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6929|回复: 19

明末关宁铁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4 16: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助高手详述明末袁崇焕手下关宁铁骑的具体资料和战斗力分析~~~以及关宁铁骑和关宁军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9: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在练兵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过去的辽东战事,明朝往往是从全国各地征调部队增援。除了少数特别精锐的部队外,这些客兵往往战斗力很弱。一方面万里来 援,不适应辽东的环境;另一方面,家不在此,打起仗来没有一 种保家卫国的意识,净想着怎么溜回家。而且,南方兵也不适于骑兵作战。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南(江南〕兵脆弱”。说到最后,还是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 关系,而且多善骑马的辽人最适于守辽土。因此,袁崇焕在归附的十余万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敢于与后金军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 “关宁铁骑”,熟悉明末历史的人应当知道,这个名字在当时意 味着什么。(到了闯王进京的时候,全国的明军都不在李自成的话下,唯独吴三桂手下那仅存的一点点关宁铁骑,还让大顺寝食不安。要知道,这时候吴三桂的所谓关宁铁骑与当年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早已差了不知多少!)



天启7年5月6日,刚刚征讨过朝鲜 的后金大军在大汗的亲自指挥下向西进发了。虽然士兵们对宁远的惨 败还颇有些心有余悸,但皇太极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相信,那次宁远的失利主要是过于轻敌,缺乏攻坚的准备,而只要准备充分,城池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袁蛮子只有一个,不可能哪儿都照顾到,就算打宁远比较困难,要攻刚筑不久的锦州应该还是可以的吧。5月12日清晨,后金军从西,北两面发起了对锦州城的总攻.马步军对城垣轮番进行攻击,后金兵们拖着盾车云梯冒着炮火直向城下冲去.赵率教,左辅,朱梅和监军太监纪用均身披甲胄,冒着后金军雨一般的箭矢亲临督战,指挥将士拼力射打.(表现这么好的监军太监在当时可真是稀罕物啊!),连攻3日,后金军死伤无数,却毫无进展,皇太极无奈撤军,绕过锦州,直接攻打宁远。28日黎明,后金军先锋出现在宁远城北岗。很快,持各色军旗的后金大军沿宁远外围扎下九座大营,形成了对宁远的包围之势。 令后金军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大批明军整队开出宁远城外,总兵孙祖寿(就是碧血剑里面那个孙仲寿的哥哥〕,副将许定国出西门;副将尤世威出东门。与满桂,祖大寿等指挥的援锦兵马一起,明军沿着早已挖好的深壕内侧列车营驻扎。皇太极带领弟弟阿济格和戈什哈们一马当先冲了出去。数万八旗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宁远城下冲去...... "轰!"随着一声炮响,明军各种火器一齐发射。城下的车营 都司李春华指挥明军使用“红夷”(可能是红衣大炮的较小 型仿制品〕“木龙虎”“灭虏”等诸般火器“齐力攻打”。而威力更加巨大的则是城上袁崇焕亲自指挥的红衣大炮。 一排又一排的后金骑兵倒了下去,但后面的还在不断冲上来。慢慢的,后金军就要冲到明军的战壕了。皇太极等待着看到明军在后金铁骑面前溃逃的熟悉的那一幕。然而,这之后发生的事情真正把他惊呆了。明军并没有溃逃,而是在手持红旗的满桂的指挥下迎头冲了上来。大批的明军骑兵从战车后面冲出来,与刚杀到的后金军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大混战。而明军的火力也并没有因为肉搏战的开始而减弱,炮手抬高炮口,对准后金军的中军和后队继续猛烈轰击。战斗很快的进入了白热化,前沿的明军和后金军骑兵在拼死撕杀,而后金军的后队则在明军炮火之下大批大批白白的伤亡。八旗将士们不顾一切的冒死猛攻,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只要突破了前面明军的阻拦,立刻就可以消灭明军城下的火器。接着就可以跟着溃退的明军冲进宁远城去 ,可是不论后金军怎样冲击,明军却始终死战不退。他们遇见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明军,他们是袁崇焕手下的关宁铁骑!双方的伤亡都相当惨重。在混战中,满桂身中数箭,他和尤世威的坐骑均被射死。而后金军损失更大,皇太极的叔伯弟弟济尔哈朗,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萨哈瞵和瓦克达也都负了重伤,战将觉罗拜山,巴希等被射死!明军和后金军的尸体铺满了宁远城外的旷野。激战从早晨持续到了中午,后金军伤亡越来越大,但胜利仍然是那么遥远!皇太极接到刚刚从锦州送来的急报,那里面报告了赵率教乘后金军主力离开的机会,突然大开城门冲杀出来,攻入后金营中,大量杀伤后金军之后又迅速撤入城中。皇太极再次无奈撤军。



