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5545|回复: 8

七年战争中的俄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8 14: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装甲掷弹熊 于 2011-3-18 14:32 编辑

资料来源:吴春秋《俄国军事史略》

主要摘录与几次大战役相关内容(其内容均引自俄国方面资料,考虑俄国史家中多有诿过于人,讳败夸胜的写法【话说回来每个国家都有,不过程度问题而已】,引证须注意)

耶格尔斯多夫会战Gross-Jagersdorf


俄国国内的政局影响了军队的动员准备、后勤补给和战略计划的制定。盟国奥地利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提出将俄军调往西里西亚作战。俄国最高宫廷会议否定了奥地利的建议,根据俄国的利益制定了进攻东普鲁士的计划。东普鲁士是普鲁士东边的一块“飞地”,其面积约为普鲁士全部领土的一半,战略地位很重要,俄国早就对它垂涎三尺。俄国计划将主攻指向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助攻指向北部的梅梅尔。两地都在波罗的海沿岸,只要占领其中一处,俄国即可从海上获得补给。预计出动陆军约8万人,总司令为斯捷潘·阿普拉克辛。波罗的海舰队配合陆军行动。


1757年5月俄军开始军事行动。当时腓特烈二世率主力在西里西亚对奥军作战,在东普鲁士只留下莱瓦尔德指挥的少量兵力监视俄军。·因此俄军参战初期利用奥、法对普军的牵制,取得了一些进展:7月初占领梅梅尔,月底占领提尔西特,8月继续向东普鲁士腹地进军。俄国人在占领区大肆劫掠,并强迫当地官吏和居民宣誓效忠沙皇,企图永远霸占东普鲁士。


此后,俄军总司令阿普拉克辛不是按预定计划迅速向哥尼斯堡进攻,而是迟疑坐困,贻误战机,使腓特烈二世得以调动部队迎击俄军。830日,莱瓦尔德指挥的普军在格罗斯一耶格尔斯多夫村地区,对俄军实施奇袭。俄普兵力对比约为7万人对2.5万人,俄方占绝对优势,但阿普拉克辛张皇失措,放弃指挥。普军一举突破俄军战斗队形的中央,使俄军几乎溃不成军。危急时刻,俄军鲁缅采夫指挥的一个旅赶到战场,不待命令,主动攻敌侧后。这一行动出普军意外,扭转了战局,原来逃跑的俄军部队也乘势转入反攻,最后歼灭了莱瓦尔德部队。俄国名将鲁缅采夫初露头角。


这一仗的胜利,为俄军打开了通往哥尼斯堡之路,但阿普拉克辛却命令俄军撤回梅梅尔,致使俄军1757年第一次攻势以无结果告终。他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主要是获悉女皇叶维塔病重,担心亲普鲁士的小彼得登基,因此预留后路。女皇病愈后,将阿普拉克辛撤职办罪,指定费尔摩尔继任俄军总司令。

曹恩多夫村会战Zorndorf


1758年初,俄军重新发动对东普鲁士的进攻。1月13日鲁缅采夫师占领提尔西特,1月22日费尔摩尔占领哥尼斯堡。这样,俄国陆军可以从海上获得补给,并可得到舰队的支援,打开了向普鲁士本土(波美拉尼亚和布兰登堡)进军的道路。按最高宫廷会议制订的计划,俄军应在波兹南地区集结,从该地向普鲁士腹地发起进攻,为保障俄军左翼的安全,应同奥军保持联系。但是,巩固对东普鲁士的控制需要时间,加之当时正值解冻期,道路泥泞难行,俄军须到夏季路干才能行动。于是,腓特烈二世利用这个时机南下进攻奥地利。


1758年4月,俄军主力渡过维斯瓦河,开始向波兹南一寇斯特林方向前进,8月包围寇斯特林,对普鲁士首都柏林造成了威胁。在此期间,鲁缅采夫奉命去夺取科尔堡,以便从海上取得补给,但未能完成任务。腓特烈二世获悉柏林方向吃紧,立即改变部署,留下一支部队在西里西亚继续对奥军作战,自率主力驰援柏林。费尔摩尔闻讯,解除了寇斯特林之围,在曹恩多夫村附近占领阵地。


8月25日,俄普两军在曹恩多夫村地区发生会战。俄军约4.2万余人,普军约3.3万人。腓特烈二世首先把主攻指向俄军右翼,以步骑兵猛烈攻击,均未奏效,对俄军中央的攻击也受挫。双方激战近10个小时。关键时刻费尔摩尔放弃指挥从战场逃跑。鲁缅采夫部队虽赶到战场,但不敢采取行动。结果打成两败俱伤,普军损失1.3万余人,俄军损失2.3万余人。这时萨克森地区普军告急,腓特烈二世率领普军主力前往萨克森,令部将多纳率1.8万人留下监视俄军。


