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6025|回复: 8

[其他] (电影中的历史)马丁诺的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2 23: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与拿破仑》的触动
  
   ---所看到得情节

  皇帝在1814年失败了,被放逐到了厄尔巴岛上。

  皇帝被放逐到一个如此暧昧的岛上,无论对于路易十八,英国王室都不是一个令人振奋结果。狮子被一群岛上的松鼠们包围着,他们似乎看到了经济的腾飞和政治的强势。可对于皇帝,一只撕裂过不列颠同类,俄罗斯棕熊,奥地利秃鹫的狮子,根本不会关心这些松鼠的愿望与理想,他很孤单,他思念他的家,以及自己曾经自由奔驰的战场.

  故事就开始于这样一个年代,主角是一位小学教师。他善于思考,追求自由。厄尔巴岛上有很多人曾经追随了拿破仑,也在他辉煌的战役中光荣的死去。可死亡对于生者永远都不是什么快慰的事,岛上的居民们在这一片满载憧憬的欢歌中似乎忘却了战场上的孤魂。可历史上与现实中总是会有这样无法忘却的往事.马丁诺的老师是一位很有文化底蕴的人,他是这块土地上许多年轻人的老师,对于皇帝登录厄尔巴岛,他保持着低调,压制着自己的愤怒。辉煌的马仑戈战役在史册上没有记录伤亡者的姓名与经历,死去的人们除了组成伤亡数字外,似乎在人们心中没有再留下一丝一毫的回忆.

  马丁诺是个理想主义者,年轻,好冲动,相貌英俊。他与不再年轻却貌美如花的男爵夫人堕入爱河,可这样的恋情除了被指责外不可能得到世间的承认,爱情有时并不是永恒的东西,在现实的催促下她很可能瞬间消亡。

  马丁诺与男爵夫人分开了,两个人对彼此都有着眷恋。

  主角因为在课堂上荒唐可笑但却勇敢无畏的教学而被开除,他失业了。面对这样处境他表现的很茫然。但在雄狮低调的登陆厄尔巴时,一切都改变了.

  历史停留在这里,他接受了皇帝的聘请,成为皇帝身边的书记员.这样的职位对于每一位对这段历史充满兴趣的人都充满着诱惑,他记载的不是娱乐新闻的头条,那是历史.

  马丁诺冲动的头脑让一切变的戏剧化开始让一切充满悲情。他决定冒死射杀皇帝。他意志坚决的与他的老师谈到他的计划,希望得到支持与鼓励,可这位60岁的老人却完全否定了他的想法.

  马丁诺在家里准备了手枪,在一次在外勘测的时候,皇帝面向科西嘉岛,充满了对家乡的怀念,他下定决心想去射杀这位忧伤的中年人,可手枪不知道遗忘在哪个角落。这是他第二次试图射杀皇帝,又失败了.

  一天夜里他在皇帝寓所中的走廊里看到一个黑影,马上他通告了马木鲁克保镖。他们很轻松的擒拿住了这位黑衣人,他手上拿着步枪,令马丁诺吃惊的是,这位刺客居然是他的老师.

  皇帝的思想,表现出了一种矛盾,他否定自己曾今的言论,曾经的想法又否定他现实中的行为.马丁诺一方面鄙视这种变态的心理,另一方面对这种自由的产物,专权的魔王畏惧.而在他与皇帝的交流中,下意识的他希望皇帝能够对于自己的过去忏悔,对于战争有更人性化的理解.

  对于老师的判决将对他幼稚的念想做最终的裁决.可皇帝欺骗了他,也欺骗了他的情人,更欺骗了厄尔巴岛的人民,欧洲的个个君主.

  他始终做着这样一个梦,在那件灰色的军大衣后,扣动手枪的扳机.

