58特混舰队于1945年3月对日本本土岛屿进行了首次轰炸。“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在距九州海岸55海里的地方被一架低空飞行的水平轰炸机投中了2颗炸弹。这2颗炸弹在机库里爆炸,引起满载燃油和弹药的飞机起火。1分钟后,首次爆炸震撼全舰,接着发生一连串爆炸,爆炸持续了5个小时。“富兰克林号”没有沉没,舰员们开始争取返回基地。它失去了航行能力,第二天航速恢复到2节,只好由“匹兹堡号”巡洋舰拖航。舰上时而发生火灾。2天后,航速恢复到20节,“富兰克林号”终于开到乌利西基地,进行彻底修理。舰员伤亡很大,有832人丧生,270人受伤。“富兰克林号”伤势很重,无法再继续服役了。
   1945年4月,美军在冲绳岛登陆,遭到神风特攻机极其猛烈的攻击,同莱特湾海战一样,航空母舰成了日本人的主要攻击目标。“企业号”、“勇猛号”、“巴丹号”和“邦克山号”航空母舰受创。“邦克山号”受到的破坏惨不忍睹,和“富兰克林号”一样未能修复。不过,快速航空母舰一艘也没有被击沉,冲绳登陆作战没有被耽搁。
  与此同时,新近组建的英国太平洋舰队也参加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战斗。该舰队规模不大,有4艘装有装甲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即“光辉号”、“不倦号”、“不挠号”和“胜利号”。它们编成第57特混舰队,担负堵截来自琉球群岛的日本舰队的任务,保护美军冲绳登陆作战。象美国的航空母舰一样,英国航空母舰也遭到了神风特攻机的猖狂攻击。“不倦号”和“光辉号”相继受创,装甲飞行甲板使航空母舰经受住了考验,这2艘航空母舰几乎立即恢复了战斗力。“光辉号”和1941年受创时一样,导致船体变形,后来由“可怖号”接替。第57特混舰队的实力保持不变。5月4日,一架零式战斗机撞穿了“可怖号”的飞行甲板,摧毁了舰上11架飞机,不到半小时,该舰又投入战斗。2天后,这艘航空母舰又遭到零式战斗机撞击,损失了7架飞机,并引起火灾,但几分钟后,大火就被扑灭了。
  在打败日本人的作战中,各种兵器各显神通,而快速航空母舰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没有航空母舰的支援,就不可能采用“越岛战略”,还有,只有在攻克马里亚纳群岛之后,B-29轰炸机才能对日本的都市实施轰炸。更重要的是,航空母舰在中途岛海战中击败了日本人,为在太平洋进行大规模进攻铺平了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3: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章 新型主力舰
安东尼·普雷斯顿 [英国]
[出自《航空母舰发展史》] 197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没有给主力舰这个词下过定义,但太平洋战争开始后,主力舰这个名称已经明确无疑地由战列舰让位给航空母舰了。原先装在战列舰上的高射炮装到了快速航空母舰上,而航空母舰使用的鱼雷和炸弹,其威力则远远超过了战列舰的406毫米主炮。勿用置疑,战列舰将首先退役,战争结束后的头几个月,首批战列舰就编入了预备役。在老式战列舰直接开进船厂等待解体的时候,航空母舰却继续留下来服役。
  然而,人们对航空母舰的前途怀有许多疑问。原子弹的出现使人们又产生种种推测,认为原子弹会一举摧毁所有的舰船。1946年比基尼岛原子弹试验时,老“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和受过轻伤的“独立号”航空母舰都是这次试验的目标舰。“萨拉托加号”在第二次试验后几小时沉没,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后来,在进行水下爆破试验时,就使用了报废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报复号”。“独立号”轻型航空母舰破坏很重,但未沉没,又过了大约5年才彻底报废。
  美国海军解体了一些老航空母舰,卖掉了某些护航航空母舰,航空母舰实力受到很大削弱。保留的航空母舰除了威力强大的中途岛级和埃塞克斯级外,还有尚未竣工的“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奥里斯坎尼号”的改进工作也告中止,这艘航空母舰要到1950年才能竣工。1947年底,美国海军在役航空母舰为20艘,其中,舰队航空母舰3艘,大型航空母舰8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护航航空母舰7艘。
  另一个保持航空母舰兵力经久不衰的是英国,不过,它在战争结束后也报废了不少航空母舰。英国卖掉的大型航空母舰有马耳他级、皇家方舟级各2艘,竞技神级4艘,保留了14艘巨人级轻型航空母舰。老航空母舰和受伤的“可怖号”全被解体,留在第一线服役的只有3艘光辉级和2艘怨仇级航空母舰。
   “贝亚恩号”老航空母舰作为飞机运输舰继续留下服役。法国人还从英国租借了“欺骗者号”小型护航航空母舰。为了帮助法国重建航空母舰兵力,英国在1946年把新造的轻型航空母舰“巨人号”转让给了法国,该舰改名为“阿罗芒什号”。“巨人号”的姊妹舰“尊敬号”转让给了荷兰,改名为“卡尔·杜尔曼号”。在此之前,英国转让给荷兰的护航航空母舰“奈拉纳号”曾被命名为“卡尔·杜尔曼号”。1944年到1945年,荷兰海军拥有几艘飞机弹射商船,当1948年荷兰有了一艘新型航空母舰时,这艘母舰又被命名为“卡尔·杜尔曼号”。英国把该级另一艘航空母舰“勇士号”租让给加拿大,以帮助加拿大海军根据2艘护航航空母舰在大西洋之战中取得的作战经验建造航空母舰。澳大利亚是获得这种小型航空母舰(1艘)的第4个国家。1948年,澳大利亚把英国转让的“可怖号”航空母舰改名为“悉尼号”,把后来转让的“尊严号”航空母舰改名为“墨尔本号”。不久,加拿大买下了“庄严号”来顶替“勇士号”,接着又买了“有力号”(改名为“邦纳文彻号”)。
