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滑铁卢惨败源于自我膨胀(附拿破仑生平)
--------------------------------------------------------------------------------
发布时间:2006-04-01 21:50:39 目前阅读:148 次
拿破仑:滑铁卢惨败源于自我膨胀
来源:北京科技报(06/03/08 00:50)
岳博士新说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由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而产生的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自我重要感,高估自我的能力,缺乏同感,自我中心,为所欲为。
拿破仑的疯狂自恋使他陷入了过度自我膨胀的泥潭, 分不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梦想意志可以战胜一切。所以,拿破仑虽曾建立过赫赫的战功,可他在历史的最后记忆, 却是他的“滑铁卢”败绩。
拿破仑是法国人的骄傲,也是法国历史的悲哀。他是与亚历山大、恺撒并列的军事天才,大小征战百余次,大多攻无不破,战无不胜。他曾被誉为有史以来的常胜将军。最得意时,他曾说:“在我的字典当中是没有‘不’字的。”但拿破仑一生的悲剧也在于他这个“不”字。
拿破仑在早年生活中,相信自己胜过相信上帝拿破仑从小就十分好强要胜。还在小孩子时,他时常揍比他大一岁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有一次,小学教师把孩子们分成两组,玩罗马打败迦太基人的游戏。拿破仑起先被分在迦太基人组,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个分派,他不甘做败者。他又哭又闹,使得游戏无法开始,直到约瑟夫(被分在罗马人组)答应弟弟调换位置才结束了这场风波。由于拿破仑的好斗勇猛,他父亲在他十岁时就将他送到布里埃纳预备军官学校接受军事训练。初到军校时,拿破仑备受歧视。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拿破仑只有与他们打架,直到那些同学不再歧视他。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拿破仑时任炮兵团少尉。1793年,面对王党分子的疯狂反扑,拿破仑被派往参加围攻土伦的战役。在这当中,他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与勇气,不断受到上级的提拔。他后来又奉命出征意大利和埃及,多次创造以少胜多的战绩,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美誉。就这样,拿破仑很快从科西嘉的一个乡巴佬荣升到法国最受欢迎的人。
拿破仑在早年的生活,让他相信自己胜过相信上帝,这为他后来发展到自恋埋下了祸根。
自恋使拿破仑视上帝如仆人,加冕时自戴皇冠,打破君权神授传说
1799年10月9日,拿破仑率领五百精兵从埃及返回法国。他16日抵达巴黎,受到万人空巷的欢迎。这益加增强了他对命运的欲望与要价。同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解散了共和国的督政府,把权力交给自己为首的三位临时执政。在这当中,拿破仑相信铁的意志和铁的手腕。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极大地震撼了欧洲各国的王室。1800年英、俄、奥等国组成反法同盟与拿破仑决战。拿破仑亲率兵,击败了奥军,让沙皇保罗一世退出了反法同盟,英国陷入孤立,最后承认了拿破仑在欧洲占领的疆土。
一系列胜利使拿破仑在国内的声望升到了极点。他被推举为法兰西共和国终身执政。但这并不能满足拿破仑的胃口,他的梦想是成为法国的第一位皇帝。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盛典。当教皇庇护七世拿起皇冠准备戴在拿破仑头上时,他突然接过皇冠自己戴在头上,又将另一顶皇冠戴在约瑟芬头上。拿破仑这一举止震惊了所有与席的王公大臣。拿破仑视上帝如仆人,在加冕时自戴皇冠,打破君权神授的传说!
