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4784|回复: 7

[其他] 走过九三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4 23: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走近巅峰。在这个顶峰前,目光凝停不动。”


如果说《克伦威尔序》是雨果的艺术宣言,那么《九三年》便是其艺术遗言。播撒仇恨杀戮种子的爵爷朗特纳克和善良的老乞丐嘉义芒;倾扎不可开交的地狱三判官罗伯斯庇尔、马拉、丹东和坚定、诚实的西穆尔登;圣米歇尔与贝连邪布的死斗,剑与斧的对话——“美与恶共存,光明与黑暗相伴”,浪漫主义原则从未得到如此集中得体现。加之炉火纯青的遣词构篇,谢天谢地得抛弃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中冗长的评论和没完没了得卖弄学问,使这一部雨果生平篇幅最短的长篇小说,与其诸多宏制参天并立,无愧无咎。


——“一滴冷水”


遗憾的是,这部归结伟大的雨果一生心血的作品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这却非仅仅就情节而论——虽然旺代的仇恨方兴未艾;虽然崇高的化身躺上了断头台,坚定的化身饮弹自尽;虽然九三年将继续其血腥的历程,革命政府依旧签死刑令如点菜单,贵族老爷们依旧不惜押上成千成万的尸体换取一张王位返程票,虽然历史的轨迹不会因旺代的一场小悲剧而偏离丝毫。


《九三年》的序幕名为“真实”。克莱摩尔号军舰的风波,旺代的叛乱,孔雀街咖啡馆的冲突,情节的展开自然而又从容不迫。但自从作者的喉舌郭文出场,一切便混乱起来了。“野蛮与兽性”的冲突中,屠城洗地的叛军却妄图挟持三个乳臭未干的农民孩子为人质;视人命如草芥的朗特纳克爵爷当生死关头,居然选择放弃其生命和事业而发现爱心;早已明了朗特纳克便是叛乱的郭文,却又为强盗发善心而感动,乃至纵虎归山。情节逻辑的错谬百出,充分说明了作者的强行干预,政治挂帅必然导致神话的产生,而靠边站的艺术真实只能在墙角饮泣。作为一部严肃著作,不能承受现实之重,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没有浸进冥河的一部份”


雨果是坚定的人道主义者。无论是《悲惨世界》、《笑面人》、《巴黎圣母院》诸小说,抑或《希腊孩子》、《四日晚上的回忆》诸诗歌,乃至按察雨果生平,一以贯之:“宽恕慈悲”而已。


生近黄昏,垂垂老矣,作为激情澎湃的社会活动者,雨果将其人生追求昭然后世的迫切心情也便可想而知。大幸亦且大不幸,作为小说家雨果封笔之作的《九三年》,不得不作了社会活动家雨果的布道书。为了宣扬“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非但小说字里行间充溢着诸如“‘恕’是人类语言中最美的一个字”、“在人世一切问题之上,还有人心的无限仁慈”之类的说教,更且创作出杀人魔王无缘无故得良心发现,为救人质甘愿牺牲之类的情节,可谓鼓吹不遗余力。然而,雨果毕竟走过世纪,阅尽沧桑,不得不正视惨淡的现实,直面淋漓的鲜血。纵观大革命以来,乱糟糟你方唱罢我登场,断头台断头无虚日,乃至炮轰、沉船,同类相残的琳琅满目,无奇不有,好容易雅各宾党人作法自毙,宣言“法国禁得住每月三万人消耗”的拿破仑又踩着尸骨而来,再往后看,复辟、反复辟、再复辟成了主旋律,一八四八年对六月起义的镇压预演了一八七一年的血案。屠杀、屠杀、再屠杀。什么是法国革命史?“决不饶恕”、“毫不留情”——这就是法国革命史。所谓的“人道主义”,所谓的“宽大慈悲”不过是路旁弃履,“是严重的缺点”,“是罪恶”——“常常是”,“几乎永远都是”。雅各宾党人如是说,拿破仑如是说,梯也尔也如是说。雨果不这么认为,于是只能选择流亡。他在异乡为《九三年》起了十年草稿,好容易重返故国,相迎的却是巴黎公社的尸山血海。雨果审视历史,不得不悲哀的发现,在无休止的革命与反革命,杀戮与报复中,他所主张的“人道主义”不过是空中楼阁,甚至连为胜利者粉饰太平,装点桂冠的资格都没有。


