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3689|回复: 5

[军情]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振翅待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9 16: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振翅待飞--米格LMFS战机与苏霍伊“PAK FA”战斗机T-50方案

Developing Russian the Fifth Generation Fighters
来源: 改写自马 援《国际航空》杂志社(北京) 


  核心提示:目前俄罗斯有两种第五代战斗机在发展之中:正常起飞重量21吨级的苏霍伊PAKFA将于2008年首飞,而正常起飞重量15吨级的米格LMFS在获得足够的资金后也将在3年内制造出原型机。另外,虽然目前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进展比较顺利,但距正式服役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在此之前,苏-35的最新(也是最终)改进型将成为俄罗斯空军可以选择的过渡机型。预计该机将在2007年首飞,并在2009年左右交付。


苏霍伊“PAK FA”战斗机的想象图,其中有的方案的确与F22很相似。















苏霍伊“PAK FA”战斗机其中一些方案:苏霍伊公司的“PAK FA”战斗机T-50,有的方案又称是基于Su-47/S-37发展的
























俄罗斯原计划研制并装备单一型号的第五代战斗机,并在2002年选择了21吨级的苏霍伊PAKFA方案。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可能的国外合作伙伴的加入并考虑到出口市场的需求,较轻的米格LMFS项目也得以恢复。另外,作为第五代战斗机服役之前的过渡,苏-35战斗机也发展出了新的改进型。

一、第五代战斗机的双雄会

米格LMFS项目的恢复,将很可能再现美俄战斗机对抗局面,即第五代米格战斗机和苏霍伊战斗机的轻重搭配与美国的F-35和F-22的对决。有趣的是,之前一直将F-35和F-22称为“第四代战斗机”的美国空军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在相关文件中也改用了“第五代战斗机”的叫法,似乎是不甘心在书面分代上处于“落后”的地位。


PAK FA起飞在即

2002年4月,俄罗斯空军在第五代战斗机的竞标中选择了苏霍伊公司的T-50方案,又称PAKFA(俄语“未来战术航空系统”的简称)。总的来说,PAK FA项目进展顺利,在俄罗斯空军批准了PAKFA的初步设计方案后,苏霍伊公司完成了数字样机的设计并制造了全尺寸模拟驾驶舱。目前该机的制造工作已经展开,预计将于2008年首飞。

PAK FA的外形和具体性能一直没有公开。据推测,该机的基本气动外形与F-22类似,但尺寸稍小,正常起飞重量为21吨,而且采用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轴对称矢量喷管,拥有第五代战斗机典型的隐身、超机动、超远程攻击和超声速巡航能力,武器全部挂载在内部弹舱中。

LMFS起死回生

在2002年的竞标中落败后,米格公司决定继续进行自己的第五代战斗机研制计划,即LMFS(俄语“轻型多用途战术飞机”的简称)。该公司认为,LMFS较低的成本优势在竞标评估中被忽略了,而且在原型机对比试飞之前就做出决定是不恰当的。失去了政府支持的LMFS的后续研制工作举步维艰,需要来自其他方面的财政支持。


米格1.44验证机

























米格公司“LMFS”战斗机的想象图(下方这图是几年前的MiG I-2000方案;目前的“LMFS”很可能沿用米格1.44验证机的鸭式三角翼气动布局。)





大约一年后,LMFS幸运地迎来了复活的曙光。印度在经历了“轻型作战飞机”(LCA)战斗机发展中的重重困难后,决定在其第五代战斗机“中型作战飞机”(MCA)的研制中寻找一家俄罗斯合作伙伴,这与米格公司不谋而合。与此同时,随着多项米格-29战斗机出口合同的签订,米格公司的资金开始充沛起来,为继续LMFS研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早在2001年6月,俄印两国就开展过联合研制下一代战斗机的初步探讨。2003年1月,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研制下一代战斗的协议。印度要求完整地参与新机的研制过程,目的是通过联合研制提升本国的航空工业实力,并满足本国空军的要求。而此时只针对俄空军需求的PAKFA已经完成了设计,所以印度更加倾向于尚在设计中而且成本较低的LMFS项目。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空军也恢复了对LMFS的兴趣,俄罗斯空军司令在去年1月宣布:“俄罗斯正在发展两种第五代战斗机,一种中型机(PAK FA)和一种轻型机(LMFS)。”这也标志着LMFS的复活。



米格公司认为,LMFS比PAKFA轻,而且具有成本优势,就目前俄罗斯的国防预算水平而言,LMFS无疑是更为现实的选择,也更容易吸引国外客户。与起飞重量21吨的PAKFA相比,LMFS的起飞重量只有15吨。预计2010~2025年间每年花费13亿美元就可以为俄罗斯空军换装足够数量的LMFS,而换装PAKFA每年需要的费用为20亿美元。


