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4-2 17: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实际上最早的后装炮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在形式上与近代后膛炮不同。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火铳在这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其结构工艺和性能比第一代火铳更好,种类也多,既有铜铸的,也有铁制的;既有轻型的,也有重型的;既有相当于现代迫击炮的短身管大口铳,也有类似现代榴弹炮的身管较长的小口铳.此外,为了提高发射速度,还制成了三眼铳,七星铳,子母百战铳等多管火铳;还有采用几个子铳轮换装填火药和弹丸的方法来提高装填速度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后膛炮.为了防止火铳射击时跳动.当时还发明了固定火铳用的铁爪和铁锚.在精确计算药量方面,已采用装填火药的小铜匙,其上刻有每尊火铳的装药量,
以方便操作.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铳身上还配有耳轴和垂直轴,使火铳能高低俯仰和左右转动,从而使火铳能任意瞄准射击,提高了火铳火力的机动性.这在结构上与现代火炮很接近,说明当时的火铳在技术改进上的水平相当高.
明末又装备了佛朗机炮,佛郎机炮分为5号,其中3号和4号是属于轻型的。3号长四五尺,装铅子每个重5两9钱,用药6两;4号长二三尺,装铅子每个重3两,用药3两半;1号和2号是属于重型的,1号长八九尺,装铅子每个重1斤,用药1斤;2号长六七尺,装铅子每个重10两,用药11两。各式佛郎机的射程,凡重在70斤以上的,可达五六里。1、2号佛郎机炮也可用于水战。佛郎机炮身中略大并留有长口,炮身外面用木包裹,并加以防炸裂的铁箍,另有子铳5个--子铳又称提心炮,相当于火炮的药室部分--在子铳内装填弹药,轮流安入中部的长口内发射。佛郎机的特点是母炮和子铳分离,它是后装炮的一种形式,可算作后膛炮的鼻祖,但又不同于现代的后装炮。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可从照门孔内进行瞄准,有炮架,可以上下左右转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