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8737|回复: 15

[讨论] 北方军团第1军第2师VS 95莱福+KGL ——1815年6月18日下午1点半以前发生的一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06: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日前与论坛的铁公爵兄讨论滑铁卢戴尔隆军进攻排列队型问题,因而跑了几次图书馆,搜集回来一些资料,但记载大多不详,最终无法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今天又翻了一本意大利作家巴布罗的书,颇有收获,于是决定翻译其中关键的几段描写来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滑铁卢战役对联军中部发动进攻的是戴尔隆的第1军。一般资料显示,第1军发动进攻的时间为1点半以后。多数历史资料与书籍,包括WEB2网站的图上,都将戴尔隆的进攻宏观队型标注为1-2-3-4形式:即奇奥的第1师在最左,向圣拉埃开展进攻;东茨洛的第2师在奇奥师的右边,向联军拜兰旅发动进攻;马尔科捏的第3师在东茨洛师的右边,杜鲁特的第4师包围巴普洛特农场。大多历史资料支持这个排法,不过不少支持这个排法的书里并没详细的描写圣拉埃进行的战斗过程,只是说“法军苦战受阻”云云。

英国作家ANDREWROBERTS在《滑铁卢》中提到第2师某旅攻占圣拉埃部分区域,于是产生另一种可能的排法,也就是把第一种排法的第1师与第2师调换一个位置。第2师某旅面向圣拉埃,另一旅前进与第1师并排进攻拜兰旅。这种排法是否有证据呢?目前无法从一手资料中找到什么直接证据,本地图书馆也没有什么大量的一手资料,不过倒有不少间接证据。如下:

1,  如果根据WEB2的画法,那么进攻圣拉埃的是第1师,攻取果园的是第1师查尔莱旅。英军骑兵冲锋以后,查尔莱旅的第55步兵团的鹰旗被缴。缴获第55步兵团鹰旗的是庞森比的3个龙骑兵团(126)之一,可是126龙骑兵团是在圣拉埃以东冲锋。如果是查尔莱旅进攻圣拉埃,那么缴鹰旗的更可能是第2禁卫骑兵团而不是庞森比的龙骑兵。倘若是2-1-3-4排列,那么查尔莱旅并没进攻果园,而是在圣拉埃以东开展进攻,直接面对庞森比的龙骑兵,这样更可以合理的解释第55步兵团(查尔莱旅)鹰旗被缴事件。
2,  55步兵团的鹰旗被法军第4枪骑兵团抢回,第4枪骑兵团在战场极右,活动范围应在圣拉埃东。如果查尔莱旅进攻果园,鹰旗被缴,第4枪骑兵团需要横扫整个前线才能夺回鹰旗,而当时离圣拉埃更近的有法军的胸甲骑兵。如果55团真的在进攻圣拉埃,胸甲骑兵完全可以抢回鹰旗,用不着第4枪骑兵团连打4支英军骑兵部队夺回鹰旗。不过,如果查尔莱的第55步兵团在圣拉埃以东,那么离第4枪骑团就比较近,因此由第4枪骑兵团夺回鹰旗的事件就显的更合理。
3,  有人认为皇帝在滑铁卢一战中毛手毛脚粗心大意或是军事水平下降,这是不对的。就在618日下午,皇帝清楚的知道一点:圣拉埃是联军中部的关键。在这一点上,他的想法与威灵顿完全相同。威灵顿派了精兵把守圣拉埃:能征惯战的95莱福枪团,战斗力高强的KGL,在圣拉埃附近掩护准备反击的皮克顿的部队也是精锐。此时,皇帝给自己的部队下的什么命令?
如下:第1军负责突破联军中部。突破行动必须先把最强的力量集中在圣拉埃。突破圣拉埃后,第1军其余部队渐渐跟上转右,然后缓缓的在圣拉埃以东全部展开,给予敌人致命的突破。
可以说对于圣拉埃的重要性,作战双方都十分清楚。这个命令交给戴尔隆后,戴尔隆会用哪个师去进攻圣拉埃呢?在1233个师当中,实力最强的是第2师。第2师每个营平均在700人左右,兵力最多;第2师唯一具有1个轻步兵团,轻步兵团对于攻取这种要地是必不可少的。戴尔隆又是个水平不低的指挥官,他用第2师进攻圣拉埃应该是最符合逻辑的举动。