  战后,航空母舰很快面临一个突出的难题,即如何使用喷气式飞机。许多专家认为,喷气机速度太快,在航空母舰上起降很危险。1945年,美国“突击者号”航空母舰曾载3架FR-1里安火球式飞机,为了试验喷气机的适用性,在活塞式发动机配合下,在“威克岛号”护航航空母舰上进行了一次降落,不过,这次降落并不能算喷气机的降落。荣誉属于英国的一架吸血鬼式I型战斗机。1945年12月3日,这架战斗机在英国“大洋号”轻型航空母舰上降落成功。7个月后,第一架喷气机(XFD-1型鬼怪式战斗机)从“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成功。
  这些早期喷气机的操纵性能都不好,耗油量很大,所以螺旋桨飞机继续使用了较长时间。AD-1空中袭击者式攻击机是当时这些飞机中最大、最好的活塞式发动机攻击机。空中袭击者式配有重型武备,操纵性能好,除了F4U海盗式攻击机外,它比任何其它舰载机的服役时间都长。
  早在1945年,就探讨过舰载机携带核武器的可能性,当时,这种设想只能停留在图纸上,没有付诸实践。投在长崎的那颗“胖子”原子弹重约4吨半,正好是新型舰载轰炸机的最大载重量。这种新型舰载轰炸机,就是1949年正式交付使用的有两个活塞式发动机的野蛮人式轰炸机。P2V-2海王星式核轰炸机是过渡性轰炸机。1948年4月27日,P2V-2海王星式飞机首次从“珊瑚海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由海军对别国神圣领土进行战略轰炸的想法,在海军和空军之间引起了一场争吵,象20年代威廉·米切尔、特兰查德所做的一样。海军主张,西方国家对核武器应该采取先分散后垄断的办法,这样可以减少遭到突然核袭击的危险,并研制一种舰载机携带的轻重量的核炸弹。空军刚从陆军中独立出来,它主张“以大为好”,强调重型炸弹最好由B-29轰炸机携带。“意见分岐”导致一场激烈争吵。为了发展自己的核作战能力,海军在3艘中途岛级航空母舰上连续进行了几次试验。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配备这样的飞机显得太拥挤。据说,如果海王星式轰炸机最初降落时发生麻烦,不管美国海军是否愿意,它都得为这种飞机的起降建造一艘平甲板航空母舰。1948年国会批准建造排水量为6万吨的“共和国号”(CV58,后为CVA58)新型航空母舰,就是这种说法的佐证。这艘航空母航是最大的一艘军舰,长332.25米,宽39.63米,汽轮机主机可提供33节航速。为了便于起降,取消了上层建筑,装有纯日本式的向两舷外伸的烟囱。同旧式“凤翔号”和“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一样,“共和国号”的驾驶台是液压升降式的,在必要的时候升起;没有中线升降机,有4部舷侧升降机,以便给4部弹射器腾出安装空间。
   1949年4月18日,“共和国号”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动工建造,比空军宣布打算购买39架6引擎巨型B-36轰炸机的时间早10天。空军知道,国会将反对购买价值为2亿3千4百万美元的这批轰炸机;它还知道,“共和国号”航空母舰的估计造价为1亿8千9百万美元,相比之下,形势对它很不利。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空军指控海军在报价上扯谎,空军“了解到”“共和国号”的实际造价接近5亿美元。空军反对建造“共和国号”航空母舰的理由是:
   (1)它将要分担作为空军“主要职能”的战略轰炸任务;
   (2)苏联不是海洋大国,无须依靠原材料进口;
   (3)美国海军和皇家海军具有压倒苏联海军的优势;
   (4)舰载轰炸机对陆上目标的作战半径不超过700海里。
  双方无休止的争吵使得有必要在这里剖析几笔。第一条,在逻辑上不能成立,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历史上首先进行“战略”袭击的是海军飞机;第二条和第三条在1949年可以成立,可是到了1979年。苏联却建立了一支向全球扩张的海上力量;第四条显然是不真实的,因为P2V-2海王星式轰炸机和野蛮人式轰炸机进行试验性轰炸的时候,曾把炸弹扔在4800百海里以外的地方,就是说,其作战半径达2400海里。
  舰载核轰炸刚刚显露出可能性时,海军就匆忙要求和空军公平合理地分享那些为数有限的核炸弹。美国国会相信下次战争将由轰炸来决定胜负,所以战略轰炸就成了这次争论的焦点。(这时,还没有出现在4分钟之内就能打到敌国领土的洲际弹道导弹。)人们认为,陆军和海军常规部队在抗击核袭击方面没有发展前途。这种奇谈怪论起着煽动政治家们抛弃常规武器,从而更加依赖核武器的作用。
  海军的答辩恰到好处,但无助于消除军队内部的妒忌。于是,它要求国会允许F4U-5海盗式舰载战斗机(活塞式发动机)和F2H-1女妖式舰载战斗机(双喷气式发动机)同B-36轰炸机进行性能比较试验。F4U-5的实用升限刚刚超过13400米,F2H-1的升限是14600米,都比B-36的升限高。空军宣称,它不接受海军的挑战。苏制米格-15截击机的问世(它的实用升限为14600米),给空军的这种拒绝添了几分光彩。
  历史证明,空军主张花较少的钱投放更多的核炸弹,这在原则上是对的。但是,空军提出要改进B-36轰炸机,这是错误的。在B-47和B-52喷气轰炸机投入使用以前,作为过渡性轰炸机,空军曾经把B-29改进成B-50,花过不少钱。海军有理由坚持建造新型航空母舰,但它不应该死盯住战略轰炸不放,作为航空母舰,它最强大的威力应该是打破敌人制海权的能力。
  对核攻击能力的迷恋没有妨碍海军安排好“家务”。海军决定对22艘埃塞克斯级(不包括受伤很重的“富兰克林号”和“邦克山号”)航空母舰进行现代化改装,使它们能够搭载喷气机。第一艘改装的航空母舰是“奥里斯坎尼号”(CV34),它在1946年就已停止建造。改装工程的代号为27A,在舰船设计局则称为SCB27。改装工程的主要内容是,装配供大型飞机使用的坚固的飞行甲板、大型弹射器、提升能力很强的升降机和性能更好的雷达。这些众多的设计项目是1945年提出的,看来超越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
  这项改装工程最明显的变化是拆除了上层建筑周围的4对38倍口径127毫米炮,上层建筑本身经改装后更加紧凑。为了使雷达天线阵不受烟尘干扰,雷达天线装了流线型倾斜式天线罩。舰首40毫米炮和20毫米炮由14座双联装50倍口径76.2毫米自动炮(28门)替换。上层建筑下面装有一部造价很高和相当讲究的自动电梯,飞行员可以从待机室乘电梯直接到飞行甲板上。
