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9435|回复: 18

西方近代战争艺术发展简史(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3 21: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系列主要汇总了自瑞士方阵到拿破仑时代的欧洲军事发展的轨迹,包括战术,武器技术和战争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请诸位不吝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21: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1.瑞士人的重步兵:方阵战术与装备[14——15世纪]

虽然欧洲人也曾考虑过轻骑兵的重要战略价值,但是,无论是轻骑兵,还是后来的车堡,都没有真正在欧洲产生过持久性的影响。在发展长弓方面,法兰西国王的成就不如苏格兰人。长时间的战争实践,迫使苏格兰去获得这方面的实力和技能,以阻止长弓在南部威尔士和英格兰的扩散。然而,只有英格兰人和法兰西人让重骑兵手持长矛实施徒步作战的做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其他地方的人们效仿。

      而瑞士人发展起来的一种重步兵,却成为古代战争中一支最优秀的力量,对欧洲的作战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实施徒步作战的士兵自然是来自于贫困山区的人们,因为,这样既适合山区地形特点,又符合贫穷的资源供应实际。高大耸立的山脉将瑞士人分割成相对孤立的谷地部落,因而,瑞士人有着与希腊、意大利等较小城市国家相似的乡村民兵。这些民兵没有铠甲和盾防护身体,戟是他们的主要武器。这种就是一把带有8英尺长木柄的斧头。木柄的一头是斧子,另一头有短矛和倒钩,以钩住骑兵的僵绳,或将骑士拉下马。早在1315年,瑞士人在莫尔加膝会战中就展示了,其民兵具有抗住邻国奥地利人重骑兵人侵的能力。瑞士指挥官在有树林覆盖的山坡路上设一垛墙,路的另一边是一片湖水,令其大部分士兵藏在山坡的树林之中,等待敌人的到来。当利奥波德公爵率领他的骑兵纵队到达此地时,被阻在墙前徘徊,瑞土士兵则从树林中跃出,拿着他们的戟向敌人发起了攻击,迫使奥地利重骑兵背对着一片湖水实施防御作战。奥地利重骑兵在抗击瑞士重步兵的攻击中,很快就失利了。后面未受到攻击的奥地利骑兵纵队看到先头部队被瑞士人击败,也就逃之夭夭了。
        
     瑞士人占据着有利的地形条件,再加上达成了战术上的突然性,以及居于优势的重步兵武器系统,因而,可以不必要求有太好的军队编制便可战胜对方。然而,他们也像希腊和罗马人一样,修订了一版简单而有特色的重步兵战斗条令,并训练部队能熟练地按条令精神作战。瑞士军队采用的是密集方阵式队形,而不像是古代的线式战术体系。假如作战阵形是由50行和50列组成,那么,它的正面是纵深的两倍。这是因为,士兵与士兵之间的间隔为3英尺,而前后距离仅为一英尺半。这样,一个50X50的阵形有士兵2500名,其正面50码,纵深为25码。要想形成一个方阵,其行数就得是列数的两倍。一个正面为35人,而纵深为70人的阵形,也是2450名士兵,就可形成35X35码的方阵。瑞士人在战斗中的队形基本没有偏离上述基本阵形。
   
     一个由2500名士兵组成的庞大瑞士重步兵方阵,能做到在战斗中保持阵形不变,且能完全根据指令行事。这是因为,瑞士人将重步兵方阵分成许多纵列,每一列的列长排在前面,组成方阵的第一行,该行不超过50人,列长们通常肩并肩地一个挨着一个,这样,就可以保持方阵的正面成一直线,防止在他们之间出现间隙,而在队列中的士兵只需跟着前面士兵行动。这样,瑞士重步兵方阵就容易在战斗中保持好自己的阵形。正像当年古罗马军团中的支队能避免相互间出现间隙一样,经严格训练的瑞士方阵也能保持一个完好的战斗整体。
   
      与罗马军团不同的是,瑞士人在战斗中不将自己的军队成一线展开,而通常部署成三个方阵。他们对翼侧防护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方阵停止前进,方阵里的士兵将长矛平放指向各个不同的方向,以抵抗敌人对方阵翼侧和后方的攻击。由于他们不是将部队成一线展开,因此,整个部队不存在翼侧防护问题。这些方阵一停下来就具有全方位的防御能力。瑞士重步兵与中世纪普通的那种缺乏机动能力的重步兵不同,他们也强调进攻。瑞士的各部落在训练各自方阵时,都要求做到能在战场上快速地移动还要保持队形不变。部队在战场上以这么大的阵形快速移动,就要有严明的纪律约束,要经过良好的训练。当然,在战场上以方阵的形式行进要比以线式阵形行进更易完成战斗任务。因为,以线式阵形行进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间隙,容易出现参差不齐现象。
   
     1339年劳庇会战的实践证明,瑞士的民兵能在开阔地形上赢得战斗的胜利。在此次会战中,瑞士人将自己的部队编成两个方阵,在山上占领阵地,抗击在采邑制民兵支援下的重骑兵的进攻。重骑兵选择沿坡度较缓的山坡实施攻击,而指派步兵在较陡的一面实施攻击。在两支攻击部队分别向山上抵进过程中,瑞士的两个方阵分别向各自的对手发起了冲击。这一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攻击击溃了步兵,而富有作战经验的正规骑兵很快撤了回来,尔后兵分多路,分别从正面、翼侧和后方四个方向向瑞士方阵实施攻击。对此早有准备的瑞士方阵便停止了冲击,使自己方阵能面对四个方向的攻击。正当骑兵从四个方向对静止不动的瑞士方阵攻击时,另一个瑞士方阵已经击败了对方步兵的攻击,保持着完好的方阵阵形赶过来营救被骑兵围攻的瑞土方阵,很快就击败了敌人。这一会战行动清楚地展示了瑞士方阵的战场机动能力和全方位的防御能力。当然,全方位的防御要求步兵方阵停下来不动。波斯人很清楚这点,他们在条令中要求骑兵从翼侧攻击希腊的重步兵方阵,以不让重步兵与轻步兵靠近。
   
       尽管没有铠甲防护的瑞士重步兵曾成功地用戟战胜过重骑兵,但是,他们在后面的斗争还是遇到了麻烦,只勉强地击败有部分土兵实施徒步攻击的奥地利重骑兵。后来,瑞士人在面对由十字弓导兵,以及所有重骑兵都下马实施徒步作战的意大利军队时,很自觉地撤退了。瑞士军队尽管纪律严明,士兵作战很勇敢,士气很高,但是,由于没有铠甲的防护,只有戟作为武器,他们在有铠甲防护的对手面前还是遇到了麻烦。
   
       为了满足在开阔地对付重骑兵的需要,瑞士兵逐渐地采用了一顶钢盔和一件胸销对自身进行防护。但是,更为重要、也更迅速被采用的是一杆具有很长钢头的长矛作为武器。即使是一杆短的长矛,也是一件不容易操作的武器。因为,当长矛兵将自己的长矛放平拿着时,他们就不便于再变换长矛的方向。他们得用两只手举到与肩同高持着长矛,并让长矛头稍稍朝下。然而,就是使用这种不便操作的长矛,瑞士人还是设法保持了他们以前以前为武器时的步兵方阵具有的较好机动性的传统。瑞士人后来的成功,其中有部分原因就得归功于他们将长矛作为自己的民族武器,就连瑞士的小孩也在练习使用小型的长矛武器。但是,他们还是在方阵中保留了部分使用戟为武器的士兵。他们将这部分多才多艺的前兵放在阵形的中间,以对付那些已突入己方长矛抗击墙的骑兵或步兵,而且他们也可以从阵形的中间向外出击,对敌人的翼侧或后方实施攻击。L
   
       良好的训练给瑞士步兵方阵带来了机动性。但是,除此之外,瑞士人还具有一种凝聚力,这是当时大多数其他军队所不具备的。瑞士兵的每一大队成员都来自同一部落、村镇或行会,他们相互之间很熟悉,而且也经常在一起训练。尽管瑞士军队还只是民兵,但是,他们却具有古代职业军队所具有的那种凝聚力。这种部队凝聚力和训练程度,是分散的封建采邑制军事体制所没有的,也是许多雇佣军队所不具备的。在一次大的战役开始时,瑞士人以同一指令指挥其部队进行行军和实施会战。这样,所有部队能快速行进,并迅速投人战斗。在会战中,他们通常将部队部署成三个方阵,中间方阵在前,两个翼侧方阵在后,成一种梯次部署。这样做,尽管使整个部队不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是,这种部署方法至少能使最初阵形的一侧得到保护,同时还能实施连续攻击。与大多数中世纪长矛兵不同的是,瑞士长矛兵相信进攻。一旦真正实施进攻,他们喜欢快速地向敌方推进,而且总是以看起来笨拙而庞大的队形开始向前推进的。4
   
       随着归属瑞士联邦的部落数目增多,瑞士人开始向山区领地以外迈出了重要一步。1444年的一次会战中,瑞士人的少量部队去进攻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法兰西军队,双方兵力对比为l:15。此次会战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军骑兵从翼侧攻击瑞士步兵方阵,迫使其停止前进。其情景与554年的卡萨利那姆会战中,纳尔塞斯的骑兵冲击曾阻止了法兰克军队一样。然后,法兰西派他们的十字弓管兵攻击停止不动的瑞士方阵集团。然而,纪律严明、信心十足的瑞士长矛兵就在原地抗击法兰西军队的多次轮番攻击以及十字弓管兵的箭雨射击,最终,法军以极大的代价,才将瑞士长矛兵全部歼灭。

