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1956|回复: 15

[讨论] 拿破仑时代军队中的骑士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31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尽管法国革命给法国乃至其他国家灌输了“对敌人毫不留情”的思想,传统的骑士精神在交战双方的军官和士兵中仍有一定的影响。
  
  战场上故意射杀敌方指挥官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瓦格拉姆会战中,在奥军的炮弹多次击中拿破仑随从的情况下,皇帝本人仍坚持认为这并非奥军故意所为。同样,在滑铁卢会战中,有人建议惠灵顿直接轰击拿破仑本人。可是,惠灵顿回答到:“如果指挥官之间都要相互攻击,战斗还如何能够进行下去。”
  
  交战双方的下级军官和士兵之间也时常会表现出善意和怜悯。比如:收治敌方的伤兵,交换通信地址,交易一些酒精饮料,甚至分享给养。但是,随着战争的继续,这些本来就是偶尔发生的友善行为变得越来越难得一见。欧洲的军队变得更加民族主义。征兵制使得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大量的伤亡无法避免。为了使本国的人民能够接受如此的伤亡并提高国民的士气,各国政府无不动用“宣传”这一有力手段。而宣传的内容全都是丑化,甚至妖魔化敌国的军队(英国人用拿破仑来吓唬小孩是个极好的例子)。这样的环境下,各国士兵之间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残忍、无情、贪婪,更加具有破坏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31 11: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大家看一下法国影片圣诞快乐,虽然有一样的信仰,战壕中敌我的友谊最终还是被残酷的现实和战争的本质打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31 12: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过法国人的骑士精神有时让他们吃尽苦头,比如克勒西会战。平民的武器让这些威风的骑士横尸遍野;其实“骑士精神”也是相对而言的,中世纪战争法则规定骑士在战斗中不得偷袭对手,一位骑士俘虏另一位骑士必须以礼相待,实际上主要是为了能向对方勒索赎金,如果拿不到赎金也可以杀害俘虏,而对于平民则可以滥杀无度,因为他们没什么油水可捞;这样的“骑士精神”也颇有“礼不下庶人”的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31 22: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欧洲人有骑士精神吗?NO~

在滑铁卢会战中,有人建议惠灵顿直接轰击拿破仑本人。可是,惠灵顿回答到:“如果指挥官之间都要相互攻击,战斗还如何能够进行下去。”这是不是真的啊?是哪本书上写的?韦尔斯利会这样说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 00: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rnando 于 2006-3-31 22:15 发表
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欧洲人有骑士精神吗?NO~

在滑铁卢会战中,有人建议惠灵顿直接轰击拿破仑本人。可是,惠灵顿回答到:“如果指挥官之间都要相互攻击,战斗还如何能够进行下去。”这是不是真的啊?是哪本书上写 ...


十字军东征时期,也有那么几位有骑士精神的,比如鲍德温四世,还有哥德佛瓦等人,最初骑士只是为了收复圣地,至于后来被财富腐败堕落,内部四分五裂,那只能是一帮假骑士的行为,活该。
第2个问题,威灵顿站的位置离拿破仑的地点太远了,而且两军交战还有硝烟炮火,根本看不清楚的,大炮也打不了那么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 10: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rnando 于 2006-3-31 22:15 发表
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欧洲人有骑士精神吗?NO~

在滑铁卢会战中,有人建议惠灵顿直接轰击拿破仑本人。可是,惠灵顿回答到:“如果指挥官之间都要相互攻击,战斗还如何能够进行下去。”这是不是真的啊?是哪本书上写 ...

威灵顿也许这样说过,因为当时英军还保持着18世纪战争的一些传统,但是不是“骑士精神“有待商榷;当时的战争为什么不有意杀伤高级指挥官,威灵顿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主要原因是要让仗能够打得下去。

十八世纪的著名将领之一萨克斯元帅,在他所著《战争艺术论》一书的开头写道:“组成军队的兵员,一些是志愿来的,一些是俘虏来的;有时,也有一些是强征来的。但最普通的手段,是进行欺骗。例如,先悄悄地把钱放进一个人的口袋里,然后要求他去当兵。”萨克斯不赞成这样做。招募来的人大都是社会的残渣,因此必须要有森严的纪律。正如腓特烈大帝所说,荣誉对他们来说是一钱不值的,所以“必须使他们害怕他们的长官胜于害怕危险,如果纪律稍有放松 ,就能产生野蛮的行为。”

可见,长官对于约束军队的纪律,保持有组织的作战至关重要;如果失去指挥官,那么即使是战败,有组织的投降也变得不太可能,相反也许会产生一些节外生枝的情况,这是当时高度组织化的战争规则所不能应付的。所以双方都不会故意杀伤对方高级指挥官。

