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4273|回复: 5

[其他] 作家、评论家批评“文学娱乐化”倾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7 22: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家、评论家批评“文学娱乐化”倾向

2008-4-16 来源:新民晚报
    李清照被说成是酒鬼、余秋雨被评论为“80年代以来最差的作家”、作家被当作明星来对待……近几天在广州举行的“华语文学周”诸多论坛上,不少作家都提到的一个词,便是“文学娱乐化”。
   
    娱乐年代文学受影响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谢有顺在描述当下文学界某些现状时说,所有东西都可以被消解、改造,具有破坏性的往往能获得很多掌声,夸张的言论受到媒体喜欢,有时为了达到关注度,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我们是否要用这种方式获得渺小的名声?”他举例说,有人将余秋雨评论成“80年代以来最差的作家”,这显然是在恶搞。文学评论或者对名人的评判该以什么样的话语方式来进行,也是需要作家和媒体正视的问题。
   
    作家李辉同意谢有顺的观点,他同样用到了“娱乐化”这个词:“李清照被说成是酒鬼,学术也可以在电视上以娱乐的方式来讲——这些都正在消解我们的传统,消解文化的力量,对文学的尊重正在受到挑战。”他说,现在有很多人写作和阅读都仅仅是为了满足一种娱乐心态,只强调轻松,追求片刻的快感,不需要有心灵的感悟和审美上的追求。愿意思考的人越来越少,无论是写作者还是读者都受到这种潮流的影响,消费市场正左右着作品的发行。
   
    媒体应承担引导责任
   
    有作家指出,如今文坛与娱乐圈有点接近,作家中也开始出现了很多假的、负面的新闻,比如贾平凹就曾经被“嫖娼”的假新闻所困扰,“作家又不是陈冠希!”也有作家笑说,现在一些媒体采访作家,用的完全是香港娱乐记者采访明星的方式。格非甚至称自己是“媒体的受害者”。

    李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文学的尊重,媒体其实是可以起到作用的。比如,电视节目中可以多一些“读书时间”这样侧重文化的栏目。但现在许多电视节目只知道吸引眼球,观众不需要做任何文化准备就可以接受,从而制造出一些学术明星、随意写作的作家,既得到了市场的利益,又吸引更多人朝这个方向去,长此以往,传统中那些很精美的东西就没人肯定了。
   
    对文学应有敬畏之心
   
    一些作家、评论家指出,从纸质文学到新媒体的加入,文学载体的变化也正影响着文学。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娱乐时代,追求沉淀,让自己沉下心来,是对作家的基本要求。
   
    李辉说,过去作家写东西时,对文化怀有敬畏之心,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而现在,有博客、网上论坛,人人都可以成为写作者,这的确是件好事情,博客就跟过去的出版业一样,能把作者和读者联系起来,能丰富和提高作家的感受力和反应力,对写作者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但这只是个手段,看你怎么用。“博客以及报纸上一些三言两语的专栏,都可以算是文学创作,静下心来很重要,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散文不仅需要诗意还需要历史的重量。”他说,要保持文化传统,语言的运用、美感的培养、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都应当成为对写作者的要求。
   
    也有人的心态比较平静,余光中就用百家争鸣来形容现在的散文创作,“有些时尚的、流行的东西,当时可能畅销,未必可以传后。好的不好的,都有发展的空间,哪些真的能传后,那就让时间来决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22: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娱乐化的“说史”风尚
2007年1月9日 来源:中华读书报