  飞行甲板是加强型的,可搭载23.8吨重的飞机;升降机本身加大,加强后可载13.6吨以下的飞机。航空燃油(航空汽油和不易挥发的喷气机燃油)的贮量增加到30万加仑,飞行甲板上每分钟可加油150加仑。原先,每分钟50加仑的流量便可给一架海盗式战斗机加足燃油,但是,象豹式战斗机这样的喷气机需要1000加仑燃油,为了保持飞行甲板的作业速度,因此提高了泵油能力。
  根据战时和战后经验,对舰内结构也进行了多项改装,上面提到的电梯就是其中之一。为了使用这部电梯,把3个待机室从舰尾下甲板移到了上层建筑下方的2号甲板。这样,穿着笨重飞行服和带着飞行装具的飞行员去飞行甲板时就可以少走很长一段路。机库内装了新型大容量泡沫喷雾灭火系统和喷水器,防火能力有了显著改善。所有这些改装都意味着增加舰的重量,所以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来尽量减少重量的增加,如拆除了102毫米厚的舷装甲带,改装了较薄的外壳板。(1945年竣工的最后一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就做了这样的改进。)另外,左舷还加了一层2.43米厚的防雷护壳,加肥了船休。结果提高了稳性,在理论上航速可能降低2节。但在1952年2月试航时,“奥里斯坎尼号”的满载(37400)航速仍达32.5节。“奥里斯坎尼号”的最大缺点是进坞时总是向左摆头,究其原因,是只在左舷加装了防雷护壳。
  航空母舰上搭载喷气机虽然很伤脑筋,却也不无好处。喷气机用的燃油不易挥发,可以在装甲区以外的油舱里贮存。装甲区内,可装载1940年还难以想见的各类物资。在紧急情况下,主锅炉可以烧喷气机5号燃油和航空重油来代替普通重油,所以一些燃油舱也装喷气机5号燃油;有时,甚至可以把喷气机5号燃油贮存在防雷护壳内。不过,到1950年,航空母舰上仍有许多活塞式发动机飞机服役,几年之内仍然需要携带航空汽油。
   “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改装费时2年,于1950年9月竣工。到1953年,又有十多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相继服役。“埃塞克斯号”、“黄蜂号”、“张伯伦湖号”、“本宁顿号”、“约克城号”、“伦道夫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都已完成了SCB27A现代化改装,而其姊妹舰“好人理查德号”、“香格里拉号”、“汉科克号”、“勇猛号”、“列克星敦号”和“提康德罗加号”正在进行SCB27C小范围现代化改装。改装工程包括安装功率更大的弹射器,因为装在“奥里斯坎尼号”和它的姊妹舰上的H8型弹射器,已经不能弹射最新式的飞机了。
  采取诸如现代化改装的补救措施,往往会在遇到的新问题上有所突破。英国人在悄悄地抓紧进行研究,旨在提高航空母舰使用喷气机的能力。1948年,英国“勇士号”航空母舰装了软橡胶甲板,其主导思想是为了省掉飞机起落架和航空母舰上的拦阻装置,从而减轻飞机和航空母舰的重量。第一次试验是用一架吸血鬼式战斗机(轮子收回)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设计有许多可取之处,只是由于降低了飞机的灵活性,英国人便简单地把这项试验放弃了。舰载机在陆上只能在设有软跑道的基地降落,这样,要使舰载机具备能从陆上基地转移到航空母舰,或从航空母舰返回陆上基地这样一个重要长处,便失去了前提。
  其次是关于斜角甲板的采用。1951年8月,英国皇家飞机局召集会议,研究解决重型飞机在航空母舰上高速降落越来越难于操纵的问题,会上提出了这项建议。飞机在甲板降落时的最大危险,仍然是尾钩没有钩住拦阻索后飞机的过冲,即使飞机没有撞到飞行甲板前端的停机坪,也难免在撞入拦阻网时不受严重损伤。这种摔机降落引起的第二个危险就是造成火灾,对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构成的威胁更大。为了排除这些危险,便设想使飞行甲板对军舰的中心线呈10度斜角,这样,如果某一架飞机降落时过冲,飞行员可以打开油门拉起复飞,绕一圈后重新降落。
   1952年2月,在“凯旋号”轻型航空母舰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人们画了一个斜角甲板降落区,拆除了左舷上的一些障碍物,然后飞机在降落区进行一触即离的降落,以试验尾钩没有钩住拦阻索时收回飞机的可能性。当时,斜角甲板降落区没有装拦阻索,所以在试验时没能使用拦阻索。美国“中途岛号”航空母舰也多次进行这种试验,结果同样取得成功。1952年9月,埃塞克斯级“安提坦号”航空母舰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改装。当这艘航空母舰再次出现时,它的飞行甲板延伸到舷侧升降机处,设有8度斜角甲板和拦阻索。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设计思想是正确的,即在左舷飞行甲板边缘不安装武备。
   “安提坦号”航空母舰进行了400次降落试验,证明斜角甲板有利于安全,是一大创新。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这项改装工程很快就被批准,代号为SCB125。同时,还要相应进行其他一些改装。譬如,人们发现,舷侧升降机紧靠到斜角甲板,当飞机起降而使升降机处于上部提升位置时,升降机无法向机库运送飞机或从机库向飞行甲板提升飞机。解决办法是把升降机移到右舷上层建筑后面,那里有一个离开斜角甲板的可用自由区,把左舷完全腾出来。美国航空母舰的机库是敞开式的,比较容易进行这种改装。SCB125工程包括把舰首改装成象英国航空母舰那样的抗风暴封闭式舰首。在北大西洋游弋的美国航空母舰,现在都已完全适应那里比太平洋上的气候更恶劣的气候条件。
