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3732|回复: 4

[讨论] 滑铁卢战役细节评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8 18: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拿破仑事先没侦察好战场
在6月17日夜晚,拿破仑在大雨下的佳盟庄过夜,夜里没有派一兵一卒出阵地侦察,因为英军除了几处要塞外,大部分都在山坡后的军营内歇息,拿破仑完全有理由派一支骑兵中队分散成小股对正面地形作一详细的侦察,也不至于次日一开战就被霍古蒙特的守军弄的手忙脚乱。

2 11点发炮时拿破仑观察判断不明确
11点法军在全面轰击英军主阵地,拿破仑从望远镜看到对面山上没几个英军难道不会怀疑事先估计比法军人数多的英军都藏哪儿去了?那样不如把火炮全部调去轰击固定要塞拉海圣庄园。反正英军都藏在山后不敢出来。

3 威灵顿对战役的重视和拿破仑的懒散
双方交战期间,威灵顿始终站在第一线几个重要位置上指挥,观察全局,由于他看到的是第一时间战况,这使他对战场的进程了如指掌。而拿破仑开战后很早就回佳盟庄桌前了,听到的报告都是元帅们带回来的,他无法准确地预测战况,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他得到的情报也许过时了。如果他亲眼望到戴尔隆军在山顶被英国骑兵杀的溃散,也许就能抢在敌骑兵杀入炮兵阵地前就派骑兵截住了,他听的是手下的报告,所以行动总比对手慢一拍,战役中,拿破仑并不是了解战况的人,真正亲临战场,才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事。

4 拿破仑犯的低级错误
战争中双方统帅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有些可以原谅,而胜利往往属于犯错较少的一方,威灵顿除了对拉海圣守军的支援力度不够外,几乎没犯过大错。而拿破仑从一开始就没阻止雷耶军对霍古蒙特的持续攻击,没有阻止内伊从第2次开始连续对山后英军的骑兵冲锋,甚至在确定普军前卫到达普兰西若后没有考虑及时撤退,却冒着腹背受敌的危险作出了更冒险的行动。
其实,即使最后近卫军冲破了威灵顿的防线,拿破仑还是一样要输,因为后面有普军至少2个军生力军对普兰西若绝对性的兵力优势,搞不好普兰西若失守后连佳盟庄也被普军冲过来一股端了,法军大部分都在前方和英军作战,佳盟庄的那点人,挡不住的。

5 热那尔比格鲁希聪明
在两部描写滑铁卢战役的电影里,都出现了这个镜头,在格鲁希追击普军路程中,远远传来炮声,这时热那尔要求前往滑铁卢战场,被格鲁希拒绝,格鲁希说:“陛下要我追击普鲁士人,我就要坚决执行陛下交给我的任务,因为皇帝的判断一直是对的,所以发生了什么事也不能干扰我。”热那尔苦笑说:“那你怎么知道普军在什么地方,他们现在在我们前面?还是后面?我们现在清楚地听到了那个方向的炮声,我们应该去支援。”
可以设想,如果负责追击的是热那尔,1815年的历史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6 洛博其实很英勇
滑铁卢战役对洛博所部第6军的表现没有很详尽的介绍,大部分只提到“拿破仑让近卫军去支援洛博,夺回了普兰西若村”但个人认为第6军是表现最好的军队了,在事先抽走一个师的情况下,7000人面对比洛不断投入的生力军2万人从下午两点半一直坚持到五点半抵抗了足足有三个小时才要求增援,其艰巨是难以想像的。

7 拿破仑竟然贪生怕死
明知道这时最后关头决胜负的那一刻,他竟然没有亲率近卫军突击,不仅如此,他连老近卫军也没全派上去,难道他根本不想赢?难道还想给自己留退路?仗打到这个份上除了亲自领队决死突击外,就学项羽自刃算了,拿破仑最后的形象也不失光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8 18: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1.夜间侦察视野有限,作详细侦察困难,再有英军的部署和工事构筑在夜里会有变化。拿破仑其实也作了侦察,但主要是确定英军主力未撤退。到了白天,即刻派了工兵专家亚克索侦察前沿。
2.拉海圣正前有片树丛。早晨炮兵的位置不便直瞄射击。对藏在坡后敌军射击是效果不佳,但也就是主要起一下震慑作用了。
3.威灵顿基本是满场飞,而且差不多是哪里要紧就会到。这点拿破仑确实相形见绌。但拿破仑自12日从巴黎出发,几乎就是马不停蹄,一直赶路,行军,战斗,比威灵顿疲惫,这点威灵顿占了些便宜。而且拿破仑的体质虽尚可,无法和“体貌如同古罗马战士”的威灵顿比。所以应不是拿破仑懒散。
4.没阻止雷耶的持续攻击和内伊的骑兵攻击是有错误。猜测是因为这两个攻击已经进行了,有将错就错比半途而废好的想法。
不过撤退不是好选择,法军当时的战略环境小败撤退和大败分别不大,这次战役只有胜战争才有希望赢。
5.热拉尔很有才能,但“向炮声前进”在前二年也是有惨痛教训的,索汉的第3军在卡兹巴赫战役就是在敌情不明,部队眼看有没仗打可能情况下向炮声前进(热拉尔军,和塞巴斯蒂亚尼骑兵军所在的主战场)。结果是主战场已败,第3军也被败兵冲乱,多搭上1万人的损失。作为总指挥官,决策是不容易的。尤其当时距战场比当初索汉离卡兹巴赫还远。
6.第6军确实打得很好。两点半普军尚未展开,到4点半兵力占优开始全面进攻。曾一度被洛博一步步逼回去,待更多普军部队到达才占上风。
7.留2个营坐镇后方,3个营预备二梯队,已经是很不保守了。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8-11-28 18: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8 20: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条乃匹夫之勇,不提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1-28 2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不说,就说最后一条

任何伟大的统帅都要时刻确保退却线,否则就没资格做伟大的统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8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要好得指挥着 拿破伦是个好的指挥着
可惜最终他选择的助手却使他失败 用人不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9-8 16:44 , Processed in 0.1013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