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9644|回复: 17

[讨论] 当巴巴罗萨遭遇大雷雨——苏德战争双方战争计划及战局预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0 15: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巴巴罗萨行动——德军的战略企图

关于巴巴罗萨计划,我想诸位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在这里仅仅贴出计划指令原文。

      元首大本营
  最高统帅部/最高统帅部参谋部/1940年/第33408号
  绝密文件/只传达到军官

  第21号指令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国防军必须做好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之前通过一场速决战将苏联击败的准备(“巴巴罗萨”计划)。
  为实现这一目标,陆军必须动用一切可以使用的部队,但首先必须确保已经占领的地区免遭敌人的突然袭击。
  空军应当抽出强大兵力支援东线战事中的陆军,加快地面作战的进程,尽可能降低敌军空袭对于德国东部地区所造成的危害。集中兵力和兵器于东线战场的先决条件是:由我方控制的整个战区和军事工业区必须得到充分的保护,不可停止对于英国尤其是对于其补给线的攻击行动。
  在东线战事期间,海军仍以英国为主要作战对象。
  我将根据情况在对苏联作战开始前8个星期命令军队进行集结。
  准备工作预计将需要较长时间;如果尚未开始,现在就必须着手进行,务必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但是,切切不可暴露进攻企图。陆海空三军总部的准备工作必须基于以下各项考虑:
  Ⅰ. 总企图
  装甲部队应果敢作战,突入敌国深远纵深地区,歼灭部署在苏联西部地区的敌陆军主力,阻止其有作战能力的部队撤至纵深地区。
  而后进行快速追击,力争形成这样一条战线:从该线出发的苏联空军将无法再攻击德意志帝国的领土。作战的最终目标是大致在伏尔加河——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建立起一道针对苏联亚洲部分的防线,为今后必要时由空军来摧毁苏联残存的乌拉尔工业区创造条件。
  在作战过程中,务必将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赶出其基地,使其丧失战斗力。
  作战一开始,就必须对苏联空军进行强有力的攻击,阻止其有效地参战。
  Ⅱ. 潜在的盟国及其任务
  1.在我作战行动之两翼,罗马尼亚和芬兰有可能积极参加对苏联的战争。对于上述两国参战后,德国将以何种形式指挥其军队的问题,最高统帅部将在适当时候进行磋商并作出决定。
  2.罗马尼亚的任务是:牵制其正面的敌人,在后方地区进行支援作战。
  3.芬兰应当掩护从挪威赶来的德军北方集团(第21集群一部)实施行动,与其协同作战。此外,攻克汉科的任务也应当由其完成。
  4.最迟从作战开始之日起,瑞典的铁路和公路要确保供德军北方集团开进之用。
  Ⅲ. 作战的行动
  陆军(呈报给我审批的计划):
  在由普里佩特沼泽地分隔而成的南北两个战区中,应将主力部队用于北部。在此应当投入两个集团军群。
   在这两个集团军群中,南部集团军群——在整个战线的中央——的任务是:以特别强大的装甲兵团和摩托化兵团,从华沙周围及其北部地区实施突击,粉碎白俄罗 斯境内的敌军。从而创造条件,使机动部队的强大兵力转而向北,协同从东普鲁士向列宁格勒总方向突击的北方集团军群,消灭波罗的海地区的敌军。在完成此项紧 急任务并占领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之后,对于敌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军备工业中心——莫斯科发起进攻。只有当苏联的抵抗力异常迅速地崩溃时,才可以同时进攻 两个目标。
  即使在东线战事进行期间,第21集群的首要任务依然是保卫挪威。其余兵力,在北部(山地军)应当首先保卫佩萨莫地区及其矿井以及北冰洋通道,随后与芬兰军队一起向摩尔曼斯克铁路发起突击,切断摩尔曼斯克地区的陆路补给线。
  德军能否以较强的兵力从罗瓦涅米及其以南地区出发实施这一作战行动,取决于瑞典是否准许德军使用其铁路实施开进。
  芬兰陆军主力负责配合德军北翼向前推进,在拉多加湖西侧或两翼实施进攻,牵制尽可能多的苏军兵力,并占领汉科。
在普里佩特沼泽地以南的集团军群应从卢布林地区出发,向基辅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力求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全歼尚在第聂伯河沿岸的苏军兵力。
  右翼的德国—罗马尼亚军团的主要任务是:
  保卫罗马尼亚领土,掩护整个作战行动的南部侧翼;
  牵制正面的敌人,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北段部队的进攻;根据战局的进展,与空军一道发起第二次突击,阻止德涅斯特河后方的敌军部队实施有序撤退。
  在普里佩特沼泽地以南或者以北的战斗打响后,应当立即实施基于以下目标的追击作战:
  ——在南方,迅速占领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顿涅茨盆地;
  ——在北方,迅速攻占莫斯科。  
  空军:
   空军应当尽可能地削弱和摧毁苏联空军,支援主要方向上的陆军的作战行动,也就是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主要翼侧的作战行动。对于苏联的铁路系统,应 根据其对于作战的重要程度或者予以切断,或者果断使用伞降和机降部队进行占领。为了集中一切力量对付敌空军和直接支援陆军,在实施主要作战行动期间,对敌 军事工业区可以不予攻击。只有在机动作战结束之后,才考虑进行这种攻击——尤其是针对乌拉尔地区的攻击。
  海军:
   在对苏联的战争中,海军应当在保障己方海岸安全的前提下,阻止敌人海军从波罗的海突围。只要攻占列宁格勒,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就会丧失最后一个基地,进而 将陷入绝望的境地,因此在此之前应当避免较大规模的海战。在消灭苏联舰队后,海军应当确保波罗的海海上交通线畅通无阻,其中包括通过海上来保障对陆军北翼 的补给。?穴扫雷!?雪
  Ⅳ
   重要的是,各位总司令应当明白,根据本指令所采取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防备苏联改变其目前对我的态度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参加早期准备工作的军官人数应当 尽可能少,每个人的活动应当仅限于其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否则,就有暴露我方准备活动的危险,尽管其实施时间还没有确定。这种暴露将在政治和军事上产生极其 不利的后果。
  Ⅴ
  我期待与诸位总司令就你们根据这一指令制定的具体计划进行磋商。国防军各军种应当将各自的准备工作计划通过最高统帅部向我报告。
  阿道夫•希特勒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6-9-20 21:4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6: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2、 关于巴巴罗萨计划及其执行的各种观点——德军观点

