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之一的日本,它的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普遍的关注.回顾日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会发现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的经济不断发展,我们说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与战争是分不开的.作为资本主义起步较晚的岛国,日本资源缺乏,市场狭小,技术不高,产品竞争力较弱,使得日本无法通过正常竞争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发展经济,日本需要通过非正常手段,即:对外扩张来实现.本文将从日俄战争的战前,战争中和战后三个方面来研究日俄战争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日俄战争前日本的经济状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日俄战争的爆发正是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在政治上,可以这么说:"在远东,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沙俄的远东政策与日本的大陆政策,而这一矛盾,最终导致1904年日俄战争的爆发."(1)战争由于日俄在远东地区的矛盾激化所致.
日本19世纪60年代末由"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革命由此展开.资本主义起步发展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日本是在资本原始积累严重不足,国内市场狭小和资源极端贫乏的情况下强行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的.(2)明治政府一开始就以"富国强兵"为口号,积极制定和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决心用"贸易跟着国旗走"的办法,借助军事侵略来解决资本主义工业化所需的市场,资源和资金问题.(3)事实上,日本也这么做了,1874年侵台战争,1875年侵朝江华岛事件,1894年甲午战争.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指出:"1894年日本同中国开战,表面上是为了朝鲜问题,但实际上则是它们国内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因此,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不应被理解为一个冒险式的掠夺性战争,那是作为国力的实际证明和经济上的必要而为全国所希冀和推动的一个激烈的行动."(4)从上述可以看出,作为岛国的日本,国内市场是极其狭小的,这会严重制约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旨在为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展市场.
作为需求和推动甲午战争的经济实力,是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那部分产业资本的势力.从80年代开始,率先实行工业化的棉纺织业发展极为迅速,1887――1892年的5年间,纺纱设备扩大了5倍,产量扩大了9倍,资本比重占全部工业资本的40%以上,技术水平已经接近西方.但是急速发展的棉纺织业,在1890年时,却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5)由此可以说明,狭小的国内市场与已进入"大工业时代"的棉纺织业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为了扩展国内市场"觊觎朝鲜和中国市场的纺织资本与其它一部分产业资本以及与这些产业资本相关联的商业资本,都一致希望扩展政治力量对付中国,甚至希望根据情况采取军事压力.之后,越来越强烈要求天皇势力发动军事行动."(6)这即是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经济因素,可以说,日本对外扩张的政治目的是争夺殖民地,但从深层次看,发现经济在其背后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对外扩张对国内资本主义发展扩展了空间及工业产品的倾销地.其实,日俄战争的爆发与甲午战争很相似.
甲午战争中胜利的日本,独霸了台湾,打入中国内地,为日本国内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巨额赔款推动了战后经营.
从189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第二次企业勃兴的热潮.在1895年――1900年的5年间,公司数增加了4665个,实缴资本额增加了4.7亿日元.增加的行业主要是运输业和金融保险业,这两种行业分别增加了390个公司,1.46亿日元和1016个公司,1.96亿日元,占实缴资本金增加额的72%.制造业增加了1429个公司和7971万日元资本金,其中增加最多的是纺织业,增加了406个公司和3222万日元资本金,纺织业的公司大体上也是在1895――1896年间的关西地区为中心大量创建.与此相伴随的是进口激增,贸易逆差呈现慢性发展,进口品中20%以上是金属品(钢铁等)和机械类,由此可见这个时期设备投资额颇为活跃.(7)
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甲午战后日本企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要求战争的纺织业,发展尤为突出.在棉纺织业方面,从1893年――1903年间,全国纱锭增长了2.5倍,棉纺产量增加了近3倍.并且在1896年棉纺织输出量开始超出了进口量,日本成了世界主要的棉纺织品输出国.(8)此外,缫丝,丝织,毛织,制麻也获得了很大发展,纺织业成了日本工业中首屈一指的部门.据1900年的调整,纺织工业部门占了全国工厂总数的73%,马力总数的46%和工人总数的67%.(9)
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以钢铁工业为大标志的重工业也得到发展.
