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0977|回复: 21

[翻译] 拿破仑时代的情报战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12-6 10: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1798年4月26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董事警告英国政府,法国舰队已经离开土伦,目标不明。
而在1798年3月末,法国报纸就开始刊载“法军已组织起一支强大的舰队,准备远征。”
同时,法国也在大事搜集关于埃及和印度的书籍,同时派出400名军官出使印度希望煽动印度皇帝反对英国统治。
从美国传来的消息是拿破仑将在爱尔兰登陆,顺带着可能攻击葡萄牙。
英国最后确定的三个可能的目标是:葡萄牙---埃及---那不勒斯。
但是皮特首相把三个答案全部否决了。理由是拿破仑准备登陆英国或者爱尔兰。
大家还有什么情报战方面的资料也共享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6 10: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顿有组织过一个专门的情报密码破译小组,皇帝本人在中欧派的密探也不少,大多是装成医生一类的人物混进对方宫廷的,还有一个比较传奇的是舒尔梅斯特。

不过那个时候比不了二战时代情报的重要性,一般情报战很少能作用一场重大战役的进程。假如说获取了情报,也只是关于对方是否有开战意向或是将在什么时候开战等模糊内容,不像二战那样具体进攻地点都能通过破译情报去获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赛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2-6 12: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拿破仑舰队是5月18日从土伦出海才对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2: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证明英国情报准备确实够呛嘛!回头翻译纳尔逊分析的那一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赛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2-6 12: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共和国在1798年的积极军事行动。
拿破仑的埃及作战记述比较全面,找起来也容易。
那后来奥什将军的那支分舰队登陆爱尔兰的计划是怎么失败的,哪位行家朋友能给介绍一下啊?
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6 13: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马赛曲 于 2006-12-6 12:58 发表
那后来奥什将军的那支分舰队登陆爱尔兰的计划是怎么失败的,哪位行家朋友能给介绍一下啊?
谢谢了。  


1796年那次吧,是因为风暴让任何大规模登陆行动都无法开展。其实即使登陆成功也没多少战略价值,不掌握拉芒什即使登陆英伦还是会失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赛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2-6 14: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18世纪早期和中叶,法国似乎对策动英伦的苏格兰(高地)以及爱尔兰投入不少,拿破仑时期为什么没见到有何成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6 20: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6-12-6 10:30 发表
威灵顿有组织过一个专门的情报密码破译小组,皇帝本人在中欧派的密探也不少,大多是装成医生一类的人物混进对方宫廷的,还有一个比较传奇的是舒尔梅斯特。

不过那个时候比不了二战时代情报的重要性,一般情报战 ...

威灵顿在半岛战争时,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部队总兵力占绝对劣势,侦察法军各部队的动向和部署十分重要。威灵顿部下有位有名的情报官科洪.格兰特(Colquhoun Grant),专门负责敌情搜集。他部下有很多搜索官(Exploring officers),这些侦察人员一般与一两名本地向导配合侦察。科洪.格兰特本人也常自己充当搜索官亲自赴敌后侦察。1812年4月,威灵顿围攻罗德里格,派科洪侦察法军主力马尔蒙军团动向。科洪带一名向导到敌后查明马尔蒙不能救援巴达霍斯,但他刚送回情报,就被法军围住俘获。科洪一向身着军装执行任务,被作为战俘押走,穿便衣的向导作为间谍被 立刻枪决。马尔蒙邀科洪共进晚餐,试图了解威灵顿的情况,但科洪一句不答。马尔蒙决定把这个危险分子押到法国,并写信给陆军部长克拉克,提出考虑移交给警察,那样科洪的命运将很不妙。 西班牙游击队截获了马尔蒙给克拉克的信,威灵顿设法把信的内容转给科洪。科洪闻讯决定逃跑,在押送法国途中,他在接近法国边境时逃脱成功。这时科洪选了条谁也想不到的潜回路线 - 只身闯巴黎。他伪装成一名美国军官,凭机智一路无阻到达巴黎,迅速和当地英国谍报人员取得联系,并从巴黎给威灵顿搜集了不少情报。第二年,被俘后18个月,科洪辗转返回半岛,重新成为威灵顿军中高级情报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7 07: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马赛曲 于 2006-12-6 14:23 发表
18世纪早期和中叶,法国似乎对策动英伦的苏格兰(高地)以及爱尔兰投入不少,拿破仑时期为什么没见到有何成效呢?


皇帝策动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7 07: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6-12-6 20:41 发表
威灵顿在半岛战争时,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部队总兵力占绝对劣势,侦察法军各部队的动向和部署十分重要


侦察敌人运动动向的工作貌似是交给侦察轻骑去完成的吧,而侦察部署我认为有些难。因为当时不像二战那样完全靠上下级命令通信部署部队,此外由于情报很少精确,所以指挥官制订计划时一般变动都很大,许多时候都是最后一刻变动的。二战时期倘若把几个小时发过去的部署命令变动了,那重新调整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十分麻烦;拿破仑时代似乎相对容易些,1806年战役皇帝对大军团的集合点先后进行了3次变动。因此,那时破获的情报即使精确,也不能保证敌人就一定按这个部署去打。不像二战哈尔法亚等战役,隆美尔的进攻点被破获以后,隆美尔仍然让为数不多的坦克部队往那边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5-16 12:33 , Processed in 0.0265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