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守业 于 2010-8-14 17:18 编辑
威廉.布莱的最高成就是在1801年的哥本哈根海战时作为“格拉东”(HMS Glatton)号的船长。在发现一艘荷兰护卫舰企图轰击海军上将赫拉旭.纳尔逊的旗舰“象”(HMS Elephant)号时,布里奇驾船直冲进敌人的火力网并且挡住了敌舰大部分船身。“格拉东”号受损严重但维持漂浮,“象”号完好。
------www.findagrave.com
“胜利”号在特拉法加战役时的第一炮是左舷的卡隆炮。装有6.5磅(3公斤)火药,将一枚68磅(30.6公斤)的炮弹和一小桶500发散弹法国旗舰Bucenaure的船尾。
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战舰装备两种主炮,“长炮”(标准长度)和“卡隆炮”(短程火炮)。长炮按口径可以从3磅到48磅不等,射程远,但需要很多火药;卡隆炮,用于射击400米以内的目标,拥有类似的---甚至更大的口径,但需要的火药较少。
卡隆炮1759年由一名皇家海军军官罗伯特.梅尔维利设计,1779年在海军上将查里.米德敦爵士的倡议下被皇家海军采用。梅尔维利称它为“粉碎者”,而英国海员叫它“魔鬼炮”。卡隆炮有两种用途:打穿敌舰的船舱(同时制造一个木头碎片冲击波),并且将敌人的海员“清理”出主甲板。
首批卡隆炮由苏格兰斯特灵郡的卡隆制铁厂生产。卡隆炮的口径从2磅(通常装在上层后甲板)到68磅(“胜利”号的船首楼上装有两门)。拿破仑战争时期传统的50~54门炮的四级战舰装有6门12磅和6门24磅卡隆炮。
尽管最初一些船长提出反对意见,皇家海军在卡隆炮的安装上继续着。第一艘安装卡隆炮的军舰是44门炮的HMS“彩虹”号。所有对于卡隆炮存在意义的怀疑在1782年一扫而空:当“彩虹”号遭遇大型法国护卫舰“希比”号时,第一次开火就打掉了对手的船旗。
到1790年,卡隆炮管通常装在特制的木头滑橇上------而非通常的炮架上。这可以让卡隆炮在有限的角度里转动,增加射击区域。尽管在清理甲板和在敌舰上打洞有非凡的能力,卡隆炮还是因为短射程而受到限制(船长只能在500米之内才能有效的使用这种武器)。
在1795年,在荷兰成为法国的盟友后,英国海军买下了9艘东印度公司那时正在泰晤士河制造的1200吨级商船,随后这些船被改造成54~56门炮的军舰。其中八艘战舰在火炮甲板上装28门18磅长炮,上甲板上装26~28门卡隆炮。这些船被划分为“四级战舰”。第九艘“格拉东”号成为了皇家海军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只装卡隆炮,上甲板上装有28门42磅卡隆炮,下甲板装有28门64磅卡隆炮,“格拉东”号是登船战时的恶魔。
“格拉东”号的第一位指挥官是亨利.特罗洛普(Henry Trollope)上校(20.04.1756-02.11.1839),一位独立战争老兵兼卡隆炮的忠实支持者。日后在1797年11月10日卡姆登之战时他将指挥74门炮的“鲁塞尔”号。
也许“格拉东”号最出名的指挥官应该当属威廉.布莱上校(日后的海军中将)。威廉.“面包果”.布莱,在1776至1779年之间为詹姆士.库克船长服务。在HMAV“邦迪”号(HMAV 'Bounty')上担任船长之时遇到了由大副弗莱彻.克里斯蒂安领导的暴乱。布莱和18名忠诚的水手被赶上了一条救生艇。在47天后,经过3618英里的航行,他们安全到达了荷属帝汶的可旁港。
戏剧性的是,布莱仅仅在“格拉东”号上服役了一个月不到,却正好随同海军中将赫拉旭.纳尔逊参加了哥本哈根海战。布莱的举动造成了49人(原文是51人,待考)伤亡(17名阵亡,31人受伤)。布莱后来收到了纳尔逊的私人感谢信,对他的英勇行为做出了表彰。
“格拉东”号没有参加1805年的特拉法加大海战,她继续服役直到1814年,然后被改装成一座水上仓库。1830年“格拉东”号作为沉阻物被凿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