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4743|回复: 0

[转贴] 池田大作论拿破仑:鲍罗金诺之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7-22 17: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鲍罗金诺之战

    从远征俄国遭到失败时起,在那被尊为英雄,并得到无限荣光的拿破仑的神话中,

便出现了阴影。他从此时开始,逐渐失去昔日那种清新娇艳的光辉。拿破仑受挫的重要

原因之一,我以为至少可以说:是由于他判断能力和当机立断能力已经衰退之故。

    在远征俄国过程中,打得最激烈的是“鲍罗金诺战役”。

    俄军和拿破仑军都宣称“我军取得胜利”。实际上那是一场似乎打得难分胜负的激

烈战斗。

    后来,拿破仑自己也说那是他“一生中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战斗”。这场大战是一

八一二年九月七日,在莫斯科西部一百二十四公里处的鲍罗金诺村展开的。当时,双方

的兵力,据传拿破仑军出动了十三万五千人,俄军出动十二万人。牺牲人数,一种说法

是拿破仑军三万人,俄军三万五千人,另一种说法是双方各损失五万人以上。从如此巨

大的死伤人数也可想象到当时战斗之激烈程度。

    这场战斗之后,库图索夫将军率领的俄军撤退了。并且为取得最后胜利,库图索夫

将军采取了把莫斯科也让出来的出人意外的大胆战略行动。欲一鼓作气打夸俄军的拿破

仑,却没有料到这一招。

    拿破仑军在俄军撤退的第二天,开进莫斯科。然而绝大部分居民已随俄军一起撤离,

等待拿破仑的是死一般的寂静。

    而且,当天发生大火,莫斯科变成一片焦土。这一出其不意的事件,使拿破仑的机

动战术无处可施。这是拿破仑认识上的错误,他迷信于自己的战术,未能冷静地看清事

态变化。此后的一个多月,拿破仑军无事可干,只好呆在莫斯科。

    当时,拿破仑本应采取立即使和平谈判达成协议等应急对策。可是就在谈判旷日持

久,拿破仑无计可施的时候,迎来了“严冬将军”。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并非单单是战况所致。拿破仑自身正在失去迅速应付新情况的灵活性和能力。将

士们也对已非昔日的拿破仑形象不那么信任了。

    我从拿破仑的上述形象想到一个问题,即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条件是绝不能躺

在已取得的功名上,失去及时而准确的判断能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十月十三日,初雪已降,和谈无进展。

    但是“冬将军”来临,则必败无疑。面对冬天,在不断袭来的饥饿与寒冷面前,大

名鼎鼎的拿破仑也无能为力,只有从莫斯科退却。撤退的拿破仑军一路上遭到库图索夫

将军率领的俄军的追击,受到俄国农民游击队的进攻,加上饥饿与寒冷,遭到毁灭性的

失败,据说返回巴黎的士兵只有二至三万人。

    拿破仑作为领导者,长期舒舒服服地坐在皇帝宝座上,不知不觉变得保守起来,不

能根据时间变化作出正确判断,在他的指挥下把大量士兵置于死地。这一教训是值得我

们记取的。

    所谓战斗,并不光是一味向前冲杀就成的。有时也须向后退一步。应当认识到,虽

然后退一步,但接着便能全力以赴地去进攻的重要性。

    在佛法中,把这一公式称作“前三后一”,我想这个公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适用

的。最后的最后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半路上无论取得多少胜利,如果它不能与最后胜

利相连接,便毫无意义。尤其作为下一代的领导者们,在生活和社会的道路上,应当很

好地分辨“前三后一”的时机变化。



骄傲和大意造成判断错误

    我透过鲍罗金诺战役还有一点感受。即两军指挥官的临战姿态决定了胜负。法军侵

入俄国之初,俄军接二连三地败退。拿破仑大军逼近莫斯科时,库图索夫迫于众望,接

受了由皇帝签署的总司令的任命。他当时已六十七岁高龄。他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而

且又有教养,是智慧和耐力兼备的名将。由于盼望已久的库图索夫就任总司令官,部队

士气骤然高涨起来。

    另一方面,拿破仑听到库图索夫就任总司令官也为之高兴。因为他曾在奥斯帖列兹

的战斗中亲自出马,战胜了对方。

    他瞧不起库图索夫,认为库图索夫作为将军在指挥上是“无能”的。在此反映出拿

破仑的“高傲”和“轻敌”。

    一方面是拿破仑心中滋长起来“骄傲”和“轻敌”,另一方面则是满怀“保卫祖国”