1、曼施坦因的意见——战略计划先天不足
      我想有两个因素可以加以探讨:
  第一是希特勒所犯的错误——如果别人都没有犯错误——那就是对俄国的资源和红军的战斗素质估计过低。因此,他的一切想法都是假设可以在一个战役中就用军事手段把俄国打倒。即便这是可能的,但要达到这个目标,还必须设法使俄国同时发生内在的崩溃。可是希特勒的政策却恰好适得其反。他在东欧占领地区的政策由盖世太保执行,完全抵消了军事当局的一切努力。也就是说,他的战略政策是希望用最快速度摧毁俄国的制度,而他的政治行为却恰好与此目标完全相反。在其他战争中,政治和军事领袖在目标上发生差异固然常有,可是这次的情形却又不同,因为军事和政治两方面的领导权都握在希特勒一个人手中。结果是他在东线的政治措施完全违反了战略要求,于是丧失了一切可能速战速决的机会。
  第二个因素是在最高阶层——即希特勒与陆军总部——之间未能获得战略上的统一。这种批评对全盘作战计划和1941年战役的执行都同样适用。希特勒的战略目标主要是以政治和经济考虑为基础。其内容为:1.占领列宁格勒(他认为这个城市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利用这个手段,他认为还可以与芬兰人携手支配波罗的海。2.占领乌克兰原料地区,顿涅茨盆地的军备生产中心和高加索油田。他希望占领这些地区即可使俄国的战争经济完全崩溃。
  反之,陆军总部却认为必须首先击败红军,然后才能征服和守卫这些重要性毫无疑问的战略地区,他们认为只有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才能遭遇到俄军主力,因为这个城市是俄国权力的焦点,那是这个政府不敢冒险丢弃的。这又有三个原因:1.比起1812年的情形,莫斯科现在已经真的变成了俄国的政治中心。2.如果在莫斯科以东和环绕该城的军备生产地区丧失了,那么至少可以使俄国的战争经济遭到严重损失。3.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从战略观点来看,莫斯科恰好处在俄国欧洲部分交通网的中心。该城如果丧失,那么俄军的防线就会裂为两段,而俄国统帅部也不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作战了。
  从战略上来说,希特勒与陆军总部之间的分歧似乎就是:1.希特勒希望在两翼寻求决战。(照当时双方兵力的对比和战场的辽阔程度来判断,德国的力量似乎不可能进行这样的决战)。2.陆军总部却想在中央寻求决战。
  德军对作战的指导,最后就是以这种基本的战略分歧来作为基础的。虽然希特勒同意陆军总部建议的兵力分布,把两个集团军群配置在普里皮亚特大沼泽地的北面,而只把一个集团军群配置在它南面,可是在整个战役中,对战略目标的问题始终争论不决,其必然结果就是,不仅希特勒无法达到他的目标,那是过于遥远了,而且也使陆军总部的目标发生了混乱和动摇。

2、古德里安的观点——兵力闲置,准备不足

      在回转头来叙述我这个装甲兵团的作战情形以前,我应该先将这一次对苏联发动决定性战役开始的时候,德军所处的一般情势,加以概括的说明:
  根据我所知道的情报,德国陆军在1941年6月22日,一共拥有205个师,其分布如下:
  38个师驻在西欧
  12个师驻在挪威
  1个师驻在丹麦
  7个师驻在巴尔干
  2个师驻在利比亚
  所以用在东线战场上的德军兵力一共可以有145个师。这种兵力的分散实在是很不合理,西欧驻兵38个师实在过于偏高,而挪威驻兵12个师则更是岂有此理。此外由于巴尔干战役的影响,所以对苏联的攻势一定非要延到夏季的末尾才能开始发动。
   不过,比这一切的事实更要严重的,却是把苏联这个敌人估计得过低。我们驻莫斯科的武官科斯崔希将军(Gen.Kostring)是一个很杰出的人才,对 于这个庞大敌国的军事实力,早已有所报告。希特勒对于这些报告却一点都不重视,同样地关于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和苏联政治制度的安定性,他也一样地漠不关 心。反言之,希特勒却有方法使他在军事方面的亲信僚属,也都传染了他这种毫无根据的乐观病。OKW和OKH对于在冬季以前即可获得胜利的信心是如此地强, 所以军队的冬季服装都毫无准备,平均是五个人当中才摊得到一套冬服。
  一直等到1941年的8月30日,希特勒才开始注意到大部分军队的冬服供应问题。在陆军总部的当天日志上记载着说:“从最近的情势发展看来,恐怕在冬季还会有有限度的战事,所以现在应该开始准备冬服的供应了。”
   现在常常有人认为1941年德军缺乏冬服的责任,应由希特勒一个人负起,照我的看法却绝不如此的简单。有一个反证就是德国空军和党卫军的冬服都是早已准 备周全。但是最高统帅部却沉醉在一个迷梦之中,以为苏联陆军可以在8到10个星期之间,完全被击溃;这个所以会溃败的理由,照他们的看法是苏联在政治上一 定会内溃。因为他们是如此充满了自信,所以在1941年的秋天,已经有一部分的德国工业由战时生产而改向其他的目标。甚至于有人建议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就 可以从东线战场上调60到80个师的兵力,回到德国去;而所剩下的兵力已足够控制苏联,等到春天来临之后再采取新的行动。那些剩下的兵力可以躲在秋季就已 经构筑完成的防线里面,安稳舒服地过冬。一切似乎都很合理想,而且十分的简单。哪知道以后所遭遇到的事实,才证明了他们这些理想,距离残酷的现实实在是太 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6: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2、 关于巴巴罗萨计划及其执行的各种观点——盟军观点