自恋会使人贪婪的不知天高地厚,拿破仑是一个被自信惯坏了的孩子。他不明白成功可以使人变得自信,也可以使人变得自负, 众望所归随时都可以变成众矢之的。所以, 对于自己的屡屡得手,拿破仑没有丝毫的危机意识,有的只是冲击意识。其结果,他战胜他人的次数越多,输给自我的机会就越大。
过度自我膨胀使拿破仑妄想征服世界
拿破仑的野心膨胀使他不满足于登上法国皇帝的宝座,他想让全欧洲服从法兰西的意志。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的成立。拿破仑挥兵多瑙河,大胜联军。拿破仑大肆瓜分欧洲领土。为了进一步征服欧洲,拿破仑于1812年6月御驾亲征,率六十万大军去征讨俄罗斯,他坚信战争会在本年内结束。结果却大大出乎拿破仑的意料,他的六十万大军被俄军瓦解,只率两万七千残兵败将退回巴黎。
拿破仑征战俄罗斯大败而归,敲响了他的丧钟。1813年,俄、英、普、奥、瑞典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半年多的交战,拿破仑大军终于走到了尽头。1814年4月6日,在众叛亲离、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拿破仑终于签署了退位诏书,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之后一年,他潜回巴黎,再登皇位,与联军作战。但这不过是英雄末路之举, 只留下“滑铁卢”的败绩。
拿破仑用自己一生的兴衰告诉人们: 过分的自信可以导致自恋和过度自我膨胀,而一个人过度自我膨胀的时候,他不仅欺瞒别人,同时也欺瞒自己,如此他便不是活在真实的生活里,也不是活在真实的自我之中,他只是活在虚无缥缈的幻构心境里面,他生命的根茎并没有扎在厚实的土壤里,因此,他也许自得其乐,但无法自觉反省。
拿破仑是一个典型的自恋人格障碍者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由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而产生的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自我重要感,高估自我的能力,缺乏同感,自我中心,为所欲为。
拿破仑是一个典型的自恋人格障碍者。这使得他盲目自信,过度膨胀,并完全按自我的意志行事。拿破仑盲目自信与过度膨胀, 分不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梦想意志可以战胜一切。拿破仑在自己的生涯中,曾有许多亲朋好友都力劝他不要那么自我中心,但他一概置之不理,直到这当中有些人与他决裂。
一个人过度自我膨胀的结果,可能妨碍他人的发展。在生活中会表现出霸道与专断。在团体里会造成有个人英雄却无团队力量的团体。
拿破仑虽曾建立过赫赫的战功,可他在历史的最后记忆, 却是他的“滑铁卢”败绩。拿破仑的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他打了太多的胜仗了,这使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战争赌徒。拿破仑虽曾赢得好不痛快,却最后输得一干二净。这都是因为他太自信了,过度膨胀到了昏天地暗而不知好歹了。
拿破仑的自恋名言
“在我的字典当中是没有‘不’字的。”
“命运是个女人。她给我做的事越多,我对她的要求也就越大。”
“我不知道有什么极限,只想往一个世界帝国,世界要求我来统治它。”
“巴黎将成为世界的首都,法国人也将成为万国妒羡的对象。”
“我的原则是法国第一”
“决不允许让一个天生要成为太阳的国家堕落成为一个卫星。”
“我不能以一个被侮辱者的姿态出现在我的人民面前。我必须仍然是伟大的,光荣的!”
拿破仑亲朋好友对他自恋的评价
波拿马太太(母亲):如果我儿子能听得进去我的一句劝话,欧洲的地图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啦!
吕歇安(兄弟):我恨拿破仑,他毁了我的人生!
热罗姆(兄弟):我恨他(拿破仑),他毁了我的婚姻幸福!
达乌元帅(战友):皇帝,请你在我死之前答应我,不要再发动战争了!
奥古斯特元帅(战友):皇帝,是你毁了你自己的!
