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5298|回复: 8

[整理] [录入] 恩格斯著作选 - 巴克莱-德-托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31 13: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克莱-德-托利,米哈伊尔-俄国公爵和元帅;1758年生于利沃尼亚,1818年5月25日死于东普鲁士印斯特堡。1769年未满11岁时他就加入俄国军队,在入伍的29年中,他参加了对土耳其人,瑞典人,波兰人的各次战争,但在1798年以前他的军衔一直是不高的。在1806年的战局中他立了功。1809年他率领俄国先头部队以非凡的英勇保卫了普略西什-埃劳,在这座城市的街道,教堂和墓地进行了长期抵抗,从此他便有了军事上的声望。1808年他迫使瑞典人退到卡列里亚,1809年他当步兵上将,指挥12000名俄军携带火炮,弹药,粮食和辎重渡过了冰封的波的尼亚湾,从而在更大的规模上重复了查理-古斯达夫横渡封冻的小贝耳特海峡的著名进军。他占领了乌默欧,他的到来促进了酝酿中的反古斯达夫四世的政变,迫使瑞典人求和。1810年以后,他受命主管俄国陆军部。
1812年他担任第一西方面军团的司令。由他直接指挥的该军团的主力,根据夸大的官方报道似乎有55万人,可实际上只有104000人,而驻扎在波罗的海沿岸和普鲁特河之间的军队总数不超过20万人。因此,俄军的撤退在当时不是自由选择而是绝对必要的问题(拿破仑在圣海伦岛写的回忆录中错误地认为最初的撤退计划出自巴克莱-德-托利之手,其实这个计划是普鲁士将军富尔远在俄法决裂以前就制定的[72],而在宣战以后,贝尔纳多特在亚历山大面前重新坚决主张实行这个计划)。巴克莱-德-托利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不向荒谬的出战要求让步,不管这种要求来自俄军普通士兵还是大本营;他撤退得十分巧妙,不断地把他的一部分部队投入战斗,使巴格拉齐昂公爵有可能同他会合,并使契查哥夫海军上将易于进攻敌人的后方。当他在斯摩棱斯克所发生的情况那样被迫进行会战的时候,他就占领一个不使会战成为决战的阵地。当撤退到离莫斯科不远的地方,已经不能避免决战的时候,他就在格查茨克附近选择了一个坚固阵地,这个阵地从正面攻击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只有绕行很长一段路程才能包抄。当库图佐夫到来时,巴克莱-德-托利的部队已把军队部署好,由于俄军将领们的倾轧和俄军对于外国人指挥神圣战争的不满,最高指挥权转到库图佐夫的手里。库图佐夫故意使巴克莱-德-托利难堪,放弃了格查茨克阵地。这样,俄军不得不在博罗迪诺附近的不利阵地应战。在8月26日这次会战中,指挥右翼的巴克莱是唯一坚守阵地的将军,他坚守到27日,从而掩护了俄军的撤退,要不是他,俄军就会全军覆没。在从博罗迪诺向莫斯科方向撤退以后,正是巴克莱-德-托利再次警告不要进行任何保卫神圣首都的无益尝试。
1813年战局期间,巴克莱于4月4日攻占托恩要塞,在科尼斯瓦尔塔附近击溃洛里斯顿;5月8日包岑会战失败后,他掩护同盟国军撤退,取得格尔利茨会战的胜利。促使万当投降,并且在莱比锡会战立下战功。在1814年战局期间,他已不指挥独立的兵团,他的活动主要在行政和外交方面,而不在军事方面。他所直接控制的军队纪律严明,这使他在法国居民中博得了极好的声誉。在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回来以后,他从波兰来得太晚没有能够参加滑铁卢会战,但参加了第二次入侵法国。他在去卡尔斯巴德的航途中逝世。受人诽谤,郁郁不乐。他无疑是亚历山大的优秀将领,他朴实,顽强,果断而又明智。


俄版注释72:根据富尔的计划,拿破仑一旦入侵,俄国的武装力量应分为三个军团,其中第一军团应依靠1811-1812年在德里萨(立陶宛)特别构筑的营垒,顶住敌人的主力突击,而第二军团应在敌人的侧翼和后方机动。根据弗里德里希二世时代普鲁士陈腐的战略和策略的精神制定的这个计划分散了俄军的兵力,使他们必然被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各个击破。拿破仑的战略意图基本上建立在富尔计划的错误上。但是,俄国指挥部(其中包括巴克莱-德-托利)对于这个计划的错误是清楚的,它在支持富尔计划的亚历山大一世实际上不参与指挥作战以后,就及时定下决心放弃德里萨营垒并退向俄国内地以使俄国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汇合。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7-9-1 06:4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1 15: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由于俄军将领们的倾轧和俄军对于外国人指挥神圣战争的不满,最高指挥权转到库图佐夫的手里。

