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1941年,6月。德国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在短短的3个月里,攻入苏联纵深,500公里以上。占领苏联的大片国土。战局对苏联十分不利。但是德国辉煌战果的后面,问题也存在不少。
我们应当注意到,希特勒在俄国的战役中采用的战略战术只是他在1939年和1940年采用过的闪击战战略战术的翻版。所以,这次战役(代号“巴巴罗萨”)之所以失败,并不在于其作战要领作了一些重要修改,而必定有某种或某些其它原因。
德国空军在入侵俄国时,仅拥有3800架飞机,而它在入侵法国时出动了4200架飞机,西欧战场空域较小,事实证明4200架飞机绰绰有余,而3800架飞机对于广阔的苏联空域来说,自然就远远不够了。在1940年的战役中,德国空军在面积为19.38万平方公里的战场上空,其飞机密度为每51平方公里一架。在东部战线,战区面积为107.625万平方公里,飞机和面积之比为一架飞机比245平方公里。
坦克的情况也是如此,德国在1940年对法战役初期拥有2580辆坦克,大约每75平方公里一辆。相比之下,德国在苏联的坦克为3702辆,平均每291平方公里一辆坦克。德国军队在法国战役开始时拥有兵力280万人,在战区内每平方公里大约为14人。而在俄国战役中,每平方公里内的德军人数仅为4.5人 . [数据来源,苏联闪击战一书],随着德军深入苏联腹地。单位作战力密度不足的问题变的更加严重。
二。双方计划
[1]德方
9月.德军在攻占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后,集中兵力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进攻。德军
计划;
首先,把,北方,南方,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集中到中央集闭军群。[不先进行列宁格勒,基辅战役。是无法办到]
“台风”作战的计划,主要由德军最高统帅部和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协商制定,各项计划都由希特勒审定批准。德国情报机关对于莫斯科正前方部署的苏军部队的判断,准确性大大提高,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它认为苏军的战斗序列是:在前方部署的是铁木辛哥的西方方面军的七个集团军,在它的南面是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对后方的苏军部队情况则一无所知。西方方面军的兵力估计为七十到一百个师,结果证明与实际兵力相差无几。首都莫斯科方向上匆忙建立起来的防线从空中是很容易查明的。
包克的任务是,在攻打莫斯科之前首先歼灭当面苏联军队。德军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这条线在中央做为基准线兵分两路进行钳形包围,两军将在苏军后方约八十英里的维亚兹马会合。
[2]苏方
自7月起,苏联政府征用民工在莫斯科以西两道防线上急如星火地构筑工事。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妇女。前一道防线称做维亚兹马防线。它的最北端在奥斯塔什科夫以东约三十英里处,据瓦尔代山不远,中间穿过维亚兹马以西地区,最南端在基洛夫以南,全长二百余英里。后一道防线叫莫日艾斯克防线,在莫斯科以西约八十英里,自沃洛科拉姆斯克至提赫文,长约一百六十英里。此外,在莫斯科以西还有四道弧形防线。
同时,苏联从中亚,远东抽调兵力保卫莫斯科.
三。兵力,
/德军基本力量集中于斯摩棱斯克以东地带。“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包克元帅)“中央”集团军群辖第9(司令为施特劳斯上将)、第4(司令为克鲁格元帅)、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坦克第3集群(司令为霍特上将)、第4集群(司令为霍普纳上将)、第2集群(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1941年10月起坦克第2集群改称坦克第2集团军,1942年1月起坦克第3、第4集群分别改称坦克第3、第4集团军),共74个半师,内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亦即约占苏德战场步兵师总数的38%,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64%。陆军由第2航空队进行支援。“中央”集团军群总计约有180万人,坦克1700辆,火炮和迫击炮1.4万余门,飞机1390架。
/截至9月底,西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辖第22(司令为沃斯特鲁霍夫少将)、第29(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中将,12月为什韦佐夫少将)、第30(司令为霍缅科少将,11月为列柳申科少将)、第19(司令为卢金中将,10—11月为博尔金中将,11月改编为突击第1集团军)、第16(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第20集团军(司令为叶尔沙科夫中将)在奥斯塔什科夫、叶利尼亚西北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占领防御。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布琼尼)以第24(司令为拉库京少将)、第43集团军(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10月为阿基莫夫中将,10月为戈卢别夫少将)在罗斯拉夫利方向100公里正面进行防御,而将其余第31(司令为多尔马托夫少将,10月为尤什克维奇少将)、第49(司令为扎哈尔金中将)、第32(司令为维什涅夫斯基少将)、第33集团军(司令为奥努普里延科旅长,10月为叶夫列莫夫中将)置于西方面军后方谢利扎罗沃、多罗戈布日以东、斯帕斯杰缅斯克一线。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辖第50(司令为彼得罗夫少将,10—11月为叶尔马科夫上校,11月为博尔金中将)、第3(司令为克列伊泽尔少将,12月为普申尼科夫中将)、第13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扼守布良斯克以西及其以南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总计在西方向上的3个方面军共有125万人,坦克990辆,火炮和迫击炮7600门,飞机677架。
四。士气
1,关于苏联乌克兰边境,当地居民热烈欢迎德军的故事。西方军事评论大肆渲染。
好象苏联十分不得人心,如不是德军屠杀暴行,而引起反抗,当地人一定会联合起来,推翻苏联的统治。
其不知苏联是一个一百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在沙皇俄罗斯帝国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民族问题十分复杂,历史积怨很多,
莫斯科公国原是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很小的国家,臣服于蒙古汗国。后经过几百
年的扩张,侵占,吞并无数个国家,变成了地跨欧亚大陆的沙皇俄罗斯帝国。
乌克兰边境地区本身。既是沙皇俄罗斯帝国用武力侵占的罗马尼亚的故有领土。
