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3274|回复: 4

俾斯麦与毛奇的战略博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3 22: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治与军事谁占主导地位?军事战略对政治影响的程度和性质如何?在政治决策中应如何操控战争进度?普鲁士统一德国进程中,外交天才、铁血宰相俾斯麦与一介学者的军事奇才毛奇之间的博弈,堪称解释政治与军事关系的经典案例。尽管目前学术界及坊间对俾斯麦的研究与猜测颇多,但本文的视角与眼界,是独辟蹊径且富有现买意义的,细读后其味自知外交天才生逢军事奇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22: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托•冯•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任首相(1871-1890年),以出色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令普鲁士在错综复杂的欧洲关系中游刃有余,最终促成了德国的统一;赫尔穆特冯•毛奇,德国军事家,元帅,任普鲁士总参谋长时指挥普鲁士军队力克群雄,奠定了德国的军事大同地位。两位奇人,不仅在德国历史上,而且在整个19世纪世界历史中都占有特殊地位。

在德国统一道路的选择上,俾斯麦崇尚武力。他的话掷地有声:“要统一德意志,只有靠铁和血”。但俾斯麦并不以军事指挥见长,却以杰出的政治与外交才能彪炳史册。

在缔造第二帝国的三场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中,俾斯麦纵横捭阖,为普鲁士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然后各个击破对手。有了俾斯麦创造的良好政治环境,毛奇及普鲁士将军们才得以凭借他们的军事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几场战争的胜利。

毛奇本是一介学者,却被推上了普鲁士总参谋长的位置,并在这个位五上开创性地设立了极为有效的军事指挥机关——总参谋部。正是这个指挥机构的存在,在对奥、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的动员与组织调动远超对手。

德国统一进程中,政治和军事问题错综复杂,考验着决策者对历史、未来的理解和感悟力。惊斯麦和毛奇之间的关系,堪称政治与军事战略相互作用额为有趣的一个模式。其特征是双方既有密切的合作,也经常发生戏剧性冲突。

俾斯麦和毛奇都经常思考同一问题:应如何确立政治和军事战略之间的相互关系?

俾斯麦的“政治大手术”政治与与事,谁是主导?

这是一个国家政治与军事关系的核心问题。其答案似乎非常明确:政治应该主导军事战略,而军事战略只是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手段。在和平时期,二者往往任渭分明,却和发展。但在战时,或面临战争时,军事战略地位上升,国家的政治与军事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异常棘手,决策者能否在复杂关系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关系一国战略目标的达成,决定国家荣辱与存亡。

[ 本帖最后由 费希尔勋爵 于 2007-3-13 22: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22: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统一前,德意志民族四分五裂,其中具有实力联合或统一德国的惟有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王国。俾斯麦将“铁与血”作为统一德国的不二选择。他知道,在德国统一的道路上,普鲁士与奥地利的冲突不可避免;而法国则是阻挡德国统一的主要外部障碍,保持四分五裂的局面对法国最有利;此外俄国、意大利及英国等欧洲强国,也会基于保持欧洲力量平衡的考虑而左右普鲁士的命运。普鲁士需要将德国统一的障碍扫除,又需要避免与这些国家多线作战,期间的政治权衡之难度如走钢丝般惊险。

作为普鲁士的政治决策者,俾斯麦如同一名外科医生,既要选择拿起手术刀,又要明白如何下刀。但俾斯麦不是庸医,而是一个经验丰富又果断、严谨的外科医生。他知道在下刀前如何让病人的亲属与自己同心,或者最起码让他们放心。
决定普鲁士命运的三场战争中,俾斯麦出色的外交堪称经典。对付丹麦时,俾斯麦成功地联合了奥地利而水到渠成。回头对付奥地利时,伺题就复杂得多,其统一德国的居心暴露无疑,而统一德国就等于破坏欧洲列强在维也纳会议上确立的欧洲秩序,因此欧洲列强是不会作壁上观的。尤其是俄、法两国,从地缘政治和权力政治的角度看,统一的德国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扩张。禅斯麦立即展开全方位的秘密外交,最终哄得俄、法和英国保持中立。普法战争中,俾斯麦又说服奥地利和俄国保持中立。如果没有牌斯麦在战前的游说工作,贸然发动战争,普鲁士恐怕早被群起而攻之,自身难保,遑论统一了。

发动普奥战争时,普鲁士遇到的风险还远不止周边大国可能的干涉。发动这场兄弟拥墙的战争前,俾斯麦在包括普鲁士在内的整个德国遭到了尖锐的批评,萨克逊、黑塞哥维纳、凡登堡、巴登、法兰克福等德意志国家都站在了奥地利一边。但体斯麦是整个欧洲善于利用新闻界和社会舆论影响为数不多的政治家之一,这一点让俾斯麦多次变被动为主动。俾斯麦通过有目的地散播普鲁士将对奥地利发动突然攻击的传言,迫使奥地利急匆匆地首先采取军事动员,扩充了其驻波希米亚的军队。此时,俾斯麦则立即利用德国新闻机构对这一情况进行夸大,这样就不必单方面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避免使普鲁士陷于不利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环境中。

政治使军事战略服从于己,正是俾斯麦的高明之处。他指出:”“军事统帅的任务是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战争的目的是根据政治规定的条件去争取和平.对战争应该达成的目标的确定和限制,及君王的有关建议,仅仅是战时及战前的政治任务,对这一政治任务的完成情况的不同,必将影响到进行战争的方法”。