1、李德哈特上尉的意见
号称“将军之师”的英国李德哈特上尉在其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中曾有其独特的见解,现在摘要叙述如下:

在 俄国决定胜负的因素,战略和战术尚在其次,最主要的是空间、后勤和机械。正像过去的波兰和西线战役一样,一切问题都决定于机械化兵力,尽管他们在总数中仅 占极小比例。19个装甲师仅为全部兵力的十分之一。其余兵力中只有14个摩托化步兵师在良好道路上才可以赶上装甲矛头。德国在1941年共有21个装甲 师,而在1940年只有10个,表面上已增加了一倍,实际并非如此。在西欧战役中德
国装甲师有2个战车团,但现在每个师都抽去1个团,而新的师就是以抽出 的团为核心组成的。


许多专家都反对这种做法,认为其足以减低每个师的打击威力。一个师的1.7万人中现在只有2600人 是真正的“战车兵”,其他人员都是非装甲尾巴,对作战的帮助有限却在行动上成为很大的拖累。但希特勒非常固执,面对俄罗斯的广大空间,他希望能有较多的装 甲师番号以虚张声势。

战车数量的减少又造成德国装甲师的另一项基本弱点,即大部分车辆既非装甲又缺乏越野机动性。一个师 的履带车辆还不到300辆,而轮型车辆却有3000辆之多,绝大部分只能在道路上行驶。东线良好道路极为稀少,遂产生极大困难,尤以在恶劣天气中为甚。最 初之所以能获致成功是由于对方能力太差,但不久德军素质优势日益降低,而环境状况则日益困难,于是攻势也就成为强弩之末。

李德哈特又 指出,以古德里安为首的战车专家曾主张装甲兵团应迅速长驱直入达到最大深度,至少要到第聂伯河之线始向内旋转,这样也许可在第一次大包围中把敌军中央方面 的兵力一网打尽。于是向莫斯科前进的路上就不会再有障碍存在。但希特勒采取了正统派的意见,不让装甲兵孤军深入而要他们过早地与步兵合作从事不成熟的包围 战。结果遂使德军愈陷愈深,虽然俘获不少敌军,但冬季的来临遂阻止德军扩大战果。换言之,为了实现战术理想反而丧失战略目标。

2、富勒将军的意见

英国富勒少将在其所著《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认为,希特勒指责其将军们思想落伍并非没有理由。他知道他所面临的问题和拿破仑所面临者并不完全相同。简言之,那 不光是一个军事问题,即毁灭苏俄的陆军,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即推翻共产党的统治。他这种认识比一般职业军人高出一等。但可惜他空有此种认识,实际行动却与 其理想背道而驰。仅仅由于地名之故,遂认为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是共产主义发祥之地,只要占领这两个城市即足以粉碎苏维埃政权,那实在是神话式的幻想。

事实上,作为思想性和政治性的目标,莫斯科的价值并不在那两个城市之下。它是世界共产主义的“麦加”(圣城),也是高度中央 集权政府所在地。假使说不应以占领城市为手段,那也应以制造革命为手段。如果希特勒能自开战之日起即以解放者自居而不以征服者自居,则他责骂将军们头脑范 例就可说是理直气壮。希特勒除坚持其思想战的观念以外,又进一步将经济加在一起,即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于是他的思想就变得更为混乱。希特勒时常指责德军 将领不明了经济因素的重要性,但战争中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击败敌军的主力,否则也就不可能征服和保持经济目标。

虽然已经浪 费不少时间,但在8月初斯摩棱斯克会战结束时,德军若只停留一段合理的喘息时间,即继续向莫斯科前进,则在冬季来临和西伯利亚部队赶到之交仍有攻陷莫斯科 的良好机会。但希特勒却突然决定中央方面停止不进而抽出其两个装甲兵团增援南北两面的作战。北面的作战完全没有成功,而在南面却获得基辅会战的大捷。这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包围战,希特勒称之为“世界战史中最伟大的会战”,而他的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则认为那是“东线战役中的最大战略错误”。等到基辅会 战结束,德军再向莫斯科前进时已经是9月30日,换言之,已经整整迟误两个月的时间,于是终于断送了进入莫斯科的机会。

不过希特勒若能认清乌克兰的政治意义,则仍有机会把基辅会战变成一次决定性会战,甚至于已经把共产政权打倒。写《希特勒征俄之役》的波兰人安德尔斯将军曾指 出从6月22日开战起,到9月26日基辅会战止,德军所俘虏人数已达150万,到圣诞节时几乎又增加100万,怎么会这样多呢?安德尔斯所作的解释为: “许多军人都认为这次战争可使俄国改朝换代。他们希望德军胜利,遂集体投降,高级军官也不例外(包括提摩盛科元帅的参谋长在内),并自愿加入反共战争。”

格利茨在所著《德国参谋本部》中说:“德国人不想毁灭共产主义,只想奴役斯拉夫民族,实乃整个战役中的最大错误。”战后有一 位德国军官说:“在基辅我们升起的是一面纳粹旗而不是乌克兰的国旗,即足以暗示我们已经失败。”假使希特勒能以斯拉夫民族的救星自任,则即令他在军事战略 上犯了很多错误,他也仍然能轻松地把苏俄奴役的大帝国炸成碎片,而在鲜花如雨点之下进入莫斯科。
希特勒之未能攻占莫斯 科,概括言之,都是他自己的过错。不过即令希特勒能够占领莫斯科,战争也

不一定会结束,因为在莫斯科的后面还有长达7200公里的未征服领域,更何况从 12月11日起,美国也已投入战争旋涡。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就是希特勒知道如何利用苏俄的内在弱点。

若能如此,则他在1941年内即可能已 经使苏俄陆军瓦解,使斯大林的统治崩溃。于是西方国家即令想给予苏俄援助也都来不及了。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6-9-20 16: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6: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

