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10811|回复: 11

[转贴] 绅士时代的战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 21: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这是转帖。但由于时间久远(一年多以前在网上看到并复制在记事本里的),原帖地址已经找不到了。在这里向原作者表示歉意。


在18世纪的欧洲及北美的战争中,绅士风度被发扬到了极致,作战的双方既可以你死我活地搏杀,也可以心平气和地侃侃而谈。


军乐队
凡是看过有关那个时代战争电影的想来都会发现两军交战,总有军乐队相伴左右。作为现代人似乎很难理解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怎么还要找一帮人来吹拉弹唱?在那个时候,几乎各个欧洲国家的部队几乎全部配备军乐队,基本上的编制是每个连队配属3名鼓手或是笛手。实际上,作为军乐队的首要任务是替指挥官传递作战信号和指示。当时作战,可没有什么“无线电”之类的好东西,对士兵在战场进行大范围的命令十分困难。相较而言,依靠鼓手们来敲出作战信号就变得十分方便可行了。换言之,不同的军乐也就象征着不同作战命令。再者,18世纪的战斗所采取的最常见队型既所谓“线形战术”,这有利于发挥大规模排枪齐射的威力,但同时也要求是并行军时的步调一致划一,如此乐手就可以让士兵们根据他们乐曲的节奏来掌握自己的步伐,维持战线的队形。在战场,有着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作战双方都应不主动地向对方的军乐手攻击,凡是主动对军乐手袭击的一方往往会被舆论斥为“卑鄙的小人”。


军官
至于军官在那时也就像类似的“优惠”政策,既射击一方不应把对方指挥官作为瞄准目标。一个标准18世纪的欧洲步兵连的编制为,一名上尉,一或两名中尉,一或两名少尉,5名下士和3名乐手及140名列兵。准尉以上均被视为军官。最明显的识别就是,军官一般手里都会拿着一把长矛,以作为指挥之用。
当然这种规矩并不是人人都会遵守的。在美国独立战争时,被英国视为乡巴佬的美国军队几乎每次都在战场上首先射击军官。英军司令考瓦立不止一次地对此大加抱怨。有一次他对一位前来与他谈判战俘交换的美国军官如此说到:“如您所知,在文明战斗中,我们不应该显示出不合时宜的敌意。我的上校先生,想象一下,双方群龙无首地混战一气,是多遭的事啊。这应该有军官,真正的绅士来指挥与控制。在适当的时候,控制士兵们的行动。”
类似的趣事还有很多,最出奇的一次是在七年战争的一次。法军在路易十五的指挥下,迎战在荷兰登陆的英军。战役开始后,双方以标准的线形队形对进,在进到30码时,英军停止了步伐。英军指挥官突然对法军喊话道:“法国的绅士们,请你们先开枪!”指挥法军的是拉巴杜耶男爵,他马上回应到“英国的绅士们,请你们先开枪,我们法国人将会屹立在这里。”随后,双方又是一阵礼让,大约就这样耗了半个小时。最后,英国人实在退让不过,终于是发射了第一次排枪。而法国人为自己的绅士风度付出的代价是,在英国人的头次排枪后,倒下了500多人。


线性战术
当时欧洲军队作战方式,即排成所谓直线队形,而向对方释放排抢。这种队形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可以大规模发挥步枪的火力。在那个年代,由于技术的限制,无法做到连续地发射火器。当时在欧洲步枪发射频率最快的部队是普鲁士的陆军,可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普军士兵仍需要长达20秒的装弹时间。基于这种理由,个人的火力是极为有限的,而只有发挥集体齐射的效力才可能大规模地消灭对手。线形战术也就孕育而生了。
所谓的线形战术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上万人毫无间隔地排出个一字长蛇阵。而是由各个小的线形横队而组成的。这种组织利于进行有效的指挥与调度。基本上为十人组成一个横队进行活动。而后世所谓“班”这个编制也是由此而来的。骑马的人为指挥官,而且是较为高级的校级以上指挥官。原则上尉级军官是和士兵一起在战场上步行来进行指挥的。
交战双方开火时的距离极近。一般而言,都在15米至30米之间,最远不会超过40米。武器的火力射程决定了这一点,当时的前发式步枪的最大射程不超过70公尺,处于射击准确的考虑这一距离就更加近了。所以,双方实际交火距离及其接近,几乎是“可以瞅见对方脸上的雀斑”。
一般而言总是较弱的一方先开火。首先是因为较强的一方总是想显现出自己的绅士风度作出礼让。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军队素质较高的一方,往往可以维持较好军纪从而在敌方的火力下保持住队形推进至更好的射击距离再释放排抢。随后在敌人第一次排抢后装弹时刻,再释放火力。这种的打击往往会更有效率。
在第一列人开火后,其后第二列的人马上就会跟上继续发射,形成较为连续的火力。但是,这必须是在有着较多兵力的前提下。因为发射纵深的加强将会以战线缩短作为代价,战线缩短的最大弱点就是在于容易受到骑兵的侧翼袭击。