另外,18世纪维持一支军队的成本十分高昂,在这期间的战斗中,战争伤亡率也很高。这是因为,当时排枪互射的距离很近,通常是在30步到50步之内进行的。萨克斯也曾这样说过,“我见到近射程内的交火杀死的甚至不到四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双方有时私订了心照不宣的协定,只住对方的头顶上放枪。他们都知道,死亡是太可怕了。但总的说来,伤亡是大的。尼克森上校曾经指出,在马法奎特战斗中,据权威人士的估计,联军的损伤为33%,另一位则估计为22%。在七年战争(1756—1763)中,一般的损失为15%到20%。在托尔高会战(1760)中,腓特烈损失了30%。在佐恩多夫会战(1758)中,俄军损失了50%。这可是一个“世界纪录”,不过,这支野战部队战斗了一天,也未能完全打垮战败的一方。

因此当时战争规则主张“有限战争“——实行消耗战和迂回,避免会战,从而拖垮敌人而自己也不会付出巨大代价,如果双方议定休战以后,“在缺口处搭起了一座桥,使围攻者与被围攻者之间可以交往。随后,到处大开筵席,军官们轮流请客。里里外外,都在纵酒狂欢。附近地区的居民,也都步行、骑马或乘马车聚集到这里来。食物已从各地运来。此刻所见到的,真是一片富足的场面。不需要医生,也不需要杂技演员,这里成了迷人的市场,欢乐的场所”。

这种战争相对“无限战争“,也就是拿破仑时代的战争方式而言,人道许多。但主要是出于成本上的考虑,表面上虽然有骑士时代遗风,但实际上和道德没有太大关系。威灵顿和英军也是那个时代过来的,当然会留有18世纪遗风,所以即使说出这样的话也是不足为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 14: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rnando 于 2006-3-31 22:15 发表
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欧洲人有骑士精神吗?NO~

在滑铁卢会战中,有人建议惠灵顿直接轰击拿破仑本人。可是,惠灵顿回答到:“如果指挥官之间都要相互攻击,战斗还如何能够进行下去。”这是不是真的啊?是哪本书上写 ...

不互相射杀指挥官本来就是骑士精神在战场上的主要体现,所以不管惠灵顿是否说过这句话,只要他恪守骑士精神、讲究战争道德,就不会直接攻击拿破仑本人。何况惠灵顿的绅士风度也为人所熟知,所以我坚信他的为人。至于哪本书写到,我想历史本身就由许多谜团组成,没有人知道他是否拒绝了这个建议,就像没有人知道曹操是否真心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 15: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4-1 00:16 发表


十字军东征时期,也有那么几位有骑士精神的,比如鲍德温四世,还有哥德佛瓦等人,最初骑士只是为了收复圣地,至于后来被财富腐败堕落,内部四分五裂,那只能是一帮假骑士的行为,活该。
第2个问题,威灵顿站 ...

这个问题我还真的没有认真研究过。按理说惠灵顿当时处于守势,腾不出精力干这种无聊的事。不过他的防线沿圣让山以南的山脊摆开,从地形上看应当位于高处,可以有效发挥炮兵的威力,最大射程应当能够超过1200码。退一步说,如果他横下一条心要刺杀拿破仑也不是没有可能成功,如果利用法军骑兵多次冲锋后方阵间的间隙,让骑炮兵快速穿插到位,就有成功炸到拿破仑的机会。不过这种做法把握不大,一旦失败就会成为赔本买卖,不但投机不成、反而留下恶名。实为名将所不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 15: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前面所说的,不射杀指挥官是出于当时控制战场局面的考虑,和道德不一定有关,反正当时军人都地遵守这一套规则,不管他个人道德好不好或有没有骑士精神;美国独立战争中康华利也有类似的言论。这实际上和美国人为什么不把原子弹扔到东京去而只扔到广岛长崎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把敌方的决策者都干掉了,那又怎样和对方媾和呢?况且拿破仑不仅是战场指挥官,还是法国元首,他一旦死亡,法国的局面就会失控,联军就失去了媾和的对象,法国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很难恢复秩序的战场,这对战后秩序重建很不利。所以不射杀拿破仑主要还是出于政治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1 15: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的确有道理,不过依我看扶植路易十八不是也可以媾和吗?而且效果可能更好。美国对伊战争就是一个例证。
毕竟你刚才也说了,所有的指挥官都遵循这一原则,那么作为国家元首兼军队统帅的拿破仑只是个特例了。试想在二战中,如果有直接干掉希特勒的机会,盟军任何一方的领导人都会不遗余力地抓住它的。

[ 本帖最后由 参谋长贝尔蒂埃 于 2006-4-1 16: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4-20 03:37 , Processed in 0.0916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