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3195|回复: 1

[吐槽] 网络民粹主义:缘起、影响与应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 21: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是对现实中民粹主义思潮的延伸。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有着特定的社会基础和时代背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可能带来民主理想绝对化、对价值观失去共识、冲击网络理性、降低政府的公信力等消极影响。因此,既要正视民粹主义思潮包含的正当要求,更要防止民粹主义特别是网络民粹主义对现实社会造成的破坏,引导其理性化、规范化发展。

  1 民粹主义与网络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在概念上歧义颇多、边界模糊,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适用于不同的政治立场或者可以依附于任何意识形态。从本质上看,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心态,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策略。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涌现始于21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它一方面是对现实中精英主义的反抗,另一方面是对现实中民粹主义思潮的延伸。从思想来源看,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有三种源流:一是2000年以前以反日为主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二是2005年以后社会上出现的反思改革、追求社会公正的思潮,三是民众对政府官员的批评等反精英、反权威思潮。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往往破而无立,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或与民本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结合,形成网络监督;或与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反智主义相结合,造成语言暴力、“哄客”现象、恶搞文化等。

  网络民粹主义赋予民粹主义新的特点:第一,反对精英主义。对政府官员、富翁、知识分子等极端轻蔑,忽视或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没有统一和完整的意识形态理论和结构,而是作为一种面对“现代化侵害”的反应式、情绪化表达,一定程度上具有极端化和绝对化的对抗性情绪;第三,对现实的判断更多的来自于其生活常识和直观认识,习惯于简单化、泛道德化的判断和定性。

  相较于传统的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也衍生出自身的新特点:第一,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无体系、无纲领;第二,网络民粹主义比传统的民粹主义表现出更大的影响力;第三,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由于所依托传播工具的优势,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危险性。

  2 网络民粹主义产生的原因

  2.1产生的社会思想基础

  2..1.1 传统思想文化

  民本主义在中国传统社会是治国的基本思想,儒家文化在经济上提倡平均主义,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政治上提倡民本主义,墨家提倡的劳动观念及平民意识等。虽然民本主义和平均主义不是民粹主义,但可以成为民粹主义的文化土壤。普通民众长时间处在权威精英的压制之下,急需宣泄压抑情绪的出口。此外,近代的中国背负着民族的屈辱和抗争,被欺压、被侵略的历史形成了“四万万同胞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怨恨和激愤之情。

  2.1.2 转型社会

  在改革前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中,国家主导利益分配,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公平正义,但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改革必然造就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打破平均主义造就了社会的差异化和重新分层,社会资源自发的向优势群体集中,精英阶层对整个社会系统的支配能力不断强化,普通民众的博弈能力薄弱,缺乏实现和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的途径,民众需要一个新的平台来争取自身利益,网络提供了这种机会和平台。

  2.2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产生的要素特征

  2.2.1 媒介要素:网络

  第一,网络的交互性和非中心性。网络世界中的不同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不同的虚拟区域间自由流动。网民根据自己的兴趣、性别、年龄、阶层、职业等等,形成形形色色的小众社群。网络抹平了网民在现实生活的地位差异,专家与草根,精英与底层,在网络中都是平等的。网民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的话语垄断,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求是理论网的“求是论坛”、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乌有之乡、天涯社区等等,是各种思想碰撞的集散地。 

  第二,网络的资源共享性和片面性。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交流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包括BBS、论坛、博客、即时通讯、微博客等,通过不同的渠道达到资源的有效共享,微博客更是为信息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人们获取、交换信息往往依据自身兴趣、偏好等价值取向,这也使得个人所获取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导致在此基础上言语和行动的偏激性。

  第三,网络的群体极化特征。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分析了网络社会的信息接受和交往机制,结论是群体极化正发生在网络上。网络有如狂欢广场,是在官方世界的彼岸建立起的完全“颠倒的世界”。它打破了阶级、财产、门第、职位、等级、年龄、身份、性别的区分与界限,对一切神圣物和日常生活的正常逻辑予以颠倒、亵渎、嘲弄、贬低与歪曲。在网络中,存在严重的群体无意识情况,情绪化的话语更具有感染力,能更快地在网络上散布开来,极端情绪在人群中迅速传染蔓延到一定的量时,人非常容易暴戾、非理性,容易在无意识状态下作恶犯罪,是一股疯狂可怕的力量。

