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美国使用和前苏联不同的战斗机划代标准:举例来说,美国第1代战斗机的代表有F-86,俄罗斯1代战斗机代表有MIG-15;美国第2代战斗机的代表有F-4,俄罗斯第2代战斗机的代表有MIG-21;美国第3代战斗机的代表有F-15,而俄罗斯第3代战斗机的代表为MIG-23;美国第3.5代战斗机的代表是F/A-18E/F;接下来美国第4代战斗机的代表包括了F-22A,俄罗斯的第4代战斗机代表为SU-27;因此俄罗斯把SU-27之后的SU-37称为4.5代;而俄罗斯最新的MIG-I.44验证机则被其称为第5代战斗机的代表。但是在2005年底,当F-22A正式服役时,其生产商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和美国空军突然称其为第5代战斗机,这一事件耐人寻味。
以下是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的新闻稿节选:
MARIETTA, Ga., December 15, 2005 -- Lockheed Martin’s [NYSE: LMT] F-22A Raptor, the world’s only 5th generation fighter aircraft, surpassed a monumental milestone today when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declared that the Raptor has reached 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军方改变F-22A的划代标准的呢?之前西方一般以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隐身、可维护性、短距起降这5个标准(也有以前4个标准)来判断是否为第4代战斗机,如今美国军方把F-22A划分为第5代战斗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技术上突破了以上5个标准的框架。那么F-22A的这个突破点在哪里?目前看来似乎并不在传统机体性能上,也就是说是在F-22A的航电系统上有了质的飞跃。
在2002年的《美国空军》周刊上提到美国空军正在升级F-22A的AN/APG-77主动相控阵雷达,美国《Aviationnow》2003年2月20日则报道F/A-22是第一种具有综合航空电子组件,且该组件还同APG-77雷达和电子战系统相链接的飞机,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似乎可以证实F-22A的航空电子系统的升级使其具备了一种新的强大的电子作战手段。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电子作战手段到底是什么?
AN/APG-77一直被认为是F-22A核心战斗力的来源之一,《航空周刊与航天技术》2005年报道美国空军下一代战斗机F/A-22和F-35的雷达能执行情报搜集、侦察和直接进行攻击敌方电子设备的任务。由于AN/APG-77性能如此强大,以至于F-22A可以采用其直接通信,而且这种雷达还具有探测、电子干扰和定向能武器的功能,甚至于搜集敌方通信的信号特征,发出错误和混淆数据进入它们的网络系统,发起病毒攻击。事实上F-22A生产型所装备的可能比基本型AN/APG-77要更加先进,因为《防务新闻》2005年的一则报道中说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交付了F-22新一代改进型有源相控阵雷达AN/APG-77(V)1,其融合了AN/APG-81和AN/APG-80的先进技术。
事实上现在看来,美国空军对于AN/APG-77的攻击能力一直在高度关注,《航空周刊与航天技术》2005年曾报道美空军参谋长江珀(John Jumper)在评论AESA雷达与高功率微波(HPM)武器(用于防御地-空导弹)的关系时说:“二者非常相似。”
在使用有源相控阵通信方面,《防务新闻》2006年初报道,在过去两年中,美国军方一直在验证有源相控阵雷达通信技术,在采用AN/APG-77和通用数据链(CDL)调制器之间进行传输,证明F-22和F-35可以在数秒钟时间内发送和接收大容量的非压缩数据,如合成孔径雷达的图像数据。
此外,通过英国《防务新闻》2005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F/A-22将成为网络中心战的一个重要节点,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通过CNI为F/A-22提供了增强的能力,诺其罗普格鲁曼公司表示:F/A-22正在扩展的信息能力将提高飞行员运用无与伦比的战场空间感知来攻击目标的能力。该项目不仅将降低CNI系统的成本,而且将改善互操作能力及分享其它飞机所获信息的能力。而且作为网络中心战一部分的F-22A具有前所未有的指挥控制能力,早在2003年《航空周刊》就刊登文章证实,在空中统治者(Air Dominator)计划中波音为F/A-22装备了采用机翼扭曲技术的无人机,并两次试飞成功。这些都说明F-22A的航电系统允许其在网络中心战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正是由于F-22A电子系统的进步,使其具备了空中作战的革命性发展,正如F/A-18E/F在电子系统方面的进步而被美国海军重视一样,美国空军改变F-22A划代标准的奥秘很有可能在于F-22A的航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