关宁铁骑首战告捷,在宁远城下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以骑兵——"关宁铁骑"为核心的明军开始敢于跟后金军打野战了!虽然是有宁远城上炮火的支援,虽然明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士多死",但毕竟明军敢于刀对刀,枪对枪的干了,而且还取得了胜利,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袁崇焕指出"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 凶狠剽悍......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千年未有之武功也"这数千年虽未免有些夸张,但还是说出了宁锦大捷的重要意义.关宁铁骑的威名打出来了!现在还是依城 而战,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就可以跟后金军真正的争雄于疆场了。

3年之后,崇祯2年秋,皇太极避开了坚固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于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入塞,成千上万的后金兵如潮水般向长城涌去。毫无准备而且刚刚才因为欠饷闹过兵变的明军几乎立刻土崩瓦解,当年戚继光苦心经营数十载的防线一夜之间化为乌有。26日,济尔哈朗,岳托指挥的右翼4旗军与右翼科尔沁蒙古军突破大安口入塞,半日间歼明军5营..阿巴泰,阿济格指挥的左翼4旗军和左翼科尔沁蒙古军破龙井关入塞,斩明副将易爱。27日,皇太极亲自统领的主力军克红山口入塞。30日,后金军合围了北京的最后一道门户——遵化。 对于明朝君臣来说这无疑是个晴空霹雳。10月28日,消息刚传来的时候,即使是袁崇焕也不免大惊失色.但他立刻作出了一系列决策: 防区最*近蓟镇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领4000轻骑立刻出发,急援遵化. 几个时辰之后,袁崇焕亲率副总兵张弘漠,参将张存仁,游击曹文诏等人带领紧急动员起来的部队进关。第二天,总兵祖大寿负责指挥参将王承胤等人率领关宁大军主力前往接应。经过袁崇焕等人多年苦心经营的关宁铁骑的素质今天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督师 大人军令一到,十几万将士无不凛遵。从山海关到宁远,锦州的无数座军营几乎同时忙碌起来,虽然大家心中都感到震惊,但基本上还能做到忙而不乱。山海关 南门整夜都有军队源源不断的开向关内.只不过一天多的工夫,几万军队就完成了动员,开向前线,辖地数百里的大军区整个进入了戒备状态. 袁崇焕很清楚,赵率教的那4000轻骑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数万八旗大军的.他也不指望能那样,他所希望的是赵率教能够抢在城破之前驰入遵化.只要有赵率教这样善守的名将主持,再加上4000精兵,像遵化那样的坚城是完全可以守得住的。可是在赵率教军赶到前遵化已经陷落,赵军于城外几十里处中伏,全军殉国,赵率教英勇战死!袁崇焕和他的几千精骑就已经连续赶了2天2夜的路.在350里的急行军中,即使是他亲自精选的9000最精锐的骑兵也有4000人掉了队,但还是及时的赶到了北京城下,



11月20日清晨,两军在广渠门外摆开了战场。这决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一边,是天聪汗亲自指挥的数万八旗大军,而另一边,则是袁崇焕和他的5000关宁铁骑!关宁铁骑分为3个部分,祖大寿阵于南,王承允阵于西南,袁崇焕亲率标营阵于西。3军互为犄角之势。明军刚刚立阵完毕,后金骑兵就如黑云万朵排山倒海般压了过来!皇太极已经知道对手是辽军了.这个消息一度使他十分紧张,不过他很快断定这决不可能是辽军的主力而且指望不上城中的炮火支援。一鼓作气,先把这支明军消灭了再说!自信归自信,大汗对这支少得可怜的 敌人还是相当瞧得起的,为了谨慎起见,他投入了手头几乎所有的兵力,打算一个时辰就把他们干净利落的全部消灭.也给城上的其他人看看,顽抗的结果是什么!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虽然敌人早已成了八旗大军的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小孤岛,但无论怎样的惊涛骇浪都无法将这个弹丸小岛淹没!阿巴泰、阿济格、思格尔......他最器重的精兵骁将都上去了,可他所等待的捷报却始中没有传来! 就在这时关宁铁骑的4000掉队人马赶到,在后金军的侧后方发起猛烈冲击,2面铁骑的夹击下,后金军最终陷入了无可救药的混乱之中. 如果我们早生三百多年,并且有幸站在此时的北京城头上的话,一幅极其奇特的画面将展现在我们面前——漫山遍野的后金军在狼狈溃逃,而在他们后面紧追不舍的只有区区几千关宁铁骑!



