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5849|回复: 17

(转)俾斯麦级战列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 13: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5年3月希特勒发表重大宣言宣布废弃凡尔赛条约恢复征兵制,德国再武装正式开始,同年6月,为了表示无意向英国挑战,德国主动向英国提出把德国海军的吨位限制在英国海军的35%,英国马上同意并签订了英德海军条约,这解除了德国海军的最後一条枷锁,德国海军开始大扩军,可以在建造5只旧战舰的代舰的同时在1935,36年度建造“f”号战舰一只真正的战列舰,这只德国海军再建计划中第一条战列舰--代号“f”的战列舰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俾斯麦”号。
  在1934年德意志级装甲舰的服役后德国开始对真正的战列舰进行设计论证。当时的德国海军估计假想敌法国新战列舰将会使用380MM火炮,于是德国海军预定再新战舰上使用380炮,并于1934年命令克鲁伯公司开始新型380MM舰炮的设计。到了1935年希特勒发表德国再武装宣言,德国开始正式进行新战舰的建造工作,首先就是5只老式战舰的替代舰,预定从1935年开始在1937年-1941年完工。于是从1935年3月开始沙恩霍斯特级的建造工作。同年6月随英德海军条约的签订,德国能够建造3.5万吨级,装备406MM主炮的新型战列舰。德国随即开始了406MM炮的设计,由于是全新设计一种新炮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尽快形成战力德国海军决定在新开工的战舰上采用380MM火炮。
  由于近30年未设计大型战舰,德国海军就在1战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设计的基础上开始了新型战舰舰体的设计。为了对应炮战距离的加大和飞机威胁的增强对应巴伐利亚级强化了水平装甲,而由于装甲材质的进步就削弱了垂直装甲的厚度,使俾斯麦级的垂直防御能力大致和1战的巴伐利亚级相当。俾斯麦的整体防御设计基本就是1战巴伐利亚级的再现,只随吨位的加大采用了更多的水密隔仓和更厚的隔仓装甲板。上层建筑更是直接放大了希佩尔级巡洋舰的上层建筑使得俾斯麦和希佩尔级的外形一模一样。采取以上措施后在沙级开工后不到8个月就开始了俾斯麦的建造工作
  设计初期俾斯麦原计划使用大型商船上普及的电力推进动力系统。后来考虑到安全方面和节约燃料的因素采用了3座高压涡轮蒸汽轮机。
  在俾斯麦级建造的同时希特勒否认将对英宣战,1938年5月德国海军得到指示将于1948年对英开战。同年开战所需兵力案-“X计划”提出,雷德尔按实际可能情况削减为“Y计划”,最后在预想英国舰队的半数在其他海域,只能在本土留下一半舰队的情况下提出“Z计划”,预计10年间完成6BB,12BC对抗英国海军。1939年1月,希特勒选定“Z计划”为德国海军发展计划。“Z计划”开始进行,同年4月德国宣布废弃英德海军条约,德国海军全力开始了大舰建造。


