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iaoduoxi

[原创] “八一四”惨案与中国式愤青思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9 14: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承教。

指出几点,以供商榷:


1,愤青这个词所指代的对象,据我所知来自于20世纪60年代以德国为首的学生运动,全称为Hysterische-Körperszmptom,意为肉体的歇斯底里状态者。因1968年法兰克福学派的分歧和德国大学生对国家分裂尤其是因为匈牙利和波兰以及捷克受到苏联严格控制后基于对执政党亲美而保国立场的怀疑,加上经济状况的不良,导致了德国当年爆发了左派学生运动,当然,这场理论十字军的活动没有造成大屠杀和战争,直接影响了欧洲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再次研究以及对中者偏左和不左不右的思想的推崇和考量,直接后果是缓和了在20世纪初的那种“革命一定要流血”的形式,促成了以革命促进社科以及哲学发展的机制-----这套机制至今仍旧被德国所采用。

2,对文中历史事实的再观察:

a,孔子诛少正卯,这是为了学派的正统性,所谓正统性,是相对于东周末的礼衰乐废,人人造反,男盗女娼的形势而必须采用的一种意识形态。我以为,和因为没有儒道而导致的各国之间的攻伐流血比起来,为了将儒道捍卫至比较高的高度,采取些许极端的措施正如顽症与猛药的关系。

b,方孝孺。 其实削藩大计来自于帝师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比起这两位来说简直是“从犯”呵呵,而用人不当导致的兵败岂能是因为方孝孺的愤和反复呢? 平安战死时,是因为建文帝以为战局稳定而调走了铁铉,用耿炳文,李景隆,恐怕都是这位皇帝和齐黄二先生的主张。

我恰恰以为,在靖难之役中,朱允文是最大的愤青,不但年纪和激素吻合,甚至因为自己生的偏头不圆从小使得就有心疾。齐黄方之类不过腐儒罢了,继承的其实也是朱元璋晚年想文治而非武功的想法和思路。而建文帝以皇太孙继位,削藩者不重于削而在于杀,朱棣之前,已有数位亲王或被自焚,或被绞杀,明显是一种皇帝的病态之举。

c,义和团运动。

迪兄似乎忽视了这个运动之前的一些事情。

1899年闹义和团,是因为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西太后因为光绪用人不当和变法太急而政变,却被西洋诸国认定是保守的僵尸派从而屡次挑衅。三门湾事件,以及为了开租界而强制移民,为了开铁路而不顾及中国传统的丧仪文化等等。

当局者尚且反复,国民产生反弹是太合适不过的了。1894年战败于日本,光绪皇帝力图变法,然而,变法主张者康有为的独裁和篡改行为却和整体的中国文道相悖,不必说他那两本考据是剽窃,就是实行了,试想在当时的中国,可以一下子就把孔孟先贤撤去而拜达尔文吗?(现在国学复兴,孔孟老庄的兴起又如何解释呢?)

其次,戊戌变法不重在改变利益取向和民智教育,而在于重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权力争夺,试问:变法在中国,哪一场急躁的变法可以成功?;所谓舆论不行,却剑指权力宝座,这样的变法含有很大的欺诈成分。甚至不如王安石变法的初衷~

这样的变法被叫停,其实是中正和合适的处理态度。然而西洋诸国以中国不思进取顽冥不化为由日渐逼迫,我想,单纯的西洋使节恐怕才是第一批愤青,因为他们对中国抱有一厢情愿且不符合现实的迫切,最终演化成愤和急。

由此,义和团方得势以服清灭洋为宗旨,简单说,义和团的兴起若无外力压迫是不可能的,义和团的兴起是一种反弹。


所以,我以为,何为愤,何为愤青,左派也罢,右翼也罢,只要主张能够苟利于国家和国民,存在者便是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嗬嗬,欢迎指教。

1、多谢指教,愤青的词源如此便清晰了。

A、孔子杀少正卯,显然是学术争斗,孔子本身维护自己学派的正统性,当然是他自然的反应。不过学术派别之争用“杀”的举动,显然就不是单纯的学术行为了,而是孔子的政治行为,剪除异端。

我对此也不说孔子的是非或者此举的合理性,但是利用暴力清除异己,还要用道德的语言粉饰自己的行为,不惜破坏本身学术理论的逻辑性,也正是孔子学说的虚伪性所在,其中的内核仍然是极端的。