的强烈愿望的库图索夫。在这两者的一念之差当中,已经看到胜败的归属了。而且和长

期远征,苦于炎暑、疲惫和疾病的拿破仑相比,库图索夫的兵力即使少掉一半,其士气

也远远胜过对方。

    关于鲍罗金诺战役的情况,托尔斯泰的名作《战争与和平》中描写得很详尽。库图

索夫总是相信“时间”是自己的伙伴。在这次战役中,他也选择了等待敌人自我消耗的

战术。

    他以“忍耐”等待“时间”,创造“机会”。他充分发挥出忍耐的力量,终于击破

强大兵力的壁垒,取得了胜利。

    面对这一战术,拿破仑本该提早完成和平谈判,趁冬季来临前率军撤退。但是如前

所述,他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表现出过去那种敏于判断和迅速行动的能力。他骄傲自满,

完全忘记了该撤退时就撤这一“时间”和“忍耐”的重要性。

    拿破仑远征俄国遭到惨败。其原因除指挥官的表现之外,还可以举出其他许多问题。

我想举出其中法兰西军队不明确战争目的这一点谈谈。据说当时法国出现经济危机,人

民对独裁不满,问题重重,国内政界陷入不安之中,在这个背景下,拿破仑为转移国民

的不满而向国外发动战争,而且当时法国驻俄大使曾向拿破仑提出下述报告:

    “陛下,我们进行战争的目的不明确。法国人民能否把此次远征俄国,作为国民战

争而真心给予支持呢?”(《拿破仑》,加濑俊一著,文艺春秋版)

    相反,俄军立于保卫祖国的正义立场,因为目的明确,士气也旺盛。然而拿破仑始

终缺乏采纳忠言的灵活态度,屈于顽固的头脑。可以说,他由于顽冥不化而进攻取胜,

也由于顽冥不化而遭到失败。

    另外,法国军队中相当大一部分是由外国人组成,并且实行不平等待遇。这也是造

成士气低落的一个原因。

    后来,拿破仑就远征中的牺牲者问题进行辩解时说,法国人战死者比起外国人要少。

由此可知在所谓“大陆军”的名义下,大批外国士兵死去。这些士兵实在可怜。

    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他没有作战所必须的完备的“地图”。

    准确无误的地理知识是战争所不可缺少的。而且在俄国的战斗多数是平原作战,他

拿手的集中兵力,突破中间的战术已无法适用,可是他却依靠绘制得很粗糙的地图进行

指挥,因而出现错误。地图本来就不精确,又加上放大使用,于是在感官上产生了巨大

的距离误差,给作战和布阵带来困难。准备地图可能不是拿破仑的任务,但是作为最高

负责人,把这件作战的最基本工具看得太简单了,可以说失败从这里就已经开始了。

    拿破仑原是一个很精细、严谨的人,在其卓有成效的行动能力背后,从不忽略充分

的调查和准备工作。然而也许由于高傲和惰性造成,他已逐渐不那么重视周密的计算。

而且他认为莫斯科是俄国的中心,只要攻打莫斯科,就能抓住整个俄国的命根子。由于

国度不同,地形差别,造成他在判断上出现根本性错误。拥有广阔腹地的俄国,和法国

是不同的。

    而且他又未能对莫斯科发生火灾原因做出迅速判断和及时采取措施。有时,他甚至

还顽固坚持自己的看法,即强调火灾不是法国军队造成的。这也是在莫斯科的和谈拖而

不决的原因。或许士兵体力衰竭也起了作用。可以说各次战斗均连锁式地出现“麻痹”、

“骄傲”和“兵力分散”,沿着失败的坡路滚落下去。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文艺评论

家柏林斯基,关于拿破仑侵略俄国问题说过这样的话:

    “一八一二年震撼了整个俄国,它唤醒了沉睡的人民,使他们发挥出不曾有的新的

力量,激起了人民的觉悟和民族的自豪感。”

    也就是说,拿破仑进行侵略这一灾难,没有仅仅停留于灾难这一点,相反它成为唤

起民众潜在力量的一个机会。

    可以说,“苦难能成为使沉睡的力量、新生力量觉醒,并发挥作用的机会。”是一

条真理。它在古今以及东西方历史上事例很多,而且也适用于现代社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4 08:16 , Processed in 0.0323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