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diaoduoxi

(分享)德军将领传略合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5 11: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3、魏克斯

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Weichs)(1881.11.12—1954.9.27),德国陆军元帅(1943.2.1),军事家。
         
      魏克斯于1881年11月12日出生在德绍,他的父亲是安哈尔特公爵的马夫长。1900年,魏克斯中学毕业并参军,服役于驻兰茨胡特的巴伐利亚重骑兵团。1902年晋升为少尉,两年后任团副官,后来调往一马术学校服役。1910年进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受训,毕业后被派往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指挥中心。1914年3月晋升骑兵上尉。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魏克斯随巴伐利亚骑兵师开赴前线,10月,调任第四骑兵旅副官,转战于洛林和佛兰德等地。1915年5月调任步兵第五师的第二参谋官,参加了香比尼激战、马斯河与莫塞尔河的阵地战,以及阿图瓦、佛兰德和阿拉斯等地的战斗。
          1918年,德国野战陆军撤回本土,魏克斯任第二军司令部参谋官。此后,他先后任过骑兵第三师参谋官和骑兵第十八团连长。
         
      1925年,魏克斯晋升少校,并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官。1928年晋升中校,任驻斯图加特的骑兵第十八团团长。1930年任驻法兰克福的骑兵第一师参谋长,同年晋升上校。
         
      1933年10月,魏克斯任驻波茨坦第三军区步兵指挥官,后任骑兵第三师师长。1936年晋升骑兵将军,其后奉调代理第七军区(驻慕尼黑)司令兼第七军军长。
          1937年至1939年10月,魏克斯任驻纽伦堡的第十三军军长。其间参加了占领苏台德区和侵略波兰的战役(参见波兰战役)。
         
      6月9日,作为第二集团军司令的魏克斯参加了西方战役。在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作战中,他的集团军一直负责由南面保障进攻各集团军的翼侧。此时,被配置在埃纳河一线。战斗打响后,魏克斯指挥所属部队不顾法军的激烈抵抗,突破了其在埃纳河的防御并迅速向南挺进(参见法兰西战役)。6月17日,法国请求投降,22日休战。7月,魏克斯和其他将领一样被加官晋爵,升为上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5 11: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1941年4月,德军预定对希腊和南斯拉夫动武。魏克斯上将的第二集团军辖一个坦克军(由两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编成)与3个步兵军(由6个步兵师和1个山地师编成),在南斯拉夫北部边界的施蒂里亚和匈牙利境内展开,任务是向贝尔格莱德方向进攻(参见巴尔干战役)。
         
      4月10日,德军第二集团军发起进攻,其部队迅速越过了南断拉夫与德国和匈牙利的边界,在向南推进的过程中肃清了德拉瓦河以北边界突出部的南斯拉夫军队。集中于匈牙利的德军坦克第四十六军以迅猛的冲击夺取了包尔奇地域德拉瓦河的一座大桥,为以后推进建立了桥头阵地。在魏克斯第二集团军的强力打击下,使由克罗地亚人编成的南军第四、第七集团军惊慌失措发生了动乱。首先是第四集团军,接着是第七集团军开始瓦解并集体向德军投降(只有一部分不愿投降的部队向东南退过了乌纳河)。以致进攻的第一天,魏克斯的部队就抵达了萨格勒布。他的第二集团军西翼坦克第四十六军在由包尔奇地域推进到萨格勒布的同时,又于南军退却部队和业已瓦解的军队之间开辟了通路,分别在4月11、12日在德拉瓦河以南地区向贝尔格莱德挺进。12日晚,占领了贝尔格莱德。
         
      南斯拉夫统帅部指望南军在克罗地亚被打败和丢失了一些地区之后,能在科索沃、摩拉瓦河、萨瓦河守住一条防线,但这一计划已无法实现。奉魏克断命令,德军一个坦克师巳由萨格勒布突向萨拉热窝,德军的第二梯队把南军残部逐过了萨瓦河,坦克第四十六军奉命在4月13日晚从贝尔格莱德以西地域向萨拉热窝转进,14日对在贝尔格莱德以南向东占领阵地的南斯拉夫第六集团军的侧翼和后方实施了深远突击。摩拉瓦河以东德军第十二集团军也已楔入了退却的南军第五集团军的队形,战斗已接近尾声。
         
      南斯拉夫军队已陷入绝境,其陆军总司令西莫维奇将军于14日辞职。15日,魏克斯第二集团军的坦克第四十六军进抵萨拉热窝市,从中央插入了南斯拉夫退却军队占领的地区。
          4月17日,南斯拉夫军队在德军数倍优势的压力下无条件投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5 11: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尔干战争结束后,魏克斯的第二集团军被配署给中央集团军群,于1941年6月22日参加入侵苏联的战争(参见苏德战争)。7月9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四和第九集团军在博克元帅指挥下把苏联元帅铁木辛哥的军事集团主力包围在明斯克附近歼灭后(参见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于次日德军第二集团军在魏克斯上将率领下抵达别列津纳河,并将原第四集团军的所属各军转隶过来。
         
      魏克斯的集团军同德军第二坦克集群的一个军受领了拔除苏军在德军中央和南方两个集团军群后方之间形成的一个大楔子的任务。8月9日展开战斗,魏克斯指挥部队由博布鲁伊斯克、克里切夫一线向克林齐、戈梅利地域实施突击,同时,坦克第二集群的那个军也由罗斯拉夫利向克林齐突击。经过数周的激战,这些地区的苏军遭到合围,并基本被歼。除了防守漠济里地域的苏军向东退走外,由17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和5个骑兵师编成的两个苏联集团军都成了魏克斯的战利品,他俘虏了78000人,缴获下144辆坦克和700门火炮。魏克斯对自己的集团军在坦克部队支援下取得的这一战绩感到心满意足,这一战果也成为月底开始的基辅大交战的开端。
         
      这时,自称为“野战统帅天才”的希特勒日益明显地干预部队的指挥,他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尽量往南方多派军队,而要求该集团军群坚持据守原来位置,以抵御苏军的进攻。8月25日,南方集团军群的第十七集团军和坦克第一集群向前突进,直逼第聂伯河河岸;第六集团军从西面包围了基辅:魏克斯率第二集团军从戈梅利、新济布科夫一线向南进攻.在两个多星期里进行了艰苦的作战后,终于推进到杰斯纳河并强渡了该河。同时,德军坦克第二集群的先遣队也向罗姆内地域挺进,合围圈基本形成。
         
      渡过杰斯纳河的魏克斯第二集团军继续南进,压缩合围圈。德军其他集团军也同时实施了强大攻势。又过了两个星期,在多次血战后,包围战在9月26日结束,德军取得全胜,全歼苏军约7个集团军,俘虏60多万人(参见基辅战役)。
         
      1941年10月2日,中央集团军群依照希特勒的命令夺取莫斯科(参见莫斯科战役),加入这个战役的第二集团军在魏克斯指挥下同第四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此前称坦克第四集群)一起发起进攻后在罗斯拉夫利两侧苏军防御中打开了一个又宽又深的突破口。魏克斯从西面对防守布良斯克两侧的苏军进行了猛烈的突击,并会同从东面迂回到苏军后方的坦克第二集团军,在10月14日合围了该地域的苏军。可是战果却没有魏克斯预想的那么大,苏军在猛烈的反突击中,有一部分部队从德军的薄弱地点破围而出。只有北面和南面的被围苏军在多次尝试突围失败后,分别于10月17日和20日投降(参见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
          但这一战绩也足以让帝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夸大宣扬。再加上在维亚济马地域的围歼胜利,戈培尔竟声称“战争的结局已定,俄国完蛋了”。
          可是德军向莫斯科的进攻战已为时太晚了,戈培尔的声明却又太早了。
          由于降雨和降雪,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受阻。12月,气候日趋恶劣,致使疲惫不堪和饥寒交迫的德军部队停止了前进。
         
      祸不单行。1941年12月19日,希特勒免去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齐元帅之职,自己兼任了总司令一职。他严令禁止部队撤退。但严酷的现实使德军部队不可能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在南面担任保障的魏克新第二集团军受到苏军反攻的巨大压力,被迫向西南退却到奥廖尔一库尔斯克一线,在这里他可以稍稍休整一下部队的实力。
          1942年6月,希特勒下令实施对高绷案和伏尔加河的强大攻势。他把南方集团军群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来实现自己的计划。
         
      当A集团军群向南发动对高加索的攻击时,在博克元帅指挥下的辖有第二、第六,坦克第四和匈牙利第二集团军的B集团军群则把矛头指向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对博克元帅想先整顿战线再进攻的战役指挥表示不同意,并免去了他的职务。7月5日,魏克斯接任了B集团军群总司令。但希特勒保留了对第六集团军的直接指挥权。
         