  他将刀插进皇帝的被褥,里面空空如也,男爵夫人一方面觉得得到了皇帝的爱情,一方面知道皇帝只对他自己痴迷。厄尔巴岛的人民不知所措,因为皇帝在1815320日进占巴黎.
  ----所感受的历史

  我是个崇敬皇帝的人,希望能从各种渠道获得那段历史的知识。电影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拿破仑在奥斯特历次》、《滑铁卢战役》都主要来表现皇帝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在现代所表现拿破仑战争残酷性非人道性的电影少之又少。拿破仑时代的战争是冷热兵器的杂交体,前装步枪,手枪,火炮,长枪刺刀,马刀,佩剑,被各国军队所装备。杀伤率与军队规模虽然和二战没办法相比,可从人口学术以及政治条件方面讨论,每个国家都派上了自己所能动员的一切。可每次大战都有有其悲剧性的方面,简单的举例,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联军方面阵亡数为15000人以上,而在本剧中主角老师的儿子所参见的马仑戈战役中,除了死后留名的德赛外,法国方面伤亡数为6000人。仍然记得电影滑铁卢战役中庞森比阵亡的那一幕,实在是让人感到悲伤,一个把思念寄托在父亲和儿子的人却那样孤单的死在了滑铁卢战场的泥泞里,虽然联军方面最后取得了胜利,可有多少个命运近于庞森比的普通士兵与军官呢,不会有人确切的知道他们的故事与最后的遗言.滑铁卢战场上的红色枪骑兵是威武雄壮的,可他们夺走了多少英格兰的骑士的生命.

  战场上的死亡并没有无辜者,因为他们都拿起了枪剑,既然选择了战争但必须面对死亡。在克劳塞维茨的回忆录里可以看到他最早对于战争的描述,他当时是掌旗的军官候补,当时的他就是一个孩子,可当他面对森林里的法兰西散兵时他的想法是什么呢,书中多提到了他对这种战术的赞许,可如果被射杀的是他,后来哪还有那么长篇累牍的战略战术学说和战争策略方面的泰斗?

  我曾经在想,对于一个第一次上战场,充满紧张的新兵看到龙骑兵成队出线时的想法。在滑铁卢战役的描述中,当听到龙骑兵轰鸣的马蹄声时,虽然彼此看不到,可英国方面的步兵都几乎僵住了。法兰西一方的骑兵们在高地下,同样看不到什么,可他们心中知道那上面将看到什么,可又难以承认自己将面对事物,英国的步兵方阵是出了名的,按英国人自己的解释,就是一团团的刺刀”.

  这由此也引出了战争的人性化问题,仍然谈马丁诺老师的儿子所参见的马仑戈战役,这场战役所陨落的将星德赛是中枪而亡,不过子弹是从他的后背进入的。很明显德赛很可能就是被自己人射杀的。当时法军所装备的滑膛枪精度很差,自然得出推论就是被误杀。当代反战所谈多是说现代兵器的杀伤性与不人道,而对历史的反战多说的是兵器射杀效果多么残忍。而此时必须面对就是在科技并不完善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杀伤带来的后果,德赛是为出名而且得志的将军,可有多少人被自己人的子弹穿透胸膛呢。拿破仑时代的火炮杀伤性和现代火炮没办法做比较,当时的火炮主要靠正面直射取得对敌军的杀伤。仍然记得在高中时在书店所看到的一副图片,上面有一副被炮弹穿透的胸甲,这种杀伤是可怕的,透过图片我似乎感受到了当时战场那股气势,双方都希望能在炮火上压倒对方.

  《滑铁卢战役》中也有一定得反战色彩,一名英国步兵在龙骑兵正面冲上高地时从方阵冲出来,质问所有人为什么到这里来打仗,而他们彼此都不认识。由此我想到了普鲁塔克所写的历史中罗马战争时期双方作战的士兵有的彼此认识,有的甚至是亲兄弟或是父子...上阵父子兵,可谁成想事这种结果?

  战争并不能由一个人发起,一般的决定于一个民族或政治体的利益或是政治家的野心,而这些被征招来或是为了民族或是为了民族或是为了野心或是为了像皇帝这样的人赴汤蹈火的士兵们很不幸的成为了民族政治体或是个人的炮灰.同样在《滑铁卢战役》里,年轻的HAY等待着这一场战役结束迎娶光荣的Willington公爵的女儿,可他也不幸中弹身亡.

  悲剧不断在发生,战争始终发生在我们生活得这个世界中.

