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写一个人的历史与写一个时代的历史,完全是两码事:不仅名称不同,写作方法也大相径庭,想把二者结合起来是没有结果的。普鲁塔克[1]专注于前者,卡莱尔[2]则着眼于后者,这两位大师都完成了各自的著作。可以说,普鲁塔克的光辉榜样现在还没有模仿者,在他以后还没有专门严格根据史实撰写伟大传记的大师。
这种工作并不属于历史学家的领域,力求忠实于史实,需要写作以外的很多才能。文艺作家可以随意将历史人物戏剧化,有时写出很糟糕的剧本,美其名曰:“历史小说”。对于这一点,歌德与拿破仑一样,批评他们把一切都搞得一团糟。
当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的里程碑,不是语言而是行为的时候,为之写作传记则更为困难。凯撒[3]、腓特烈大帝[4]和拿破仑,只是凭借战场上的胜利而获得执政权,不过,他们的战役对后世的意义愈来愈小。现在,法萨卢斯战役[5]、罗斯巴赫战役[6]和奥斯特里茨战役[7],只在军事院校有其意义。上述三位将领假如除了军事才能,别无长处,他们就与克拉苏[8]、赛德利茨[9]和马塞纳[10]没有区别。是政治天才,才能使他们卓越不凡。政治家才华的最高体现在于:他们影响了历史。天才与性格的交集才是研究人物者关注的焦点。
在本书中我试图描述拿破仑的心路历程。因为他的人格体现在他政治生活的每一阶段,所以,作为很多国家的缔造者与立法者,他的思想、他对革命与正统的态度、对社会秩序和欧洲问题的观点都是描述拿破仑的重要素材。历次的战役无关紧要。欧洲各国的状况也不是很重要,它们分分合合,有如气候,变化无常。
他跟自己的兄弟或妻子每次龈龉;他的情绪,或消沉、或欢跃;他的勃然大怒与脸色发白;他对友人或敌人的善举或诡计;他对将领或女人们的每句话(根据可靠的谈话记录),都远比马伦哥战役[11]的战斗阵型,远比吕内维尔和约[12]的条款或大陆体系[13]的细则更加重要。我们在中学、在高校所学的关于拿破仑光辉的一生、文治武功的非凡功绩,在本书中被压缩到最低限度,而不为人知的素材却广为搜集。我所关注的,不只是法国作家写的拿破仑秘史,而是拿破仑的整体形象。国家大事与爱恋私情,都在这本书里——它们出自同一来源,它们相互作用。研究拿破仑复杂的内心世界,所能得到的有关其伟大计划的信息,多于这位战术家所有的神机妙算。
拿破仑的独立人格与交战国家——不管是友是敌——没有关系,正如其人格与道德无甚关系一样:本书并没有将其人格神化,也没有将它割裂成一些抽象的概念。在他一生众多的插曲和故事中,本书力求捕捉他内心深处的种种情绪——他的崛起正是这些情绪合乎逻辑的结果,并追踪描述他的活动,直到放逐圣赫勒拿(St.Helena)这一高潮。探讨他的内心世界说明他的决心与忍耐力、他的功业与他的痛苦、他的种种幻想和思考等发自他内心深处的情绪,并揭示这一系列的情愫,这是写作本书的手法与目的。
这就是为什么本书并不具体描述各位将领,凡没有足够理由以表露此人心路历程的事物,全部忽略。
想描绘这个人丰富多彩的一生,我们必须追溯他的人生历程。所以,作者不得不尽可能多地引用他的原话。因为事实是:一个人的自我表白,比别人的解释要好得多;即使他错了,或是他在说谎,他毕竟也是在向后人、向了解真相的人表露自己。当然作者也必须忘记自己是了解其后来结局的人,在写作时只有在记叙这个没有办法预见自己结局者当时的种种思绪,才能产生悬念,烘托气氛,使当时的情景生动地在我们面前再现。这样,我才是在以自己的感情,向世人展示出此人内心的感情。作者在本书中只有一次撇开感情,对这位人杰作出冷静的分析——那是在书的结尾部分。
这样一部栩栩如生地把读者带到传主面前的传记,可能会给人以各种想象。由于要将这部传记处理成全然不同于虚构之作,就必须始终忠于历史的真实。作者以为,书中所描述事件之发生,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没有什么偶然性,因而不想改动任何细节,也绝不会迎合别人的看法,来歪曲某个日期或某件事情。虽然为了文体,有时会省略某些事件。
本书除了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外,所有资料都是有案可查的史实。这就可能用得上歌德所说的话,他在评价布里昂的《忆拿破仑》时说:“新闻记者、史学家和诗人所有加诸于拿破仑的全部光环和幻像,在此书令人敬畏的写实面前,都消失了。不过主人公的伟大,并未因为这些而受损,他的形象却更高大了。我们由此可知真相原是多么壮丽,贵乎有人鼓足勇气将它说出来。”拿破仑的一生是一首由命运之手写成的伟大史诗,它的所有内涵,耽于想象的人将无从领会,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理解。