这里的居民热烈欢迎自己的同胞,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例如;在1941年6月22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攻的地段,大多是1939年,波兰的领土,当地居民会拿起武器保卫苏联吗?可笑呀!。
乌克兰原是独立国家。是三百年前,被沙俄帝国所吞并,民族积怨很深,大量的乌克兰军队,发生的大量主动投降事件,不足为奇。
在沙俄帝国--苏联,国家奉行的是大俄罗斯主义的民族政策。真正得益的是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他们才是苏联国家的社会基础。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在德军进攻莫斯科战役中,古德里安将军在奥廖尔
遇到了一个年老的沙皇时代的将军。这位沙俄将军他说到;‘你们要是早来二十年,我们一定会伸开双手欢迎你们。但是现在太晚了。我们刚刚站起来。现在你们来了,把我们推回到二十年前,现在我们在为俄罗斯打仗。在这个事业中,我们是团结一致的。’
这代表了大多数俄罗斯人的看法。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单靠俄罗斯族,苏联是难于坚持下来的,这种观点,难与在历史事实面前站得住脚,单靠俄罗斯族,沙俄帝国扩张,侵占,吞并无数个国家,变成了地跨欧亚大陆的沙皇俄罗斯帝国。单靠俄罗斯族,沙皇统治了几百年。
单靠俄罗斯族,苏联会难于坚持不下来?。事实上,在沙俄时期,苏联
时期,现在的俄罗斯,民族分裂活动十猖獗。但不能使国家主体发生改变。
可见,即使德军利用苏联民族矛盾,也是难于分裂这个国家。事实上,1918年沙皇的倒台。1991年,苏联解体,是国家社会基础的俄罗斯人失望,并起来反抗的结果。
特别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进攻的是俄罗斯族生活了几百年的核心地区,自然也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俄罗斯人高昂的反抗精神是德军进攻莫斯科途中最大的敌人。
2。德国方面;部队士气高涨,所有人认为战争在冬季之前,可以全面胜利。但是军队的伤亡没有得到满员的补充。同时由于数月的连续作战,德军士兵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体力不足,十分疲劳。
哈尔德在11月19日呈送希特勒的报告中描绘了一幅阴暗的图画。他在报告中说,由于天气恶劣,补给品供应中断,南方集团军群停滞不前。参谋总长依次详尽地描述了东线各集团军群的情况,一再提到“补给品供应中断”和“兵力不足”。在五十万辆卡车中,百分之三十已损坏得无法修复,另有百分之四十需要大修或全面检修,只有百分之三十仍在使用。中央集团军群每天至少需要三十一列火车运送补给品才能维持下去,但实际上只提供了十六列火车。
德国投入东方的战争时,油料储备只够两个月到三个月使用。被德国陆军总部留作预备队的二十八个师,除了三个师,全部都参加了夏季的作战。德军遭受的伤亡,虽只是苏军伤亡的一小部分,但远非轻微,到8月26日止,已达四十四万人,其中九万四千人死亡。到8月底,分配给各处的补充兵员只有二十一万七千人,可是他们到达各自的单位无疑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很多人在到达铁路运输终点之后,还需徒步行军。除了波罗的海地区能利用海上运输以外,油料补充日益困难,其原因是缴获苏联铁路车辆太少,尤其是油罐车就更少。这就是说,若不把苏联的宽轨改为欧洲的标准轨,铁路的利用率是很低的。德军坦克部队的实力,由于人员的伤亡和车辆的损坏,已降到编制定额的一半。灰尘、沙地和长途行驶使发动机严重磨损,而提供新的发动机进行替换,又有困难。摩托车辆也负担过重,按编制,缺少三分之一。由于希特勒决定对新组建的师提供装备应优先于原有的部队,结果坦克和摩托车辆的整个供应状况更加严重。
纳粹党的宠儿党卫军的遭遇也不妙。阿道夫·希特勒近卫师的侦察营在9月17日得到的补充兵员是军官六人,士兵九十五人。在整个秋季,侦察营的伤亡是军官二十六人,军士四十二人,士兵四百五十人,补充进来军官十一人,士兵一百八十五人,而其中军土仅仅一人。由于痢疾、黄疸病和白喉流行,病员比例上升,以致不久以后,这个营在没有得到上级批准或者上级不知道的情况下,开始私自征募库班的哥萨克人来补充空虚了的队伍。党卫军的指挥官在报告中尖刻地写道,即使在苏军最猛烈的炮火轰击下,党卫军的伤亡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战场上的人数太少了。
五。新布列斯特条约
[布列斯特条约]是1918年,德国发动对苏联的进攻时。以列宁为首的苏联政府与德国签定的以割地,赔款为代价的停战和约。目的在欲争取时间。积蓄力量,
改变不利的处境,但其,违反了,原沙皇政府与英,法,签定的共同对德作战条约。英,法,当时,指责苏联单独与德国停战,违反了原协约。
1918年,德国一战战败,苏联政府单方面,解除了[布列斯特条约]。
1941年,6月。德国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在短短的3个月里,攻入苏联纵深,500公里以上。占领苏联的大片国土。战局对苏联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需要时间,积聚力量,获得喘息的时间。
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秘密酝酿,通过特别途径,与德国签定的以割地,赔款为代价的停战和约。第一次是通过原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将苏方的秘密建议交到 希特勒那里,但是德国对苏之战进展顺利。 希特勒断然拒绝了苏方的建议。
之后,苏方三次通过保加利亚 驻苏联大使向德国发出停战 建议。但是德国 拒绝了苏方的停战和约建议。苏方的秘密停战和约。是让出,波罗的海,白俄罗斯,乌克兰的部分地区。其实是大部当时的德占领区。可以说对德国十分有利的,但是德国认为当时可以打败苏联,而断然拒绝了苏方的建议。使新布列斯特条约,这一带有喜剧色彩的滑稽一幕,无法变成历史真实事件。真不知,新布列斯特条约到底是对苏联有利,还是对德国有利。
六。第一阶段
苏军在维亚济马、奥廖尔一布良斯克、莫扎伊斯克一小雅罗斯拉韦茨、加里宁-索尔汉备诺戈尔斯克和图拉建立防御。9月30日,德军第2装甲集群开始从绍斯特卡地域向布良斯克方向迂回包围,一部兵力向奥廖尔方向实施突击,10月3日占领奥廖尔。10月2口、德军第3、第4装甲集群分别从杜霍大希纳和罗斯拉夫尔地域发起进攻、向维亚济马以东迂回包围,步兵部队实施正面钳制和翼侧突击。翌日。苏军预备队向德军实施反突击、未能封闭突破口。7日。德军在维亚济马附近会合。苏两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所属4个集团军陷入合围。10日。德军一部从格扎茨克、米亚特列沃和卡卢加以两地域向莫斯科方向发起进攻、另一部向加里宁方向实施追击。
这一阶段,德军战果辉煌,苏军保卫首都的大部分军队遭到了合围。这一切,与斯摩凌斯克战役。基辅战役的基本情况是一样的,苏军需要认真思考,己方在指挥,战术,人员上的问题。否则,只能输掉战争。5日,苏联`国防会议’决定,召回在列宁格勒前线的G.K.朱可夫大将。
七。新的西方面军司令
G.K.朱可夫大将与大部分苏联军官的个人经历几乎是一样的。出身贫寒。自小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没有受过太好的知识教育。叁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加入红军,苏共党员,在红军的各级军事学院中学习军事知识。
在大部分苏联军官无法与德军对抗。前线战况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朱可夫能完成大部分苏联军官无法完成的任务吗?