目前的“LMFS”很可能沿用米格1.44验证机的鸭式三角翼气动布局。










管窥LMFS

LMFS很可能沿用米格1.44验证机的鸭式三角翼气动布局。米格公司曾对米格1.44模型进行了大量的风洞试验,所获得研究成果将应用在LMFS的研制中。

LMFS安装的发动机的数量目前还没有确定。按照最初的计划,LMFS将安装两台单台推力102.9千牛的VK-10涡扇发动机,此型发动机是米格-29上使用的RD-33系列里头最顶级产品的重大改进型。鉴于研制VK-10的俄罗斯克里莫夫公司已经并入米格公司,成为该公司的发动机分部,因此LMFS沿用VK-10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俄罗斯空军和潜在的合作伙伴印度更倾向于LMFS安装一台发动机,故这种方案也在讨论之中。单发的LMFS将安装一种同样在PAKFA上使用的AL-41发动机的改进型,而且这种发动机的推力将被增加到196千牛以上。单发方案将更加便宜,但需要等待新型发动机发展成熟,达到可以服役的可靠性,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AL-41F矢量推力发动机,2006年的资料说明其最大加力推力将是19986kgf以上一级的









在雷达方面,俄罗斯稳相加速器公司(NIIR)为米格-35研制了俄罗斯第一种战斗机有源相控阵雷达——“甲虫”-MAE,而LMFS将装备该雷达的改进型号。LMFS的其他机载设备和传感器将保持和PAKFA较高的通用性。目前,米格公司已经获得了稳相加速器公司的控股权,故两家公司的合作将更加顺畅。

据米格公司称,一旦获得充足的资金,只用30个月就可以制造出LMFS的原型机。随着LMFS的出现,目前风头正劲的F-35将遭遇真正的对手,无论是在未来的国际市场还是空中战场。



二、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大批服役前的"过渡机型"--新苏-35:终极进化


在航展上表演的“老”苏-35战斗机





虽然目前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进展比较顺利,但距正式服役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在此之前,苏-35的最新(也是最终)改进型将成为俄罗斯空军可以选择的过渡机型。预计该机将在2007年末首飞,并在2009年左右交付。

第“4++”代战斗机

新苏-35(后文统一称苏-35)取消了以前曾出现在早期苏-35/苏-37(现统称苏-27M)上的前翼,恢复了与苏-27基本相同的气动外形,仅在驾驶舱盖轮廓和垂尾尺寸方面略有差别。虽然外形相对保守,但苏-35将采用包括在第五代战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新技术,以抗衡西方的先进战斗机。苏霍伊公司别出心裁地将苏-35改名为第“4++”代战斗机,可见其性能提升的幅度。

在第五代战斗机服役后,苏-35可能将退出夺取空中优势的任务,但凭借着强大的挂载能力(8吨)和先进的机载设备,将可以继续胜任对地/对海攻击任务。

与苏27相比,苏35的机体结构做了一些改进,并采用了更多的钛合金。据苏霍伊公司称,此举使机体寿命延长到6000小时,相当于30年的使用时间。

117S发动机

苏-35的发动机为俄罗斯土星公司的AL-31F系列的最新改进型,代号117S。117S发动机采用了新的风扇(直径从AL-31F风扇的905毫米增加到了932毫米)、高/低压涡轮、数字控制系统和与AL-31FP类似但更灵活、使用寿命更长的推力矢量喷口。上述改进使117S的最大加力推力从AL-31F的122.5千牛增加到了142.1千牛,大修时间从500小时增加到1000小时,使用寿命从1500小时增加到4000小时。该发动机已经在苏-27M测试机上进行了试验,新型发动机拓展了飞机的飞行包线并改善了飞机的低速飞行品质。



装在苏30MKI上的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






燃油和航电设备

为了增加航程,苏-35采用了空中加油系统。此外,苏-35还可以携带两个1800升的副油箱,这也是苏-27系列战斗机首次携带副油箱。

苏-35上采用了基于MIL-1553B标准的航电设备组件,为开放式结构。新的航电设备结构更加紧凑,而且比旧式设备要轻约1吨。因此,苏-35的内部油箱得以增大了20%,燃油携带量达到了11500千克。飞机重心位置也得到了优化,从而无需使用前翼进行配平。此外,新的SDU-427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进一步改善了飞行特性。

“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

苏-35装备了新的“雪豹”-E(Irbis-E)无源相控阵雷达、OLS-35光电雷达(综合了电视/红外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和安装在尾椎内的后视雷达。“雪豹”-E由俄罗斯季霍米罗夫机械设计局科研中心(NIIP)研制,是一种X波段多功能雷达,带有一个900毫米直径的无源相控阵天线,天线的水平和垂直电扫描范围为60度,另外天线后装有一液压作动器,可以增加60度的水平扫描范围,使天线水平扫描范围达到120度。



