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7687|回复: 0

粗谈戊辰战争中武器、军制、战术的进化与局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4 21: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源自《东照宫》

比较关注戊辰战争和西南战争,也写了一些相关的战史介绍和小说,在四处在寻找相关资料时,发现这两场远东的大战,在军事历史的关注角度上,比同时代的其他几场战争——克里米亚战争(1853),太平天国战争(1851-1864,受到国际关注的主要是1860年有洋枪队介入战争后的江浙战事),南北战争(1861-1865),普法战争(1870),俄土战争(1877);有非常巨大的差距,几乎是很少有西方的历史军事书籍对这两场战争有比较详尽的战史评述和分析。
事实上从参战人数、伤亡程度和弹药耗费量来说,这两场战争的烈度固然无法和南北战争、普法战争等欧美大战的规模相提并论,但也算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具有承前启后价值的。
戊辰战争是远东地区第二场现代战争(第一场是太平天国末期,双方都使用洋枪队并有外籍官兵参战的战争),是远东地区第一次出现后装式、后装连发式步枪的战争。而从军事改革的意义来说,可以说是发出远东民族现代化呼声的第一声礼炮。
当我看到那些绘制精细,缩放比例完美,从地形到部队番号都细致入微的现代意义战役地图时(根据所著番号判断,应该源于萨摩藩的绘制),我会对于那些用短短十余年时间就从中世纪旧战争模式,跑步进入南北战争式战争模式的的军人们肃然起敬,追赶世界文明的潮头,这句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用鲜血和生命做出来的。
以下谈谈我了解的关于这几场同时代的战争中,军工技术的革新对于军事思想的推动,以及都对戊辰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火炮失宠,火枪复兴
在拿破仑时代,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无论是杀伤效果还是打乱对方阵线的效果。但为什么火炮在会战中能有如此巨大的效果呢:有个根本问题,就是当时各国仍装备燧发枪(线膛或滑膛),射速很慢,所以为了在单位面积内取得足够的火力密度,必须要采取密集队形——横阵(拿破仑时代以前)或纵阵(拿破仑时代以后),无论是横阵也好,纵阵也好,都是要靠密集的队形加强射击密度和阵型的纵深深度。对于这样的队形,火炮的伤害是巨大的,无论是近距离的榴弹爆破碎片,还是远距离的实心弹、链弹,都会对队列步兵造成重大杀伤,并打乱阵型。
从拿破仑时代到19世纪中叶,火炮并没有特别突飞猛进的革新,虽然后装线膛火炮和米尼式线膛步枪是几乎同时诞生在战场上,但并没有马上得到很普遍的应用,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北双方使用的大多数还是从拿破仑时代衍生出来的各式青铜制前装火炮。
而在戊辰战争期间,除了佐贺藩等少数几支炮兵部队有少数几门阿姆斯特朗式后装线膛炮之外,其余的炮兵使用的都是前装青铜火炮,其中也包括著名的萨摩大炮队、臼炮队。
有一个数据值得注意,在南北战争期间,90%以上的杀伤都是由火枪造成,而火炮造成的杀伤竟然只有5.5%,这和拿破仑时代战争相比可以说是天翻地覆。造成这个变化的原因是米尼式线膛步枪的大规模运用。比起之前装填繁琐,瞄准困难(主要是没时间瞄准,为了增快排枪齐射的频率会牺牲瞄准时间)的滑膛枪和使用球形弹丸的线膛枪。使用了纸壳定装式枪弹的米尼式步枪有装填方便迅速(因为子弹口径小,可以很顺利塞进枪膛),锥形枪弹的飞行轨迹稳定,命中率高的优点。
米尼式步枪的广泛装备,乃至19世纪60年代之后的后装线膛步枪的广泛装备(第一款制式后装线膛枪是1841年普鲁士军队列装的“德雷泽针枪”,之后1859年美国夏普斯步枪,1862年英国斯奈德步枪、1863年美国春田步枪的后装版,1866年法国夏斯波步枪也相继列装各国军队),使得陆军彻底的摆脱了为增强单位面积上火力密度而不得已为之的密集横阵或纵阵。进入了散兵队形的时代(之前19世纪上半叶,是散兵和纵阵并行的年代)。
作为从中世纪冷热兵器混编时代(幕末大概军事技术水平撑死了只相当于欧洲17世纪的战争,而军事思想则远远不如之)跑步进入米尼步枪时代的日本人。他们没有经历过燧发枪横队时代、燧发枪纵队时代、拿破仑时代,没有如欧洲人一般对于步兵方阵的集结和队形变换、要塞攻防知识、火炮运用知识、刺刀冲锋的发起时机等等种种17-19世纪传统地面战争的熏陶。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似乎对于这种新模式下的战争更容易迅速接受并进行合理运用。
在整个戊辰战争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任何列队前进,排枪射击的战争景象(双方都是),也没有出现任何可以提供给火炮任意蹂躏的密集阵型(双方都是,上野战争虽然阿姆斯特朗炮造成毁灭性效果,但彰义队并不是身处战壕和胸墙之后的阵列步兵,他们只是被吓坏了而已
前边提到,在南北战争期间,步枪造成了超过9成的杀伤,那么戊辰战争中是否也是如此呢?让我们聚焦庆应四年5月1日(旧历,下同)的白河城攻防战吧:
这一战斗,双方加起来投入的火炮数量不足20门——政府军7门,盟军10-12门,而且除了萨摩臼炮队有1门20厘米口径的青铜臼炮之外,都是4-6磅的小口径轻野炮。
但是结果是盟军阵亡700人,半天之内丢失白河城要塞仓皇逃跑,显然仅凭七门火炮是难以制造这其中绝大多数杀伤的——考虑到射速、命中率,射击时较为不利的阵地位置,以及战役中的绝大多数时间,炮兵实际上是在左右迂回行军之中并未参战。而且当时的炮弹设计水平,爆炸时可以产生的破片来说,4磅炮所发射的单发炮弹对散兵或战壕步兵造成的复数伤亡的可能性并不太高(1炮能轰死3,5个人算很不错很不错的战绩了)。所以反过来说,绝大多数盟军伤亡是由步枪射击和白刃冲锋造成的。说到白刃冲锋,当时双方都是受过旧式剑术训练的武士军,相信政府军也不会各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剑侠,双方白刃战伤亡比不会如此悬殊,所以造成决定性杀伤作用的显然是步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4 19:19 , Processed in 0.0210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