1897年建立的八幡制铁所具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日本的产业革命已经从轻工业发展到重工业领域.到1905年,日本的生铁产量为7.9万吨,钢为7.1万吨.煤炭和铁也有很大发展,从1894年――1904年,煤炭产量增加了近2倍,铁也接近2倍,铜也接近1倍.重工业的发展使得日本的造船,车辆制造,化学等部门也有较大发展.例如:交通运输业在1904年时与1894年相比,铁路长度增加了1倍以上,轮船总吨位增加了4倍.(10)
以上可以看出,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轻工业,重工业发展迅速,公司企业和公司资本额成倍增长,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使国内企业,尤其是纺织企业摆脱了危机,大量工业产品流向朝鲜及中国台湾地区,所以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对外扩张,用战争发展经济,倾销商品,转移矛盾从而摆脱自身危机.
那么日俄战争的爆发也是为了摆脱危机吗 答案是肯定的.
甲午战后日本掀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高潮并未持续几年就爆发了1900年全面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与世界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沉重打击了日本经济.初尝战争甜头的日本资产阶级,决意再次发动战争来摆脱危机.(11)
当时远东地区,有英国,俄国势力的存在,日本为什么选择俄国为敌,而与英国结盟呢 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甲午战争中,沙俄就曾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日本还辽.第二,沙俄独霸东北,并威胁到朝鲜,严重阻碍了日本"大陆政策"的实施,日俄矛盾激化.由于甲午战后经营,日本的军事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海军,
由于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向日本赔款二亿两白银.加上俄,法,德三国干涉归还辽东半岛,又向日本支付三千万两白银.日本政府以从清政府获得的巨额赔款为资本,推行战后经营和军备扩张.它让日本银行通过普通银行向产业界积极的提供资金,设立了日本劝业银行,府县农工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台湾银行等特殊银行,并于1897年的赔款为基础,确立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确立,使得日本经济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有利于稳定币值,扩大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强日本的对外竞争力.加上甲午战争后其他有利条件,促进了民间工业的发展.就这样从金融,贸易等方面促进了产业的振兴,再加上战时经济的影响,一度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企业十分兴旺.
为了准备对俄作战,日本政府又提出了"卧薪尝胆"的口号,增加税收,发行公债和实行烟草专卖."从1893年到1903年,税收由7000余万日元增加到14600多万日元.增加了1倍.1903年,公债达到53800万日元,财政收入大量增加".(13)1895年,日本工业总产值估计为五亿二千二百万日元,至1904年增加为九亿八千万日元,十年之间也增加了近一倍,十年间物价上涨了约57%.(14)
日本为了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加之与俄国的矛盾激化,并且有足够的经济,军事实力,雄厚的财政支持,于是,日本就利用英俄矛盾,与英结盟,于1904年2月7日午夜不宣而战,经历9个月,耗费14亿日元,最后用十几万士兵的鲜血换得了一纸《朴茨茅斯和约》.
二.日俄战争期间的日本经济状况
由于战前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日本在战争期间的财力是雄厚的.财力的雄厚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英美等国对日本的支持和援助."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实际支出战费共达17亿日元以上.仅靠本国的财力是不够的,只能向外国借款.据统计,战争期间日本外债总数为8亿日元,将近全部战费的一半".(15)在日本方面,有英日同盟及美国的支持;在俄国方面,有俄法同盟及德国的挑动.在战争过程中,日本四次募集外债,绝大部分是在伦敦和纽约募集的.
日本大资产阶级在这次战争中起了明显的主动作用.甲午中日战争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日本通过赔款和攫取通商等种种特权,为正在形成的日本资本主义提供了一次飞速发展的机会.因此当日俄战争中日本屡次取胜时,日本的资产阶级也自然的认为,这将成为他们的另一次发财机会.日本政府首脑在发动战争之前曾多次邀集财界代表座谈.儿玉源太郎(参谋次长)甚至对0泽荣一说:"如果实业界说开战,那么马上就可以开战;如果实业界不愿意开战,战争就无法进行".战争期间,日本政府先后五次发行内债,总额四亿八千万日元,资产阶级从中获得巨额利润.(16)
日俄战争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战争期间由于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出现了所谓的"战时繁荣",生铁的产量几乎增加了五倍;使用动力的工厂也增加了三倍.如果说甲午战争后日本主要工业部门是纺织,造纸,面粉等轻工业的话,那么经过日俄战争,电力,煤炭,化学工业等部门都有了明显的发展.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的经济实力同样给日本带来了明显的军事优势.日本在扩充海陆军的同时,武器装备方面也得到了加强.按照扩军的计划,日本扩建和改建了许多军火工厂,其中著名的有东京炮兵工厂,大阪炮兵工厂,横须贺海军工厂等.这些军事工业由于政府的重点经营,无论在职工数量或是使用机械动力上,都大大超过了民用工业.