      在魏克斯指挥下,B集团军群的德军第二集团军在沃罗涅日同苏军在顿河上展开了激战;位于B集团军群中央推进的坦克第四集团军及第六集团军各坦克部队在7月10日前进抵坎捷米罗夫卡地域,在新卡利特瓦和奥斯特罗戈日斯克之间进抵顿河、并在该河东岸建立了数个登陆场。不久,A集团军群的坦克第一集团军的南翼沿北顿涅茨河推进,夺取了米列罗沃地域。当时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战报宣布,苏军在顿河以西地区遭到了惨败。被俘人数达88689人;被缴获或击毁坦克1000辆和火炮1688门。
         
      7足中旬,魏克斯在坦克部队开始沿多方向进攻。坦克第四集团军以左翼沿顿河推进,前出到斯大林格勒以西的顿河大弯曲部,月底在不停顿的追击过程中进至卡拉奇和克列茨卡亚,在这里同苏军展开了激战;第六集团军坦克部队沿顿河右岸实施强行军推进。战役已进入决定性阶段,德军的行动看来好像再次取得了辉煌战果。
         
      7月底,魏克斯指挥第六集团军主力进抵顿河大弯曲部(它被迫将几个师留在顿河附近掩护自己的左翼),坦克第四集团军与之会合后,粉碎了苏军的抵抗,各快速兵团挥师南下。
         
      在狭窄正面逼近苏军阵地的德军第六集团军与坦克第四集团军留下的那些师继续发展进攻已有困难,苏军的防御正不断增强。8月21日,德军在卡拉奇东北地域终于夺取了一个登陆场,魏克斯立即命令迅速向斯大林格勒突进,25日,德军进至该市西郊。接着在空军的强大支援下,斯大林格勒被德军从西面和北面包围。南面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与罗马尼亚军队也已沿伏尔加河逼近。
         
      接着,非笔墨所能形容的斯大林袼勒会战便于10月初开始了(参见斯大林格勒战役)。会战持续了两个月。斯大林格勒逐渐被炸成了一片瓦砾场,在这个废墟的海洋中,德军士兵与苏军士兵在各自的坦克,自行火炮、喷火器、炮兵和俯冲轰炸机的支援下,用手榴弹和刺刀,由一幢房屋到另一幢房屋,由一个地下室到另一个地下室,由一堆瓦砾场到另一堆瓦砾场拼死厮杀。一些浴血鏖战的大兵工厂变成了要塞。苏军的防御者们利用废墟做掩蔽工事,进行着殊死抵抗。东岸苏军的强大炮兵为压制德军的进攻,进行了不间断的火力射击。每当德军轰炸机或炮兵炸毁在伏尔加河上架设的一两座舟桥时,许多坚强又辛劳的苏联人总会把它们修复。
         
      这场会战确是两个敌对世界的搏斗象征。希特勒集中了自己最后的力量,因为他认为,为了获得决定性的战争结局,应该不阶任何代价完成自己面临的使命。他的那种无论如何要从斯大林手里夺占用其名字命名的城市的狂热心理,压倒了是否值得夺取该市能在军事或政治上带来什么好处的冷静分析。
         
      希特勒不顾一切地命令第六集团军实施旨在夺取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进攻。他认为只要一个强大的突击集群就足可以做这件事,所以只从德国和顿河战线的预备队中空运了5个工兵营去加强进攻部队。10月17日开始的城市攻坚战,德军曾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北部,已挺进到伏尔加河,几乎瘫痪了苏军在河上的交通。但是苏军仍控制着城市的一部分,并严重消耗了德军。有些德军部队人数锐减到不到编制人数的四分之一,兵器损失也很惨重。
         
      负责这一段战况的魏克斯,面对由于部队过分延伸,两翼无足够的兵力作掩护;进攻力量过于分散使用,导致兵力更加薄弱;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士兵武器缺乏、营养不良无法保持突击深远目标的战斗力等这些情景,深感不安。这种不安随着作战进展不利,不可能消灭苏军的事实越明显而越发严重。他将这种不安传给了陆军总参谋部,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对苏军的能力和德军的现状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判断后,证明魏克斯的忧虑是有道理的,并以这些见解和观察结果为依据向希特勒提出了报告。不能忍受怀疑和警告的希特勒,竟把哈尔德撤了职。魏克斯还多次要求补给而均无所获,致使第六集团军无力完成进攻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5 11: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1943年元月30日,魏克斯同里希特霍芬、保卢斯、克莱斯特诸上将一同晋升为元帅。一天之后,希特勒攻占斯大林格勒的美梦破灭了,第六集团军近30万人在斯大林格勒的瓦砾堆中被苏军围歼。此前,魏克斯早就提出德国的盟军战斗力太弱。他强调指出它们缺少反坦克武器,炮兵没有现代化的重型火炮,由于通信工具不足和人员素养差,无法实施突然的密集射击,不能阻止苏军的大规模冲击。这些罗马尼亚、意大利、匈牙利军队无论从技术兵器、战斗经验和战斗素养,还有战术上都比苏军逊色。加之原来配置在它们后面的德军预备队大多已调往斯大林格勒,致使它们守卫的顿河战线根本扼守不住,在苏军大举进攻时,它们无法支持。他建议放弃高加索和伏尔加河,缩短不稳定的战线。但这个建议希特勒是不肯接受的。所以苏军就从这些薄弱地段完成了突破,在11月23日像铁钳一样合围了德军第六集团军。该集团军在最高统帅希特勒直接指挥下全军覆没。
         
      1943年1月,苏军进攻的矛头指向了顿河防线德军B集团军群的第二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二集团军。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魏克斯为了在被突破的地段和新地区恢复态势,建立了起自斯大林格勒的防御,消耗了许多师和预备队,特别是反坦克部队于如此宽的正面上,扼守的兵力明显太弱。
          他还在匈牙利集团军后面配置了德军一个步兵军,该军辖两个师,任务是制止苏军突破匈军的防御。
         
      苏军的进攻在1月14日开始,立即使意大利集团军在新卡利特瓦以南和匈牙利集团军在科罗托亚克西侧的正面上获得了突破,并马上利用对匈军防御的突破向西推进,同时在由南面沿顿河推进过程中,击溃了突破地段以北的匈军部队。匈军无法支持,在苏军的猛攻下仓皇向西和向北逃窜。德军的预备队也无能为力,只得跟着退却。
         
      由于苏军向北面和西北面的推进,德军第二集团军已陷入极危险境地。20日,当苏军沿顿河向北进逼匈军左翼师的时候,魏克斯严令这些部队坚决守住阵地,同时命令德军第二集团军的部队紧急赶去增援,双方在沃罗涅日西南地域展开了激战。德匈军队扼守防御阵地整整一个星期,终于被苏军突破。这一正面彻底崩溃已无可怀疑了,而且,由于苏军还突破了意大利第八集团军的正面,形成的大缺口便再也无法封闭。魏克斯清楚德军第二集团军深远的南翼已经完全暴露,北翼则在任何时候都可能遭到苏军优势兵力的冲击。而苏军的进攻已大大向西发展,对德军第二集团军构成了合围的危险。苏军为实施包围,正不停顿地向前推进,显然想夺取沃罗涅日以西80公里处的道路枢纽戈尔舍奇诺耶,同时由利夫内、叶列茨地域向卡斯托尔诺耶方向对德军北翼实施突击。只有立即退却才能保障自己的部队两翼和避开合围。他的请求终于得到了获准,于是他命令立即放弃由3个师扼守的拥有大量粮草的沃罗涅日基地、缩短战线。但这已经有些迟了,战事发展极迅猛,德军第二集团军周围的合围圈即将合拢。苏军坦克已到达戈尔舍奇诺耶,利夫内、叶列茨地域也遭到苏军在预料中的进攻,德军第二集团军北翼防御被突破,苏军坦克先遣部队已进至卡斯托尔诺耶。德军第二集团军的两条退路都被切断,共有5个师编成的两个步兵军遭到合围。
         
      现在只有突围才能获救。魏克斯自作决断下令突围,德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奉命以一部兵力经卡斯托尔诺耶退却,主力则退至戈尔舍奇诺耶。退却开始,德军在大威力火炮和迫击炮的掩护下发起了反冲击。1月30日中午德军在戈尔舍奇诺耶以东突破了合围圈,到2月4日,突围的德军部队又开到了旧奥斯科尔,同正抗击苏军进攻的防御部队会师。而德军坦克第二十四军和意大利山地步兵军在罗索什西北地域与新卡利特瓦以南的苏军合围中遭到了惨重伤亡,疲惫不堪的在1月31日到达瓦卢伊基地域。
         