  另一项发展是改进弹射器。无论英国还是美国,所用的弹射器都已经无法满足弹射最新式飞机的要求。皇家海军航空兵后备队司令C·C·米切尔提出了活塞弹射器的设想,这种弹射器用舰上主锅炉的蒸汽作动力,基本结构大体是,很长的滑槽有两个平行的汽缸,蒸汽由发射阀控制进入汽缸,推动活塞杆。发射阀可以根据飞机的重量和规定的弹射速度调节弹射推力。在两个汽缸之间有个往复车,弹射的飞机通过搭架放到往复车上,飞机弹射起飞后,搭架自行脱离。储备的蒸汽动力对于弹射任何新式飞机都绰绰有余。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这是正规航空母舰第一次有可能在锚泊时弹射飞机。1951年,英国“英仙座号”航空母舰成了第一艘装上蒸汽弹射器的航空母舰。下半年,“英仙座号”开往美国,进行弹射表演。英美联合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共弹射飞机140次。1952年4月,美国海军获得了使用权。美国第一艘装蒸汽弹射器的航空母舰是头一艘进行SCB27C改装的“汉科克号”。“汉科克号”于1954年6月用C11型弹射器进行了首次弹射。
  第一艘备有蒸汽弹射器乩英国航空母舰是新的“皇家方舟号”,由于要装两部蒸汽弹射器和5.55度的斜角甲板,这艘航空母舰一直拖到1955年才竣工。
   5年后,美国海军研制了内燃弹射器。航空燃料靠压缩空气助燃,就象鱼雷的发动机一样。这种弹射器被命名为C14型,安装在“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上,与蒸汽弹射器配套使用。
  这时,第三项发明——助降镜装置问世。助降镜装置可给飞行员提供飞行甲板上空方位角和高度的精确信息。由于撤消了降落信号员和减少了飞行员操纵错误,助降镜装置十分有效地减少了人为错误的百分率。据说,发明这种装置的一位英国海军军官最初是从他秘书的口红和带镜子的小粉盒得到启发,琢磨出了助降镜的设计原理。他把口红涂在镜面上作标志,对着镜子试验用下颚接触办公桌面的简明方法。助降镜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光线射到镜面后反射到空中,绐飞行员提供一个下滑坡面,如果飞机在下滑时高度正确和机翼保持水平状态,飞行员就能看到这个下滑坡面,便可以正确地降落。 [ 校者注:助降镜通常装在自动稳定平台上,始终保持光的下滑坡面平稳不晃,不受军舰摇摆的影响。光的下滑坡面与海平面成3.5度到4度夹角,光的照距可达2海里,照射扇面以降落甲板中心线为轴向左右各为20度 ] 自50年代以来,这种系统有了很大改进,装上了菲涅耳透镜。 [ 校者注:菲涅耳透镜助降装置比普通的助降装置先进。它的光源在镜后,通过透镜射出黄、红、橙3种色的3个下滑坡面:黄光是高的下滑坡面,表示飞机下滑线高(飞机飞得过高);红光是低的下滑坡面,表示飞机下滑线低(飞机飞得过低):橙光是正确的下滑坡面(飞机下滑正确),飞行员跟据光的颜色判断飞机的位置是否正确并修正接地角,使飞机降落在正确的着舰点。助降镜的最大缺陷是完全靠飞行员的目视判断误差,因此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雨、雾、黑天)无法使用。现代航空母舰已经采用更先进的全自动、全天候电子助降系统。它的基本原理是,由航空母舰上的跟踪雷达准确测出飞机在降落中的实际位置,通过其他仪器测出航空母舰飞行甲板的运动情况,然后以数据形式输入电子计算机,求出飞机的正确下滑位置,再由指令计算机将正确下滑位置和飞机实际位置进行比较,得出一个误差信号,通过无线电发送给飞机。飞机上的自动驾驶仪根据接收装置收到的信号,自动消除误差,操纵飞机准确地安全降落。电子助降系统可以使飞机的纵向降落误差控制在正负13米、横向降落误差正负3米以内,保障半小时内安全无误地连续降落60架飞机,大大提高了舰载机降落全过程的安全性,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 ] 几年前,美国海军承认,斜角甲板和助降镜这两项发明使飞机损坏率(或摔机降落率)减少一半,节省了大笔军费。
  在谈到超级航空母舰时代之前,应该提一下50年代英国和法国航空母舰的情况。法国人要求美国帮助扩充航空母舰兵力,以便对地而部队提供支援。1951年6月,美国把“兰利号”轻型航空母舰转让给了法国,该舰重新命名为“拉斐特号”,以纪念曾在1776年帮助美国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的这位法国战士。2年后,美国又把“兰利号”的姊妹舰“贝劳伍德号”航空母舰转让给法国,该舰改名为“波依斯贝劳号”。
  美国向法国转让第一艘航空母舰之前,在1948年至1949年和1951年至1954年,“阿罗芒什号”一直是法国航空母舰的主力。为了排除对这艘航空母舰的合法地位的任何疑问,法国在1951年干脆把这艘航空母舰从英国人手里买了过来。法国政府对新一代航空母舰的建造给予了政治上的支持。1955年,一艘22000吨的新型航空母舰开始建造,命名为“福煦号”,2年后又动工建造第二艘航空母舰“克莱蒙梭号”。
   1951年英国“鹰号”航空母舰竣工,它的姊妹舰因修改设计方案(加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和舷侧升降机),竣工时间大大推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航空母舰,值得进行现代化改装的只有“胜利号”。当“鹰号”快要竣工的时候,“胜利号”就开始了历时8年的规模巨大的改装。除了巨人级和尊严级还有6艘轻型航空母舰留下服役外,1953年到1954年又竣工3艘22000吨级航空母舰(“海神之子号”、“堡垒号”和“人马座号”)。轻型航空母舰不能使用最先进的喷气机,在建造过程中,对人马座级航空母舰进行了结构上的加强。该级第4艘航空母舰“竞技神号”因进行现代化改装,直到1953年才下水。“竞技神号”同“皇家方舟号”一样,有一个舷侧升降机和斜角甲板。
   1956年,埃及没收了英法两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财产,英法联合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在政治上是愚蠢的,但航空母舰的作用值得一提。1956年7月,英国只有“鹰号”航空母舰参加作战,10月底,皇家海军又增派了3艘航空母舰。当时,英国“堡垒号”航空母舰正用于进行试验和训练,舰上没有作战飞机,不过,它很快就携带岸基飞机进入了作战状态。它的姊妹舰“人马座号”正进坞修理,“海神之子号”即将大修完毕,并进行了紧急备战。按作战计划,“大洋号”和“英雄神号”航空母舰担任运送部队的任务,9月26日,向船厂下达了将两舰改装成直升机母舰的命令。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短暂的5天时间里,这两艘舰就改装完毕,开始了历时2周的紧张训练。
