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约瑟夫.冯.科勒弗拉特-克拉科夫斯基伯爵[注1]元帅 科勒弗拉特于1748年12月21日出生在布拉格。1766年他以准尉身份进入奥地利第三十七龙骑兵兵团服役,两年后以上尉身份改隶第三十四步兵团。1778至79年的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中科勒弗拉特晋升少校,1786年他又获得了中校军衔。奥土战争中,科勒弗拉特成为了第十九“阿尔文齐”步兵团的上校指挥官。由于在进攻贝尔格莱德时表现英勇并负伤,1789年10月9日科勒弗拉特被擢升为少将。1791年伊始,科勒弗拉特接任乔治.奥利维尔(George Olivier)伯爵成为了塞尔维亚军事指挥官。
革命战争初期,科勒弗拉特转隶炮兵部队并成为了第二炮兵团队指挥官。1795年战役中,负责指挥克勒法伊特(Clerfayt)伯爵的炮兵部队。而作为对他能力的认可,1796年3月4日弗朗茨皇帝擢升科勒弗拉特为中将[注2]。1796至97年间的凯尔围城战(Siege of Kehl)中科勒弗拉特表现优异,他也因此获得了指挥官十字级玛丽亚·特蕾西亚勋章。1800年10月28日科勒弗拉特晋升为了步兵上将。1800年12月3日的霍亨林登战役中,科勒弗拉特在约翰大公手下指挥一个22000人的奥地利-巴伐利亚纵队。然而糟糕的参谋组织工作使得奥军各部缺乏联系[注3],科勒弗拉特在战役伊始就遭到了法军的猛烈进攻。另外由于天降大雪导致部队无法展开,法军里什庞斯(Richepanse)少将的迂回成功后奥军遭遇大败。
1801年科勒弗拉特成为了第三十六步兵团的所有者,同一年他还在宫廷作战会议(Aulic Council)中获得了一席之地。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科勒弗拉特与米罗拉多维奇(Miloradovič)共同负责指联军第四纵队。1809年多瑙河战役期间,科勒弗拉特指挥奥地利第二军参加了埃克米尔战役(Battle of Eckmuhl)。之后他的部队被改称第三军,不过却错过了阿斯佩恩-埃斯灵战役。瓦格拉姆战役第二日,科勒弗拉特指挥第三军与克勒瑙(Johann von Klenau)将军的第六军配合进攻法军左翼,但是他们的势头被法军的骑兵冲锋与大炮轰击遏止。麦克唐纳将军的步兵冲锋成功后,奥军撤离了战场。
1809年9月12日科勒弗拉特晋升元帅。1813年战役期间科勒弗拉特由于生病而没能重返疆场,不过他却因为在救治伤兵上的努力而获得了参战双方的赞扬,并且还被法王路易十八授予了大军官级荣誉军团勋章。科勒弗拉特终身未婚,他于1816年6月5日在布拉格去世。
注1:(Johann Nepomuk) Karl Joseph Graf von Kolowrat-Krakowsky 。
注2:Digby误称科勒弗拉特是1793年晋升为了中将,并错误的使用了“emperor Francis I”的称号。
注3:制订此战与奥斯特里茨作战计划的是同一个人,维罗特(Weyro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