      苏军的进攻在德军和其盟军正面打开了宽达350公里的缺口。德军第二集团军伤亡很大,匈军第二集团军也根本没指望了,意大利山地步兵军和德军坦克第二十四军残部已无战斗力。配在匈军后面做预备队的那个德军步兵军正向奥斯科尔河且战且退,另两个德军坦克师和一个步兵师在北翼暴露的情况下,由旧别利断克两侧向库皮扬斯克退却。魏克斯的B集团军群基本上被打垮了,与“顿河”集团军群的直接联系眼看也要断绝了,费了很大的气力,他才在北顿涅茨河与顿河汇流点至伏罗希洛夫袼勒一线稳住了部队。
         
      2月初,南线德军集团发生了组织上的变化。B集团军群司令部和意大利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均被撤销。肯普夫战役集群取代了意大利集团军,该集群辖此前归意大利集团军指挥的那些德军兵团;顿河集团军群改称南方集团军群,在罗斯托夫到第二集团军南翼间作战的所有兵团都编进了该集团军群;第二集团军隶属中央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由魏克斯指挥。
         
      苏军在2月初继续进攻,强渡了奥斯科尔河,并向西深远突击,突破了兵力薄弱的德军第二集团军的正面。9日,苏军进抵别尔哥罗德,尔后继续向列别金推进了飞50公里。魏克斯在从苏梅以南起始,向库尔斯克以西地区延伸,并以德军坦克第二集团军阵地相毗邻的这一线上逐渐建立了防御,暂时阻止了苏军在这一段的攻势。德军第二集团军在肯普夫战役集群的协同下,还对推进到列别金的苏军发动了进攻,将苏军击退到北顿涅茨河对岸。
         
      1943年夏,苏军日甚一日地压迫着德军西撤。希特勒竟然干涉到师一级的作战指挥。他从不检查自己的失误,而总是诿过于人。7月10日,他以魏克斯下令缩短防线为由撤去了魏氏的职务,并将其列为备用指挥人员。由魏克斯将军接替他指挥第二集团军。6个星期之后,希特勒又重新起用魏克斯任新成立的F集团军群总司令,不久,魏克斯又调任东南集团军群总司令。但他仍遭到国社党徒的怀疑,因为他笃信天主教,在他担任第十三军军长时就曾和弗兰肯区的党部主任施特赖歇尔发生过意见冲突。
         
      1944年3月,F集团军群在南乌克兰的处境已非常困难。苏军很快就要突入罗马尼亚,匈牙利也仿效意大利即将退出战争。魏克斯奉命在匈牙利构筑工事防线。他在勒尔上将的配合下救出了困在希腊和南斯拉夫的大部分德军,并将他们撤至后方。随后,他的东南集团军群奉命在“最高统帅部战区”作战。
         
      1945年元月,苏军攻入东普鲁士,古德里安将军向希特勒建议,集中一切可用兵力,编成一个新的魏克塞尔集团军群,担负在奥得河和魏克塞尔河之间防卫柏林的任务。这一新的集团军群主力,应是F和E两个集团军群的残部。建议由魏克斯担任新集团军群的司令长官。
         
      可是,即使在这十分危急的关头,希特勒仍不能摒除昔日的偏见。希特勒不仅没有任用魏克斯,反而于3月25日再次免去他的职务。理由之一,据说因为他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
          1945年5月2日,魏克斯被美军俘虏。1947年初,魏克斯在盟军法庭上受审。判决结果是“免于起诉”。1948年11月30日,魏克斯因病获释。
          1954年9月27日,魏克斯病死于波恩附近的勒斯贝格。
         
      这位被希特勒怀疑又为希特勒卖命的战犯,死前虽在美国人的法庭上被“免于起诉”,但他那溅满被侵略国家人民鲜血的灵魂却永远逃脱不了历史法庭的起诉和审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22: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4、博克

费多尔•冯•博克(Bock)(1880.12.3—1945.5.3),德国陆军元帅(1940.7.19),著名军事家、统帅。
          普鲁士皇家高级军官学校第七连的学员们,都习惯地称博克为“小博克”,而博克也以待人和蔼、成绩优良著称。
          博克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军人,父亲是少将军官,母亲也是出身佩剑贵族的名门。
         
      1898年博克18岁时,便以最优秀的成绩晋升少尉,并被选派到警卫第五团服务。1905年任营副官,1907年任团副官,1年后即晋升中尉。1910年至1912年,接受一般参谋教育,并晋升上尉,服务于参谋本部。1913年调任警卫军参谋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担任过各种不同职位的参谋官,也曾担任过短时间的部队职务。1917年,曾在西战场的德意志皇太子集团军中先后任助理参谋官和首席参谋官,因表现突出,获德意志最高战争勋章。这种勋章以后曾颁赠给布隆贝格、布施、格赖姆、隆美尔、舍尔纳以及戈林诸元帅。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年,博克先后任第三师参谋长和驻柏林第三军司令部参谋长,并晋升中校。1924年任驻科尔堡的步兵营长,1925年晋升上校,1926年任普鲁士步兵第四团团长。1929年博克晋升少将,不久接任驻法兰克福的第一骑兵师师长。1931年晋升中将,同年调任第二师师长,并兼任驻什切青的第二军区司令官。1935年,博克晋升陆军上将,并接任在德累斯顿新组建的第三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3月12日晨,德军越过德奥边界,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整个奥地利,这时,他曾指挥进占奥地利的第八军团。后又任第二集团军司令,率军进占捷克苏台德区。在同一年内,博克接替龙德斯泰特任柏林的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1939年9月1日,博克上将指挥由第三、第四两个集团军所编成的“北方”集团军群在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向波兰实施联合突击,在图霍拉荒原与顽强防守的波军两个师和一个骑兵旅进行一系列战斗,歼灭了波兰的走廊军团。4日,进抵库尔姆地域的维斯瓦河与奥萨河并攻下鲁琼兹要塞北炮台。切断了波军在“走廊”中的退路。
         
      此后,他命令第四集团军在库尔姆附近渡过维斯瓦河,迅速向德尔文察河推进,直抵托伦西北地域;命令第三集团军攻占姆瓦瓦,在普乌图斯克两侧进抵纳雷夫河。第三集团军进攻过程中在姆瓦瓦以北地域与波军激烈搏战,经变更兵力部署才将这一抵抗粉碎。9月7日渡过纳雷夫河与布格河,突进到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并在那里与“南方”集团军群的第十四集团军装甲部队会师,16日,封闭对波军的合围圈。沿维斯瓦河向东南进攻的第四集团军一些兵团,掉头南下,在普沃茨克附近渡过维斯瓦河,从北面合围了波军。19日,在维斯瓦河与布祖拉河之间被围的波军全部缴械投降。
          9月27日华沙陷落。3天后,第四集团军攻占在波兰的最后一个要塞莫德林。博克上将因功而获骑士勋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22: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博克调任西部战线的B集团军群总司令。在其指挥下有赖歇瑙上将的第六集团军和屈希勒尔上将的第十八集团军,共23个步兵师、3个坦克师、1个骑兵师。凯瑟林上将的第二航空队支援该集团军群行动。
         
      1940年5月10日,B集团军群向荷兰发起攻击。第十八集团军以小部分兵力夺取了防御很差的东北各省,主力沿莱茵河、马斯河下游两侧进抵艾瑟尔阵地以北的艾瑟尔运河东岸,进攻第1天,就突破了艾瑟尔阵地和佩尔防线。在荷兰军队顽强防御下,德军攻势在格雷伯筑垒线受阻。经激烈战斗,在德军轰炸机反复俯冲轰炸的支援下,直到5月12日才被突破几处。13日,最后夺占了这一防线。荷兰两个军退到了新形成的水淹区后面。
         
      配署B集团军群的施图登特将军的空降第七师和经过空降训练和装备的波内克将军指挥的步兵第二十二师在鹿特丹、莱顿、多尔德雷赫特地域实施了空降,夺占桥梁,袭击牵制荷军兵力,与荷军激烈交战于“荷兰要塞”内。荷兰军队向德空降兵发起多次冲击,使其损失惨重,拼命呼救声援。博克急令突破佩尔防线的坦克第九师立即迅速推进增援,该师在5月12日晚到达穆尔代克,次日由穆尔代克大桥过河,击溃荷军轻装师,与空降兵一起成功地夺占了“荷兰要塞”。
         
      在第十八集团军以南进攻的第六集团军,以迅猛的推进渡过了马斯河及该河以西的阿尔贝特运河南段。荷兰军队虽然及时炸毁了马斯特里赫特地域的一些桥梁,但有几座桥梁仍被德军抢占。进攻第1日傍晚,第六集团军在宽大正面上强渡了马斯河和阿尔贝特运河。该集团军坦克部队绕过列日,进至那慕尔以北地域。5月13日在让布卢附近与法军两个轻机械化师遭遇,双方展开了顽强的坦克战。14日法军退守代勒河防御阵地。第六集团军右翼向梅赫伦,中央向布鲁塞尔,左翼向尼韦尔分头前进。各先遣部队直抵代勒河,与前出的英法各集团军部队交火。
          当日21时30分,第十八集团军迫使荷兰军队停火投降。便这个国家在5天内就被迫退出了战争,而该集团军也能够腾出来用于其他地方作战。
          第六集团军进抵代勒河后,抽出快速部队前往支援A集团军群作战,减轻了担负主攻重任的A集团军群的负担。
         
