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殖民者闻“箭”丧胆火箭最早由中国发明,并由中国传入印度。有记载的印度火箭使用是公元1750~1799年。印度英雄海德尔·阿利和印度南部密苏尔部族首领迪普王成功地将火箭用于军事目的,非常有效地用于打击英国殖民军。迪普王有27支部队(称为库巡斯),每支部队都有一个被称为“助克斯”的火箭兵小队。在第二次密苏尔与英军的战争中,火箭发挥了重大作用,给英国殖民者沉重的打击。在1780年9月10日的帕利勒战斗中,海德尔·阿利和迪普王利用地理优势充分发挥火箭的远程打击能力。在战斗关键时刻密苏尔使用火箭引爆了英军的弹药库,引起大爆炸,将英国远征军拜利上校率领的英国先遣队消灭,并俘虏了包括拜利上校在内的3 820名英军及雇佣兵。在1792年的瑟林卡帕坦战斗中,印度军队对火箭的使用更加熟练。这次战斗中印军先发射了大量的火箭打击英国军队,随后发动36 000人进行攻击。这和拿破仑时代一样,先用火炮杀伤、打乱敌人队形,再进行近距离冲杀。尽管当时印度火箭按现代标准看非常原始粗糙,但是其大量使用产生的巨大爆炸、巨响和闪光使英军士兵晕头转向。在夜间,火箭的蓝色火焰照亮了夜空,由于印军的火箭可以在英军防线的前后方发起攻击,因此这是远程突击英军防守队形的有力武器。在夜间的火箭就如同今天的曳光弹,具有引导指示火力的作用,一枚燃烧的火箭通常将大量的火箭雨引向英军士兵,火箭经过之处往往会引发大火和一片伤亡。这一时期使用的火箭的顶端通常还绑有尖利的竹子,为了造成更大的伤亡和破坏,印军还有意将火箭贴着地面发射,给英军造成了更大的心理震撼。英国军队对这次战斗记忆深刻,今天仍有两枚印军在1792年战争中发射的火箭在英国伦敦的皇家炮兵博物馆展出。
“印度火箭”走进工业革命在1799年4月发生的第四次英殖民军与密苏尔战争期间的斯利兰卡帕坦纳战斗中,阿特·威利斯雷上校(惠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国军队在遭到迪普王军队的火箭和土枪攻击后仓惶逃离了战场。与当时用竹子或木材制造火箭不同的是,迪普王军队这次使用的火箭一般重2.2~5.5千克,用铁皮作外壳,这使火箭燃烧产生的气体压力可以更大,使火箭的推力和射程也就更大,可达到1.5~2.5千米。这时的火箭与现代火箭似乎更接近,填补了中国竹木制造的火箭与现代金属火箭之间的空白。
英国人对密苏尔人的这种铁壳火箭的印象非常深。在这次战争中英国军队缴获了700多枚这种火箭和900套火箭配件。正处在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从上到下对这种技术都十分崇拜,他们十分小心地将这些战利品作为样本运回了英国。英国一位名为威廉·康格里夫的枪械工程师彻底检查了这种火箭样本,并与其他英国工程师对这种火箭进行仿制。这些仿制的印度火箭在1806年英国海军进攻法国布伦港的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807年又用于围困哥本哈根的战役。火箭技术借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很快在西方传播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