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23784|回复: 41

法军新战术的试金石——杜邦在Haslach Jungingen的战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5 03: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05年的10月11日,帝国的少将杜邦在海斯拉什一带打了他在军事生涯中的第一个成名战斗。作为一名副将,他带领由内伊负责的第6军团中的5275人击退了驻扎在乌尔姆的由马克将军指挥的23000人的奥地利军。这一战也许是在帝国历次战斗中最为完美的一次,不仅体现了精兵良将对于战略形势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法军新战术的成功。杜邦将军手下的兵力仅仅是马克将军兵力的四分之一,能够击退一个表面如此强大的敌人,在火器时代是有点不可思议的。不过如果深入的去研究此战,我们会发现杜邦将军只是把法军的新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使其发挥了应有的效力而已。

这次战斗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805年的乌尔姆战役是运动战和战略机动的杰作,这场战役分别有4个重要战斗组成:那就是维庭根战斗,坎兹堡战斗,海斯拉什战斗以及埃尔欣根战斗组成。
皇帝的计划没有丝毫延误的开展实施,通过维庭根和坎兹堡两场战斗,马克不得不带领奥地利军自我封锁在乌尔姆另寻出路。此时,皇帝则将渔网一点一点的收紧,将马克彻底围困在乌尔姆。他将一个数目惊人的部队交到缪拉手中,这支部队由骑兵预备军团,拉纳的第5军团和内伊的第6军团组成。他交给缪拉的任务是:一旦马克决定从乌尔姆突围,那就必须马上探听到马克军的准确突围方向,然后带领部队沿着他的撤退方向一路追击过去。(以后的部分建议参考图1)
缪拉带着这支精锐的军队和皇帝的命令向乌尔姆方向前进。但是,在关于军队的实际部署上,他与他的名义上的下属内伊发生了激烈争吵。当时多瑙河横穿整个战区,而乌尔姆就处在多瑙河上,马克将军的奥地利军有2个可行的撤退方向:一个是沿着多瑙河左岸北上,另一个则是沿着多瑙河右岸南下。这2个方向之中,南下的方案无疑是最为逻辑的。因为如果马克将军北上,则必须穿越法军的腹地和交通线,而面对河那岸密集的法军,一支7万人的大军一定会被人发现的,撤退行动会受到阻挠。因此,缪拉元帅决定将所有部队全部驻扎在多瑙河右岸等待马克将军。内伊元帅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尽管选择南下撤退的方案对于敌人来说很合理,但是多瑙河左岸也不得不防,他建议由他的第6军团全军北上防护多瑙河左岸,而拉纳的第5军团防护多瑙河右岸,这样一来,他相信敌人无论从哪边逃脱,法军都能完成合围。
如果对比下两种方案,内伊的方案明显更为保险,而缪拉则是有些欠缺思考。争论之中两人都是面红耳赤,最终,缪拉同意让内伊第6军团分出一个5千多人的支部队,由副将杜邦率领前往多瑙河左岸探察敌情。无论是缪拉的参谋部,还是杜邦本人,都没有想到此时马克确实决定用一股数目可观的军队做一次强力侦察,并根据结果来判断哪个方向撤退更有利。因此,所有人认为多瑙河左岸的只是一些奥军的后卫部队时,马克却已在那里悄悄集结了2万多人的部队试探。



杜邦的部队已经接近了乌尔姆,他派出的彪骑兵迅速赶来回报:“在我们面前的敌人数量十分可观。”杜邦本人为了确认情报,让全军停下,自己在几个彪骑兵战士的伴随下亲自去侦察敌情。这回,他本人亲眼目睹了奥地利军的行动,确认了侦察骑兵的报告。
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选择?摆在杜邦面前的有2种方案:1,全军立刻撤退汇报。2,继续行动任务,将军队展开,并尝试让敌人认为这是法军的主力。当时奥地利军并没发现法军,全军撤退也未尝不可。不过倘若在撤退中被奥军发现,而马克实行追击的话,那法军就必须打一场艰难的后卫战,除此之外还会把法军计划的弱点暴露给敌人。(马克会发现多瑙河左岸没设防,因此会全军北上突围)
杜邦的勇敢,自信和责任心让他选择了第2种方案。他决定拼死也要封住奥军部队的出路,让他们除了南下之外别无选择。可是他的手中只有5千多人,在一个宽广的平原上展开,5千多人的单薄会暴露无疑。而杜邦必须在奥军来到之前做好一切部署。

