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6142|回复: 5

[我心] 冬之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8 06: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电脑的关系,好几天没来了,发篇拙文致歉)
                                        冬之韵
对于教师,春为耕耘,夏乃收获,秋则是崭新的开始;于冬,我还找不到适当词语来概括。若说这一季能给人什么特殊的感觉,那就是因为人处冬中更易感受温暖,更易记住温暖。
初尝冬之奥妙,体会到除冷之外的况味,是在高三,对生命最虔诚的日子。那时,故乡的天空是愈冷愈清亮,当学校食堂的炊烟在刚擦黑的清亮空中奇妙的萦绕时,我们清亮的心中同样有奇妙的感觉萦绕。夜临,偌大的操场没有照明,只有教学楼口那大聚光灯投来长束的昏黄,上晚自习的人流由操场涌向楼口,人头攒动,足音杂乱,有点象监狱的场景,而我就是其中的囚徒,快乐之囚。教室有暖气,是我们江河日下的单位最后的奢侈,比任何化妆品都更能使冬夜里的双颊红润可爱;所以,在座位上我会偶尔向右一瞟,偷瞧那额前的刘海轻触修长的眼睫,跟踪那专注的视线在课本上的往复,悄悄数那呼吸的频率——当然,只是偶尔,如奥利弗所说,读一章才看一次。三节晚自习会飞快过去,随后一群文科生呼朋引伴,热热闹闹回家。我到了家门口还要陪他们再走一段才单独返回,抬头对着漫天星斗呼出所有的兴奋。冬天,一点儿也不冷。
接下来是师大的第一个冬季:重庆的阴冷使得我们上午九点还得在没电的教室点起蜡烛,照亮面前的繁体字教材;老教授身着与年龄、身份都相称的中山装,曼声讲述:上古天高云淡的清晨,妇女们在田间采摘春雷之精——车前子。窗外白雾蒙蒙,室内烛烟缭绕,被古韵冲淡了的川音搅动厚重的空气。恍然间,我如坠梦中。那一瞬,三十个世纪的时光和那些使我们自以为高于古人的事物都不复存在,我可以直接触摸到暗色书页中所积淀的千古不变。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叫“传灯”,也肯定了我在志愿表上所填的“中文”两字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我此生已注定要附庸风雅。就如后来我最宠的学生讲的:“这片片言语缠绕如丝,再系成一个结,捆我心一生一世,让我心甘情愿为之所累。”
真的,那个年龄,那个年代,每个人都附庸风雅;那个岁末,校园里每个邮箱都满得再塞不进一封;收到的每张贺卡,都写着“冬季/回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是啊,街道冷清心情却拥挤,每一个角落都有回忆。咀嚼着回忆,从故乡的街道来到了江边,去年那场变成了初雪的冬雨中,这里就出现了羞涩的淡紫防寒服和鲜红保暖鞋,“雪地上,吱吱嘎嘎的红鞋子,最快活”。江边没有雪地,但江滩上积了一层薄雪,印着水鸟的纤细爪痕,水波一漾一漾的涌来,搅出了无穷的变幻。这就是东坡所说的“雪泥鸿爪”?“我情的中间,是你留下雪泥梦和梦的片断”,而今梦醒,我还是我,你还是你,只是多了一个冬季。
其实,变幻之中,多的岂止是一个冬季呢?四年弹指即过。回想大学之冬,是桌上的蒜泥辣酱,煤油炉炖着肉,热气凝结在玻璃窗;是床里的搁书板上点着蜡烛,放着热巧克力和夹心饼干,两人对坐被中,被子上摆开棋局;是寒假独自在空寂的宿舍楼里听《执迷不悔》。但最能铭刻心头的,是大三那个短暂的黄金秋日后的漫长的冬季;铅灰的天空下苍白的风,我蜷缩在校园一角,蓬头垢面,不敢照镜子,不敢回家,不敢面对;找不到一支笔书写自我,找不到一本书解除困惑,睡了一冬的竹席来平息心中的狂乱,原来长大成人真的和战斗一样艰辛。
等到真的可以再次感受快乐,已是带着自己的年终节余去了省城,想为母亲买点东西。下了公车给小妹打了电话,就站在九眼桥头望着夜色降临这个在细雨中慵懒、自足的都市,直至小妹骑车姗姗出现。她清爽的短发,黑色短大衣,在左胸佩了枚小小的金色飞机徽章。面容洋溢着幸福,那种只能从每天的生活中获得而又无法掩饰无法伪装的幸福。我也笑了,张清芳那首清纯、俏皮而又带点怅惘的《出嫁》涌上心头;昨天那个可怜巴巴靠药长起来的小丫头,这个冬天要变成大人样。
我在小镇的冬则很简单:天黑得早,学生都已离去,校园很静。50年代建起的苏式小楼,高门大窗有酒红色的木框;拉上电教室所用的深蓝色窗帘,足以挡住任何寒气。墙上贴满了“我就是我,晶晶亮”的广告画,粉红的倩影在燃气灶前劳作,每一个轻捷的动作都恰到好处。我坐在几件粗陋的家具间,捧本书,可根本看不进去——不是心不在焉,而是灵台清明,容不下任何别的念头。浅蓝的火苗无声地舔着锅底,锅盖噗噗作响,调皮的水蒸气悄悄将花生和新米的朴质香气弥漫了整个空间,使一切都温暖润泽得不太真实。后来,见过大世面的朋友对我谈起所谓的世纪之交,谈到那晚的狂欢、人山人海乃至艳遇,又问我那晚怎么过的?我答:一锅花生粥。
