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34100|回复: 46

6月18日,滑铁卢:传统认识的一些错误纠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8 03: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滑铁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6月18日,在雨果笔下成了“倒霉日”。滑铁卢的名气要远远大于奥斯特里茨。问一个不熟悉拿破仑时代的路人,“奥斯特里茨是什么?” 他估计会回答不知道。但如果问他,“滑铁卢是什么?” 他或许会回答:“是失败的代名词。”
关于滑铁卢一战,许多人的传统认识中出现了错误。大部分人认为是“非战之罪”,实际上,就连皇帝本人也没说这是“非战之罪”。
在6月18这个日子,我集中一下大家关于滑铁卢战役中一些常见的认识方面的错误。
主要资料来源是《滑铁卢:士兵的回忆》

雨果的错误:
《悲惨世界》里,关于滑铁卢的描写充满了错误。雨果去过滑铁卢两次,分别是1852年和1861年的5月。在《悲惨世界》里,滑铁卢的战役描写实际上是有些多余的。为什么呢?全书主题围绕的是让瓦尔让,沙威,科塞特等人,即使要提一下马里尤斯的父亲,也没必要把整个战役全部写出来。雨果的实际用意,是以滑铁卢来影射1832年的巴黎暴动。并非是“威灵顿打败拿破仑”,而是“反革命和古老体制”战胜了“大革命”。所以,雨果是有意去将这场战役“文学化”。关于雨果的错误,铁公爵兄已经整理过了一次。这里我列举一个雨果关于皇帝描写的错误:
“突然,他显得非常高兴和激动,他喊道:”格鲁希!“ 其实那是布吕歇尔。于是,希望转换了阵营,战斗转变了本质,呐喊和厮杀如火焰一样愈发愈烈。”

而实际情况呢?其实没有书里写的那么有戏剧性。
当苏尔特发现右翼有军队行动后,皇帝马上让马尔伯的第7彪骑兵团派侦察部队,当副官回来报告时,说:“陛下,非常糟糕的消息。”
皇帝说:“是普鲁士人吧?”
“是的,陛下。”
“我一直怀疑是他们。”
另外,皇帝之前收到了一封格鲁希早6点发来的消息,里面提到普军正向布鲁塞尔撤退,并准备和英军汇合打一场大战。
这些证明一点:在战役开始以前,皇帝就知道普军要与英军汇合,他现在只希望格鲁希能带3万3千人“快速的“赶来,但命令却写的非常不清楚。谁的错误?
1,皇帝本人的粗心
2,苏尔特的工作没做好
两者都有可能。皇帝是个细心的人,但偶尔犯个低级错误也是有可能的;苏尔特以前一直是军团指挥官,对参谋部这样烦琐的工作很不在行,甚至没接触过。
总之,格鲁希没有赶来,不是他的错。他在战略胆识方面尽管非常平凡,但以一般将领的要求去看待他的话,他还真没犯什么错误。

谁是赢家:
许多人忽略了日尔曼人在战役中的作用。先不谈布吕歇尔决定性的赶到,只看一看威灵顿部队的内部组成,就可以发现日尔曼人也是占大比例的。
根据马克。阿德金的统计,威灵顿手下包括:6536人的KGL(来自德国的雇佣军),11645人的汉诺威军,6244人的布仑威克军,7272人的纳索军。。。。。。日尔曼族在军队中竟然占45%!如果现在加上布吕歇尔的部队,简直可以说是日尔曼人战胜了高卢人。

谁先开的火:
大多数人认为是11点30法军大炮一齐开火,除了电影外,还有蒂埃尔和胡塞两位专家支持这个观点。但真实情况呢?根据法国大部分参战军官的一手回忆,以及联军奥兰治,科顿还有皇帝本人的回忆录,完全是联军先开火的,目标是”轰炸“进攻乌古蒙的法军。11点半的时候,法军没派部队进攻英军中部,之前只有乌古蒙处发生战斗,所以,第一论火力进攻是联军打响的。
最先进攻乌古蒙的是波杜安旅,其中的第1轻步兵团的1营营长卓利埃后来回忆也是”遭到炮火攻击“。

乌古蒙为什么攻不下:
陆续进攻乌古蒙的军队如下:波杜安旅,索耶旅,佛伊的步兵师。
根据胡塞的统计,法军2军的12500人中,有4000人死在了乌古蒙。
乌古蒙拿不下来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英军的早有准备外(最精锐的近卫兵团),最主要的是战术错误:炮兵没有出动。杰洛姆这样勇敢但没头脑的年轻人犯错误还说的过去,皇帝却没有及早注意到。皇帝当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了别的地方,很晚才改正这个错误。