  美国海军陆战队制定了由直升机把部队迅速空降到岸上作战地域的“直升机机降突击”战术,这种战术没有经过战斗考验。皇家海军陆战队经过2周时间的演习,准备把这种完全陌生的战术付诸于行动。
   11月1日上午,英国的“鹰号”、“海神之子号”和“堡垒号”,法国的“阿罗芒什号”和“拉斐特号”航空母舰的飞机对地面目标进行了首次袭击。海毒式和海鹰式战斗机、飞龙式和海盗式攻击机按理都敌不过埃及空军的苏制米格-15战斗机,由于事先对埃及机场的跑道和机库进行了准确轰炸,对方的飞机无法起飞,英、法取得了空中优势。
   11月6日,直升机机降突击计划付诸实施,皇家海军陆战队600名队员乘22架大旋风式和枫树式直升机空降着陆。在1个半小时内,空降了415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和20多吨弹药,仅损失1架直升机。另一项纪录是,一位陆战队员从离开航空母舰到发现自己受伤躺到航空母舰的病床上,总共只有19分钟。这次战斗由于做到了出敌不意,完全达到了作战目的,伤亡很少。直升机机降突击虽然在这以后采用不多,但充分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战手段。这次作战表明,航空母舰在有限战争(或叫灌木林战争)中仍然是最有效的武器,同时也证明直升机具有很大的作战灵活性。
  美国在朝鲜战争后期撤消了不再建造大型航空母舰的决定。1952年7月,首批2艘6万吨级航空母舰“福莱斯特号”(CVA59)和“萨拉托加号”(CVA60)动工建造。从这一年起,CVA这个代字用来表示攻击航空母舰,所有经过现代化改装的埃塞克斯级和中途岛级航空母舰也使用这个代字。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采用了美国早年研究的成果,体现了航空母舰建造技术的又一个飞跃。它完全取消了中线升降机,装了4部舷侧升降机,左舷1部,右舷3部;平甲板的设计思想受到重视,只留有一个小型上层建筑;左侧大面积的突出部位有一个10.5度的斜角甲板,在它的前端有两部蒸汽弹射器;飞行甲板前端也有两部蒸汽弹射器。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具有英国航空母舰的3个特点:(1)封闭式机库;(2)飞行甲板四角设有几群防御火炮;(3)封闭式舰首。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全长316.77米,飞行甲板宽76.83米,舷弧尺寸允许进行一定的大型改装。机库净空达7.77米,可容纳较大的飞机。4部弹射器和4部舷侧升降机能保障每分钟弹射起飞8架飞机,这对于保持喷气机进行战斗巡逻是至关重要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的燃油贮量比埃塞克斯级多70%,航空汽油的贮量为埃塞克斯级的3倍,载弹量(炸弹和航空火箭)比埃塞克斯级多1.5倍。这是美国为了搭载喷气机而专门设计的第一批航空母舰,能搭载最新式的海军飞机,如女妖式战斗机、美洲豹式战斗机、愤怒式战斗机和弯刀式战斗机,以及后来投入使用的天光式战斗机、恶魔式战斗机、虎式战斗机、十字军战士式战斗机、空中勇士式和空中猎鹰式攻击机等。空中勇士式攻击机替换了性能欠佳的野蛮人式攻击机,担负重型攻击的任务(这仍然是航空母舰的最重要的战略使命)。
  埃塞克斯级攻击航空母舰有2个战斗机中队(一个中队由恶魔式或天光式战斗机组成,另一个中队由十字军战士式战斗机组成)和2个或3个攻击机中队(由愤怒式、美洲豹式战斗机和空中猎鹰式攻击机组成)。中途岛级和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还有一个空中勇士式全天候远程攻击机中队。在西太平洋和地中海活动时,通常有2架空中猎鹰式(轻型攻击)和2架空中勇士式(重型攻击)加足燃料和携带战略威慑核武器,随时准备轰炸苏联的陆上目标。特别是在出现洲际弹道导弹之后,海上核威慑力量是防备苏联对美国进行突然袭击的重要保障。攻击航空母舰在海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洲际弹道导弹不能准确打击攻击航空母舰,而陆上洲际弹道导弹却迟早会成为攻击航空母舰准确打击的目标。
  美国海军的攻击航空母舰编制定额为15艘,还可望建造12艘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来替换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由于轮流定期维修和有的航空母舰驶往或驶离指定的活动海域,实际执行任务的航空母舰有时要降到14艘或增至16艘,总的来说是保持15艘。在地中海,第6舰队保持2艘攻击航空母舰;在西太平洋,第7舰队保持3艘攻击航空母舰。美国航空母舰6个月换防一次,因此,平时总有另外2艘航空母舰维修后开赴活动海域或进坞修理。为了保持发展速度,第3艘福莱斯特级攻击航空母舰“突击者号”(CVA61)于1954年开始建造,一年后“独立号”(CVA62)攻击航空母舰动工。接着,在1956年和1957年,福莱斯特级的改进型小鹰级攻击航空母舰“小鹰号”(CVA63)和“星座号”(CVA64)动工建造。1961年和1964年,又订购了2艘小鹰级航空母舰“美国号”(CVA66)和“肯尼迪号”(CVA67)。这两级航空母舰,总共建造了8艘。
  采用斜角甲板后,根据取得的经验又做了一些大的改进。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舷侧升降机紧靠斜角甲板,由于影响飞行作业,实际上不能使用。为了消除这个缺陷,小鹰级航空母舰的上层建筑后移,以便一部升降机前移,左舷升降机后移,这样,把起飞区和降落区完全腾了出来。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大浪往往打到舰首127毫米炮上,影响航空母舰的航速,因此拆掉了这些火炮。1967年,“福莱斯特号”拆掉了舰尾127毫米炮,装了海麻雀近程舰对空导弹系统,该系统能够更有效地防御任何突破警戒兵力的敌机。“小鹰号”也拆除了火炮,在舰尾装了2个小猎犬舰对空导弹发射架。该级最后一艘航空母舰“肯尼迪号”装了轻便式海麻雀舰对空导弹。.