朱可夫到前线。在西面方军司令部了解情况。朱可夫对西方面军的工作能力是不满意的。不过在苏联统帅部追查西方面军司令科涅夫上将的时候。朱可夫还是力保他为自己的副手。在当时的情况,科涅夫一旦被捕,其下场可能与前西方面军的司令------巴甫洛夫一样了。
10日。苏军将预备队方面军并入西方面军。由G.K.朱可夫大将指挥。朱可夫采用了一套不同其前任的防御战术。改变只在正面,单线防御的作法。建立纵深防御体系。但是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驻守。
不过,这时,德军自身也付出很大的代价。部队疲惫不堪。减员也得不到足够的补充。
德军还是第一次停止了战斗行动,而且是在10月第二和第三周因受雨水和泥泞所阻而停止的。
八。通行的战争原则
关于德军(1941年10月13----18日)的行动是在距莫斯科60公里的纳拉河展开的。快速进攻莫斯科主城区的假设。
在历史上,多发生过,大量城市攻坚作战。总结经验,可以使我们了解,城市攻坚作战的特点,与常识。虽然,古代战争的技术装备无法于现代相比。但基本的作战原则是相同的。不然,现代军队还要学习孙子兵法。干什么?。
在中国唐初,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洛阳时,首先是消灭洛阳外围大量的据点。
在消灭所有的外围据点。县城之后,在对洛阳主城,发动最后的主攻。
公元1451年,21岁的土耳其国王穆罕默德二世率领20万军队攻打日渐衰亡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虽然君士坦丁堡守军只不过是8000人,穆罕默德二世首先是消灭君士坦丁堡,外围大量的据点。之后,再对君士坦丁堡主城,发动主攻。
在1945年,柏林战役。1月底,苏军到达距离柏林70公里的地方。2月。德军在柏林接近地兵力有限,防御簿弱,朱可夫原计划,在6天里巩固既得战线。补充弹药,燃料。然后于2月15,16日,发起进攻柏林。
但是1月31日,朱可夫打电话,向斯大林建议,不冒险,发起进攻。原因是什么?
/德军在东普鲁士。集结了40个师的部队,计划在苏军发动柏林战役时,对苏军后方发起进攻。
/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刚完成维斯瓦-奧德河战役.部队伤亡较大,步兵师平均人数只有5000人。两个坦克集团军只有坦克740辆。人员与武器的不足会影响苏军进攻。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维斯瓦-奧德河战役.前进,达到500公里。与左右两翼
脱节,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后勤补给不足,发起进攻柏林,的弹药,物资难以保障。
所以柏林战役。到4月,苏军发起进攻。关于苏军是否在2月,不间断的进攻柏林。的讨论,战后一直在争论,不过朱可夫一直认为,苏军在2月不可能进攻柏林。
这些战例,可以看出。大型城市攻坚战,当攻方,顺利进攻到目标近地。占领对
目标的进攻出发点时,要切忌急躁,冒进,在己方。与左右两翼脱节,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发起进攻。这样一来,会使攻方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使攻方付出不必要的伤亡。严重会导致战役失败,应当先消灭大量的外围城市。沿点拔除,形成对目标可靠的合围之后,再进攻主城区。
我们回到德军(1941年10月13----18日)距莫斯科60公里的纳拉河。
有一种说法是当时莫斯科只有两个民兵师,德军可以快速进攻,占领莫斯科。姑且不论当时莫斯科只有两个民兵师说法的可信度,首先,莫斯科战役是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半径几百公里的大会战。在这样大的战区,苏军还是有兵力的,合围在维亚济马的苏军也有十几万人后来冲出合围。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在距莫斯科60公里的纳拉河。发起进攻,德军只有一部兵力,德军大部在合围维亚济马的苏军。会造成,这部兵力在莫斯科主城区交战时,后方遭到两翼苏军加攻。该部可能反遭到合围。而合围维亚济马的德军如果分兵支援,会使合围在维亚济马的苏军大量突出
合围。显然这是得不偿失的。在苏军大量援兵到达莫斯科之前的有限时间里,德军动用一小部兵力,快速占领莫斯科,并守住莫斯科,根本就是天方夜谈.