刺刀
在头几回的排抢后,对指挥官来说就有了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与敌军对射直到一方战线崩溃,二则是发动冲锋以刺刀进行白刃战。在18世纪,各国对此的看法都不太统一。俄国人深信刺刀的威力,著名的俄国将领苏沃洛夫就不止一次地说过,“刺刀远胜过子弹”。大凡有俄国人的战役总是会见到黑压压的俄军们端着刺刀向敌人冲锋,即所谓的“典型俄国式的300码刺刀冲锋”。如果他们能够挺过敌军火力阻击,俄国人的刺刀战术的的确确是够对方受的。俄罗斯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
而普鲁士的想法则与之截然不同。菲特烈二世在年轻的时候一度也很迷信于刺刀,但在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后,他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转而全力发挥枪炮的威力。他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在我不生活在中世纪,为什么还要再耍刀弄剑的呢?”之后的战役中,普军就几乎从来没有主动发动过刺刀冲锋。普军也就因此练就了一副过硬的射击本事。当时一个普军营的开火效率几乎比任何其他欧洲部队高过三倍,如同一个活动的炮兵连。


最后想提一下的是关于当时的火炮,当时的火炮发射的弹丸有三种。一是实心弹,等于就是一颗大铁球。记得在明朝袁崇焕守宁远城时每次发射实心弹,对于排成纵队攻城的清兵,都是“血渠一片”。二是榴弹,就是可以炸裂的炮弹。内部中空,有装药,利用爆炸后的破片杀伤对方。同样是在宁远战役,明军利用欧洲先进的长管加农炮(在英国叫“长炮Long Cannon”,在明朝叫“红夷大炮”)装配榴弹(明朝叫“开花弹”)发射,在努尔哈赤的营地附近爆炸从而击伤他。由于当时没有外科手术,在他体内的弹片无法清理干净,于是不久后努尔哈赤就由于伤口感染生出浓疮而亡。第三种是所谓的跳弹,即可以射在地上后,再利用装药爆破释放出小弹丸反弹攻击的炮弹。最后就是被叫做“葡萄弹”的散弹,顾名思义,其弹丸象一串葡萄一样有很多颗,是一大堆小铁球。在明朝时的自制火炮——虎蹲炮就是使用葡萄弹的。
炮兵总体而言,在19世纪以前,所占的军队比例并不高,属于火力支援部队,其重要性远不及拿破仑时代。在多数国家为2%到4%左右,只有当时的普鲁士比例达到了8%,还率先创建了骑炮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11-4 00: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一个普军营的开火效率几乎比任何其他欧洲部队高过三倍,如同一个活动的炮兵连。

关于俄国人的刺刀(这个问题似乎论坛以前辩论了两次),以及普鲁士军队的射击能力能否和英军相比(就我所知普鲁士的军纪似乎不错,枪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00: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星逐日 于 2007-11-4 00:10 发表

关于俄国人的刺刀(这个问题似乎论坛以前辩论了两次),以及普鲁士军队的射击能力能否和英军相比(就我所知普鲁士的军纪似乎不错,枪法......)


腓特列时代的普军射击效率是很可怕的(齐射速度最佳,敌军打一轮的时间,普军夸张点可以打三轮),耶拿时的普军延续的是腓特列时的体系,但碰上的对手却在战术上更为灵活,另外普鲁士当时的步枪准度也很差。

英军内部军纪很强,不过若是像1806年普军那样用单一战法对付法军,也不免败仗。其实在灵活的指挥下,无论哪国的军队都可发挥出其威力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1 13: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在腓特列大帝的时代,普鲁士军队是一部可怕的战争机器
俄军的刺刀战术在日露战争中又遇到了比他们更变态的日军,
不过总体看来俄军还是打的蛮顽强的,并没有出现日军预料中的色当式的溃败 顽强的俄罗斯灰色牲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0 12: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翻一下老帖吧……
这篇记得是二战论坛的菲特烈写的。不过文章比较老了,错误难免。中写宁远打伤努尔哈赤用红夷大炮发射榴弹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十九世纪中期之前高膛压的加农炮无法发射榴弹,红夷大炮当然也不能。炮弹种类里面的“跳弹”应该就是榴霰弹,在绅士时代的战争中还没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9-10 17: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刺刀衝鋒應該好危險,萬一衝鋒途中被敵方射擊,士兵就等於去送死了。  

[ 本帖最后由 Imperial_Guard 于 2008-9-10 20: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0 19: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mperial_Guard 于 2008-9-10 17:20 发表
但刺刀衝鋒應該好危險,萬一衝鋒除中被敵方射擊,士兵就等於去送死了。  


被对方士兵射击倒没那么危险,可是如果被大炮……那可能就会很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9-10 20: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大炮雖然不準確,但密集的炮彈肯定會把敵方士兵的士氣減到最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1 10: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英国军官在英军溃败和攻城不利时都不让步兵跑动着撤走,怎么想怎么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18: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伦赛泽伯爵 于 2008-9-11 10:40 发表
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英国军官在英军溃败和攻城不利时都不让步兵跑动着撤走,怎么想怎么拙....
跑的话就可能真的溃散收不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9-8 17:46 , Processed in 0.0273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