      5月25日,博克指挥B集团军群强渡斯海尔德河后,向利斯河发动进攻,在比利时军队和英国军队之间撕开了一个很深的缺口。同日,法国人撤走了仍留在比利时的军队,用以支援在南部作战的兵力。在尔后两天中,无人过问的比利时人在德军B集团军群一系列包围突击下进一步向海岸退缩。27日,疲惫不堪的溃退兵团已陷于绝望的境地:它们被压缩到宽50公里、纵深30公里挤满了难民的濒海地域。比利时国王在他的政府已迁往伦敦的情况下仍同自己的军队留在一起。国王不想丢掉军队不管,他认为君主的职责不容许他仿效他的政府而出走。因此他决定同军队一起投降。当日17时,他派出军使越过战线,23时签署了投降书,次日晨4时停火退出战争。博克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待了被迫投降的国王,并向他的勇敢负责精神表示了敬意。而后率部继续向前推进,于5月27日在狄克斯慕依登至里尔一线东侧,收拢了对英法军队的包围。31日,在里尔附近被围的法国两个军被迫缴械投降。
         
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德军以最快速度重新变更了部署。B集团军群由第四、第六两个集团军编成,并辖由克莱斯特上将指挥的以两个坦克军合编成的坦克集群。
         
      6月5日,即敦刻尔克英法军大撤退的枪炮声平息后的第2天,博克指挥B集团军群发动了全线进攻。对海岸和瓦兹河之间的法军阵地实施的头几次突击,只有在阿布维尔地域登陆场发起进攻的霍特坦克军取得了成功,深深楔入了对方的战斗队形,造成了在中央突破法军第十集团军正面的威胁。在亚眠、佩罗纳两地的登陆场发起进攻的坦克部队则遇到了顽强抵抗。博克当即决定第四集团军集中兵力利用霍特坦克军的战果迅速扩大突破口,向法军阵地纵深攻击。这迫使法军统帅部为保持各部之间的联系而决定放弃前沿在索姆河一线的防御地区,退守塞纳河下游和掩护巴黎的弧形阵地。
         
      B集团军在博克指挥下继续加强攻势,6月8日,霍特坦克军已在鲁昂地域逼近到塞纳河,把英法军队的一部包围在圣瓦莱里濒海地域。第四集团军对法军第十集团军东翼施加巨大压力,迫使其向东南后退,第四集团军所属部队占领了科唐坦半岛及布列塔尼半岛直达布雷斯特。第六集团军沿瓦兹河两岸向贡比涅进攻,其左翼到达了斯瓦松地域前出到恩河,克莱斯特坦克集群占领了兰斯,而后在特鲁瓦西北渡过塞纳河抵达里昂,该集团军的其他各部均到达了卢瓦尔河、奥尔良与布尔歇。法国军队在猛烈的进攻下陷于崩溃,6月18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9日,希特勒提升博克为元帅,以表彰他的指挥才能和作战有功。同月B集团军调至波兰,部署于德苏边界线上,使之在实现“巴巴罗萨”计划中担任对苏联进攻的中央集团军。博克元帅的集团军群此时辖第四、第十二、第十八集团军,共30个师。后为支援北方集团军群作战,变更了部署。中央集团军群调整为辖第四、第九两个集团军和两个坦克集群,共31个步兵师、7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和9个坦克师,在所有集团军群中兵力还是最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22: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克的对面是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指挥的36个步兵师、8个骑兵师、两个坦克师和9个摩托机械化旅的苏军。
         
      为夺取战役优势,博克利用边界走向,在两翼各配置一个野战集团军,每个集团军都与一个坦克集群协同行动。在布列斯特以西和西北地域展开了克卢格元帅的第四集团军和古德里安上将的坦克第二集群。该坦克集群的任务是在第四集团军支援下突破布列斯特两侧的苏军防御,并与从西北向明斯克推进的坦克第三集群协同,迅速向斯卢茨克和明斯克挺进,为合围和消灭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的苏军创造条件。尔后,两个坦克集群应夺占斯摩棱斯克地域。
         
      第四集团军的任务是在突破布列斯特两侧的苏军防御后,随坦克第二集群向明斯克方向进攻,利用两个坦克集群的进攻,与第九集团军协同消灭了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的苏军(参见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
         
      左翼施特劳斯上将的第九集团军和霍特上将的坦克第三集群任务也已明确。博克命令这两个集团军应突破苏军在格罗德诺方向的防线,尔后合围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的苏军,构成钳形攻势的北半部分。坦克第三集群的后续任务是夺取维捷布斯克,第九集团军的后续任务是夺取西德维纳河上游的波洛茨克。
         
      1941年6月22日进攻开始,B集团军群的突击十分得手,苏军措手不及,博克的战役行动极为成功。在南翼,布格河的所有桥梁都完好无损地落入德军手中。两个坦克集群顺利突破边境防御后,毫不停顿地向东推进。6月24日,坦克第二集群进抵斯洛尼姆地域,坦克第三集群进抵维尔纽斯地域。第四、第九集团军随后跟进。比亚韦斯托克地域的苏军企图向东退却,冲出逐渐形成的合围圈,战况非常激烈。为阻止苏军突围,博克命令两个坦克集群在强大的空军支援下,不断攻击,不使其脱离战斗。经两大战斗,合围圈不断压缩,苏军拼命向东和东南突击,企图尽力冲出去,但终于耗尽了力量。6月29日,苏军退却攻势被阻止,德军第四、第九集团军合围告成,比亚韦斯托克地域的战斗于7月1日停止,苏军被围歼。
         
      在围歼该地域苏军的同时,第二、第三两个坦克集群继续东进,追击避开了合围向东撤退的苏军。6月27日,坦克第二集群进抵明斯克南郊,与经维尔纽斯进抵该市北郊的坦克第三集群会师,形成了新的合围圈。第四、第九集团军歼灭了比亚韦斯托克苏军后跟着坦克集群,从西面最后完成了对苏军集团的包围。包围圈内的苏军于7月9日被清除。博克给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战报称,在夺取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的首次大规模交战中,共俘苏军328898人,俘获数名高级将领,缴获3332辆坦克、1809门火炮和许多其他战利品。从中看出他本人的兴奋情绪,同时这种兴奋也感染了统帅部。
         
      战斗刚一停歇,第二、第三两个坦克集群所属部队,合编成坦克第四集团军,并以野战第四集团军司令部作为指挥机关。该坦克集团军立即向斯摩棱斯克挺进。原第四集团军所属各军转隶刚刚进入战场的男爵魏克斯上将指挥第二集团军。
         
      坦克第二集群沿明斯克一奥尔沙一斯摩棱斯克公路干线的进攻,遇到苏军越来越激烈的抗击,终于在罗加乔夫地域到达第聂伯河。坦克第三集群于7月10日前夺占了维捷布斯克以西德维纳河东岸的一个登陆场。两个野战集团军以强行军速度跟着坦克集团军前进,于7月10日,第二集团军先遣部队抵达别列津纳河,第九集团军先遣部队在波洛茨克及其以南地域到达西德维纳河。博克指挥B集团军群主力在坦克集团军中央进攻地段强渡别列津纳河及德鲁季河后,前出到第聂伯河,并准备在莫吉廖夫和奥尔沙之间强渡。
          苏军力图扼守该地区,投入了新的预备队,双方继而展开激战。
         
      博克牢牢掌握着主动权。他令第四坦克集团军以一部迂回莫吉廖夫再分两个突击集团于7月11日强渡第聂伯河,右翼和中央进抵索日河。16日,这一部坦克集群从南面冲入斯摩棱斯克。另一部在第九集团军支援下突破苏军防御,由维捷布斯克向亚尔采沃推进,南翼向斯摩棱斯克,北翼在涅韦尔地域与布施上将的第十六集团军左翼会合。
         
      苏联人好像从突然的打击中清醒了过来,开始投入由南面、东面和东北面调来的预备队,对德军坦克部队进行猛烈反击,7月19日德军以巨大代价换来了占领斯摩棱斯克的胜利。20日,坦克第四集团军虽进抵叶利尼亚深深楔入苏军阵地,但在苏军强大的反击下相当吃紧,直到援军从西面陆续赶到,并压缩合围圈后,其态势才逐渐改善。
         