这位千年一遇的非凡人物以一生写成的悲剧,作为作家理应义不容辞地为读者整理出来。一个人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激情与幻想,凭借勤奋与意志所能得到的,拿破仑凭一己之力全得到了。在所有的西方人中,只有他曾翻天覆地,掀起最为猛烈的风暴,并为之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艾密尔.路德维克
注:
[1]普鲁塔克(Plutarch 46?—120?)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传记作家、伦理学家,开西方历史传记之先河。著有《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
[2]卡莱尔(Carlyle,Thomas 1795—1881)苏格兰散文作家和历史学家。1834年迁居伦敦写作,著有《法国大革命》。1865年,任爱丁堡大学校长。
[3]凯撒(Caesar,Julius前102?—前44,3,15)古罗马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兼文学家。他的文治武功改变了希腊———罗马世界的历史进程。他与庞培、克拉苏被称为前三雄。制定儒略历,著有《高卢战记》、《内战记》。其名言为:吾至,吾见,吾胜。公元前44年3月被刺身亡。
[4]腓特烈大帝(FrederickⅡtheGreatofPrussia1712,1,24—1786,8,17)普鲁士第三代国王,在摧毁神圣罗马帝国、领导统一的新德意志方面起过重大作用。1740年5月即任王位。认为:“国王是第一公仆”,严禁严刑拷打,取消新闻检查,废除宗教歧视。著有《反权术主义》一文,充满启蒙运动的伦理观点。热衷于同作家、艺术家交往。在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以及七年战争中,取得辉煌胜利,使普鲁士赢得“天下无敌”的美名。
[5]法萨卢斯战役(BattleofPharsalus)古罗马内战中一次决定性战役。公元前48年8月9日。凯撒在现今希腊的Farsala击败庞培,庞培溃不成军,而凯撒伤亡不到250人。凯撒巡视了尸横遍野的战场后说:“他们咎由自取!”
[6]罗斯巴赫战役(BattleofRossbach)1757年,普奥七年战争中的一次战役。普鲁士军所向披靡,大胜对方。
[7]奥斯特里茨战役(BattleofAusterlitz)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一周年之日,在摩拉维亚的这个小镇,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击败了奥地利皇帝和俄国沙皇率领的联军,亦称为三皇之战。联军伤亡1.5万人,被俘1.1万人,这是拿破仑最辉煌的胜利之一。
[8]克拉苏(Crassus,MarcusLicinius前115—前53)古罗马政治家兼商人。曾协助苏拉夺取政权和平定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靠出售被苏拉没收的财产而成为巨富。公元前54年,任叙利亚总督期间,在一次战役中兵败身亡。
[9]赛德利茨(Seydlitz,FriedrichWilhelm1721—1773)腓特烈大帝手下勇猛的骑兵指挥官。在1757年的罗斯巴赫战役中,功勋卓著,擢升西里西亚骑兵总监。
[10]马赛纳(Massena,Andre,duederivoli1758—1817)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将领。1804年被封为元帅。战功显赫。一次,拿破仑在同亲信们评论各位元帅时,曾认为马赛纳功绩最大。本书中多次提及此人。
[11]马伦哥战役(BattleofMarengo)1800年6月14日,拿破仑率领法军在这个意大利村庄转败为胜,击败了梅拉斯指挥的占有明显优势的奥地利军队。法军在翻越阿尔卑斯山后,不到一个月,又重新攻占了尼斯、皮埃蒙特和伦巴第。
[12]吕内维尔(Luneville)和约,1801年2月9日,战败的奥地利被迫在洛林省的吕内维尔与法国签订和约。
[13]大陆体系(ContinentSystem)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发布柏林敕令,禁止欧洲大陆各国与英国进行贸易,宣布英国各岛处于被封锁状态。这种大陆封锁体制引起欧洲各国的强烈不满,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覆亡。
[ 本帖最后由 蓝色拿破仑 于 2007-6-6 11:5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