大捷后我们可爱的崇祯皇帝做了件可以改变历史的大事——-将袁崇焕下镇抚司看管,即日革职听勘!(其中曲直其他文章皆有描述,这里就不重复了),袁崇焕被下狱后,北京城外的关宁大军哗变,在继承者祖大寿的带领下返回了关外,12月16日,皇太极在得知袁崇焕下狱的消息之后,立刻率兵从良乡回师北京,在芦沟桥尽歼明副将申甫所部7000余人。12月17日,后金军与明满桂,孙祖寿,黑云龙,麻登云四总兵部40000人大战于永定门外.明军尽溃,满桂,孙祖寿战死,黑云龙,麻登云被俘。12月27日,后金军在蓟州全歼来援的明山海关军5000人。12月29日,贝勒杜度在遵化击破明骑兵5000,斩副将一员。崇祯3年正月初四,后金军克永平。迁安,滦州归降 。正月22日,代善军大破明新任兵部右侍郎刘之纶军万人,射死刘之纶。唯一能够与鞑子一战的就是关宁铁骑了,而祖大寿就是拒绝奉旨入京勤王。还是在狱中的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称述利害,关宁大军方才进关。关宁军的回师入关使整个战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皇太极看到继续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3月2日取道冷口关出塞。作为插在关内的一个楔子,他留下了由堂兄二贝勒阿敏指挥的重兵守卫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令他极为吃惊与震怒的是,他刚回盛京不久, 阿敏就跟着回来了—— 祖大寿指挥的关宁铁骑从5月9日开始,在数日之内将阿敏军全部击溃,尽复关内四城,史称“遵永大捷”.皇太极大怒之下,将阿敏幽禁,其他守备将领也无一例外的遭到了严厉的惩罚。