关于当时莫斯科只有两个民兵师说法。很难令人信服,苏联武装力量有20多个部门分管,当时,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内卫部队,数量也是庞大的,在大清洗之后,斯大林对内务人民委员会的信任远在红军之上,莫斯科不可能没有专门负责警卫的安全部队。
中央集团军群的高级军官。包克元帅,克鲁格元帅等是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他们会急躁,冒进,凭侥幸办事吗?显然不会的。一句话,德军(1941年10月13----18日)距莫斯科60公里的纳拉河。不快速进攻莫斯科主城区是正确地。
九。第二阶段
10月12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建立莫斯科防御区,动员45万市民构筑上事,新建若干民兵师、做好巷战准备。13日,苏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被歼、一部突围,卡卢加失守。14日,布良斯克方向军所属3个集团军被德军合围在布良斯克南北地区。同日。德军突入加里宁市。17口,苏军成立以科涅夫为司令的加里宁方面军。18日,德军占领莫扎伊斯克,继而突破苏军第二道防线。23日,苏军布良斯克集团大部被歼。德军称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战役中、俘虏苏军67.3万人。
10月底—11月初,随着天气的变冷德军的攻势锐减。道路异常泥泞,德军于是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
11月初,莫斯科苏军又得到了10万人,300辆坦克,2000门火炮的补充;
11月7日、在德军逼近莫斯科的情况下,J.V.斯大林在红场照例举行庆祝十月革命胜利阅兵式.这一举动,使苏联军民士气得到了极大鼓舞。
11月12日,苏军在列宁格勒附近转入反攻。11月17日,苏军西南方面军转入反攻。苏军目的,使德军无法调出兵力支援中央集团军群。
11月13日在中央集团军群举行的奥尔沙会议(哈尔德出席了这次会议),讨论了工业城市高尔基(位于莫斯科东南二百英里,距奥廖尔四百英里)这样深远的目标,会议要德军向莫斯科进军。
11月14日,斯大林和沙波什尼科夫下达反突击的命令。朱可夫是不同意这样作的。反突击是由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和扎哈尔金的第49集团军进行的,反突击的目标是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区和纳腊河下游地区的德军北翼和南翼。此举除牵制了克鲁格的部分兵力以外,收效甚微。
11月15日,德军在经过补充,调整后,集中51个师,包括31个步兵师,13个坦克师,7个摩托化师,对莫斯科发起第二次总攻。向克林、罗加切沃方向和图拉、卡希拉方向发起进攻,企图从南北两翼迂回莫斯科。位于莫斯科以西的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的任务是牵制防守莫斯科河与阿列克辛之间的纳腊河与奥卡河一线的苏军,而配属克鲁格的赫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则在第4集团军的左翼向东北方向进攻,从北面包围莫斯科。赖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群从加里宁地区南调向赫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靠拢,归施特劳斯的第9集团军指挥,而第9集团军的任务是掩护北翼。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将再次从图拉地区向东北方的卡施腊、科洛姆纳和莫斯科以东进攻。临时配属给鲁道夫·施密特的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担负了掩护第2装甲集团军南翼的任务,
11月16日,德军用两个坦克军的兵力攻打苏军316步兵师的前沿阵地。在杜勃塞科沃铁路会让站附近,政治指导员克洛奇科夫率领28名反坦克手击退了德军50辆坦克的攻击,歼灭了其中18辆。28名英勇的红军战士全部战死疆场,克洛奇科夫牺牲前高喊;‘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后面就是斯大林’。之后与德军坦克同归于尽。
11月23日,德军占领克林。27日,又占领了离莫斯科仅有二十四公里的伊斯
特腊。莫斯科处于德军大炮射程之内,德军用望远镜几乎可以看
到克里姆林宫的顶尖。
11月23日下午,古德里安晋见包克,向他着重汇报了部队的疲惫状况。古德里安说,包克曾打电话请勃劳希契给予指示,他在一旁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经请示,包克和古德里安都明白了总司令无权作出任何决定。古德里安还说,后来又通过陆军总部的联络宫向哈尔德作了汇报,但也毫无结果。从此以后,包克对达成赋予他的远距离目标已不抱希望,只求他在土拉周围的处境能得到改善。就连这一点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为第24装甲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无法协调他们的钳形攻势。这次攻势的目的是消灭土拉地区博尔金的第50集团军,其作法酷似以前的布良斯克包围战。
11月29日苏军9903特种部队的侦察员,卓娅 ,被捕后被德军杀害。1942年2月16日,卓娅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苏军于11月27日在卡希拉地域,11月29日在首都以北对德军南、北两集团相继实施了强有力的反突击。
12月1日,德军企图从南北两翼迂回莫斯科计划失败,开使在中部,正面进攻,希望在最短的距离上有所突破。但是只突入15英里,遭到苏军反击。大量坦克被击毁,进攻再次失败。
在11月的下半月。德苏双方在莫斯科以西的半圆形防线上,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双方均付出极大代价,人员,装备消耗很大。到了精疲力尽的程度。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德苏双方的指挥官全到了近乎绝望的地步。
