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6734|回复: 14

[其他] 反躬自省是对巴金最好的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4 12: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反躬自省是对巴金最好的缅怀
郭之纯
巴金走了。这位深深自责几十年忏悔几十年的世纪老人,终得大解脱。

  正如巴金的活着,已经是超出个体生命意义的符号象征,他的逝去,也同样超越一般的生死,成为一场蕴涵丰富的公共事件———从人们纷纷的缅怀语辞中不难看出,此时的巴金,如同一块无所不包、人人可挤的思想海绵,诸多人借巴金争相阐述“社会责任”、“文学良知”、“忏悔勇气”等概念;更有许多人在借着肯定巴金的机会,表达自己对“讲真话”这一文学良心的忠诚追随,对自己作着或直白或曲尽其意的肯定。

  巴金得到了无上的赞誉。在一个忏悔了几十年,对自己始终不愿意宽恕的老人灵前,这样众口一词,令人微微感觉到一种郁闷———这样的赞颂,难道真是巴金老人愿意听到的吗?所谓“盖棺论定”,对巴金这样的智者、勇者来说,我想,倘其在天有灵,他愿意听到的肯定是更为中肯的评价,而不是有溢美之嫌的谀词。当然,在以“逝者为大”、“为逝者讳”的社会传统中,这样的赞颂是符合常情的。但具体到巴金老人身上,却未免是对其度量和智慧的小觑。

  一个真诚的忏悔者,他决不是为了表演而忏悔的。对一个真诚的忏悔者,他所需要的也不仅是赞颂。忏悔不只是为了告慰自己的心灵,更希望更多人及至整个社会共同的反思———不是以中庸姿态作“适可而止”的安慰,更不需太多赞颂。对忏悔行为的过度赞颂,势必将忏悔轻佻化、戏剧化、庸俗化,冲淡忏悔中所包含的那些真诚。

  我们必须注意这么一种滥俗的倾向:就是将赞颂巴金,当作一种“表态”,当作一种标榜。赞颂巴金与否,不是、也不该是区分所谓“文学良心”的试纸。赞颂别人的忏悔,决不能等同于自身的忏悔。

  文学的良心和勇气,决定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标高。没有自嘲勇气的文学,不仅无法拯救更多的心灵,甚至有可能将一些心灵引向肤浅和堕落。李敖写道:“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他的职业就是反对、反对、反对……”。真正的文学家,最应该的姿态只能是批判、揭示和自省。巴金是中国那段特殊动荡时期文人生活的典型标本之一———他不同于沈从文式的埋头故纸堆一言不发,也不同于老舍等人不堪受辱毅然自裁。他曾经真诚地写作,也曾经违心地“批斗”,最后又回归真诚的忏悔。可以说,勇敢地对巴金一生的悲喜剧进行反省,其实也是对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反省。从巴金老人后半生的心路历程看,这样做非但没有丝毫对巴老的不敬,甚至还是对其的大敬。

  所以,巴金的解脱,不是生者的解脱———相反,面对逝去的巴金,凡以著述中人自许,自觉是以文学为使命者,都应该以巴老为鉴,对自己的作品和良心进行一番回视内省。比如,在当前这个商业文化泛滥的时代,自己是否坚守住了文学的贞操?是否如巴金一样务求“蘸着心血写作”?对世人世事,是否抱着一种大悲悯的态度观察,像巴金一样“以人类之悲为自己之悲”,勇作“人类苦难的歌人”?

  这样的充满理性色彩的反躬自省,才是对巴金老人最好的缅怀。
来源:中国青年报

●巴金说   
★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我认为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作家把心交给读者。我把作品交给读者评判。我本人总想坚持一个原则,不说假话。   
★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我的愿望绝非‘欢度晚年’。我只能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情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间。   
★我常将生命比之于水流。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以达到那唯一的生命之海。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还射出种种的水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爱和恨,欢乐和痛苦,这些都跟着那水流不停地向大海流去。我们每个人从小到老,到死,都朝着一个方向走,这是生之目标。不管我们会不会走到,或者我们在中途走入了迷径,看错了方向。生之目标就是丰富的、横溢的生命。   
★我写《憩园》时在皮包里放一锭墨,一枝小字笔和一大叠信笺,到了一个地方借一个小碟子,倒点水把墨在碟子上磨几下,便坐下写起来。这使我想起了俄罗斯作家《死魂灵》的作者果戈理在小旅店里写作的情景,我也是走一段路写一段文章,从贵阳旅馆里写起一直到在重庆写完,出版。有一夜在重庆北碚小旅馆里写到《憩园》的末尾,电灯不亮,我找到一小节蜡烛点起来,可是文思未尽,烛油却流光了,我多么希望能再有一节蜡烛让我继续写下去。……那种日子的确不会再来了。