本人有点大舰巨炮主义,对战列舰情有独钟,有点惋惜俾斯麦这一杰作,也恨其生不逢时,转载此文让大家探讨探讨

[ 本帖最后由 Nimitz 于 2006-8-1 13:3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 17: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也对大舰巨炮很感兴趣,下附日舰"大和"号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 17: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和”号其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大口径主、副炮20余门,航速27节,装甲厚、防护能力强,同时命中2条鱼雷或数枚重磅航弹也不致影响战斗,故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   
     舰首与前甲板
     “大和”号舰首的最大特点是呈球形。这种球状舰首处于水线下约3米的地方。球状舰首内装有水下听音器,与今天的舰首声纳颇有些相似之处。“大和”号因采用了这种新颖的舰首,水线处约减少3米的长度,排水量节省30吨左右。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也是这种设计.“大和”号舰首在水线处深进,且垂直,上部明显前倾,左右则象牵牛花状张开。舰首前端近似半圆形。 “大和”号的前甲板也与众不同,其内侧的细腰部呈曲线状。从舰首前部到旗杆处,有左右锚链筒,内侧有一对小系缆桩,需回收锚链时,锚链通过导板到达后面的锚链轮,并由带2条螺旋链掣的链来固定。舰首部的两舷,从前到后依次可以看到锚观察台,防雷具用导索器、铝球投台(测水深)、导索器、系缆桩等。钢质的锚甲板后是木质甲板,一直延伸到后主炮旁。在前甲板上,只在木质甲板前端设有一个通风孔和一个升降口,而在后主炮前边的挡风板之后集中设置升降、通风口。这样既可使后主炮前的甲板显得光净简洁,又可利用通风筒来减少主炮冲击波的影响。
     前桅楼、后舰桥及烟囱
    “大和”号有2个舰桥,在烟囱之前(以下称舰桥),是全舰的战斗指挥中枢。“大和”号一改大型战斗舰艇舰桥过大的情况,完全从海战实际出发,显得十分简洁。舰桥正面的面积159平方米,侧面积310平方米;采取二重筒状结构,内筒中装有各种线路和管道,内外简之间的夹层里设有各种专用小室,外筒周围则设有与指挥、探测有关的装置。为减少冲击波的影响,舰桥外面开口少,封闭而整洁。最上面是旋回的主炮指挥所,内有九八式方位盘,上装潜望镜式望远镜,下有15米测距仪。主炮射击指挥所下是防空指挥所,在顶部露天甲板上的防护转板四周装有多部高色双筒望远镜。防空指挥所下是昼间战斗舰桥,也称第一舰桥。其前面与侧面有调风板和防护装置。通常,舰队司令长官及其司令部、舰长等指挥参谋人员在此指挥战斗。下一层是作战室、休息室。以下依次是上部观察所、罗经室(即作战指挥所)、下部观察所和司令塔(实际是个通信用通道,即通信筒)等。
    “大和”号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火炮实施前后分火射击时,它也起后指挥所的作用。
    “大和”号采用单烟囱,其特点是,各锅炉的烟道均曲折向后,与烟囱的某一部分相接。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为保证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径180毫米的许多小孔。有孔面积是无孔面积的55%,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这样,烟囱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主、副炮与高射炮
    “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3联装主炮3座,前部2座,后部1座。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457毫米。主炮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相当于日海军“秋月”型驱逐舰的排水量。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后面19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炮塔后部装有长15的测距仪,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上述望远镜及瞄准具采用潜望镜式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火炮冲击波的影响。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上,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每分1。8发;最大射程42000米,需飞行90秒。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3座主炮样式相同,都是由吴市海军工厂的舰炮部负责研制的。9门主炮苦指向一舷射击,其后座力达8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很强,为此日舰船设计部门煞费苦心。
    副炮有3联装155毫米炮4座,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面及舰的两舷。这些副炮本是巡洋舰的主炮,性能比200毫米炮还好。此外,还装有127毫米高炮24门,25毫米机关炮113门。整个军舰像个奋起自卫的刺猬,全身竖起了各种武器。
    舰尾与后甲板
    “大和”号的舰尾也有其特点。该舰采用半平衡舵,前后配置,距离15米,装在中心线上(以往,战列舰是平衡舵,两舵并列装在一起,易同时受损伤)。后舵大,是主舵;前舵小,是副舵。因舰的惯性大,仅用副舵难以操舵,副舵对主舵起辅助作用。有厚甲板防护的舵机室内有蓄电池、柴油机、油压泵等设施,即使在动力电源切断的情况下,主舵仍能工作。
    舰尾的形状近似巡洋舰之尾,只是在舰尾后端面有个平坦的地方,这里原计划安装水上飞机回收装置,后因故未装。
    “大和”号后甲板也较独特。在后主炮后,有机库、艇库、舰载机回收及发射装置等。为避免火炮冲击波的影响,机库、艇库等设施都在上甲板之下。后主炮之后的甲板是铁质甲板。后主炮两舷侧的外伸部有隧道状的艇库。艇库后两舷也有外伸部,其下设有轨道,是移动的小艇吊车在此起放小艇。
    后部上甲板在舰尾处明显低陷,造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槽,这里是舰载机吊放暂存处,槽前面有开口,通往机库。
    舰内机库在后主炮前的上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其前半部有个梯形的区域,在此区域两侧可放置零式战斗机、水上观察机各3架。槽两侧设有与上甲板同高的舷台,舷台上有舰载机的发射装置。此外,舰尾还有起倒式起重吊放装置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 18: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和号被称为帝国的宠儿,但是实在是没有什么辉煌的战绩,除了天一行动中死得比较辉煌......
但是它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比起俾斯麦,大和更是生不逢时呢,建成前十天就是珍珠港事件,航母就开始篡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 19: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生不逢时啊....美国的亚利桑那号也比较的可悲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21: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潜艇战术的拥护者!!!不过谈到俾斯麦号不得不佩服德国的造船工业水平!!曾经有过一个论点,说俾斯麦号是德国船员自己在最后凿沉的!!在英国舰队向俾斯麦号发射的2,876枚炮弹中,有七百多发是可以穿透装甲的14或16英寸炮弹。当时去勘测的下潜小组惊讶地发现,在战舰的装甲带上只有4个穿透孔。这意味着七百发炮弹中只有4发穿透。下潜小组必须检查更下层的船体,但遗憾地是,下层船体出现了很长的裂缝,推测是在降落到海底时受冲击而迸裂的。鱼雷的痕迹已经无从辨别。经过严密的考察和取证,下潜小组发现的所有证据都支持了德国人的说法。虽然英国海军上将托维不断要求拉近和俾斯麦号的距离,直到火炮能够成零角度平射,但由于弹道过平,无法形成致命伤,炮弹也由于水的阻力而无法击中下层船体。炮弹炸毁了船桥,杀死了船员,但没有破坏船体的核心,并未使它沉没,只是在不断的折磨它。为了拯救自己逃出狂轰滥炸,船员们凿沉了自己的船。俾斯麦号上的2,200人(平均年龄为21岁)中只有115人倖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22: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太悲壮了...可敬的俾斯麦号和他的船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02: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的海军是个人最不了解的东西,我还是在一旁静观讨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13: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ristianⅢ 于 2006-8-2 22:46 发表
真是太悲壮了...可敬的俾斯麦号和他的船员...

致敬!!!
相比之下,清朝北洋舰队“驭远”,“澄庆”两舰几乎还未与敌接触就打开通海阀自沉的行为太让人感到耻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4: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两艘真是战场上的丑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0:49 , Processed in 0.0260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