最近的,我记忆中的冬天是这样的:经常停电,又可以象大学一样点蜡烛看书,所以空中的烟花也就分外绚丽。站在学生公寓外,看窗口的烛光依次熄灭,嘈杂声也随之平息。借一点手电光,从出楼者的步态、语声判断是不是我们要约的人。找齐了人,自行车和三轮一同出去,镇容比白天要顺眼的多。许多店铺已习惯了停电,备好了发电机。电烤盘上的肉排滋滋冒油,妙在其过程,其气氛;雪花淡爽喝出了甜味,闪亮的狗狗史努比说:幸福就是雪花飘上你的舌尖。酒酣耳热,倒杯豆奶,说:对不起,我已断奶很久了;说,今天的场景,何其壮观!那是第一次佩着校徽在外面喝酒,那一年,那一天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至少那一晚我们都这么想。
总之,冬之况味,最终由你自己酿成。我们把冬叫做“冬天”或“冬季”,从音韵上讲,前者二字皆平声,见其单纯和谐;后者二字先平后仄,见其顿挫蕴藉。当我们说“这个冬天不太冷”或“冬天里的一把火”,我们用前者;这时,不必绿蚁红炉,兽炭酥酪;何须人约黄昏,一夜鱼龙;即使只象少年朱自清那样坐在熏黑的打气炉前等待父亲筷子上的白水豆腐掉进自己的酱油碟,也是温暖满足。当我们讲“大约在冬季”或“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我们用后者,此刻,纵有火树银花,也只得泪湿衫袖;虽得宝马香车,也不知何树可系,唯有祈祷“两个人的寒冷,加在一起就是微温”。孰情孰景,全由心生。
所以,多年以来,一直在幻想、遐想、构想,想,能有这样一个冬季:所有艰险的考验已注定了明晰的结局,所有征途的辛酸都化作终点的甜蜜;我踏冰履雪、破冰扬雪、饮冰卧雪一路向你,终于不是个匆匆过客,而成为恋恋归人。明明多年以前你曾赠我一支绿柳,言,劝君更尽一杯酒;明明多年以后我已寄你一枚红豆,道,与尔同销万古愁。明明我已为你狂奔千里,尘面鬓霜;你已为我剪烛十载,梳妆轩窗;明明是行道迟迟,雨雪霏霏;可你出现的那一刻,却宛然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白日放歌,青春作伴,仿佛你我才初初相遇。朔风也吹面不寒,飞雪已春意盎然,萦绕其间的,是传诵了三千年的三百篇凝结成一唱三叹的九个字: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初见时你那化解冰雪的容颜,别后可曾有几分改变?

评分

参与人数 1军饷 +40 贡献 +5 收起 理由
朔风 + 40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1-28 07: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朔风也吹面不寒......
今天出去散步,下雪天跑到哈德逊河边赏雪景(我现在很后悔跑到河边公园去)。河边的寒风简直是“透心凉”。不过漫天皆白还是很有看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8 09: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文学院建立毛兄真是高产,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8 13: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回忆的那几段很有感觉,赞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08: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大大是川师的?和***是校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5 12: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很细致,把冬天的生活经历融入自己的感受中。
不过还是喜欢北方的冬天,白雪增加了浪漫的色彩,南方的冬天冰冷,还是不能与北方的冬天相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0:02 , Processed in 0.0262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