综观上述各家的言论,即可以明了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希特勒是该赢而没有赢,斯大林 是该输而没有输。希特勒在当时假使不犯那样多的错误,则他的确至少是有赢得第一回合(攻占莫斯科)的良好机会。甚至于达到伏尔加、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亦非不可能。

在许多错误中,从军事战略的观点看,最严重的即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不过若从国家战略的观点来看, 则更大的错误还是希特勒完全不知道利用苏俄的内在弱点。有人说击败希特勒的是“泥”将军和“冬”将军,那只不过是一种戏剧化的说法,真正使希特勒走向失败的原因还是他的过于固执和独裁,还有放纵种族屠杀行为,特别是在后期。 如果他能多听听将军们的意见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6-9-20 19: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6: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3、苏联的战争准备

甚至在巴巴罗萨计划还没有开始前,斯大林就打算先发制人进攻德国,所以他在1940年召朱可夫回京委以基辅特别军区司令的重任。斯大林原本打算在40年就进攻德国,但是法国的迅速败降打消了他的计划。

在40年12月的一次高层会议上,朱可夫和巴格拉米扬提出了一份报告《关于现代进攻战役的特点》,里面详细阐述了苏军的攻势战略:

就未来在方面军范围内实施进攻战役,报告者提出了如下的大致计划:"在我们西部作战地区的条件下,我认为,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应该在更广的方面军范围中进行,无论如何也应该在400到450公里的范围中进行。第一次攻击的强度应该能够保证消灭敌军总人数的至少1/3~1/2,并且能够使我军向战役纵深处进一步推进,同时在对敌军的余部进行包围时起到实质上的威慑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果要在方面军范围内组织进攻战役,这次战役进行主要攻击的区域的总宽度不应该小于100到150公里。"

"当然,为了进行这样的战役必须集中主要兵力和设施,并且我认为,要在方面军范围内组织这种战役,大致需要85到100个步兵师、4到5个机械化兵团、2到3个骑兵兵团和30到35个航空师。不用说,这么大数量的武装力量应该全面配备相应的设备以增强炮兵的火力,而且,坦克兵要在步兵的协同下进行作战,此外,还应该全面配备工程技术部队及相应的加强设备。"

"对于包围和击溃敌军主力来说,战役的纵深大小和实行这一战役的速度快慢有着重要意义。连续不断地攻击所取得的纵深大小及进攻推进的速度、尤其是流动部队的战役推进速度应该可以为联合兵种演习提供必要的空间和自由度,以便在敌军主力从所受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之前,隔绝它与外界的联系,并把它包围起来。"

"空军进攻所展开的空间,必须要保证以下目的:在机场所处区域压制敌空军的主力并使它遭受失败;破坏敌军铁路和公路沿线的供给;使它向战役纵深快速推进的整个系统陷入瘫痪状态,空军所进行的进攻还应该束缚敌人后方兵力的战役军事行动,并排除他们机动作战的可能性……显然,方面军进行战役的纵深,平均要达到200到300公里,个别情况下还要更深些。"

以及一些诸如此类的东西。方面军和集团军进行进攻战役必须考虑速度、时间、部队人数、燃料和弹药的消耗,正如几乎所有与会者所期望的那样,这一切不是在联合兵种演习中完成,而是在即将爆发的、胜利的对德战争中完成。勤奋的总参谋部军官们处心积虑地选了很多战例:第一次世界大战、芬兰战争、西线战役等。最后做出了一个乐观的结论:"红军--不管它的部队现在部署在什么地方,必须做好与狡猾的、用技术装备武装起来的敌人进行战斗的准备。现代化的战斗装备发展到了现在这一步--出现了空军、坦克、摩托化部队、空降兵等等,这为进行进攻战役奠定了深厚基础,也为用更高的速度、更大的纵深进行这场战役提供了可能……"

"在敌我双方兵力和装备相当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将是指挥技能比较高超、能够利用这些兵力和装备为出其不意、克敌制胜创造条件的那一方。出其不意是现代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在给出其不意赋予特殊意义的同时,所有伪装和欺骗敌人的方法也应该广泛地灌输到红军中去。伪装和欺骗应该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部队士兵、指挥员及司令部人员的整个训练和教育。"

"未来的战役中,红军应该从战役和战术两方面显示出高水平的出其不意。"

"为了成功地进行现代进攻战役,部队、指挥员和司令部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快速发展的现代战役尤其要求协调性、机动性和灵活性。不具备这些能力的军队就不可能指望取得胜利。应该对兵团级别的指挥员和司令部人员提出这些特别高的要求。高级指挥员和兵团级别的司令部人员在近期应该致力于提高并完善组织和进行现代进攻战役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6: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4、苏军第一次进攻演习

会议结束后不久,1941年1月2日到11日期间举行了两场战役和战略演习。朱可夫只描写了其中的一场,并且严重歪曲了这一过程:第二天一场大规模的战略战役演习就开始了。作为战略情况基础而假设的事件是苏联在遭到德国进攻时西部边界可能发生的情况。

演习由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和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领导。他们又"代表"西南战略方向。"蓝方"(德军)假设是进攻一方;"红方"(红军)假设是防御一方(第一场朱可夫是"蓝方",而"红方"是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Д.Г.帕夫洛夫。)。

这一演习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的--检查战争初期军队的掩护和行动计划中的主要措施是否可行和合适。

感谢总参谋部的是,他们为演习准备的全部文件资料都反映了法西斯德国最近在欧洲的行动。

在西部战略方向的演习包括了从东普鲁士到波列西耶一线。双方兵力:西方("蓝方")60多个师,东方("红方")50多个师。地面部队的行动有强大的空军支援。

演习中充满了对东方来说极其悲惨的情节。而这些情节与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法西斯德国进攻后所发生的情况在许多方面都很相像……

只有到了1993年,当时相应的文件已经最后解禁,在《军事历史杂志》上刊登了一篇П.Н.博贝列夫写的名为《灾难的预演》的相关文章。这时候才弄清楚,在1月2日到6日举行的第一场演习中,朱可夫指挥的确实是"西方"的东北方面军("蓝方"),而"东方"的西北方面军("红方")是由帕夫洛夫指挥。但是,兵力的比例关系和演习的进程与后来朱可夫所描述的几乎是相反的。