圣拉埃的战斗和骑兵冲锋,以及联军的素质与战斗力:
不少人认为联军靠”运气“击败了法军,实际不然。联军战斗力强,举个实际例子:
攻圣拉埃的时候,在3点半,齐奥带着第1军的两个步兵旅向圣拉埃发动进攻,竟然被200到300KGL给打退。
内伊的骑兵总攻也有点问题。大多数人认为内伊以皇帝的命令下令进攻,然后所有骑兵就跟了过去。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实际上,内伊只带了米豪德的700人,骑兵旅长德洛特不愿意跟随,但最终被说服了。700变成了2400,一直走到近卫军跟前,米豪德对L德斯努埃特说:”我要冲锋了,你来掩护我一下“,德斯努埃特还以为是皇帝下的命令,想都没想就带着1千多近卫骑兵冲了下去。这个时候,皇帝在哪里?他就在好同盟东边的一个丘陵上,米豪德的部队是从他眼前过去的,但他根本没有阻止这个行为。当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虽然这次进攻有点太早了,但既然进攻已经打响了,我必须支持。“ 在4点半的时候,他还令克勒曼的骑兵去支持内伊的冲锋,还有古约的近卫重骑兵。。。。。。根据马克。阿德金的数字,英军当时有14000步兵参与防守,布置了22个方阵,正面1千米,纵深300米。
不少人认为,内伊的骑兵是冲到方阵前才被打的人仰马翻的,其实在到方阵跟前之前,内伊的骑兵就已经损失很大了。为了保持战线的一致,还有地势难行等因素,专家估计内伊的骑兵前进速度只有10公里每小时,在方阵前的英军炮兵都是素质很高的士兵,一分钟就能发射2到3炮。。。。。。
骑兵破方阵的例子也有不少,从1807到1814,胸甲骑兵经常攻破奥军,普军,俄军的方阵,但在滑铁卢为什么不行?没炮兵支援是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是速度问题,假如骑兵都以平均20到3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突击方阵一点,那方阵必然会出现一个暂时不能弥补的缺口。比如在1812年的别列津纳,法军第7骑兵师硬破了一个由7000人组成的俄军巨型方阵。为什么这次法军的进攻无法成功?
英军的一个方阵由大概800人组成,分四行,十分牢固,比起奥俄的方阵来,应该高一个层次。没炮兵的协助,硬破也是不可能的。
最后要提一点:在赶跑敌人的炮兵后,没有一个军官想到要把大炮钉死!

兵力差距:
法军有着局部上的兵力劣势,比如内伊那次冲锋:1万多法军骑兵,对付14000英军步兵外加65门大炮,以及后来威灵顿派上去反冲击的6000骑兵(阿德金数据)。

逃兵问题:
光联军阵营内就有1万往布鲁塞尔逃跑的逃兵!威灵顿自己后来也提道:“他们一直在一些他们应该去的地方以外的地方游荡” 当然,1万多逃兵不是成群在开战前就逃跑了的,而是陆续往布鲁塞尔和安韦尔大路上逃跑的士兵,大部分是参加过战斗受了伤的士兵,因为不再想继续参加战斗而逃跑。荷比军表现整体不佳,除拜兰旅表现不理想外,还有特里普拒绝执行冲锋命令。。。。。。不过后者有可能只是个传说,因为他们的表现还是十分勇敢的,后来威灵顿的特地表彰了他们。

失败还是胜利:
虽然皇帝在滑铁卢战败,但却是他一生传说的开端。以滑铁卢为失败的代名词,也是从皇帝的角度去看的,可见大家提起滑铁卢,主要是“拿破仑的失败”而并非是“联军的胜利”。滑铁卢已经紧密的和皇帝的传奇结合在一起,分不开,洗不掉。
有机会,一定要去滑铁卢看看,可惜政府对那个地方的改动太大了。内伊骑兵冲锋的那个地方,本身泥泞难行而且非常倾斜,现在似乎成了一快平地,看不出任何痕迹来。还有威灵顿著名的“后坡”,也分辨不出来了。