杜邦的本意是从海斯拉什村庄一直将部队展开到多瑙河以南,不过如果这样做的话,北边就会给奥军留下一个通道,奥地利军不仅可以在这条大路上畅通无阻,而且还可以集中全力来攻击法军的左翼。(以下部分建议参考图2)
杜邦手举望远镜细细观察,忽然发现在北边的大路上有一个村庄,这就是Jungingen城。杜邦将军决定不再把法军横向展开,而集中起来,围绕在2个预想的战斗地点上:Haslach和Jungingen。他下了决心,战斗将在这2个村庄展开。
法军与联军的序列是:
联军:
右翼纵队:雷斯克和威尔奈克的部队,主战部队共计13000人,24门炮
左翼纵队:埃尔霍佐和施瓦增贝格,埃尔霍佐的步兵有7千人,施瓦增贝格的骑兵部队有2千多人,6门大炮

法军:
1彪骑兵团:383人
第9轻步兵团:1258人
第32步兵团:1390人
第96步兵团:1457人
1个骑炮分队:2门8磅炮
1个炮连:6门大炮
第15龙骑兵团:283人
第17龙骑兵团:317人

他先将各个步兵营中的掷弹兵连和卡宾枪连全部抽取出来。掷弹兵连代表1个步兵营中最精锐的步兵部队,而卡宾枪连则是最精锐的轻步兵部队。他将精锐的步兵连全部抽取出来,组成一个加强的战斗营,负责防守Jungingen村庄,第9轻步兵团负责掩护与支援。在海斯拉什地带,他布置了第96步兵团和第32步兵团大概2千多人,以及6门大炮,这2千多人必须面对奥军右翼纵队的1万3千人和24门大炮!



杜邦本人知道北边的Jungingen将是一个关键地带,因此他本人亲自赶往那里部署军队。他将卡宾枪连的一部分人布置成散兵线,巡视在Jungingen城的前方,而大部分精锐掷弹兵连则隐藏在Jungingen内的一个教堂内等待着。
马克本人也在观察着,但是他无法判断面前的是法军的大部队的前卫还是一个孤立作战的小型兵团。不过他本人更倾向于第1种,这使得他不敢将全部军队都投入到战场,杜邦成功骗过了马克。

奥军也开始在Jungingen村庄前快速部署。2点,马克将第8步兵团和第20步兵部署在战斗第一线,第11和第54步兵团在第二线支持。30个胸甲骑兵和轻骑中队共2100人部署在Jungingen以北的地方。马克下令全军前进。

奥军第1线的2个团慢慢的向前推进,遭到法军散兵线的无情打击。法军的散兵线边打边退,而奥军则以整体的队型前进着一直到Jungingen外。法军的散兵们小跑的躲入村庄,奥军则一股脑的冲了进去,但是在他们面前没有任何法军的踪影。就在此时,一阵猛烈的弹雨向他们袭来,隐蔽在教堂的法军精锐步兵开火了。在狭窄的街道上,奥地利军的大部队无处可躲,损失惨重。他们决定强攻教堂,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都失败了。法军居高临下的射击,让奥军顿时溃不成军。而奥军骑兵则被挡在村庄外,眼巴巴的观看而无能为力。

现在是下午3点了,身处海斯拉什的杜邦观察到了远方的情况:Jungingen城里开战了。于是,杜邦亲自指挥第9轻步兵团,让第96步兵团做后备(当时右翼的奥军还没有开展任何行动)。杜邦将第9轻步兵团布置成攻击纵队,然后指挥士兵大喊着冲向正在战斗中的奥军步兵团,奥军的2个步兵团遭到突然袭击之后快速往村庄外撤退。第一轮进攻就这样被瓦解了。此后,奥军的2个团发动5次进攻,均被同样的战术打退。

此时,杜邦的第96步兵团还留在Jungingen外做后备。奥军骑兵将领拉图尔终于开始行动,他带领2个胸甲骑兵团和1个轻骑团从北边饶过Jungingen村庄向第96步兵团发起冲锋,但是法军早有准备,布置成方阵的第1营顶住了奥军骑兵的所有冲锋,马克也在不远处受伤落马。

面对坚固的法军方阵,奥军派上大炮发射霰弹。1营的方阵伤亡越来越多,杜邦马上下令,让2个龙骑兵团(15和17)发起冲锋。但是龙骑兵部队却遭遇了奥军胸甲骑兵的阻拦,2个龙骑兵团对2个胸甲骑兵团,奥军的胸甲骑兵显示出了威力,将法军的龙骑兵团全部赶跑。但是他们又在不远处重新集结,冲锋,但再次被击退。杜邦将法军的一些运输马车往Jungingen以北放出去当个幌子,奥军的骑兵见状无组织的去夺补给车,而再次集结的法军龙骑兵团将没有掩护的奥军炮兵全部踢翻,Jungingen城保住了。