[ 本帖最后由 S.Swan 于 2008-2-24 12:2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5 20: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巴金,我不好评论。我推荐大家花几个小钱买个收音机吧,这几天的中午2点10分开始在频率是FM10.01的中国之声上有关于巴金的传记朗读,有兴趣就去听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6 09: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种声音:
文人的清高源自于文人对理想人格的企盼。理想人格是人类精神的高度凝聚,历代思想家肩负着理想人格设计的使命身体力行之,在人类精神的发展进程中,树起了一块块界碑。理想人格以“虽不能至然人心向往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特殊功力提升和矫正着现实人格。中国文人从小就读经史子集,耳濡目染的均是“圣人之言”,久而久之,便不自觉地以书本所描绘的理想人格自居。但环顾左右,都是活生生有欲望、汲汲自营少管他人、且情感日趋功利化的感性人,心灵便受到重创,心境便大失衡。然自身修养的惯性,使文人不甘“沦落”,便满怀忧怨自我恪守。于是,清高就成了文人操守的最后一块盾牌,可怜可叹,但悲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1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文人一般是理想主义者,但他们的理想与社会往往脱节.他们追求的东西难以实现,就造成他们对社会的失望和忧怨,自然也清高.文人一般比较少现实主义者,但我欣赏鲁迅这样的大文豪,已经超越了文人的范畴,忧国忧民,走出了所谓文人的自我圈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12: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在文革期间抗上直言也未必就是毁灭。梁漱溟坚持独立思想,公开顶撞毛泽东,并且“拒不悔改”,老毛虽然心里愤恨,但也没拿他怎样。梁漱溟的气节远非巴金,钱钟书等人可比,冯友兰和郭沫若更是等而下之。

评分

参与人数 1军饷 +14 收起 理由
S.Swan + 14 Liang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16: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们老师所言,郭沫若是一个谄媚的家伙,溜须拍马的工夫很是上成,不知诸位对郭沫若有什么看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军饷 +14 收起 理由
S.Swan + 1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16: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咒麻雀》1958年4月21日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

  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

  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

  你真是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

  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後方使烈火烘。

  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这是他的一首“除四害”的诗……可见其人品诗品在建国以后的一些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7: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aoduoxi 于 2008-2-26 16:22 发表
《咒麻雀》1958年4月21日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

  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

  麻雀麻雀气 ...


呵呵 不觉得郭沫若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吗,原来在的三厅,基本也是一个攀附路线。

文革的意义,百年后或有新解。甚至我估计不久后都会有新解。到底是造神运动还是破除关于开国后历代的瓶颈效应之努力,还是政治见解的不同,历史必然会给予相应的评价。

今日猫论已经不那么万金油了,这就是个演进标志。

ps,这些天swan很慷慨,嘿嘿

ps2,迪兄有意跟我编些政治童谣么?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10: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害怕编的太反动被请去喝咖啡,编蝈老那样的“诗歌”自己又嗝因得不行,呵呵,我看我编《焚书》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00: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同志抗战时期就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认清了形势,投向了党(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怀抱,并坚持将文艺创作和理论与毛泽东伟大思想紧密结合,灵活应用和实践,坚决抵制资产阶级向党的进攻和敌对势力对新中国建设的破坏。在文革中,傅雷夫妇、老舍等先后自绝于人民,郭沫若同志为伟大的“文化大革命”奉献了自己的儿子,仍矢志不渝地追随伟大领袖毛主席……

有的人,他的文学生命和人性生命早已先他的政治生命和自然生命而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军饷 +19 收起 理由
S.Swan + 19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2 01:48 , Processed in 0.0369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