为方便讨论,再补充几个错误认识:
不少人认为,雨是法军在滑铁卢失败的主要因素。仔细想想,大雨确实让地面不干,无法提前进攻,但如果不下雨,普军估计会来的更快。还有就是雨果的犯的一些战史错误,也集中一下。
引用铁公爵兄的论述: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曾写道:“假使在一八一五年六月十七日到十八日的那一晚不曾下雨,欧洲的局面早已改变了。多了几滴雨或少了几滴雨,对拿破仑就成了胜败存亡的关键。”
事实真是这样吗?
常有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1)战争在十一点半开始,布吕歇尔才能从容赶到。假使地是干的,炮队易于行动,早晨六点便已开火了。战事在两点钟,比普鲁士军队的突然出现还早三个钟头就告结束了。
乍看似乎如此,但忽略了个基本事实,这是场大雨。下在法国人一边,下在英国人一边,更下在普鲁士一边。雨果自己也写道比洛军的大炮在烂泥中直没至轴。事实上更糟,皇帝好歹有条路可用,可普军从瓦弗到滑铁卢,基本上无路可言,山间溪水也大涨。瓦弗至战场直线距离才8英里,路程平常也就15公里左右,普军从凌晨5至6点走,下午4点半到,竟用了10多小时。想想达乌在奥斯特利茨,36小时144公里,普军只合其1/5。若不是雨,普军还可能4点多才到吗?
2)法军的火炮只有落在坚硬的的地上才能产生极大的跳飞杀伤力,但都陷入烂泥或松土中.
威灵顿的部队多隐蔽于背坡,可回避跳飞杀伤。英军惯用横队,跳飞杀伤也对其损伤有限。跳弹需小角度射击,打英军方阵炮弹无法绕过自己骑兵(炮位极好的例外)。英军虽大量使用了霰弹,只能打很近目标,打中远目标,尤其是法军密集纵队,正常情况下实心弹比他们的不成熟的开花弹要好。英军炮兵占了些雨的便宜,但似不是雨果说的那么大。

滑铁卢之战大概是小说中描写这一战最著名的了。雨果的文笔极好,对拿破仑战争感兴趣的人少有没读过此篇的。但如同三国演义一样,这只是小说,待商榷之处甚多。

"第七十九山地联队有二十四个官长受伤,十八个官长丧命,四百五十个士兵阵亡"(十 圣约翰山高地)
-苏格兰山地79团仅483人参战,伤亡殆尽也到不了492个。实际为13军官,171士兵。包括独自出方阵吹风笛鼓舞士气的马凯都活了下来。这类问题细心找应不少。

“骑兵和马匹纵横颠倒,一个压着一个,全滚了下去,成了那深渊中的一整团血肉,等到那条沟被活人填满以后,余下的人马才从他们身上踏过去。杜布瓦旅几乎丧失了三分之一在那条天堑里。...当地有一种传说,当然言过其实,说在奥安的那条凹路里坑了二千匹马和一千五百人。"(九 不 测)
-没有任何主要当事人讲过这条沟。谁能找到佐证?

"忘恩负义到出奇的威灵顿在给巴塞司特的一封信里提到他的军队,那在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作战的军队,是一支'可恶的军队'"(十六 将领的比重)
-信在这儿:http://napoleonic-literature.com/WE/EnglishAccount.html
通篇是赞美之词,包括对表现很次的荷比部队。"infamous army"是此战前很久说的。

“因此,在那些巨人中有个怪杰,叫康布罗纳。说了那个字,然后从容就义,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要是他能在枪林弹雨中幸存,那不是他的过失。”(十五 康布罗纳)
-康布罗纳确实“幸存”了,被休.哈尔凯特上校走马活擒。但从字面上,很容易让读者认为其“从容就义”了。

书中有的问题疑为笔误。比如把那个英勇的风笛手马凯放到了不存在的75苏格兰高地团,75团1809年就不叫高地团了,也没参加滑铁卢,应为79高地团。另外为增强壮烈场面,让马凯阵亡了。这都没什么大问题。可有的漏洞就大了,如"乌古蒙方面的攻势有些诱敌作用。...假使那四连英国近卫军和佩尔蓬谢部下的那一师忠勇的比利时兵不曾固守防地,那计划也许成了功"。佩尔蓬谢守乌古蒙(或翻为赫格蒙)?
雨果似乎有意渲染皇帝败给了上天。自然条件不利被大为夸张了。大雨对长途行军的普军最不利,雨果更多强调了对皇帝行动的耽搁。又编了一条大得吓人的沟。另外加大英军损失,表现威灵顿山穷水尽,获胜很侥幸。如“13个英军方阵被攻破7个”,哪一个攻破了?最后加上对威灵顿为人的贬低,于是把个两方一流将领的对决写成了“二流将领赢了一流战争”。
还有,翻译也实不敢恭维。
"皮尔希一世领着比洛忽然出现,"(十二 羽林军) - 皮尔希一世是何方大帝? 皮尔希(普第2军军长)最先跟随比洛出现吧。
"威灵顿,便是进行报复的古典战争,波拿巴初露头角时,曾在意大利碰过他,并把他打得落花流水"(十六 将领的比重)  - 打败的谁? 威灵顿还是古典战争?威灵顿可没去意大利打过仗。