  下一步革新必然是采用核推进装置。核动力不仅使航空母舰具有无限的续航力,它还有别的长处。第一,由汽轮机驱动的航空母舰要使蒸汽保持实足压力,在飞行作业时可为弹射器提供用之不竭的蒸汽。第二,没有烟囱,不再有从烟囱冒出的烟气,飞机降落更容易了。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从烟囱里排出很热的烟气,吹到飞行甲板后端,造成很大的湍流。第三,上层建筑的设计更适于飞行作业和舰员工作,雷达天线阵能装在最合适的地点,不必再担心烟气的腐蚀。
   1958年财政年度,美国订购了一艘核动力攻击航空母舰,该舰命名为“企业号”(CVAN65)。该舰于1958年2月动工建造,1960年9月下水,1961年服役。“企业号”是历来最大的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85350吨,长342.38米,飞行甲板宽76.88米,编制舰员4600人(含飞行大队的飞行人员)。它的8台A2W型核反应堆为4台齿轮传动式汽轮机提供蒸汽,可以使该舰长时间以30节以上的航速航行。该舰的外形与福莱斯特级、小鹰级的型线相同,没有火炮。最明显的区别是结构紧凑的方形上层建筑,这是专门为平面列阵天线雷达设计的。以便在舰桥的各面都能装扁形天线,在舰桥圆形涡纹建筑的顶部装固定天线。1个圆形天线阵和4个平面天线阵能有效探测360度,旋转天线不需要任何维修。
   “企业号”装有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整理和处理来自本舰雷达、护航舰只、飞机以及其它来源的信息,并将其自动传给其它舰只,使整个特混舰队象一艘军舰那样协调一致地行动。这一系统能使特混舰队指挥官迅速分析多种威胁的轻重缓急,采取措施防御最危险的袭击。战术通讯导航系统(简称塔康系统)是保障空中作战的重要电子设备,它利用信标向飞机传递距离和方位,大大简化了飞机在执行任务后寻找母舰的过程。
  巨大的“企业号”航空母舰有一个突出的缺点:造价大得惊人,达4亿5千1百万美元,为第一艘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造价的2倍。这艘航空母舰虽然不必经常坞修,但需要配备更多的舰员,对舰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由于造价太大,美国国会没有同意在1959年或者1960年财政年度拨款建造另一艘这样的航空母舰。在后一次国会会议上,对建造大型航空母舰是否明智提出了疑问,这次出面反对的是财政部,而不是持反对态度的空军。海军内部意见也有分歧,一些高级军官主张建立全核海军;另一些人则认为,如果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造价超过1亿美元,那宁可建造常规的或“烧矿物燃料”的航空母舰,这总比国会根本不批要好。
  核动力航空母舰还有一个问题,即护航舰只必需是核动力的,才能一起行动。核动力航空母舰长时间高速航行的能力大大超过以油为燃料的导弹驱逐舰和导弹驱逐领舰 [ 校者注:美国海军已把导弹驱逐领舰这一舰级改划为导弹巡洋舰,取消了导弹驱逐领舰这一名称 ] ,在航渡中等待油船给护航舰只加油,就有遭到潜艇或舰对舰导弹攻击的严重危险。以油为燃料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可以在航渡中为它的护航舰只加油,核动力航空母舰没有装载燃油,它不能为护航舰只加油。核动力价格高,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大幅度降价的迹象。就价格而言,核动力唯一的长处是机械大修周期比较长。蒸汽锅炉需要清洗和更换管子,但是,“企业号”的反应堆在更换浓缩铀芯之前,已经航行了3年,航程达20万7千海里。1965年到1969年,“企业号”用新铀芯航行了30万海里。1969年到1971年装的新铀芯,预计能航行10年到13年。
  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美国国会做了让步,批准在1961年和1963年财政年度建造两艘小鹰级攻击航空母舰“美国号”(CVA66)和“肯尼迪号”(CVA67)。尔后,核院外集团1967年、1970年和1974年这3个财政年度中成功地获准建造“尼米兹号”(CVAN69)、“艾森豪威尔号”(CVAN69)和“文森号”(CVAN70)3艘核动力航空母舰。由于通货膨胀使物价年年上涨,造船厂劳动力短缺,这3艘母舰的建造周期被拖长了。“尼米兹号”和“艾森豪威尔号”造了7年,比“企业号”的建造周期长3年,每艘造价达20亿美元。1979年签署“文森号”的建造合同时,“文森号”已经建造了3年,不久就要下水,但要到1981年才能服役。届时,最后一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将离开海军,大规模改装过的中途岛级航空母舰也将退役(“罗斯福号”已经在2年前退役)。这样,留下的12艘攻击航空母舰,将担负起10年前由15艘航空母舰担负的任务。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的舰龄已有24年,人们正在研究如何使这些航空母舰的寿命由设计的30年延长到40年或45年。
   60年代,英国海军处境不妙。他们计划更换“胜利号”航空母舰,至少还要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以取代“鹰号”。该舰的排水量限定为5万吨(他们欺骗舆论,扯谎说满载排水量为6万吨),结果证明,为了节省经费,这样做反而弄巧成拙。英国海军提出了许多过高的技术要求,使这艘航空母舰具有比它更大的航空母舰才能具备的性能。他们没有料到,这样做必然导致增加重量和新设备(事实上恰恰发生了这种情况)。结果,这艘代号定为01号的攻击航空母舰(曾经打算命名为“暴怒号”,不过没有正式命名)没有动工建造,并在1966年撤消了建造计划。皇家空军为了弄到拨款来制造新型TSR2战术攻击侦察轰炸机,不遗余力地诋毁皇家海军舰队航空母舰的作用。这一点与美国海军在1948年和1949年建造“共和国号”航空母舰时发生的情况很相似。更糟糕的是,英国空军和海军两个军种之间存在着尖锐分歧,这个问题竟然发展成了严重的政治问题。后来,制造TSR2式轰炸机的计划被撤销,但仍然未能缓和皇家海军对空军的敌视情绪。海军认为,兄弟军种在向政治家们扯谎。他们甚至伪造太平洋地图,把澳大利亚西移400海里,以便证明空军的飞机可以从澳大利亚到印度飞一个来回;还把俄国陈旧的洲际弹道导弹拖出来当虎皮,说这种导弹可以在4分钟之内把任何水域发现的航空母舰摧毁。
  皇家海军提出,如果不提供空中掩护,海军无法有效地执行作战任务。海军总是得到保证,说由岸基飞机承担空中掩护,但实际上只是纸上谈兵。皇家空军不仅不愿承担任务,且因飞机太少,也力所不及。皇家海军还得到许多许诺,如本土防空部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西德的部队等都可提供战术支援,实际上,这些部队可拨出的飞机都寥寥无几。飞机需要维修保养,能随时执行任务的飞机更少,一旦需要飞机,往往就有派不出的危险。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及时派出空中巡逻和攻击部队,以便岸基飞机准时到达战场。要知道,即便是迟滞5分钟也会误事。