■文/心理学博士
拿破仑:一生传奇半世英雄
2004年12月21日17:27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冯静
有人说,在法国,人们不需要专门找个日子来纪念拿破仑,因为在巴黎市区随处可见拿破仑的影子:以他指挥的著名战役命名的街道,埋葬他遗体的荣军院,收藏着他的军装和武器的军事博物馆,悬挂着他登基时画像的卢浮宫……法国人时时都能感觉到拿破仑的存在。
200年前的12月2日中午,在成就过法国无数帝王的巴黎圣母院,拿破仑身穿镶嵌银鼬皮的紫色天鹅绒礼服,佩戴着查理大帝1000年前登基时用过的宝剑,戴上了黄金铸就的桂冠,成为一名志在统领欧洲的大帝,而不仅仅是控制法兰西的国王。这一年,拿破仑35岁。
民间热闹 官方低调
为了纪念拿破仑登基200周年,在法国国内,各类关于拿破仑的纪念展览、研讨会以及新的出版物层出不穷。一批批装帧精美、价格不菲的纪念画册也在12月前后争相上市,其中一本包含40幅画作记录登基典礼各个细节的画册标价高达12000欧元,合人民币12万元。
与活跃的文化市场不同,法国政府这次却表现出与周围气氛异样的低调。当人们拥挤着去参观民间为此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文化展览时,法国政府并没有举行任何的官方庆典。甚至在法国媒体间,也弥漫着一股对这位传奇人物的质疑和批评气氛。
悬挂在卢浮宫墙面上那幅高6米,宽近10米的巨幅油画,帮助人们想象着拿破仑当年登基时的奢华场面和威严气氛。这幅由拿破仑授权当时的著名画家戴维德所作的油画,从构思到完工总共花了整整4年的时间。画面上背对教皇、头顶桂冠的拿破仑正在为跪在他前面的妻子约瑟芬加冕,在两侧作为背景存在的人群,是拿破仑从欧洲各地邀请来的有声望的客人以及各国大使。
对于这一幕法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画面,在欧洲学界、媒体以及执政者中,却有着不同的解读。
法国《焦点》周刊把举行登基典礼的拿破仑与一位中非独裁者相提并论,认为那场豪华的仪式是一个“无聊透顶的行为”。因为它让人们想起,法国的年轻士兵在跟随这位战场英雄四处征战中付出的惨痛代价——40万跨过俄国边境的法国士兵,最后只有18000人得以生还;倒在西班牙战场上的法军有30万;在德国莱比锡仅仅进行了三天的“人民战争”(同反法联盟)中,就有7万名法国士兵丧生。
而德国历史学家富尔克·乌里希则认为,“拿破仑是一个对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没有信心的独裁者,他所有的政治成就都建立在军事能力之上,没有那些战争,他也就不可能获得那些军事上的成就。”
“目前的法国政府在政治上代表着法国大革命时期共和派的思想,他们认为拿破仑恢复帝制,建立独裁政权是对大革命自由平等精神的背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同欧洲教会的妥协。”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高毅教授表示,“基于这样的观点,法国政府在这次纪念活动中保持低调是自然而然的。”
民法典:永恒的丰碑
“长期以来,拿破仑一直蒙受着学院、媒体以及政治家的嫉妒和恶语相加。人们必须把他像其他历史人物那样公平对待。”巴黎拿破仑基金会的会长特瑞·伦茨说。
巴黎附近马尔梅松宫(拿破仑以前的私人官邸)的主管切瓦里尔对此颇为赞同,他表示,“人们往往只看到拿破仑作为一个战场上的英雄或者独裁者的形象,至于他为法国的《民法典》、国家银行以及学校教育做出的贡献,很少有人提到。”
今年3月21日,同样是《拿破仑法典》正式颁布200周年。这部1800年在拿破仑的推动下开始编纂的法典,内容包括民法、民事诉讼法、商业法、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把大革命自由平等、自然理性的思想用详细且通俗易懂的形式规定下来,被称为奠定了现代市民社会法律体系的基础。
法典的颁布,不仅解决了当时法国法律体系混乱的问题,而且随着拿破仑权力的扩张,同样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甚至在欧洲以外的加拿大、埃及、玻利维亚等国,也都曾经以《拿破仑法典》作为自己立法改革的蓝本。
到目前为止,这部只有436页的法典在经历了两个皇帝、三个帝国和四个共和国之后,一半以上的法律规定依然有效。
“战场上的所有胜利都随着滑铁卢一战的失败烟消云散,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我的那部民法典。”在圣赫勒拿岛上被囚禁的岁月里,拿破仑对编写《圣赫勒拿岛回忆录》的作者如是说。
欧洲之父?
