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破仑论坛

 找回密码
 入伍
新兵指南:让新兵更快熟悉论坛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译者及出处@napolun.com邮箱自助申请
近卫军名将 - 赤胆忠心的“圣贤”德鲁奥 电影《滑铁卢》DVD-5一张钱老神作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拿破仑所著小说《克利松与欧仁妮》波兰军团的创始者——东布罗夫斯基 路易斯-皮雷•蒙布伦和他的骑兵生涯
查看: 6153|回复: 13

[转贴] 看《红日》——也说七十四师之败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 12: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7年孟良崮一战,我华东解放军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师,击败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细细想来,不论是张灵甫亦或是七十四师都并非籍籍无能之辈,那孟良崮之败又有何原因呢?
   
    抛开“人心向背”等政治、战略的因素不谈,仅就战役、战术因素看来,孟良崮之战败因有三:
   
    1、忽视地形。
   
    孟良崮,位于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属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积1.5平方公里。相传宋朝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得此名。此地地形险要,看似易守难攻。(我曾亲自去看过)但有两大缺点。第一是山体陡峭,行动不易、调动困难、对74师这样的机械化师更是如此。并且,山体多为坚硬岩石,不易构筑工事。一炮下来,嘣起岩石都可以杀伤一片。况且,整个孟良崮面积不大,部署一个整编师,兵力、兵器根本展不开。崮区可供屯兵、藏兵的场所不够,不能实施打藏结合。第二、崮区缺乏水源,几眼山泉根本不够几万人马的需求。那几眼泉水全部位于靠山脚的位置,鏖战一天后就全部失守。所以从地形上看,孟良崮不是能守之地而是兵家死地。
   
    2、指挥、协同不力。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实施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联系,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
   
    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合围之势,但张灵甫凭其七十四师32000人的兵力及该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只要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国军八十三师或二十五师靠近会合,因他与这二个师都只相距10多公里。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是那么容易能围歼七十四师了。更何况,国军45万兵力大部就都在周边100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会开了过来。然而,对党国颇为忠心且尽职军旅的张灵甫不但没有迅速撤离,面对险情,他反而作出了“将计就计”的决策,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已,从而,使自已的七十四师做一个“钓饵”,在解放军十多万兵力围住他的同时,周边的40多万国军则有了从外面又反包围解放军的机会。
   
    张灵甫相信,周边几十万国军,近则只有10来公里,远也不过100多公里,他们开到这孟良崮,最多不过是半天、一天的时间。而凭七十四师的强大军事实力与孟良崮的险要山势,他张灵甫在此坚守一天二天都不成问题的。他认为,只要四面的国军一围过来,他的七十四师不但能解围,而更能实行“中心开花”的效果,使国军创造出在孟良崮围歼陈粟华东野战军的大捷奇迹。
   
    确实,张灵甫将部队一拉上孟良崮,国共双方的主帅主将便一下子明白了此时战役性质的重大变化及其意义。蒋介石立马知道了张灵甫的用意,看清了这个歼灭陈毅粟裕统率的华东野战军的机会(因为平日国军想找解放军决战,却往往找不到解放军主力),连忙飞到徐州,亲自敦促顾祝同赶紧指挥各路国军开往孟良崮,对解放军实施反包围。
   
    而陈毅、粟裕呢?原想在运动中歼灭七十四师,却没料到张灵甫主动受围,还上了孟良崮,坚守待援。
   
    危险与战机同时产生。摆在华东野战军面前便一下子只有两种结局了:不是赶紧消灭七十四师,就是被七十四师粘往,反遭周边围过来的40多万国军的重创。战况到了这个阶段,在孟良崮,虽说华东野战军对张灵甫的七十四师握有了绝对兵力优势,但从整个山东战局来看,40多万国军却正在获得一个战机优势。
   
    至此,双方主帅布阵完毕,战局发展便取决于双方参战部队的协同了。
   
    战局发展的现实是:进攻张灵甫将军的战斗是在5月13日下午七时开始打响的。经过14、15日两天的生死激战,虽攻下了孟良崮一旁的几个小山头,但张灵甫的主力尚在顽守主峰,战斗仍进行得异常惨烈,方圆仅1.5平方公里的孟良崮,已躺下了数以万计血肉模糊的尸体。而攻山的解放军各纵队的伤亡也相当大了(此战役解放军共伤亡12000人),并且弹药补充都出现了困难。加之,周边国军向孟良崮进发的情况,也令军心很有些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命令参战部队:任何人不得言撤退!(陈毅也宣布了追究失职者责任的“撤职、查办、杀头”的三大战场纪律)并严令各纵队务必不顾一切牺牲,限在24小时内攻上孟良崮,歼灭七十四师;各纵队伤亡多少人,战役结束后,保证给予补足建制;同时,打破解放军历来只在夜里打大仗的传统(为躲藏敌飞机、坦克),16日白天也继续进攻,直至于16日下午三时完全攻占孟良崮主峰,击毙张灵甫。
    反之,向孟良崮进军的国军直到16日下午七十四师被消灭、张灵甫阵亡之时,除了国民党军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为着逃避蒋介石指责其援张不力,象征性的派了一个连,带着报话机躲在孟良崮附近一个山洞中,蒙骗张灵甫谎称他们“来援救”了外,整个孟良崮就再没有其他国民革命军的影子了。张灵甫按常理推断,只要他坚守一、二天,周边国民党军是无论如何都能开进来的,他也的确死守了近三天。然而,可悲的是,就是他守到第三天,不说远处的国军也没有开到,就是近在咫尺(不到5公里)的“战友”八十三师与二十五师都没有到位,从而使解放军不仅有时间攻上孟良崮全歼七十四师主力,而且还有时间在已撤出战场后,因清点被歼的敌人人数不够32000人(七十四师兵员数),又重返战场,再抓获躲藏的国军散兵7000余人。然后,解放军才从容撤走。
   