  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在窘境中摸索到一条出路,即装备直升机。自1956年苏伊士战争以来,这些外貌不扬的直升机在作战能力和可靠性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1955年到1956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把“塞提斯湾号”护航航空母舰改装成了试验性直升机两栖攻击舰。1959年,美国开始建造第一艘专门设计的直升机两栖攻击舰。“硫黄岛号”(LPH2)直升机两栖攻击舰和其姊妹舰都可搭载24架直升机(运送2000名陆战队员),不需要象攻击航空母舰那样安装造价很高的强力甲板、拦阻索和弹射器。为了加速发展这种新舰种,有3艘未经现代化改装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改装成了两栖攻击舰,它们是“拳师号”(LPH4)、“普林斯顿号”(LPH5)和“福吉谷号”(LPH8)。
  直升机同样适于反潜。埃塞克斯级的其它航空母舰改成了反潜航空母舰(CVS),搭有混合型活塞式发动机S2F搜索者式反潜飞机和HSS-1反潜直升机,机上装有吊放式声纳。反潜航空母舰仍然装有拦阻索和弹射器,供搜索者式飞机起降使用。这些反潜航空母舰时有战斗机起飞,为反潜飞机和反潜直升机进行空中战斗巡逻。实践证明,反潜航空母舰的舰员编制可以大量缩减,在作为反潜舰群旗舰时卓有成效。不过,护航航空母舰和轻型航空母舰也只能作为反潜航空母舰继续服役,否则只能卖掉、解体或降格为飞机运输舰。
  皇家海军也同样发生了上述情况,只不过规模比美国海军小些。“海神之子号”和“堡垒号”作为舰队航空母舰太小,不能有效地作战,所以改成了登陆突击舰(两栖攻击舰),载有直升机和海军陆战队。登陆突击舰的一项重大改进是吊艇架携带4艘小型登陆艇(在这点上比美国海军的两栖攻击舰高出一筹),供登陆突击队乘艇上岸。登陆突击舰也可用于反潜,舰载直升机可运送部队或携带吊放式声纳、自导鱼雷等反潜武器。
  核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必须采取对付措施,直升机就是最廉价、最好的手段。然而,为了反潜目的,直升机要造得更大些,并进行一些改进,才能携带更多的反潜武器,具有远距离飞行的更大自由。SH-3海王直升机是典型的大型反潜直升机。这种直升机有3种主要机型,分别在美国海军、英国皇家海军和加拿大皇家海军服役。反潜直升机不仅能搜索,也能攻击潜艇,是一种完善的武备系统。
  有些国家的海军已经配备了直升机母舰。法国建造了别具一格的“贞德号”直升机巡洋舰。该舰有通常的舰首,上层建筑在舰首中心线上,飞行甲板设在舰尾。西班牙买了美国的老“卡伯特号”轻型航空母舰,并重新使用20年代一艘军舰的舰名,命名为“迷宫号”直升机母舰。英国一直把“竞技神号”用作固定翼飞机母舰,后来也将它改装成了反潜航空母舰。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巴西海军的小型航空母舰,部分或完全用搜索者式飞机和反潜直升机替换了攻击机。
  英国研制了一种新的垂直短距起降飞机,这种飞机最初叫P1127式,后来叫茶隼式,最后正式命名为鹞式。这种独特的固定翼飞机有4个偏转式排气管。排气管向下时,飞机可垂直起降,在很大程度上与直升机的起降方式雷同,但飞机升空后就变成了普通的涡轮喷气攻击机。样机于1960年试飞,3年后在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试验。从那时候起,为了试验鹞式飞机的多用性,鹞式飞机在各种舰艇上进行了起飞和降落,从小型军舰舰尾的直升机起降平台、西班牙“迷宫号”轻型航空母舰的木质飞行甲板到意大利“维托里奥·文内托号”直升机巡洋舰的飞行甲板,都进行过起降。
  鹞式飞机填补了直升机(灵活性好,但速度慢)和舰载机(作战性能好,灵活性差)之间的缺口,对航空母舰作战来说,自然应该选择这种机型。英国早已开始研究,为海军选择一种合适的鹞式机型和建造适于海鹞式战斗机飞行的军舰。在美国,人们对攻击航空母舰造价的忧虑有增无减,还要更换已经到服役期限的许多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这两种情况迫使美国人不得不寻找一种解决办法,即建造制海舰。
  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尚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垂直起飞时耗油量很大,为了保障垂直短距起降能力,还必需控制飞机的重量,这使飞机的性能受到很大限制。换句话说,有些作战任务,诸如高速截击等,还得靠大型固定翼飞机去完成。鹞式飞机是新一代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先驱,目前适用的机型很少,仅此一种。这种飞机的性能虽有局限性,但可以接受。
  美国海军对于建造制海舰一直举棋不定,最后撤消了建造计划。皇家海军建造制海舰的选择余地不大,由于要建造一艘反潜直升机母舰作为某种警戒兵力。不得不将计划推迟。母舰这个词被正式禁用,海鹞式飞机的研制工作也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负责设计新舰的人确信,一旦被批准,这种新型军舰将能有效地搭载海鹞式战斗机。
  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引起的政治问题发展到如此地步。竟然不准新造的军舰叫直升机母舰。于是,人们杜撰了一个蹩脚的名字——“通透甲板巡洋舰”。然而,当通透甲板巡洋舰“无敌号”的详情披露后,人们滑稽地发现这艘“巡洋舰”还有一个全长飞行甲板和一个岛式上层建筑。该舰装有4台燃气轮机,是西方国家最大的燃气轮机军舰,也是专门为搭载垂直短距起降飞机设计的第一艘军舰。“通透甲板巡洋舰”这个词在人们中间引起了极大的概念混淆,甚至出现了这样的笑话,有不少人把它叫作“看透巡洋舰”。该舰1977年5月下水,其线型说明,这是一艘地地道道的轻型航空母舰,排水量为16000吨。
  为了使皇家海军“无敌号”航空母舰飞行大队的攻击机和反潜飞机均衡搭配,在建造这艘航空母舰时就订购了海鹞式。1976年10月,它的姊妹舰“光辉号”开工建造。1978年底,该级第3艘航空母舰“不挠号”动工。(为了纪念英国最后一艘舰队航空母舰,该舰曾一度命名为“皇家方舟号”。)这次,英国人纠正了他们随意废除一个舰种的错误做法,又允许使用“航空母舰”这个禁语了。
  海鹞式飞机比陆基鹞式飞机更适于海军作战,但是仍旧没有解决垂直起飞时耗用大量燃油这个基本问题。当然,紧急情况下,无疑可以采取垂直起飞方式。为了能携带较多的武器,目前,海鹞式飞机采取短距滑跑起飞方式和垂直降落(这要消耗燃油)。恰在面对种种难题需要进行抉择的时候,有人提出了一项解决办法。
  海军军官多格·泰勒少校有一次观看了英国“皇家方舟号”的飞行表演。他发现,重载鬼怪式战斗机和海盗式攻击机弹射起飞时还没进入水平飞行就失去了高度。这样的骤降对飞行员自然很危险(如果弹射起飞失败,飞行员必须在大约2.5秒的时间内弹射跳伞)。泰勒很想弄清楚,能否在弹射器滑跑段的前端装一个向上翘起的斜板,用这种办法延长弹射飞机无控制飞行段的飞行距离。经过一年的广泛研究,泰勒提出了斜板滑台设计方案。他的基本想法是在滑跑甲板前端装一个不长的斜板,使用这种斜板滑台弹射飞机。一旦弹射起飞失败,在飞机坠毁之前,飞行员大约有12.5秒的时间可以弹射跳伞脱险 [ 校者注:这里所指的斜板滑跑起飞即为短距滑跑起飞。飞机起飞时,通过滑跑甲板和斜板构成的曲面,产生一个向上的动量,能使一架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在速度较低和升力不足的情况下起飞,这就相当于增加了滑跑时间和滑跑距离。据计算,飞机滑跑距离每增加1米,可以增加9公斤的载重量 ] 。应该说,斜板滑台是第一个安全弹射装置。