曹恩多夫村会战后,费尔摩尔将主力撤至兰德斯堡。为解决海上补给问题,俄国陆海军于10月间再次企图攻取科尔堡,因组织得不好,进攻失利。鉴于严冬将到,费尔摩尔把部队拉到维斯瓦河左岸过冬,放弃了1758年的全部占领地。


这一阶段,法、奥、俄都是各打各的,互不配合。法军占领了德国西部的几个小邦,然后撤回莱茵河以西。奥军一度肃清了萨克森部分地区的普军,并威胁西里西亚,后来又困守波希米亚。


库涅斯多夫会战Kunersdorf


1759年,按预定计划俄军应继续在普鲁士本土行动,占领什切青和科尔堡,再向柏林进军。但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军作战计划一改再改,最后确定的计划(6月份批准)规定俄军仍集结于波兹南地区,以后开往奥德河地区与奥军会师。沙皇政府撤消了费尔摩尔的职务,任命萨耳蒂科夫为总司令。


7月,萨耳蒂科夫率领俄军从波兹南开往克罗森,与奥军会师,7月22日进抵帕利茨,当时俄军约4万余人,284门炮。
腓特烈二世力图阻止俄奥两军会合,令部将韦德尔率领2.6万余人前去堵截俄军。7月23日,韦德尔主动进攻帕利茨地区的俄军,遭重创,损失4,600余人(大部阵亡),俄军也损失4,400余人(大部负伤)。次日,俄军占领克罗森,在当地获悉奥将劳登率领2万人(一说3.5万人)前去与俄军会合。奥军统帅道恩指挥的主力仍在西里西亚。萨耳蒂科夫决定不等奥军到达,挥师前往奥德河上的法兰克福,同时要求劳登径往该地会合。针对上述情况,腓特烈二世留下少数部队监视道恩,自率主力北上,8月6日与韦德尔部会合,企图首先寻歼劳登,孤立俄军,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8月初,俄奥两军会师法兰克福之后,准备沿寇斯特林一柏林轴线进攻。这时获悉普军已进抵奥德河右岸。萨耳蒂科夫被迫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库涅斯多夫村地区占领阵地。8月12日,腓特烈二世对俄军发起进攻,这是七年战争中俄普之间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整个欧洲战场上主要的会战之一。普方出动4.8万人,炮200门;俄军4.1万人,炮200门;奥军1.8万人,炮48门。


萨耳蒂科夫考虑到普军的楔形进攻战术只适用于平坦地形,特意把阵地选择在一片岗峦起伏地上,以米尔堡、大什皮茨、尤登堡3个高地为支撑点,把部队分成3个集团,各集团步兵成一线配置,骑兵和奥地利部队作为预备队。构筑了野战工事。防御正面朝西北方。奥得河上的渡口筑有多面堡。总的来说,萨耳蒂科夫的防御部署打破了线式战术的某些框框。


腓特烈二世仍按照他惯用的战法,首先在战场外围实施机动,从法兰克福以北强渡奥德河,向俄军阵地东南方向迂回。这一行动对俄军后方造成了威胁。萨耳蒂科夫命令俄军原地“向后转”,即把防御正面从西北转向东南,并相应地改造了炮兵阵地。


普军不考虑地形和敌情的特点,机械地按楔形进攻战术,首先猛攻俄军左翼米尔堡,并占领之。然后集中全部炮兵于该高地,以火力袭击俄军整个阵地。接着,普鲁士步兵攻击俄军中央支撑点大什皮茨。防守该地的鲁缅采夫师在炮兵和预备队支援下,打退了普军多次攻击。至此,普军步兵已全部使用,没有预备队。在决定性关头,腓特烈二世命令骑兵部队攻击大什皮茨高地。普军骑兵的攻击也受挫,这时俄国和奥地利骑兵乘势攻其翼侧,造成普军骑兵的溃败,进而引起普鲁士全军动摇。俄奥联军转入反攻,普军仓皇逃散。此役普军损失1.8万余人,俄方也伤亡1.35万人,奥军伤亡2,200人。这次会战是对普鲁士的沉重打击,腓特烈二世极为沮丧。


库涅斯多夫会战后,俄奥双方又发生战略分歧。奥方要求俄军进攻西里西亚;俄方则企图进攻柏林,但由于得不到奥方支持,部队伤亡过大,粮秣也消耗殆尽,结果不仅推迟进攻柏林的计划,而且放弃了全部占领地,再次把部队撤回俄国边境过冬。这样,腓特烈二世很快又拼凑起一支几万人的军队,与法军和奥军相周旋。