      后来,瑞士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曾在三次会战中击败勃良第公爵,鲁莽的查理,并在第三次会战中以前击破了公爵的脑袋,了结了他的性命。瑞士人也因此又名声大震。瑞士人在军事上挫败了公爵扩大其领地的野心。鲁莽的查理是一位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人,而且也不缺乏能力。至1476年,他已纠集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迫使格拉松城投降,但是,他在占领城镇后,便把守军将士要么吊死,要么淹死,从而,也反映出了他那残酷的本性。占领格拉松城数天后,鲁莽的公爵在一次会战中遇上了瑞士军队。公爵率领的是一支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素质参差不齐,又缺乏在一起合练的雇佣兵部队。这支军队不仅纪律性比瑞士军队差,而且也缺乏瑞士军队具有的那种在攻击时表现出的旺盛斗志。瑞士人在击败对方骑兵的两次冲击后,开始向前推进,此时,查理的军队已不再听从他的命令去包围敌人,而是惊慌失措,各自逃窜。3个月后,查理将自己的军队扩编成了8个师,并在一起组织训练,其后,又与瑞士兵在莫拉特相遇。在会战中,查理构筑了较好的防御工事。然而,瑞士人组织了周密协调的迅猛攻击。当查理认为,瑞士人不会发起攻击,并允许自己大部分士兵返回营地时,瑞士兵突破了查理的防御。瑞士人打败了小股、小股加人战斗的查理部队,俘获了查理的炮兵,并缴获了不少战利品。紧接着到了冬季,在南锡,瑞士人以两支部队在正面实施攻击,而另一支部队穿过一片树林,迂回到查理部队的翼侧实施攻击,一举击溃了查理的军队。瑞士人因此得到了“不可战胜”的名声。这就使得瑞土人更自信、更坚定,也更令人生畏。然而,与英格兰的长弓兵不同的是,瑞士人的重步兵战术体系并没有被其创立者所垄断。因为,瑞士人乐于将自己作为雇佣兵出租,在法兰西及其他欧洲军队服役。当然,尽管瑞士重步兵有部分时间是作为雇佣兵在外服役,但这并没有因此使瑞士兵丢失自己的传统特色。他们仍然代表同一部落,在他们自己指挥官的指挥下以自己的方式服役。因此,他们军队特有的高昂士气、较好的凝聚力和坚持在一起训练的做法等重要内容都没有丧失。
  
       瑞士人创建的重步兵,不只是用于城堡围攻作战,或者是形成没有机动能力的队形,消极地抵抗重骑兵的攻击。相反,他们有严明的纪律约束,有经常在一起联合训练作保证.因此,可以从事各种进攻性的战术机动,从而使重步兵得以重返战场。当然,不只是瑞士才有重步兵,后来其他国家也在效仿瑞士人而发展它们自己的长矛兵。在这方面最为成功的是德意志人。德意志人有令人生畏的长子兵。他们也经常在国外充当雇佣兵打仗。但是,其他国家的长矛兵,甚至包括德国的雇佣步兵,由于缺乏部落民兵的社会背景,只是因为在军队服役而长时间地在一起,因而,他们决不可能具备瑞土军队所拥有的那种高昂士气、良好凝聚力、严格训练和战场机动力等重要素质。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6-3-23 21: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22: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2.火器时代的曙光:火枪手vs.重步兵,西班牙人

1494年,装配了马拉四轮车青铜炮的法国军队入侵了意大利,占领了那不勒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迫使西班牙王国出兵保护自己在南意大利的产业。
   
     在一次与贡萨洛率领的西班牙远征军的复杂战役中,法军就丢失了那不勒斯城。贡萨洛,来自科尔多瓦,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他率领的西班牙远征军由100名重骑兵、500名以标枪为武器的轻骑兵和1500名步兵组成,在意大利靴形岛的脚趾部登陆。在1500名步兵中,只有少量的火绳枪兵和十字弓弩兵,主要的则是手持剑和盾牌的步兵。在第一次会战中,法军重骑兵冲散了贡萨洛手持标枪的轻骑兵和一些持剑步兵,法军中的瑞士长矛兵则冲击其余的西班牙持剑步兵和持标枪轻骑兵。
   
       英俊漾洒、衣着华贵的贡萨洛,在西班牙人征服穆斯林人的后期战役作战中,已有着10年的军旅生涯。卡斯提尔的伊莎贝拉女王发现了他的杰出才华,并施加自己的影响,为这位年轻、聪明,但表面上又显得很平庸的军官在意大利军队谋得统帅职位。事实证明,女王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贡萨洛后来不仅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勇士,而且还是一位举世无双的优秀统帅。
   
      第一次会战受挫后,贡萨洛就尽量避免会战,而派他的轻骑兵去袭击敌人的护送队和粮草征收人员,并在围攻法军的作战中重视发挥筑垒工事的作用。在西班牙强大海军的支援下,又得到了被法兰西统治者疏远了的群众的同情,贡萨洛重新夺回了那不勒斯,迫使法军于1498年撤回。尽管在战术上应用费边后勤战略没有太大必要,但是,贡萨洛的努力却改进了西班牙陆军的作战方法。为帮助持剑手们守住筑垒地域,他很快增加了军队火绳枪兵的数量,并训练士兵按照瑞士人的方式使用长矛,以便在开阔地带的战斗中,能将剑手和长矛兵合成起来使用。
   
       1503年,法意战争再次爆发。贡萨洛占数量优势的军队,在有壕沟防卫、且背靠大海的营地抵抗法军进攻。同时,贡萨洛派他的轻骑兵去攻击法军的后勤补给队。当法军将自己军队分成小段去寻求补给时,贡萨洛向法军发起了进攻,夺取了法军察里诺拉基地,并准备在一片开阔地再度遭遇重新集结起来的法军。他在开阔地挖掘壕沟,堆起胸墙。一方面,由于意军轻骑兵对法军侦察行动的阻碍,法军未能察觉壕沟的存在;另一方面,法军也急迫想在开阔地抓获贡萨洛,因而,法军匆忙地发起了正面攻击。实施攻击的法军骑兵未能通过对方的壕沟,而躲在胸墙后面的西班牙火绳枪手们,则以火力阻止了法军步兵的攻击,杀死了坐在马车里的法军指挥官。当实施进攻的法军在一片混乱之中停了下来时,贡萨洛实施了全线反击,小部分重骑兵从他的翼侧也加人到反突击行动中。当敌方部队撤退时,贡萨洛的轻骑兵再度给瑞士步兵造成一定的伤亡。
   
         当法军的一支大规模部队南下,准备前来挽回被动局势时,贡萨洛派人袭击了法军的货物运输车,封锁了所有陆上通道。法军在原地耗尽了粮草,最后不得不通过一条海滨道路,从他们自己的舰上汲取补给。然而,贡萨洛在加里利亚诺河的渡口也部署了防御,将这条海滨通道也封锁了。在连续6个多星期的多雨天气里,法军住在到处积水的地面上,既缺少粮食,又遭到了冻雨的袭击,损失巨大。困在索罗路候爵领地的法军,虽然有一位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且很有声望的指挥官,但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他也难以保持军队高昂的士气。
   
       经几个星期的紧张僵持阶段,贡萨洛一反往常小心谨慎的作风,乘着自己军队士气极度高昂之时,对同样处于寒冷和潮湿环境中,但士气极度低落的法军发起了突然袭击。由于预先准备好了架桥的物资,在圣诞节后的第三天,贡萨洛很快在法军的翼侧架起了一座桥梁,并使自己的军队通过,击溃并重创处于惊讶之中的敌人,很快就迫使法军指挥官同意撤军。
   
       贡萨洛能运用罗马的费边后勤战略,保持足够的耐心,依赖筑城工事,利用自己的轻骑兵完成后勤袭击任务,致力于以最小的代价夺取作战的胜利。贡萨洛能设法维持自己军队的土气,正确地估价形势,乘敌士气低落时实施攻击,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指挥才干。
   
        贡萨洛为西班牙陆军战术体系的发展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为西班牙军队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他在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会战失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将其轻骑兵用于战略侦察、掩护和袭击对方交通运输线的任务。当然,他确实也在战术范围内使用过轻骑兵,如在察里诺拉会战之后的追击行动中,轻骑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对重步兵的优势。由于认识到以长矛兵抵抗骑兵的必要性,他在自己的军队中创建了部分长矛兵,同时也雇用了一些瑞士长矛兵。他还将剑手和长矛兵联合起来使用,这样,西班牙步兵后来再遇到长矛兵时,剑手们经常以盾托起对方的长矛,带着剑和盾接近对方长矛兵,赢得会战的胜利。贡萨洛还不断增加军队中火绳枪兵的数量,同时辅之以筑城工事,创造了一种有效的轻步兵战术体系。西班牙军队的强大就建立在以往的长矛和火绳枪这两件传统兵器之上。
   
        贡萨洛能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各种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走在了他同时代人的前面。在法军人侵意大利的30多年战争中,发生了无数次的会战。指挥官们在这些会战中,艰难地摸索着在自己的兵力部署中如何最好地使用多种不同的武器系统,形成军队整体合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22: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班牙人的合成兵种战术