袁崇焕死后,愤怒的呼喊着“袁督师都被杀了,我等在此立功何用!",被时人评价为“明用之善,则为后金之劲敌;用之不善,则为明朝之叛将”的"自祖大寿以下凡五十员辽将"和关宁铁骑一步步的分化瓦解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被调回关内镇压农民军,如左良玉 、曹文诏,刘泽清,一部分倒在抗清(后金)的战场上,如何可纲、曹变蛟、黄得功,剩下的则投降了清朝,成为满清入关的急先锋,如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而他们的首领——祖大寿,则在大凌河与锦州两次浴血奋战而均最终被俘之后,投降了满清.虽然无法与他的督师和满桂、 赵率教、何可纲、孙祖寿 那些战友相比,但他力竭被擒和终身不为满清献一计一策的表现,在历史上至少也可以赢得李陵那样的评价。尽管前途各不相同,但不论是在哪个阵营,辽将们都显示出自己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将领,不断被稀释和削弱的关宁铁骑则始终是最优秀的部队。直到清康熙20年(1681)三藩之乱被平息,袁崇焕所培育出的那支大军的最后一丝血脉才告消失。看着手中的史书,后世的人们不禁要感慨,如果袁崇焕不死,统领着这支强大的力量,历史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9: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曾有一支叱诧风云的精锐之师,大明末年的关宁铁骑。关宁铁骑的全称应为关宁锦铁骑。其中关是指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宁指的是宁远,锦指的是锦州。宁远和锦州是明末关外的重要军镇,是明军抵御后金的桥头堡。关宁锦防线延续了大明王朝的生命,成为后金两代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可逾越的屏障。关宁锦防线的最后崩溃是在明朝灭亡以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主动降清,拱手将山海关和宁远让与满人,该防线也就从历史上消失了。关宁锦防线之所以能在腐败的明末延续20多年,并且成为后金无法攻破的坚固防线,这完全得益于守卫该防线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在中国古代几乎无出其右者,无论什么军事资料中,按战斗力排名,关宁铁骑都没有迭出前三名。有人认为其战斗力之强,足已于经过长征洗礼的中国工农红军相媲美。几次著名的战例足以证明这一点。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亲率十几万八旗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狂攻孤城宁远。八旗兵是努尔哈赤得以称雄辽东的资本,其官兵异常骁勇善战。当时流传着“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的谚语。在明末的辽东战场,八旗兵几乎百战百胜,明朝官兵基本都望风而逃。守卫宁远的关宁铁骑只有一万多人,兵力对比对明朝十分不利。宁远守将袁崇焕就是用这一万多人击退了努尔哈赤的进攻,取得了宁远保卫战的胜利,努尔哈赤也身负重伤,不久含恨死去。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努尔哈赤之子天聪汗皇太极,又亲率十几万八旗兵攻打宁远和锦州。袁崇焕再次凭着正确的策略和关宁铁骑的奋勇杀敌,打退了后金的进攻,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宁锦大捷。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是关宁铁骑战斗力强劲的最好例证。这一年十月皇太极率领八旗主力倾巢出动,绕过袁崇焕的关宁锦防线,取道蒙古,攻破长城隘口,直逼明朝首都北京。当袁崇焕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震惊、着急,史称其“肝胆俱焚”。在此危急关头,袁崇焕紧急召集关宁铁骑入援北京城。在这次行动中,关宁铁骑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素养,虽慌而绝不乱。袁崇焕只带了九千轻骑兵,日夜兼程奔赴北京。为了节省时间,袁崇焕和他的关宁铁骑采取了“人不传餐,马不再秣”(即人不吃饭,马不喂草)的极端措施。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匹马累死在路上,并且有四千名士兵也掉了队。但袁崇焕和他的关宁铁骑,为了大明王朝的国家利益以及誓死保卫首都的坚强意志与决心,拼命向北京赶,终于在八旗兵到达的前一天赶到北京城下。虽然先于后金到达北京,但从双方的对比来看,关宁铁骑的形势极其严峻。从兵力对比来看,首批到达的关宁铁骑只有五千多人,并且由于三天三夜的急行军,这支部队已经成为一支疲惫之师。而倾巢出动的后金兵有十万人以上,并且在越过长城之后,他们大肆烧杀抢掠,有足够的休息和调整机会,可以以逸待劳。在军队的后勤给养方面,关宁铁骑军纪严明,实行了类似于南宋岳家军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政策。在紧急入援北京的途中,本身没带太多的粮食辎重。当时的关宁铁骑,人无粮、马无草,在隆冬的季节露宿于北京城外。后金军因为早有预谋,并且其进军关内的主要目的就是掠夺财富,人吃、马喂、取暖、住宿等,都可以通过掠夺解决,在后勤保障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从战略战术来讲,坚城利炮是关宁铁骑战胜后金的法宝,平原作战是他们的弱点。而后金正好相反,他们善于平原的冲锋陷阵,不习惯于攻坚城。北京保卫战中,关宁铁骑完全是用自己的弱点在和后金兵的优点在战斗。从这些对比来看,好像关宁铁骑来北京几乎是送死。然而这场力量对比明显失衡的战斗,却演绎成了中国乃至于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神话。十几万骁勇善战的八旗兵拿五千疲惫的关宁铁骑毫无办法,无论是皇太极本人还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将多尔衮、多铎、阿及格、阿敏、代善、恩格尔等,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近乎疯狂的进攻,却都是无功而返。战斗坚持了一天,那四千掉队的关宁铁骑赶到,从外向里冲杀,十几万八旗兵再也无法坚持,全面溃退,狼狈逃窜,关宁铁骑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转自http://www.hs8z.net/Article/Class10/2007-04-06/729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08: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宁铁骑被过于神化了吧。
    一片石之战,李自成的5~6万闯军主力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一场决战,关宁铁骑居然差点被起义军击溃。
    反倒是两红旗的清军一个冲锋,就在一盏茶的功夫把李闯军赶出了战场取得了全胜。
    关宁铁骑就这点本事还被排为中国历史的前三名?太侮辱中国军事史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08: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穿广渠门之战的神话

这次广渠门大战很有一种神秘色彩,袁VS后金虽然有两次宁远大捷的记录,但是都是在坚固防御和炮兵的大力支持下获得的。而这次广渠门交战却是完全冷兵器作战取胜,而且胜的如此辉煌!对比发生在此前此后的关宁部队的表现,截然不同:
1、广渠之战前不久,赵率教4000骑兵驰援遵化,遭伏击全军覆没。赵带领的4000人都是关宁精锐。难道他们在不利地形下遭突袭而后失败?
2、左安之战后不久,四个总兵率40000大军与后金作战,其中两人是袁的得力部下,然而两人全战死,战斗残败!