以上3点虽然猜测成分比较多,但是我认为这3点从历史实际发生的事情来讲,证明2-1-3-4的排法比1-2-3-4更为合理。

巴布罗的书引用了戴尔隆的自传(1844年出版)和许多英国方面的资料,还有古尔戈记的回忆录。对于战役早期围绕圣拉埃展开的战斗,巴布罗给出了一个相对详细的过程,证明2-1-3-4应该是历史上真正的排法。

他写道:
在圣拉埃,坎凯(KINCAID)与贝灵(BARING)的步兵们在早上烤了一块小牛肉当早餐。一顿饱饭过后,他们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还没到下午1点,戴尔隆军的东茨洛师就活动起来,向他们进发。这个运动与皇帝的命令一致:皇帝特别指出,第1军的攻击行动必须从圣拉埃位置开始,然后全军慢慢向右展开。从结构上看,戴尔隆的4个师完全相同——每师由2个旅组成,每个旅2团,每团2营。实际上,从兵力上讲,东茨洛师是最强大的师。因为它的每个营都差不多有600-700人,其余师的每个营兵力只有400-500人。最为重要的是,这个师其中的一个旅——施密旅,是整个第1军唯一的一个轻步兵团,第13步兵团。所以,向圣拉埃的进攻行动由第2师来完成最为合适。

于是,经验丰富但已老化的将军东茨洛派出了他的2个旅:施密旅直接面对圣拉埃的果园;奥拉尔旅在更右一些的位置,他的任务是前进并对圣拉埃形成夹击态势。圣拉埃的果园给防守者带来不小的危险:贝灵带领一半的尖兵看见了法军先头散兵线。他下令全军卧倒,这样可以等待法军,并因此让我方的射击更具杀伤力。他刚刚下了这个命令后,法军的散兵线就开火了。贝灵后来回忆道:“第一枪打破了我的马的缰绳,第二枪打死了我旁边的波斯维尔少校。”很明显,法军散兵主要瞄向军官。第95莱福枪团也开火还击。但是由于法军散兵线离的太近,贝克莱福枪的换弹时间太长,另外法军散兵的数量很多,整个果园都不得不放弃掉。法军的将军们观察到了这个情况,正如一个英军军官写的一样:“他们对我们的开火视而不见。”下令让士兵排成纵队,冲进果园。

打头的是第1军的几个工兵连,这些手握斧子的壮汉,接到了皇帝的特别命令:当步兵攻取建筑以后,工兵连必须马上建立障碍,阻止敌人重新夺回建筑。几分钟以前,内伊元帅的副官,勒瓦瑟(LEVASSEUR)上校视察针对圣拉埃的阵地进攻。指挥工兵连打头阵的军官看见勒瓦瑟耀眼的制服,知道他是一个在军中十分有影响力的人。他走近勒瓦瑟,递给他自己的名片并说:“接着,副官先生,上面有我的名字。”然后,他下令敲响冲锋鼓,带领工兵们冲向了果园。

当法军涌向果园的时候,联军步兵快速跑到农庄躲避。(下面一段与战事无关的描写省略)当他们成功躲进农庄后,德意志的步兵们重新找回了士气和战斗力,他们几次火力齐射打退了身处果园的法军。法军尝试放火烧农庄,对于联军来讲幸运的是,所有稻草在昨天晚上都被般走了。

就在施密旅战斗的时候,奥拉尔旅前进到圣拉埃以东。他们组成纵队,在纵队前面是一排长长的散兵线。奥拉尔旅遭遇到了来自圣拉埃农庄和潜伏在沙地的KGL士兵精准的射击。尽管遭遇到了火力骚扰,奥拉尔旅的法军仍然继续前进,饶过圣拉埃,并从侧面向着这个建筑发起进攻。KGL的士兵从后门或者翻墙跑上农庄二层,奥拉尔旅继续向着沙地前进。

在一个地势相对高的地方,坎凯注视着奥拉尔旅法军纵队的前进。他指挥第95莱福枪团第1营成功阻击法军,但尽管不断地有士兵倒下,法军纵队仍然不为所动,加紧队型继续前进。接着,在很短的时间内,法军纵队加快脚步超越了散兵线一气冲到了沙地前。由于敌人众多,坎凯令士兵大幅后撤,并让士兵全部卧倒在一个小型丘地后面。几个英军军官勇敢的与领头的法军军官“比试剑术”,打了几个回合后也全部后撤。至于罗斯(SIR HEW ROSS)爵士的2门火炮,在战斗开始不久就被法军恐怖的大炮群击毁。