法国《费加罗》杂志刚刚做过的一项调查表明:在39%受访的法国人看来,曾经带着军队远征俄罗斯和埃及的拿破仑是一个“独裁者”,认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另外有49%的人则认为拿破仑是个“伟大的政治家”。
“39%持批评意见的人当中,应该以教育水平比较高的人居多。对大多数法国普通老百姓来讲,拿破仑还是一个完美的民族英雄形象。反倒是学界中人持批评意见的比较多。”高毅教授解释说,“对拿破仑评价的争论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不同时期不同观点占上风的问题。”
色当战役失败之后(普法战争中的决定性一战),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破灭。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拿破仑作为曾经战胜普鲁士的勇士再次成为神话。“直到上世纪6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拿破仑在政治上是有错的。”研究拿破仑多年,目前管理着拿破仑私人官邸的伯思哈特·谢瓦利埃说。
“争论主要是发生在学术界的。事实上,任何的理由都不能影响法国人把拿破仑作为自己民族的英雄来看待。”高毅教授补充说。
不管怎样,拿破仑作为一个一生都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还是拥有一大批崇拜者。自从1822年他在圣赫勒拿岛上的监狱中去世后,关于他的书共出版了8万余册;而以这个来自科西嘉的传奇人物为原型拍摄过电影的导演在全世界多达200余位。即使是在加德满都的图书馆,人们也能看到壁橱上放置的拿破仑头像。
“这世界上没有比他更伟大的人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这样评价拿破仑。
一项民意调查表明,拿破仑仍然被法国人认为是除查理大帝和戴高乐之外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凭着他的宝剑和法典,拿破仑就成了现代欧洲的先驱者。”法国历史学家让·图拉德最近在他的一次演讲中强调,“拿破仑是欧洲之父”。
大帝登基
-本报记者 冯静 编译
1804年12月2日清晨,寒风裹携着雪花穿过巴黎的大街小巷。参加拿破仑登基典礼的客人从凌晨6点开始就已经陆续从家里出发,前往巴黎圣母院。圣母院的工作人员还在紧张地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务必使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事实上,从5个月前开始,他们就已经为此而忙碌,登基典礼上的每一个步骤与细节都由通晓礼仪的资深外交官——一名旧王朝的后裔精心设计。
虽然天气寒冷,整个巴黎城还是万人空巷,50万名市民几乎全都聚集到了从杜伊勒里宫(拿破仑的寝宫)到巴黎圣母院沿路的两边,甚至连沿街阳台和窗口的位置也被高价出租给疯狂的市民。围观的人群显得很安静,对即将开始的典礼,人们的好奇多于兴奋。
与教皇相互妥协
上午9点,教皇庇护七世准时从下榻的杜伊勒里宫出发。他乘坐的马车由法国骑兵队护送,按照惯例引领仪仗队的是教皇的使节——但这次的使节却骑在一头驴子的身上。这项故意的安排引起了两旁市民一路的嘲讽和讥笑。
拿破仑从来都不喜欢罗马教廷,但为了使自己的统治能因得到教会的支持而变得稳固,他还是选择了像曾经建立欧洲帝国的查理大帝那样接受教皇的加冕,只是他不会自己前往梵蒂冈,而是希望教皇能亲自来巴黎。
早在8月份,教皇已经接到了拿破仑的邀请。他本来不想答应这个法国人的“无理要求”,但与拿破伦邀请他的原因类似的是,教皇考虑到妥协可能改善教会在欧洲受革命浪潮影响日渐衰退的处境,而且说不定还能趁机讨回被法军占领的封地。他最后还是答应在11月初前往巴黎,为此,皇帝的登基典礼不得不从拿破仑最喜欢的11月9日(雾月革命纪念日)推迟到12月2日举行。