      在第聂伯河、贝霍夫、索日河上游的罗斯拉夫利、叶利尼亚、别雷、大卢基一线地域的战斗,激烈持续了好几个星期。战斗的最后阶段,德军古德里安上将统辖两个坦克军和两个步兵军在罗斯拉夫利包围了增援斯摩棱斯克地域的苏军部队,于8月1日至3日进行了猛烈的围歼战。5日,苏军在斯摩棱斯克的最后抵抗被粉碎。从7月10日起,“中央”集团军群在该战斗中共俘虏苏军31万人,缴获坦克3000多辆和数量大致相同的火炮。8月8日,罗斯拉夫利的苏军被歼灭,被德军俘虏38000人,250辆坦克和同样多的火炮落入德军手中。
         
      经过6个星期连续行军作战,中央集团军已疲惫不堪。德军的战斗力已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快速部队更是如此。坦克集团军毁坏和磨损的车辆状况很严重,亟待很好维修。步兵也需要休整一下。但为了拔掉苏军在德军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向后弯曲的翼侧之间形成的一个大楔子,博克命令一个坦克军和第二集团军发起进攻。8月9日至24日,坦克军由罗斯拉夫利向克林齐攻击,第二集团军同时由博布鲁伊斯克、克里切夫一线向克林齐、戈梅利地域实施突击,很快合围了苏军两个集团军,并将其基本歼灭。在莫济里地域防守的苏军向东退却了。此战消灭了苏军17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和5个骑兵师,苏军被俘78000人,144辆坦克和700门火炮被缴获,其余一部分苏军兵力退向东南。这一战斗成为8月最后几天开始的基辅大交战的开端。
         
      苏军仍坚守着大卢基地域,并在8月底以前,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实施猛烈的反击,企图夺回斯摩棱斯克地域。尽管德军击退了多次反击,苏军经反复激战还是终于夺回了叶利尼亚突出部。
         
      德军又调整了部署,中央集团军群的第四集团军又编进了几个军,而两个坦克集群则再次从它的编成中调出。鉴于部队调整和苏军的反击,博克命令集团军群转入防御,以使部队得到休息。
         
      这时,中央集团军总司令部的特雷斯考上校和施拉布伦多夫中尉想把博克总司令拉到反对希特勒的“反抗运动”那一边去。为使该运动顺利.进行,这两位参加该组织的军官被派来充任了博克的副官。他们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毫无成效。总司令官博克虽然不是国社党党员,但他并不赞成反抗运动。他敢于在希特勒面前提出反对在占领区进行集体屠杀的意见,却认为提意见和反对希特勒是两回事,在他看来,?反对希特勒等于是一种叛乱行为。
         
      关于战局,希特勒在8月初视察中央集团军的时候,曾与博克进行了一次辩论。后者认为继续前进是危险的,建议让部队占据坚固阵地,以便度过俄国寒冷的冬天。希特勒坚决拒绝了这一建议,并迁怒于手下的将领们:“在我未任国务总理的时候,我曾把参谋本部看作一只猛犬,如果不拉紧它的项圈,它就会向任何一个人猛扑。当我接任国务总理之后,这个参谋本部总是阻止我做那些必要的事情。参谋本部曾反对过建军,反对占领莱茵地区,反对合并奥地利和占领捷克,甚至反对对波兰的战争。这个参谋本部还劝阻我进攻法国,劝我不要对俄国作战。我每次都必须勉励这只猛犬,使之听我的话。”
         
      希特勒对下一次攻势的打算是:南攻占基辅,而一部分陆军将领则认为,既然已攻入俄国腹地,即应直取莫斯科,以达结束战争的目的。这个分歧,还在7月份各集团军群顺利实施进攻时就已出现,3个集团军群越接近预定目标,分歧就越尖锐。
         
      8月23日,博克派古德里安将军前往元首大本营,陈述支持陆军总司令布劳希齐和总参谋长哈尔德的作战看法,请求采纳攻取莫斯科以消灭俄国武装力量为目的的意见。但这时希特勒已经决定向南进攻。他的想法是,德国需要乌克兰的粮仓、高加索的油田和克里米亚。而克里米亚是威胁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俄国航空母舰”。希特勒认为,他的将军们不懂战时经济。于是,他命令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加入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向乌克兰挺进。根据这个训令,交出很大兵力给友邻集团军群的中央集团军群,实际上停止了进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22: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基辅会战尚未结束的时候,鉴于苏军投入战斗的也许是最后一批部队不很精锐,装备也不强,德军陆军总部希望在全线发动新的进攻,以粉碎对手的最后抵抗。总形势迫使希特勒把莫斯选选定为再次进攻的最重要目标,并从已夺占施吕瑟尔堡在南面台围了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群编成中抽调坦克第四集群、大量自行火炮和重炮转隶给中央集团军群;将古德里安的坦克第二集群从南方集团军群调回中央集团军群。这一切措施加强了向苏联首都进攻的部队,对企图夺取向莫斯科进攻的速胜是非常必要的。博克元帅在部署得到加强后,奉命准备进攻莫斯科。但是,几个月的宝贵时间已经过去了,苏军利用这段时间及时调来了大量部队和动员了有生力量投入战线,完成了抵抗德军攻击的准备。
         
      为向莫斯科发动决定战争结局的进攻,迫使苏军在东方决战。博克令所属三个野战集团军和三个坦克集团军尽量要准备充足,各坦克师的补充要做到良好,兵器要修理就绪,各步兵兵团的人数虽已大大压缩但应补足炮兵。要求以强大的重型火炮和为数众多的自行火炮,保证各步兵师具有取得大胜的突击能力。
         
      10月2日,中央集团军群在第四、第二航空队支援下,发动了突然进攻,突破了苏军的坚固防御阵地。第二、第四集团军与一同进攻的坦克第四集团军在罗斯拉夫利两侧苏军防御中打开了一个又宽又深的缺口,经过迅猛的突击在维亚济马地域和布良斯克地域包围了苏军集团。苏军在布良斯克两侧防守的部队,在遭到德军第二集团军从东面的迂回包围和突击后,进行了英勇的突围,10月14日在包围圈的最弱地点突围成功。北面被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和野战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包围的苏军于10月17日投降,3日后兵力最多的南面被围苏军在被德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切断退路,封闭合围圈的情况下投降。到10月20日,合围圈内的苏军已被肃清。苏军损失了67个步兵师、6个骑兵师和7个坦克师,被俘663000人,损失1242辆坦克和5412门火炮(参见基辅战役)。
         
      这个新的胜利,振奋了整个德军和德国,希特勒似乎感到最后的胜利已经在望了,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于10月9日,发表了充满希望的声明,声称“战争的结局已定,俄国已经完蛋了。”
         
      博克指挥中央集团军群乘胜在苏军正面打开的大缺口迅速向前推进,到10月下旬已进抵姆岑斯克、卡卢加、博罗季诺、加里宁一线,推到了原计划向莫斯科进攻路程的三分之二。苏联首都受到了致命威胁,上百万居民撤离了该市,政府迁到了莫斯科以东900公里的伏尔加河畔城市古比雪夫。只有斯大林率一个不大的政府机关留在莫斯科。该市工厂的王人都动员了起来,在莫斯科周围日夜不停地构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以能够在远接近地保障城市防御。就在这个时候,斯大林把苏联最有经验的将领之一的朱可夫大将调到了莫斯科前线,指挥苏联首都的防御作战(参见莫斯科战役)。
         
      10月的雨雪终于在苏德两军的不同心理盼望下来临了,道路变得泥泞。德军古德里安的坦克第二集团军克眼重重困难在南面到达了图拉地区;第三、第四坦克集团军和第四野战集团军在中央夺取了阿列克辛、莫扎伊斯克、沃洛科拉姆斯克。先遣部队已到达了莫斯科以南约25公里的地方。但接着道路泥泞不堪的季节与德国人做上了对,烂泥粘住双脚、马蹄、大车和汽车车轮。公路已变得难以通行,部队行进已经不可能,进攻停顿了。苏联军队却赢得了改善防御、补充军队和调拢预备队的时间。
         
      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将领们此时对要不要继续向莫斯科进攻发生了争论,绝大部分人倾向于停止进攻。只有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博克坚决主张继续进攻莫斯科,理由是胜利已近在咫尺,天气也可能好转,抓紧时机再努一把力就有希望粉碎苏联人的最后抵抗。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站在了博克一边,继续进攻的意见获得了通过。
         
      11月17日,博克按命令指挥坦克第二集团军从南面和东南面,坦克第三、第四集团军从北面和东北面分别发起攻击,合围莫斯科;野战第四集团军从正面,第二、第九集团军从南面和北面实施进攻。也许是天意,莫斯科地区突然在11月底出现了零下30多度的严寒,给德军的攻击造成很大困难。
         
      起初要求加速推进,坦克第二集团军竭尽全力苦战后仍未能攻占图拉,冲击受阻。迂回作战的两个坦克集团军因积雪太厚,车辆行动艰难,补给中断,攻势严重受挫。各野战集团军虽突破了一些苏军防御地段,却又被苏军的反冲击压了回来,被迫退回原阵地。最后的一次攻势也于12月4日失败了。6日,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博克在事实面前,只能承认,对莫斯科的进攻以失败而告终。可这次进攻的努力,却也表现了博克对希特勒事业的忠诚和卖力气,不愧是元首手中的一只得力的猛犬。
         
      说到博克对希特勒的忠诚,在施拉市伦多夫所著的《军官反抗希特勒》一书中,曾记述了博克和他的首席参谋官特雷斯考的一段谈话。后者鉴于攻击莫斯科的失败,曾想再次说服这位元帅把一切错误都推到希特勒身上。在一次谈话中,博克元帅很生气地拒绝使用任何武力来对抗元首。他说:“我不是南美洲的一个叛乱将军。”为避免事态恶化,他又警告说:“我绝不允许使领袖遭受攻击。谁敢攻击领袖,我就要为维护领袖而惩办谁!”
         