当时斯大林打电话问朱可夫;'你坚信我们能守住莫斯科吗?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共产党员诚实的回答我。’朱可夫回答到;‘毫无疑问,我们能守住莫斯科,但是至少还需要2个集团军,和200辆坦克。’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个插曲,从这一插曲可以看出斯大林是怎样指挥作战的。斯大林11月28日打电话给朱可夫,问他是否知道德国人已经突破了伊斯特拉附近的别洛博罗多夫的第9近卫步兵师的防线,并已占领了杰多夫斯克。朱可夫说他不知道。斯大林严厉地对朱可夫说,一个方面军的司令员应该及时了解情况。斯大林要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一起立即前往受到威胁的地区,组织反突击。朱可夫又用电话询问罗科索夫斯基,结果查明杰多夫斯克并未失守,德军只占领杰多沃的部分地区,距杰多夫斯克尚远。这个情况报到斯大林那里,显然触怒了他。他仍然坚持他原来的命令,指示戈沃罗夫(戈沃罗夫原是炮兵。第5集团军司令员列柳申科在德军的坦克和步兵攻下他的指挥所时负伤。戈沃罗夫是接替列柳申科指挥第5集团军的。)陪同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一起去杰多沃“为反突击组织炮火支援”。这弄得朱可夫不知如何是好。他打电话向戈沃罗夫转达了这个命令。当时戈沃罗夫正打得激烈,他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罗科索夫斯基手下也有炮兵指挥员。戈沃罗夫也只能这样说说,但是命令还得服从。方面军司令员和两个集团军司令员来到杰多沃,听了别格博罗多夫对情况的判断,一本正经地命令他用一个连的兵力在两辆坦克的支援下对树林里德国人占领的几栋房子发动一次反冲击。布置完以后他们就各自回去执行自己的更重要的任务了。
德军的指挥官在这时候,开使阅读关于拿破仑,1812年在俄罗斯战败的书籍,怀疑,绝望的气氛在部队中蔓延。德军陆军司令冯.勃劳希契元帅在11月10日发了一次严重的心脏病。之后,他的心脏病一再复发。于12月中辞去陆军司令职务。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也得了严重的胃病。
十。图拉TULA(莫斯科西南160公里铁路枢纽重镇)
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团军,在10月24日到12月5日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无法攻克该城。在对苏开战以来。第2坦克集团军消灭苏军近百万,攻占象图拉这样的苏联中等城市不下几十座。而在图拉城下受阻。
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团军在10月24日终于占领姆岑斯克。但是,由于油料短缺,第24装甲军不能用全部兵力向图拉推进,只得把现有的油料全部集中起来,供一部分坦克使用。于是,临时组建了一个坦克旅,由埃贝巴赫指挥并派遣这个旅以奇袭攻占图拉。这次对驻守图拉的叶尔马科夫的第50集团军的进攻失败了。德军坦克损失惨重。苏军第四坦克旅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10月28日到11月9日.在经历了无休止的反击和巷战,图拉最终在11月9日被德军放弃。
在11月15日,之后的进攻。德军第2集团军牵制并试图攻占图拉。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团军绕过图拉,向莫斯科南郊进攻。但是计划再次受挫。
到12月初,在进攻不利的情况下,德军统帅部分析认为,为保证进攻顺利。应当先拿下图拉。德军对图拉实施强大的兵力。12月3日,合围了图拉。
这时。50集团军司令博尔金中将与西面方军司令朱可夫有一段精彩的电话通信。
朱可夫说;‘喂,博尔金同志,如果,我无记错,这一回是你第三回被合围了。这是不是太多了。我已经告诉你,让你迁到拉浦特沃。可你是木头脑袋。不执行我的命令。’
博尔金回答到;‘司令员同志,倘若我的司令部迁走了,图拉可能早叫德军占领;情况会比现在还要坏。
朱可夫问到;‘你正在采取什么措施?’。
博尔金回答到;‘正在组织力量对德军发起进攻,扫清莫斯科-图拉公路。’
朱可夫问到;‘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博尔金;‘我可以请您把格特曼坦克师沿公路向南调动,接应我的步兵第999团吗?’。
‘很好。我将这样作,;’朱可夫说到。;‘不过你也要把你的本事拿出来。’
步兵第999团战斗17小时,与格特曼坦克师会师。莫斯科-图拉公路又恢复了通车。
这个通话记录表明,苏军士气高涨。50集团军在其指挥官领导下,固守图拉一个半月之久。是很不简单。与基辅战役,乌克兰人的成建制,主动投降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俄罗斯族生活了几百年的核心地区的俄罗斯人对德军的态度!!
朱可夫为何要图拉守军后撤?要知道,而在11月底,罗科索夫斯基要求后撤时,朱可夫拒不同意?。从战术上讲,固守图拉是最好的。可以威胁德军的后勤补给。使德军不得不分兵监视图拉,无法集中兵力进攻莫斯科。那为何要图拉守军后撤?
第一;说明朱可夫不相信图拉守军能守住图拉。在与德军的战斗中,大量战例是在遭到合围之后。苏军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与其明知其无法坚守岗位。不如将其后撤,增加莫斯科近郊的防御。而在11月底,罗科索夫斯基要求后撤。那以是
莫斯科近郊了。无路可退了。所以朱可夫拒不同意。
第二;能守住图拉,也是守军较好贯彻执行了,朱可夫的防御战术,及不在进行反突击。而是依托城市。发挥苏军炮兵的优势。大量击毁了德军坦克。消耗德军实力的结果!
在天气方面,11月初,温度在零度以上,月中基本上在-10度左右。只有在11月底,温度降到-25度以下。德军原计划是10月底拿下图拉。在零度以上的温度,天数的时间是1周以上。
攻陷图拉队下一步对莫斯科的作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古德里安无法攻克。这使对
莫斯科南郊的进攻,停顿于图拉周围地区。德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对古德里安,在莫斯科南郊的进攻缓慢十分不满。
图拉是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自始至终无法攻克的城市。其意义是巨大的。以往的战史只不过是一笔带过。这是不公正的。应当好好总结其经验。分析双方战术得失。
十一。进攻停止,
仅11月16日—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飞机近1500架。
在此以前,包克一直在他的前进指挥所里毫不留情地督促他的部队前进,但很明显,12月1日那天,他已认为不可能成功了。他向勃劳希契和哈尔德强调了他的部队的战斗力很弱,而当时却必须正面进攻敌人备有良好准备的阵地。哈尔德在答复包克时,只是着重提到他对部队的困难是了解的,并强调成败取决于最后的努力。