11月25日,拿破仑身穿猎装,在巴黎郊外的枫丹白露迎接教皇的到来。相互拥抱之后,拿破仑的马车突然开始前行,他自己则率先从一侧跳上马车,然后才邀请教皇上来——孰尊孰卑一开始就被安排得清清楚楚。
12月2日正午12点,几束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巴黎市苍白阴冷的天空。拿破仑和约瑟芬金碧辉煌的马车刚刚缓缓驶到巴黎圣母院,而庇护七世此时已经在清冷的宫殿里等待了将近两个小时。
巴黎圣母院,这座从1179年开始就见证法兰西历届国王加冕仪式的宫殿,只是当初为典礼选择的场地之一。另外还有一个选择是巴黎练兵场,那里曾经举行过很多革命庆典,但是被拿破仑拒绝了。德国历史学家富尔克·乌里希认为,这个“暴发户”是因为担心自己身穿华服出现在这里会受到民众的嘲笑,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典礼。这里的好处是,既可以方便为那些参加典礼的要人提供服务,同时又可以有效地和围观的群众拉开适当距离。为了这场典礼,巴黎圣母院附近的街道重新铺设石块,路边整栋的房子被拆毁,以便为当天的仪仗队腾出地方。
加冕
拿破仑在宫殿门口披上沉重的冕袍,与拖着长长裙裾的约瑟芬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在描述这次盛典时,都称之为是一次精心安排的“舞台剧”。在典礼举行的几个星期以前,拿破仑和他的妻子约瑟芬已经借助玩具娃娃和模型熟悉了典礼上的每一个细节。
空旷的大厅里,191名来自欧洲各地名门望族的嘉宾个个身穿华服,他们被专门邀请来参加这次登基大典。这也是为了向他们展示拿破仑的帝王威严。
拿破仑两年前从意大利带来的音乐家专门为这次的加冕弥撒、仪仗队表演以及典礼的各个环节作曲,为之演奏的是两个分别由4支合唱团和300名演奏者组成的乐队。
设计礼服的宫廷画师据说是从文艺复兴时代人们的穿着中得到的灵感,为拿破仑设计了束脚的裤子,西班牙风格的背心以及丝绒帽子。放在圣餐台上的王冠用黄金打造,是仿古罗马式的桂冠造型。
坐在圣餐台前等候加冕的拿破仑,身着镶嵌着银鼬皮的紫色天鹅绒礼服,佩戴着据说是查理大帝登基时曾经用过的宝剑,手执权杖。按照拿破仑的计划,这些装饰应该让它看上去更有威力。但是按照历史学家罗曼·莱克的理解,“此时他脸上却表现出一种少有的不自信和僵硬,他似乎是被自己的威严给压倒了。”
弥撒过后,教皇为拿破仑夫妇的头上和手心分别施了涂圣油礼,并且为他们的王冠赐福。关于加冕的那一刻,史学界最新的一种说法是:拿破仑自己从圣餐台上拿过桂冠,亲手为自己戴上。这是事先同教皇商定好的。而之前由法国19世纪另一位历史学家提出的说法是: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抢过王冠,戴在了自己头上。后一种说法因为富于戏剧性,传播的范围似乎更加广泛。
整个加冕仪式持续了整整4个小时,在沉重的礼服下,拿破仑自己也不时表现出困倦的表情,好几次控制不住地打着哈欠。几乎所有在场的嘉宾后来都抱怨这个加冕仪式过于冗长,而巴黎圣母院的宫殿也太过寒冷了。
10年之后,欧洲反法联盟攻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1815年,重返巴黎的拿破仑最终兵败滑铁卢,“百日王朝”结束,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被驱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岛圣赫勒拿岛了却残生
此文在下转载于一所大学的网站,觉得其中谬论百出,郁闷至极!遂伸出小手,删他个嘴巴!
那位老兄在第一部分说到自恋,那么我想问问,自恋真的是人格畸形或缺失么,想必不是,因为每个人都不能说:老子这辈子没自恋过.自大过!面对自己空前绝后的胜利,皇帝选择了相信自己,是的,在那个星光璀璨的年代,难道真的要漫无目的的荒废在上帝的世界了,选择无神论,是一个伟大人物正确的世界观,更是其伟大的人格体现与革命素养的标榜!这位姓岳的博士,在第4段说到皇帝的童年生活,呵呵,一个有自尊有理想的天才面对歧视与无助,他又能做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