      希特勒对博克的这种忠诚态度可从不感谢,也许是博克在他面前表现得不够充分。当苏军利用冬季发起大规模猛烈反击时,希特勒对陆军将领包括博克在内的不信任暴露无遗。他下令禁止任何人擅自退却,严词拒绝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把部队撤回原阵地的建议和其他将领的类似意见,并将陆军总司令免职,由自己来兼任这个职务。希特勒觉得自己的决心是唯一可行的,能令人相信,会带来胜利;是自己把军队调往莫斯科的,自己具有鼓舞军队所必需的感召力,自己的决心能激起军队的热情和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个狂妄的人却不知道他的一切所为,只能给德国军队造成灾难。
         
      苏军在莫斯科以北地域,由德米特罗夫和红波利亚纳沿向心方向进攻,楔入因连续战斗而疲惫不堪的德军两个坦克集团军阵地,于12月下旬把损失严重的德军这些坦克部队逐过了鲁扎河和拉马河。
         
      博克知道希特勒的作法是十分愚昧无知的。坚定不移地执行那样的命令,首先意味着不可能在莫斯科附近实施任何积极有效的战斗行动,并使战术和战役情况更为复杂和向坏的方面转化,导致对战线的突出部死守,而这种缺乏弹性的死守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他已预见到今后事态的发展趋势,在不想也不敢把战败责任推给元首,又怕承担这种责任的心理作用下,只好选择了以“重病”为由呈请辞职。希特勒很快在这个寒冷的12月批准了将他免职,由克卢格元帅接替了他的职务。博克这次解职返归故里的时间虽不长,但其推卸责任的作法,不能不被看成是身为传统军人和高级指挥人员的他在战役紧要关头所表现出来的恶劣行为,这绝不是在反抗希特勒的命令,而是扔下自己的部队不管,只顾个人的名誉和前程。
         
      1942年元月17日,赖歇瑙元帅因中风身亡。其时博克元帅病体已愈,奉命继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之职。南方集团军群当时位于库尔斯克一哈尔科夫——靠黑海的塔甘罗格一线。德军计划:1942年春季在南方对苏军实施毁灭性突击,消灭那里的苏军重兵集团,通过夺取最重要的地区,在经济上严重削弱苏联,使这个国家不可能长期积极作战。如果苏联丧失了进行战争所必需的高加索石油和东乌克兰直到伏尔加河下游的富庶农业区就无法支撂下去,德国追求的战略经济目的就能实现。同时,迫使苏联使用大量军队实施防御,在防御战中,把这些苏军消耗掉。正当德军变更部署,刚刚补充,准备实施大规模进攻时,在哈尔科夫地域,1月份却发生了对德军极为不利的危机。哈尔科夫以南约100公里处,苏军曾在约80公里的正面和纵深强渡过顿涅茨河,从而突入德军防线,企图夺回哈尔科夫。
         
      德军为了消除南翼的威胁,并把第十一集团军腾出来。首先对克里木半岛实施了两次强大突击。苏军从1月份起在刻赤半岛西端牢牢巩固了自己的阵地,并在那里部署了重兵。5月8日德军开始进攻,至7月1日完全控制了该半岛。
         
      苏军最高统帅机关已预料到德军会在苏联南部进攻,克里木半岛的战斗开始后,苏军发现德军的进攻准备已基本完成,为了不像过去一样失去主动权,于是决定抢在德军之前采取行动。由于在1月份夺占了哈尔科夫以南的一个大突出部,苏军认为攻占哈尔科夫是最适当的目标,力争通过两面包围夺取之,并把这一进攻发展成战役突破。苏军铁木辛哥元帅为了实现其告乌克兰人民书和开始战争新阶段的命令,于5月12日指挥苏军在哈尔科夫以南突出部北侧,以北别尔哥罗德、沃尔昌斯克一线,分别发动了进攻。在别尔哥罗德地域,进攻的苏军进展很大,在沃尔昌斯克地域,苏军在德军阵地局部突破成功,玫入纵深达65公里,在哈尔科夫以南,沿北顿涅茨河两岸推进的苏军突破了德军在丘古耶夫地域的防御,左翼推进到梅烈法。但在此受到德军顽强阻击,双方激战5天,苏军进攻遭到严重挫折。
         
      博克命令南方集团军群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及时占领进攻出发地,消除已存在的威胁,并在南面集中了做好一切准备的坦克重乓,准备实施毁灭性的闪击,在斯拉维扬斯克地域也集中了强大的突击集团,准备以该集团的右翼沿北顿涅茨河推进,切断苏军撤回该河对岸的退路。5月17日,德军突击集团由斯拉维扬斯克、亚历山德罗夫卡一线发起进攻,很快就深深楔入苏军弧形战线。次日,其右翼在坦克支援下突进至伊久姆。
         
      苏军各集团军后方面临被突击的威胁,铁木辛哥元帅为使这些部队免于被歼,下令停止进攻,转入防御性退却。但是德军突击集团快速地逼近了巴拉克列亚,配置在突出部周围的德军和罗马尼亚军已转入包围性进攻,5月25日,苏军20个步兵师、7个骑兵师和14个坦克旅的大部在北顿涅茨河以西被合围,随后被歼灭。共有24万人被俘,2026门火炮和1249辆坦克被击毁或缴获。苏联政府首次公开承认了这次战役的失利,其坦率态度是为了呼吁西方盟友尽快对德开战。
         
      6月,在塔甘罗格到库尔斯克的正面已部署了5个齐装满员、装备精良的德国集团军。它们后面集中了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各一个集团军,其所属兵团已有一部分开赴战线。为准备向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发动攻势,又实施了一次新的改编,南方集团军群被分成了A、B两部分。由利斯特元帅指挥的A集团军群,辖野战第十七集团军和坦克第一集团军,指向东南方向的高加索,由博克元帅指挥的B集团军群,辖第二与第六野战集团军及第四坦克集团军,以顿河一线为目标,尽可能在宽大正面上进抵斯大林格勒两侧的伏尔加河。主要的战略目的是夺取高加索石油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22: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28日德军南方集群进攻开始。博克指挥B集团军群克眼了苏军的激烈抵抗,突破了其防御,开始追击退却的敌方用坦克重兵掩护的部队。7月5日,第二集团军进抵到沃罗涅什。博克这时想先把战线整顿一下,而不急于向顿河的弯曲地带突进。但希特勒不同意这一计划,并将这一计划看作是怯战,于是博克又被第二次免职,他只好又返回了故里。
         
      在博克元帅这次被免职后,就未被再起用过。德国国防军的这位战略家自此一直隐居故里,虽然希特勒没让他退役,将他留在了德军最高统帅部,但他基本上算是入了“冰库”。
         
      1945年5月5日,在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的一条公路上,退却的德军部队正行进着。公路两侧是无数被同盟军飞机炸毁和正在燃烧的车辆,令人恐怖地堆放在那里。突然,仿佛从太阳后面冲出了一批英国轰炸机,在刺耳的俯冲和轰炸声中,又开始了一次空袭,公路上溃败的德军和拥挤在军队中间的逃难百姓在低空攻击下四散奔逃。一架轰炸机选择了一辆敞篷汽车为目标,在这辆车上,驾驶员旁边坐着一位焦急的军官,后座上是3位妇女。英国轰炸机像老鹰捉小鸡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对准这辆车扫射、轰炸。
         
      驾驶员当即倒在方向盘上,3位妇女也都中弹身亡。只有那个军官受了重伤,被人们从这辆燃烧着的车里救出,立即送往奥尔登堡的医院。医生们尽了—切努力均未奏效,当天夜里,这个受重伤的军官就死去了,他就是德国陆军元帅博克。汽车上的3名妇女,是他的夫人、女儿及其女友。
         