航展上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模型





“雪豹”-E雷达对RCS为3平方米的目标的发现距离为350~400千米,对RCS为0.01平方米的低可探测目标的发现距离为90千米。在边扫边跟的对空模式时,该雷达可同时跟踪30个目标,并同时导引2枚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攻击2个目标,或同时制导8枚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攻击8个目标。在后一种情况下,其中4个目标可以在300千米之外。在对地攻击模式中,“雪豹”-E雷达可以使用低分辨率“真实波束”模式、中等分辨率多普勒波束锐化模式和高/超高分辨率合成孔径自适应聚焦模式进行地形测绘和地面目标搜索。

另外,“雪豹”-E雷达可以同时应对来自地面和空中的威胁,该雷达能够在进行地面测绘的同时保持对空搜索和空中目标跟踪并使用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发起攻击。玻璃驾驶舱新的玻璃驾驶舱是苏-35上最大的亮点之一。它完全取消了驾驶舱中的机电式仪表盘,所有的飞行和系统信息几乎都由两台分辨率为1400×1080像素的(38.1厘米×30.5厘米)MFI-35大尺寸彩色多功能液晶显示器(主显示器)提供。在主显示器的上方,设有IKSh-1M广角平显(视场30度×30度),用于在近程空战中控制武器。在飞行员的左侧,设有一部23厘米×30厘米的小型显示器,用于管理武器和通信等系统。平显右侧还设有一部较小的备用飞行仪表显示器,一旦主显示器出现故障,可以向飞行员提供基本的飞行信息。



苏35的新型玻璃座舱






除了备用显示器外,苏-35的驾驶舱还采取了其他措施以保证显示设备的可靠性。如果中央数据处理计算机出现故障,主显示器将启用自带的备用处理器,以提供基本的导航和驾驶信息。而主要的航电设备发生故障时,来自各种传感器、通信导航系统的基本信息将通过独立的备用通道显示在显示器上。[改写自(马援)(国际航空)]


**************************



俄罗斯米格公司开展第5代轻型战斗机LMFS研制
--------------------------------------------------------------------------------

美国《航空周刊与航天技术》 2006年9月11日 刊报道:俄罗斯战斗机制造商米格公司已秘密开展了几年的轻型第5代战斗机设计工作,并最早可能在2010年前制造出原型机。米格公司将其设计命名为轻型多功能前线飞机(LMFS),将为米格-29级的后续飞机。

俄罗斯空军部长VladimirMikhailov证实,俄空军现希望有两种而不是一种设计来满足下一代战斗机需求。之前苏霍伊被选中研制T-50(又称PAKFA)作为空军未来的战斗机,但该机是苏-27级的重型战斗机。俄媒体援引Mikhailov的话说,米格公司将研制一种轻型战斗机作为苏霍伊设计飞机的补充。

俄空军未来战斗机采购向支持2种飞机搭配的转变反映出了米格公司高层过去几年对空军游说采取这一策略取得了收效。俄罗斯空军的认可也将帮助米格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米格和苏霍伊公司都已向印度介绍了其第5代战斗机项目。印度不会选择不受俄军方支持的飞机。

米格公司官员称,截至目前的LMFS工作都由公司自投资金开展,米格公司已针对几种构型进行了风洞试验。来自米格公司的消息称,将着重研究一种干重量约为10吨的双发设计,飞机设计计划采用推力矢量控制和能增加机动性的大机翼。他还暗示,如果有足够投资,公司可在30个月内制造出原型机。今年初,发动机制造商Klimov已提交了一份LMFS用发动机的计划。许多正在为T-50研制的航电和武器系统也将适用于米格轻型战斗机。

[ 本帖最后由 KleinKlauss 于 2007-3-9 16:1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7: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这款比较接近现实,苏霍伊的航电水平进步很快。

按照27最初的设计思路脱胎自f15的历史,新款脱身于f22或f23都是可能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17: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俄国虽然这两年经济有所起色,但主要是靠能源的出口,其轻工业仍然很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在欧洲的企业排名中俄国企业上榜的都是石油公司,其现在的军事技术仍然是前苏联老本,靠的是惯性,如果要俄国恢复前苏联的水平,那么他的军费至少要达到每年2000亿美圆.

[ 本帖最后由 费希尔勋爵 于 2007-3-10 17: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7: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俄国军事工业已经重整,按照生产联合公司的体制,集中的还是最优秀的科技力量。在战机操纵,火控以及相控阵雷达方面进步很大,且这次开发活动采用多国合作机制--类似于ef2k的研制。(现在已经把印度这个大头拉进去了)。

现在的悬念是:同样航电进步飞速的中国是否需要借此加入来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17: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einKlauss 于 2007-3-10 17:55 发表
俄国军事工业已经重整,按照生产联合公司的体制,集中的还是最优秀的科技力量。在战机操纵,火控以及相控阵雷达方面进步很大,且这次开发活动采用多国合作机制--类似于ef2k的研制。(现在已经把印度这个大头拉进 ...


中国应该加入,像这样的机会不是总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8: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性有, 个人认为成飞有些偏好美欧,沈飞偏好俄日,就看谁说话算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4-19 07:12 , Processed in 0.0366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