根据第一场演习的规则,"东方"由西北方面军组成,拥有51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4个机械化师和9个坦克师及5个机械化旅和15个坦克旅,部署在从波列西耶到波罗的海以北一带。作为他们"敌人"的"西方"是东北方面军,只拥有41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两个机械化师和3个坦克师,另外再加上6个坦克旅。"东方"拥有8811辆坦克、5652架飞机、6974门炮、3069门反坦克炮和3846门迫击炮。与他们相对比的是,"西方"只有3512辆坦克、3336架飞机、4850门炮、4048门反坦克炮和2214门迫击炮。根据各种指数--除了"西方"的反坦克炮数量稍占优势外,很容易就可以确定,苏联方面("东方")所占的优势是对方的一倍半,而坦克数量方面甚至是两倍半。

实际上,1941年6月22日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总共只有20个步兵师、3个机械化师和3个坦克师。这样,根据兵团的数量(如果假设两个旅相当于1个师)来说,在后来红军的敌人进攻苏联的那一刻,它的真实兵力几乎只相当于1月份第一场演习中假扮敌人的"西方"的兵力的1/2。至于军事装备方面,情况也是如此。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一线的入侵德军拥有不到3582辆坦克和大炮,其中还包括两个后备部队的坦克,而这两个后备部队为了防止英军登陆,直到1941年秋天之前还驻扎在法国和德国领土上。这样,6月22日前德国在整个东线只有不到3300辆坦克。德国空军能够派来援助的也只有大约1830架作战飞机。所以,"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像1月份演习中安排的那样,有3512辆坦克和3336架飞机。

根据演习规则,参加演习者获得了下列附加情报。1941年7月15日,"西方"从东普鲁士向里加和德文斯克方向,从布列斯特地区和苏伐乌基向巴拉诺维奇方向实施进攻。8月15日前,他们本应该到达指定地界并击溃"东方"的集结。7月25日,"西方"的东北方面军在奥索韦茨-利达-考纳斯-希奥利艾一线遭遇"东方"为数达50个师的反击,于是便撤退到靠近国境线的防御区。"西方"的东方面军也撤退到苏波边境附近。8月1日前,"东方"的西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出兵国境线一带。就从这一刻起,演习才算真正开始。

西北方面军的任务是粉碎"西方"在东普鲁士的集结,并于9月3日前沿弗沃茨瓦韦克城到维斯瓦河口一线出击。同时西方面军也应该在8月20日之前出击维斯瓦地区。"西方"的任务是,击退敌人的进攻,再和8月10日之后赶到的预备队一起转入反攻并于9月5日之前到达明斯克-德文斯克-里加一线。战役一开始,朱可夫在各个项目上都胜过了帕夫洛夫。布置了少量的兵力和装备,朱可夫想依靠东普鲁士的防御工事和苏伐乌基的突出部击退"东方"的进攻,而西北方面军实施的主要攻击目的是为了击退东普鲁士。当帕夫洛夫的主力在克服长时间构筑的防御工事时,朱可夫以自己集中了主要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的右翼实施了反攻。Д.Г.帕夫洛夫部队的防线被攻破,于是"西方"扩大了在沃姆扎的战果,试图包围并消灭"东方"规模庞大的集群--包括20个步兵师和4个坦克旅。德米特里·格里戈里耶维奇由于对危险的反应滞后,只用极少的兵力去击退"东方"冲破防线的兵团。演习中断的那一刻,朱可夫正准备继续进攻以迎接"西方"东方面军的进攻集群,而帕夫洛夫投入了两个步兵兵团和若干个坦克旅试图在自己的左翼预防灾难的发生。根据П.Н.博贝列夫的评价,演习如果继续进行下去,胜利的所有机会都应该属于"西方"。"东方"被削弱的兵力不可能占领东普鲁士,而他们的马拉机械化部队陷入孤立境况,再也不能在战役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被帕夫洛夫派去增援失守防线的部队也迟到了,因为"西方"首先切断了增援之路。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6-9-20 16: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6: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5、苏军第二次进攻演习

第二场演习是1941年1月8日到11日进行的。这次制订好了西南方向上的军事行动可能进行的进程,在这一方向上,"西方"在"西南方"(匈牙利)和"南方"(罗马尼亚)的支持下实施主要进攻。"东方"的西南方面军由朱可夫指挥,"西方"和"西南方"的东南方面军由帕夫洛夫指挥,而"南方"的南方面军由中将Ф.И.库兹涅佐夫指挥--当时他任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司令。这次,兵力和装备的对比关系有利于"东方"。他们拥有81个步兵师、6个骑兵师、4个机化师和10个坦克师及4个机械化旅和12个坦克旅。"西方"、"西南方"和"南方"全部共拥有100个步兵师、4个骑兵师、3个机械化师和5个坦克师及6个机械化旅。按照兵团数量的对比是1.06∶1,有利于与"东方"对峙的同盟。但是,按照坦克和飞机的数量来说,"东方"具有明显优势--分别为对方的2.7倍和1.3倍。他们拥有8841辆坦克和5790架飞机,而对手相应地只有3311辆坦克和4456架飞机。在大炮方面,双方的力量实际上旗鼓相当,而"东方"的迫击炮数量是对方的1.7倍多。并且苏军的情报机关又一次大大地夸大了敌人的兵力。实际上,1941年6月22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总共拥有26个步兵师、5个坦克师、4个轻型步兵师、两个摩托化师和1个山地师。此外,直接隶属于它的罗马尼亚军队有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3个山地旅。其他由两个集团军组成的罗马尼亚军队共计有9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3个骑兵师及两个战斗能力很弱的要塞旅。匈牙利进攻苏联投入的兵力有两个机械化旅和1个骑兵旅,但他们只是7月份才到达前线。甚至再考虑进去德国人于7月份和8月份才赶到的斯洛伐克部队(有两个步兵师和1个摩托化旅)和意大利的军队(有3个步兵师),以及他们部署在西南方向的盟国军队,他们的总数也只有64个师,而不是像苏军总参谋部所估计的那样有115个师。笔者发现,1941年6月,德国三路集团军群在大炮数量和迫击炮数量方面也是比不上苏军的。

