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19 23: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口我国的AN/APG-66编号为PRCF-82 AN/APG-66.其基本上相当于美国F-16BLOCK15批次上的雷达水平.,雷达分为7个可更换部件,包括;天线,发射机,接收机,数字信号处理器,计算机及控制系统,用脉冲多普勒和单脉冲两种体制.工作波段在I/J,频率6-10GHZ,体积0.11立方米,重量110公斤MTFF100小时,天线直径 700CM,平面搜索距离:RCS=5,为75公里.扫描范围+/-60度.工作状态包括;空空:上视,下视,格斗和自动,空地包括:空地测距,真空波速绘图多普勒波束锐化,地图冻结及辅助导航和对海搜索等功能.
除了AN/APG-66外,火控系统另外重要系统就是利顿公司的LN -39惯导系统,其是美国空军标准惯导系统, LN―3g系统符合美空军F8标准中等精度的要求,即系统在外形、功能及适应性三方面均可协调互换,定位精度为o.8海里/小时。LN―39的“心脏”是 P―1090惯性平台,这种平台是P―1000平台的小型化当采用L,N―37中的P―looo平台元件及系统软件后, P―1090平台可达到的精度为o.2~o .3海里/小时,平台平均故障间照时间为2000小时。计算机为LC―4516C型。通过更换输入/输出组件或修改轻件使得LN―39在功能上有所增长,如组合导航(多督勒―惯性、飞行中对准、地面定位系统―惯性等)和操纵、火控、燃料管理等辅助任务。其备份为姿态航向基准系统。
为机载火控系统提高相适应,改进后的歼八2的座舱也得到提高,采用新型平显和多功能显示器.其中HUD视场13*9度,功能包括显示火控系统信息和还有雷达信息,飞行数据和机动能量管理信息包括空对空瞄准时显示雷达目标截获指示符号、瞄准光环、导弹的最大和最小发射距离、瞄准操纵点、弹丸示踪线(热线)和飞机速度矢量(vv)等;在空对地瞄准状态显示使用各种空对地武器的攻击画面。多功能显示器MFD是一种高分辨率、高亮度的电视/光栅显示器。由于采用了先进的CRT技术和光学滤波技术,使得即使在直射阳光条件下也能产生清晰、对比度好的显示图象,MFD除了可以做为垂直情况显示器VSD。字母和表格显示器及用于电视等空地制导武器。
由于航电系统的完善和扩充,歼八2采用1553B数据总线。1553B数据总线是70年代初出现的美国的军用标推。此后,在大多数新研制的战斗机上,1553B数据总线一直占主导地位。1553B数据总线与以往的数据总线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种容量极大的多信息源、多节点的数据总线。其作用大致相似于一系列多轨铁路,可将“乘客”(即数据)运送到达(或寄存)其各自适合的目的地。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战斗机航电系统的构型和设备.可以较少的经费投入达到延长战斗机有效作战使用时间的目的使之在一定时期内、能与造价较高的新型战斗机相抗衡。除了 1553B数据总线外,歼八2还采用F-16的中央火力控制计算机,功能包括:空空机炮前置角和导弹发射区的计算。空地攻击计算武器弹道,弹着点,瞄准点和操纵指令。除了上述设备外和平典范其他设备还包括;大气数据计算机及数据库,外挂管理系统等。
1987年中方将2架歼八2战斗机和一架1:1实体模型运抵比斯派格,到88年双方完成航电系统的安装及测试。首架现代化的歼八2战斗机于1988试飞成功,随后飞抵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全面的试飞,到1989年中美双方已经完成大部分试飞项目,美方经过试飞后认为改进后的歼八2的作战能力相当于美国F-16/J79。和平典范工程还包括俺国引进美国AIM-7M中距拦射导弹,同时双方还探讨用F404发动机改进歼八2的可能性。
1989年,美方单方面中止和平典范计划,虽然后来格鲁门表示可以完成这个项目,但以不良部分改进为由要求中方多支付2-3亿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方放弃此计划。但两架飞机并没有立即回国,1992年老布什总统离任前下令“简单了结”中美原有的防务合作计划,为此2架歼八-2和那个实做模型,还有MK46-2鱼雷,TPQ-37 炮兵雷达及黑鹰备件交付中国。按照离子鱼大佬的说法;我国航空技术人员通过在“82工程”中与美方进行的合作,在被孤立和封锁了20余年后,又得以了解了世界先进航空技术发展的情况和现代化空战的特点,尤其对于先进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对于战斗机作战能力的巨大促进作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开阔了视野。这方面的收获可以说是“82工程”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实际上歼八2最新的型号都是在82工程的基础完成的。
[ 本帖最后由 KleinKlauss 于 2006-10-19 23:2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