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2725|回复: 25

上帝为他们作证——纪念俾斯麦亲王逝世109周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0 13: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有些俗人喜欢说:一个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本身就证明这些俗人虽然活着,他们已经死了,反正死活的价值都一样。

但是有些所谓的伟人偏偏要死了,还想像活着一样作威作福,所以快死的时候托孤寄后,“你办事我放心”一番,真以为就不朽了。嗬嗬……心虚。

真正伟大的人物,也无所谓托孤寄后,也无所谓不被人理解,他们的智慧震古烁今,虽不被当世俗人理解(他们也理解不了,就这智商……),也自不会被后世英雄遗忘。

哎……这样的人……

俾斯麦亲王已经去世109年了,他也是这些真正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员,今天是他的忌日。

俾斯麦的伟大,就在于他能够不拘一格,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来达成目标,而且永远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审视世界格局(只有几个偶尔的例外),不偏激,不骄躁,不会被盲目的虚荣和野心所蒙蔽,也永远不会一味妥协退让。他永远一只手玩着六个鸡蛋,另一只手拿着大棒,兴致勃勃地看着欧洲那些小狗在他面前表演。如果说外交在国际关系史上作用举足轻重,那么在人类历史上能够像俾斯麦般把外交技艺运用的如此娴熟且精致的并不多见,在他身后的德意志则几无来者。

其时,俾斯麦的普鲁士有四种命运抉择:

1. 维系现状、满足于梅特涅体系所带来的在神圣罗马帝国内与奥地利相当之特殊地位;
2.
像俄国一样尽可能的开疆掠土,实行霸权政策,建立足够大的泛日耳曼人的共同帝国;
3.
当然,普鲁士也可以像英国和其他殖民国家一样把目光放到海外,进行扩张,夺取发展空间;
4.
依据相对谨慎温和的德意志民族主义,统一德意志邦联为帝国,当然一山不容二虎,要完成此目标必须或者并吞奥地利或者排除其出德意志。

第一条:大多数保守贵族和德意志王侯都会选择,因为没什么费脑子的事情,只要按祖制家法办就行了。

第二条:希特勒的选择,最终导致亡国,但很具有诱惑力,即使放到我们国家,也是“爱国青年”们的美好愿望,只不过蠢了一点罢了。

第三条:威廉二世的选择,盲目追求当时的世界趋势,忽视了德国本身的各种局限,好大喜功,外交上又笨拙不堪,最终也要亡国。

第四条:俾斯麦的选择,也是今日德国外交风格的经典样板,统一,但不称霸,谋求欧洲协调者的位置,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普奥,普法战争结束以后,人们不得不惊叹一个强大的德意志以稳健的步伐逐步建立起来,向世界释放能量。日耳曼的智慧,严谨,坚韧的品格,通过俾斯麦的战略完美地表现了出来,赢得了世界的敬畏。

俾斯麦深知德国在地缘上处于被包围的的态势,因此任何一意孤行的扩张意图都会招致灾难性的后果,巧妙运用结盟手段,纵横捭阖,拉拢俄国和奥匈,稳住英国,绥靖法国,成为俾斯麦外交战略的要素。

同时代的总参谋长毛奇伯爵和威廉一世皇帝,是俾斯麦战略得以实现的两块基石。没有威廉一世的开明,没有毛奇伯爵富有政治家头脑的防御战略,俾斯麦也不可能建立起国家关系协调的光辉典范。毛奇伯爵的计划是把德军大致分两个相等的部分,各布置在东线和西线,全部采取守势,这样一旦法军或者俄军在任何一线发动进攻,德军都可以以逸待劳。等到任何一方战败媾和,一线的军队可以立即调赴另一线,以确保胜利。这也给俾斯麦预留了一个外交斡旋的空间,如此默契的配合,在军人和政治家的合作中非常罕见。