像第一场演习中一样,"西方"又是侵略者。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41年8月1日,东南方面军开始向"东方"的利沃夫-捷尔诺波尔集结展开进攻,但是,在利沃夫和科韦利地区遭遇规模很大的反击,于是在损失了将近20个步兵师后,于8月8日晚撤退到事先准备好的边境防御区。与此同时,"东方"的部队已经占领了波兰领土上的卢布林,并派出距离国境线90到180公里的右翼集团军推进到维斯瓦河和杜纳耶夫齐。8月2日,南方面军开始军事行动,冲破了"东方"的防线并于8月8日前到达德涅斯特。其实,在日历上假想中的军事行动被定为1941年8月8日,演习也正是那一天开始的。"东方"西南方面军的任务是,以维斯瓦的军队作掩护,派出主力粉碎在匈牙利和罗马尼亚领土上的敌人,并于9月16日前占领克拉科夫、布达佩斯、蒂米什瓦拉和克拉约瓦等城。南方面军司令Ф.И.库兹涅佐夫决定在文尼察、普罗斯库罗夫、霍京和切尔诺维策继续进攻基什尼奥夫,以便于东南方面军一起包围"东方"在普罗斯库罗夫、和利沃夫的集群。所作决定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动用整个集团军的兵力来进攻基什尼奥夫。对完成在利沃夫-普罗斯库罗夫方向上的主要任务,在这取得的战果无论如何也起不了什么作用。首先,Д.Г.帕夫洛夫想调动东南方面军从8月13日早晨起向斯特雷、佐洛切夫和卢布林发起进攻,试图击溃敌人在利沃夫和卢布林的集结并于8月19日向德涅斯特河和维普日河进发。同时,他没能够成功地建立方面军的预备队,也没能成功地集中足够多的力量来攻击侧翼的集结。

朱可夫作为西南方面军的司令,他给自己部队提出的任务是粉碎向普罗斯库罗夫进攻的"南方"集结。同时,方面军应该能够控制克拉科夫地区并着手集中兵力向布达佩斯发动总攻。朱可夫的预备队还剩下1个马拉机械化集团军、1个机械化兵团、两个步兵兵团和1个坦克师。在对"南方"发动总攻的前3天开始向克拉科夫实施进攻,这转移了敌人在南方的注意力--在那里,由于受到两次力量集中的攻击,南方面军的主力已经被包围。他们曾企图冲出包围,结果没有成功。库兹涅佐夫用于击退朱可夫部队进攻的兵力数量实在太少。而帕夫洛夫呢,被"东方"对克拉科夫的进攻搞得心神不定,减少了进攻的规模,现在把包围敌人总共两个兵团当成自己的任务。东南方面军司令拒绝在南方面军的配合下包围"东方"

的大部分兵力也给朱可夫提供了零星歼敌的可能性。朱可夫还没等把普罗斯库罗夫的集结消灭干净,就开始对布达佩斯实施总攻。8月17日,马拉机械化集团军进行突破。它成功地突围到"西方"的后方穆卡切沃、尼赖吉哈佐和乔普地区,并在那儿与超轻型坦克和轻型炮兵支援下的7000多名事先着陆的伞兵一起会合。由东南方面军组成的两个集结陷入了包围之中。演习结束时,通向布达佩斯的道路已经在朱可夫的部队面前被开辟。

促使西南方面军取得胜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西方""西南方"和"南方"之间缺少实际上的协调。顺便说一句,这是相当奇怪的现象。要知道,根据游戏的规则,"西方"和它的盟军是侵略者,那么,从逻辑上来说,他们应该事先早已商定好统一的总指挥是谁。最重要的是,演习证明了朱可夫统帅明显比自己的同僚技高一筹。笔者发现,同他一起参加演习的两个对手,在卫国战争的开始阶段对自己的部队指挥得很不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6: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6、演习中暴露的问题

苏联各个师("东方")的战斗能力与德军各个师("西方")的力量假设是势均力敌的,但是,卫国战争的经验已经证明,这过于牵强。实际上,法西斯德国各个级别的士兵和指挥人员所做的准备工作都要比红军好得多。演习时,司令员的各项任务都按时完成,并且后方供给方面也没有出现问题,而空降兵也在指定地点准确着陆(战时,这种情况对空降兵来说非常罕见。)。从总体上说,这样的理想化只对进行军事行动较为迅速和积极的司令员有利,也就是说对朱可夫有利。

大体说来,纸上谈兵要比实际作战容易得多。于是,朱可夫和他的同僚们在关于现代进攻战役的报告中就对实际存在的缺点只字不提,这些缺点是红军所特有的,并表现在控制范围、部队战斗素养以及后方供给等方面。但是,会议上的其他几个发言人员反而谈到了这几个方面。比如,施泰尔恩就提出了"关于我们指挥人员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在我们从芬兰战争和哈拉哈河的战役中获得了大量而有益的经验后,这个问题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经验表明,我们的人非常喜欢'扎堆儿'(换句话说,就是聚集在一起,只是模仿别人,而不是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去做。--作者按)。朱可夫同志也许还记得,他被迫不止一次地证实,前线占据得不够充分(从上下文中可以理解为,这种情况下是施泰尔恩在向朱可夫证实,第1集团军群的战士们沿前线配置的过分密集。--作者按)。我们的人不是特别喜欢做战斗警戒工作(还是因为它需要独立性的军事作战。--作者按)……我们应该教育和培养出一支不必为后方供应担忧的分队"。