  对于本片中的马丁诺,他行刺皇帝的动机多半是为了一种民族性的报复,和其大喊的自由实际上没有多大联系,皇帝是从革命的半途中走向专制独裁的,可在厄尔巴岛放逐期间他已经完全失势,在1815的壮举也是因为时势的造化.但丁诺的形象代表了历史中的一类人,并不仅仅是刺客的形象,也代表了莫罗,朗日隆这样的投靠他国军事集团的分子,只是实现途径不一样,这也包括像奥热罗这样曾经在皇帝那里得到荣华富贵的人。他们向往的或是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在内心中美好的政体,可他们自己已经成为战争的一员,包括但丁诺这样的理想化人物,如果他得手,虽然未必会吃到同乡的枪子,拿破仑的老近卫军也不会放过他,这样,但丁诺也将成为炮灰,成为战争罪恶的牺牲品.
  ---尾声
   这并不是一部喜剧,从马丁诺的老师被枪决就被沉重的画上了这悲剧的符号.  
   1821年皇帝在大西洋的孤石上与世长辞,结束了他风风雨雨的50年。这个时刻已经有了孩子的马丁诺到老师的坟前埋下了他的枪。貌似这是一个时代的胜利,可面对1821年后面的历史,马丁诺所憎恶的罪恶并没有收回他的魔爪,这个时代的罪人并不是拿破仑,而拿破仑背叛共和与革命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意志所为,战争的错误不可能纠集于皇帝一个人身上.

  马丁诺与拿破仑在心理上都有一定得畸形与人格矛盾,这不可否认的问题贯穿始终,一方面激进而又冲动的马丁诺在幻想中一次又一次的杀死拿破仑,而却始终无法下手,另一方面的拿破仑满脑子想的都是对曾经的悔恨与美化,矛盾中皇帝又一次做上了通往欧罗巴大陆的军舰.
  至此我发觉片中的皇帝的一句话多少能彻底的说明这罪恶的本质:“唯一快乐的时光就是童年,不过记得那些时光也是令人忧伤的事,因为当我们变得只对自己有热情,这把我们引向一无所有,直至死亡
    马丁诺的梦里,没有枪声,灰色大衣下的形象颤抖的倒下.


  








                   ——————————————————————————————————————————

[ 本帖最后由 伦赛泽伯爵 于 2009-7-23 21:4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02: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与拿破仑》影片介绍----转自百度知道