    应当说,国军的主要问题是,在山区作战,呼应不力的情况下,各部队在进攻是协调统一不够。除开李天霞的八十三师外,其余部队行动都是比较积极的,其中尤以黄百韬二十五师和胡链十一师最为坚决。
   
    十一师虽距孟良崮最远,但救援却最积极,两天时间不惜一切代价连克数道防线,突进几十公里,眼看距孟良崮不到10公里路了,却最终其力有所不逮,于摩天岭一线被解放军死死堵住。
   
    同样,整编二十五师救援也尤为积极,黄百韬倾二十五师全部兵力不顾牺牲,不顾伤亡拼死增援,在遭到重大伤亡后,先后攻占三山店,交界墩,界牌等地,在进攻最后一道阵地天马岭,险些成功,华野1纵也无法阻挡,眼看就要突破,恰巧4纵一个营经过,帮助1纵守住了阵地,二十五师也后继乏力,最终也没能实现与七十四师的汇合。
   
    从上可以看出,解放军攻打孟良崮的各部队,目标明确,攻击线路互相补充,实现了全方位、全时段、高密度攻击;而国军则力量没能做到攻击力量分散,突破口相互协调不够,基本是各师各自攻击前进,各自为战的局面。
   
    3、山区作战,补给困难。
   
    国军的装备强于解放军,他的整编师更是实现了摩托化、甚至机械化。所以,其对后勤补给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解放军。 以七十四师为例,该师拥有各种火炮700余门,火箭筒300多具,全师都是美式步枪冲锋枪,各种车辆300余辆,军马1000匹。在孟良崮战役前,因向北去山路太多,不好运动,战车、榴炮部队开到临沂待命。即便如此,国军的弹药日消耗量也三倍于解放军。孟良崮战役中,国军各增援部队全力进攻,兵员、物资消耗巨大,自身也是筋疲力尽。据说为了解孟良崮之围,国军增援部队仅手榴弹消耗就达到200多万颗!
   
    在山区作战,粮、弹全靠人背马驮,没有汽车输送,如此大的补给量,实在太难靠自身去完成。而解放军则不同,数以十万计的支前民工,完全承担起了繁重的后勤补给任务。就算是这样,打到后来,解放军的部队也几乎弹尽粮绝,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此次战役的激烈程度。
   
    后勤补给不畅,导致救援兵团后继乏力,所以,最终导致没能突破解放军最后防线,七十四师也丧失了最后的机会。七十四师覆灭后,蒋介石的“中心开花”计划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各部军心震动是一个原因,力竭也是一个原因。
   
    也有人说,七十四师之败败于后勤,此话也并非全无道理。
   

原作者:骠骑飞将军
转自: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701/14940589_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 16: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腐败坏蚀了整个国军的肌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 17: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1个问题:
我记得当时清点是28000人,还差4000人,不是参座引文中的7000人,不知道哪位手头有更权威的资料,说明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 17: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8-7-1 12:10 发表
据说为了解孟良崮之围,国军增援部队仅手榴弹消耗就达到200多万颗!

这个最好查证一下,相当于10万人每人扔20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9: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民党战史中的孟良崮战役

http://www.4yan.net/phpwind/read.php?tid=10961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9: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ytyzob 于 2008-7-1 17:46 发表
就1个问题:
我记得当时清点是28000人,还差4000人,不是参座引文中的7000人,不知道哪位手头有更权威的资料,说明一下!


似乎是2.5万人,请参看此文

http://history.qikoo.com/article/q6939820,85a56f,,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20: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8-7-1 17:57 发表

这个最好查证一下,相当于10万人每人扔20颗了。


这里也谈到了这个问题,http://www.milchina.com/news/2008/0609/article_5227.html

至于原始出处,暂无法考证。

此外,我觉得,如果这个数据属实的话,来源可能为战后国军部队向后勤部门申请补充物资的总和。
至于这个数字是否有虚构乃至多报的嫌疑,可就不好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 20: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也是说的“消耗”了200万颗。有些不可思议。
[记得一个数字,说为了解孟良崮之围,国军增援部队仅手榴弹消耗就达到200多万颗!这也是事后老蒋愤怒的原因之一,说:弹药消耗如此巨大,怎么就无法推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20: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on duke 于 2008-7-1 20:25 发表
这篇文也是说的“消耗”了200万颗。有些不可思议。
[记得一个数字,说为了解孟良崮之围,国军增援部队仅手榴弹消耗就达到200多万颗!这也是事后老蒋愤怒的原因之一,说:弹药消耗如此巨大,怎么就无法推进?]


我想,这个可能是把当时在这一地域里作战的所有国民党军的总消耗都算成为解孟良崮之围的消耗了。
此外,还有一个解释就是战后面对盛怒的蒋,某些将领干脆编出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来表明“所部为救援74师,实在是不惜血本,不计伤亡了”

[ 本帖最后由 ViveI'empereur 于 2008-7-1 21: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5 16: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ytyzob 于 2008-7-1 17:46 发表
就1个问题:
我记得当时清点是28000人,还差4000人,不是参座引文中的7000人,不知道哪位手头有更权威的资料,说明一下!


粟裕的回忆录说清点下来差了7000,后来在一山沟中找到了隐伏漏网的7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拿破仑

GMT+8, 2024-11-25 19:22 , Processed in 0.0239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