我看到的资料上是这样说的:说斯摩棱斯克战役后,沙皇对其军队后撤很不满,同时巴克莱与巴格拉季昂的矛盾才决定把指挥权给库图佐夫.看来俄军将领之间的确不和,可是最后却取得了胜利,俄国的运气倒是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1 20: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

原帖由 xixi 于 2007-8-31 15:48 发表
我看到的资料上是这样说的:说斯摩棱斯克战役后,沙皇对其军队后撤很不满,同时巴克莱与巴格拉季昂的矛盾才决定把指挥权给库图佐夫.看来俄军将领之间的确不和,可是最后却取得了胜利,俄国的运气倒是不错.

前半部分说的都对,最后的结论却显得有些草率。将领不和是人事上的问题,原因有各方面,但总体策略上是连续的,这才是巴尔克莱努力的成效所在,他真正的功绩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1 21: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usterlitz 于 2007-8-31 20:46 发表
很好的资料


前半部分说的都对,最后的结论却显得有些草率。将领不和是人事上的问题,原因有各方面,但总体策略上是连续的,这才是巴尔克莱努力的成效所在,他真正的功绩所在。


最后的结论指的是什么?是"运气"吗?如果是,那我是随便说的,不是结论,是不太严肃,不好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 06: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usterlitz 于 2007-8-31 20:46 发表
很好的资料


前半部分说的都对,最后的结论却显得有些草率。将领不和是人事上的问题,原因有各方面,但总体策略上是连续的,这才是巴尔克莱努力的成效所在,他真正的功绩所在。


我记得法军占领莫斯科直到撤离莫斯科这段时间,俄军的兵力不断增强,请问这些增援是原本就驻扎在俄罗斯各地的零散部队拼凑起来的,还是以新招来的兵为主?另请问在法军离开莫斯科后,库图佐夫的总兵力有多少?(包括米罗拉多维奇这些人的部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 09: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7-9-1 06:29 发表
我记得法军占领莫斯科直到撤离莫斯科这段时间,俄军的兵力不断增强,请问这些增援是原本就驻扎在俄罗斯各地的零散部队拼凑起来的,还是以新招来的兵为主?


应该是新招来为主。俄国的大多数男子一生都有25年的兵役要服,和平时期的征兵比例可以是1/250,战争状态时则能达到1/20,而且1811年的改革引入了法军的后备军做法(depot),保证一开战就能调用大量新兵力量。
这些部队是不是原本就驻扎在俄国各地(也就是说,他们是不是训练有素的正规部队),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一下1805年的军区设置,在当时的14个军区中,只有奥伦堡和西伯利亚两个军区可算远离西部边境。之后的两次改革从编制和管理上取消了军区设置,但驻防情况却大同小异。1812年初,沙皇曾经提醒巴尔克莱,说他手上除了西部3个军团以外已经无兵可用,说明俄军已经集中了所有力量,即使在各地有零散部队,也和新招来的兵没什么差别,看你怎么定义了。

[ 本帖最后由 austerlitz 于 2007-9-1 09: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 09: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7-9-1 06:29 发表
另请问在法军离开莫斯科后,库图佐夫的总兵力有多少?(包括米罗拉多维奇这些人的部队)


撤退的第一战是10月18日的塔卢蒂诺,当时库图佐夫有97000人。米罗拉多维奇的部队直到维亚济马才经历第一次会战,当时有26000人,两者加起来123000人。《从土伦到滑铁卢》中说俄军在追击伊始有12万人。这个数字不包括游击队,但包括民兵和哥萨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 12: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usterlitz 于 2007-9-1 09:39 发表


撤退的第一战是10月18日的塔卢蒂诺,当时库图佐夫有97000人。米罗拉多维奇的部队直到维亚济马才经历第一次会战,当时有26000人,两者加起来123000人。《从土伦到滑铁卢》中说俄军在追击伊始有12万人。这个数 ...


多谢。
波若季诺之后法军也是无生力军可用,否则立即实行追击,可以打击下库图佐夫残兵。波若季诺一战周年马上要到了,我有个想法是仔细研究下此战法军有没有可能在留有一定预备队尤其是骑兵预备队的情况下击败俄军。好久不看资料,细节性东西怕是忘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 17: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7-9-1 12:10 发表
波若季诺之后法军也是无生力军可用,否则立即实行追击,可以打击下库图佐夫残兵。波若季诺一战周年马上要到了,我有个想法是仔细研究下此战法军有没有可能在留有一定预备队尤其是骑兵预备队的情况下击败俄军。


十分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4 09:05 , Processed in 0.0241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