  专家们对这项研究成果感到很吃惊。虽然弹射斜板滑台对常规固定翼飞机使用价值不大,对鹞式飞机却很适用。鹞式飞机在尾喷管转动时,从短距滑跑起飞到向前飞行这段时间,发动机和机翼的升力都能有效利用。简单地说,只要使斜板滑台有6.5度的坡度,由于起飞推力相对减少和升力相对增加,可使海鹞式飞机增加680公斤起飞重量。换句话说,海鹞式飞机以前进行远程侦察飞行不得不减少有效载荷,而现在可以满载武器飞行了。
  英国“无畏号”航空母舰在飞行甲板左侧装了一个斜板滑台,另一个斜板滑台装在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斜板滑台将来应具有较大的坡度,试验表明,斜板的坡度越大,飞机的载重量也越大。但是,斜板的坡度由于起落架的应力有限而受限制 [ 校者注:斜板坡度一般限制在20度左右 ] 。在美国两栖攻击舰上,海军陆战队用陆基鹞式飞机实施近程支援。显然,两栖攻击舰经过改装,很适合使用鹞式飞机:用薄结构钢装一个斜板滑台,把电缆从鹞式飞机起飞的受热区移开。
  苏联海军经过长期扩充后决定建立自己的搭载岸基飞机的航空母舰兵力。1968年和1969年,“列宁格勒号”和“莫斯科号”直升机母舰编入现役。1971年,一艘更大的军舰动工建造。这是一艘直升机巡洋舰,于1976年下水,命名为“基辅号”,排水量4万吨,舰首装有舰对舰导弹发射架,有一个接近全长的斜角飞行甲板。“基辅号”于1976年出现时,曾一度在西方海军观察家中间引起很大混乱。(当时,飞行甲板上有4架铁匠式雅克-36垂直短距起降攻击机。)50多年来,苏联明显地忽视了航空母舰的建造,现在却突然参加了航空母舰竞赛。
  经过仔细分析,西方国家认为,“基辅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铁匠式飞机似乎不是该舰的作战飞机,搭载铁匠式是为了试验。第二,尾部升降机可勉强装进铁匠式飞机,这对设计基辅级母舰的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受到了很大限制。第二艘直升机母舰“明斯克号”已试航完毕,第三艘“共青团号”可望在1979年竣工。“基辅号”及其姊妹舰实际上是一种制海舰,把它们叫做反潜巡洋舰,或许更能恰到好处地反映这种舰的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3: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束语
安东尼·普雷斯顿 [英国]
[出自《航空母舰发展史》] 1979


   1978年12月一个晴朗的早晨,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最后一次缓缓驶回德文波特。这标志着皇家海军,或者说海军航空兵一个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要追溯到1912年,这期间有过2艘航空母舰曾用“皇家方舟号”这个名字命名。然而,当这艘5万吨的大舰由一座浮动城市变成一个废壳,准备驶往拆船厂进行解体的时候,一艘新的航空母舰“无敌号”已经准备进行首次海上试航了。
  难道皇家海军比美国海军更早地受到启示,大型航空母舰这个庞然大物由于太大、太复杂、造价太高,它们注定要消亡吗?许多人对此惑而不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想必会自有定论吧!不过,在目前,攻击航空母舰的威力令人生畏,在造价低且威力更大的手段出现之前,航空母舰还必须保留下来继续服役。超级航空母舰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战列舰所处的地位相似,不可能过早地将它们淘汰(当时,战列舰的“接替者”航空母舰就已经存在,只不过是处于初期阶段)。
  当前,导弹潜艇对攻击航空母舰的统治地位提出了挑战。导弹潜艇的拥护者们声称,导弹潜艇可以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导弹击沉航空母舰,而导弹潜艇本身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这种论断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何况反导弹武器已相继出现。或许,这种论调理该销声匿迹了吧。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要在大洋上击毁快速潜艇,必需依靠反潜飞机和反潜直升机,这种飞机则是从舰上的起降平台上起飞的。没有反潜飞机,任何水面舰艇都不能在大洋上发挥作用。在这种论断被证实之前,或者除非任何国家都不想从事海上运输(包括物资和人),否则,各种各样的水面舰艇都是需要的。
  现在有一派人主张解散航空母舰部队,把它们分成单个的作战单位。他们说,目前许多反潜护卫舰和驱逐舰上都载有1架(有时2架)反潜直升机,随着海鹞式飞机斜板滑台得到采用,将来每一艘驱逐舰都将载有1架或2架海鹞式飞机。这种说法听起来倒挺吸引人,但却不值一驳。当今设备先进、性能可靠的直升机,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很大,大型反潜舰艇上一般需搭载2架直升机,1架维护保养,1架执行任务。固定翼飞机的性能比直升机可靠,维护保养工作也是有增无减。当飞机停在几个平台上处于不同的准备状态时,指挥、控制和通讯方面的问题也很复杂。这不禁使人们联想起1917年海军航空兵时情景,那时,一些战列舰炮塔上携带1架飞机,用作军舰本身的防御和为火炮指示目标,但不能进行任何协同作战,飞机的效能很低。
  这场争论无情地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必须建造一种唯一能够适应直升机和垂直短距起降飞机操管要求的军舰,做到飞机的维护保养、燃油操管和人员使用一元化。直升机的使用要求,往往跟性能良好的大型驱逐舰的设计原则互相矛盾。直升机需要体积庞大的机库,机库会给军舰的操纵带来困难。由于飞机需要装燃油和携带弹药,这又给军舰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危险。
  未来的发展虽然难以预测,但可以肯定,某种类型的航空母舰将继续在下一个世纪服役。美国海军放弃了制海舰的建造计划,最近已把设计图纸转让给西班牙。如果西班牙目前的造舰计划不变,这艘制海舰将于80年代中期竣工,这也许是反映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军舰。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西班牙现在服役的小型航空母舰行将寿终正寝,其中有的可能会更新换代。意大利正在建造一艘搭载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直升机母舰。法国计划建造一艘核动力直升机母舰,也搭用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已有20年舰龄的“克莱蒙梭号”及其姊妹舰“福煦号”舰队航空母舰仍将继续服役,目前正在为它们建造新一代舰载机。
  科学技术曾经拯救了航空母舰,而且有可能使它们再次渡过难关。航空母舰毕竟是人们设计出来的作战灵活性最大的一种军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3: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最新的“布什”号代号CUN77,正在建造中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2:12 , Processed in 0.0353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