用“说史”来称谓阎崇年、易中天等先生的历史类学术讲演,似乎有将他们与连阔如、单田芳、刘兰芳等先生的“评书”类比之嫌。当然,区别也很明显,比如前者说的基本属于历史,后者说的则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岳飞传》、《七侠五义》之类的文学作品。又比如后者基本是演说前人的本子,前者则是创造,蜂拥出版的作品都属于自己的著作权。但是,如果仅从这些就判定学术家独树一帜,仪态高远,则有些独断。事实上,这些学术家对历史的学术讲演,借用了评书家的文学手段,已经从“正史”的规整演绎转变成评书化的“说史”阶段,再称其为“正说”历史未免有拔高之嫌。
评书家的盛时在上一世纪的80年代。时代的变迁与文学饥渴,无疑是其兴盛的重要前提。评书家演说虚构本事的文学手段,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他们重新复活了古代文学中最具戏剧化和民间特色的作品。另一方面,评书家以完全通俗的语言,在假扮故事中人、模拟故事中,为听众表演出了热闹的江湖场景。其三,则是文学演义与传说野史结合一体,原本的小说本来虚构,再加上些胡扯也算不了什么。
20年后的今天,演讲历史的学术家隆重登场。只是所依赖的媒介由评书家的广播变成了电视,而且是覆盖率无出其右的央视;而演讲的内容,尽管不是纯粹的虚构文学、剑侠飞仙,却是比剑侠飞仙更有气象、更具震撼力的乱世枭雄、帝王将相。在电视台固定的45分钟,演讲者将这一时段拿捏得像一节电视连续剧,该有的起点高潮起承转合,都丝丝入扣。这既是演讲者的电视戏剧化表演,也依赖演讲者所选择的“悬疑”情节和“解密”焦点。比如《正说清朝十二帝》,比如《品三国》,每一节演讲都选定一个或多个疑案——听学术家们的演讲,仿佛是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正史”的演绎,于是有了足够的戏剧成分。
不得不指出的是,电视演讲的学术家,对“正史”的解析,并不囿于正史上那些资料。事实上,他们演讲的焦点,犹如吸盘,来自正史、野史与民间传说的各种资料都被吸引过来。尽管结论也许正确,人们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得以廓清,而其演说中对各种史料拼贴、佐证和辩驳,让你相信光怪陆离的文学叙事在这里获得了表演的舞台,就像我们在阅读上一世纪80年代一些先锋文学家的小说阅读等于是在完成对无限可能的发现。当然,不像学术家心心念之于正确的结论,先锋小说更关心过程而已.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年代,重新认识历史无疑是一种进步,也是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生活的重要基础。但是,成为风尚、尤其是突出快感过程的“说史”,究竟是借助文学历史娱乐化,还是真的在廓清历史?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这样的“说史”,又能告诉你怎样的历史
将“古为今用”确定为选题原则,在严谨的研究者或靠想象力吃饭的文学家那里,是通常的事情。当然,比起那些纯粹娱乐化的“戏说”,“古为今用”正经八百是一大进步。但是,"古为今用"的主旨在今日的“说史”风尚中英姿挺拔,则让人担忧。《品三国》结合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在滔滔不绝的讲述中,突出的是历史人物所作所为的现实伦理和功利性选择。电视剧《红顶商人胡雪岩》,用剧本初创者二月河的话来说,极力突出这位“人杰”的“诚义智勇”,从而给当代的商人树立一部教科书。但这样的立意,似乎总是事与愿违。《红顶商人胡雪岩》让当代商人乃至寻常百姓关注的还是其“成功”——那种智慧百端的官商勾结!其他的如《乔家大院》,如电影《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等,总是将现代人功利性的欲望或者逗笑娱乐的消遣情调,充塞进本来的历史。“说史”风尚下展现的这些历史,在“古其实,如《历史学家》、《达芬奇密码》这些真正使用文学手法去探索历史线索的作品,无论对我们的历史类学术演讲或者历史文学创作,都有很好的启示。我们的作品,总是花费大量笔墨或口舌去介绍遥远年代的风貌习俗,表面看似乎在煞费苦心地“再造历史场景”。但是,一到主旨的披露和情感的展示,现代人那张充满欲望的脸就闪了出来。它们来的倒是干脆,直接从现代人那里切入,从现代人发现的史料那里开始历史的探索之旅:由史料做指引,一连串的史料呈现出历史迷雾之下的另一条线索。由此,我们看到了历史中一直流淌的另一条河流,而且是不为人知的触目惊心的河流。区别于我们假模假式的“历史场景”再造,它们并不营造古代的氛围,而是“逆向”开始、由古追今,点点追踪,逐步解密,把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与此相比,我们流行的“说史”潮,则早已让娱乐与功利带走了清净的心境。为今用”主题下,在对文学化手段的借用下,被描摹得太过相似!
其实,如《历史学家》、《达芬奇密码》这些真正使用文学手法去探索历史线索的作品,无论对我们的历史类学术演讲或者历史文学创作,都有很好的启示。我们的作品,总是花费大量笔墨或口舌去介绍遥远年代的风貌习俗,表面看似乎在煞费苦心地“再造历史场景”。但是,一到主旨的披露和情感的展示,现代人那张充满欲望的脸就闪了出来。它们来的倒是干脆,直接从现代人那里切入,从现代人发现的史料那里开始历史的探索之旅:由史料做指引,一连串的史料呈现出历史迷雾之下的另一条线索。由此,我们看到了历史中一直流淌的另一条河流,而且是不为人知的触目惊心的河流。区别于我们假模假式的“历史场景”再造,它们并不营造古代的氛围,而是“逆向”开始、由古追今,点点追踪,逐步解密,把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与此相比,我们流行的“说史”潮,则早已让娱乐与功利带走了清净的心境。

[ 本帖最后由 S.Swan 于 2008-7-17 22: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23: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对文化名人的批评化可能看成是对权威的挑战吧。只是有时太过了已经让人找不到北了。把文学娱乐化可能的是商业方面和大众通俗娱乐化的需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9 12: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娱乐性肯定是今后文学的发展方向,但是鄙人仍旧希冀纯文学或严谨的文学更多些,只有这才是大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9 13: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经济的必然,使得文学都商业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2 14: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學不可能被商業化,應為金錢沒這能力,建議看一下聶達魯的詩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1 20:26 , Processed in 0.0262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