当然,俾斯麦的政治。大手术”能够成功,除I他娴熟的操刀技巧外,也应看到,他手中拿的并不是一把粗笨、锈钝的战斧,而是一把灵巧、舒适且锋利的手术刀。而铸造打磨这把”手术刀”的人,就是普鲁士的总参谋长毛奇二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出色各长,铺好统一德国之路。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战时期的日本。日本军部不但在军队内部 俾斯麦在萨多瓦胜利后与奥地利缔乡关系之经典展现“下克上”的毒瘤,而这颗毒瘤不但没有被有效遏制,还蔓延到政府的最高决策层,导致日本军部的势力与行动无法控制,最终将日本带入无法回头的战争泥湾。

[ 本帖最后由 费希尔勋爵 于 2007-3-13 23: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22: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军事家的战略与政治家的谋略

人钦佩的是,俾斯麦不但具备熟练的操刀技巧,而且更有满腹学识,他明白该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开刀”和“切”到哪里为止。他也是十分慎重的,’手术”进行过程中,他已经在考虑之后该如何。

在对奥地利的战争之前,俾斯麦无疑是战争的策划者和催促者。1866年 6月16日,普奥战争开始。同盟的意大利人也开始攻击奥地利,迫使奥地利两线作战。1866年 7月 3 11,毛奇在指挥普鲁士军队快速集结和部署之后,主动向奥地利元帅贝内德克在萨多瓦城下发起厂交战,并最终使奥军遭到厂毁灭性的打击。

这次胜利虽从整体上巩固了普鲁士的声望和实力,却也带来几种不同的政治后果。威廉一世国王及其身边将军已经被巨大的胜利冲昏厂头脑,他们强烈希望一鼓作气,夺取维也纳并最终摧毁奥地利,但是俾斯麦坚决反对这么做,这位战争发起人,此时却坚决要求与奥地利议和。对俾斯麦来说,战争胜利固然可贵,但巩固胜利成果才最重要,甚至比在战前确保奥地利政治孤立更复杂。

在俾斯麦构建的德国长远国家利益体系中。奥地利并不是德国的藩属而是德意志民族另外一个独立的国家。俾斯麦不愿意侮辱奥地利的国家尊严.并提出苛刻的和平条件,这样做将会使奥地利和 各邦成为普鲁土的长期敌人,而德国的宿敌法国及其他国家可能会因此获得一个天然的盟友。

与奥地利缔结城下之盟,而没有强攻维也纳,成为俾斯麦操控战争为政治服务精彩的一笔,使得普鲁士在解放南德意志之时永远免去了后顾之优。而站在俾斯麦对立面的将军们,包括毛奇在内,都不具备这种长远眼光,也因此与俾斯麦结下心结。

[ 本帖最后由 费希尔勋爵 于 2007-3-13 23: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23: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普奥战争胜利后,普鲁士得以迅速发展,政治、军事实力大增,使普鲁土成为德意志国家中无可争议的领袖。在打败奥地利的第二年.俾斯麦就坚持必须对法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如果从纯军事战略角度看,在1867年向法国宣战,更利于占据军事优势,因为普鲁士军队的将士们此时正是激情昂扬、热血待战,此时开战也能极大地减轻普鲁士的军事开支,但俾斯麦再次让将军们失望了。他坚决反对在此时向法国开战。他坚持政治目的应高于军事战略意图,希望在对法作战之前,必须要把南方德意志各邦纳人到与普鲁士的密切军事合作之中,并要保证其他欧洲强国在普法战争中保持中立。之后,俾斯麦再次设计,让愚蠢的拿破仑三世在法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各即向普鲁士宣战,承担了发动战争的恶名。

普法战争中,毛奇再次向威廉一世和世界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从战争开始便让法国兵败如山倒。但在普法战争过程中,俾斯麦和将军们之间、德国政治和军事战略之间并未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俾斯麦后来回忆道:“高级将领们在整个对法作战中,一直保持着自奥普战争以来就对我怀有的敌意…”战争伊始将军们反对俾斯麦参加相当于最高统帅大本营的军事会议,还用力对他封锁有关的军事计划,将他排斥在军事向题之外。

1871年德国和法国结束战争,签订了——<<法兰克福和约>>。但是,令人颇为费解的是,俾斯麦这次没有像对待奥地利那样慷慨大度、有节制地对待法国,对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占领,致使此后德法成为不可和解的死敌。其实,早在1867年,俾斯麦就曾向英国人金斯顿保证,他不准备兼并法国的土地。“我们从来不会挑起战争,因为从中我们没有什么可以获取。如果设想法国被占领后普鲁士军队将在巴黎驻防,那么我们将对战果如何处置呢?我们不会占领阿尔萨斯,因为萨尔萨斯人月于法国,也愿意继续留在法国。俾斯自如是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俾斯麦说的也是实话。实际上,起初俾斯麦也反对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但毛奇及将军们首先从德国的军事战略目的出发,强烈坚持要兼并土地。俾斯麦可能后来也被阿尔萨斯和洛林重要的战略作用所吸引,最终放弃了他的坚持。但这块土地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法之间几易其手,最终还是在二战后被归还法国,德法两国也才从此修好。

俾斯麦与毛奇之间的故事,以及与他们相关的政治决策和军事战略,已是历史,但期间折射的政治一军事关系问题,则是永久的国家课题,事关一国命运。俾斯麦与毛奇之间的合作与博奔的结果,在影响德国命运的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值得深思的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1:49 , Processed in 0.0227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