圣拉埃越来越危险了。法军已经占领了果园和沙地,对农庄形成包围之势。指挥汉诺威第1旅的基尔曼塞格将军,从他的部队中抽出一个精锐的轻步兵营救援圣拉埃内的联军部队。这个营有600多人左右,由克朗克上校带领,向圣拉埃西边进发。援兵的赶到让贝灵认为反击的时刻到了。冯。贝灵带领士兵冲出农庄,给予面前的法军散兵一个强力反击,把他们赶跑。可惜他们还没来得及庆祝,骑在马上的贝灵就看见远处骑兵胸甲的闪光。原来为了给予步兵有力的支援,以及阻挡任何增援行动,内伊在戴尔隆发动向圣拉埃进攻行动不久后,就召集了所有骑兵将军,让他们每人调几个中队由他直接指挥。当他看到联军往圣拉埃方向增兵的时候,他马上令比利时将军克拉贝(CRABBE)带领胸甲骑兵部队杀向圣拉埃。

贝灵一见事情不妙,大喊一声,让众人全部撤进农庄。身处圣拉埃以西的克朗克的轻步兵营遭遇了胸甲骑兵无情的打击。克朗克本人被手枪打下马,这个营被骑兵冲的溃不成军。战后统计,该营损失228人,几乎一半的力量,如果不算战后逃回联军阵营的俘虏,这个营几乎是成编制的被消灭了。

贝灵本人周围的士兵在胸甲骑兵冲过来后,失去了冷静。他们不仅没有跑回农庄,反而向着一个临时组成的方阵跑去,不少士兵被胸甲骑兵打倒。幸好农庄内仍有KGL的士兵在战斗,他们精准的射击继续让法军无法靠近农庄,奥拉尔的纵队损失越来越多的士兵。

克拉贝的胸甲骑兵在冲散克朗克的轻步兵营后,转头向北,冲向野地上KGL的其余步兵营。这些步兵营快速的组成方阵,让克拉贝无机可趁,只好下令在方阵火力骚扰中撤退。在后撤中,他们又发现了英军布置在高地上的4门掩护圣拉埃的火炮,胸甲骑兵们顺手砍死一些炮兵,其余人钻到大炮底下躲藏骑兵的军刀。


圣拉埃就这样被第2师的法军士兵南北包围了,但由于KGL在圣拉埃农庄内的顽强抵抗,让这场战斗成为一场没有任何真正结果的苦战。下午1点半以后,即使圣拉埃作战仍然毫无结果,戴尔隆还是下令让其余3个师针对联军中部开展进攻。第2师的奥拉尔旅撤出沙地,向圣让山高地方向进发。巴布罗给出这样的排法:
最左边是奥拉尔旅:第51团在前,第19团在后
奥拉尔旅右边是第1师:布尔哲瓦旅在前,查尔莱旅在后
1师右边是第3师:格尼埃旅在前,诺格旅在后

最后结论是:个人认为早在1点半以前法军就发动对圣拉埃的进攻,第2师是最先被派出去的部队,因为皇帝对圣拉埃比较重视,因此肯定会派兵力最多以及有轻步兵团的部队。1点半以后,戴尔隆全军出动,以2-1-3-4的排法向联军阵地发起进攻。其中最左边的第2师只有奥拉尔旅参与进攻,施密旅仍在进攻圣拉埃农庄。英军骑兵冲锋,位置直接面对英军第6龙骑兵团的查尔莱旅的第55团被庞森比的龙骑兵缴鹰旗,离查尔莱旅不远的第4枪骑兵团打退英军第2龙骑兵团,接着进攻第6龙骑兵团,夺回鹰旗。

倘若是1-2-3-4的排法,那么1点半以前发起对圣拉埃进攻的就是兵力不如东茨洛师且没有轻步兵团的奇奥师。拿下果园的是查尔莱旅,说明第55步兵团也在果园那里。英军骑兵冲锋时,夺第55团鹰旗的就是需要饶远路赶到圣拉埃南边的英军龙骑兵,而不是离第55团更近的英第2禁卫骑兵团。此外,夺回鹰旗竟然是离果园方向最远的骑兵部队——第4枪骑兵团,而不是离圣拉埃更近的法军胸甲骑兵。