    对比这三次作战,在下疑惑不解,同样是关宁铁骑,为何表现差别如此之大?只能有一种解释是:广渠门战斗被夸大了。
在网上,有人提出广渠作战当日,德胜门同日爆发激战,那才是明VS后金的主战场。在广渠门袁指挥关宁骑兵和后金非主力部队进行了一次激烈会战。会战成果也没有象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大。
理由:如果真正的溃败,混乱的情况下,大部队根本无法短时间冲过运河逃走。后金部队能够撤退过运河,说明撤走的队伍数量不多(出战人数不多),而且没有特别混乱(损失不大,没有乱了阵脚)。

原文出处:http://www.fightersalon.net/bbs/archive/index.php?t-4663.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09: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晚期的关宁铁骑和早期的不一样吧。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早期的关宁将领也凋零的差不多了,祖大寿降了,曹文诏死了,左良玉跑了……光凭吴三桂手头那点丧家之犬能有什么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0: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宁部队,其实在1640年后就是吴三桂的私家军了。各部大帅对吴三桂是绝对忠诚的,因此保证了战斗意志。

曹文诏,似乎跟关宁的关系不太深,他一直是宣大一系的。
祖大寿,这个是宁锦方面的精神导师,一直以守城和步兵闻名。
左良玉....这个人经历更内向,主要是在荆湖豫陕一带作战的“军阀”。

赵率教,满桂,祖大寿,袁崇焕,这几个是宁锦关的核心,不过除了后两个,剩下的都不太和睦,满桂虽战死忠烈,但袁崇焕被杀,他起到的作用也很恶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1: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的帖子

呵呵。曹文诏,左良玉剿匪名气大,但若说发家,还是关宁一系。


“曹文诏,大同人。勇毅有智略。从军辽左,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至游击。崇祯二年冬,从袁崇焕入卫京师。明年二月物”,人则“治万物”。另主张万物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总理马世龙畀所赐尚方剑,令率参将王承胤、张叔嘉、都司左良玉等伏玉田、枯树、洪桥,鏖战有功,迁参将。自大堑山转战逼遵化,又从世龙等克大安城及鲇鱼诸关。以与复四城功,加都督佥事。七月,陕西贼炽,擢延绥东路副总兵。”(明史曹文诏传)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官辽东车右营都司。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巡抚毕自肃自经死,良玉坐削职回卫。已,复官。总理马世龙令从游击曹文诏援玉田、丰润,连战洪桥、大堑山,直抵遵化。论恢复四城功,与文诏等俱进秩,隶昌平督治侍郎侯恂麾下。大凌河围急,诏昌平军赴援,总兵尤世威护陵不得行,荐良玉可代率兵往。已,恂荐为副将,战松山、杏山下,录功第一。”(明史左良玉传)

[ 本帖最后由 diaoduoxi 于 2007-11-6 11: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1: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宁铁骑这个宣传,不知从何而来。记得说起袁崇焕和孙承宗经略时的关宁锦辽,似乎马军一直是很弱的力量。主要是炮队,步兵,火枪手,以及班军(民工加半个工程兵)。

曹变蛟这个人其实不亚于其父,曾经在松锦大战时几乎生擒黃台吉( 用一次他的真小名)。

曹文诏,左良玉,发家,我感觉似乎应从“辽东边防军”这一大概念出入,因为实在是关宁铁骑这个别称是否意味着太广义的内涵?

ps 关,山海关,宁,大宁卫(含宁前宁后,这其实就是步兵为主了,袁崇焕发家,就是宁前守备宁远城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1: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关宁铁骑这个称谓是不太严谨,也许就是崇焕的嫡系,或者辽东边防军?

不钻这个牛角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1:21 , Processed in 0.0256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