意大利战争使西班牙人对自己认为步兵重要的传统观念深信不移。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对步兵的武器作了彻底的改进。由于在意大利南部战争中使用过长矛,因此,西班牙人不久就用长矛全面取代剑和盾。他们效仿瑞士长矛方阵模式,将长矛兵编组为1000-3000人不等的矩形阵形。虽然,西班牙长矛方阵还可能缺少瑞士方阵具有的机动性和活力等众多特色,但他们的训练与组织方式却都是照搬瑞士人的。西班牙陆军经常让其长矛兵形成防御阵形,抵挡对方重骑兵的冲击,为自己的骑兵进行重组提供掩护,而不是让长矛兵方阵连续不断实施进攻性行动。当然,这并不是说西班牙长矛兵就不实施进攻性行动了,正像瑞士长矛兵和德意志的雇佣长矛兵一样,他们也能在战场上行进,并向其他步兵阵形实施冲击。
   
     西班牙人较早放弃使用弓弩而偏爱火绳枪,并在他们的轻步兵部队中增加火绳枪兵的比例。火绳枪兵在帕维亚会战中可实施散兵作战,这一点给西班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次会战中,树木、灌木丛、高低不平的地形,以及平坦的地形,轻步兵都显示了古代轻步兵常有的、进行单个作战的主动灵活性特点。他们利用地形逃避法军重骑兵的追赶,并保持以不间断的火力打击对方的重骑兵和重步兵。西班牙人认识到,大量的这样一些细小的战斗行动,其结果加起来就可以极大影响整个会战的结局。因此,他们让自己的众多火绳枪兵扮演这一重要的角色。正当英国人在他们的线式战术中使用长弓兵时,西班牙人却对自己的长矛兵方阵的防御力量充满信心,分派自己的轻步兵在会战中扮演独立行动的角色。
   
      当然,火绳枪兵与长矛兵仍编组在同一部队,并没有完全独立作战。西班牙人知道它们谁也离不开谁。在没有自然屏障的地形上,长矛兵方阵可为轻步兵提供惟一的安全庇护场所。轻步兵可以在长矛兵方阵的一侧或后方选择自己阵地,许多轻步兵就可以躲在前几列长矛组成的防御墙后面。火绳枪兵轮流射击,可以增强长矛兵的防御。对方的重步兵集团、重骑兵众多的骑手和马匹,正好是火绳枪弹打击的目标。西班牙人逐渐地加大了步兵部队中的火绳枪兵对长矛兵的比例。到16世纪末,西班牙步兵团中的轻、重步兵人数已经相等。
   
      军事统帅和军事作家们,开始较多地考虑一支军队的最佳部署方案。从理论上说,在一次会战之前,指挥官应首先勘察地形,并标注出能使己方部队与地形最相匹配的步兵阵形的位置,而后再编组军队,最后,由大家所知的总军士长,利用公式和一些表格计算出步兵方阵的规模及其组成。例如,在行军时,如果知道长矛兵中穿戴铠甲和不穿戴铠甲士兵的人数、戟兵的人数,指挥官就可以计划部署这样一个方阵,外面四列长矛兵是穿戴铠甲的,里头是八列没有铠甲的长矛兵(这种长矛兵的雇用与装备费用要低些),戟兵位于方阵的正中心。对于这个方阵,他还可以分派一些火绳枪兵在前面作为散兵,再在阵形两侧部署一些火绳枪兵,形成一个由四列火绳枪兵组成的长长的松散纵队,每列有12名火绳枪兵。在战斗中,两侧的四列火绳枪兵的前几排首先开始射击,尔后退回到后面装弹,下一排前进接着射击。这种技术叫“反方向运动射击技术”。军队在采用这种技术时,火绳枪兵可以保持虽然是有限的,但却是不间断的火力,打击射程内的任何目标。
  
        到16世纪后期,上述的这种关于步兵部署的思想已在欧洲传开了。这一精心设计的战斗次序可能在实践中只偶尔出现。因为,一个国家、军队的自身特点,将决定适合特定环境的步兵阵形的规模和人数。然而,恰当地部署军队的思想却展示了战术家们面临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在步兵阵形中,骑兵应该配置在哪?这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是,骑兵在西班牙陆军中的地位已经下降。因为,西班牙人扩大了军队中的步兵编制,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步兵花费较低。装备一名有适当错甲防护的重骑兵所需的费用,相当于一名长矛兵或火绳枪兵的4倍,因此,稍微削减重骑兵的数量规模,其节省下来的经费就可以用来装备一支庞大的步兵部队。这样,就能引起了军队中步兵与骑兵比例的显著变化。虽然,西班牙人的骑兵极大部分是传统的、全身铠甲防护的持长矛重骑兵,但是,在作战中,他们也让自己的重骑兵像轻骑兵一样去实施战略侦察,攻击对方军队中的掉队人员、粮草征集人员。运输人员和后勤设施等。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任务是由骑马的火绳枪兵来担负。由于骑在马上使用火绳枪比较困难,因此,实实在在地说,这些骑马的火绳枪兵只是马背上的步兵。他们通常要下马才能使用武器。然而,至少有这么一次,在1544年的塞莱索里会战后,骑马的火绳枪兵追击了退却中的重步兵。他们追一段路,便下马射击,尔后又上马接着追。这倒也颇象传统的安息人,土耳其人的轻骑兵战术那样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22: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例:瑞士方阵折戟沉沙——比克卡会战

由于同行专家们的阻止,再加上精明的西班牙帝国军队雇佣兵指挥官帕劳斯帕•科隆纳的费边式机动战术的拖延,法军攻打西班牙军队的战役计划推迟了一年实施。法军于1522年才开始围攻帕维亚城。科隆纳率军抵近离城不到十英里的一个名叫比克卡(Bicocca)的地方,让自己军队掘壕据守。法军很有权威的指挥官劳特克打算切断科隆纳的后方补给线,。以迫使他离开阵地,在其机动过程中再攻击之。然而,在法兰西军队中,那些好战且自信的瑞士兵向劳特克发出了最后通碟:他们要求立即向科隆纳部队发起攻击,否则,他们就要离开法军打道回府。因为,他们还没有得到薪金,因此,他们想从会战中得到自认为肯定属于自己的战利品。劳特克,这位名不符实的指挥官,在自己可能丧大部分重步兵,将不得不因此放弃此次战役的情况下,竟同意向有堑壕阵地作依托的西班牙部队发起了正面攻击。
  
        瑞士兵担负主要攻击任务,分两个方阵,每个方阵4000名士兵。西班牙军队在一条低洼的道路后构筑了一道胸墙,在路上垒起了一些土木工事,其中包括炮兵阵地,这样炮兵火力可以控制整个防御正面和前面的道路。科隆纳在胸墙后面布置了四排火绳枪兵,再往后是长矛兵。尽管因雨天,阵地前方道路泥泞,劳特克还是带上自己的炮兵参战,想看看能否用炮兵火力打烂对方的防御体系。但是,过于自信的瑞士兵,急不可耐地要发起攻击,以两个方阵朝着对方的胸墙和炮兵阵地前进。瑞士方阵在对方加农炮火力打击下,丧失了1000条性命,刚到达路上,立即又遭到了四排火绳枪火力的打击。瑞士方阵在路上停了下来,在对方加农炮和火绳枪的火力打击下,继续设法攀登对方胸墙。
   
       实施防御的西班牙长矛兵将越过胸墙的瑞士兵挡了回去。瑞士兵退回时又丢下了3000尸首,余下的瑞士兵仓皇逃跑,为法军指挥官留下了会战失败的结局。当然,瑞士兵自己也遭惨重伤亡。野战筑城的倡导者们,对野战筑城工事能打破瑞士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感到满意。此次会战也展示了当野战炮兵和火绳枪与堑壕相结合时,具有的巨大战斗效能。
   
       在1525年冬天,法兰西人又一次围攻帕维亚城,西班牙人则再一次前来企图解救被围之城。法兰西人不仅已经构筑了围城工事,还在西班牙人接近路的一侧掘壕防守。西班牙人则在法兰西人堑壕40码以外处也挖了堑壕。因此,两军以堑壕相对。法军中部分雇佣兵的离去削弱了法军的实力,而西班牙军队也财力耗尽,决定发起攻击。西班牙人穿过了对方未部署警戒的防护墙,大部人马在拂晓前行军,绕过法军堑壕的远端。在黎明时分,西班牙人部队由原来的行军队形变为一种战斗纵队,与法军部队成直角对着法军部队。西班牙人的这次行军,使人联想起当年的贡萨洛率军渡过加里利亚诺河时的行军场景。至此,西班牙部队停下来组织防御,因为,他们知道,法军肯定会向他们发起攻击,以阻止西班牙人通过此地,切断法军与米兰基地的交通运输线。法军则担心,西班牙人会突然攻击自己尚未形成战斗队形的分散部队。于是,弗朗索瓦一世国王明智地以重骑兵立即发起攻击,以掩护其他部队的集结和形成战斗队形。这一决定带来了法军多个部队的连续攻击会战。
   