因此2-1-3-4的排法显然更合理一些。


PS 说个不相关的话题。皇帝早上的早餐几乎成了“讨论对英战术大会”  桌子上几乎全是威灵顿的手下败将,当时争论的最激烈的话题是如何对付威灵顿在半岛惯用的战术。有建议法军依然保持纵队突击形式,因为法军比较习惯这种队型,这样才能保持他们高昂的士气。戴尔隆以自己的经验表明纵队爬坡后在英军的横队火力下展开是一种自杀行为。有人认为应该先展开成横队,再爬坡,但又怕法军士兵不太适合这种队型,此外怕遭遇英军突然袭击而混乱。

最后戴尔隆采取比较明智的营横队队型。一片疑惑之中,皇帝甩出一句“威灵顿是个二流将军,英军是支差部队”的说法,实乃为将军们打气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07: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非常生动。跟据这段描述,攻圣拉埃的应该是东茨洛第2师的施密旅(13轻步兵,17步兵团),侧面是2师的奥拉尔旅。细节也很清晰。记得最后下午6点最后拿下圣拉埃的还是13轻步兵团。
不过文中担任掩护的骑兵不是杜布瓦旅,而是克拉贝。这和通常的杜布瓦旅(鱼鹰,WEB2),或特拉维尔旅的说法又不相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07: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7-1-12 06:55 发表
指挥KGL的基尔曼塞格将军,从他的部队中抽出一个精锐的轻步兵营救援圣拉埃内的联军部队。这个营有600多人左右,由克朗克上校带领,向圣拉埃西边进发

这个就是吕恩伯格猎兵营了,是个不错的部队。可是一上来就受重大损失,并丢了军旗。横队打散兵时忽然遭遇敌骑兵,实在是很倒霉的事。
早先看的书把吕恩伯格营的损失作为奥兰治的重大失误,现在想奥兰治的安派也有道理。用方阵前进固然安全,但上坡的复杂地形方阵会很慢,一路会挨法国第2师散兵的子弹,到达指定位置部队也将缩水。奥兰治于是选择用横队冒下险,也算合理选择。以奥兰治23岁的年龄,当天的表现堪称不错了。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7-1-12 07: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7: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老兄鼓励:) 今天去学校办事,顺便在图书馆休息了几个小时,翻遍关于滑铁卢的书籍,发现关于奇奥开战时进攻圣拉埃大多记叙不细,因此觉得1-2-3-4真是很有问题的。巴布罗给出2-1-3-4的排法,并有详细描写,参考资料也十分可靠,十分令人信服。从历史事实上看,2-1-3-4也确实更合理一些。

克拉贝旅,书上讲这个旅当时不在圣拉埃附近。冲锋时,克拉贝领着4个中队左右先走的乌古蒙那边,然后横向往东。据说乌古蒙那边地势相对圣拉埃所处的地方较高,克拉贝的冲锋是从上往下攻,让吕恩伯格猎兵营遭遇很大损失。

对了,我一直对法军骑兵反击英军骑兵的参与部队没什么记忆,能否给一个参与反击英军骑兵的法军骑兵部队详细点的序列,目前已知枪骑兵部队是第3和第4枪骑兵团。关于胸甲骑兵就比较模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8: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7-1-12 07:36 发表
早先看的书把吕恩伯格营的损失作为奥兰治的重大失误,现在想奥兰治的安派也有道理。用方阵前进固然安全,但上坡的复杂地形方阵会很慢,一路会挨法国第2师散兵的子弹,到达指定位置部队也将缩水。奥兰治于是选择用横队冒下险,也算合理选择。以奥兰治23岁的年龄,当天的表现堪称不错了。


个人认为Ompteda上校的死和KGL2个营遭受的损失,奥兰治要负一定责任的。当时奥兰治让Ompteda上校领兵增援,Ompteda认为过于危险,奥兰治坚持让他去,结果被胸甲骑兵打个措手不及,手下2个营其中有1个损失很大,军旗被夺。