在这个决定命运的时刻,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日记中提到当时苏军进攻的气势还算不上强。作战日记还指出德军失败的原因:首先是德军任务太重,在体力上和精神上都难以负担;其次是士兵害怕被俄国人俘虏;第三是部队减员;第四是缺少燃料和补给品;第五是良种马匹奇缺。包克元帅在12月7日的日记中把问题讲得更简洁。他认为失败有三个主要原因:‘道路泥泞,铁路运输中断和对敌人估计不足’。
包克元帅没有关于天气对德军不利的记载。
在莫斯科以东的地区,苏军又有九个预备集团军在组建中。
赖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群和赫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在莫斯科以北继续取得进展,但新开来的苏联部队打得很顽强。赫普纳日复一日地打电话请克鲁格从纳腊河地区向莫斯科西面发动进攻,但毫无结果。不知道为什么克鲁格与布卢门特里特和包克反复商讨此事,却又迟迟不采取行动。直到12月1日他才开始进攻。
隶属第57装甲军的第3步兵师,是准备参加第4集团军攻势的。这个师占据的地区靠近纳罗佛敏斯克。由于苏军从自己的阵地上可以观察到这个地区,因此这个师的处境很困难。苏军的狙击手躲在房屋的烟囱里,德军在白天只要稍有动静就会招来猛烈的迫击炮火。德军兵力薄弱,无法守卫全线,因此留下了一些很大的间隙,敌人就通过这些间隙渗透过来,深入到德军后方。夜间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二十度,所有的士兵在室外呆了一小时以后都得回到室内待一小时,以便使身体暖和过来,血液恢复流通。师长自己对攻势能否成功也有疑问,因为他当面的敌人是装备精良新锐的西伯利亚师,这些师都拥有大量的坦克和火炮。第29步兵团在仅有一个装甲强击炮连的支援下就发动了进攻,结果马上就遭到了重大伤亡。第3营的第5加强连是一个有七十人的战斗力很强的连,但到傍晚时仅剩下二十八人了。由于任务过于艰巨,这个师力不从心,再也不能前进了。第8摩托化团第3营损失了八十人,占该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这八十个人中,竞有五十八个人是在户外因过度疲劳或冻伤而失去战斗力的。军和集团军内部的协同动作很差。第15步兵师调上来的时间太迟,未能扩大第3师的战果。
对莫斯科构成直接威胁的是从北面进攻莫斯科的赖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群和赫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苏军为了对付这一威胁,迅速从东部的第24和第60预备集团军调来一些部队。第7和第8近卫师是最先到达北郊的,这两个师成了弗拉索夫指挥的新编第20集团军的核心,从扎哥尔斯克地区调来的V·I·库兹涅佐夫的第1突击集团军在德米特罗夫和伊克沙湖之间发动了进攻,把德国人阻挡在莫斯科运河一线。赖因哈特和赫普纳的这两个装甲集群在距莫斯科仅十七英里的地方遭到这两个新锐的集团军与列柳申科的第30集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的一些部队的阻击,不能前进。到12月3日,苏军这些部队已经在倾全力进行反击。苏军固守土拉、斯大林诺哥尔斯克和韦涅夫,阻止了古德里安的进攻,并牵制了德军部队,以致古德里安只有一个装甲师能对奥卡河上的卡施腊大桥发动最后进攻。由第17装甲师发动的这次进攻被博尔金的第50集团军和扎哈尔金的第49集团军击退了。这两个集团军在战斗中使用了坦克和骑兵,并把高射炮当作反坦克炮来使用。与此同时,古德里安已注意到的正在到达莫斯科以东地区的苏军部队——科洛姆纳附近的第26集团军、梁赞地区的戈利科夫的第10集团军、位于西南方面军后方里亚日斯克附近的V·I·库兹涅佐夫的第61集团军——都在接近第3装甲集团军的翼侧。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的攻势一直继续到12月4日。但由于这两个集团军的战线已延长到二百多英里,它们的攻势越来越弱。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的攻势取得的尚值得一提的战果是他突破了苏军第33集团军在纳罗佛敏斯克以北的防线,并可进一步包围北面的戈沃罗夫的第5集团军。这次进攻是德军在这个战役中的最后一次进攻,并且于12月2日和3日在铁路线通过的戈列兹诺镇附近因遭到叶夫列莫夫的第33集团军和戈卢别夫的第43集团军的预备队的阻击而被迫停止,再想援助赫普纳,无论如何是来不及了。
12月3日,克鲁格自作主张命令第258步兵师撤退,因为他再也保证不了这个师的安全了。他在报告中说部队伤亡惨重。那一天包克又打电话给约德尔,以便元首对战局有充分的了解。德国人担心自己被围,于12月4日被迫退到纳腊河。次日,包克在陆军总部的默许下,结束了这场攻势。勃劳希契决定辞职,离开军队。
12月6日元首召集了一次会议讨论以后的行动。事实上希特勒自己的处境也非常困难。从他当时发表的看法和作出的决定中可看出以后在战争中他是如何考虑问题,如何作出决定的。他当时发表的看法和作出的决定规定了后来战争的打法,也断送了连续三任参谋总长。元首的头脑里尽是数字,这些数字中有一些是根本不精确的。根据他引用的数字,德国的损失是五十万人(而实际上超过八十万人),苏联的损失在八百万人到一千万人之间。他相信优势还在德国人一边,因此提出了许多应急措施,为东线调集人力,如:把因大量汽车报废或等待修理而无所事事的司机编成战斗部队,裁减后方机关的人员以及用战俘来替换德国工人等。他执意不肯从斯堪的纳维亚和西欧抽调一兵一卒。俄国人守住了莫斯科外围的阵地,德国人也会守住。当时元首在原则上并不反对缩短战线,只是后来改变了主意。但后方阵地不构筑好就不可能撤退。他眼睛仍然盯着顿涅次的煤和迈科普的石油。他也没有放弃在那个冬季重新夺取罗斯托夫的希望。
第二天元首就反对任何撤退,即使后退一步也不行。哈尔德哀叹德国陆军领导人的地位竟然低到这种地步。他认为总司令勃劳希契只不过是为元首搞点收收发发的工作,希特勒现在直接与集团军群打交道。最糟的是最高统帅部没有一个人(哈尔德这样讲实际上是指希特勒)知道部队的真实情况。最高统帅部的人相信只要在一些地方作一点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能挽回局势,而实际上却需要作出一些重大的、影响深远的决定。哈尔德认为这些需要作出的决定之一就是把中央集团军群撤到奥斯塔什科夫和鲁扎河一线。哈尔德的批评和他所建议的解决办法是明智的,有道理的,但必须记住,使中央集团军群处于易受敌人攻击的危险境地,甚至把它推向绝境的并不是希特勒一个人。看来勃劳希契、哈尔德和包克都与希特勒一样决心在隆冬季节打到莫斯科。
12月8日元首勉为其难地同意放弃攻势,并下达了第39号指令,这项指令把攻势失败的原因归于“严冬出乎意料地提前降临”。
德军将军们,战后对失败的解释,与苏军将军们,战后对战争初期苏联溃败的解释,有着近乎一样的答案,那就是,强调客观条件的不利,同时把主要责任推到国家领袖[希特勒与斯大林]的身上.这显然不是真实的!!!!!!