我与拿破仑  名称 我与拿破仑
  外文名称 N (Io e Napoleone) (2006)
  导演:保罗·维尔奇 Paolo Virzì
  编剧:
  弗朗西斯科·布鲁尼 Francesco Bruni
  富里奥·斯卡派利 Furio Scarpelli
  主演:丹尼尔·奥特尤尔 Daniel Auteuil/莫妮卡·贝鲁齐 Monica Bellucci/Elio Germano
  类型:战争 / 喜剧
  更多中文片名:N:我与拿破仑
  更多外文片名:N - Napoléon /N.: Napoleon & Me /Napoléon
  片长:100 分钟
  国家/地区:法国 / 意大利
  对白语言:法语 / 意大利语
  发行公司:Medusa Films
  上映日期:2006年10月18日 法国
  剧情介绍:
  1814年5月,拿破仑Napoleon(丹尼尔·奥特尤尔饰)被流放到一座荒岛上,然而,不仅是联合起来的贵族,还有他在法国的臣民都起来反对这个不在是“真天子”的他。根据枫丹白露条约,拿破仑被“聘”到了厄尔巴岛上(托斯卡那的一个海滨),受到岛上的居民和贵族们的热烈欢迎,做起了厄尔巴岛上12,000个人的最高统治者。
  岛上年轻的居民的马丁诺·帕普科希(艾罗·泽曼诺Elio Germano饰)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自由意志主义者、热情的学校教师,钟情于男爵夫人伊米莉亚Emilla(莫妮卡·贝鲁齐饰),后来,富有的伊米莉亚成了他的女朋友。马丁诺·帕普科希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神经质姐姐戴曼蒂娜Diamantina(圣伯丽娜·依姆帕丝特瑞饰)、一心只想赚钱的哥哥弗兰特Ferrante(瓦莱里奥·马斯坦德雷阿饰),他们和马丁诺·帕普科希、伊米莉亚生活在一起。
  由于厄尔巴岛的前独裁者是一个极其残暴的昏君,导致民不聊生,马丁诺·帕普科希也失了业,曾经背叛过自己革命的理想,所以,他十分憎恨前独裁者,甚至想杀死他。现在,马丁诺·帕普科希认为拿破仑也是一个和前独裁者一样的人,也会使这里的一切生活变得贫穷恐怖,便十分反对拿破仑。拿破仑厌倦了放逐的生活,也强烈地感觉到了这位年轻的理想主义者马丁诺·帕普科希对他的敌意,他突然想要重用这个年轻人。在梦里,马丁诺·帕普科希梦到自己成了一个书记员,成了这个暴君的帮凶,他的每一个提议都被其采纳。马丁诺·帕普科希为那些曾经在整个欧洲战争流血牺牲的年轻战士们报了仇,他认为自己正是因此而得到了拿破仑的赏识,真的让他做了书记员的职位,为这个新的“厄尔巴岛国王”--拿破仑效力。但是,马丁诺·帕普科希心中却暗自设想了不可告人的行动计划……
  但是,拿破仑远远不像马丁诺·帕普科希心中设想的那么简单,他先通过自我解嘲的大笑让马丁诺·帕普科希放松对他的敌意和警惕,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末路英雄。拿破仑向马丁诺·帕普科希述说了自己的事业彻底的失败、自己是怎样地疲惫不堪并且充满了悔恨之意。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马丁诺·帕普科希措手不及……
  马丁诺·帕普科希和拿破仑,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打算,永远不想让对方知道,永远想让对方居于自己之下……
  一句话评论:
  导演保罗·维尔奇似乎要寻找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讲述拿破仑的故事,事实上,真正让影片在罗马电影节上吸引眼球的,是两位主演丹尼尔·奥特尤尔和莫妮卡·贝鲁齐。
  —— 罗马国际电影节李·马歇尔Lee Marshall
  幕后制作:
  [关于电影]
  导演保罗·维尔奇将影片《我与拿破仑》定位在历史性喜剧上,通过历史上的人物拿破仑反映当下的意大利现实。影片在罗马电影节上展映时,受到了意大利媒体、评论界和观众们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已经打算购买《我与拿破仑》的版权,制片公司非常高兴,因为影片无论在口碑还是票房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影片的布景、服装、道具都十分奢华,还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在本届罗马电影节的展映单元,它的影响力是空前的,当然,所创造的价值也是意大利其他影片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影片所传达的信息有些让人模棱两可:它一方面说政治理想可以使人远离仇恨,但是,如果离政治太近了,就会增加人的仇恨与愤慨。意大利观众将对这部本土影片产生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影片中包括了他们太熟悉并深深喜爱的演员和制作团队,如:保罗·维尔奇、弗朗西斯科·布鲁尼、丹尼尔·奥特尤尔、艾罗·泽曼诺、莫妮卡·贝鲁齐和富尼奥·史加彼利等,这个梦之队在意大利是极强大的品牌。但是,一些评论者认为影片在国际上将不会如在意大利一样受到如此大的喜爱,但是,制片公司认为,有顶级明星丹尼尔·奥特尤尔和大美女莫妮卡·贝鲁齐在,相信影片有国际号召力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关于导演]
  保罗·维尔奇1964年3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托斯卡那,做过编剧、导演、演员(出演过2006年颇有争议的影片《凯门鳄》)、制片人,还自己独立制作过影片《卡特里娜进城记》Caterina va in città (2003)(本人担任导演,和弗朗西斯科·布鲁尼共同担任编剧),是影视界的全才。在《我与拿破仑》这部影片中,他决定转换角度,将大家熟悉的政治家拿破仑的故事以喜剧的方式来讲述。他与两位编剧是多年来的合作伙伴,彼此的思路都十分相似,也许正是源于这种默契,才使这部新尝试的政治喜剧做法受到了空前的成功。由保罗·维尔奇担任编剧的影片有:《私人问题》Questione privata, Una (1991)、《全面攻击》Tempo di uccidere (1990)等。保罗·维尔奇其他的代表作品有:《亲密爱人》Baci e abbracci (1999)、《欧索多》Ovosodo (1997)、《美丽人生》Bella vita, La (1994)等。
  [关于编剧]
  影片编剧由与保罗·维尔奇合作多年的老搭档富尼奥·史加彼利和弗朗西斯科·布鲁尼担任,实属聪明之举。两人都十分有创作经验,使影片包含许多搞笑成份和情感迸发点。