        西班牙人将火绳枪兵部署在队形的两翼,重骑兵和德意志雇佣长矛兵在中间。法兰西斯一世自己率领一支法军重骑兵,成功地冲击了西班牙重骑兵,但在冲击西班牙纵深两个重步兵集团时,由密集的长矛兵组成的防护墙挡住了法军重骑兵的冲击。法军中的瑞士长矛兵紧接着又实施了一次冲击,指向火绳枪兵队形的翼侧。瑞士长矛兵并未越过西班牙轻步兵阵形,而是在火绳枪又连绵火力面前停了下来。西班牙轻步兵在少量长矛兵的协助下,击败了瑞士长矛兵的攻击。在比克卡会战中,火器兵和胸墙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致使瑞士兵的攻击无力。一位当时的历史学家写道,自比克卡会战后,“瑞士长矛兵一方面因为数量上的减少,但是更主要的是不再大胆鲁莽了。他们回到了瑞士山区。可以肯定,瑞士兵在比克卡会战中的伤亡,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在以后几年里的作战。他们再也没有了以往的那种气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4 20: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3.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对军队组成及战术的影响[16~17世纪]:

虽然野战筑城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炮兵并没能有效的增强攻城者的攻击力量,但炮兵对于战术进步应该还有其他一些较小的影响,只是这些小的影响还没有在增强野外筑城防御中体现出来。
   在16世纪初,西班牙人制造了滑膛枪。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大的火绳枪,它重达20磅,相当于一支火绳枪的两倍,枪膛口径为20毫米,发射重达2盎司[=56.700g]的枪弹,是火绳枪弹的两倍重。将枪管架在一个独立的支架上,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发射这种滑膛枪。尽管它的火力精度还不高,但由于它便于携带、威力大、有400码的射程,因而,还是很管用的。尽管滑膛枪精度不高,在西班牙的步兵部队中,滑膛枪手替换了一半火绳枪手。大多数其他欧洲国家军队也开始使用这种滑膛枪了。滑膛枪的成功运用,却影响了野战火炮机动能力的提高。因此,火炮只能是在预先准备好的阵地展示其巨大的威力。
   同时,在16世纪初,枪的另一项技术改进,即棘轮式枪机的出现,带来了战术上的变革。棘轮式枪机有一个带弹簧的钢轮,枪手可以用扳手上紧弹簧。然后,棘轮式枪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点烟用的打火机,枪手松开弹簧,转动的轮子撞击黄铁矿石或燧石,向火药池发射出火花,点燃火药,从而将枪弹发射出去。由于棘轮式枪机花费较高,相当于1980年的600美元,而相比之下,火绳枪机却只要225美元。另外,棘轮式枪机机械装置很精密,经常需要有高薪军械工人来维修,而简单.、粗糙的火绳枪机却几乎不需要太注意保养。因此,尽管棘轮式枪机更安全、可靠,也没能取代军用火绳枪或滑膛枪。
   然而,棘轮式枪机既不需要点燃着的火绳,也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以保持火绳不灭,因而,有其明显的优点。单手操作的火绳手枪,如使用者不时刻关注火绳,它几乎都无法使用。但是,有了棘轮式枪机,使用者就可以先将枪机上紧发条,放在手枪皮套里待用。使用装上棘轮式枪机手枪的骑手就可以腾出一只手来握着缓绳,这就大大简化了马背上射击的难度。
   随着轻骑兵行动技能的简化,到16世纪中期,大多数骑手就都给自己装备上二至三支手枪,并相应地改进了他们的战术。骑兵们扔掉了需要一只手始终持着的长矛,换成了马刀,即一种骑兵用的剑;在他们使用手枪时可以将其插入刀鞘,这种骑兵也叫手枪骑兵。手枪骑兵们发明了一种战术,即“旋转战术”。他们排成较大纵深的战斗队形,前面几列骑手先用手枪射击,尔后退到队形后面进行再装填;此时,紧跟后面的几列骑手则用手枪射击,射击完成后也退到后面再次装弹,以备再射击。这样,骑兵间的战斗就成了双方的对射,直到一方失去信心而退出战斗。
   不过,手枪骑兵的旋转战术并没有在山地作战中起决定作用。在1574年的穆克海德会战中,荷兰的手枪骑兵打完了他们的手枪弹后,遇到了一群手持长矛的老式西班牙骑兵。西班牙骑兵趁荷兰手枪骑兵正在再装填中,向他们发起了冲击,很快就击溃了对方手枪骑兵队,就像以往的重骑兵冲散轻骑兵一样容易。在1590年法兰西内战期间的艾夫累会战中,亨利四世国王的许多精神抖擞的手枪骑兵,没有使用手枪进行对射,直接向企图应用旋转战术进行手枪对射、而不想使用马刀进行近距离格斗的对方骑兵发起了冲击,赢得了胜利。这再一次展示了在近距离格斗中,冲击震撼效果是最重要的。因而,骑兵对骑兵的战术就有了一种折衷战术,即通常是既有手枪对射,又有冲击行动。同时,面对厉害的滑膛枪,手枪骑兵还减少了护甲重量。骑手们保留了防手枪弹的胸销,省去了腿上的护甲,而穿着能挡手枪弹的重凳子。这一改进,降低了装备骑手的开支。这样,军队中这种多能骑手数量上的增多,大大地抵消了其质量水准下降的不足。
   掌握骑兵旋转战术需要平时的操练。要想熟练运用这种战术,部队要有严格纪律、较好的凝聚力,士兵必须听从指挥。因此,部队在战场上的整体战斗效能发挥就远大于旧式骑士单个行动效能的聚合。在战场上,骑兵部队经常会发现旋转战术并不好使,骑兵部队间的战斗经常是既用手枪又用马刀的混战。因此,训练有素的手枪骑兵继续与训练不多的长矛骑手一起参加战斗。这样,他们就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由于新武器的使用并不需要掌握太多的技能,因此,供养使用马刀和手枪的骑手比长矛骑兵更省钱。在16世纪末的几年中,装备有手枪与马刀、更易控制的新骑手们就逐渐取代了长矛骑兵。手枪的使用并没有因此剥夺骑兵实施冲击行动的能力。骑兵们还可以自由地穿戴铠甲,使用马刀,这样,骑兵还可以保留重骑兵的各种特点,丝毫不丢失其可贵的冲击震撼行动的能力。在1600年的尼帕特会战中,荷兰手枪骑兵充分展示了这方面的能力。他们十分成功地冲击并击败了一直很厉害的西班牙步兵。此次会战经历了长时间的步兵间混战,西班牙长矛兵离开了他们的队形,加人到火绳枪兵一起,虽然很艰难,但最终还是击退了荷兰步兵的进攻。此时,荷兰手枪骑兵便实施了重骑兵式的冲击,手持马刀向着未经统一组织的西班牙轻重步兵混合队形冲去,几乎不费力就击败了敌方的步兵。
•           但是,手枪骑兵与带有弓箭的老式拜占庭重骑兵有很多相似之处,有着可靠的双重战术效能。在1597年图尔诺特会战中,能干的荷兰手枪骑兵使用他们的手枪向西班牙长矛兵阵形射击,直至对方阵形出现裂口,然后持马刀从裂口处突人,打败了西班牙重步兵。到16世纪末,只有西班牙人还保留了一些长矛骑兵,而大多数西欧国家的重骑兵,无论是在武器装备。战术技能、平时训练,还是在多能性方面都已表现为真正的手枪骑兵了。
•           在十字军东征作战中,尽管只有埃及人全部使用过轻、重骑兵,轻、重步兵四种武器系统,但这四种基本的武器系统却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性能特点,也显示了各自相对的强弱,如图解3.1所示。图中字母A表示箭尾的武器系统能击败箭头所指的武器系统,字母D表示箭尾的武器系统能成功地防御箭头所指武器系统。o
   但是,棘轮式枪机手枪的发明,身着铠甲,既佩带马刀又持有手枪,具有双重战术效能的手枪骑兵,改变了武器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如图解3.2所示。
   就像帕提亚人的骑马弓箭手在十字军征战中进攻罗马重步兵一样,手枪骑兵也可以进攻重步兵。他们在一定的距离主持枪射击重步兵,一直到对方长矛兵队形出现混乱,才持马刀进行冲击。手枪骑兵也能进攻轻步兵,但是,此时他们不能再用手枪去与对方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火绳枪和滑膛枪交战了,因为,轻步兵比轻骑兵更厉害。相反,骑兵应该实施冲击,利用马快速捷跑的特点,利用对方枪射速较慢的弱点迅速通过火力危险区,使穿有护甲的剑手立即出现于历来非常惧怕冲击作战的轻步兵队列的中间。
•           手枪和马刀的使用,给了轻、重骑兵以进攻能力,但也较多地剥夺了他们实施防御的价值。手枪骑兵由于没有了长矛,在他们下马时不能作为长矛兵使用。如果将他们作为剑手,却又没有了传统上与剑相匹配的盾。这样,不像中世纪的重骑兵,可以通过下马作战增强自身的防御力量,以对付重骑兵和步兵的冲击。具有双重战术功效的手枪骑兵,面对对方进攻时,其下马后的防御力量远不如留在马上,以与进攻者相同的方式实施反冲击,或者以自己的机动性能避开对方的步兵进攻。手枪骑兵的手枪不如轻步兵的火绳枪和滑膛枪,因此,一旦徒步行动,手枪骑兵就成为一种最差的轻步兵。手枪骑兵以失去重骑兵的这一战斗效能为代价,换来了更强的进攻能力和其他多种战斗功效。
   具有双重战斗效能的手枪骑兵给步兵带来的挑战,促使了轻、重步兵间的作战配合。在长矛兵方阵的两侧部署几列火绳枪兵,以保持连续不断的火力,这是当时主要的战法。指挥官们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进,在长矛兵方阵的四周部署上四列轻步兵,第一列先射击,尔后脆下装填,后面两列接着射击,射击完毕脆下装填,最后一列再接着射击,射击完毕再接着脆下装弹。由于这种队形妨碍了长矛兵的动作,指挥官们又发明了一种操作办法,让长矛兵方阵打开,以便火绳枪兵们发射完了后可以进到方阵里面,尔后再重新形成密集的长矛方阵。然而,这一方法虽然为轻步兵提供了掩护,但实施起来非常不便,同时也使长矛方阵变得稀疏了。当轻步兵向方阵里头运动时,一旦被对方骑兵赶上了,那么,这种阵形就会遭至厄运。因此,这种战法在实践中并未带来多大的好处。轻步兵经常可以利用自己的主动灵活性,以树木、灌木、建筑物以及不平的地形作掩护,逃避骑兵的马刀,但是,他们又不能丢下长矛兵不管,让他们去承受对方骑兵手枪的火力打击。指挥官们始终没有想出有效的办法以对付已熟练掌握双重战斗效能的手枪骑兵。
   到1600年,欧洲的战术也基本上像古代战术那样复杂和成熟。手枪的出现改变了骑兵的战术,也改变了古代和中世纪的战争模式。尽管西欧人使用的重步兵方阵不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线式阵形,但最终的战术在外形上基本上是相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4 20: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4.三十年战争:古斯塔夫国王与线式战术