诚实的浪漫主义者雨果终究不能超脱现实,而小说中 “人道主义”的化身郭文也便不得不碰得头破血流。他宽恕保皇党“黑影里跳舞”,末了险些命丧刀下;他不愿“用一千五百人去杀一个人”,他对着爬在地上的旺代党人朝天放枪,末了却是暖了两条僵死的毒蛇。他要用“仁恕”去化敌为友,却一再扮演东郭先生。雨果构想了郭文,最后又不得不把这个乌托邦神话送上断头台。悲哀,悲哀而已。


雨果用如椽巨笔皴点自如得描绘出九三年,这个光明与黑暗并存,伟大与卑劣同生的时代。他开出了济世良方,却又没什么成功的把握,末了只能在天堂寻求安宁。雨果未必是高明的医生,不得不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他所能做的,仅仅是尽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本分。即:



带我们走过九三年。

评分

参与人数 1军饷 +300 贡献 +6 收起 理由
朔风 + 300 + 6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5 00: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场战争,必然要有人死去,必然会产生很大的破坏,但是关键在于这场战争是为了什么理念而打的。罗伯斯比尔的理念是极端的,他因为一个极端的意志而搞恐怖政治。皇帝是不同的,请给出“巴黎禁得住每月三万人消耗”的出处?我只知道,皇帝在埃劳一战之后曾在战场上说,“巴黎很快就可以弥补这些损失”。虽然显的冷酷残暴,但不要忘记1807年的战争是采取攻势的防守作战,为的是粉碎第4次反法同盟。为了这样一个理念作战,首先法国军人无怨无悔,其次牺牲再大也不该被批评。好比抗日战争,我国军民牺牲很大,但是因为牺牲大就该放弃抗战,走汪精卫那条路吗?显然不可以。

雨果作为浪漫主义与人道主义拥护者,自然对战争暴行十分痛恨,但是脱离王党的他很快就对大革命,新思想有着一种崇拜的情节,可是每一场革命都是在鲜血中完成的,这样才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拿破仑战争也是一样。战争从人类存在开始便存在着,在人类存在以前也存在着,空想的和平主义是不切实际的。要想推动和平,靠的可能还是对立面战争。

评分

参与人数 1军饷 +19 收起 理由
S.Swan + 19 赞同有内容的文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7: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不通法文,上句引自《为战争而生的人》拿破仑部分,原始文献出处不详。

拿破仑战争有防御,有侵略,有不得已之战,有穷兵黩武之战,倘若艾劳之战或可归结于保家卫国,西班牙的屠杀恐怕很难从人道上解释。拿破仑的统治无论过程如何辉煌,结局不免凄惨,无论是对他本人,抑或法国人民。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帝国的盛衰可以为诫。

[ 本帖最后由 杨文理 于 2008-2-25 17: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18: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九三年》……又是九三年……
不知多少次地,为小说最后一个章节而感伤。新生的政权是那样稚嫩,稚嫩到无力容忍一次人道的行为~ “你建立一种利剑的共和,我建立……我希望建立一种理智的共和”,郭文的话总让人不能忘记,“天平之上还有七弦琴”。可是在动乱的大背景下,个人的生生死死又有多少分量?如果说人道主义要在政治倾轧中得到弘扬,那么,来实施这一切的,恐怕也只能是个体生命了罢?他们为之而生,为之而死,但他们的生死很难得到时代的关注,却只能引起我们每个平凡生命心中的挂念感怀——也许这就够了。在对无情的前进着的历史车轮的服从之外,不泯灭对人道的呼唤,对一切人道的行为加以理解。在大写的历史面前,人类,渺小而又无奈,但时时仰望人道的苍穹,就会什么都不怕,爱及八荒,给心灵一个慰藉,足矣。
我想雨果对九三年的观点还是客观的,想想他的前文中那么热情地讴歌国民公会,讴歌蓝党的作战。有人说文章的结尾表现了他的软弱与妥协,我看不必这么理解,一辈子都在书写人道的人,就让他的思想自由地游走在阶级立场之外罢……

评分

参与人数 1军饷 +15 收起 理由
S.Swan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18: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以行