但是,这些天才的构想很快就被一大群无知的继承人糟蹋殆尽。新上任的皇帝威廉二世是一个患有精神病和严重夸大狂倾向的怪人。他受一种病态的,毫无头脑的虚荣心支配,肆意扩张,不仅插手巴尔干,完全抛弃了与俄国的同盟,而且进行无休止的造舰竞赛,把英国也推向了敌对的一方。他的总参谋长施利芬,是一个从来没有实战经验的战略家,闭门造车地修改了毛奇的计划,使得德军在西线的兵力远超过东线,并且易守为攻,大大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而且完全剥夺了政治解决国际纠纷的空间。以至于任何一次发生在巴尔干,中东或者非洲的危机,都会把战火引向西欧。在如此糟糕的外交和军事战略的引导下,德国的命运可想而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39730,俾斯麦逝世39周年纪念日,纳粹制造的“但泽危机”爆发了,德国终于走向了毁灭——斯拉夫人在查理大帝后1000年,又重新饮马易北河,而且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大;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旗帜,也插到了莱茵河畔,日耳曼民族分裂,兄弟睨墙,沦为二流战败国。

群小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虚妄野心,以及他们糟糕透顶的表演,更显出了俾斯麦智慧的超前和卓越。放眼历史,伟大人物的遭遇多半如此。亚历山大提倡民族平等,同时代的希腊人却不能理解为什么波斯人不是动物;奥古斯都没有征服安息人,有人认为他不及凯撒气魄雄大,但他们没有注意到罗马因此安享200年和平繁荣;到目前为止,还有俗人说如果某主席还活着,中国早就怎么怎么称霸了云云,还有某些俗人高唱种族主义……我想,有这些人在,某主席和某元首虽然死了,他们还活着,呵呵……

多少枭雄逝去,譬如拿破仑,希特勒,某主席……这些人刚猛强硬,一路高歌猛进,浪漫是浪漫,但他们的帝国和梦想,什么“再过三年,我就是世界的主宰”;“第三帝国是一个千载帝国”;“把无产阶级革命推向全世界”,“文化大革命过个七八年再来一次”,哼哼,早已灰飞烟灭。往事可鉴,只有俾斯麦式的现实理性的头脑和卓越的战略眼光,才是人类真正不朽的财富。不需要为他们歌功颂德,不需要把他们的遗体装进水晶棺材,自有历史为他们作证,上帝为他们作证!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7-7-30 13:4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军饷 +29 贡献 +1 收起 理由
KleinKlauss + 29 + 1 我很赞同,补充除精华1外的贡献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0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段


俾斯麦的行政风格带有经历过严格哲学训练和自身修养的元素,优点是突出的,不论是仁慈的中立还是仁慈的战役,都带有绝对的理智。这也是普鲁士崛起并统一德意志最关键的领导者素质。

但是迪兄的大作里似乎对俾斯麦的爵位有些肯定,作为伯爵是一定的,作为亲王俾斯麦自己却是拒绝的:"一个小康之家的人当伯爵还是可以的, 而王爵却要很有钱的人才能当得起。爵位升高了,生活水平却要下降,这与我的性情极不相符...",总之,在名禄上他是淡泊的。

还有,在对于1848年革命---这一法国大革命的延续产物的态度上,以及之后对于左翼政治阶层的态度上,俾斯麦伯爵都显得不够灵活,纵然帝国宰相的把持力成为其政策的基础,但是国王和民众的心态却和经济实力太不相称。直接的膨胀恰恰来自于之前帝国宰相政治上的成功。在19世纪末,所谓的黄祸论便是皇帝的一个怪异的铺张。

倘若可以作为欧亚大陆东方的最大国家的清瞭之士,观察到的绝不是某种偶像崇拜所带来的譬如吗啡或海洛因注射一样带来的疯狂之价值。在德意志走入某种怪圈或带来何种局部影响的背后,政治,行政,战略考量,教育角度,人本,民声,诸如此类的思考如何能够做到相对理智和具备战略前瞻是今天纪念俾斯麦伯爵的重要意义。