此时在海斯拉什,奥军右翼纵队的4个团正在前进着。他们分别是第36,第17,第18和第15。第36步兵团在前进中,突然遭遇到了法军第1彪骑兵团的侧击,四散而逃;就在此时,部署在海斯拉什的法军6门大炮让奥军第17步兵团寸步难行。法军的第32步兵团同时勇猛无畏的发动刺刀冲锋,俘获奥军2门大炮,冲破奥军的第15步兵团的阵线。奥军对海斯拉什的第一轮进攻也被瓦解了。杜邦此时也赶到海斯拉什集结部队,面对奥军的新一轮打击。
下午5点半,天逐渐黑了下来。杜邦派第1彪骑兵团掩护撤退,其余人有秩序的全部后撤。

在几个小时的顽强战斗中,杜邦俘虏了4千奥军,缴获5面军旗,战果丰厚,而此时奥军早已疲惫的不能追击了。它在这战中损失了1千5百多人。而法军这边,只有遭遇霰弹袭击的第96步兵团损失多一些(300多人),以及勇敢的第1彪骑兵团损失了3分之1的部队。
杜邦带着丰厚的战果返回了多瑙河南,去和内伊汇合。得到情报的内伊丝毫没有犹豫的渡过多瑙河冲向奥军,在埃尔欣根将奥军粉碎。

这次杜邦在Jungingen完美的运用了法军的新战术。在这之前,战术防守的概念只是集中于将大规模兵力全部部署在城镇,然后将其武装成一个难以攻破的要塞。但是在1804年8月18日,军事部长贝尔蒂埃遵循皇帝的命令,令苏尔特,达武和内伊三人实验新的战术训练军队,其中就包括新的防守战术:以一个城镇或村庄为中心,在前方布置散兵骚扰,而在城内的一个高大坚固的建筑(火力出发点)内部署一些精锐的步兵连做相对抵抗,预备队必须由勇敢的人组成在城镇外等候冲锋命令。
此战术分成3个步骤:
1,敌人以密集队型向城镇前进时,散兵线大量骚扰敌人,然后全体往火力出发点方向撤退,吸引敌人过来
2,当敌人进入城镇后,他的队型已经乱了,而此时应该也处在火力出发点的射击范围内,在这个时候,处于火力出发点的法军部队全体开火,敌人会遭遇很大损失,他的前进会被打停
3,1个步兵团中的1个最勇猛的营必须在营长的指挥下向乱套的敌人发起刺刀冲锋,直到把他们逼出城镇为止,而与此同时,步兵团中的剩余几个连全部饶城而行阻击逃跑中的敌人。

苏尔特,内伊和达武的部队无不成功运用此战术制胜。1805年,内伊的第6军团用此战术5千敌2万击退敌人;1年以后,达武在奥尔斯泰特也用同样方法顶住普军进攻;直到1815年的滑铁卢,法军的名将们仍然活用此战术抵抗赶到战场的普军并取得很大成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03: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张图希望大家打开放大来看。。。要不很不清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5 03: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原来从WARGAME站和小隐的那篇奥斯特利茨的文章都只有一小部分,现在终于看到了全貌。
杜邦的成功首先是对形势的清晰判断,定下虚张声势,以气势压倒敌人的方略。其胜利的保障是灵活运用法军的新战术,所谓艺高人胆大。战术组织上杜邦的指挥滴水不漏,打得有张有驰,使几倍的敌军徒呼奈何。他用补给车诱敌的计策也很令人叫绝。
这个战术在1806年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施塔特两地大放异彩,也是段传奇。
杜邦1805年功绩不小,奥斯特利茨前的杜伦斯坦战役,也是他的师及时赶到帮助莫蒂埃打跑了俄军。可惜后来在西班牙英名毁于一旦,那次是被西班牙人耍了背信弃义的诡计。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6-8-15 03: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05: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6-8-15 03:49 发表
好资料。原来从WARGAME站和小隐的那篇奥斯特利茨的文章都只有一小部分,现在终于看到了全貌。
杜邦的成功首先是对形势的清晰判断,定下虚张声势,以气势压倒敌人的方略。其胜利的保障是灵活运用法军的新战术,所 ...