发生在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表面上是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宗教战争,实际上是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哈布斯堡家族势力,欧洲各国为恢复均势所进行的联合努力——战火在德意志大地上绵绵燃烧了30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德国的经济发展被迫倒退了半个世纪——战争以哈布斯堡家族霸业的消失和法国在欧洲大陆霸权的树立为结果,通过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终结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欧洲“世界大战”中,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名字象夜空中的天狼星一般熠熠生辉,他和他成功的线式战术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古斯塔夫•阿道夫对荷兰战术体系的改进
   华伦斯坦自击败荷兰后,他的威望大长,行动更加独断,引起了帝国诸公国君主们的不满。他们向皇帝斐迪南二世施加压力,终于迫使皇帝于1630年解雇了华伦斯坦。然而,战争远没有结束。皇帝颁布法令,要求新教徒归还所有自1552年以来夺走的天主教徒的土地。此举利害关系重大,且牵涉到多方面因素,皇帝先是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后来又运用武力以实现其更大的战略目标。许多德意志的新教徒们则早已做好了再战的准备。正是在这个关节点上,瑞典的新教徒们介人了战争。即使不考虑其他潜在力量的支援,光是瑞典新教徒就将是皇帝的一个强劲对手。因为,瑞典人有一支依据新的战术思想体系而组建起来的陆军,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
   
     古斯塔夫的新战术来自于对荷兰军队战术的改革,又经受了与波兰、俄罗斯人的战争实践的检验。荷兰军队战术形成于16世纪末的一场荷兰人与西班牙人的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在荷兰新战术形成后不久,一名荷兰军人到了瑞典,帮助瑞典人组建陆军,因此,将这一新的战术带到瑞典。
   
     荷兰人认真研究了古人关于古罗马军团的各种记载,对现行步兵部队的结构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荷兰新的军事体制。荷兰的开明领导莫里斯[大公]认识到,古罗马精巧设计的步兵队形,将所有部队成三线部署,每个部队成一线展开,这样,可以具体体现出预备队作战的思想。这种部署正好有利于击败成集团部署的西班牙步兵方阵。莫里斯取消了以3000人为一个集团的固定编制,取而代之为很小的战斗编组,并将它们部署成一线。刚开始时,每个线式队形编为10列的纵深,后来则变为主50人正面和5人纵深的长矛兵阵形。在一线部署的部队两侧,莫里斯各配置3个小组的人绳枪兵,他们4人为一排,前后共有10排。另外,他还留出60名火绳枪兵作为散兵火力队。他将这些有500人组成的“步兵营”部署成三线,这样,指挥官就可以根据战场态势的需要,将兵种搭配均衡的步兵部队作为预备队使用到相应的地点。这样一些规模较小的部队编组,也为下级指挥官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更好地发挥这种部署的优势,满足指挥官对部队高度机动性的需要,莫里斯在部队中配置了较高比例的军官和专业军士,以控制部队的行进。
   
      由于战斗队形的纵深较浅,更多的荷兰长矛兵可以同时面对敌人作战,不再有人呆在阵形的中央,像是战斗的局外人似的。火绳枪兵战斗编组的纵深较大,主要是为了保持连续的火力。前一排士兵射击后就退到队形的最后装填弹药,紧跟其后的一排士兵前进接着射击,而后又退到阵形的后面装填。这种新编制的营,其长矛兵队形的纵深较浅,在战场上要想保持这种浅纵深的队形部署,维持长矛兵与火绳兵之间的固定支援关系,发挥小编组部队应有的高度机动能力,就要求长矛兵进行反复的练习。因此,为解决线式队形的战场机动问题,莫里斯采用了罗马军团的训练方法,甚至连指挥官的训练口令也照搬使用。这就使得荷兰军队成为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第一支训练有素的采用线式战斗队形的军队。为使士兵遵守必要的纪律,达到训练要求,要定期地给士兵发放军饷。因此,莫里斯不得不改变以往军队的不定期发放军饷的做法,而采用定期发放军饷的做法,这种做法是有支付军饷能力的荷兰政府所进行的一种革新。这样,莫里斯在其步兵部队实行定期发放军饷,士兵年复一年地服役。这支部队军事素质较强,纪律严明,凝聚力强,有较强的机动力,这些是西方军队自罗马时代以来所不曾有过的。
   
     要发挥荷兰军队新的战斗部署方式的作战优势,需要的不仅仅是严格的训练和定期发军饷。这种正面50人、纵深5人的长矛兵线式阵形,其侧翼和侧后较为脆弱,缺乏瑞士方阵所具有的抗冲击能力。
   
      以骑兵冲击一个瑞士步兵方阵的侧翼或侧后,步兵方阵就可以停止前进,形成全方位的防御,然而,如果以同样的骑兵冲击荷兰步兵线式部署的侧翼或侧后,荷兰军队就将遭到打击。另外,由于军队部署成许多小的战斗阵形,这样,便于在战场上灵活机动地集中兵力对付进攻者的强点,或者对敌人弱点实施打击。但是,这却不便于整个军队的战场机动。尽管500人的步兵营比3000人的部队更容易机动,但要使这些步兵营在前进中保持整个军队的线式部署则不太容易。指挥官的指挥控制跨度相当于以前的6倍。这不仅意味着同一命令要传送6遍,而且要认真制定机动计划,以保证各营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会在机动过程中被打乱。相比之下,指挥官要调动3000人的士兵集团部署成一个新的队形,往往要比将500人左右规模的线式队形调整为一个新的部署容易得多。非线式集团部署,可以采用瑞士方阵的有效做法在机动中保持队形不乱,而线式战斗部署,就像埃巴米农达斯在琉克特拉会战中的纵深阵形,就很难在前进中始终保持其队形在一线,防止在其翼侧出现间隙。当然,士兵们如果都能及时地拿到自己的薪水,又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同时,指派更多的军官在前面引导,那么,军队就可以克服新的线式战斗阵形在战场机动不便等困难,其优势就可以得到发挥。
   
       在尼德兰战争中,会战的次数不多,因而,莫里斯针对西班牙步兵方阵战术而提出的新战术体系,没有在战争中得到全面的检验。但是,年轻的古斯塔夫国王还是接受了荷兰人的战术思想。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国王,多才多艺,精通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等数国语言,熟读古典著作,认真研读了古罗马和荷兰作者关于军队训练和线式步兵部署的有关著作。然而,在实践中,他对荷兰步兵的线式部署也作了较大的改进。他将长矛兵部署为正面36人、纵深6排的长方形阵形,在长矛兵阵形的两侧各配置96名火绳枪兵,也是纵深为6行。这种浅纵深的部署反映了古斯塔夫想提高火力射速的愿望。由于采用了纸壳弹药筒,事先量好火药,这样,提高士兵在战场上的射速便成为可能。后来,他又以重量更轻、使用更方便的滑膛枪取代了火绳枪,并给士兵配发军服。总之,他组建了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
   
        为提高部队火力威力,古斯塔夫在滑膛枪兵中采用了并排齐射技术,缩小士兵之间的间隙,以若干排交替射击以保持连续火力。当所有的士兵装填完毕后,他将以往的纵深为6行阵形减少为3行,后面的士兵填补在前面士兵的间隙处。由于以往使用火绳枪时,士兵的手中都要拿着一根点着的火绳,同时,在装填火药时,还要避免另一名士兵手中的火绳靠近自己,因此,在战斗队形中,士兵间要保持一时以上的间隙。这样,即使是原先安排最紧密的队形,士兵间也有足够的间隙空间保证后面的士兵可以前来填补士兵的间隙。由于使用了滑膛枪,士兵可以肩并肩挨着,原先的6行纵深变为了3行,第一行士兵跪着射击,第二行士兵弯下腰射击,第三行站着射击,这样,所有士兵就可以同时进行一次齐射了。按照古斯塔夫的战术思想,士兵的一次齐射就可以为经严格训练的长矛兵实施冲击作好充分的准备。用一位英国专家的话说,这样的一次齐射,不仅可以给敌人“更大的杀伤”,而且“还可以对敌人造成3倍于以往单排射击所带来的恐惧和震惊效果,可极大地挫伤敌人的勇气。道理很简单,对于一般人来说,一声持续时间长的惊雷所带来的震撼和可怕效果,会比10个间断的雷声的震憾和恐吓效果之和还要大。”
   
