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4084|回复: 7

[原创] 可惜,敌人没有发现这个真知灼见---二战乌龙一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7 15: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战中首个乌龙,我觉得应该属法国对于阿登山区某明奇妙的自信。尽管在一战中德军就从该山区穿越过,尽管法军在1934年的演习中就有人率领过两支装甲部队和七个步兵师突破过法军在阿登的防线,但是在法军内部,坦克部队是无法突破阿登山区的观念根深蒂固。甘末林元帅更是极端地宣布,“法军在阿登山区的防御是任何德国装甲部队无法突破的。”
    正是在这种无根据的资信中,法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法军居然还很希望德国人从那里经过,企盼着茂密的树林能够使德军陷入困境。但是,法国人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阿登地区的地形,一厢情愿地以为德国人是不会“蠢”从那里经过的。马奇诺防线依然是固若金汤的。在西线闪击战战中,法国只用16个二流师去防守整个阿登地区。在那里,他们面对的是德国A集团军的主力突击群,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在开战后只用了两天就穿越了阿登100多公里的山谷地带,突破了法军的防守,将法军的战线一劈为二。此时,法国人真是欲哭无泪,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投诉德国人的“蛮不讲理”。

        隆美尔作为“沙漠之狐”,其狡猾的程度和不按常理出牌的战术行动经常使得他的对手无所适从。英国人觉得隆美尔不可能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穿越沙漠发起进攻,结果隆美尔就率军杀了出来。英国人觉得隆美尔也不可能在没有德国总参谋部的命令下进行追击(因为英国人破译了德国的电码),结果隆美尔也追了。最可笑的是,英国人认为“马蒂尔达2型坦克的正面装甲是无法被德国人击穿的,结果非洲军用88毫米战防炮将一辆又一辆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变成了废铁。据说一个英国坦克军官要求参观一下将他的坦克击穿的“秘密武器”,结果当他发现德国人用防空炮打坦克的时候,他提出了“严重抗议”,认为德国人耍无赖,不按正常手段进行作战。当然,德国人只是抱之以一笑。

    在1941年春的那段紧张的岁月中,尽管苏联政府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德国很有可能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尽管从边防军那边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尽管几乎每天都有德军飞机越境侦查的报告,但是斯大林固执地认为,德国在没有结束和英国的战争之前,是不可能攻打苏联,挑起两线战争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象,要不就是在“英美帝国主义”集团挑拨德苏关系的阴谋。德国怎么会进行两线作战呢?这违反德国自古以来的军事原则,不,不可能的。斯大林用这种一厢情愿的推测,差点将国家和民族推入了毁灭的深渊。


      1927
年的时候,美国在进行一场演习中,发现珍珠港是很容易受到航母舰载机的偷袭的。尤其是在周日,敌人很有可能在巡逻的盲区北方飞来,对靠港的舰队进行突然袭击。可是,麻痹大意的美军却没有从这场演习中得到多少教训。首先,美军怀疑日本是否有能力和决心横渡半个太平洋前来进行偷袭。此外,又一个看似真理的事实使得美海军更加安然自得。那就是珍珠港的水深不过十几米,根本不适合鱼雷机的雷击作战。而如果仅仅依靠航空炸弹的话,是无法重创大中型军舰的。可惜,日本只用了一个小小的改进就解决了空投鱼雷的深度问题,而且,被美国人轻视的一颗航空炸弹居然击沉了“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一举击毙近千名美国水兵。这真是一个绝大的讽刺啊!



        30
年代,英国老百姓不断从政府和媒体得到信息,英国纳税人的血汗钱被不断投入到了新加坡的城防工事中,英国在那里建立了远东最强大的堡垒。它足以击退任何敌人对它的进攻。可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主力从马来半岛登陆,从背后插向了新加坡。可惜英国人当初防备的是敌人从海上的进攻,倒没防到这手。不过,英军如果对处得当的话,倒也不至于败得那么快。可惜,英国陆军又不知从哪里得到马兰半岛的丛林地带不适合坦克作战的这一“真知灼见”。结果,偏不信这邪的日军带了100多辆轻型坦克开始了进攻。尽管日军坦克的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但对付以步枪和机枪装备起来的英军是绰绰有余。英军缺乏反坦克炮、地雷、障碍物等基本的反坦克武器,再加上英军的素质本就不高,结果只要日军的坦克一冲,就被打得溃不成军。日本坦克对英军所造成的冲击是如此之高,以至于英军以后哪怕听到日本兵的自行车轱辘声就以为坦克开上来了,忙不迭的撤退再撤退。而那个所谓丛林地区不适合坦克行动的“真知灼见”,就成了战史上的一个笑柄。


