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楼主: 永远奋斗

[求助] 单兵是什么时期摆脱了大兵团的束缚,可以展开战斗而不是以密集型的方阵战斗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4 00: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不过对大革命的法国来讲,“散兵”是让欧洲其余国家步兵训练有素的步枪齐射逼出来的,另外一项就是密集纵队的大规模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5 14: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散兵线战术的广泛使用肇始于拿破仑时代,但以前类似的步兵也出现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中,但并不很受重视,菲特列大帝甚至称这些人士冒险家,逃兵和土匪。

散兵线的普及应该归功于后装来复枪和机关枪以及威力和准确性都有很大提高的大炮的出现,速射兵器使密集队形变得落伍。

散兵线完全定型似应在一战。那时已形成了使用大约有12名步兵组成的班的散兵线体系,在这个12人的步兵班中有一个人配备了一挺便携式轻机枪。在新的编制体制中,班被编入一个由一名军官指挥的排里,排则被编进了营的组成部分连之中。这种编制结构扩展了编制系统的完整性,使集团军长期以来就已确立的从营向上到集团军司令部的编制体制延伸到了散兵,这便于更好地控制部队。这种新的编制结构与渗透战术一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各国陆军的标准编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20: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aoduoxi 于 2008-2-25 14:27 发表
散兵线战术的广泛使用肇始于拿破仑时代,但以前类似的步兵也出现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中,但并不很受重视,菲特列大帝甚至称这些人士冒险家,逃兵和土匪。

散兵线的普及应该归功于后装来复枪和机关 ...

我记得在论坛里曾经有一位老哥说“一战是混战”,我在上上个假期看完一战史也有类似的感觉,纯粹的死扛死拼,好像里面的那帮将军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各位对一战有何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 11: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永远奋斗 于 2008-2-29 20:33 发表

我记得在论坛里曾经有一位老哥说“一战是混战”,我在上上个假期看完一战史也有类似的感觉,纯粹的死扛死拼,好像里面的那帮将军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各位对一战有何感想?

一战的前期是拿破仑时代:大规模机动战;
到了1915~1917,就是拉锯战:大规模的战役,意图突破对方防线(大多是吃力不讨好,帕森达勒那句“我们真的要求部队在这里发动进攻吗?”很欣赏);
收尾阶段:1917~1918:Over there! Over there! 美国参战,春季攻势,德国第一次西线大赌博,可惜和第二次一样让美国打了回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 11: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破对方防线那个时代主要讲究重火力与步兵突击的协调配合。
维米岭战役,英法军攻了数次都无法拿下的阵地,被加拿大军强攻拿下来了,主要是炮火与步兵攻击协调的好,当然代价也很大。说实话对这种硬抗的打法如果是为了一个崇高目标,那倒也很令人欣赏。如果参战国家都是为了各自私利互相战斗,一群一群的牺牲自己人,就就真的没什么意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 22: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散兵并不是近代才有的,而且散兵并不与密集阵型相抵触,而是在很长时间内与密集阵型相互补充支持的。从希腊的皮尔塔斯特(轻盾兵),到罗马的维利特(轻装兵),都是以散开队形作战的散兵,到了近代,瑞士长矛方阵也是有许多火绳枪手 弩手配合的,这些人也是散兵,到了西班牙大方阵时代,火枪手还是常常以散兵形式作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 01: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rabinier 于 2008-3-2 22:46 发表
散兵并不是近代才有的,而且散兵并不与密集阵型相抵触,而是在很长时间内与密集阵型相互补充支持的。从希腊的皮尔塔斯特(轻盾兵),到罗马的维利特(轻装兵),都是以散开队形作战的散兵,到了近代,瑞士长矛方阵也 ...


热兵器的散兵有系统有组织的运用是在近代。
希腊的轻盾兵,罗马的投枪兵,在一场战役中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而拿破仑时代的散兵可以达到团,甚至是旅的编制,战术使用(即与密集阵形配合)更为成熟。近代战争的散兵不是拿破仑时代才有的,但却是拿破仑时代才大规模运用的。独立战争期间的散兵运用也不如拿破仑时代那样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3 06: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朔风 于 2008-3-2 11:39 发表
突破对方防线那个时代主要讲究重火力与步兵突击的协调配合。
维米岭战役,英法军攻了数次都无法拿下的阵地,被加拿大军强攻拿下来了,主要是炮火与步兵攻击协调的好,当然代价也很大。说实话对这种硬抗的打法如果是 ...

西线模式就是大规模炮击通常轰不烂铁丝网,倒把无人区炸成了月球,附加效果是警告防御方把人往哪里放;然后糟糕的地形+铁丝网将进攻方分散成枪靶子。
维米用了100万发炮弹啊......不过帕森达勒是被彻底轰成了月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 06: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维米岭一战用了新型的一碰即爆的炮弹(第106号),是可以轰断铁丝网的,与以往战役使用的在地上砸出个坑再爆炸的炮弹不一样。

该战动用的火炮数量达1000门,可惜对于减小已方伤亡数字帮助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3 07: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德伤亡比将近1比3,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5-9-8 16:40 , Processed in 0.01954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