偷袭柏林


1760年,俄国最高宫廷会议对于下一步的行动举棋不定,直到夏天才决定再次攻占科尔堡,作为沿海的补给基地,以后向柏林进军。但最高宫廷会议决心不大,分配的陆海军兵力都不足,因此进攻行动一再推迟。


在准备进攻科尔堡期间,腓特烈二世率主力远在西里西亚,柏林空虚,俄军最高宫廷会议决定偷袭柏林。指定切尔尼晓夫执行这项任务,以托特列宾为前锋。托特列宾率领一支骑兵部队,于10月3日进抵柏林城外。当时柏林守军只有3个步兵营和几个骑兵连,但托特列宾行动不坚决,贻误了战机(俄国有人认为托特列宾是普鲁士间谍)。随后切尔尼晓夫赶到,决定10月8日攻城。当日,俄军2.3万人位于柏林城北、西、南三面,同时奥将拉西率领的奥军1.3万人也进抵柏林以南,支援俄军。另一方面,符腾堡亲王率领的普鲁士援军·1.4万人也正向柏林靠拢。


10月9日,柏林守军不战而降,俄奥联军进入普鲁士首都,歼灭普军3,000余人。


俄军占领柏林时,获悉腓特烈二世率领7万普军从萨克森回救首都。10月12日,俄军销毁了柏林城内储存的大批军用物资,匆忙撤出,前往法兰克福与俄军主力会合。俄奥联军占领柏林一共只有3天,是一次偷袭,战略意义不大。


围攻科尔堡和战争的结局


1761年俄国最高宫廷会议建议俄军总司令布土尔林(萨耳蒂科夫因同最高宫廷会议意见分歧,称病退休)将主力调到西里西亚协同奥军行动,同时抽出部分兵力围攻科尔堡,这项任务仍由鲁缅采夫执行。布土尔林赋予鲁缅采夫的部队多数是新兵,并且没有攻城炮。鲁缅采夫花了3个月进行准备,这就使普方有时间加强科尔堡的防御。


在科尔堡地区,普方一共有6个步兵营,45个骑兵连,200余门炮,由符腾堡亲王指挥。俄军集中了8个步兵营,10个龙骑兵营,3个哥萨克团,28门炮,由鲁缅采夫指挥。俄方兵力,火力都不足。


8月间,鲁缅采夫部队在俄国和瑞典舰队配合下围攻科尔堡。舰队封锁沿海,重点炮击妨碍陆海军联系的外围工事,并一度派出2,000人登陆。在此期间,普军3,00。人主动出击,9月12日在科尔堡以南被俄军歼灭。随后,膝特烈二世派普拉腾率领1.2万人前去解围。这支部队出现在鲁缅采夫的后方。与此同时,布土尔林派伯尔格率领的一支俄军也前去增援。10月12日俄普两支援军在兰德斯堡地区激战,普拉腾虽遭重创,但仍能冲进科尔堡防区与符腾堡亲王会师。至此俄国舰队却返回了基地。


科尔堡守军兵力增加近一倍。而这时1761年秋末,俄国统帅部授权鲁缅采夫解除科尔堡的围攻。但鲁缅采夫不死心,他估计被围之敌已濒于粮绝,因此一面把俄军配置在科尔堡外围过冬,一面继续进行攻城准备。在这种情况下,符腾堡亲王率领守军一部利用浓雾掩护突围得逞,留下的部队不过3,000人。这样,俄军在兵力对比上占了优势。12月16日,科尔堡守军断炊,被迫投降,俄军终于获得这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补给基地。但这时战争已临近结束。


到1761年底,欧洲战场上交战各方都已精疲力竭。普鲁士军队只有7万人,英国威胁说不再向它提供财政援助。反普同盟各国也发生分化,特别是奥、法同俄国的关系紧张,它们力图使俄国与普鲁士两败俱伤。俄国野心虽大,但实力不足。1762年1月叶利萨维塔病死,亲德的小彼得继任沙皇,即彼得兰世(1761一62年在位)。他一上台,立即与他所崇拜的腓特烈二世停战议和,同意放弃俄军全部占领地。继俄国退出战争之后,反普阵营其他各国也相继与普鲁士缔结和约。1763年2月达成最后和平条款,规定保持战前存在的“欧洲均势”。七年战争的结果,英国获益最大,它夺取了印度、加拿大等一系列法属殖民地。在欧洲大陆上,普鲁士保住了西里西亚,但国力遭到极大的削弱。俄国同法、奥、瑞一样,也遭到了削弱,而且一无所获。