      古斯塔夫的战术变革不只是引进了荷兰的战术体系并加以改进,而且,他在步兵营中编设了一门小的加农炮以加大火力。这种加农炮可以发射三磅重的炮弹,更多的时候是发射一种葡萄弹或者是霰弹。这些葡萄弹或霰弹与滑膛枪弹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是三磅重的加农炮弹一次发射就可以产生有两打多的子弹。一匹马就可以拉走这种加农炮,在战场上,两至三人就可以搬走一门炮。
   
      古斯塔夫没有改进骑兵的武器,但是,修改了骑兵的战斗条令。古斯塔夫在17世纪20年代与波兰人的一次战争中,学到了不少有关骑兵作战的有益经验。在此次战争中,古斯塔夫尝试了他的新战术体系——他的骑兵则是装配短手枪,作为轻骑兵使用。然而,他却发现,波兰的老式重骑兵,手持长矛实施冲击撞倒了他的轻骑兵,刺死他的长矛步兵,致使他的步兵营成为以轻步兵的火绳枪兵为主。古斯塔夫并没有因此让骑兵重新使用长矛,而是将骑兵部署成线式的冲击队形,指示他们以前面一排利用手中火枪进行一次射击,而后再持马刀实施骑马冲击。骑兵自有了火枪以来,变得过于依赖手中的火枪进行火力战,每射击一次后则退回装填。尤其在德意志,骑兵不再像以往那样,手持马刀向步兵或其他骑兵实施冲击行动了。然而,根据古斯塔夫的新一代骑兵战斗条令的精神,战场上的轻重骑兵又将在相互对冲战斗中决胜负了。这应该会使德意志的骑兵感到意外,就像当年波兰的长矛兵曾使瑞典人感到意外一样。当然,古斯塔夫最后还是满足了他的骑兵们愿望,要求在战斗中有抛射武器的支援。他给骑兵部队编设了一些滑膛枪兵,以配合骑兵作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5 15: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5.刺刀与燧发枪:军事革命!

18世纪初,技术的革新极大地促进了战术发展。轻步兵开始排成线式战斗队形,依赖其火力进行作战,从而成为步兵中实施进攻和防御的主要力量。自从战争中四种基本武器系统[指轻、重步兵、轻、重骑兵]形成以来,武器自身的任何改进都对战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人们成功地将滑膛枪作些改进,以成为一杆短的长矛,这对陆地作战的战术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滑膛枪的第一步改进,是在枪管上加装一把1英尺长的短刀。早在17世纪中叶,这种被称为刺刀的短刀,最先在法国军队中出现,而后在其他国家军队中也相继出现。[“1647年在历史上才首次提到枪上的刺刀,这种刺刀插在枪口中,使火枪不能同时发射。1663年在丹吉尔之战中,英军就曾使用过它。到1687年,范邦才建议路易十四采用“接合式”刺刀,这种刺刀可以装置稳定而又不妨碍射击。两年以后,法国陆军全部采用了它,1697年以后,英德两国也采用了。到了1703年,法英两国也已完全取消了长矛。”——富勒]一位当时的学者曾将这种短刀描述为,这是“一种没有任何护手盘的宽刃短剑,只是将其一端简单地加工成圆锥形,以便插人滑膛枪枪口固定。这样,滑膛枪就可以取代长矛以对付骑兵的攻击。在装上刺刀前,士兵们首先可发挥滑膛枪射击的优长”,而装上刺刀后,滑膛枪手又都变成了长矛兵。
  
       即使滑膛枪装上刺刀后,其总长度也只不过6-7英尺。可见,滑膛枪这一武器系统的不足不在于长短问题。事实上,在与骑兵的对抗中,步兵是把装有刺刀的滑膛枪当作类似于短矛和利剑那样的刺杀武器使用的,而不是像密集方阵中的长矛兵那样使用长矛的。但是,对付手持长矛的骑兵,带刺刀的滑膛枪就不那么有效了,因为,这时需要的是防御者用长矛构成的一道带刺的防护屏障。但对于只装备马刀而不是长矛的骑兵,只要所有步兵都装备上长矛型武器,哪怕性能不如长矛也行,骑兵就难以突破这种可以取代传统重步兵的步兵阵形。但是,对于滑膛枪兵来说,如果放弃成排齐射的优势,就容易受到骑兵的攻击,因为,他们往往还来不及装上刺刀,敌骑兵就已经到了。
  
      直到17世纪90年代,卡座式刺刀替代了插人式短刀,长矛兵才彻底退出了战争舞台。卡座式刺刀是将刺刀的刀身插人固定在滑膛枪枪头一侧的金属套筒上,这样,滑膛枪就可以带刺刀射击了。这样,装备这种武器的步兵就可以同时担负以往由重步兵和轻步兵分别担负的任务。到1700年,当步兵中已普遍装备了卡座式刺刀后,骑兵就不可能从正面再对步兵队形实施有效的攻击了。如果骑兵仍想从正面接近步兵,它将首先遭到来自滑膛枪队形的排枪齐射,之后,还将遇到像长矛兵队形一样的有力抵抗。
   
       手枪在与马刀结合使用后,使得骑兵成为同时具有了重骑兵和轻骑兵双重功效的武器系统。骑兵武器的这一发展,增强了骑兵对步兵的攻击能力,而成为在开阔地带最厉害的武器系统,除非轻步兵和重步兵能密切配合作战,可以对骑兵造成一定威胁。但是,步兵装备上卡座式刺刀以后,情况就倒过来了。由于骑兵手枪不敌滑膛枪,马刀更不能有效地对抗由刺刀构成的屏障,所以,装备马刀和手枪的骑兵,就很难对装备带刺刀滑膛枪的步兵形成有效攻击。
   
       从下面的这段训词中可以看出,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带刺刀滑膛枪步兵此时已经优于骑兵。1730年,一名西班牙将军在给他的步兵训话时讲到:为了检验步兵的抗击能力,指挥官“应该骑上一匹健壮的战马”,用“战马去撞击站在地上、手里只握有一根棍子的士兵;士兵们则用棍子去戳战马的眼睛或击其头部,最终使战马因害怕而拒绝前进”。此时,指挥官抓住机会地向士兵们说明:“既然一匹强健的战马都不能撞倒手里只握有一根棍子的步兵,那么,在吼声震天的战场上,面对装备有带刺刀滑膛枪的步兵营,骑兵则更不可能取胜——战马更容易受到惊吓。”
   
        但是,骑兵具有快速机动能力,并且不必进行长时间的部署和准备就能迅速投入战斗,因此,骑兵仍然拥有明确的进攻作战优势。再加上线式步兵队形的翼侧和后方完全暴露,也便于骑兵充分发挥它的这些进攻作战优势。由于3列纵深的步兵线式队形就可以抵挡住骑兵的突击,因此,步兵就形成一种每边由3列步兵线式队形组成的空心正方形全方位防御阵形。可是,形成这种全方位防御队形需要一定时间,而且,骑兵的攻击速度又很快,在烟尘滚滚的战场上,骑兵的出现往往很突然,因此,步兵总是来不及组成这种能够有效对付骑兵攻击的全方位防御队形。然而,不管怎么说,刺刀的出现还是大大动摇了骑兵在战场上的统治地位。在整个18世纪,骑兵在西欧各国军队中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5 15: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刺刀的出现,使得军队成份趋于同一,从而,也使战术家们的任务变得更加简单。在古代,由于军队包括轻、重步兵和轻、重骑兵四种作战力量组成,因此,战术家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将这些不同的作战力量有效组合起来,寻求以占优势的武器系统去对付不占优势的武器系统。比如,拜占庭军队之所以多次战胜对手,就是因为他们能根据不同的对手,灵活使用不同的作战力量。在塔吉纳会战中,他们使用重型步兵和下马骑兵改装成的步兵攻击哥特军队的重型骑兵;在卡西里努姆会战中,他们则使用轻步兵来对付法兰克军队的重型步兵。十字军的战术也是在使用强大的武器系统去对付处于弱势的武器系统。
   
       由于西欧各国从未重视过使用轻型骑兵,所以,装备马刀和手枪的轻骑兵的出现,也并没有使他们的战术问题简单化。他们仍然保留着骑兵和轻、重两种步兵,两种步兵如果没有密切配合,就极易遭受骑兵的攻击。然而,刺刀的出现,不仅使军队中只剩下了步兵和骑兵,而且步兵也已代替骑兵占据了主要地位。步兵能够有效的抵御骑兵的攻击。与早期战争中的4种作战力量相比,战术经历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
   
       战术家们不再像以往的战争中那样,面临着如何去抵挡更先进武器系统的攻击问题,也没有机会利用一种先进武器系统的优势去对付另一种武器系统。战术家应考虑的是如何利用骑兵突击效果攻击队形散乱的步兵,或者去攻击成线式战斗队形的步兵的翼侧和后方。这对于聪明的指挥官来说,失去了一些发挥自已创造能力的机会,而对于平庸的指挥官来说,则少一些造成重大失误的机会。由于军队成份的趋于同一,会战不再具有较大的决定性,战败方的人员伤亡也大大减少了。
   
