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3233|回复: 1

[翻译] 奎施托普教你读战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 23: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发过一个原维斯瓦河军团军官、后来的普鲁士上将勃兰特写的战报编纂教程:http://bbs.napol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176
这里要译出的则是另一位普鲁士将军奎施托普(Quistorp)撰写的战报解读简易教程。
巴托尔德·冯·奎施托普(Barthold von Quistorp),生于1825年,1844年进入普鲁士第31步兵团,曾参与1848-1849年战争、普奥、普法战争,1850-1853年间任普鲁士陆军大学校(Allgemeine Kriegsschule,一译普通军事学校)教官,1883年以中将军衔退役,1913年去世。
以下文字出自他撰写的《俄德皇家军团》(Die Kaiserlich Russisch-Deutsche Legion)一书,亦可参见半旅网站整理文本http://www.demi-brigade.org/quistorp.htm
92-93页尾注——銃剣突撃の実相,虽然有些刻薄,但大部分强击纵队(colonne d'attaque)的确是如此作战的:
要是有人想把训练场上的紧密纵队攻击用到实战当中:也就是以控制良好的节奏,严格按照规定的方向和步法一直行进到距离敌军20步(古斯塔夫注:1普步约合0.73米),然后用射击压制敌军,那就永远不会成功。保持步法在战场上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能够做到的就是在军官们的不断鼓励下让纵队尾部紧跟大部队,在整体上保持密集队形。击鼓能够带来极大的好处,但它并非用来发出停顿信号——就算发出了也没有用,而是用来激发勇气。它可以带来很好的影响,当左右到处都回荡着冲锋的鼓声,每一名士兵的个体就变得渺小了,大胆前行的不再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集体。
要是刺刀攻击进展顺利,敌军散兵就会开始后退,最终,要是敌军紧密横队的火力不足以使其停顿下来,那就会看到敌军先是在某一点出现溃逃,然后全线逃跑。这样的胜利攻击当然并非源于敌军遭受的人员损失,因为至多只会有些随同纵队行进的散兵给敌军造成杀伤,而是因为未受阻碍的攻击打垮了敌军的韧性。(如果)在描述作战时说用刺刀击退敌军,这通常可以理解为敌军受到了刺刀的威胁,认为最好还是躲开这一威胁。符腾堡的欧根公爵是位经验十分丰富的将军,他说过,“刺刀在一百回里有九十九回都是作为装饰性兵器而非戳刺兵器,我只是在追击已经溃逃的敌军,而且敌军受到地面障碍物阻拦、让追击者能够倾泻怒火的时候,才体验到成功的刺刀攻击。”“战斗与其说是战士间的屠戮,不如说是勇气间的殊死较量。”很少有部队会在战斗中伤亡到人数不足以继续作战的地步。就人数而言,一个从600人减少到400人的营还没有虚弱到必须退出战线的程度。然而,经验告诉我们,即便是优秀的部队,如果损失了六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兵力,它的勇气和韧性在那时也会受到重创,几乎算不上什么战斗力了。在经历了四臂村遭遇战、17日的匆忙退却和滑铁卢会战中的若干个小时后,一连三天作战、遭遇惨重损失的汉诺威军队不来梅(Bremen)营已经完全到达了极限,它的一位号手告诉军官:“中尉先生,我现在再也撑不下去了”,随后就逃离了战线。任何一个被肉体疲乏或极度精神刺激弄得精疲力尽的人都几乎不可能完成英雄业绩。

翻阅具体史料后发现,汉诺威军队的不来梅野战营在16日无人阵亡、伤17人、失踪3人(Belle-Alliance (Verbündetes Heer)第16页),17日阵亡6人、伤53人、失踪23人(前书第128页),在18日战死12人、伤67人、失踪26人(内号手1人,应当就是文中的脱逃者)(前书第131页),当天有两位负伤中尉姓奎施托普,很可能就是他们将这些战斗轶事告诉了日后的奎施托普中将,三天作战中合计阵亡18人、负伤137人、失踪52人(前书第131-132页),即总损失207人,相对于16日早晨451人的总兵力(前书第35页),这样的损失的确可以说是相当大的。
奎施托普随后笔锋一转,开始描绘失败的攻击:
可以用以下文字描述一场失败的攻击:对一个正在前进的营而言,一旦敌军火力的影响太过强大,它此前还能保持的步幅就会开始缩短,某种怯懦开始笼罩先头部队,不过,在彻底停顿下来之前,它依然有可能被并未受到较大杀伤的后续部队推动着向前行进。在很多场合下,依靠指挥官的某些激励言辞,攻击是可以再度开始的。可是,当士兵开始在并无命令的状况下擅自射击时,一切希望就都丧失了。即便在训练有素的部队当中,擅自射击也是一种常见现象,士兵们无法忍受看到战友在身边倒下却又不能复仇,就出于本能诉诸开火还击。旁人立刻就效仿这种做法,乱射随之而来,纵队就无可挽回地陷入停顿,自然,在(步枪)有效射程范围内,当即产生的损失会相当大。几分钟之后,纵队就会在并无命令的状况下掉头逃跑——即便是最好的部队也会如此——竭尽全力往回跑。要是有份战报说某营被迫放弃阵地,以完好的队形退却,那也不过意味着当它离开敌军有效射程后,就在军官们的召唤下集结并重整,糟糕的部队在这种情形下就会分崩离析,要让军官把它再度收拢起来,那么后退的距离通常就会(比优秀的部队)远得多。

这里不妨拿共和国名将莫罗在1797年5月5日撰写的战报做个不幸的样板,平心而论,就这份战报而言,莫罗基本上还是个老实人……
一支(法军)部队在敌军压迫下,以良好秩序向后退却两百步,而后重整队形,以同样的英勇杀向敌军。
Reichel D. Davout et l'art de la guerre, p. 269

等到94页尾注末端,奎施托普便做了一个总结陈词:
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形之间的是胜败参半的攻击,攻方部队会进入有效射程,然后进行持续交火,在这种状况下,双方部队通常都会“消融”在交火当中。格尔德(Göhrde)战斗结束后正好一个月,施泰因梅茨(Steinmetz)旅就在默肯(Möckern)会战中和对面的敌军步兵形成僵持,双方都无力完成决定性一击,因此,最终只有冯·佐尔(v. Sohr)少校的骠骑兵才能将天平拨到其中一边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08: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4页,奎施托普谈实心弹炮击效果

在紧密的队列当中,每一发刚打进去的实心弹都会像落进水里的石块一样立刻弹起。当第一次落地带来的影响过去后,优秀的部队会立刻返回原地,就像是水花又重新汇聚到最低点一样。可是,如果实心弹接连落地落得越快,队形整体就会变得越不完好,而在骑兵当中,剩余部队想要维持完整队形是尤为困难的,因为惊吓会让手和大腿做出不由自主的运动,这将产生与步兵截然不同的影响。只有在久经战火考验的队伍当中,才会趋向于把这种现象被限制在小规模范围内,骑兵部队尤其如此,糟糕的食物、战役的负担会导致马匹对外部影响因素变得迟钝、麻木,甚至到了炮弹从耳边飞过也几乎不转下头的地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3 17:38 , Processed in 0.0268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