呵呵,杜邦此战表现确实令人佩服,让法军的新战术发挥最大威力,而他本人也晓得灵活应变,总是出现在关键地点。这次胜利带来的战略影响也是很大的,延误了奥军往东北方向的撤退。
他从1805年此战以后,一直表现神勇,直到1807年的弗里德兰战役上也立下功劳,可惜到手的元帅棒经过贝伦投降成了囚服,实在可惜。

一般战史中对于此战都没有给予详细描写,查了康沃尔的书,有些叙述不准确。如这段:
“为了集中精力处理这一新情况,他于10月12日委派他的妹夫缪拉指挥一个特遣队去乌尔姆完成歼灭麦克的任务。缪拉除了自己的骑兵军外,还加强了拉纳和内伊两个军。内伊和拉纳两军分别从多瑙河左右两岸围攻这个陷入绝境的要塞。”

实际上出发时内伊军并不在左岸,而与拉纳军一起在右岸,只是后来内伊要求缪拉批准让他去左岸封住奥军出口,激烈争吵之后缪拉同意让内伊军分成2个部分,其中的小部分人去左岸探察情况。另外还有不少比较主观的褒贬意识:
“与皇帝的指示相反,他命令在多瑙河左岸古兹堡附近的内伊军渡至河右岸(即南岸),这就给乌尔姆要塞的东北面留下了一个空隙。侥幸的是内伊仅将该军的部分兵力调到了南岸,但这种部分调动为奥军让开了一条退路。麦克利用这个机会命令魏尼克军二万人保护费迪南大公向东北逃走。在亚贝克,内伊的一个师与奥军发生激战,俘虏奥军三千人。”

内伊的战略眼光就这样成了侥幸

贝伦投降实在是惨,不过那次杜邦在分配兵力方面似乎有些问题,法军人数本就不多,杜邦有些小看西班牙人的力量,他将自己的部队分散成几个部分实在有些不明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5 05: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康沃尔的史料写得大部分不错,可是不少评论确实令人大汗。

再说贝伦,那仗败得很有点冤枉。可能是因为此前西班牙人太不堪一击,很久前看过个资料,有位法国军官回忆,他的新兵部队曾用打不了子弹的训练枪刺刀冲锋,打垮了西班牙军。贝伦卡斯塔尼奥则突然集中了较强的队伍,把防范不足的杜邦打了个措手不及,法军中瑞士部队的哗变更是雪上加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5 0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法军的这个战术,还想起个趣事。在利尼之战,热拉尔利用庄稼地突击利尼村,直指制高点教堂。普军一部进行反击,后续部队对法国人占领高处点射的战术心有余悸,一声令下,对空空如也的教堂钟楼齐射排枪。结果,前面反击的部队听到背后枪声大作,以为被包抄了,大乱而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05: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6-8-15 05:22 发表
康沃尔的史料写得大部分不错,可是不少评论确实令人大汗。

再说贝伦,那仗败得很有点冤枉。可能是因为此前西班牙人太不堪一击,很久前看过个资料,有位法国军官回忆,他的新兵部队曾用打不了子弹的训练枪刺刀冲 ...


请问杜邦那次是否已弹尽粮绝?记得TRANIE的书里写当时杜邦手头部队只是疲惫不堪,但是战斗力和弹药还是有的。不过即使弹尽粮绝,最好也要用刺刀冲出去,毕竟这次的对手不是讲信用的人。此战之后,西班牙人挥舞缴获的军旗羞辱法军,不过1年以后就被苏尔特打败,军旗也被夺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05: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6-8-15 05:31 发表
说到法军的这个战术,还想起个趣事。在利尼之战,热拉尔利用庄稼地突击利尼村,直指制高点教堂。普军一部进行反击,后续部队对法国人占领高处点射的战术心有余悸,一声令下,对空空如也的教堂钟楼齐射排枪。结果, ...




要说热拉尔利用“青纱帐”突击敌军也是拿手好戏,在1814年法国战役中经常玩这一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5 05: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8-15 05:34 发表


请问杜邦那次是否已弹尽粮绝?记得TRANIE的书里写当时杜邦手头部队只是疲惫不堪,但是战斗力和弹药还是有的。不过即使弹尽粮绝,最好也要用刺刀冲出去,毕竟这次的对手不是讲信用的人。此战之后,西班牙人挥舞 ...

弹药好象还有,要命的是没水了。当时地处一片橄榄园,可橄榄这种东西最不出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05: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6-8-15 05:39 发表

弹药好象还有,要命的是没水了。当时地处一片橄榄园,可橄榄这种东西最不出水了。


怪不得。没有食物倒也能忍耐,不过在7月的西班牙南部战斗而没有饮用水简直是活受罪。
来幅1808年贝伦形势图



战斗失利也不全怪杜邦,戈贝尔等人也表现平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6:28 , Processed in 0.0321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