      滑膛枪的重大改进也增大了其火力威力,从而使步兵更依赖火力的杀伤力。经过大约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到17世纪90年代,部队开始大量装备燧发枪。这种枪是靠燧石撞击钢片发出火花而点着火药池中的火药的。燧石夹在弹簧击锤上,扣动扳机时,弹簧突然松开击锤,撞击火药池上的金属盖片,撞击的同时打开火药池上的盖片,并产生火花,点燃火药池中的引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显然,燧发枪的机械原理比火绳枪要可靠得多,最初,燧发枪的点火有效率为2/3,而火绳枪的有效率仅为50%。后来,随着技术进一步改进,滑膛枪的点火有效率提高到了85%。
         
     一种内装火药和弹丸的长椭圆形纸壳弹筒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隧发枪的射击速度。对于旧式的火绳枪来说,枪手首先要用一个牛角制成的药筒,将火药池装满引火药;然后,将一个小木管内的火药装入枪管;再从随身携带的弹药袋里取出一粒弹丸,从帽子里取出一片布包上弹丸,一同装入枪管内;用送弹棍将弹丸和布条捅紧;最后,取出燃着的火绳,拴在枪机上,以备最后点火射击。而对于燧发枪来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首先,枪手用牙咬掉纸壳弹筒的尾盖,用嘴含住弹丸;然后,将弹筒内的火药倒人火药池中一部分,剩下的火药则装入枪管内;将用嘴含着的弹丸和弹筒的纸壳一起,装入枪管内;用送弹棍将弹丸和纸壳往下捅到火药处,这就可以准备射击了。火绳枪每分钟只能射击一次,而使用纸壳弹筒的燧发枪每分钟可以射击2-3次,甚至更多。
          
       滑膛枪的另一个改进,是枪管采用硬度更强的金属,以使其能承受更大的火药装填量,从而大大提高弹丸的初速。改装后的滑膛枪可以使1盎司重的弹丸在枪口的初速达到每秒1000英尺。军队装备的滑膛枪,尽管枪管既短又轻,口径也不超过0.75英寸[=19.05mm],但是,这些滑膛枪在射程和杀伤力方面,却一点也不比枪管下侧装有一叉状的笨重支架的老式西班牙滑膛枪逊色。新滑膛枪的弹丸初速是老式滑膛枪的3倍,枪机的击发成功率也大有提高。
         
      燧发枪的装弹程序简单了,同时,在装填过程中,枪手不需要专门注意防备点着的火绳所造成的意外事故,因此,燧发枪带来了步兵战斗队形的重大变化。火绳枪步兵,人与人之间的间隔至少要1码[=36英寸=0.9144m],以便装填弹药,隧发枪步兵却可以肩并肩挨着一起进行装填,每个人只要有22英寸[=0.5588m]的空间就足够了。这就是说,在每一列队形中,装备燧发枪步兵的人数要比装备火绳枪步兵的人数多一倍多。这种更密集的步兵战斗队形,不但大大增加了每米正面的火器密度,而且也使抵抗骑兵攻击的刺刀屏障更密集。由于隧发枪装弹速度快,步兵的战斗队形纵深可从以前的6列横队变为3列横队,同时还能保持1/3的人装填好弹药准备射击,因此,指挥官就可以在正面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步兵组成一个更加密集的战斗队形。

      尽管燧发枪的出现,要求战术队形做出相应的变革,但在实际过程中,这一变革过程却是很缓慢的。直到18世纪中期,许多国家的军队在作战时还没有采用适应隧发枪射击特点的3列横队队形,而仍然采用4列横队队形。18世纪中期以后,各国军队才逐渐接受了这种可以同时射击的3列横队队形。射击时,第一列跪着,第二列弯腰半蹲着,第三列则完全站着。还有一种同时的射击的方法是,第一列仍跪着,第二列完全站立,第三列移动一下,从第二列士兵的间隙进行射击。然而,采用第一种同时射击的方法,第二列士兵的锁骨很容易被击伤,而采用第二种方法,第三列士兵射击时又很容易伤着第二列士兵的手和胳膊,因此,三列士兵同时射击很难完全令人满意。最终,各国军队放弃了这种3列横队同时射击的做法,当然,直到19世纪,这种做法才正式被取消。
   
由于此时的枪管是滑膛的,所以精度很差。再加上枪管内的黑火药燃烧后不易烧净,很容易弄脏枪管,为了避免在战斗中擦洗枪管,弹丸不得不做得小一些,其直径一般比枪管直径小1/20英寸[=1.27mm]还要多,因此装填得很松。这样做虽然影响了弹丸的初速和射击的精度,但却有利于装填火药,也不必擦洗枪管。也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各国军队都没有使用有膛线的来复枪。因为,为了使弹丸在膛线作用下旋转射出,弹丸必须紧紧与枪管贴在一起被送入枪管底部。少数来复枪手甚至带上木槌,敲打送弹棍才能将弹丸送到枪管底部。
   
       由于所有步兵都使用滑膛枪,射击就更小心。当士兵们肩并肩站立着射击时,他们所穿的军服都必须改换,以免影响射击。17世纪后期的宽边帽子和全下摆的大衣,被换上了窄檐或无檐头盔以及紧身军服,以便士兵形成密集队形。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力威力一直困惑着战术家们。他们从火绳枪的使用程序中去寻找更好的射击方法。法国人将火绳枪改换成隧发枪的进度最慢,一直坚持采用较大纵深的队形,通过增减队形纵深的列数控制火力密度。当编成5列横队队形时,一般首先是前4列先跪着,第5列站立着射击,第5列射击完毕后,第4列再站起射击,依此类推,一直到5列都射击完毕。由于只是一列一列地射击,这样他们就能够根据情况合理分配或保留火力。
          
     然而,用这种方法来控制整营的兵力进行射击,则显得很困难。为了更有效控制射击,另外一些军队将一个营的兵力分编为18个排进行射击。他们从整个营队形的每个部位各抽出一个排编成3个组,每一组都可以独立指挥射击。由于每一组的各排来自于整个营正面,因此,在任何时候的射击火力都来自于整个营正面。同时,整个正面不仅任何时候都有1/3的火力射击,也都有1/3的火力预备着。让每排的3列士兵同时射击,可以使营指挥官较好地指挥控制部队,同时,也可以利用下级指挥官控制部队以更好地行动。另外,以排为单位进行射击,这样整个排的所有3列士兵同时在装填,不仅使士兵装填弹药方便了,而且,还保证了在任一时刻,营队形的任何一部位都有部分士兵在射击,而另一些士兵则装填好了弹药准备射击。
   
       平时的训练有助于上兵在战斗中保持整齐的队形,但是,整齐划一的队列行进,或者其他平时多么“精彩的队列动作”,在实际的作战中实施起来都是困难的。“一块耕种过的庄稼地或者深翻过的牧场,就足以打乱整齐的队形。当一些士兵的步子走错时,为了和其他士兵步子保持一致,就得赶紧调整,而当他们调整步子时,就可能掉到后面。而当他们赶上步伐前进时,其他人则又很快走错了步子。这样,整个前进的队形就变得混乱,以致停下来。”平时的军事训练可以使士兵熟练掌握装弹的技能,提高射击的速度,但是,当两排士兵彼此相距100码开始对射时,本来有指挥的射击就会变成单个自由射击,因为,一旦射击开始后,指挥官就再也不能有效控制他的士兵了。“特别是在持续时间长,战斗又十分激烈时,当不少士兵被击毙时,指挥官们就控制不住士兵们的随意射击。”另一位当时的学者描述了这样一次使用滑膛枪的战斗情景:“各排刚开始射击时,或许只有二三个士兵没有参加齐射而独自射击。紧接着队形中就出现一片火海,各排与各列的士兵们混杂在一起,士兵们装好子弹后就自行立即开火射击,第一列的士兵也不再跪着射击了,虽然他们也想那么去做。此时,上至将军,下至排长,面对这混乱局面,谁也无能为力。只有等待部队自行进退了。”
          
      指挥官们在平时除了训练士兵的射击技能外,还训练士兵形成用于对付骑兵冲击的方阵,以及形成线式战斗队形。通过训练,指挥官们使士兵们在硝烟弥漫、人喊马嘶、血流成河的残酷战场上,仍能做到纪律严明,熟练地进行射击、前进,尽可能快速地进行战术变化。总的看来,尽管这些贵族出身的指挥官们,不重视采用引导的方式,指导士兵们进行训练,而是更多地采用强制的手段迫使士兵训练,但是,他们的训练应该说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5 15: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6. 18世纪的战争:线式战术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在法国、西班牙一方与英国、神圣罗马帝国为另一方之间展开的,表面上是为争夺波旁家族在西班牙的权利,实际上是由于英国、德国对三十年战争结束以后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不满产生的。战争的结果,是路易十四的势力在欧洲的衰落。
   
       至于这次战争对欧洲陆军战术的影响,我们本来可以指出丘吉尔的祖宗,天才的马尔巴勒公爵在布仑海姆的辉煌胜利作例子的,但是富勒的《西方军事史》已经花了差不多1/8的篇幅讨论这次战役——布伦海姆会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看来我们没有必要再罗嗦马尔巴勒公爵与欧根亲王的光荣业绩了,让我们跳过这次大战,直接进入关于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的讨论。
       