简述之就是:不要煽动,不要煽情,不要误解,不要淫邪(指欲望,比如征服欲,附庸风雅欲等等的病态爆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4: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k兄所言极是,这篇文章也是今天偶然兴之所至,没有仔细斟酌词句。

俾斯麦的爵位,我用了亲王这个词,本来也就是泛指,不是特定的王爵,欧洲的大贵族和他们的家人都可以被称为亲王,如此而已。

关于第二帝国的内政,没有论述,k兄补之,甚好。俾斯麦作为保守派没有维护维也纳体系,作为宰相又不站在左翼这一边。帝国对于保守派太民主,对民主派太专制,对帝国主义者太窝囊,俾斯麦的维系着一套平衡,死后必然连大师也难以为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0 14: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此文配一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1 08: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Gedanken und Erinnerungen>思考与回忆一书,他用极大篇幅阐述自己参与制定的外交政策以及一些未尽事宜,对自己的功绩轻描淡写.仿佛不象是再写回忆录,而是他给继任者留下的工作手札.这份胸襟让人折服.
第二帝国的平衡外交时代,一位外交政治的大师.同时把玩着六个球的魔术师.
杰出的Otto von Bismarck!
PS:又见DIAODUOXI的华文 依旧言辞犀利哦.就德国的地理位置想始终保持那种平衡感的确也不容易.正所谓留得枯荷听雨声,正是那份残缺美感的遗憾才让更人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31 09: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华文不敢当,这是昨天兴致所至,即兴的一篇文章,没有推敲过文字,本来不想发到论坛来,后来想好久没有发原创了,所以就献丑了,呵呵。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态势比德国当年的情况更加复杂,而中国的国力也虚胖得很,外交上借鉴奥王(李鸿章对他的称呼)的经验,很有现实意义。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7-7-31 09:1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伍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1 10: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aoduoxi 于 2007-7-31 09:16 发表
,而中国的国力也虚胖得很,外交上借鉴奥王(李鸿章对他的称呼)的经验,很有现实意义。



虽然。

记得当时李鸿章问俾斯麦,(白话)国家如何才可以大治呢?回答,尽忠尽力就可以。又问:比如有一个国家,满朝掣肘,那么该如何自处呢?回答,那就要得到君主的信任。又问:倘若君主的亲戚强悍,君主摇摆,该怎么办呢?回答(已经知道大概),政治从来不是和女子小人一起讨论的东西。

李鸿章无语以对、


所以说官僚体制受到相对价值评估的影响,当时未必能够随意借鉴俾斯麦的东西。不过现在是务实外交,可说方向是没有偏差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1 09: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俾斯麦也说自己无缘“西方李鸿章”,呵呵。

俾斯麦个人对宫廷贵妇很尊重,普鲁士妇女干预政治的力量也不像慈禧那样强大,德国的政治也不像中国晚清那样错综复杂。我记得李鸿章问到女人后,俾斯麦讲只要有军队支持,一切都可以搞定,兵不在多,集中精兵5万即可成事,已经很明显是在建议“炮打中南海”了。李鸿章这才无言以对,甲午刚刚赔个精光,自己忠臣孝子也不会谋反,但他后来支持康梁,说自己也是维新派,或许也接受了俾斯麦的一些建议……不过后来袁世凯倒贯彻了奥王“精兵掌权”思想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7-8-1 09: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5 18: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鸿章也是生不逢时,生在这麽一个时代。倒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5 21: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I 于 2008-5-15 18:07 发表
李鸿章也是生不逢时,生在这麽一个时代。倒霉


李鸿章还是远比不了俾斯麦的!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那样,此人以中上之才想力挽颓清之狂澜,实在困难!如此看来也算他生不逢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7-14 02:02 , Processed in 0.0352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