为何在朱可夫任西面方军司令之后,原来溃不成军的苏军,成功将德军阻挡在莫斯科城下??.而原来锐不可当的德军,无法突破苏军在莫斯科最后一道防线??.
很明显。双方攻防战术的较量是莫斯科战役胜负的关键!!!!!。
德军的辉煌战果主要来源,先进的战术理论-闪电战,以航空兵与装甲兵协同作战。分割,包围,消灭敌军。装甲兵在第一轮进攻中集中使用。在西欧战场空域较小,问题还不大,但是在苏联,因为交战地域较大。德国空军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援。其它兵种也无法跟上坦克的速度。德军装甲兵其实是在孤军奋战!!!!!!!。同时,德军强调装甲兵的独立作战。忽视了坦克协同步兵的重要性。在缺少坦克的支援下。步兵要想突破敌军防线,和敌军坦克对抗也是很困难的。
由于德国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要求,炮兵的建设,与数量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在遭到敌人纵深防御体系。这一弱点会变的比较严重。战时,由于炮兵落在后面,德国突击部队常常缺乏火力支援.
苏军在战前,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本是具有优势的先进作战理论。但是随着大清洗,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冤死。大纵深作战理论也被放弃。加之
重进攻,轻防御的军事指导思想,部队的各级军官不知如何防御作战。使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损失空前未有。
不过,苏军重视炮兵建设。火炮数量很大,特别是1941年,新装备的BM--13火箭炮对于密集的坦克编队有这毁灭性的杀伤力。
朱可夫在10月接任西面方军司令之后。针对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和基辅战役。德军多次重复的以坦克为主,两翼迂回,合围的战术。苏军防御战术大为转变。不断完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体系,加强对空和对坦克防御,重视战略预备队的组建和适时集中使用,善于组织炮兵进攻,及各军兵种和游击队的协同.
坦克作为火力支援,布置在纵深防御体系里.不再进行反突击。可以想象,德军装甲兵以密集坦克编队,突击苏军纵深防御体系时,会遭到苏军多兵种火力反击。大量坦克被击毁,也无法突破苏军的防御体系。
朱可夫的战术主要是继承,发展,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大纵深作战理论.
在这时,反过来,要求德军将军们在进攻战术上有所改变,来适应苏军新的防御战术。要突破朱可夫的防御战术。公平的讲,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那是朱可夫
仓促之间的作品。
但是德军将军们根本没有认真吸取经验。还是一次又一次的使用德军装甲兵以密集坦克编队来突击苏军纵深防御体系。德军装甲兵一进入苏军预设阵地。为大量地雷,战壕,反坦克小组所包围。密集的坦克编队反而有利于苏军发挥大口径火炮的威力。大量优秀德军坦克官兵战死在苏军炮火面前。仅11月16日—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800辆.作为主要突击武器,坦克
的战损率急剧上升。数量达到对莫斯科进攻开始时,坦克总数1700辆的近一半。[这明显不是严寒的天气造成的,坦克战损数量远高于12月至1月,苏军反攻阶段的德军坦克战损。12月至1月的天气比11月16日—12月5日要寒冷的多。]
]在这期间的战斗中,德军虽然不断前进。但是大规模合围苏军的情况没有了。无法大量歼灭苏军。[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和基辅战役。莫斯科战役初的维亚济马合围,德军取胜的标志就是大规模合围苏军。也是苏军正面,单线防御的恶果。如果不改变苏军正面,单线防御的话,在莫扎伊斯克苏军第二道防线,很可能重复这种大规模合围情况。朱可夫采用新的防御战术之后,虽然莫扎伊斯克苏军第二道防线,德军快速突破了。但是没有大规模合围到苏军。苏军有生力量还在进行战斗]
在莫斯科战役刚结速,苏军下达了总接经验的 325号令. 苏军国防委员会No.325号令明确规定:敌坦克在战场上出现时,主要应由己方炮兵来对付.
德军将军们没有突破朱可夫的防御战术.是其呆板的进攻战术所制。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官们,在战术指挥上输给了朱可夫。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官们对进攻莫斯科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十二。苏军反攻(1941.12.5-1942.1.7)
到12月初,西面方军司令G.K.朱可夫大将,认为德军在莫斯科近郊的战斗中受阻。兵力消耗较大,以无力向前进攻。利用苏军预备队进行全线反攻。苏军得到了3个集团军又11个师和4个旅的加强。1941年12月5-6日,苏军步兵首先开使进攻。
反攻发展十分顺利。在加里宁,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图拉、卡卢加、叶列茨,苏军在最初几天内就从德军手中夺得了主动权。12月8日,希特勒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全线包括莫斯科方向转入防御的训令。同时命令德军严禁撤退。但是部分德军指挥官违抗军令,带领部队撤退。12月9日,苏军解放了罗加切沃,11日解放了伊斯特拉,12日解放了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15日解放了克林,16日解放了加里宁,20日解放了沃洛科拉姆斯克。
至1942年1月7日,到勒热夫、拉马河、鲁扎河、博罗夫斯克、莫萨利斯克、别廖夫、韦尔霍维耶一线,将德军打退100—250公里。苏军从德军手中解放了1.1万多个居民点,
在反击中,朱可夫将自己的进攻战术付诸实践。及快速集群的使用。这一切为将来苏军大反攻,积累宝贵经验。
十三。苏军总攻(1942.1.8-4.20)
苏联最高统帅部认为,德军兵力消耗较大。无力进攻。决定命令苏军在列宁格勒附近,在西部战略方向和西南战略方向转入反攻。西方向军队的任务是,合围并消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