布琼尼负责管理所有的后勤部门,在会上,他发言指出:"……当德国军队在东边(显然,这里应该是西线。--作者按)作战时,有人说它的后勤运作就像一个走得很准的时钟一样,对此,我表示怀疑。我认为,关于后勤保障我们谈得太多,而现在必须做些什么了。首先,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他既对战役十分懂行,又对战役后勤保障也很通晓,可以让这种人在总参谋部的军校里教授一门有关组织相应后勤保障的课程。而现在人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织后勤保障。"

"在白俄罗斯(在1939年9月苏联入侵波兰时。--作者按)……我不得不为空军的5个机械化兵团(当时他叫坦克兵团。--作者按)运送燃料。还好,那儿也没有仗可打。从新格鲁多克到沃尔科维斯克一路上75%的坦克因为缺少燃料停在路边。司令员说,他只能用飞机运送燃料,可是,谁来组织呢?组织后勤保障要求的可是有见识的人。"

对于这点还可以做一个补充,由于燃料供应不足、不会修理设备和指挥通信手段匮乏等原因,苏联参加波兰行军的两个坦克兵团在行军途中竟然落在了骑兵师的后面。所有这一切都正是那个鸿沟--在纸上谈兵的演习中从来不会涉及的,并且在巴格拉米扬和伊万诺夫所写的报告中也是闭口不谈的。朱可夫似乎不是一点也没想到红军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所特有的缺陷,而是对战时条件下部队后勤保障中将出现的困难估计不足。当卫国战争中不得不真枪实弹地进行战斗时,为所有和平时期的考虑不完善将得付出最昂贵的代价--人的生命。而布琼尼对法西斯德国的后勤保障像钟表一样工作表示怀疑,也是枉费心机。很快,红军将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去证实这一公正的评价。

可以设想,第一场演习中"东方"之所以失利,是因为照搬东普鲁士构筑威力无比的防御工事以及梅列茨科夫制订演习计划时犯了错误。第二场演习中,苏联方面的胜利看起来完全合情合理。它的胜利原因不是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帕夫洛夫和库兹涅佐夫指挥的"西方"、"西南方"和"南方"的作战兵力,而是因为正确地选择了主攻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6: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7、苏军后勤问题

1941年1月31日,朱可夫完成了在基辅的交接工作来到莫斯科,并于第二天开始走马上任。他的当务之急就是训练红军做好准备,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遗憾的是,朱可夫并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一帆风顺。

正好在1941年2月开始组建20个新的机械化兵团,虽然此前第一批组建9个机械化兵团的工作并没有完成--还在1940年夏天就开始了它的组建工作。朱可夫作为总参谋长,无论如何也没有反对这一措施。同时,很显而易见的是,宁肯拥有数量少一点、但配备完整齐全的兵团,也不要那些数量很多、但武器和装备的配备完全跟不上的兵团。但是,脱离实际的追求巨大规模是苏联军事组织和军事计划所特有的。

新的机械化兵团所拥有的坦克数量是原先的2倍(1031∶560)。通信联系手段的数量没有增加,而个人的素养水平更低了。要管理这样的兵团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卫国战争一开始,它们就变成了包袱。几百辆坏坦克堵在路上,只能影响部队其他坦克的运行,随后就变成了敌人轻而易举获得的战利品。其中一个坦克师的师长С.И.波格丹诺夫--后来当上了装甲坦克部队元帅,在战前就曾十分公正地断言,他的坦克师会变得比坦克旅还要弱,这是因为:"穿甲弹太少了。每组平均有1~2个新战士。在组建师建制时,经验丰富的坦克手都担任了中级指挥人员职务:坦克指挥员成了排长,机械师和驾驶员成了分管技术的副连长。还在两个月以前,团司令部就变成了营司令部……如果一瓶酒里面搀进了三瓶水,那这已经不是酒了……"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形:红军越是紧张的为战争做准备,它就变得越是没有战斗力;坦克和飞机的数量不断在增加,可是熟练驾驶员的数量在持续下降。燃料继续匮乏,这也不允许用像样的模式培养飞行员和坦克驾驶员。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不能够并且也不想使苏联武装力量发展中的危险趋势发生急剧的改变。

1941年2月,动员计划被通过,它有一个可怕的名字"大雷雨"(它的最后修正拖延到了战争开始)。对于进入战时准备状态以及按照战时红军大部分兵团的编制进一步展开,它设想了一个完全充满幻想的时间表。比如,在西线的第一梯队,它包括114个师和一线构筑军事防御区,以及防空部队的85%的兵力,所有的空降兵部队,空军超过3/4的部队,及预备役总指挥部的34个炮兵团自动员令发布之日起,应在2~6小时内完成动员。这一命令的完成,要依靠附属部门的号召及利用最近地区的汽车运输工具。第二梯队的58个师应于2~3昼夜完成动员。其他60个师应在4~5昼夜内完全进入战时准备状态,其余71个师在6~10昼夜内完成。空军应在3~4昼夜内完全动员完毕,其他所有直接为他们服务的后勤部门及防空部队的第一梯队自动员令发布之日起,应在2~4小时内进入战时准备状态。所有这些日期在战争刚一开始显得很荒谬,要知道,当时,服兵役的人才从不久前合并的领土上各自回家,有的人甚至迁移到了德国,当地的汽车很不适合使用,而许多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已经坏在飞机场上。

1941年1月2日,基辅特别军区司令部--当时还是朱可夫任司令员,就曾向总参谋部报告:"基辅军区的弹药活动备件仓库十分匮乏。它的储备量甚至不能保证军区部队第一阶段战役的需求量……军区根本没有炮兵武器和步兵武器材料的活动备件仓库。没有任何指示要求储存这类物资以保障战争的前几个月所需。"14在其他边境军区情况也并不乐观。比如,在1941年4月1日之前,国防人民委员部仓库里的燃料的润滑油的储量才刚刚是动员要求定额的20%多一点。通信手段的保障方面情况更糟。汽车备件严重不足。隶属全体人员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1941年6月初,西部军区的几个师甚至没有新兵的花名册,战时动员时,虽然给了他们花名册,但是却不包括动员时应征入伍的战士。但是,军队机关领导-也包括朱可夫在内,根本不重视这样的小事,仍然继续准备进攻德国。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6-9-20 16: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6: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8、大雷雨计划预测