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使日本军队的后勤供应得到保障.这也是日俄战争中日本的优势所在.日本一方面发展国内的铁路交通,一方面发展海上的航运事业.尤其是后者,对日本这个岛国来说,更为重要.日本在亚洲东部大陆上同俄国作战,没有海上运输能力是根本不行的.
另外,军队的战斗力是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一种反映,而全民文化素质又是一个国家教育和科学发达与否的反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在战时的军队战斗力也反映出它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它的经济实力.而日本在战争期间的经济状况,明显说明了日本战胜俄国并不是偶然,其拥有的经济实力,可以支持日军在战争中的消耗,经济实力左右了战争的走向――日本走向胜利.
战争给日本国民带来的创伤是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是惨重的,但也给日本带来了不少益处.《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独占利益.这就意味着朝鲜完全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中.日本达到了完全独霸朝鲜的目的,这也实现了自丰臣秀吉以来企图吞并朝鲜的夙愿,为此后日本最终吞并朝鲜建立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日本在《朴茨茅斯和约》中得到了部分俄国在中国的权力(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相关特权),日本扩大了势力范围,提高了它的国际威望,尤其在远东地区,日本也从一个落后的东方国家一跃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黄种人打败白种人也是一个奇迹.
日本击败了俄国,为其在远东地区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奠定了基础,并为国内的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殖民地海外势力范围的扩张为其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日俄战争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不可避免的也带来了战争的创伤,但从长远看,这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刺激是极为有利的.
日俄战争的爆发,日本是为了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转移矛盾,而战争也需要国内经济的支持.日本战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满足了日本在战争中的需求,同时战争也拉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所以说,日俄战争对于日本战时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经济实力决定了战争的胜利,战果也给了日本经济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日俄战争后的日本经济发展
对俄战争的胜利,不但稳定和加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治结构,使日本成为世界"五强"之一,而且缓解了国内的经济危机,促进了工业的高涨.
日俄战争为日本资产阶级提供了巨额利润和大片殖民地,进一步发战争财,掀起了第三次兴办企业的高潮,促成了日本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17)日俄战后迅速出现了企业投资热潮.1905年下半年至1907年,新建扩建企业投资额达到67477万日元,相当于过去日本投资总额的三倍."1904―1914年间,日本工业生产增加了1.5倍,雇佣10个以上工人的工厂由8274家增加为17062家,增加31倍以上,其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工厂由3741家增加为10334家,增加1.7倍,发动机马力数由约10万马力增为100万马力,增加9倍,工厂工人由48.4万人增为108.6万人,增加1.2倍".(18)这个高潮被1907年的经济危机所打断,但战争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并未消失.自1906至1914年,日本各类公司资本总额膨胀近一倍.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开始肆无忌惮地向中国东北扩张,不仅把辽东半岛作为租借地置于日本总督府的统治之下,而且通过对南满铁路的控制权将侵略势力扩展到整个东北.日本以关东军(军事),领事馆(外交),关东厅(行政)和南满铁道股份有限公司(经济)作为其殖民掠夺的四大支柱.其中,1906年由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合营的"满铁",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日本掠夺东北的经济中枢.日本政府原决定"满铁"资金为两亿日元,政府投资与民间募集各占一半,但后来由于有利可图,财阀争相购买."满铁"公司垄断了中国东北的交通,煤炭,电力,航运,仓库以及铁路的全部附属企业,后来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满铁王国".由于"满铁"的创立,日本的资本输出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但却从中国东北,朝鲜等它的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原料,粮食资源及商品市场.通过日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1906-1908年,在纺织,制糖,面粉加工等各个领域结成了卡特尔;1909年,为承担政府的公债,结成了大银行的辛迪加,垄断资本正式成长起来,银行的作用加强了.三井物产会社占日本对外贸易的1/4-1/3,三菱在造船业中占了压倒的优势.在全国的煤炭,金属,矿山中,三井,三菱掌握了生产的主要部分.日本国内已经可以建造第一流的战舰.水利发电的开发以及美英垄断资本的合作,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包括"满铁",朝鲜的"东洋拓殖会社"和台湾的"制糖会社"在内,日本资本输出飞速增加了.但是,在资本输入方面,日本因为仍然缺乏国内资金,只好从美英引进外资