  2.2.2 网民要素

  第一,网民的年轻化与低学历化。《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20-29岁的网民比例占28.6%。中国网民群体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渗透,大学及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仅占总体的12.1%。年轻网民相对来说更具有叛逆倾向和另类意识,网民的年轻化使得网络言论更容易情绪化和极端化。低学历的网民呈现非理性和盲从的行为倾向,网络充斥着各种语言暴力和恶搞行为,情绪化、极端化的言论在网络上更能受到关注和支持。另一方面,上网时间长的“铁杆网民”多为社会“金字塔”的底层,仇官仇富心理根深蒂固,甚至无条件地否定和抨击任何来自主流意识形态的评述和解释。

  第二,网民的心理诉求。绝大多数草根都是潜在民粹思想的支持者。网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没有监控的匿名环境下,网民可以寻求自我的发泄,不会受到阻碍,也不担心会受到惩罚和约束。网络弱化了网民的个人心理负担,各种带有刺激性的主题受到关注。在网络上,民粹主义者利用网络来发言,越偏激的言论越受到重视、越有市场,从而呈现民粹思想极端化的观点。

  第三,网民的道德意识。中国拥有悠久的“道德民兵”传统。媒体偏好于这些“网络暴民”事件,是出于受众对事件的极大兴趣和对传统道德审判的极高热情。网民秉持一种道德优先主义,习惯于通过一些简单而朴素的道德判断来给事物定性,强烈捍卫一些传统的道德伦理。

  2.2.3 内容要素: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现实社会众多潜规则和主流意识形态压制的不满,民众诉诸网络聊以自慰,呈现自我张扬的意识。网民对非官方渠道获取的信息总是抱有更高的兴趣甚至信任,而权威学者或政府官员对于公共或民生问题的看法往往立即招来骂声一片。网民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民生利益、价值观、道德底线、弱势群体等方面的问题上,对现有的知识体系和社会道德底线进行挑战。政府部门、知名人士、富人的负面信息得到网民的大肆宣扬和渲染,在网络上很容易产生一边倒的现象。如天涯论坛上曾经出现的一场号称“看客多达22.3万多人次,近4000人参与其中”的关于富人应不应该歧视穷人的“世纪大辩论”,一些帖子毫不掩饰其对“底层”的鄙夷,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强烈激愤,引发关于阶层歧视的大规模批评和争论。

  3 网络民粹注意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3.1 正面意义

  第一,网络民粹思潮是现实民粹主义思潮的延伸,对社会有监督和警示作用。民粹主义强调平民大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它把平民群众的愿望、需要、情绪等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避免了一般民众和底层在一个日趋精英化倾向的社会里沦落为“沉默的大多数”。网络民粹主义尖锐地指出了众多精英在政治上立场模糊、学术上食洋不化、道德上堕落和经济上腐败等致命弱点,对精英阶层起到了监督和警示作用。

  第二,网络民粹思潮是底层民众对现实社会利益结构失衡的一种“自卫式”反击,表达了底层民众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同于“主旋律”的“另类感受”。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挽救社会的道德缺失,促使我们对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贫富差距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制度缺失问题等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

  第三,网络民粹思潮为新的公共领域提供了条件。传统媒体由于政治权力和商业资本的双重控制,本质上是被社会精英操控的。普通民众的利益即使有机会在这些媒介上表达,也只能以一种精英代言的方式出现。网络民粹思潮往往是普通民众生存状态的真实表达,在互联网获得了真正的公共话语权,普通民众可以真正的参与到公共领域中来。