个人补充一点:雨果笔下的奥兰深沟还真是存在的,只是没那么”恐怖“。现在去滑铁卢,已经看不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6-18 10: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6-18 03:17 发表
内伊骑兵冲锋的那个地方,本身泥泞难行而且非常倾斜,现在似乎成了一快平地,看不出任何痕迹来。还有威灵顿著名的“后坡”,也分辨不出来了

这一点确实是如此,记得一,两年前看Discovery的分析滑铁卢的一个节目,那里几乎已经快成为平地了!
另外,雨果的叙述也是非常不客观的,他称赞内伊的英勇,却没提他的错误,还提到了一个向导,我不知道这个向导是不是真的存在.但皇帝这种必须亲眼看过一切的人会轻信一个向导吗?
最后,我感觉,无论客观原因是如何的,法军的失败还是由于战术上的错误,而这就主要是步兵和骑兵的脱节.虽然内伊发动骑兵冲锋的地段很窄,但再加上一步兵师还是够用的.而此时第一军也还是有一个师可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情况太难了,法军步兵情况糟糕,另外圣拉埃没夺,内伊冲锋时,第一军在圣拉埃一直持续着战斗,情况十分不好。
失败最主要的错误是指挥上的没错,内伊那次骑兵冲锋根本就不是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6-18 10: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内伊当时只是看到英军的一些车辆后退就武断的认为英国人完蛋了,似乎是他的判断力出了问题.要不就是当时烟雾太重,看不清情况?
不过,如果他不冲锋,象他这样的脾气,他会只用两个军的人把战斗拖下去.内伊曾经的参谋长约米尼在<<战争艺术>>中认为当时法军的冲锋非常"美妙",可以和莱比锡会战中缪拉的冲锋媲美,只是缺乏步兵支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11: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horongil 于 2006-6-18 10:37 发表
没错,内伊当时只是看到英军的一些车辆后退就武断的认为英国人完蛋了,似乎是他的判断力出了问题.要不就是当时烟雾太重,看不清情况?
不过,如果他不冲锋,象他这样的脾气,他会只用两个军的人把战斗拖下去.内伊曾经的 ...


一般认为是内伊和皇帝的错误,内伊判断错误,皇帝没加以阻止。

约米尼是内伊的好友,难免说些好话。不过,我想起富安特奥诺罗时,骑兵战术大师蒙布伦的战术,用轻骑兵小步前进做掩护,背后跟着骑炮部队,在敌人射程之外停下,然后一动不动。背后的炮兵秘密卸载部署,然后蒙布伦让骑兵突然散开,把炮兵暴露在外,一阵火力打散了敌人。这才是次称的上“美妙”的骑兵进攻,内伊指挥骑兵的水平一般,他个人不是骑兵出身的,以前多是指挥步兵立功。另外,蒙布伦那次对付的敌人比较孤立无援,内伊对付的可是威灵顿的1万4千人和英军中部阵地的几十门炮,情况不一样了,没有一个好的后方,这样的行为太危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6-18 11: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内伊的问题了,他的脾气是不可能看着步兵苦战,却没有进展的.说到这点,就又谈到了皇帝的用人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8 16: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约米尼的话,同时也是出于对皇帝的尊敬,因为不难看出来,在《战争艺术》中,他是以拿破仑的战术为经典的。或者说,是无敌的一样,这就同他的履历有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8 19: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horongil 于 2006-6-18 10:20 发表

这一点确实是如此,记得一,两年前看Discovery的分析滑铁卢的一个节目,那里几乎已经快成为平地了!
另外,雨果的叙述也是非常不客观的,他称赞内伊的英勇,却没提他的错误,还提到了一个向导,我不知道这个向导 ...

  拉科斯特这个人倒是真实存在的,我发那篇灰骑兵老兵回忆录里提到后来这个向导被英军俘虏。
  说到那条凹路,回忆录里也多次提到路两边的土坡很高很陡,冲出去时“第一道树篱后面是深凹下去的道路,两边的土坡非常陡峭,想安全跳下去可得要些本事,不过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只发生了很少几件事故”
  首先提问一下灰骑兵冲出去的这段路和后来法军骑兵冲过来受阻的一段路是不是同一段然后如果是同一段路,怎么英国骑兵冲过去就没什么事,法国骑兵冲过来就给挡住?是两军骑术水平不同?
  关于这段路,法国方面有没有什么原始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8 20: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我觉得除了本论坛以外,这篇文章还应该广为发表,纠正很多人对滑铁卢传统认识的错误之处。朔风兄不介意我去转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21: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rnando 于 2006-6-18 20:58 发表
好文!我觉得除了本论坛以外,这篇文章还应该广为发表,纠正很多人对滑铁卢传统认识的错误之处。朔风兄不介意我去转载吧?


罗朗兄自去转载无妨,不过要注明论坛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1 21:07 , Processed in 0.0219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