        不过,我觉得二战中最大的乌龙,还应该归属日本陆军。不知为什么,战前日本陆军对于美国和它的军队的认识,可以用无知加可笑来形容。尽管在诺门罕之战中,日军用当年日俄战争时期的老眼光来看待用现代化装备起来的苏联红军已经吃了大亏,但是日本陆军天下无敌的奇怪念头居然一直就没有从日本指挥官们的脑海中消失过。如果说,其他国家进行军事宣传是在鼓舞民心和士气的话,那日本陆军对于自身的“优越性”是确信不疑,而且还以此为基础策划作战。日本陆军和海军不一样,是用普鲁士教条训练出来的军队,因此许多指挥官和参谋军官都是留德出身的,所以他们对于英美的无知程度令人惊讶。比方说,日本陆军毫无由来的确信,美国陆军根本不堪一击,他们的作战能力甚至连中国也不如。美国人生活腐化、堕落,崇尚金钱社会,国民贪生怕死,缺乏爱国心和民族凝聚力。美国人天生当不了优秀的战士,天皇的武士可以轻而易举的击败他们。这就是日本陆军士兵接受的教育。这完全不能用“精神上蔑视敌人”来解释,因为他们的长官就是这么想的。当日本陆军真正和装备精良的美军相遇之时,“胆小无能”的美国官兵却狠狠收拾了自己。当战争结束以后,日本人终于发现自己已经被美国人打狠了、打痛了、打怕了。但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后悔药可以给日本人吃了。


        保守的思想、一厢情愿的假设、麻痹大意的情绪一直都是军事的大忌。得了这种毛病的,轻者,丧师失地,重者,亡国灭种。
    我们一定要从上述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不要重蹈覆辙,悔之晚矣。

[ 本帖最后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7-8-27 15: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军饷 +299 贡献 +5 收起 理由
KleinKlauss + 269 原创内容补分·
diaoduoxi + 30 + 5 支持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7 15: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特勒为渊驱鱼迫害犹太人,把原子武器看成“犹太人的玩意”,直接导致大量量子物理精英流亡美国,是不是也算“乌龙”呢?

制定巴巴罗萨计划,不顾查理十二和拿破仑的前车之鉴,一厢情愿认为“俄国是一座破房子”,结果被“破房子”压死了,也是“乌龙”。

还有英法两国绥靖政策,对纳粹怀有莫名其妙的恐惧,以牺牲弱小盟国为代价换取和平,搞什么“慕尼黑阴谋”,“奇怪战争”,结果养虎遗患,也该算一大“乌龙”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7-8-27 15: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27 16: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当时英法的绥靖政策虽然可恶,但究其根源,却也不难理解。
英法政府与其说是惧怕纳粹政府,倒不如说是害怕战争。
上次大战,英法虽为战胜国,但却大伤元气,他们保住胜果的决心超过了他们的勇气。为此,他们可以不择手段,避免战争。而且,从英法两国那个时候的国民心态来讲,普遍厌战,期望和平的情绪占了上风。所以,两国对纳粹德国的姑息纵容政策,在民间也颇有市场。当张伯伦首相回到伦敦,在机场高举那张“我们时代的和平”时,民众报之以热烈的鼓掌,并高唱《他是一个好人》就是明证。一战的时候,为小国抱不平的心态倒是成为战争狂热的导火索。但在30年代,这种想法早就灰飞烟灭了。所以,当英法最终为自己的政策吞食恶果的时候,也不值得为他们同情。
同时,德国虽是战败国,并在战争中损失巨大,但是一雪前耻的心理在大多数德国民众中间还是有的。不过,当时德国上下也是寄希望于和平的。当希特勒宣布战争开始的时候,柏林城内一片肃静,上次大战中群众为开战游行庆祝的场面恍如隔世。
按一个评论家的话来说:“士兵们厌恶地接过钢盔,去面对上次大战的对手。”这句话适用于双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7 16: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威尔逊《十四点纲领》,把民族自决当成金科玉律,把中欧东欧打成一盘散沙,成为德俄英法争夺的多事之地,简直就是把巴尔干移到了欧洲腹地,可见也是大乌龙,遗祸无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27 17: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欧洲人对威尔逊的评价很低,把他当作“和平主义的傻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1 13: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罗马的费边一开始被别人取了个外号"缓进者"因为他在与汉尼拔的较量中一再退让,结果事实证明费边的退让是对的.汉尼拔到底是被他拖垮了.

[ 本帖最后由 三色鹰旗 于 2007-9-11 13: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1 13: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法的行为有一点像费边,但是英法是根本不想战争,所以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费边是为了胜利而退让,英法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而退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13 09: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aoduoxi 于 2007-8-27 16:33 发表
呵呵,威尔逊《十四点纲领》,把民族自决当成金科玉律,把中欧东欧打成一盘散沙,成为德俄英法争夺的多事之地,简直就是把巴尔干移到了欧洲腹地,可见也是大乌龙,遗祸无穷啊。

所以说《十四点纲领》没人理睬......
费边的功劳似乎被小西塞罗抢走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5 04:11 , Processed in 0.0268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