B、关于方孝孺,诚如K兄所言,方对失败不负主要责任,但是我用他举例子,只是比较看重他身上的“愤青”气质,还有他为了一些迂腐道德自蹈死地的行为,我也觉得很愚蠢,因此觉得就“愤”而言,似乎方比齐黄更胜一筹。

至于建文帝,我觉得他关键时刻还是不够狠——他登基之初,就决定削藩,但是不能把握机会,建文元年二月,燕王入京奔丧,建文已经发遗诏令其无至京师,但燕王还是入觐,然而“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御史弹劾其大不敬,户部侍郎卓敬密清徙南昌,以绝祸本,建文拘泥骨肉至亲,何得至此为由未加责问。所以我觉得建文“愤青”的还有点不够,方在气质上更为决绝一点,因此选了方。

C、义和团运动,K兄能够补充说明一些前因后果,甚好。我没有多交待因果,也是由于不想牵扯得太多,以至于离题。

维新失败固然是康梁小人得志所致,康有为也是一个愤青,曾经在荣禄面前预言“杀少正卯”之类的夺权构想,不知深浅,自寻死路,也是必然。

义和团运动,我在前面讲过“愤青”思维下层反弹的一些特征,义和团反弹很正常,复仇嘛!但是其最终失败,也是由于无知和对西洋文明单纯破坏和排斥。后来又为当权者利用和出卖,我借此也是想表明“愤青”是政治牺牲品这样一种观念。

“愤青”存在当然是合理 不存在反倒不合理了。我想他们的热血值得肯定,反抗压迫或者非正义当然也不错。不过其治国平天下之术,实在不高明,因此聊作此文,借机调侃一下,也好抛砖引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9 15: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年轻时不愤,年老时会因为太右而感到无趣,我想这可能也是人性使然,就跟上学时候老有在自习室外大声嚎歌的一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6: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也是准FQ 不过后来慢慢转变观念了,看来还是不读诗无以言啊,没读过几本书,自然就FQ化了,没知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9 18: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像一直都被认为是愤青的同情和支持者,虽然我竭力划清一些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9 19: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一下,愤青可以代表无知者吗?那么我们就算增长了知识,即便知道那是幼稚的行为,心态依旧摆不正的话,那就不是愤青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9 20: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aoduoxi 于 2007-8-19 15:30 发表
嗬嗬,欢迎指教。

1、多谢指教,愤青的词源如此便清晰了。

A、孔子杀少正卯,显然是学术争斗,孔子本身维护自己学派的正统性,当然是他自然的反应。不过学术派别之争用“杀”的举动,显然就不是单纯的学术 ...


个人认为FQ在社会上存在下也就罢了,但若是由他们来担当要职甚至统领国家,那就很误国了。FQ们如果只是在社会上YY几句,那实际上无所谓,起码还可以起到平衡另一派极端的作用呢~关键是FQ思维不能成为一个民族唯一的思维,这里还是要举法国大革命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9 20: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leinKlauss 于 2007-8-19 18:40 发表
我好像一直都被认为是愤青的同情和支持者,虽然我竭力划清一些东西。


呵呵,这是在除中拿外的一些其它论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9 20: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怕死的向前冲 于 2007-8-19 19:52 发表
请教一下,愤青可以代表无知者吗?那么我们就算增长了知识,即便知道那是幼稚的行为,心态依旧摆不正的话,那就不是愤青了吗?


FQ=无知者
如果有了知识与能力,仍然还是FQ心态,那么也许可以定义为有FQ特点,但不是完全的FQ,不过这种人背后一定有众多真正的FQ支持

这种有些能力的FQ也可以被定义为有一定心理疾症者,因为书读了不少,仍然是FQ心态,也就是从不愿理智的看待问题而是一相情愿的用极端思维说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15: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怕死的向前冲 于 2007-8-19 19:52 发表
请教一下,愤青可以代表无知者吗?那么我们就算增长了知识,即便知道那是幼稚的行为,心态依旧摆不正的话,那就不是愤青了吗?


历史上许多大学问家也是很有“愤青”特色的,比如精通7国语言的辜鸿铭,他是英国浪漫派大师卡莱尔的学生,能够把莎剧倒背如流,他的德语著作至今还是莱比锡大学的教材。就是这样一个西洋通,却非常痛恨西洋文明,极端吹捧中国文明,死不肯剪辫子,大肆赞扬清政府和慈禧,维护吐痰,缠足等很多陋习。

他这样做,不是出于无知,而是出于极端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7-8-20 15: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6 02:01 , Processed in 0.02534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