      博克作为一名军人,是尽职的,他的指挥艺术、作战能力也是公认的,但他对希特勒的愚忠就连其同僚们也有非议。他最后死在飞机轰炸下,也算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21: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4、布施

恩斯特•布施(Busch)(1885.7.6—1945.7.17),德国陆军元帅(1943.2.1),军事家。
         
      布施,1885年7月6日出生在莱因一威斯特伐伦工业区的埃森施泰莱。他的父亲是一个孤儿院的院长。他在普鲁士的候补军官团接受了军事教育,于1904年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后,即派往蒙斯特的步兵第十三团为见习军官。晋升少尉后于1908年调往驻韦塞尔的步兵第五十七团。1913年晋升中尉后,调到卡塞尔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任连长,并先后在西战场参加了兰斯、那慕尔、阿图瓦、佛兰德、拉巴斯、阿拉斯、凡尔登诸战役。还参加过1918年在香比尼的各次战斗。1915年晋升上尉的布施,在各次战斗中都表现得勇猛干练。他在步兵第五十六团任营长时,曾获得普鲁士高级勋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布施在拥有10万人的陆军部队里服役时,曾在一些部队的司令部里任参谋官。1930年任驻柏林施潘道步兵第九团中校营长,同年升上校。1932年任该团团长,驻波茨坦。
         
      1935年他升任步兵第二十三师少将师长,3年后的2月,当希特勒解除一批陆军将领职务时,他又被提升为军长,调驻布雷斯劳。1938年布施率第八军进占捷克的苏台德区,参加了侵略战争。
          1939年9月德军进攻波兰(参见波兰战役),布施的第八军在战役中为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由利斯特指挥的第十四集团军编成内的左翼。
         
      布施的军队从格雷维茨边缘的集结地域出发,经过激烈的战斗,首先突破了波兰在上西里西亚的坚固边防要塞,夺取了克拉科夫。随后沿维斯瓦河上游两侧推进,接着在桑多梅日地域渡到了东岸。此后又渡过了桑河下游,直突进向卢布林以南。这时波兰军队的重兵集团在俄罗斯拉瓦,托马舒夫地域与继续向东推进的德军务兵团展开激战。布施率第八军击溃了沿途波军的阻拦,直插往波军的背后,在9月16日与从对面开来的德军另一支装甲部队会师,包围了波兰的重兵集团,并进行了歼灭战。
          在波兰战役中,布施又一回表现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那种冲锋陷阵的勇敢精神和较高的指挥才能。
         
      1939年10月15日,布施将军接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担负西战场龙德施泰特上将A集团军群左翼进攻的任务。他辖15个步兵师,负责遂行进攻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卢森堡南部,随后面向南展开所属兵团。和各坦克军一起行动的摩托化师先在马斯河以西保障突击集团左翼(为使这些摩托化师能向前挺进并再次遂行保障翼侧的任务,应尽快以在它们后面进攻的第十二集团军各步兵师和统帅部预备队各师去替换它们)。要求其在马斯河西侧,沿埃纳河面向南组织掩护。这个掩护拟朝西延至索姆河,以此将法国军队可能实施的反突击阻于尽量靠南的地区和坚固设防的江河地区。
         
      1940年5月10日,布施指挥第十六集团军从特里尔附近攻入卢森堡,并担任马斯河与摩塞尔河之间边境线的警戒。而B集体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右翼则在比利时和荷兰军队投降后攻入了法国。
         
      在博克上将指挥的B集团军群于6月5日向索姆河上游突进之后,龙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即于6月9日从其待机地域发起攻势。布施率第十六集团军与第二、第十二集团军向香比尼突进,并于6月11日突破了法军在埃纳河的阻击阵地。6月17日,第十六集团军向东方迂回,打算包围据守马奇诺防线的要塞部队。但这次作战行动因停战而未能实施。25日,法国投降。
          1940年5月26日,布施因战功而荣获骑士勋章,之后不久即晋升为上将。
         
      布施上将的第十六集团军因准备实施“海狮作战”计划而被留在了法国北部海岸,准备首先航渡进攻英国。为此,布施进行了大量而认真的专门训练工作。他认为自己在得到足够的空中掩护和海军从两翼对上陆地域进行保障的条件下,攻上不列颠群岛是不成问题的。可是登陆成功后的困难会很大,困难不仅在于陆上英军的激烈抵抗,而且在于补给的速度和保证。补给太缓慢或供不上,就会严重影响登陆部队的作战。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压制英国的空军。
          希特勒和德军统帅部也不敢在限制英国空军行动之前,拿陆军去冒险。为此,德国空军和英国空军展开了夺取制空权的不列颠空战。
         
      登陆英国作战,因空战的变化不断推迟,最后只成为了一种威胁,德军的最大战绩不过是迫使英国人在1941年以前为保卫岛屿而使庞大的军队都处于战备状态罢了。
         
      1941年5月,布施和他的第十六集团军才被调到东战场担任勒布元帅指挥下的北方集团军群的右翼。勒布元帅意图是以强大的右翼快速兵团首先向前推进,以便尽快进至奥波奇卡地域,阻止苏军由波罗的海沿岸退却,为尔后迅速向列宁格勒进攻创造条件。他交给布施上将的第十六集团军的任务是,沿埃本罗德—考纳斯道路两侧向隆袼夫匹尔斯及其以北展开进攻。
         
      6月22日,布施的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南部的埃本罗德地区发起进攻,突破了苏军边防阵地。但在考纳斯地域,布施遇到了苏军特别激烈的抵抗,他于24日才击溃了苏军,攻占了该地。26日,当登纳堡被德军第五十六坦克军攻占时,苏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冲击。布施立即指挥第十六集团军投入战斗,击退了苏军的反击,解除了对德军这个坦克军右翼的威胁,体现了这位司令官的战局观念和指挥果断。29日,第十六集团军进抵西德维纳河,粉碎苏军抵抗后,开始随坦克第四集群进攻。
         
      7月13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发起攻击,第十六集团军负责保障其右翼。德军第五十六坦克军因突进过快过深,在15日于伊尔门湖西南方的索利奇地域被苏军包围,处境不妙。布施为了掩护第十八集团军的南翼,解救这个坦克军,指挥第十六集团军进行了不间断的非常激烈的战斗,于8月10日以一部进抵霍尔姆。接着以另一部在其北面,又经多日苦战后夺取了旧鲁萨,进抵洛瓦季河河口。并在伊尔门湖和楚德湖之间地域击退了苏军,进至伊尔门湖西北和卢加河附近,与顽强防御的苏军对峙。他的增援行动是快而有力的,并牵制了苏军的兵力。当伊尔门湖以南的苏军合围圈被解,苏军被击退过洛瓦季河和波拉河时,第十六集团军的南翼已推进到伊尔门湖东端至奥斯塔什科夫地域一线。
         
      最让布施兴奋的是,他的集团军左翼在伊尔门湖西北已逼近沃尔霍夫河,到达了预定地域,基本完成了对第十八集团军翼侧的保障。他的南翼和中央已经打到瓦尔代高地的西侧,受到了勒布元帅的鼓励。
         
      10月,勒布元帅遵照训令指挥北方集团军群向东北方向再次实施突击,布施的第十六集团军北翼克服了苏军的顽强抵抗,于11月10日前已推进到季赫温。这一战绩比别的德军部队取得的都要大,使布施的虚荣心满足了一阵儿。因为苏军在12月初就发动了反攻,把推进到季赫温的德军第十六集团军的部队逐出过沃尔霍夫河,使布施颇感丢脸。布施进攻季赫温的失刊,使德军在拉多加湖畔与芬兰军队会师,从而完全合围列宁格勒的计划落了空。
         
      在强大的苏军猛烈反击下,德军第十六集团军已不可能再继续向前推进了。勒布元帅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和巩固已夺取的阵地,违背了希特勒的意志,命令布施撤退到沃尔霍夫河的后面转入防御作战。
         
      1942年元月,苏军为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包围,利用冬季作战中德军的疲惫不堪和装备匮乏,从旧鲁萨以东向南和由霍尔姆向北同时对布施的第十六集团军发起了突击,一举在南北两面深深地突入第十六集团军的两翼。布施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他的第二军和第十军于2月8日在杰米扬斯克被苏军合围了。第二军军长布劳克道夫将军紧急向布施求救,并说弹药给养等部已十分困难。
         
      苏联统帅斯大林亲自下令消灭被围的德军,并以5个集团军的强大兵力向仅靠空投补给的德军发起了一次次致命的攻击,在有的地点突破了德军的防御战斗队形。并在合围圈内展开了激战。
          布施严令合围圈内各师不许后退,坚决抵抗苏军的猛攻,他问市劳克道夫将军严明:谁丢失了阵地,谁就准备上军事法庭。
          直到4月,布施上将奉集团军群总司令的命令,经数星期苦战,才打开了一条突破合围圈的通路,使合围圈内的10万军队才获得补给和增援。
         