在日俄战争以前,民营的铁路事业已远远超过官营.《铁路国有法》的颁布是日俄战争后的一项重要措施,即铁路收归国有.由于国家财力的增长,铁路国有不仅没有影响铁路发展速度,而且对整个资产阶级有利.如1906年决定实行铁路国有化可以指望近5亿日元的政府赔偿公债流动化,出口好转,出现较长久的出口顺差,金融形势也有所缓和,再加上"南满"的创立,国内情绪活跃,因此出现了企业勃兴的动向.(20)铁路国有以后,明治政府引进外资时有了新的担保,铁路公债的支付又使大财阀把这笔资金投入其他企业,这些都刺激了民间企业的发展.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经济在工业发展中得到最大的实现,而日本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就是电,煤,钢铁,机械等重工业与轻工业并驾齐驱,同时发展.日本学者把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工业生产的变化称之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或称"曼彻斯特式,以轻工业为中心的蒸汽力产业革命";把日俄战争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变化称之为"第二次产业革命",或称"伯明罕式,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电力产业革命".(21)八幡制铁所在战后两次扩建,于1906和1911年分别达到年产18万吨和25万吨的规模.日本制刚所(1907),神户制刚所(1911)等民营钢铁企业相继建立."1914年较1904年生铁产量增加三倍以上,钢铁产量增加近四倍.1911年至1915年,钢铁平均自给率为38%,0铁自给率为59%.煤产量1906年为1300万吨,1914年增至2200万吨."(22)
由战后经济状况,我们不难看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日俄战争从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战争对于经济的刺激,刺激了国内资本的扩张.战争的胜利,促进了日本国内资本投资企业出现投资热潮.日本经济投资在经历1907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从1906年到1914年,日本各类公司资本总额膨胀了近一倍.
第二,海外殖民地弥补了日本资源的先天不足.我们都知道,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丰富的资源,而日本天然矿产不多,资源贫乏,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通过日俄战争,日本独占了朝鲜,并且取得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权益,因此,日本可以轻而易举的从这些地区获得大量的原材料,粮食资源.资源缺乏问题的解决,为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这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岛国日本来说,海外资源无疑是其经济发展的特殊命脉.
第三,日俄战争的胜利,使得日本有了商品倾销地.朝鲜和中国东北不仅成为其原料掠夺地,也是其倾售工业产品的场所,这在客观上仍然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我们知道,一个企业,若是生产出的产品滞销的话,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久而久之,必定阻碍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说殖民地的获得,不仅解决了原材料等资金问题,还减轻了其国家产品销售的困难程度.
第四,日俄战争后,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并驾齐驱,使得日本的工业结构更趋于合理化.这样的经济发展结构,使得日本在经济发展上更加平衡,避免了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如前苏联就有过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失调,导致其经济落后,发展也滞后了的先例.平衡的经济结构使得日本经济发展平稳,而且在战争之后的很长时间内都保持着一个经济不断发展的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一系列对外扩张的过程中进行的,并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对俄战争,都是一个目的,摆脱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本来缺乏资源和市场的本国经济发展扩展空间,争夺资源和市场.甲午战争使日本国内资本家尝到了甜头,而日俄战争是日本在国内经济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下进行的,日本通过雄厚于俄国的经济势力,战胜了俄国.可以这么说,经济因素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日本的对外政策,通过战争更能促进,刺激经济的发展,经济和战争相辅相成.经济支持战争,经济实力强,战争胜利,反之则败.而战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
[ 本帖最后由 费希尔勋爵 于 2008-5-10 23:2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