综述


七年战争中,俄国的战略企图是削弱新兴的普鲁士,排除西进的一大障碍。它是在一系列有利条件下参战的:一、拼凑了军事联盟,孤立了普鲁士;二、由于暂时与瑞典结盟,免除了西北方向的后顾之忧;三、由于与奥地利和法国结盟,间接牵制了土耳其,免除了南线的后顾之忧。这样,它就可以集中力量对普作战,避免腹背受敌。


俄国进攻普鲁士的战略计划,以夺取东普鲁士为当前目标,以入侵普鲁士腹地特别是占领首都柏林为最终目标;进攻路线选择在濒海方向,以便地面部队能够获得舰队支援,并从海上取得补给。这个计划本身是符合当时俄国的利益和地理特点的。但实现这个计划,不仅需要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而且要求二者之间密切配合,而这正是俄国所缺少的。


七年战争中,俄国统帅部“最高宫廷会议”在战略的指导上存在严重问题。从政治路线(亲普反普)到作战指挥,内部都有不同意见,因此软弱无力。更糟糕的是,前线总司令受国内政局影响甚大,顾虑重重,行动很不坚决,影响了战争的进行。


七年战争中,俄军在战略上是进攻的,但在战术上(历次会战)却是防御的,消极等待敌人进攻。当敌人退却时,不实施追击,因此不能全歼敌人,往往打成两败俱伤或得不偿失的消耗战。此外,俄军后勤保障制度的落后,也对出国作战发生了不利的影响。


七年战争中,普鲁士军队的战略战术,给俄国军队以深刻的印象,促使一些崇拜普鲁士军事制度的俄国将军,更加热心地向普鲁士学习。另一方面,这次战争的经验教训,也使一些俄国军人看到,“机动战略”和线式战术正逐渐过时,必须探索适应新情况的新打法。在这次战争中初露头角的鲁缅采夫,就是这一部分军人的代表。年轻的苏沃洛夫也参加了这次战争。从这一点来说,七年战争对十八世纪后半期俄国军事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PS:以上文字均摘自《俄国军事史略》一书,只是初步的介绍,具体详细过程会在以后逐步码出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4 15: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俄军的人海战术和战斗意志让普鲁士都非常头疼,与俄军的几次战役几乎把普鲁士打残。貌似俄军是没有什么战术的,只是以纵深较大的阵型和惨烈的刺刀肉搏抵挡腓特烈的斜线战术,但似乎十分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18: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俄军的人海战术和战斗意志让普鲁士都非常头疼,与俄军的几次战役几乎把普鲁士打残。貌似俄军是没有什么战术 ...
东方的皇帝 发表于 2011-3-24 15:33

说俄军人海、没有战术其实过了

典型的曹恩道夫、库涅斯多夫两次会战,俄军人数优势有限,曹恩道夫是四万二千对三万三、库涅斯多夫是六七万对付四万八,扣掉劳顿的二万四千奥军比普军还少。

事实上,俄军的步兵和炮兵素质有目共睹,尽管一般步兵稂莠不齐,射击技术更是不大好,但是考虑到庞大且精锐的掷弹兵部队,总体而言俄军步兵的战斗力较为出色。而炮兵由于骑炮和舒瓦洛夫改革的秘密榴弹炮以及独角兽炮,也非常出色。软肋反而是在正规骑兵方面,龙骑兵过多、良马匮乏的后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5 08: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装甲掷弹熊
    谢兄台讲解。小弟是个业余历史爱好者,对历史上诸多细节了解甚少,以后还请多多指教。想必兄台是历史专业的吧?还想请问,听说18世纪的俄军很多是农奴出身,那么掷弹兵的出身情况呢?应该不是农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6 10: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装甲掷弹熊
    谢兄台讲解。小弟是个业余历史爱好者,对历史上诸多细节了解甚少,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
东方的皇帝 发表于 2011-3-25 08:48

==非专业人士路过
本坛恐怕多数都是业余爱好者吧,大家相互讨论有所长进就好
另外请阁下去此帖里面回复一下,方便授勋奖励http://bbs.napolun.com/viewthread.php?tid=32351&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6 11: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装甲掷弹熊
    劳烦兄台解答下我的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6 12: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装甲掷弹熊
还想请问,听说18世纪的俄军很多是农奴出身,那么掷弹兵的出身情况呢?应该不是农奴吧?东方的皇帝 发表于 2011-3-25 08:48

掷弹兵是每个营都有的精锐部队,出身并无太大区别,俄军当时由于出兵规模不大且集中使用,所以印象比较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0 22: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人白刃战一直很烂的,毛子倒是一直都很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4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子乌拉确实厉害 所以我拿张中对付毛子都是老近卫军+大炮伺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2:05 , Processed in 0.0262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