      第十六集团军所占阵地位置的条件十分不利,一直处于苏军的包围态势下,夏季持久的战斗使各德军师团始终处于紧张之中。七气已经低落。伊尔门湖东南的血战严重削弱了该集团军的力量,继续坚守已是非常困难。这种情况促使布施数次提出调整防线的建议,并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就已在暗中悄悄进行了局部调整。虽然集团军群总司令和其他陆军指挥官都支持布施的意见,但希特勒仍断然拒绝德军部队后撤,其理由是不能降低德军的士气。
         
      直到1943年1月,德军陆军总部才接到希特勒的命令,批准了布施的迫切请求。至此,被围德军有计划的撤退开始。第十六集团军被围的大部分部队能在毫无物资损失的情况下安全退却至后方阵地,于布施的老练与出色的指挥是联系在一起的,布施在退却中的才能表现,功不可没。当月的30日,布施被晋升为元帅。失败了却升官,有人对此不可理解。但其所以如此,也许是希特勒承认了他在艰苦条件下所取得的成就。
         
      显然布施元帅没让希特勒丢脸,在随后的2月2日德军从杰米扬斯克基地突围退却,和在3月初坚固霍尔姆至旧鲁萨之间的新防御战线中,他的第十六集团军部队打得很顽强也很机动迅猛,不但顺利撤出了重围,还使进攻的苏军受到很大损失,守住了新占领的阵地。
         
      这场激烈的战斗是在1943年炎夏度过的。第十六集团军在布施的指挥下仍然在大卢基以西经霍尔姆伸延到伊尔门湖附近的旧鲁萨的防御地区扼守。苏军在7月底至8月初曾发起过几次强大攻势,企图突破布施的正面防御,但经数番鏖兵,布施阻止了对手的企图。
         
      10月6日,第十六集团军右翼受到了极大威胁,苏军已在涅韦尔地域突破了该集团军与德军坦克第三集团军的接合部。此前,这个接合部只由兵力弱小的警戒部队和警察部队保障。苏军迅即向这个突破口投进了重兵将其向四外扩大,并向南猛攻,推进到戈罗多克和德列通地域。北方集团军群的整个防线可能要被第十六集团军右翼出现的这个缺口所动摇了,因为苏军突破后,距陶格夫匹尔斯仅仅只有120公里的路程,一旦他们实施大规模进攻,就会严重威胁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后方。
         
      布施和坦克第三集团军司令官一起提出建议,要求后撤受到包围的侧翼,以便腾出乓力巩固因苏军进攻造成的突出部前的地段。集团军群的长官也支持他们的意见。但是希特勒固执地坚决不同意,他一直坚持要求从南北两面向涅韦尔实施突击,分割突入进来的苏军。但是坦克第三集团军和布施的第十六集团军都没有力量实施这种冲击,德军集团军群的其他集团军也都被牢牢牵制在其他地段上无法集中足够的兵力,希特勒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德军这两个集团军的相邻翼侧被迫后撤。布施为了挽回自己防区被突破所造成的这种十分严重的局面,拼命组织了几次冲击尝试,想封闭这道血淋淋的伤口。虽然都因兵力太少一再遭到失败,但他那种竭尽全力的精神却没有徒然,希特勒器重的可能正是这一点。
         
      11月,布施升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接替了身负重伤的克卢格元帅。同一天,他因在指挥第十六集团军防御中的功劳(特别是杰米扬斯克合围圈内的坚守)而获希特勒颁发的栎树叶骑士勋章。
         
      接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之职后,布施的参谋长是特雷斯考上校。此人曾策动过博克与克卢格两位元帅参与推翻希特勒政权的运动。谋反的军官们对于是否能把布施元帅也拉入这一运动毫无把握。当时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任职的军官施拉布伦多夫曾写逼:“当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时,克卢格突然在从奥尔沙去明斯克的途中因车祸而受重伤,数月不能视事。这就失去了领导本土与前线陆军密切合作实施反抗计划的重要人物。克卢格的继任者布施元帅是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勇敢著称的军人,但是他却下能胜任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职务,因为他缺乏政治上的判断能力。”
         
      当然,这一评语只能代表一位下级军官的个人意见。他之所以贬低布施,是因为未能争取到后者参加其反抗运动。从这个观点上看,说布施政治上缺乏明辨能力。是绝对没有说错的。但说布施在军事上不称职,也许就太绝对化了。
         
      当布施接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时,前方已是危机丛生的紧要关头。苏军已经沿第聂伯河两岸推进,在许多地方深深楔入了德军防御。列奇察、戈梅利先后失陷,莫吉廖夫、罗加乔夫正受到苏军的攻击。
          接照希特勒的意见,布施必须肃清由于克卢格的犹豫不决而产生的一切后果。
         
      布施元帅到了前线经过多日极为紧张的战斗指挥,德军迟滞了苏军对莫吉廖夫和罗加乔夫方向的突击,在12月中旬终于拉直了战线。德军第九集团军得到了修整,能够腾出足够数量的兵力,以便利用从意大利开来的坦克师,在博布鲁伊斯克以南的别列津纳河登陆场向莫济里方向实施突击,封闭同第二集团军的接合部中的缺口。战斗开始后,布施下到第九集团军亲自指挥和督促冲击。这样,经过非常激烈危险的好几个星期的血战后,终于在年底前组织了勉强的防御体系。但这段时间里,第九和第二集团军简直拼尽了最后的气力。
         
      由于第二集团军右翼现在已位于莫济里以南30公里,中央集团军群与南方集团军群的接合部仍微开着宽达100公里的缺口,这个缺口特别今布施担忧,因为已到严冬,普里皮亚季沼泽地不再是无法通行的了。
         
      布施——再提出要求,1100公里长的正面上的各突出部必须放弃,以缩短防线。希特勒不但不批准这一要求,反而要他采取攻势,继续前进。还没等布施的攻击发起,就接到了关于苏军在德军中央集团军正面有强大兵力集结的侦察报告。布施把这份报告报给希特勒,希特勒对此竟毫不在意,他认为这只是苏军的一种诱惑行动,认为苏军的主攻方向在别处。
         
      此时,恰逢苏军在斯摩棱斯克至奥尔沙地段的公路干线两侧;再一次发动进攻,又与德军第四集团军左翼打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又停止了攻击(从10月底、11月初、11月底和12月初曾进行了4次这样的行动,每次都持续7天左右)。而且苏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每次撤出战斗时都似已打得疲惫不堪,只迫使德军后退了一些距离,就再无力进攻了。这就使布施相信了希持勒的话。他虽然内心里对战局的看法比较沉重,但对希持勒的命令照办不误。这些由于情况判断错误而产生的行动,自然就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布施的绝对服从害了他自己,他没有利用时间尽量缩短战线,而是在一些地区同苏军打拉锯战。当他的友邻正面的战事迫使其越来越忧虑地注视着自己的两翼时,南翼的深度已达350公里,扼守它需要很多军队,致使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消耗日益增大。这时,德军最高统帅部也无法给中央集团军群增调掩护其不断延长的正面所需要的兵力。
         
      1944年1月,苏军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切断了维捷布斯克以南的普斯科夫一基辅公路。在有的地段,其部队已进抵卢切萨间,甚至越过了奥尔沙一维捷布斯克铁路。
         
      2月3日至17日,布施不得不最大限度地集中自己的所有力量,以便守住维捷布斯克市西南和东南的防线,这两处防线已有几次处于被突破的边缘。苏军投入了53个步兵师、10个坦克旅和3个炮兵师的强大兵力向德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城市周围70公里大弧形防线上顿时炮火纷飞,弹如雨下。遭到严重损失的德军务师被迫后退,布施紧急请求准许已经耗尽了兵力的部队退到只有30公里长的“近郊地区”。这一请求得到了批准,但附有一个条件,就是维捷布斯克“作为俄国最后一个大城市,从心理上考虑,要下惜任何代价守住”。布施将部署调整后,执行了这个命令,坚守了该城市。
         
      19日,苏军在别列津纳河两侧转入进攻,两日后在罗加乔夫以北强渡第聂伯河,在这里一举完成了突然的深远突破,并立即向西北、西部和南部方向扩张。布施急忙命令第九集团军撤出罗加乔夫登陆场,免于被歼,并使该集团军长官能够腾出些兵力,好恢复在德鲁季河下游已经断绝了的同第四集团军的联系。布施及时把兵力沿别列津纳河退到了帕里奇地域,并加固了罗加乔夫以南构筑的新的防御阵地,使力量得以集中加强,暂时击退了苏军的突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4 10:23 , Processed in 0.0287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