  3.2 负面影响

  第一,民粹主义把民主理想绝对化,可能流变为权威主义、专制主义。民粹思潮把民主的理想绝对化,把民主主义推向极端,最终的结果不但可能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而且可能走到民主主义的对立面,发展为专制主义的独裁政治,成为一种反民主主义。民粹主义认为真理和智慧在民间特别是下层民众,极端反对精英,强调全体群众的普遍参与,把“全体人民”当作所有行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很与可能流变为权威主义。普通大众在特定的情况下通常会形成某种非理性的、情绪性的共识,盲目顺从这种非理性的大众意识,不仅可能有损其长远利益,而且可能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而导致大众被这些政客所操纵。

  第二,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消解主流价值观,颠覆传统权威。在传统媒体上,专家权威掌握着话语权。但在网络上,官方正式的言语、冠冕堂皇的言论,并不受到多数网民的欢迎和认可,很高的社会身份与其说是优势,不如说是劣势。更有甚者,面对着权威,一些网民还采取非正常但却能引起注意的途径予以挑战。诸如网络恶搞,就是近年来一些网民使用的极端途径之一。基于平时对社会不公问题的激愤,一旦有煽动性语言或煽动性行为,网民往往会不加思考参与其中,并推动事件朝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方向发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第三,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蔓延对网络理性产生冲击。网络民粹思潮的极端发展有可能使网络成为极端化、情绪化话语发泄的平台,消解了网络的理性思维和政治正当性。极端民粹主义反精英、反政府、反权威,会导致政府与民众的裂痕加深,从而使反向政治认知日益严重,加剧不同群体间的对抗,激化相互间的不信任和仇视,给人革命、斗争一触即发的感觉。

  第四,网络民粹主义思潮降低政府的网络公信力,给网络治理带来阻碍,也给司法独立带来消极影响。当前我国互联网立法远远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把关远没传统媒体的那样严格,但网络的影响力却十分显著,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蔓延使得网络的监管和治理更加艰难。同时,基于道德审判的“网络民意”常常给司法机关的定罪量刑带来干扰,网络民意的“合法性”与法律本身的“正义性”产生了紧张关系。如果听任网络民粹主义干涉司法,势必影响司法机关的权威性和司法的独立性。

  4 网络民粹主义的应对策略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或观照。总体上,对网络民粹主义的作用要一分为二,既要正视其包含的正当要求,尤其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平民的要求,更要防止网络民粹主义对现实社会造成的破坏,引导其理性化、规范化。

  第一,化解民粹主义的基础,根治民粹主义的土壤。草根众多的网络空间出现民粹主义思潮正是社会处于问题状态的信号。它表明,社会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分配方面的不公已经接近危机水平,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调整,逐步深化的危机有可能变成灾难。因而,国家必须在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下层社会的生活条件,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公平、和谐的新秩序、新社会。

  第二,畅通底层社会的民意表达渠道,拓宽其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途径。民粹主义是一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透过它,我们可以诊断代议制政治体系的健康状况。网络民粹思潮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弱势群体维权艰难、诉求表达不畅的事实。网络的诉求表达与现实中的诉求表达存在着彼消此长的关系,当现实中的公共参与和诉求表达不畅时,必然涌到网络空间。因而,必须在现实中找到平民诉求表达不畅的原因,积极建立公民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

  第三,善用网络话语权,对正面的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加以引导。掌控网络媒体的话语权是一门政治艺术,是一种领导技术,是当今不可缺少的执政本领。正面的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有利于民意的充分表达,有利于民众与政府良好的沟通。政府通过互联网引导舆论导向,可以适时消除民众对政府的潜在不信任。

  第四,加强网络立法和网民的道德自律。克制网络民粹主义,关键在于网民的理性自制和道德自觉。要加强对网民媒介素养的培养,提升其自律意识。要明确网络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行使发表言论的自由同时,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尊重他人的权利。同时,针对极端网络民粹思潮的潜在破坏性,必须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约束网民的言论和行为,促使网络的理性、和谐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07: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是把双刃剑。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也带来了很多网络问题。网络民粹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6 06:47 , Processed in 0.0249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