1941年3月,通过了关于红军在西线战略展开的新计划。其中借鉴了1月份的演习结果。1940年9月制订的前一份计划,除了指明苏军的主攻方向在西南方向外,还提出--作为备用方案,把主力用于进攻东普鲁士的集结。而现在最终选择西南方向为主攻方向。在3月制订的战略展开计划中着重指出:"在西线的红军主力与进攻东普鲁士的主力集结以及在华沙方向的主力的展开会引起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一战线的斗争将转为持久战。"斯大林需要的是闪电战。但是,新的战略展开计划,像先前的那个计划一样,对德军在西面的集结力量估计不足。根据1941年1月的战役和战略演习的规则,"西方"的东方面军(后来的"中央"集团军群)总共有20个由几个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支援的步兵师。并且在3月份的计划中,认为法西斯德国这样的部署方案是最有可能的:西布格河的下游到波罗的海以北的地区(后来的"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的战区)部署30到40个步兵师、3到5个坦克师或2到4个摩托化师。

实际上,6月22日只有一个"中央"集团军群拥有最多几个兵团的兵力:29个步兵师、9个坦克师、6个机械化师和1个骑兵师,另外再加上1个机械化旅。铁木辛哥和朱可夫都深信不疑,法西斯德国的主力肯定集中在布列斯特以南的地区。这一地区德军应该至少部署有110个德国步兵师、14个德国坦克师和10个德国摩托化师,另有增援的30个罗马尼亚步兵师和20个匈牙利的步兵师以及两个匈牙利的摩托化旅。正如我们先前所指出的那样,在步兵人数方面,苏联给德国和它的盟国多算了一倍半,而至于坦克和飞机的数量,比多算的还要多。这样,根据3月份的计划预测,如果德国要进攻苏联,可能会集中大约10,000辆坦克和10,000架飞机,这差不多是法西斯德国全部坦克和飞机数量的2.5倍和3倍。实际上,德国进攻苏联时所用战斗武器的数量比红军总参谋部计算的要少得多,红军计算的坦克数量是德军实际数量的3倍,飞机则是实际数量的5.5倍。

3月份的红军西线防御计划认为:"德国很有可能把自己的主力部署在谢德尔采到匈牙利靠近东南的地区,其目的是进攻别尔季切夫和基辅,控制乌克兰。"但事实上,无论是朱可夫和铁木辛哥,还是斯大林都不相信德国会很快进攻苏联,虽然在同一份计划中也承认:"关于潜在的敌人战役计划的文件资料--不仅是关于西线的,还有关于东线的,总参谋部手里都没有。"之所以需要提及德国的侵略计划中要控制乌克兰的话,是为了掩盖自己进攻德国的计划以及与此相关的在西南方向建立苏军实力很强的突击军群的计划。但是,这一策划连对军区和集团军的司令一级的人员也保密。斯大林、铁木辛哥、朱可夫,也有可能再加上布琼尼,也许还有(这也只是也许!)个别总参谋部的将军们才知道,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到底是谁入侵谁,以及何时入侵的。因为在标注日期为1941年3月11日的战略展开计划中,在给后来的西南方面军提出任务的那一部分上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标记:"进攻在6月12日开始。"15这只能有一种理解:当时向德国的进攻原计划是1941年6月12日开始,并且主攻方向为西南方向,这与1月份的第二次战役演习中的进程和结果完全相符。

6月12日的计划没能如期完成。苏联西部的铁路运输能力比德国和波兰等靠近苏联边境的国家的能力要少两倍到两倍半。所以,红军进攻德国的计划虽然制订的时间比法西斯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早--还在1940年春天,但计划实现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况且苏联的许多兵团不得不从乌拉尔调遣过来。

5月份的时候已经很清楚,在6月12日前不可能集中所有事先确定的参加进攻的部队,并且也无法保障他们的燃料、弹药和其他补给品的供应。在5月中旬之前,在总参谋部里,制订完战前最后一份苏联武装力量在西线的战略计划。按照发出指令所指出的日期判断,当时苏联红军发动进攻的日期已经不是1941年6月,而是7月。文件的名字是《关于防备德国及其盟国发动战争的苏联兵力战略部署计划的方案》。它是瓦杜金的副手华西列夫斯基起草的,其中有些部分是瓦杜金本人补充的。在正文的最后有铁木辛哥和朱可夫的签名。

像前几份战略部署计划一样,对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兵力也大大地高估了。这次与上几次不同的是:朱可夫的部下"奖"给了法西斯德国4个骑兵师以代替德国人实际上手里有的1个,还"奖"给了希特勒整整5个空降兵师,以便让他们来对付苏联。实际上,德军只有1个空降兵师。但是它留在了巴尔干,于是,在进攻苏联方面没起什么作用。只有进攻苏联的坦克师的总数或多或少比较准确。在1941年法西斯德国在东线真的使用了19个坦克师。但是,说实话,其中两个--第2坦克师和第5坦克师,直到秋天还留在德国领土上的预备队里。至于说到德国步兵师的数量--红军领导认为它会部署在布列斯特-杰姆布林以南,实际上与"巴巴罗萨"计划所动用的步兵师总数差不多。此外,在东线除了步兵师外,还有4个轻型步兵师和1个山地步兵师。同样地,法西斯德国在东线可以用的摩托化师的总数,5月的先发制人的计划中估计的也差不多。实际上它们确实是15个。但是,苏联总参谋部错误地以为,德军的摩托化师里有坦克,于是便大大地夸大了敌人坦克的数量。对于德国盟国的兵力也估计过高。至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部队就不谈了。但是就连对芬兰的估计也不准确。实际上,1941年芬兰派出的进攻苏联的部队总共只有12个师,根本不是估计的20个师。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6-9-20 16: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1 23:59 , Processed in 0.0229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