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又被称作“民族会战”,在英文是“The Battle of Nations”。对于民族会战,富勒在<西方军事史>对莱比锡会战有一段总结
[ 可是这个“民族大会战”,今日看来还具有更深远的影响,这是英国体系的胜利,现代普鲁士从此兴起,而法国开始衰颓。此外,个别国家之间的斗争已经逐渐成为过去,这种原始性的冲突不久即将为世界性战争所取而代之。
拿破仑的战略是失败了,不仅是因为他的工具不适当,或是因为他的假设有错,而主要原因却还是他的政策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精神。他的目的是想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大帝国,跟著过去那些伟大征服者的脚迹前进。可是时代已经改变,欧洲已经不再是一盘散沙,许多民族都已团结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个结晶化的民族国家。它们各自分道扬镳,使他的个人神化主义的假定无法实现。]
按富勒的理解,民族会战的重要意义是民族性的国家为独立主权与法国作战。另外也提到了普鲁士的兴起,即德意志民族为德意志国家战斗。但看了一下开战部队的构成,对这一说法有些疑惑。下为参战国家兵员列表:
联军
俄国 150,490
奥国 117,640
普鲁士 77,080
瑞典 19,130
英国 30
---
法军
法国 160,265
波兰 11,890
意大利 7,200
萨克森 6,030
巴登 4,800
沃腾堡 3,880
黑森 2,400
那不勒斯 1,960
威斯特法利亚 1,960
莱茵同盟诸邦 2,400
博格 100
综上表,联军主力是俄,奥,普。这三个国家原来就是法国的老对手,本国的内聚力在1813年并无什么实质的改变。德意志的小邦仍是站在法国一边。战场上虽有萨克森,威斯特法利亚倒戈,人数毕竟不足万。那么富勒的解说是否有偏颇之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