苏军最高统帅部过高估计了自己冬季防御的胜利,贬低了德国人的力量、恢复能力和耐力。苏军最高统帅部由于成功地保卫了莫斯科而得意洋洋,又联想到拿破仑1812年的失败,它以为在一次冬季战役中即可将敌人歼灭。于是,到处发起攻势,为此,斯大林后来遭到谴责。苏军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这些攻势,因而导致了力量的分散。冬季战役开始时,预备队中的九个集团军,给西北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备配属一个集团军,给沃耳霍夫方面军配属两个集团军,给西方方面军配属三个集团军。苏军的这第一个攻势没有密切协调的战略指导,是从零散的、仓卒的防御态势突然转入全面进攻的自然结果。苏军几乎没有进行计划和准备这次攻势的时间。如果全部精力和全部预备队都集中用来粉碎中央集团军群,也许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1月8日—月20日,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12月24日重建)实施了瑟乔夫卡—维亚济马进攻战役、托罗佩茨—霍尔姆进攻战役、勒热夫进攻战役、博尔霍夫进攻战役。1月18日-2月24日,苏军第4空降军在维亚济马以南及西南地域多次空降,由于缺乏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的经验,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赋予的围歼“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的任务,尽管如此,西方向的总攻还是顺利的。2月初,来自西欧的德军增援部队(12个师又2个旅)和中央集团军群北翼部队,分别在成尤赫诺夫以北和勒热夫地域实施反突击,合围进攻维亚济马和奥列尼诺的苏军部队。苏军的态势急剧恶化。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向部队转入防御、撤回外线作战部队,会战至此结束。
十四赏罚分明
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胜利,大大改善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这一胜利为战争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基础,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大量的人员,物质损失。但未完成围歼德“中央”集团军群的企图。德军损失50余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余辆,以及许多其他技术装备。
德军军事法庭以临阵脱逃,擅自退却、违抗军令等罪名给6.2万名官兵判刑。35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布劳希奇元帅、包克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
苏军约有40个部队和兵团,包括14个步兵师、3个骑兵军、2个海军步兵旅、5个坦克旅、9个炮兵团和6个航空兵团因模范地完成战斗任务和英勇善战而被授予近卫军称号。100多万名城市保卫者被授予1944年颁发的“保卫莫斯科”奖章。362.6万名军人被授予勋章和奖章,110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十五,假想,
/虽然历史上,德军进攻莫斯科失败了。但是也不难看出,德军要取胜的机会也是很大的,战役第一阶段,德军的维亚济马合围与布良斯克战役中,包围了苏军保卫首都的大部分军队。可以看出,苏军还不知如何进行正确地防御作战。一切只不过是斯摩棱斯克战役和基辅战役的重演。假如,苏军中没有G.K.未可夫大将的正确防御战术的话。那么苏军只会在莫扎伊斯克苏军第二道防线的战斗中重演维亚济马合围。其几乎所有的兵力将会为消灭。那样,希特勒,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结束会战的预想是可以实现的。希特勒与德军统帅部的原计划是基本正确的。
/G.K.朱可夫大将任西面方军司令之后.苏军执行了一套正确的防御战术。这使德军原本顺利进行的计划,一下变的难以完成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难度加大了;但是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官们没有突破朱可夫的防御战术.不过德军中人才辈出。要想突破朱可夫的防御战术,有人也是可以办到的。包克元帅作为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其战术是两翼合围的。在进攻不利时,改为中央突破,在中央突破不利时。又改为两翼合围。这种原地画圈的战术,实在不见的高明。
中央集团军群需要一位在战场情况快速变化,迅速反应的指挥官。特别是指挥城市攻坚战的能力。笔者认为,冯.曼斯泰因 是最合适的人选。特别他在塞瓦斯托贝尔的城市攻坚战中,发挥炮兵火力的战术是十分宝贵的。应当任命冯.曼斯泰因为中央集闭军群司令。
同时需要一位具体负责突破朱可夫防御战术的指挥官,他应当具备根据战场变化。快速反应的能力。要善长战术。笔者认为,隆美尔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在非洲的城市攻坚战中,一般以步兵先行突破,而后投入坦克的战术。明显与德军在莫斯科发动进攻中。先投入坦克突破的战术不同。可以避免密集坦克编队来突击苏军纵深防御体系时的大量伤亡。
[在诺曼底战役前,关于坦克的布置。隆美尔原计划是将坦克布置在离海滩很近的位置。这一做法,遭到德军中很多装甲兵将军的反对。古德里安上将到西线视察后,认为坦克布置过于靠前。坦克作战,强调机动。坦克当在后方布置。
1944年4月28日的会议上,古德里安与隆美尔,关于这个问题发生激烈争吵。古德里安后来回忆到,隆美尔,认为我是东线来的乡巴佬。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自信比我们高明;
而隆美尔在私下发牢骚;‘要说服这些人是何等的困难,他们就知道迷恋机动作战,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它,而在西线,我们以丧失机动自由。敌人一上岸,便会将坦克,火炮运上来。叫我们碰钉子。
后来的事实是隆美尔是正确地。在支援海滩的德军坦克师遭到盟军的空军打击。损失很大。同时,海滩的德军缺少重武器的支援。
隆美尔善长战术。总是能看到问题,这可能也是,他不太为其他德军将军们所接受的原因吧。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在具体安排上,笔者认为使用表面化的两翼合围战术。一路为佯攻。意在吸引苏军兵力。使其无法正确判断。隆美尔可统一指挥几个坦克集团军,步兵集团军。
在中央集团军群全部空军,和全部炮兵的支援下,以步兵先行突破,在打开突破口之后。投入坦克集团军。插入苏军纵深。突破一点,震撼全线。苏军纵深防御体系会全线崩溃,在莫斯科郊外消灭苏军主力。然后强攻莫斯科城区。发挥炮兵火力,减少德军伤亡。完成莫斯科战役。那样,历史纪录将改写.
不过,德军在1941年伤亡1百万兵力的情况不会改变。这是无法弥补的。同时占领
莫斯科,也并不等于对苏联的全面胜利。战争还将继续!
资料 回忆与思考
第三帝国的兴亡
苏联闪击战 [西德]维戈尔
《苏德战争 1941-1945》[英国] 艾伯特·西顿
作者:永乐
转自<前线军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