刚发现齐尔曼塞格统领的是汉诺威部队而非KGL,马上改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1: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吕恩贝格营”的统一译名应该是“吕讷堡营”吧,吕讷堡现在在地图上还找得到。
”奥兰治“是否称为“荷兰王太子”更通俗些?
雨果说夺下吕讷堡营旗的是杜布瓦旅,即骑4军13师1旅,辖第1、4胸甲团。
反击英骑兵的应该有特拉维尔旅(13师2旅,第7、12胸甲团),但我总觉得近卫红色枪骑兵也参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指正,应该是吕讷堡营和荷兰王太子(或奥兰治王太子)。
认为是掩护第一军左翼为杜布瓦旅的较多,也有些认为是特拉维尔旅。查了下巴布罗的书,他持的是个颇为折衷的说法。克拉贝是参谋军官,临时指挥内伊从各团抽调的几个胸甲骑兵中队组成的骑兵群。这样可能包含了上述两个旅的中队。
巴布罗的书有些相当新的提法,引述了大量一手资料。这段对阵的描述基本上很详尽合理。不过也有疏漏。比如他讲范德勒旅是见联合旅危险,不等威灵顿命令自主行动接应,接战法国枪骑兵。但此旅第12轻龙骑团长小庞森比的回忆写的:“在1点钟,我们观察到一些不整齐的法国纵队,大约成50人正面20排,不规律地射击并前进。我们决定向他们冲锋。”
说明范德勒旅12轻龙骑团和联合旅一样,也是一同参与冲击法国步兵(那支部队是第4师)。
按我理解,法军反击阵型综合下大致为,特拉维尔旅从南打英近卫旅,芬林旅从南打联合旅。第4枪骑兵团从东打联合旅。第3枪骑兵团打第12轻龙骑兵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1: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我理解,法军反击阵型综合下大致为,特拉维尔旅从南打英近卫旅,芬林旅从南打联合旅。第4枪骑兵团从东打联合旅。第3枪骑兵团打第12轻龙骑兵团。


多谢,这样就清楚了。
巴布罗的书讲的很细,引用的资料十分丰富,而且每场局部战斗或行军都有地图,把战役过程叙述的十分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7: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7-1-12 08:33 发表


个人认为Ompteda上校的死和KGL2个营遭受的损失,奥兰治要负一定责任的。当时奥兰治让Ompteda上校领兵增援,Ompteda认为过于危险,奥兰治坚持让他去,结果被胸甲骑兵打个措手不及,手下2个营其中有1个损失很 ...

奥兰治王太子是要担一定责任,但责任不是很大。KGL第5营成横队反击(巴布罗提及只有第5营,有资料写5,8两个营),是阿尔腾下的命令。奥姆特达认为有骑兵威胁,横队反击不妥,向奥兰治王太子提出反对,被当即拒绝。奥姆特达只好服从命令,亲自领队进攻,果遭骑兵袭击,奥姆特达阵亡在最前列,KGL第5营损失过半。
奥兰治王太子当时只有23岁,但最初下令的阿尔腾则是名将,半岛后期长期是轻步兵师师长。奥兰治王太子对阿尔腾的部署意见是会偏向接受的。从战术上看,情况和吕讷堡营出击情况类似,其他队形(方阵,纵队)出击会受法国横队和散兵重大杀伤。如果保持对法国步兵优势,横队出击最好。这个决策是求冒险成功,希望法国骑兵已经打不动了,但法国骑兵经多次冲锋仍保持了战斗力,终使行动失败。我觉得奥兰治王太子想法还可以,只是考虑欠些周全,如威灵顿在战后评价:“他具有军事天赋,只是经验欠缺些。”

[ 本帖最后由 iron duke 于 2007-1-16 00: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1: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如果排成横队是没办法,但如果有骑兵部队掩护则会好些。根据这里:http://www.napoleon-series.org/c ... noframes;read=50599
当时奥姆特达希望骑兵掩护横队前进,但奥兰治一口否决。
The adjutant rode back. Soon after, the Hereditary Prince of Orange appeared with General von Alten. Alten repeated the order, and Ompteda his opinion : " In any case we ought to be supported by cavalry " (Battalion Journal). The Hereditary Prince explained : " The cavalry visible behind the rising ground were Dutch." When the young commander had been finally convinced of the injustice and impossibility of his view, he said in a sharp, peremptory manner, with the fatal self-sufficiency of military ignorance: " I must still repeat my order to attack in line with the bayonet, and I will listen to no further arguments."

当然我觉得奥兰治王太子至少比热罗姆这家伙好不少,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4 06:20 , Processed in 0.0292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