  Furio Scarpelli富尼奥·史加彼利1919年12月16日生于意大利罗马。曾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代表作品有:《晚宴》Cena, La (1998)、《欧索多》Ovosodo (1997)、《邮差》Cattiva (1991)、《全面攻击》Tempo di uccidere (1990)、《家庭》Famiglia, La (1987)等。此外,富尼奥·史加彼利还在1961年的影片《骑虎难下》A cavallo della tigre (1961)中担当了声带录制工作。
  Francesco Bruni弗朗西斯科·布鲁尼1961年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那,职业电影、电视电影编剧。代表作品有:《卡特里娜进城记》Caterina va in città (2003)、《倾听大海的声音》Preferisco il rumore del mare (2000)、《亲密爱人》Baci e abbracci (1999)、《爱的言语》Parola amore esiste, La (1998)、《欧索多》Ovosodo (1997)等。
  [关于演员]
  丹尼尔·奥特尤尔1950年1月24日出生于法国阿尔及尔。身高1.70米,1993年与女明星艾曼纽爱莉·比尔特结婚,有一个女儿娜丽,1995年与艾曼纽爱莉·比尔特离婚。丹尼尔·奥特尤尔的片中的演出十分令人期待,罗马电影节上的观众都被他所饰演的拿破仑深深打动,觉得他的演技进步的非常快,许多意大利观众都期望他能够出演更多的意大利影片,在意大利见到他的身影。丹尼尔·奥特尤尔十分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我与拿破仑》中的长处,因为他的名声将会使影片票房有所保证,但是他也有所担心,主要是因为拿破仑是一个千家万户熟知的政治人物,关于他的历史,他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有许多人清楚,这些给他的演出带来一定的压力。另外,丹尼尔·奥特尤尔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而他所饰演的拿破仑是意大利人,影片中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意大利语,这同样给他的演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事实证明,丹尼尔·奥特尤尔的表演十分成功,是本部影片最大的看点之一。
  莫妮卡·贝鲁齐1964年9月30日出生于意大利安布利亚,身高1.79米。在帕鲁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在读大学期间,为了补贴学费,莫妮卡·贝鲁齐开始做兼职模特,由此开始了她的模特生涯。1988年,她到了欧洲时尚中心,加入职业模特队。1990年,出演了第一个电视剧。1992年出演导演布拉姆·斯托克的影片《惊情四百年》。1996年在法国恐怖片Appartement, L'中担任女主角,赢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2004年11月8日被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1999年与文森特·卡赛尔结婚,生了一个女儿戴娃·卡赛尔。但莫妮卡·贝鲁齐与她丈夫长期不在同一个地方,她长期在伦敦生活,而她的丈夫则长期生活在巴黎。其他作品主要有:《真爱伴我行》Malèna (2000)、《疑云密布》Under Suspicion (2000)、《狼族盟约》Pacte des loups, Le (2001)。在《我与拿破仑》中,莫妮卡·贝鲁齐饰演男爵夫人伊米莉,作为法国人,同男主角丹尼尔·奥特尤尔一样,在片中也要说意大利语,她努力使自己的发音都尽量符合男爵夫人的标准。罗马电影节上的评委和观众们都认为她在本片中的演出比之前的每一次都要出色。
  影片的另一位男主角——饰演马丁诺·帕普科希的艾罗·泽曼诺Elio Germano是一个在不到二十岁就在影视界取得巨大成功的明星。在《我与拿破仑》中,他将他的喜剧才能展现无疑。
  除了几位主演的精彩演出外,影片中的配角们也都十分出色。因在饰演电视喜剧栏目Ciro中的出色表现而一举成名的意大利女明星圣伯丽娜·依姆帕丝特瑞Sabrina Impacciatore、瓦莱里奥·马斯坦德雷阿等,好多之前做电视节目的明星们都参加了电影的演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3 22: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忧伤的格调呢...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4: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能算是忧伤的牢骚文,只是我看完这部影片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1: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原创.不是抒情文·属于影评或者其他的什么,转向博物馆也好.反战的题材比较少,希望能引起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22: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伯爵误会了,我可没说也没觉得是牢骚文.只是觉得拿破仑实在是个悲剧,让人哀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22: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丁诺也一样吧?不是喜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09: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9: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看文学院的老文时看到大三实习时写的这篇文章,电影不错,看过有很多感触。
皇帝在厄尔巴岛上平易近人,却孕育着雄伟或者说疯子般的计划,这个反差似乎就是伟人的潜质。
插上我的老硬盘,回味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1 20:59 , Processed in 0.0241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