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斯多克芒

悲剧性的倭寇战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8: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时期蒙古算不算外国,看看《明史》中的鞑靼和瓦剌在什么条目下不就清楚了?
    如果对蒙古与明朝的战争过程不清楚,看这两部传记也基本可以了解了。
    其他的没啥可说了,不过其实我主题中也有问题,其实在正德时期明朝还是可以保持边境基本安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赛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2-7 18: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斯多克芒 于 2006-12-7 16:43 发表
倭寇战争的过程已经写在主题中,希望多看看然后发言。
    如果要论及明清武功的比较,那么我看不出来这其中有什么可对比的。一个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不断、被区区一点海盗打得狼狈不堪、被蒙古肆意蹂躏、又被清军 ...


就区区一点海盗就被打得狼狈不堪,呵呵,得了。
此文中心思想已经找到了不是?

那好,鄙人倒也请教了,后来我们明朝军民最终难道没有取得胜利么?抗倭最终反败为胜难道不是事实么?

抗倭是发生在明朝末年的战役事件。清朝末年的哪次对外国的战役事件最终以完全性的胜利收场的?有不培偿银子和土地的?

明朝末年的中国对抗外国入侵的战役对比清朝末年的反侵略战役,不是没有可比性。而是大有可比性。只怕某些人不敢比。花上几万字,几十万字,没有的历史也不可能凭空杜撰出来的啊。

楼主也不要介意
护自己的贴子,天经地义。即使不是自己的帖子,投入点热情展开议论也未尝不可啊。
当然没有针对您的意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8: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这话题看着越来越无聊了……倭寇战争的过程已经写在上面。对蒙古的战争您自己翻书。当然最后,对清朝的战争想必您是熟悉的。这些伟大的胜利我们先不去论他。先谈谈这“大有可比性”的反侵略吧。如果您能够时空大挪移把1840年可以建造战列舰的受英国统治的大印度,转移到1576年去给西班牙使用;把19世纪的飞剪船移动个十几艘;把19世纪的武器和战术理论,也转移过去;或者简单点,只需要给西班牙的菲律宾挪移个一万军队,配上相应的粮食和武器,飞利浦二世自然很愿意用这些资源来给您展示一下明军的高超素质。
    其实我们还可以简单点:先看看1386年的明朝领土有多大,1644年还剩下多少;再看看1662年的清朝领土有多大,1911年则是多大,一切不就都明白了么?
     本贴下不是不欢迎批评,而是不欢迎放空炮。我是学历史的,上网时间也没那么多,自然希望看到点儿有用的东西,如果需要看些空话套话,那么可以直接到那些大众论坛去发,岂不比在这里热闹许多?
      基本就是这样。希望您自思自量,好歹在自己的文字中灌进去一点可用之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7 22: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第一次好象是近16万陆军和9000海军。不过不同版本说的不同。李舜臣不在的时候日本海军也是把朝鲜那些海军打的乱七八糟的。但这场战争严格说没有失败者,朝鲜虽然比较悲惨,但好歹是复国了。明朝“东洋之捷,万世大功”。对日本的好处是在文化上,日本掳掠了大量朝鲜工匠以及文人到日本﹐促进了朝鲜陶瓷业的发展﹐朝鲜朱子学的代表人物姜亢也在此时被日军掠到日本,日本朱子学派籍此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8 06: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马赛曲先生真正的去了解一下历史,历史并不是几本普及书上的广义介绍就能概括的了的,若真对历史有兴趣就应多去了解细节,而不是从一些扫盲著作中读个大概就可以的。了解的主要途径是史书和网上一些正规资料,这才是正道。

比如拿破仑时代的历史,阁下以前的评论总体上并不太偏,但由于细节上的缺乏导致观点极端一些。历史要了解的细才可以,一个朝代延续百年,并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因为历史不是小说。

另外请斯兄不要生气,对方有诚意讨论就讨论,若觉得对方无诚意就没必要多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8 14: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算是不错的文章了 资料十分详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8 17: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来一看,狼烟顿生。但愿大家和气生“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1 12: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1

我就一字--------------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1 17: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历史论文,看主旨,第二步是看出了引用资料之外的白话,这样大概能看得73,最后是品他的引文,这属于看看作者博览程度和水准的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1 19: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einKlauss 于 2006-12-11 17:06 发表
对于历史论文,看主旨,第二步是看出了引用资料之外的白话,这样大概能看得73,最后是品他的引文,这属于看看作者博览程度和水准的阶段。

经验之谈,现在有些作者会在著作开头现表明自己的历史观,在字里行间力求有独特的见地,行文好坏,主旨偏正,尽在此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7-2 00:04 , Processed in 0.02491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