        线式战术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了。在此之后的几年里,军事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将军们和理论家都十分关注线式战术问题。随着刺刀的出现,线式战术可以说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但也还有一部分学者和将军们依然留恋方阵冲击战术,倡导回到冲击战术时代。1724年,法军的一位将军,曾参加过多次战役的一名老兵福拉尔建议,作战中以纵深相当于正面两倍的纵式队形实施冲击行动。他注意到,埃巴密浓达斯在琉克特拉战役中,曾以重型步兵大败斯巴达的线式部署。受此影响,福拉尔坚信,以纵式队形对纵深只有3列的滑膛兵线式队形实施集中猛烈冲击,肯定能轻而易举地突破其队形。突破后。纵式队形就可一分为二,分别向两个相反方向实施卷击。因此,他还建议,在这种纵式队形最外边的一列士兵要装备短的长矛。
          
      福拉尔的理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既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但是,福拉尔还是没能说服大多数人,在实际作战中,他的纵式队形能否真的敢冒着滑膛枪火力齐射的危险前去突破对方的线式队形。当然,他的这一想法却对18世纪后期的军事理论研究一直有着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军队,在其规则中要求部队部署成纵式队形。
          
      另一位法国元帅萨克斯,虽然不赞成采用纵式队形,却也倾向于实施冲击战术。他提出,应该让一部分部队装备长矛和盾牌。更重要的是,当萨克斯的想法实施后,他确实发现纵深较大、正面较窄的纵式队形,要比为最大限度发挥火力威力而部署成纵深浅、正面宽的线式队形,更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
          
      主张使用滑膛枪在一定距离外进行火力作战的人,仍然不能接受纵式队形的集团冲击战术思想。于是,在军事思想界另有一派人提出重新采用轻步兵战术。传统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轻步兵,无论是使用标枪、抛石器,还是弓箭,他们在作战中都是各自为战,而不是排成密集队形,这样,他们可以发挥投掷兵器的威力,对付敌人的重步兵;而避免与敌方的重步兵或重骑兵进行近距离搏斗。大多数16世纪的火绳枪兵们也采用传统轻步兵的散兵战术,当然,他们在战场上也可以长矛兵方阵提供可靠的掩护。当古斯塔夫•阿道夫将所有的轻步兵都装备滑膛枪,并与长矛兵部署在一线时,这些滑膛枪手们就这样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轻步兵的战术。刺刀的出现,轻、重步兵合二为一,步兵队形又回到了以前传统重步兵的队形上去了。
          
       但是,步兵队形的这一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训练,要求所有的步兵在战斗中都要保持线式队形实施集团作战的战术技能,使得步兵完全丢失了传统轻步兵的独立散兵战术。在战场上,步兵如果采用传统轻步兵的独立散兵战术,士兵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战场上的地形、建筑物作掩护,很好地向对方线式队形射击,却可以避免自己暴露于对方线式队形的齐射火力之下。另外,一些部队采用这种战术,还可以有效地侦察、袭击敌后勤运输队和供应基地。
          
       随着人们对轻步兵的战场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在18世纪,步兵又进一步被区分为轻步兵和线式列阵步兵。两种步兵的区别不在于他们使用的武器有什么不一样,而在于他们的行动方式不同。这两种步兵都主要装备滑膛枪。线式列阵步兵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他们排成队形以抵挡敌方骑兵的冲击,最大限度地加快火力射击速度。轻步兵在战术上主要强调分散独立作战,称之为散兵作战。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条件隐蔽自己,以避免敌人的骑兵或线式列阵步兵的火力齐射,同时集中自己的火力打击对方的列阵步兵目标。
   
       训练轻步兵作为散兵作战,使得轻步兵在战场特别适合担负警戒、侦察以及袭击等小规模行动。骑兵也分化出一种类似轻步兵的轻骑兵。轻骑兵一般装备马刀和手枪,专门担负一些战略性任务。而那些装备差不多,但仍保留沉重护体盔甲、骑着体形高大战马的骑兵,仍然被训练为在战场上实施冲击行动。装备轻便滑膛枪的龙骑兵,在战场上可以作为步兵使用,也主要执行一些战略性的侦察或袭击任务。
          
       尽管技术上的进步使步兵和骑兵的射击武器和冲击武器合二为一,但是,轻步兵和轻骑兵具有较高的机动能力,轻步兵不再依赖相互制约的战斗队形,这就使得他们适合担负一些独立性的战斗功能。自此以后,轻步兵和轻骑兵区别于其他步兵和骑兵,不再是看他们身上的盔甲或者所使用的武器,而在于他们平时的训练及所担负的战略、战术任务不同。当然,士兵身着制服的不同以及武器装备的不同通常是区分不同种类部队的主要标志。一些轻步兵部队开始装备装填速度慢,但精度高的来复枪,而且,由于他们一般不用于对付骑兵的冲击,所以,轻步兵的来复枪上都不装刺刀。
          
      18世纪上半叶,在战术思想上的第三种改进措施是,提高对同一类步兵的战斗队形控制使用。由于没有专门的长矛兵和滑膛枪手,部队形成战斗队形应该变得更简单。在实践中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是普鲁士军队,他们在反复、认真的训练中体会到了这一点。
   
        在18世纪二三十年代,普鲁士军队与欧洲其他国家军队不同,它们所有的团都采用统一的训练体系。每个营包括8个排,每排是一个独立的火力单位。各个火力单位都要进行装填和射击训练,要求全营能达到每分钟进行5次齐射。由于木制的送弹棍不适应如此频繁的装填射击,很容易折断,于是普鲁士军队就用铁制送弹棍代替了木制送弹棍。另外,普鲁士军队还很注意训练的长期性,要求士兵在队形行进中保持很精确的步伐,这样,全营在行进中能保持排面整齐。当有许多部队在一起作战时,也要求它们能在行进中保持线式队形。为使各个营并列行进,保持一线,条令规定队列行进的速度较慢,每分钟75步。
          
       普鲁士军队让每一列中的士兵肩并肩地挨着,各列之间的间距为5英尺。在战场上,一步一步地行进,反复使用这种技能以形成一个方阵,以抵挡骑兵冲击。但是,他们希望在战场上尽量不用这种愚笨的方法,因为当骑兵从后面冲击时,他们可以让后面几列的士兵向后转,快速地对来自后面的袭击作出反应。当然,普鲁士军队的严格训练,的确促使了部队在战场上展开成战斗队形的方法的改进。由于军队士兵成份相同,每个步兵团又都掌握了相同的技能,因此,在向战场开进途中,普鲁士军队将步兵编成二路纵队。每一纵队就是战斗中标准的两条战斗横队中的一列。在行进中,一个营接着一个营。这样,整个部队在前进时就已是保持着战斗队形,在战斗前,不需要再重新编成线式战斗队形。惟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当他们的行进方向是朝向敌人部署的垂直方向时,各个营如何转动方向,才能形成营与营并列的、与敌方队形平行的线式战斗队形。
   
      普鲁士军队的行军序列与作战时线式队形次序一致,每营以各排为单位,一个排紧跟着一个排前进,就像他们在横队中一样,成三列横队,每排有24名士兵组成并肩站立,两侧分别为一名军官和一名士官。这种三列纵深的队形正面不足20码,纵深为4码。每营的8个排一个跟一个行进,但保持一定距离,各排间距离为20码,这个距离正好是一个排队形的正面宽度。当营停止前进时,各排作一个90度转向,这样,整个营就可以成一线式战斗队形了。因为,在行进纵队中,每排前后距离正好是一个排的正面宽度。
         
     这样,一个营行进纵队之长约为150码,变为战斗队形时,其正面也为150码。如果是一支有40个步兵营的军队,行军时就编成两个平行的由营组成的纵队,每一个纵队的长度约为2英里。部队要转换为战斗队形时,部队必须停止前进,然后所有的排都转个90度角。
         
    为了使部队转过来后能面对敌人,普鲁士军队可能以两列并列纵队在预定战场的左侧行进,当先头营到达预定交战线的左端时,行军纵队右转90度继续前进,在整个纵队向与敌人部署平行的方向行进过程中,各排依次右转90度角,填补预先留出的各排空隙,形成线式战斗队形。第二线部署也同样先右转行进,在前一线部署的后面几百码的距离上,与第一线部署平行行进。当先头营到达预定交战线的右端时,所有各营停止前进,所有各排再向左转90度。这样,整个部队就面向敌人展开成了战斗队形(图解5.3)。jc~[ky
   只要各排、各营熟练地掌握自己的行进技能,普鲁士军队就能采取这种行军方式,使军队在战场上形成像指挥官预先计划的战斗队形。迅速、准确地实施此种行进方式,普鲁士人就能快速地进行部署,出人预料地、或在敌人还没准备好之前出现在敌人前面。当然,如果军队能够在与敌人线式战斗队形平行方向行进,那么部队展开的速度会更快。因为,指挥官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这种方法,当行进纵队行进到敌人前面时,所有各排只需转90度就行了。也就是说,部队不需要专门进行部署,部队只要停止前进,各排迅速转90度角就行了。因此,如果普鲁士的指挥官能够设计出这种与敌人线式队形乎行的行进纵队,那么,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队就更容易实现在敌人准备好之前、或者预料之外展开成战斗队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2:06 , Processed in 0.04678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