突然忆起了自己很久前写过的一点东西,当然都是些平庸无奇的思想,又或许不知偏激处与历史错误各有几何~不管怎样,也是种真实的心境吧~在这里求些指点咯……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以行

1789年的炮火攻破了巴士底狱的铜墙铁壁,当792年的民兵将路易十六轰下了杜伊勒里的宝座,当共和的成立引来新一轮的权力倾轧……又有几人曾经预料到代表了正义的荒蛮。
不可否认,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象征着正义与进步。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个新的纪元在人们的觉醒下即将登上舞台。于是有了君主立宪的斐扬派和它的《人权宣言》,于是有了工商业大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和它的土地改革,于是也有了中小资产阶级的雅各宾派和它的“白色恐怖”……革命在政权的更迭中步步深化,走向前所未有的彻底——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此刻你我又是否注意到了那革命的烈火已燃烧的丧失了理智。“矫枉必须过正”,难道是真的么?
罗伯斯庇尔,当你在立法会议上高喊“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时,可曾想过,那呐喊虽以极端的形式清除了抵制的象征,却又以防碍别人的生存自由而为自亡埋下了祸根?
当你义无反顾地审判并处死了路易的遗孀安东瓦内特时,可曾预见到,几个月后,你与这位哈布斯堡的公主走上了相同的道路?更可惜的是,你远远没有她那般勇敢坚强。
当你亲密的战友马拉被夏绿蒂刺死在浴盆之中,你想到的,在与你的同盟镇压旺代和土伦的王党叛乱之余,为何竟是将昔日与你并肩作战的埃贝尔、丹东也送上革命的断头台?“罗伯斯庇尔,你的下场会和我一样!”丹东临刑前的诅咒真的就这样应验了。
自由广场上,自由女神的塑像漠然望着前方,那名为“国家剃刀” “黑寡妇”的吉勒汀式断头台在一年内使4000余人殒命。你那颗36岁的头颅也不能免俗地被按在冰冷的刀槽内,此刻你才真正领悟了马拉的“珍稀人类的鲜血”么?只是,已经太迟了。
丹东崇尚的是自由的民主,而你崇尚的却是民主的自由。对你而言,自由就是为了高尚的道德目的可以做一切事。马基雅维里道,“目的总是为手段辩护”,你深谙其道。
怎能不让人想起《九三年》中的郭文和西穆尔登呢?我猜想那简直是二人的翻版。同样是坚定的革命先驱,面对为救三个农家孩子而使自己深陷囹圄的王党领袖,他们采取了背道而驰的态度。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不能容忍革命真理之上的人道真理,于是血腥的屠杀违背了启蒙思想家的初衷。那个抱着成见和奴役制度不放的人突然转变了,突然回到了人道的立场,而那些致力于自由,致力于解放的人,却突然抱住内战、流血、骨肉相残的陈规陋习!岂不是贬低共和国么?更何况,又有几人能确认,那些披着革命外衣的人中,没有企图借助革命契机爬上高位的群氓呢?
“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犹然在耳,而罗伯斯庇尔派的独裁和所谓的自由,不仅仅以其专制玷污了自由,消灭了平等,更沦丧了博爱。“过去的人前进了,未来的人却甘居落后,”在良心这个更旷大的战场上,人道的不懈斗争又能否取得同样的胜利?——借以胜利的武器不是尖刀,而是温良的举止——以柔克刚便是人道主义最强大的力量。
人们总是借自由的名义犯下背叛自由的罪行,又一次,当热月党人拉开了统治的序幕,一切往事却并不如烟,而真正的自由究竟何时才会到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军饷 +60 收起 理由
S.Swan + 60 20*3=6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17: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拉和罗伯斯庇尔都是革命中最冷酷的暴君。爱好人血,冒充人民之友友爱国主义来掩饰自己的暴行。为了攀登高位,他们用鲜血来作为踏脚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4: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文理 于 2008-2-25 17:27 发表
西班牙的屠杀恐怕很难从人道上解释


西班牙没有成规模的屠杀,不过对游击队的残酷镇压是有的,但是不要忘记游击队对待法军俘虏的手段更为残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9: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着革命的招牌招摇过市,人神共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4 11:18 , Processed in 0.0304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